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1 ,大小:1.98MB ,
资源ID:154713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471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45 T 2513-20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pdf)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45 T 2513-20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pdf

1、ICS13.060.10CCS Z 50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 25132022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tice of estimation of farmland irrigation water useefficiency2022-06-24 发布2022-07-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5/T 25132022I目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24.1 测算方法选择.24.2 首尾测算法.24.3 系数连乘法.35 水量计

2、量.55.1 计量点设置.55.2 渠道量水方法.55.3 管道量水方法.65.4 田间量水方法.66 毛灌溉水量测算.66.1 灌区毛灌溉水量测算.66.2 区域毛灌溉水量测算.77 净灌溉水量测算.77.1 一般规定.77.2 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87.3 灌区净灌溉水量.98 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108.1 一般规定.108.2 样点灌区选择.108.3 区域不同类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0附录 A(资料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管理.13附录 B(资料性)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率定.17附录 C(资料性)旱作物土壤含水率与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测定方法.19附录 D(资料

3、性)水泵提水灌溉的旱作物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测定方法.21附录 E(资料性)有水层(土壤饱和状态)水田作物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测定方法.22附录 F(资料性)无水层(土壤非饱和状态)水田作物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测定方法.24附录 G(资料性)泵站提水量测定的电量估算法.26附录 H(资料性)样点灌区和典型田块选择(取)要求.27附录 I(资料性)标识牌制作.29附录 J(资料性)测算成果表.31DB45/T 25132022II附录 K(资料性)观测记录表.38DB45/T 25132022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

4、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凯、苏冬源、叶璠、邵金华、吴卫熊、陈春、黄旭升、刘宗强、阮清波、吴昌洪、冯世伟、邹颖、蓝刚、何令祖、李文斌、薛雨、廉柱、曾智、唐伟、李文迅、丁璨、彭盼盼、闭福刚、莫明珠、陶源聪。DB45/T 25132022IV引言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也是水利发展规划、国家水安全保障规划、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

5、案、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广西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 60%以上,但农业用水效率偏低,农业节水空间和潜力较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是摸清农业节水现状及变化趋势、评价农业节水改造成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测算成果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发展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执行用水总量统计调查制度等提供依据。为科学开展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及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建立规范的测算方法和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标准。DB45/T 251320221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程序,界定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灌溉水利用

6、系数测算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水量计量、毛灌溉水量测定、净灌溉水量测定、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区域灌溉用水量测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土地属性为耕地的灌区和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其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用水及节水评估、水利发展规划、非耕地灌溉工程等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 28714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B 5

7、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 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3灌溉试验规范SL 56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Z 364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Z 699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SLB 2018广西农田水利工程标识牌暂行规定DB45/T 804农林牧渔业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3术语和定义SL/Z 699-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首尾测算法calculation method for canal head and tail water通过对灌区某时段或某次灌水的净灌溉水量、毛灌溉水量进行量测与统计,计算两者比值得到灌

8、区该时段或该次灌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3.2净灌溉水量net irrigation water use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3.3毛灌溉水量gross irrigation water use灌区从水源取用的用于灌溉的水量。3.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DB45/T 251320222净灌溉水量与毛灌溉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3.5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canal system末级固定渠道流出水量之和与渠首引入总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3.6渠道水有效

9、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canal某时段内流出渠道水量与流入渠道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3.7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on-farm water efficiency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3.8样点灌区sample irrigation scheme代表区域某类灌区总体状况的、用于开展测算的典型灌区。3.9典型田块typical plots在样点灌区中选取代表灌区自然条件和种植作物种类、具备观测条件的代表性田块。4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4.1测算方法选择4.1.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10、数可采用首尾测算法或系数连乘法进行实际测算。测算方法根据灌区建设管理工作要求选择,未开展实测的灌区可参考 GB 50288 计算。4.1.2对于灌区水源多,渠系复杂,渠道测流工作量大,而水源量水设施配套较完善,以及需要连续监测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优先选择首尾测算法测算。4.1.3对于灌区水源单一,渠系简单,渠道测流条件较好,或者水源量水设施配套不全时,以及临时需要测定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选择采用系数连乘法测算。4.1.4对于灌溉面积统计准确,且年际变化不大的灌区,净灌溉水量应采用田间实测资料测定。4.1.5对于灌溉面积统计不够准确,或年际变化较大,统计困难的灌区,可采用系数连乘

