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56一1996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主编单位z电力工业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f ;fl咆/J线以必1996北京目次1 总则. 33 2 总体规划.34 3 总平面布置3. 1 一般规定.35 3.2 主要建、构筑物.37 3. 3 辅助和附属建筑物.38 3. 4 围墙和出入口393. 5 建、构筑物间距.40 4 竖向布置4. 1 一般规定”“.41 4.2 设计标高的确定43 4. 3 阶梯布置.45 4.4 场地排水H.”.46 4. 5 土(石)方工程 48 5 管、沟布置.50 5. 1 一般规定“
2、.m5. 2 地下管线“505. 3 架空管线5. 4 沟道6 道路6. 1 一般规定.54 6.2 进所道路.“.54 6. 3 所内道路7 配电装置场地处理和绿化.58 7. 1 配电装置场地处理“.“.58 7. 2 绿化”598 技术经济指标601 总则1. 0.1 原规定第LO.l条的修改条文。本条阐明了编制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目的是为了在电力建设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政策法令,体现当前的经济政策,统一和明确总布置设计的建设标准、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使建设的变电所达到技术先进、生产安全、布置合理,以有限的资金获得显著的综合经济放益。设计规程是本行业的建设标准,是一
3、个时期的基建政策、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生产实践的设计经验总结。鉴于总布置设计在整个变电所设计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要求各电力设计单位及主管部门在确定设计原则、掌握建设标准时,均应遵守本规程。1.0. 2 原规定第Lo.2条的修改条文。说明本规程的适用施围。目前我国500kV变电所的建设经验已较成熟,故将原规定的适用范围由110330kV修改为110500kV变电所,条款中的内容也作了较大增补。1.0.3 新增条文。节约用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条强调了节约用地、合理选择用地、因地制宜利用地形,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化设计方案的重要性。同时,本条还强调了应尽量喊少土石方量及建、构筑物
4、的拆迁。1.0.4 原规定第1.o. 3条的修改条文。总布置设计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有关重大设计原则虽遵照国家标准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进行编制,但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条文要求执行本规程外,尚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33 2 总体规划2. o. I 原规定第2.o. 1条的保留条文。一般变电所运行人员不多,即使是500kV变电所,运行人员仅30人左右,且所址往往离城市较远,就目前情况,变电所不可能建设为其专用的服务设施。为解除运行人员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必须充分利用就近的生活、文教、卫生、交通、消防、给排水及防排洪设施为变电所服务。此外,在进行总体规划
5、时,在不增加投资和不偏离负荷中心的前提下,可考虑将所址尽量靠近城镇及工业区、为运行人员提供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2.0.2 原规定第2.0.2条的修改补充条文。本条要求变电所的总体规划应对所有的单位工程项目按变电所规划的最终规模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用地,按照近远结合,以近为主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及远期发展,分期征用土地。2.0.3 本条是对特殊所址变电所总体规划的规定。条文的前半段系新增内容,是对城市变电所进行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后半段系原规定第2.o. 4条的修改条文,对山区变电所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强调必须考虑地形、山体的稳定和开挖边坡对所区建、构筑物及设备的影响,对
