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CCS B 16 石家庄市地方标准 DB1301/T 4252022 1301 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2-08-02 发布 2022-09-02 实施 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1/T 42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技术流程图.1 5 虫情调查.2 6 防控原则.3 7 综合防控措施.3 8 效果检查.5 9 追溯方法.5 附录 A(资料性)日本双棘长蠹的生物学特性.6 附录 B(资料性)树冠喷药、树干注药与树根施药适用药剂及稀释倍数.7 附录 C(资料性)日本双棘长蠹综
2、合防控作业记录表.8 图 1 技术流程图.2 表 1 日本双棘长蠹发生(危害)程度划分标准.3 表 2 树木胸径与钻孔数量.5 表 B.1 树冠喷药、树干注药与树根施药适用药剂及稀释倍数.7 表 C.1 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作业记录.8 DB1301/T 42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石家庄市园林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市风景园林学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菲菲、孙明清、徐茂华、王彦素、高姗、李建锋、魏向华、任涛、王凯月、张旭红、刘香芬、刘东蔚、曹文珑、张鹏飞、任鑫旺、张博、刘兴华、王晓
3、媛。DB1301/T 4252022 1 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程序,规定了日本双棘长蠹虫情调查、防控原则、综合防控措施及效果检查要求,描述了综合防控档案记录等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技术流程图 日本双棘长蠹(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综合防控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DB1301/T 4252022 2 图1 技术流程图 5 虫情调查 5.1 调查范围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5.2 调查树种 槐、刺槐、金枝槐、
4、侧柏、白蜡树、柿树、合欢、栾树、悬铃木、紫薇、紫荆、紫藤等。5.3 调查时间 每年3次,时间分别为:a)成虫交尾期:4 月上旬4 月下旬;b)成虫羽化出孔期:7 月上旬8 月中旬;c)成虫越冬前期:10 月上旬11 月上旬。DB1301/T 4252022 3 5.4 调查方法 5.4.1 踏查 5.4.1.1 设定踏查路线,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观察寄主植物发芽情况,枝条上有无日本双棘长蠹蛀孔。5.4.1.2 对发芽异常且有蛀孔的植物枝条,查看皮层内有无虫体、被蛀食的坑道及虫粪木屑等,确定发生地段和范围。5.4.2 详细调查 在发生区随机选取30 株标准株,进行发生(危害)程度分级调查,每株按
5、树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选一段长度为1.5 m、粗度为1 cm3 cm的样枝,调查枝条受害情况,记录虫口数量,统计虫口密度和受害株率。5.4.3 诱捕调查 4月上旬,对不易发现受害寄主植物的地段进行诱捕调查。行道树每隔100 m、林带每10 000 m2挂设1套诱捕器,当林带宽度25 m时,在林带外缘10 m15 m处挂设;林带宽度25 m时,在太阳能照到的林间空地挂设。诱捕器顶部距地面1.5 m1.8 m。每3 d5 d清点一次诱捕器中的虫体,11月下旬结束,统计每套诱捕器诱捕到的成虫数量。5.5 发生(危害)程度 以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诱捕器诱捕成虫量为统计指标,按照表1的要求划分为轻
6、度、中度和重度三级,确定日本双棘长蠹发生(危害)程度。表1 日本双棘长蠹发生(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统计指标 发生(危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虫口密度(虫口头数每株)4 58 8 受害株率(%)10 1120 20 诱捕器诱捕成虫量(虫口头数每套)200 201600 600 6 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轻度发生时,宜加强调查种群动态,采取合理规划设计、加强抚育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进行局部防治,危害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应结合药剂防治进行全面防治。7 综合防控措施 7.1 合理规划设计 DB1301/T 4252022 4 科学配置植物,宜多树种混交。7.2 加
7、强抚育管理 旱季浇水、雨季排涝、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7.3 物理防治 7.3.1 清理虫源 11月翌年4月,及时清理植株树冠或冠下地面上的虫害枝、枯死枝和折落枝。7.3.2 诱杀成虫 4月上旬,在发生区设置诱捕器,行道树每隔45 m60 m挂设1套,林带2 000 m23 000 m2挂设1套。每3 d5 d调查一次,检查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每2个月更换一次诱芯,11月下旬拆除诱捕器并收回。7.4 生物防治 7.4.1 释放管氏肿腿蜂 5月上旬,选择晴朗无风天气09:0011:00或15:0018:00释放肿腿蜂,将装有肿腿蜂的指形管用胶带绑在树干中上部,保持管口朝上,管壁紧贴树皮。
8、每亩放蜂量为1 500头2 500头。7.4.2 释放蒲螨 5月中旬,选择晴朗无风天气09:0011:00或15:0018:00释放蒲螨,将装有蒲螨的玻璃指形管套在纸袋中,用图钉将纸袋固定在树体分枝点处,指形管管口稍向上,拔下棉塞释放蒲螨。根据树木胸径每株每厘米释放20 000头。7.4.3 招引鸟类 悬挂人造鸟巢,招引有益鸟类。7.4.4 喷施球孢白僵菌 7月上旬8月中旬,选择晴朗无风天气10:0017:00,用高射程喷雾机对受害植株树冠均匀喷施球孢白僵菌菌悬液(每毫升含分生孢子1109个),以菌悬液穿透冠层湿润枝干且不下滴为宜,连续3 d进行喷施,每天一次。7.5 药剂防治 根据发生(危害