11、法测算。4.1.6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时段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已经取得时段内各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按各次毛灌溉水量加权求得灌区该时段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灌区某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时宜采用日历年为测算时段;当灌溉期比较集中时,按照主要作物实际灌水时间测算。4.2首尾测算法首尾测算法计算公式:iiiWW 净毛.(1)式中:i 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灌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保留3位小数;iW净 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灌水的净灌溉水量,m;DB45/T 251320223iW毛 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灌水的毛灌溉水量,m。4.3系数

12、连乘法系数连乘法计算公式:iii田渠系.(2)式中:i渠系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灌水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i田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灌水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4.3.1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4.3.1.1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宜根据灌区渠首引入的总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总水量,可用公式(3)计算:iiiWW渠末渠系渠首.(3)式中:iW渠末 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灌水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总水量,m;iW渠首 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灌(或年)水渠首引入的总水量,m。4.3.1.2测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时,渠系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总水量,应通过布设量水设施进行

13、全面实测统计。当不具备全面实测统计条件时,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测定典型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并推求各级固定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连乘法计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4.3.1.3灌区渠道级别有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采用连乘法推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按公式(4)计算:iiiii农渠斗渠支渠干渠渠系.(4)式中:iiiii农渠斗渠支渠干渠渠系、灌区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灌水的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4.3.1.4灌区渠系中间缺级时,应按实际级别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连乘得到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4.3.1.5采用连乘法推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常规步骤:a)对灌区各

14、渠道进行分级整理;b)在灌区各级固定渠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或渠段;c)采用动水法测算典型渠道(渠段)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d)由典型渠道(渠段)水有效利用系数推求各级固定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e)由各级固定渠道水利用系数推求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4.3.2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4.3.2.1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宜采用动水法测算。4.3.2.2动水法测算应根据渠道布置情况,选择长度满足测算要求的代表性渠段,观测上、下游两断面及断面之间各分水口同一时间的流量,通过量化渠道损失流量,推求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按公式(5)计算:DB45/T 2513202241diiQqQ下渠道上.(5)式中:渠道

15、 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Q上 上断面流量,m3/s;Q下 下断面流量,m3/s;iq 上下断面之间第i 个分水口的流量,m3/s;d 上下断面之间分水口的数量。4.3.3动水法测算渠段应满足 GB/T 50363 附录 A.0.1 和 GB/T 21303 相关要求。若渠道长度不能满足要求,可在渠道首尾各选择合适断面,待首尾处流量(或水位)稳定时测算。4.3.4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4.3.4.1田间毛灌溉水量观测位置宜布置在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或管道出水口。4.3.4.2若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不具备观测条件,可将观测位置适当前移至合适位置。计算田间毛灌溉水量时,应扣除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或管道出水口

16、到观测位置的渠系输水损失。4.3.4.3采用低压输水管道输水时,末级管道可采用水表、流量计等量水设施测量水量。4.3.4.4采用喷灌、微灌时,末端灌水器可采用水表或体积法测算水量。4.3.4.5典型田块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为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田间净灌溉水量可按照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和附录 E 的方法实际测算;也可在测得田间净灌溉水量的条件下按(6)式计算:iiiWW田毛田净田.(6)式中:i田典型田块第i 次或第i 个时段(或年)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iW田净 典型田块田间净灌溉水量,m;iW田毛 典型田块田间毛灌溉水量,m。4.3.4.6灌区某次或某时段(