6、此,以往工程有过不少经验教训,给变电所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必须引起重视。2.0.4 新增条文。本条所规定的是在不增加所区用地的前提下进行绿化规划应遵循的原则。2.0.s 原规定第2.o. 6条的修改条文。本条是针对所址附近有污染源的变电所进行总体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对于不同性质的污染源对变电所的影响程度和应保持的距离要求,在选择所址时应予考虑与确定,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只能根据污染源性质和风向,尽量避开其不利影响,减轻对所区环境的污染。34 2.0.6 新增条文,并吸收原规定第3,4, 6条关于生活区布置的内容。一般变电所所址不靠市区,给运行人员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合
7、理要求,遵照有利运行、方便生活的原则确定生活区的位置。一般可结合供电局生活基地建设,也可设在所区或其他合适的地点。2.0.1 新增条文。本条系根据近几年来工程中较多遇到的问题,其中不少变电所建成投运后始发现水源不足,或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饮用水的标准,给变电所的正常生产及生活造成困难,事后即使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势必增加投资,影响使用,为此,特新增本条。变电所的排水原规定列入环保一节第8.1. 6条,本次修订因取消该节,故将第8.1. 6条的内容并入本条。变电所的雨水及生活污水排放以往有的工程没有妥善解决好排水问题,或排水口不落实,从而环保部门提出异议。今后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此问题必须在变电所的前
8、期工作和总体规划中考虑。2.0.s 新增条文。随着超高压大型变电所的发展,所外配套设施日益增多,且工程量随之增加,不少变电所将这些所外配套设施如进所道路、生活区、给排水、防排洪工程外委设计,为使这些项目的建设标准、用地及投资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在平面布置与高程衔接上经济合理,特制订本条,要求所有外委项目应符合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平面布置及高程衔接应由主体设计单位统一归口。3 总平面布置3, 1 一般规定3, 1. 1 原规定第3,1. 1条的保留条文。本条强调了必须坚持按照上级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明确的“规划的最终规模”进行设计,方能保证总布置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尽量不堵死扩建。35
9、 3, 1.2 原规定3.1. 2条的保留条文。要求将近期的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主要是为分期购地创造条件,同时也增加了扩建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对于城市户内变电所的土建工程,为便于施工,可一次建成。3.1. 3 原规定第3,1. 3条的修改条文。鉴于330kV和500kV变电所建设规模大,附属建筑较多,为便于管理和创造安全运行条件,要求将这些建筑集中布置在所区人口处,这样做也有助于节约用地。对于220kV及以下的变电所,因其附属建筑不多、运行人员少,据调查一般都将全所的附属建筑联合布置在一座建筑物内,便于管理。3, 1.4 原规定第3,1. 4条的修改条文。建、构筑物的长轴平行于自然等高线布置,实践
10、表明不仅可以有放地节约土否方,还可减少基础工程量,便于场地排水。当所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可以在同一座建筑内采用不同标高,因地制宜实行错层布置,以适应地形特征和节约土石方量。调查表明,过去有的山区变电所由于条件所限靠山很近,如陕西某变电所的lOkV屋内配电装置和llOkV设备,紧靠坡脚布置,坡面危石及松土亦未清除,雨季时有塌方,致使设备和建筑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下运行,故要求总布置设计必须注意边坡的稳定,并做好护面处理,确保运行安全。3, 1. s 新增条文。一般城市变电所四周建筑较多,用地受到限制,在已投产的某些变电所与邻近建筑未留设消防通道,旦发生火情将难以扑救(如广州市内某变电所距邻近的多层住
