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7 ,大小:842.17KB ,
资源ID:155570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557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301 T 81-2023 滇池鱼类 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pdf)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301 T 81-2023 滇池鱼类 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pdf

1、ICS13.020.01CCS Z 065301昆明市地方标准DB5301/T 812023滇池鱼类 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2023-01-01 发布2023-02-01 实施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01/T 812023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25调查与评估.2资料收集.2调查.2评估.36栖息地保护.3基本要求.3水环境保护.3鱼种保护.3周边环境保护.37栖息地修复.3基本要求.3涌泉鱼洞.4洄游通道.4隐蔽空间.4周边环境.48再引入.4基本要求.4规格和数量.5地点.5投放前野化训练.5标志.59综合管理.6基本要求.6巡查

2、.6社区共管.6宣传教育.610监测与评价.6监测.6效果评价.7附录 A(资料性)滇池金线鲃栖息地现状调查表.8DB5301/T 812023II附录 B(资料性)滇池金线鲃栖息地评估编写提纲.10参考文献.11DB5301/T 81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市滇池渔业行政执法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珉、潘晓赋、杨姣姣、杨君兴

3、、曹光秀、张志中、黄育红、黄立成、车星锦、王晓爱、李勇云、李滨、何锋、董晋延、王勇。DB5301/T 8120231滇池鱼类 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1范围本文件对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栖息地修复的总体原则、调查与评估、栖息地保护、栖息地修复、再引入、综合管理、监测与评价等作出了规定。本文件适用于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亦可为近缘种及其他土著鱼类栖息地修复提供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GB/T 18654.15-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5部分:RAPD分析HJ 91.2-20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53/T 952-2019 高原湖泊主要水生生物类群采样及观测技术规范DB5301/T 36-2018 滇池湖滨湿地 监测规程DB5301/T 39-2019 滇池湖滨湿地 植物应用推荐名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属偏肉食半穴居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高原湖泊长期的地理隔

5、绝演化出对栖息环境有特殊需求的滇池特有鱼类。滇池土著鱼种指分布在滇池及其流域内的原生鱼种,也称本地鱼种。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为滇池金线鲃摄食、生长、发育、繁殖和洄游等生活史提供栖息环境的自然场所。涌泉鱼洞俗称龙潭,指岩溶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区域,多有溶洞或溶潭,是滇池金线鲃自然繁殖所必须的场所。再引入当地原有的物种由于自然条件或人为干扰等原因消失后,从其他地方引种或经人工繁育后重新引入该物种,以恢复其物种种群的过程。DB5301/T 8120232进化显著单元是指种群中具有显著进化意义,由遗传组成所决定的生物地理单元。传统知识指土著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相关经验和技巧,包含文传知识

6、和口传知识等形式。大型水生植物指淡水生态系统里体型较大的植物,包括大型藻类、非维管束植物、维管束植物,根据生境不同可分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4总体原则以保护种质资源及扩大野生种群为目的,从满足滇池金线鲃生活史各阶段需求和遗传多样性出发,开展问题诊断,充分利用区域自然禀赋,保护为主,不做过多人工建设与干预,仅在局部进行修复与改造,逐步恢复滇池金线鲃生存繁衍所依赖的栖息环境。统筹开展滇池金线鲃不同关键栖息要素的保护与修复,充分考虑滇池金线鲃对栖息环境的需求,注意其所需的水文、水质条件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参考历史文献及现存栖息地状况,吸收当地居民传统知识,联合设计者、研究

7、者及传统知识持有者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生境适宜、生态结构稳定、易于维护为目标的栖息地保护修复。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营造政府、管理部门、公众多元联动、共治共管共享的格局,对保护和修复措施进行适宜性评价和优选,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栖息地保护与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5调查与评估资料收集收集栖息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活动强度等现状信息。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栖息地历史原貌及滇池金线鲃历史资源状况。调查5.2.1水文水环境对栖息地水体的水温、水深、流速、流量、水质等开展调查。涌泉鱼洞水文水环境调查指标和方法执行HJ 164的规定;洄游通道及湖泊水体水