17、或年)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根据灌区各典型田块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和用水量加权平均后得到,按式(7)计算:NiiNiiiWW11典田.(7)式中:田灌区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i典灌区第i 个典型田块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iW 灌区第i 个典型田块所代表作物实灌面积上的总用水量,其值为该典型田块的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与其所代表区域作物实灌面积的乘积,m;N 灌区典型田块的总数。DB45/T 2513202255水量计量5.1计量点设置5.1.1灌溉渠(管)道上宜设置计量设施测量毛灌溉水量。5.1.2渠道取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进口建筑物或进口渠段。5.1.3管道输水(含喷灌、微灌)灌区量水设施安装在首

18、部枢纽位置。5.1.4渠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出口处或下一级渠道的进口处。5.1.5渠道量水测点应布置在渠床稳定,具有规则的横断面,沿渠道的宽度、深度和底坡相同的渠段,且在壅水变动影响范围以外。渠段内不应有影响水流的建筑物和杂草。5.1.6管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管道出口上游或下一级管道的进口处。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备所需的安装要求。5.1.7灌溉渠道和管道量水应满足 GB/T 21303 要求。5.1.8灌溉田间宜设置计量设施测量净灌溉水量。田间水深测点应设置在田块内,测点数量不少于 5 个,距离田块边界 50 cm 以上,测点应均匀分布,周边土地平整,符合观测条件。5.1.9在田块进水口

19、安装计量设备测定田间毛灌水量的,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备所需的安装要求。5.2渠道量水方法5.2.1渠道量水方法宜采用流速仪量水法、渠系建筑物量水法、标准断面量水法、量水堰(槽)量水法、仪表量水法,宜结合灌区管理需要和灌区条件选用最适宜的方法。具备条件的测点可采用雷达波测流法、超声波时差法、超声波多普勒法等自动化量水方法;或者在量水建筑物、渠道标准断面、量水堰槽水位测点处安装自动水位计,并通过传输设备实现水位、流量、水量数据的自动采集、计算、传输和界面显示。各级渠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量水方法,具体量水方法按 GB/T 21303 选择。5.2.2流速仪量水宜用于要求水头损失少、易受下游水位影响

20、的大型渠道量水及其他量水方法的率定。5.2.3标准断面法量水宜用于渠段顺直、断面规则、水流均匀、测流断面不受建筑物泄流影响的渠道。利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应率定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率定方法见附录 B。5.2.4标准断面量水应符合下列条件:渠段上下游渠道顺直、渠床稳定坚固、水流平稳、无冲刷或淤积现象,且不受下游建筑物回水影响,渠道长度大于 20 倍渠段的最大水深;土渠应采用衬砌工程措施;测流断面处应设置固定水尺观测水位,水尺可设为直立式或斜坡式,推荐使用图像采集识别流量水位计、简易式压力式水位计实现自动采集水位;宜采用流速仪法建立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或关系式,并定期进行校核与修正

21、;水位宜采用静压井的方式观测。5.2.5渠道上的涵闸、渡槽、倒虹吸、跌水等建筑物量水应符合下列条件:建筑物本身完整无损、无变形、无剥蚀、不漏水;调节设备良好,启闭设备完整、灵活,闸门无歪斜、不漏水,无扭曲变形,无损坏现象;建筑物前后、闸孔或闸槽中无泥沙淤积及杂物阻水;符合水力计算要求,建筑物上游(或闸前)、下游(或闸后)水位差大于 5cm,水流呈淹没流状态时,其淹没度不应大于 0.9;DB45/T 251320226侧面引水时,水流速度应小于 0.7 m/s,并平稳地流入建筑物;正面引水时,水流应沿建筑物整个孔口宽度对称进入建筑物;利用多孔建筑物量水时,各孔闸门提起高度应一致。5.2.6利用水