11、宅楼仅6m)。特制定本条,以满足消防要求。3, 1. 6 原规定第3,1. 5条的修改条文。主控制楼,屋内配电装置、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系变电所的重要建筑与设备,且重量大,对地基要求严,若地基有问题事后难以补救。故本条要求总布置设计将上述建筑和设备置于良好地质地段。36 3.2 主要建、构筑物3.2. 1 原规定第3.2. 1条的修改条文。本条是对主控制楼(室)布置的原则规定,条文所提的三种布置形式应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合理选用。3.2.2 原规定第3.2.2条的保留条文。3.2.3 原规定第3.2. 3条的修改条文。屋外配电装置的位置和朝向主要取决于所对应电压的进出线方位,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工
12、艺(如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的布置)、地形及所区规划综合考虑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平面组合。并应尽量避免和减少线路交叉。配电装置的平面组合系指最高两级电压的配电装置(即主配电装置所构成的平面形状,主要由两级电压的进出线方归来决定:当进出线方向相反时,两配电装置为平行排列,即为“双列式”的布置形式。当进出线为同一方向时,两配电装置方位一致即为并列式布置。当进出线相互垂直时,则两配电装置亦相互垂直,呈“L”形布置。设计中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和以上三种基本形式因地制宜地灵活布置。3.2.4 新增条文。据调查,我国目前城市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布置主要有设在建筑物底层和单独布置两种基本类型(城市地下变电所除外)
13、。前者适用于所区场地狭小,必须将全所建筑和设备布置在一座多层联合建筑内,一般将变压器室设在底层,下设进风口,上设通风道,用以解决主变的散热。国内近几年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建设的变电所多为此种布置。当场地较宽时则可用后一种布置形式。主变压器运行时噪声较大,噪声将通过进风口传出,影响邻近建筑,应尽量将主变压器室的门、进风百页窗37 不朝向居住建筑或其他有防止噪声要求的建筑。3.2.s 原规定第3.2. 9条的修改条文。通信楼与主控制楼毗连布置的主要优点是:便于相互联系;充分利用厕所楼梯等公用设施以节约用地。微波塔的布置应与通信楼内的机房相配合,间距不宜过大,一般在满足基础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宜尽量靠
14、近。3.3 辅助和附属建筑物3.3. 1 原规定第3.3. 1条的保留条文。变电所的辅助生产和附属建筑物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并应按照运行和使用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布置,以保持总布置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对全所的辅助生产和附属建筑的合理规划是节约用地和基建费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各地采取各种联合建筑的布置形式是发展的方向,甚至出现了如广西SOOkV平果变电所和来宾变电所将全所的全部建筑(包括主控制室、通信室、检修间、材料库、汽车库、值班休息室等)布置在一座四合院建筑内、院内设置微波塔的形式,从而大大地节约了用地和各类工程管线,道路、建筑的工程量,节约了投资。此类新型的高度集中的联合建筑还有待于运行实践的
15、检验,但其方向应予肯定。3.3.2 原规定第3.3. 5条的修改条文。材料备品库、检修间、汽车库等建筑其使用功能相近,相互联系较多,若将这些建筑进行联合布置,不仅有利于使用和管理,且可节约用地,同时,还由于联合后建筑体量的增大相应可以获得较好的建筑效果,几年来的实践受到各地欢迎,是今后的发展方向。3.3.3 原规定第3.3. 4条的修改补充条文。集中供暖是为了缩短供热管线,减少热能损失。3.3.4 新增条文。近几年为满足消防要求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一般均设置了消防器材间,本条是对消防器材间布置的要求。3.3.5 新增条文。条文前半段是针对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办公用房较多的情
