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72-1995 绿色食晶E豆1 主题肉窑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虹豆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藏。本标准适用于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虹豆。2 寻|用标准Gll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jT 5009. 11 食品中总碑的测定方法GBjT 5009. 14 食品中僻的测定方法GBjT 5009. 15 食品中锚的测定方法GBjT 5009. 17 食品中总柔的测定方法GBjT 5009. 18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GBjT 5009. 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jT 5009. 20 食品中有机确农药
2、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 5009. 38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j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GB 8868 蔬菜塑料周转箱(已调整为行业标准)GBjT 12399 食物中晒的测定方法GBjT 13108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方法3 术语3. 1 绿色食品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3. 2 绿色食品虹豆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虹豆。3. 3 同一品种特征、形态、色泽相同的虹豆。4 技术要求4. 1 原料产地环境要求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标准.4.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5-0
3、5-25批准14 1995-10-01实施NYjT 272一1995表1色泽豆英浅绿,色泽一致虹豆应属于同类型,形态完整,英尾尖部短,英幼嫩、成熟而不过熟者.色泽浅螺.清洁,缝告形态少,豆英条形辍直、理细均匀、无撞伤.不许有柔软、凋萎、疤痕、病虫害或其他方法所引起的伤害杂质|不得幢出4.3 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项目氟.mg!kg碑以AsJtl.mg!kg 柔(以Hg!tl .mg/kg 辆(以Cd计l.mg/kg砸(以Sel十l.mg!kg铮(以Znl十l.mg!kg精士.mg/kg六六六.1吨!kg滴滴涕.mg!kg杀螺殖确.mg/kg倩硫磷,mg/kg乐果.mg/kg敌散畏.mg/kg
4、表2注z其他农药施用方式及其限量应符告GB8321、GB4285及相关标准规定.5 试验方法指标1.0 0.2 运0.01o. 05 o. 1 20 O.7 0.05 O.5 0.4 三三0.051.0 运0.2按GB/T5009. 11、GB/T5009. 14、GB/T5009. 15、GB/T5009. 17、GB/T5009. 18、GB/T5009. 19、GB/T 5009. 20,GB/T 12399,GB/T 13108执行。6 位验规则6. 1 检验规则6. ,. 1 同品种、同时采收的虹豆作为一个检验批次.6.1.2 报验单填写的项目应与实货相等.凡与货单不符合者、包装容器
5、严重损坏者,应由交货单位重新整理后,再进行抽样-6. 1. 3 包装检验应按第6、7章规定进行。6. 1. 4 判定规则凡其中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均判为不合格.6.2 检验方法6. 2. 1 抽样方法按GB/T8855规定执行.随机取样数量为13 kgo 6.2.2 逐件称量摘取的样品,每件质量须一致,不得低于包装外标志的重量。6.2.3 逐件打开包装样品,取出n豆平放在橙验台上进行色泽、形态与杂质的检查。6.2.4 杂质检验a6.2.4.1 用具2白搪瓷盘、天平(精度0.001g)。6.2.4.2 操作程序称取混合后样品1.000 g于搪瓷盘内,挑出杂质,称取重量.杂质率按式(1)计算,15
6、 NY/T 272一1995X%) = m,/m) X 100 ) 1 ( 式中.X一一样品杂质率t% ; m, 样品杂质质量.g I m 样品质量.g,7 标志、包装7. 1 虹豆包装容器(箱、筐、袋)清洁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昧、内壁元尖突物、元虫蛙、腐烂、霉变现象。木箱儒缝宽适当,无突起铁钉,如用塑料箱包装,应符合GB8868要求.7.2 每批虹豆包装规格、单位、质量应一致.7.3 附有绿色食品标志.7.4 包装上应标明晶种、毛重、净重、产地、生产者、采摘日期及包装日期。B 运输、贮踉8. 1 运输8. 1. 1 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清洁、卫生、元污染。8. 1. 2 公路汽车运输时严防日晒、雨淋.铁路或水路长途运输时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8.2贮藏8. 2. 1 存放时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地方进行,严防日砸、雨淋、冻害及有毒物质和病虫害污染。8.2.2 冷藏时应按品种分别贮藏。8.2.3 虹豆最佳贮藏温度57C.最高贮存期不超过10天,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库内保证气流均匀地通过。附加说明g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垦司归口。本标准由中国农垦北方食品监测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素红、戴有荔、孙丽新、王耀、尚秀荣.1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