22、工建筑物量水时,应率定其流量系数。5.2.7利用量水堰、量水槽量水时应符合下列条件:量水堰、量水槽应设置于顺直渠段,上下游行近渠段壅水高度不应影响进水口的正常引水,渠床稳定坚固、表面光滑、水流平稳、无冲刷和淤积现象,且不受下游建筑物回水影响,长度应大于渠宽的 5 倍15 倍;行近渠内水流佛汝德数 Fr 不应大于 0.5;量水槽槽体、量水堰堰体表面平滑,轴线应与渠道轴线一致,上游不淤积、下游不应冲刷;量水堰、量水槽产生的水位壅高应保证上游渠段安全及正常运行。5.2.8灌区水源渠首干渠、设计流量1 m/s 的支渠等骨干渠道,优先选用建筑物量水法、标准断面量水法,并结合使用自动化水位仪实现数据的自动

23、采集。5.2.9斗渠、农渠等小型渠道,优先选用量水堰、(长)无喉道量水槽等阻水较小的量水槽等特设量水设备量水或流速仪量水,U 型渠道宜采用抛物线量水槽量水。5.2.10土渠采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应对测流渠段进行护底和衬砌,防止测流断面冲刷变形。5.3管道量水方法机井或管道供水量,宜选用水表、流量计等仪表量水。以地面水为水源的低压输水管道、喷灌、微灌管道,宜选用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测流设备,不宜采用旋翼式水表。5.4田间量水方法5.4.1田间量水方法主要有水深观测法、土壤含水率测定法、仪表计量法、体积法。5.4.2有水层饱和灌溉的作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宜选用水深观测法。在测点位置安装测桩,测

24、桩上安装水位尺测定水层水位。水稻作物在泡田期、干旱期、晒田期的非饱和土壤入渗灌溉水量可采用测桶水深观测法测定。5.4.3水深观测法应符合下列条件:水位尺刻度应清晰易读,精确到 1 mm;测桩安装应牢固插入土壤内,水位尺最小刻度位置应低于田间基准面,防止土壤涨缩造成最小刻度裸露地面,无法读数;水位尺最大刻度应大于 1.5 倍田间灌水最大深度;水位尺锈损或刻度不清时应及时更换,避免无法读数或读数有误差。5.4.4无水层非饱和灌溉的作物(含旱作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宜选用土壤含水率测定法。5.4.5喷灌、微灌的作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可采用土壤含水率测定法、仪表计量法、体积法等。6毛灌溉水量测算6.1灌区

25、毛灌溉水量测算6.1.1灌区应在渠(管)首进水口安装量水设施进行毛灌溉水量的测定,并建立用水量台账。采用首尾测算法测算灌区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宜以日历年为时段统计毛灌溉水量。6.1.2年毛灌溉水量等于灌区全年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水量,应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而考虑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向灌区外的退水量以及相应的弃(退)点到渠首的输水损失量。6.1.3当灌区渠系除向灌溉供水外,还向工业、生活、生态、渔业、畜牧等非灌溉用水户供水时,应扣除其分水量及从分水点到渠首的相应输水损失量。DB45/T 2513202276.1.4对水源众多的灌区,毛灌溉水量应包括从全部水源取用的用于灌溉的水量。6

26、.1.5灌区内塘(堰)坝蓄积降水径流用于灌溉的水量,应以实测统计资料为准,如无实测统计资料,可对年度塘(堰)坝用于灌溉的水量进行调查分析和估算。如塘(堰)坝水源由灌区渠系补给,当年又从塘(堰)坝放出用于灌溉,此时塘(堰)坝供水量不应计入毛灌溉水量。对于由灌区渠系补给储蓄在塘(堰)坝中跨年度利用的水量,应从当年灌区毛灌溉水量中扣除,计入下一年度的毛灌溉水量中。6.1.6当灌区渠系纳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时,则应进行降水径流分析,将进入渠系并用于灌溉的水量计入年毛灌溉水量中。6.1.7对于土地属性没有改变临时种植果林的耕地,灌溉用水量相对较小不便单独计量时,可将该部分水量计入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中

