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8 ,大小:1.33MB ,
资源ID:155610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561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6101 T 3132-2022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pdf)为本站会员(amazingpat1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6101 T 3132-2022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pdf

1、ICS13.200CCS C 666101西安市地方标准DB 6101/T 31322022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2022-10-14 发布2022-11-14 实施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6101/T 3132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机构及职责.36策划与准备.47全员培训.48风险点划分与排查.49危险源辨识.410风险评估与分级.511安全风险图.512风险分级管控.513风险告知.614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判.615隐患排查治理.716持续改进.8附录 A(规范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流程.9附录

2、B(资料性)风险等级判定方法.10附录 C(资料性)安全风险图例图.13附录 D(资料性)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15附录 E(资料性)风险管控责任清单例表.16附录 F(资料性)风险管控措施清单例表.17附录 G(规范性)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18附录 H(规范性)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21参考文献.24DB 6101/T 3132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陕西省工业过程安全与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捷锐消

3、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精诚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市众安减灾与应急服务中心、陕西信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北国际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帅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朗鑫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方明、邓军、赵华德、罗振敏、李春政、刘博、王刘兵、白磊、李洪彦、王焘、刘锐能、滕小幸、张云、尚斐、李凯丽、闫克琳、贾柯、陈靓、聂娉舒、赵亚婕。本文件由西安科技大学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有疑问或建议,请将咨询或修改建议等信息反馈至下列单位: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雁塔

4、路中段 58 号电话:029-85587413邮编:710054DB 6101/T 313220221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总体要求、机构及职责、策划与准备、全员培训、风险点划分与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分级、安全风险图、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判、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安市辖区内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

5、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3术语和定义GB/T 330002016、GB/T 450012020、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安全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

6、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来源:GB/T 330002016,3.83.2风险点存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3危险源(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来源。DB 6101/T 313220222来源:GB/T 450012020,3.19,有修改3.4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5危险源辨识识

7、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3.6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来源:GB/T 236942013,4.4.13.7固有风险评估在不考虑风险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实施风险评估的过程。3.8现有风险评估在考虑风险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实施风险评估的过程。3.9风险分级管控按照企业内部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方式。3.10整体风险等级指整个企业的综合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3.11整体风险等级评判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等级判定的过程。4总体要求DB

8、6101/T 3132202234.1工作要求4.1.1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安全风险全面管控,对隐患治理实行闭环管理。4.1.2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完成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清单与措施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图;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4.2工作流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流程包括成立组织机构、策划与准备、全员培训、风险点划分与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分级、绘制安全风险图、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企业整体安全风险评判

9、、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详见附录A。4.3文档管理4.3.1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成果资料和过程资料归档。4.3.2工作成果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建设工作报告或风险防控手册,内容至少包括风险分布图、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4.3.3工作过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会会议纪要及相关资料;文件、制度等发放或传达记录;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风险辨识与评价记录表;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及考核记录;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单(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等。5机构及职责5.1企业应成立由

10、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各业务分管负责人、各级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组织开展工作。5.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主要履行以下职责:明确各部门、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确保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所需要的资源;研究和批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DB 6101/T 313220224调度、督促及检查考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处理涉及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大问题。5.3企业各业务分管负责人及各级部门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相关要求,负责职责

11、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5.4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应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6策划与准备6.1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工作要求等。6.2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7全员培训7.1企业应结合本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从业人员工作实际,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分阶段组织开展相关培训。7.2企业应在双重预

12、防机制建设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理论、方法、技能及具体工作要求等。7.3企业应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阶段对除管理人员外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方法和技能等。7.4企业应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完成后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已识别出的安全风险信息,掌握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项目、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8风险点划分与排查8.1企业应按照本企业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工作岗位及其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岗位或地点、作业活动名称、活动频率等。8.2企业应按照本企业生

13、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设备设施和原辅材料,编制设备设施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物料)名称、型号或类别、是否为特种设备等。8.3企业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结合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将存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个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基本信息。9危险源辨识9.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车间)、班组、岗位人员对所有风险点开展全方位的危险源辨识。9.2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或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作业危害分析(J