8、文水环境调查方法执行 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及DB5301/T 36-2018中第4章的规定。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A。5.2.2水生生物状况对栖息地水体的鱼类、浮游动植物、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等生物资源状况开展调查。调查监测方法执行 DB 53/T 952-2019 第 4 章到第 8 章的规定;滇池金线鲃遗传多样性状况评估及确定进化显著单元执行 GB/T 18654.15-2008 的规定。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 A。DB5301/T 8120233评估5.3.1依据实地调查结果,对栖息地现状及修复适宜性开展综合评估,评估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 B。5.3.2评估结果

9、可用于:对“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尚具有一定功能的区域开展栖息地保护;对栖息地功能受损但具备人工修复条件的潜在栖息地开展修复;其他相关需求。6栖息地保护基本要求6.1.1通过保护滇池金线鲃繁衍所依赖的水环境及周边环境,以保护滇池金线鲃野生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6.1.2整合滇池金线鲃保护、鱼类资源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等多目标协同。水环境保护6.2.1水环境保护应遵循以下要求:a)滇池金线鲃栖息水体范围内严格杜绝任何改变水质状况的行为;b)保持栖息水体现有功能,不对栖息地水体进行人为封闭、围堵或擅自取水。6.2.2滇池金线鲃栖息地水质应优于该区域所在滇池湖体、河道的考核

10、要求。6.2.3滇池金线鲃产卵繁殖场-涌泉鱼洞水质主要指标应符合表 1 要求。表 1 滇池金线鲃产卵繁殖场-涌泉鱼洞水质主要指标水温(C)pH溶解氧(mg/L)总氮(mg/L)氨氮(mg/L)总磷(mg/L)生化需氧量(mg/L)硫化物(mg/L)10256.58.551.00.050.0550.02鱼种保护鱼种保护应遵循下列要求:a)未经渔业渔政管理部门许可,不应在栖息地内开展捕捞或放流等活动;b)开展就地与迁地保护,就地获取滇池金线鲃种群开展自然繁殖或人工繁殖,以保持不同进化显著单元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周边环境保护维持栖息地现有地形地貌、地下地表水文状况、植被状况等,保障涌泉鱼洞与溪流、河流

11、和滇池水体的直接联系;避免周边地面开挖、打桩、开凿隧洞等工程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干扰。7栖息地修复基本要求7.1.1在做好相关保护的同时,开展针对性的修复与重塑。重点关注涌泉鱼洞、洄游通道及隐蔽空间等关键栖息地的修复与周边环境的系统修复。DB5301/T 81202347.1.2修复实施时间应避开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定的特别保护期(1 月1 日至 5 月31 日)。7.1.3应考虑滇池水生态系统修复、鱼类种群调控、外来入侵物种管控的影响,综合采取相应修复措施。涌泉鱼洞7.2.1对涌泉鱼洞进行清理维护,为滇池金线鲃创造繁育环境:被人为封堵的要拆除封闭洞口设施;若有堆积的淤泥和硬

12、化的底质,应改为以砾石为底质的透水层,并在底部及侧方铺设卵石、透水砌石等,砌石旁的空地可参照 DB5301/T39-2019 中表 A.1 推荐名录选择本土湿生乔木进行种植。7.2.2对涌泉鱼洞进行人工取水的,应逐步退出其取水功能,暂无法寻找替代水源的,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下适当取水。7.2.3水环境条件执行表 1 的要求。洄游通道7.3.1恢复涌泉鱼洞与溪流、河流与滇池水体间畅通的鱼类洄游通道,为滇池金线鲃形成湖体野生种群营造环境条件。7.3.2水系连通及通道修复应执行下列要求:a)顺应涌泉鱼洞地形地势特征,连通溪流、河流、湿地、湖泊,清除通道内物理障碍,改善水力陡坡,恢复洄游通道自然洪峰;