9、)程度,选择以下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药剂及稀释倍数见附录B:a)树冠喷药:4 月上旬4 月下旬、7 月上旬8 月中旬、10 月上旬11 月上旬,用高射程喷雾机对受害植株树冠均匀喷雾,以药液穿透冠层湿润枝干且不下滴为宜,喷药 24 h 内遇到雨水,雨后应补喷一次;b)树干注药:4 月下旬6 月下旬,在树干基部距地面 30 cm50 cm 处钻孔,孔斜向下与树干成45角,孔径 0.6 cm0.8 cm,孔深 2.0 cm4.0 cm。孔上下错位沿主干四周分布,树木胸径与钻孔数量见表 2,用药量按树胸径为 0.3 mL/cm1.0 mL/cm,第一次注药 7 d10 d 后,可进行第二次注药,注
10、药量应充足但不溢出,注药后用泥封好注药口;DB1301/T 4252022 5 c)树根施药:3 月下旬、10 月上旬,在树冠投影外缘挖 4 个6 个分布均匀的洞穴,穴深 40 cm60 cm,直径 10 cm20 cm,将药剂稀释液灌入穴中,用药量按树胸径为 2 g/cm3 g/cm,药液下渗后用土覆盖洞穴。表2 树木胸径与钻孔数量 树木胸径(cm)钻孔数量(个)810 11120 22130 33140 44150 550 678 效果检查 8.1 检查方式 随机抽查10株标准株,每株按树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选一段长度为1.5 m、粗度为1 cm3 cm的样枝,调查样枝上日本双棘长蠹
11、虫口数量,统计防治前与防治后的虫口密度。8.2 检查时间 药剂防治效果检查在防治后7 d10 d进行,其他防治措施在效果出现后进行。8.3 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达90%以上为合格,未达到的应补治;防治效果用虫口减退率(C)表示,见公式(1)。=100%(1)式中:C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密度;防治后虫口密度。追溯方法9 在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作业过程中,建立防控档案,记录内容见附录C。DB1301/T 4252022 6 A A 附录A (资料性)日本双棘长蠹的生物学特性 A.1 形态特征 A.1.1 成虫 体长6 mm左右,圆筒状,两侧平直,具有淡黄色短毛,黑褐色。触角10节,末端3节栉齿状
12、。鞘翅黑褐色,后端急剧向下倾斜,倾斜面粗糙,合缝两侧有刺状突起一对。A.1.2 卵 长椭圆形,长约0.4 mm,白色,半透明。A.1.3 幼虫 体蛴螬形,稍弯曲,乳白色,胸足3对,老熟时体长约4 mm。A.1.4 蛹 裸蛹,体长4 mm5 mm,初为白色,近羽化时头、前胸背板及鞘翅黄色。A.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条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成虫开始活动,在原蛀道内蛀食补充营养,并排出蛀屑。4月上旬成虫爬出蛀道活动、交尾,后返回蛀道将卵散产在环形蛀道顶端的小岔道内。4月下旬始见幼虫孵化,孵化不整齐,5月6月为幼虫危害期,6月上旬陆续化蛹,6月中旬可见成虫,新羽化成虫继续在
13、原蛀道内串食危害,并不立即外出迁移。7月上旬8月中旬(气温30 35.5,相对湿度7l%80%),成虫常于10:00以后成群结队爬出蛀孔外,并于17:00后爬回原枝干。成虫越冬前,即10月上旬11月上旬转移至直径2 cm3 cm的新生枝条危害,之后由枝杈表皮粗糙处或伤口蛀入,在木质部危害呈环形虫道,并在其内越冬。DB1301/T 4252022 7 B B 附录B (资料性)树冠喷药、树干注药与树根施药适用药剂及稀释倍数 树冠喷药、树干注药与树根施药适用药剂及稀释倍数见表B.1。表B.1 树冠喷药、树干注药与树根施药适用药剂及稀释倍数 用药方式 药剂种类 稀释倍数 树冠喷药 2%噻虫啉微囊悬浮
14、剂 1 5002 000 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 1 0002 000 40%噻嗪酮悬浮剂 1 0002 000 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 8001 000 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300500 42%噻嗪毒死蜱乳油 1 0002 000 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 8001 500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8001 000 4%甲维高氯氟微乳剂 8001 000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 6%氯氰吡虫啉乳油 8001 000 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 2 0004 000 树干注药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510 10%吡虫啉乳油 510 50%吡虫杀虫单水分散粒剂 51
15、0 30%高氯吡虫啉悬浮剂 510 树根施药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50%吡虫杀虫单水分散粒剂 1 0001 500 DB1301/T 4252022 8 CC 附录C(资料性)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作业记录表 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作业记录信息见表C.1。表C.1 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作业记录 作业人员 联系电话 作业时间 作业地点 害虫发生程度 寄主植物 防控措施 防控面积 防控效果 药剂种类及用量 是否发生药害 备 注 石家庄市地方标准 日本双棘长蠹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1301/T 4252022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编辑、校对石家庄市工农路 368 号(0311-67501107)网站:WWW.BZSB.INFO 2022年8月第一版 DB1301/T 425202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