14、HA)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或事故树分析(FTA)等方法。9.3企业应按 GB/T 13861-2022 规定进行危险源辨识,结合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可能发生的事故及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或岗位。DB 6101/T 3132202259.4事故类别应符合 GB 6441 的规定。10风险评估与分级10.1企业应按照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活动等,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本企业各风险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和现有风险进行评估。10.2安全风险评估宜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

15、(L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分析方法见附录B,确定固有风险和现有风险等级。10.3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10.4进行固有风险评级时,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风险点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b)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c)具有中毒、爆炸等危险的场所,同一作业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在 10 人(含)以上的;d)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主要装置;e)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f)存在快速冻结装置

16、的涉氨制冷场所;g)单班作业人数达 20 人(含)以上的粉尘涉爆场所。10.5进行固有风险评级时,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风险点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a)构成危险化学品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b)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场所和设施;c)具有中毒、爆炸等危险的场所,同一作业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 3 人(含)以上的;d)涉及易燃易爆或中毒窒息风险的有限空间;e)单班作业人数 10 人(含)以上、20 人(不含)以下的粉尘涉爆场所。10.6对于未涉及上述情形的其它风险点、危险源固有风险评估,宜选用 LS 法或 LEC 法,在不考虑管控措施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分级。10.7现有风险评估时,企业应按照识别的危害因素

17、,从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方面确认现有管控措施。在考虑已采取管控措施的情况下,根据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现有风险的大小和等级。10.8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估结果的最高等级确定。11安全风险图11.1安全风险图包括安全风险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绘制完成后应在公共区域以公告栏形式进行公示。11.2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各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等级最高的危险源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中,形成安全风险分布图,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包括固有风险分布图和现有风险分布图,见附录 C 中 C.1。11.3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包括固有风

18、险比较图和现有风险比较图,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出本企业各类岗位至少 10 项作业活动,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比较,见附录 C 中 C.2。12风险分级管控DB 6101/T 3132202261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固有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风险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四个,即公司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分别对应红、橙、黄、蓝不同等级的风险。12.2企业应结合本企业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

19、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12.3企业应按照风险评估与分级结果,分类统计企业各风险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数量,编制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见附录 D。12.4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与标准规范的规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措施。12.5企业应按照现有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补充和完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现有风险管控应遵循以下要求: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等级时,应当立即暂停作业,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有害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害因素,及时补充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较大等级时,应当明确高度危险的危险有害内容

20、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危害因素,及时补充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等级时,应当对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论证,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完善管控措施;现有风险评估结果为低等级时,可以维持现有管控措施,但应当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12.6企业在完成每一轮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估后,应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内各危害因素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及时更新。12.7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可分为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分别见附录 E 和附录 F。12.8企业应按照所有风险点固有风险等级情况确定各风险点的管控层级,编制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固有风险等级、管控

21、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内容等。12.9企业应按照固有风险分级情况,从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危害因素、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等级、现有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12.10企业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应经过本企业相关程序评审,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13风险告知13.1企业应组织各层级、各岗位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的告知培训,以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主。13.2企业应在固有风险为较大以上的风险点醒目位置制作安装风险公告栏或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风险点及设备设施或作业活动名称、

22、固有风险等级、现有风险等级、易发事故类型、管控层级、各级责任单位、各级管控责任人、现场防控措施、现场应急措施、警示标识及报告方式等内容。14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判14.1企业中涉及到固有危险程度较高的情况,按照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直接判定整体风险为一级,判定标准见附录 G。14.2对于未达到直接判定标准的企业,应按照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固有危险程度、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方面,对照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的评分标准进行整体风险分析与评估,评估表见附录 H。DB 6101/T 31322022714.3企业整体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

23、蓝四种颜色标示。15隐患排查治理15.1隐患排查15.1.1排查范围企业安全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所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15.1.2排查清单15.1.2.1企业应按照辨识出的各类风险及全部管控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包括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15.1.2.2企业应依据各风险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相关标准具体要求,编制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15.1.2.3企业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15.1.3排查计划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结合各风险点等级和管控要求,制定隐患排