27、;同时,该部分耕地的净灌溉用水量也应计入灌区净灌溉用水总量。6.1.8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提水灌区(包括井灌区)、管道输水灌区,宜在水泵进(出)水管出水口处安装量水设施测流;不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应参照渠道灌区测定。6.1.9无量水设施的提水灌区,可参照扬程、水泵型号相同或类似的灌区测流资料,以及实际抽水试验,确定单位耗电(油)量提水量和耗电(油)量计算毛灌溉水量。6.1.10采用电量估算法的泵站必须设置独立的电表测算灌溉提水用电量。与管理、生活合用的泵站,应另外安装电表,核算水泵用电。电量估算法见附录 G。6.1.11对于灌水频繁的提水灌区,可通过现场测试,绘制泵站的单位电量提水量(m/kWh

28、)净扬程曲线,通过记录每次灌水时的耗电量和净扬程,估算毛灌溉水量。6.1.12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可分别测算井灌和渠灌的毛灌溉水量,两者相加得出灌区毛灌溉水量。6.2区域毛灌溉水量测算6.2.1区域灌溉水量为区域内作物灌溉从水源获得的毛灌溉水量之和。6.2.2大型灌区毛灌溉水量宜全部实测。当测流条件不满足全部实测要求时,如灌区水源众多,可选择在占灌区取水量 70以上的主要水源取水口安装计量设备测定主水源毛灌溉水量,通过主水源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和灌区实际灌溉面积推算灌区毛灌溉水量。6.2.3灌区弃水情况复杂,可选择相对独立水源、无弃水或弃水易统计的灌片,测定灌片毛灌溉水量,通过灌片单位面积毛灌溉水

29、量和灌区实际灌溉面积推算灌区毛灌溉水量。6.2.4中型、小型灌区数量较多,不具备测定所有灌区灌溉水量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测定样点灌区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以样点灌区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和区域实际灌溉面积推算区域毛灌溉水量。6.2.5区域毛灌溉水量按区域各规模与类型灌区的毛灌溉水量汇总。7净灌溉水量测算7.1一般规定7.1.1净灌溉水量应通过田间现场实测统计取得。7.1.2当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需通过田块面积获得时,典型田块的面积应准确测定。7.1.3当灌溉区域较大,不能全部实测时,可选取典型田块测定其不同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灌区净灌溉水量由典型田块各种种植作

30、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与灌区相应种植作物实际灌溉面积的乘积累加计算得到。7.1.4典型田块净灌溉水量测定方法宜采用直接量测法。通过布设典型田块观测点,安装或使用量测设备,直接测定典型田块灌水前后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或田间水层水深变化,来测算可被作DB45/T 251320228物利用的水量,为净灌溉水量。7.1.5净灌溉水量计算采用当年实灌面积。7.2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7.2.1旱作物灌溉时,应观测典型田块灌水前、灌水后土壤计划湿润层中的土壤含水率,确定某次单位面积的净灌溉水量,按公式(8)或附录 C 公式计算:iiiHw12100质质典净.(8)式中:iw典净 典型田块第i 次灌水单位面

31、积净灌溉水量,m3/hm2;H 灌水期内典型田块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典型田块 H 深度土层内干土平均体积质量,g/cm3;i1质第i 次灌水前典型田块 H 土层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按附录C测定);i2质第i 次灌水后典型田块 H 土层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按附录C测定)。7.2.2水田作物有水层饱和灌溉时,应观测典型田块灌水前、灌水后田面水深,确定某次单位面积的净灌溉水量,按公式(9)或附录 E 计算:2110iiiwhh典净.(9)式中:1ih 第i 次灌水前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2ih 第i 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7.2.