13、b)人工恢复和辅助构建洄游通道,通过仿自然沟渠的方式设立鱼道,并在洄游通道入湖口形成浅滩结构,岸坡比宜为 1:31:5;c)打通滇池金线鲃洄游路线,增加通道弯曲度、拓宽水面,恢复涌泉与河流、溪流、湖体连通性;d)洄游通道的流量、水深和流速须适应滇池金线鲃的习性和溯游能力。隐蔽空间当缺乏黑暗的隐蔽场所为滇池金线鲃提供产卵环境时,可人工营造隐蔽空间。隐蔽空间的营造宜以树墩、块石、植物枝条等天然材料为主,必要时辅以少量鱼礁、土工布、植物纤维、混凝土等人工材料,通过深潭-浅滩的重建,形成连续的隐蔽空间。周边环境结合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通过修复自然岸线形成新的水陆交错生境,为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修复提供

14、生境基础。8再引入基本要求8.1.1在综合分析保护滇池金线鲃的资源现状、生态生物学特点及栖息地变化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监测信息,评估滇池金线鲃栖息地质量等,确定再引入方案。8.1.2再引入苗种应当来自持有滇池金线鲃苗种生产许可证与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并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有清晰的遗传背景。DB5301/T 81202358.1.3开展再引入需考虑不同栖息地滇池金线鲃进化显著单元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注意保护滇池金线鲃的遗传多样性,滇池金线鲃应为再引入区域水系原有种源或与原有种源遗传结构最相近的种源。规格和数量再引入个体规格宜以体长5 cm 7

15、cm为主。投放数量应与环境容纳量相协调,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对投放数量进行调整。地点8.3.1环境要求再引入的地点需首先确认:没有野生滇池金线鲃种群或急需人工种群复壮;没有其他肉食性鱼类。再引入宜选择水流平缓、水深小于3 m、天然饵料相对丰富的区域,水质应优于区域水质考核要求。8.3.2地点选择应根据实际调查和评估结果严格选取地点,建议地点如下:a)优先考虑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b)其它备选地点还可为滇池流域内环境适宜的区域,如松华坝、西华湿地、观音山、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盘龙江等。投放前野化训练8.4.1停食训练再引入前7d先减量喂食,再停食3d。8.4.2游泳能力训练再引入前7d加大

16、流水野化。标志8.5.1标志数量对 10%以上的苗种个体进行标志。8.5.2标志方法8.5.2.1自然标志利用滇池金线鲃本身的形态学、遗传学及生态学特征区别不同群体,即基于亲代的遗传信息来区别放流种群与自然种群。8.5.2.2化学标志指用茜素络合物及茜素红等浸泡、注射或喂食鱼体,从而在一些部位(如耳石、鳞片、骨骼及腹腔黏膜等)形成特定标志。8.5.2.3物理标志DB5301/T 8120236物理标志一般适合滇池金线鲃全长15 cm以上个体使用,方法如下:a)体内标志法。包括有线码标志法(CWT)、被动式雷达整合技术(PIT)、档案式标志技术(AT)等;b)体外标志法。包括切鳍法、剪棘法、颜料

17、标记法等。9综合管理基本要求9.1.1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保护水域,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云南省渔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9.1.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管理制度,对栖息地开展修复、监测、再引入等活动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巡查结合滇池金线鲃不同栖息地的特点,每季度对栖息地开展1次巡查工作。巡查内容包括:滇池金线鲃生存状况;栖息地环境变化;设施设备完好及人为干扰情况等。社区共管对现有滇池金线鲃栖息地探索就地社区保护模式:加强对民间保护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引导;协调滇池金线鲃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的关系;结合传统知识、习俗、信仰

18、等社会生态要素建立社区共管保护机制。宣传教育在滇池金线鲃栖息地外围设置宣教牌,开展相关科普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滇池金线鲃重要性、生活习性及其对栖息环境的需求,鼓励公众加入到保护滇池金线鲃的行列中。10监测与评价监测10.1.1点位与内容选择涌泉鱼洞、洄游通道及湖泊水体等关键栖息地设置固定的监测断面和点位,对水文水环境、常规水生生物、滇池金线鲃资源状况、洄游及标志放流回捕情况等开展监测。10.1.2监测频次按照下列频次进行监测:a)每年开展 1 次滇池金线鲃资源常规调查;b)栖息地主要水生生物和水文水环境监测每年 2 次,并应涵盖滇池金线鲃繁殖期;c)存在下列情况时,可增加调查频次:DB5301