24、查计划,明确日常检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各类隐患排查工作的排查周期、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15.1.4排查方式15.1.4.1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应由本企业各层级人员组织开展。综合检查每季度或每半年开展 1 次,专业检查每月开展 1 次,季节性检查每季度开展 1 次,固有风险等级在较大以上的风险点,列入日常检查范围。15.1.4.2企业应依据行业领域隐患判定标准和规定判定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15.1.4.3隐患排查工作应留存工作过程记录,包括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单(书)等。15.2隐患治理15.2.1企业应根据隐患排

25、查结果,按照责任分工立即或限期组织整改。15.2.2一般隐患应由企业(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15.2.3企业在隐患治理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需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15.2.4企业完成隐患治理工作后,企业相关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确认、评估、验

26、收。DB 6101/T 313220228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应组织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15.2.5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按规定做好统计分析。15.2.6重大隐患治理工作记录应单独建档管理,内容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重大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重大隐患治理方案、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15.2.7企业可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查、报告、治理、验收、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16持续改进16.1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满 1 年及以上,应组织外部技术专家、企业内

27、部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等成立评审组,每年至少对运行情况进行 1 次评审,评审工作机制的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及检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形成评审报告,并将评审结果向企业全员通报。16.2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每 3 年至少进行 1 次全面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重新开展风险评估:法规、标准等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更;企业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企业发生伤亡事故;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相关工作要求。16.3企业应适时、及时更新风险信息与风险管控措施,编制、更新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管控措施清单。16.4企业应

28、结合风险管控措施变化或法律法规变化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清单。DB 6101/T 313220229附录A(规范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流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流程见图A.1图 A.1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流程图DB 6101/T 3132202210附录B(资料性)风险等级判定方法B.1风险矩阵分析法(LS)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风险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性两个维度,以此分析评价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R=LS,其中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分为五个级别(见表B.1);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分值,也分为五个级别(见表B.2);R是危险度(也称风险度),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

29、值与后果严重性分值的乘积,R值越大,在风险矩阵(见表B.3)中对应的风险等级就越高,风险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表 B.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级别说明分值描述I极有可能发生5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II很可能发生4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III可能发生3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IV较不可能发生2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V基本不可能发生1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表 B.2 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性级别说明分值描述1影响特别重大5造成 30 人以上(含)死亡或 10

30、0 人以上(含)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巨大财产损失,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舆论和政治影响2影响重大4造成 10 人以上(含)30 人以下(不含)死亡或 50 人以上(含)100人(不含)以下重伤,严重财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舆论,产生较大的政治影响3影响较大3造成 3 人(含)以上 10 人以下(不含)死亡或 10 人以上(含)50 人以下(不含)重伤,需要外部援救才能缓解,较大财产损失或赔偿支付,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良的舆论影响,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4影响一般2造成 3 人以下(不含)死亡或 10 人以下(不含)重伤,现场处理(第一时间救助)可以立刻缓解事故,中度财产损失,有较小的社会舆论

31、,一般不会产生政治影响5影响很小1无伤亡、财产损失轻微,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舆论和政治影响DB 6101/T 3132202211表 B.3 风险等级(风险矩阵)风险等级后果影响特别重大影响重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很小可能性极有可能发生252015105很可能发生20161284可能发生1512963较不可能发生108642基本不可能发生54321图例:重大风险(红)较大风险(橙)一般风险(黄)低风险(蓝)B.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LEC评价法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

32、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 C(consequenc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按照表B.4确定事故发生可能性L分值,根据表B.5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根据表B.6确定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 D(danger,危险度)来评价风险大小,即:D=L E C,根据表B.7风险等级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表 B.4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

33、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0.1实际不可能。DB 6101/T 3132202212表 B.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

34、繁程度(E)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表 B.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分值事故产生后果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 人以上(含)死亡,或 50 人以上(含)重伤。5000 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 人以上(含)10 人以下(不含)死亡,或 10人以上(含)50 人以下(不含)重伤。1000 万以上 5000 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3

35、 人以下(不含)死亡,或 10 人以下(不含)重伤。1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7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 万以上 100 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3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 万以上 10 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 套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完全符合。无伤亡。1 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 B.7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危险度风险等级标志色3201 级风险,重大风险红1603202 级风险,较大风险