16、况提出的布置要求:后种布置形式38 适用于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所。3.3.6 新增条文。本条是对城市地下变电所的通风小室、检修吊物孔小室、人员安全出口小室等小型建筑提出的布置原则与要求。3.3.7 原规定第3.2. 11条的修改条文。要求商水泵房、雨水泵房设在所区最低处,以满足管道自流进入泵房,减少管道埋深和土方开挖。3.3.s 原规定第3.2. 10条的修改条文。变电所生活、消防供水系统的建、构筑物布置的原则,设计时可结合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布置形式。3,3,9 原规定第3.4, 5条的修改条文。变电所的所前建筑及设施应结合工艺所形成的总平面基本格局充分利用边角地进行布置,以节约用地
17、。同时,这些建筑宜面向城镇、当地主要道路或生活区,便于对外联系,方便生活。3.3. 10 原规定第3,4,3条的保留条文。本条总结归纳了以往工程所采用的两种所前区布置型式,即:庭院式:建、构筑物沿周边布置,中央形成一个庭院,布置道路、绿化或设置建筑小品,具有场地集中,路径短捷、联系方便、有利管理、易于布置等优点。实践经验表明,庭院进深宜为主体建筑高度的两倍,庭院长与宽之比以2I 1为好,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故一般用得较多。通道式z建、构筑物沿进所干道的两边或一侧布置,给人以纵深的街景观感,但缺乏庭院式所前区的优点,一般适合于狭长的条状地形。总布置应结合地形条件和工程特点综合确定所前设施
18、区的选型。3,4 围墙和出入口3, 4.1 原规定第3.5, 1条的修改补充条文。本条是对所址围墙选型的原则规定。据调查,近几年建设的变电所,所区围墙的39 型式种类较多,主要取决于所址位置和当地环境的要求,如位于城镇附近的变电所、开发区或旅游区的变电所,一般都要求所区围墙造型美观,美化环境,工程中应针对具体条件与当地要求确定。本次修订所区围墙高度仍保留2.2 2. 5m,设计时应根据所址地理位置及环境选用,一般城镇近郊的变电所取下限,反之,用上限。3.4.2 新增条文。本条是对所区围界原则的规定。所区围界应以总布置合理性为前提,在此条件下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围界。在可能的条件下力求规整。对
19、于地形复杂和山区变电所,所区围界应结合地形布置。3.4.3 原规定第3.5. 3条的修改条文。3.4.4 新增条文。本条要求主人口的大门、传达重、围墙应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这是美化所容与环境的要求。城市变电所的入口位置尚应符合城市规划与街景要求。3,4,5 原规定第3.5,4条的修改条文。据调查,随着变电所电压等级的提高,所内大型设备的尺寸也相应增大,所区大门宽度越来越大,为便于开启,不少变电所采用了轻型钢门,效果很好,故将原条文的铜门改为轻型钢门。3.4.6 新增条文。以往工程对围墙设伸缩缝的问题注意不够,尤其在温差较大地区,伸缩缝的设置更为重要,故新增本条文。3,5 遣、构筑物闰距3,5,
20、 1 原规定第3,6. 1条的修改补充条文。本次修订对原规定的表3.6. 1进行了修订补充,主要内容有:(1)鉴于本规程不再列入调相机,因此,凡与调相机有关的内容均予取消,包括:调相机房、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玻璃钢冷却塔、水处理室、制氢站、贮氢罐等建、构筑物;(2)由于以往工程所用的空气断路器已被新型断路器所取40 代,故取消了空气压缩机室s(3)新增2油漫电抗器窒(棚、消防器材间。3,5.2 原规定第3,6. 2条的修改条文。本次修订对表3,6.2 进行了修订补充。(1)取消了制氢站、贮氢罐、所外道路等项;(2)新增z油漫电抗器室(棚);表注8)、10);(3)随着继电保护下放工艺的采用,继电
21、器室将就近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内,为满足此类设计要求,特在表注5)中增加了相应的说明自(4)表注10)来源于GB50060-923llO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拖第5,4, 6条和SDJS-8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4 竖向布置4, 1 一般规定4, 1. 1 原规定第4,1. 1条的修改条文。原规定要求所址标高应高于百年一遇的高水位,否则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根据原规定试行以来各地反应出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1)多数设计单位及供电部门认为要坚持防洪标准。从全国几次发大水的洪涝灾害调查表明:凡按防洪标准建设的变电所不仅免受水淹,保持安全运行,并能在抗洪排涝中保证了电力供应。与此同时