32、3水田作物无水层非饱和灌溉宜采用附录 F 的方法测定。也可通过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田间土壤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确定灌水期间的入渗量,计算方法可按公式(8)。7.2.4若无法按照 7.2.1 和 7.2.2 条测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时,可根据不同的灌溉方式观测某次灌水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由此推算实际进入典型田块的单位面积灌溉水量,再与充分灌溉制度中该次的灌水定额进行比较,取其小值为该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7.2.5旱作物及水稻的灌水定额计算方法按 GB50288 的规定执行。采用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区域,可采用 DB45/T 804 中水稻“薄、浅、湿、晒”灌溉定额。7.2.6利用量测进入典型田块

33、的水量推求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时,可根据不同灌溉方式分别测算:a)渠(管)道输水地面灌灌溉方式。在典型田块进水口设置量测设施,观测某次灌水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同时在田块排水口设置量水设施观测排水量,再根据典型田块实际灌溉面积,推算典型田块某作物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计算公式如下:iiiWWwA典进典排典净典(10)式中:iW典进 第i 次灌溉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m;iW典排 第i 次灌溉排出典型田块的水量(不包括因管理不当造成的退水量),m;A典 典型田块灌溉面积,hm2。DB45/T 251320229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b)喷灌。体积法:采用雨量筒进行测算时,应在典型田块均匀布置等口径的

34、雨量筒,并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喷洒水量,按照公式(11)计算确定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当喷灌系统供水管道安装有水量计量装置时,按照公式(12)确定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2110iiiwhh典净(11)式中:iw典净 典型田块第i 次灌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1ih 第i 次灌水前典型田块喷洒水量,mm;2ih 第i 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喷洒水量,mm。c)微灌。仪表计量法:可通过在微灌系统供水管道上安装水量计量装置,计量典型田块某次的灌水量,再根据典型田块实际灌溉水量,推算典型田块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水量。计算公式如下:iiWwA典进典净典(12)注:式中符号意义同前。7.2.7典

35、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由公式(13)计算:1miiww典净典净(13)式中:w典净 典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hm2;m 典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内灌水次数,次;注:式中符号意义同前。7.3灌区净灌溉水量7.3.1所测算作物应统计全生育期内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7.3.2渠灌区第 j 片区第i 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可由式(14)计算:11iiNlllijNllwAwA 典净典典净典.(14)式中:ijw典净 灌区第 j 片区第i 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lw典净 灌区第 j 片区第i 种作物第l 个典型田块某时段

36、(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lA典 灌区第 j 片区第i 种作物第l 个典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实际灌溉面积,m3/hm2;iN 灌区第 j 片区第i 种作物典型田块数量。7.3.3渠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可按式(15)计算:11DTijijjiWwA净典净.(15)DB45/T 2513202210式中:W净 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m3;ijA 灌区第 j 片区第i 种作物实际灌溉面积,hm2;T 灌区内的作物种类;D 灌区内的片区数量;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7.3.4高效节水灌区可按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类型分别测算净灌溉水量。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用水总

37、量可按式(16)计算:1111DTikikkiWwA净典净.(16)式中:ikw典净 灌区第 k 片区第i 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ikA 灌区第 k 片区第i 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实际灌溉面积,hm2;1T 样点灌区第 k 种灌溉类型作物种类数量;1D 灌区灌溉类型数量。包括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7.3.5非节水灌溉的灌区,宜采用下述方法确定作物净灌溉定额 M:在获得某种作物典型田块的平均净灌溉定额 M平均 后,将其与该作物当年的标准灌溉定额 M标准 进行比较。当 MM平均标准时,为正常灌溉,取平均MM;当MM平均标准 时,产生了灌

38、水浪费,取当 MM标准。标准灌溉定额参考 DB45/T 804 中作物灌溉定额。7.3.6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 10及以下的作物种类,可根据以上方法测算分析得出的同类作物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量与其实际灌溉面积的乘积得出净灌溉用水量。7.3.7当作物生育期跨年度时,应按日历年分割计算生育期。8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8.1一般规定8.1.1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由测算的区域内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其毛灌溉水量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取得。8.1.2当区域内灌区数量较多,不具备测算所有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条件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代表性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测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样点灌