36、橙701603 级风险,一般风险黄704 级风险,低风险蓝注:若行业主管部门对风险等级判定有相关要求的,企业应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要求执行,若无专门要求,企业可结合本企业所属行业风险水平和企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参照本文件制定适合本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风险等级判定准则,确定红、橙、黄、蓝风险等级对应的危险度值数值范围。DB 6101/T 3132202213附录C(资料性)安全风险图例图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例图见图C.1。图 C.1 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例图DB 6101/T 3132202214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例图见图C.2。图 C.2 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例图DB 6101/T 313

37、2202215附录D(资料性)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见表D.1。表 D.1 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序号风险点名称各等级危险源数量合计重大风险(1 级)较大风险(2 级)一般风险(3 级)低风险(4 级)合计DB 6101/T 3132202216附录E(资料性)风险管控责任清单例表风险管控责任清单例表见表E.1。表 E.1 风险管控责任清单例表序号风险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级别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主要责任备注DB 6101/T 3132202217附录F(资料性)风险管控措施清单例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例表见表F.1。表 F.1 风险管控措施清单例表序号 风

38、险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级别现有风险级别管控措施工程技术安全管理 培训教育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DB 6101/T 3132202218附录G(规范性)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见表G.1。表 G.1 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序号企业类型主要风险判定标准1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中毒、火灾、爆炸下列述 4 个条件满足 3 个及以上(1.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2.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3.构成二级以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4.处于人口密集区或城市建成区。)2加油加气站、加氢站火灾、爆炸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一级加氢站3民爆企业爆炸、火灾

39、涉及民爆物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包括民爆器材仓库4危化品使用企业中毒、火灾、爆炸使用重点监管危化品,从业人员超过 300 人包括使用危化品的单位(如学校、科研机构等)5粉尘涉爆企业火灾、爆炸粉尘涉爆作业场所 20 人及以上6涉氨制冷企业中毒、火灾、爆炸液氨储量超过 10 吨或涉氨制冷企业从业人员 100 人及以上7物流仓储企业火灾仓库建筑总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米8使用压力容器企业容器爆炸使用第三类压力容器,从业人员 300 人及以上9涉及其它危险工艺企业火灾、爆炸、中毒、烫伤、机械伤害涉及冶炼、铸造、锻压、热处理、喷漆等工艺的生产型企业,相关危险工艺作业场所 30 人及以上10商场、综合体火灾

40、、踩踏单层建筑面积大于 1 万平方米或者总建筑面积超过 5 万平方米的商场DB 6101/T 3132202219表 G.1 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续)序号企业类型主要风险判定标准11专业市场火灾、踩踏占地面积超过 80 亩12大型医院火灾、踩踏住院病房床位超过 1000 个13养老机构火灾、踩踏床位超过 300 个14酒店火灾、踩踏客房数量在 500 间以上,及建筑总面积大于 8 万平方米15博物展览场所火灾、踩踏日客流量峰值超过 5000 人次的综合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纪念馆等16剧院火灾、踩踏观众厅容纳座位数超过 1600 人17电影院火灾、踩踏观众厅容纳座位数超过 18

41、00 人,电影厅超过 11 个18体育场馆火灾、踩踏容量超过 30000 人19交通枢纽站火灾、踩踏、车辆伤害机场,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 8000 人以上的火车站,日发量在10000 人以上的汽车客运站20中小学校火灾、高处坠落、踩踏学生数 3000 人及以上21幼儿园火灾、高处坠落、踩踏学生数 500 人及以上DB 6101/T 3132202220表 G.1 企业一级风险直接判定标准(续)序号企业类型主要风险判定标准22儿童福利院火灾、踩踏床位数 350 张450 张2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火灾、踩踏核定人数超过 2000 人的室内演出、放映场所,以及核定人数超过 500人的其他室内公共

42、娱乐场所24高层建筑火灾、踩踏单体建筑面积大于 5 万平方米或者建筑高度超过 100 m25热力供应单位、供热站锅炉爆炸、爆炸、火灾单台锅炉蒸发量超过 75 t/h,且压力高于 6 MPa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坍塌、火灾、高空坠落等项目建筑群建筑面积达到 30 万平方米及以上,或单项工程合同额到达 1 亿元及以上;建设工程项目中包含行业认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DB 6101/T 3132202221附录H(规范性)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见表H.1。表 H.1 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组织评估单位:评估时间:年月日单位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联