19、/T 81202371)再引入;2)工程实施;3)科学研究。10.1.3监测方法监测方法遵循5.2的要求。效果评价根据回访监测实际情况对滇池金线鲃栖息地保护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参考5.3,评价结果可用于栖息地保护、修复及综合管理能力的善提升。ABADB5301/T 8120238附录A(资料性)滇池金线鲃栖息地现状调查表滇池金线鲃栖息地现状调查表参见表 A.1。表 A.1 滇池金线鲃栖息地现状调查表调查地点:市县(区)镇村调查时间:年月日经度:纬度:海拔(m):调查项目调查内容备注一、基本状况1.栖息地水域类型A.龙潭B.溪流C.水库D.湖泊E.其他_2.栖息地底质类型A.泥B.沙C.

20、砂砾D.鹅卵石E.石块F.其他_3.周边生境类型A.农田 B.草地 C.沼泽 D.灌丛 E.裸地F.村庄 G.其他_4.栖息地受干扰程度A.无人类活动干扰或少有人类活动。B.人类干扰较小,有少量的步行者或自行车通过。C.人类干扰较大,并有少量的机动车通过。D.人类干扰很大,交通要道必经之路,经常有机动车通过。5.与周边水系连通程度A.常年连通 B.雨季连通 C.不连通D.其他_能具体记录到连通天数的数值可填写到“其他”6.金线鲃数量(尾)A.50 尾以上B.50-10 尾 C.10 尾以下D.历史有记录现在无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结合周边居民询问情况和历史记录数据来填写二、水文水环境调查8.水深(m

21、)A.1m 以下 B.1m-2m C.2m 以上D.其他m根据不同栖息地类型对应标准要求开展相关指标调查和监测后汇总填写此表9.流量(m/s)10.流速(m/s)11.水体透明度(m)A.见底B.能见度m-mDB5301/T 8120239表 A.1(续)二、水文水环境调查12.气温()13.水质感官A.很清澈,无任何异味,静置后无沉淀物质。B.比较清澈,有少量的异味,静置后有少量的沉淀物质。C.比较浑浊,有异味,静置后有沉淀物质。D.很浑浊,有大量的刺激性气体溢出,静置后沉淀物很多。14.水体温度()15.水体 pH 值16.溶氧(mg/L)17.叶绿素 a(ug/L)18.其它水质指标(m

22、g/L)A.总氮:B.氨氮:C.总磷:D.生化需氧量:E.硫化物:三、水生生物状况19.其他鱼类A.优势物种:B.数量状况根据相应标准要求开展调查和监测后汇总填写此表20.大型水生植物A.优势物种:B.数量状况21.浮游植物A.优势物种:B.数量状况22.浮游动物A.优势物种:B.数量状况23.着生藻类A.优势物种:B.数量状况24.底栖动物A.优势物种:B.数量状况DB5301/T 81202310CB附录B(资料性)滇池金线鲃栖息地评估编写提纲B.1栖息地评估报告编写提纲B.1.1栖息地现状B.1.1.1栖息地基本情况B.1.1.2栖息地水环境现状栖息地水体水质、水量、底质、水系连通性。B

23、.1.1.3栖息地水生生物状况栖息地水体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浮游生物、鱼类。B.1.1.4滇池金线鲃状况栖息地滇池金线鲃资源状况、遗传多样性特征。B.1.2栖息地存在问题B.1.2.1栖息地受损程度B.1.2.2栖息地功能退化成因B.1.3栖息地评估B.1.3.1栖息地保护优先级B.1.3.2栖息地修复潜力DB5301/T 81202311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3 年 12 月 28 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0 年 12 月 26 日)3 云南省渔业条例(云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公

24、告第 43 号公布,2011 年 5 月 26 日)4 第三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农业部办公厅 农办渔2010104号,2010 年 9 月 30 日)5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6NB/T 10079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7杨君兴,潘晓赋,李再云.2007.动物学研究.云南滇池濒危特有种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初报8严晖,董文红,杨瑞林,涂书浩.2008.水利渔业.滇池金线鲃生物学特性研究9裴盛基.201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0张雄,刘飞,林鹏程,王剑伟等.2014.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金沙江下游鱼类栖息地评估和保护优先级研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