39、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计算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8.2样点灌区选择样点灌区选取应覆盖不同规模和水源类型,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稳定性,能反映区域灌区整体特点。样点灌区选取具体要求见附录H。8.3区域不同类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8.3.1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式(1)、(2)计算确定。8.3.2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式(17)计算确定:DB45/T 251320221111NiiiNiiWW 大大大大大大.(17)式中:大 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i大 第i 个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iW大 第i 个大型灌区毛灌溉水量,万m;N大 区域大型灌区

40、数量。8.3.3区域中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以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首先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不同灌区面积规模(226673333hmAhm中型、24233331 10hmAhm中型、42421 102 10hmAhm中型)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i中),然后按公式(18)计算:131iiiiiWW 3中中中中.(18)式中:中 区域中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i中 区域第 i 个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规模(i 为1、2、3,分别表示设计灌溉面积为226673333hmAhm中型、24233331 10hmAhm中型、42421 102 10hmAhm中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41、iW中 区域第 i 个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规模(i 为1、2、3,分别表示设计灌溉面积为226673333hmAhm中型、24233331 10hmAhm中型、42421 102 10hmAhm中型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8.3.4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以小型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首先采用算数平均法分别计算渠道输水地面灌、高效节水灌溉等两种灌溉方式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公式(19)计算,然后,在渠道输水地面灌、高效节水灌溉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基础上,按水量加权平均计算小型灌区系数平均值,按计算公式(20)计算:11niin 小型渠灌或小型高效小型渠灌或小型高效(1

42、9)式中:小型渠灌或小型高效 区域渠道输水地面灌或高效节水灌溉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i小型渠灌或小型高效 区域第i 个渠道输水地面灌或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DB45/T 2513202212n 区域渠道输水地面灌或高效节水灌溉小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WWWW小型渠灌小型渠灌小型高效小型高效小小型渠灌小型高效(20)式中:小 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型渠灌 区域小型渠道输水地面灌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型高效 区域小型高效节水灌溉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小型渠灌 区域小型渠道输水地面灌灌区毛灌溉水量,万 m。W小型高效 区域小型高效节水灌溉

43、灌区毛灌溉水量,万 m。8.3.5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公式(21)计算:WWWWWW大大中中小小区域大中小.(21)式中:区域 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 中 小 区域大、中、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大、W中、W小 区域大、中、小型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DB45/T 2513202213附录A(资料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管理A.1组织管理A.1.1建立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三级测算管理体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系数测算工作组织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联系人,落实技术支撑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工作联系人。A.1.2自治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级并指导本

44、级以下系数测算工作。筹措自治区级系数测算工作经费,制定并印发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组织自治区级技术支撑单位对市县开展测算业务培训、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组织技术支撑单位汇总整理全区测算资料、佐证材料,编制自治区级系数测算成果报告,做好对市级系数测算年度考评工作。A.1.3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级并指导本级以下系数测算工作。筹措市级系数测算工作经费,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组织市级技术支撑单位、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样点灌区、水源渠首、典型田块、观测人员,组织对县级开展测算业务培训、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组织开展量水设施安装、维护和水量观测工作,组织汇总整理全市测算资料、佐证材料,编制市级系数测

45、算成果报告,做好对县级系数测算年度考评及市级自评工作。A.1.4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级系数测算工作。筹措县级系数测算工作经费,配合确定样点灌区、水源渠首、典型田块、观测人员,组织样点灌区管理人员、观测人员接受业务培训和指导,做好量水设施安装、维护和水量观测工作。收集灌区水利、农业、气象等基础资料,整理提交观测数据。灌区管理单位负责样点灌区具体观测工作。A.1.5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制定测算技术方案,开展测算技术培训和指导,确定样点灌区、水源渠首、典型田块、观测人员,指导开展量水设施安装、维护和水量观测工作,开展水位流量曲线率定,分析整理区域测算资料、佐证材料,编制系数测算成果报告。A.1.