43、系电话传真号码安全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单位性质职工人数规模所属行业所属区县所在镇街经营范围序号评估项目评估分值评分标准评估得分1、固有危险程度30%1.1危险物质数量51.1.1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5构成重大危险源,扣 5 分。1.2物质危险特性131.2.1爆炸危险性5涉及爆炸性气体、爆炸性蒸气、爆炸性粉尘扣5 分。1.2.2火灾危险性3甲类火灾危险区域扣 3 分,乙类扣 2 分。1.2.3毒害性5涉及剧毒化学品,扣 5 分,涉及高毒化学品,扣 3 分。直至扣完此分值。1.3工艺危险性121.3.1生产环节工艺8生产过程涉及危险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或涉及重大固有风险作业活动的工艺环节

44、),每项扣 1 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1.3.2公辅设施4涉及煤气发生装置、氢气站、氨站、可燃气体罐区、可燃液体罐区、液化气体罐区,每涉及一项扣 1 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2、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23%2.1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9项目安全预评价(或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审查手续是否齐全,每缺一项扣 3 分。DB 6101/T 3132202222表 H.1 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续)2.2建筑物条件8建筑物未通过消防审查验收、备案或许可的扣 8分。2.3设备、设施条件62.3.1特种设备管理3未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台帐和档案,扣 3 分。2.3.2特种设

45、备定期检验3按规定检验周期进行检验,一台未检验扣 1 分。3、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47%3.1安全管理体系153.1.1安全生产责任制3未明确相关岗位责任或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每发现一处扣 1 分。3.1.2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扣 3 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足,每缺 1人扣 1 分。3.1.3安全规章制度3未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扣完此项分值,不完善的酌情扣分。3.1.4安全操作规程3未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扣完此项分值。不完善的酌情扣分。3.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未制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扣完此项分值,不完善的酌情扣分。3.

46、2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263.2.1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6是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并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帐。(培训计划、人员培训档案、培训教育记录等)以上每缺一项,扣 1 分;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每发现 1 人无证上岗扣 1 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3.2.2风险分级管控8未开展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此项不得分。未组织实施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扣 4 分,未绘制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的扣 2 分,未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扣 2 分。3.2.3隐患排查治理

47、6未进行安全检查的未制定安全检查表的,扣 2分;未建立隐患排查台账的扣 2 分;对发现的隐患未进行整改或未提供整改记录的扣 5 分;隐患整改资料不全的扣 5 分。3.2.4个体防护用品2为职工发放劳保用品和配备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建立台帐。未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和未配备个体防护用品的扣 2分,对危险岗位人员未定期进行体检的扣 1 分。DB 6101/T 3132202223表 H.1 企业整体风险等级评估表(续)3.2.5安全投入4建立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计划并符合本行业安全生产要求。未建立年度安全投入计划的扣 2 分,安全投入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扣 2 分。3.3作业安全6

48、3.3.1危险作业管理3危险作业应实行审批制度,并落实相关安全措施。涉及危险作业,未实行审批制度的扣 3 分,未落实相关安全措施的扣 2 分。3.3.2岗位风险告知与安全措施执行3现场未设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扣 1 分,未按操作规程执行安全措施扣 1 分,未按规定佩戴相关劳保用品,每发现 1 人扣 1 分,直至扣完此项分值。4、直接判定条件4.1挂牌单位列为市级以上挂牌整改单位且未完成整改的,直接评定为一级风险单位。4.2安全生产事故情况上一个年度发生较大以上或发生 2 起及以上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或发生重大社会影响事故的,直接评定为一级风险单位。整体风险等级评估分值注:1、评估分值采用百分制

49、。90分以上为四级风险单位,75分至90分(不含)为三级风险单位,60分至75分(不含)为二级风险单位,60分(不含)以下为一级风险单位。2、重大危险源根据国家标准GB 182182018判定。3、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照GB500162014(2018年版)规定判别。4、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判别。高毒化学品根据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判别。5、重大事故隐患根据行业领域隐患判定标准和规定判别。6、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设置。DB 6101/T 3132202224参考文献1GB 289

50、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2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3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5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6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 号)7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6 号)8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陕安委办201820 号)9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