46、6系数测算工作技术负责人应具有水利专业知识,观测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一定的文化水平,能持续开展观测工作,对测算工作存在问题能及时反馈和更正。A.2经费管理A.2.1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筹措测算工作经费,争取政府资金和上级资金安排,保障系数测算工作顺利开展。A.2.2系数测算工作经费主要包括量水设施购买、建设、安装、率定及维修养护费,灌区宣传展示牌、水源和典型田块标识牌制作安装费,现场管理人员、现场观测人员劳务费,典型田块占地费、标准典型田块建设费,技术培训和指导费,区域成果报告编制及审查费,以及满足测算要求的其他费用。A.3样点灌区和典型田块管理A.3.1样点灌区由灌区管理员负责管理,

47、典型田块由观测人员负责管理。A.3.2样点灌区调整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并经市级、自治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审核同意后方可调整。A.3.3市级、县级样点灌区在满足自治区级样点灌区名录前提下,可根据区域系数测算工作实际需要,增设市级或县级样点灌区。DB45/T 2513202214A.4量水设备管理A.4.1样点灌区渠首取水口、集中弃水口、非农业取水口和典型田块田间应布设必要的量水设备,并做好量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A.4.2量水设施应每2年至少率定一次,量水设施有变化或者过流状态发生较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率定。率定时间选择在灌溉期前完成或结合灌溉过程进行,率定工况和灌水工况应一致。

48、仪表量水安装时注意应满管出流,防止淤积堵塞问题。A.4.3量水设施安装后,要明确管理单位,落实管理责任人以及管理经费、维修养护经费,定期对量水设施安装渠段进行清淤、除杂草,避免渠道淤积或者量水设施损坏影响计量精度。A.4.4加强量水设备日常管护,发现损坏、遗失、刻度不清的要及时更换和修理,自动化量水设施还要检查保证设备正常供电。管护人员现场发现问题无法现场解决的,应及时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解决。A.4.5量水设备应逐步完善并全部达到信息化采集数据要求。A.5观测数据采集管理A.5.1基本要求:a)基础信息采集和观测数据需客观准确,不应弄虚作假;b)做好记录台账,基础信息及时报送,观测数据

49、及时整理分析。A.5.2基础信息采集:灌区基本信息。一般包括灌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规模与水源类型、灌溉面积、主要水源及分布、渠系长度及分布、作物种植结构、非农业用水设施、弃水分布、节水改造投资、灌区管理现状等;区域灌区基本信息包括区域灌区数量、灌溉面积、节水改造投资等信息。参照附录 J 的表 1、表 2、表 5;灌区灌溉面积应按照土地属性调查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灌溉面积,并调查节水灌溉面积(防渗渠道地面灌溉、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各类作物播种面积。灌区涉及多个乡镇、村的按照乡镇、村分别统计;宜采用天空地技术逐步实现灌区基本信息核定;样点灌区分布图。一般包括行政区域名称和

50、范围、样点灌区位置、样点灌区名称等。市级样点灌区分布图的行政区域至少标注到县级,县级样点灌区分布图的行政区域至少标注到乡镇级;样点灌区位置标注在灌区大致中心处或灌区管理单位(在灌区范围内)所在地;样点灌区名称按灌区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各类不同规模样点灌区应采用不同图示标注;灌区示意图。一般包括灌区范围,主次水源名称及位置,取水口位置,水源计量设备名称及安装位置,典型田块名称、位置及主要种植作物名称,渠系骨干渠系分布等信息。典型田块基本信息。一般包括典型田块地理位置、作物类型、田块面积等信息;降雨量信息。一般包括灌区及附近雨量站点、水文站点的日降雨量信息。A.5.3水量观测:净灌溉水量观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