22、,未执行防洪标准的不少变电所都有不同程度进(积)水,甚至发生设备被淹,造成被迫停电。(2)有不少单位持不同看法,认为必须修改防洪标准。尤其是llOkV变电所,面广量大,布点多数在乡、队一级,无法保证自然标高在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且资金很有限,若要采取填土或其它方法防洪,难以实现。还有些处于内涝吁区内的变电所,无41 法找到符合要求的所址,因整个县或地区都处在内捞地区。完全依靠人工抽排水和外围好堤来保证吁区的安全,有时外围河床标高还高于好区地面标高,在此情况下要满足百年一遇的标高就很困难。本次修订对以上意见进行研究,并考虑到,我国自解放以来各地兴修水利,使防、排洪状况日趋完善的有利条件,针对不同
23、电压等级变电所的重要性,提出按电压等级合理确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同时,对内涝地区的所址改为按历史内涝最高水位确定所址标高。另外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满足洪(涝)水频率要求的变电所,可以采用一些补救措施来解决。在这方面各地都有好的经验,如利用天然地形做挡水屏障:将下部围精加固做成防洪(涝)墙;也可采取将主建筑物的地面及主要设备,端子箱和动力箱的基础或底座,局部抬高的措施,使发生内捞时不被积水淹没;内甜地区提高机械排水的能力等。4. 1. 2 原规定第4.1. 2条的保留条文。据调查,尽管有的变电所建立在百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但建成后由于所外环境的变化,周围建筑物形成包围圃,所外场地标高逐渐抬高,使原有
24、的排水系统失去通道、甚至发生所外的水倒灌进变电所的情况,因此,为便于所区场地排水,特制订本条文。4. 1. 3 原规定第.4.1. 3的修改条文。本条是所区坚向布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变电所竖向布置的目的是要妥善解决总平面布置中各个具体地形地貌与工艺布置的关系。由此而产生的道路运输、土方平衡,场地排水等问题,在平面设计中要考虑竖向布置的合理性,而在竖向布置中往往又需要对平面布置进行局部修改,实践证明,衡量竖向布置的优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挖填方的平衡情况;二是各建、构筑物,道路的设计标高选择是否合适,场地排水是否畅通等,故本条突出了这两点,并在有关的条文中加以阐述。42 4.1.4 原规定第4.1
25、. 4条的修改条文。变电所一般位于市镇近郊,周围都是较好的耕地,因此土方的弃取均较困难。在进行土方平衡时,必须把场地平整及建构筑物基础及道路路基地下管沟的挖填方统一考虑,为此,要求达到所内外挖填方的总平衡。在此条件下,力求减少所区场地平整土方量。4.2 设计标高的确定4. 2.1 原规定第4.2. 1条的修改条文。变电所内约有50%70%的占地面积是用于布置各级电压的屋外配电装置场地。且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之间,配电装置与主变压器场地之间,由于规模和接线形式的不同,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竖向布置应根据所址的自然地形、工艺要求、交通运输及场地排水方式,并结合地质条件来决定架构及支架、管询
26、埋深,考虑土方平衡合理,确定各级主配电装置的布置形式和场地标高。变电所的生产建筑物一般包括主控制楼、屋内配电装置和电容器室(屋内或半露天)等。主控制楼是全所的核心,据SDJ-2-88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要求,主控制室宜具备良好的朝向,方位及通风条件。要便于对屋外主要设备进行观察,在可能条件下设置天桥与配电装置相连。因此,不仅平面布局要合理,且两者之间的竖向设计必须互相协调配合z便于巡视,观察和电缆联系,以达到节省占地面积的目的。屋内配电装置属于重要的生产建筑物,在总布置中有其独特的要求,既要满足与屋外配电装置的工艺要求,又要与主控制楼相连,如果竖向标高处理不当,将增加工艺的复杂性。以上主要各区的
27、设计标高确定后再根据电缆沟,基础的余土情况进行调整。在确定各类生产建筑物与配电装置场地标高的同时还应考虑各类管沟的走径和排水口位置及其与各建筑的衔接,防止管淘内43 的积水倒灌进室内,或出现室内电缆沟管接口位置高于室外场地的现象。4.2.2 原规定第4,2.2条的修改条文。原规定为:主要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标高宜高于室外地面不小于O.3m,辅助生产和附属建筑物的室内地坪设计标高应高于室外地面不小于O. 15m。根据试行情况O.15m偏低,一旦建筑稍有下沉或地面抬高,则雨水极易进入室内,在本次修订征求意见时,不少单位建议将标高提高,为此,修改为O.3m。4.2.3 原规定第4.2. 3条的修改
28、条文。场地设计坡度除考虑自然地形以外,还应根据设备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运输道路等因素综合确定。屋外配电装置场地的坡度与设备布置的方向、母线材料、设备检修、运行要求有关。同时还要考虑为设备安装和架构梁柱的连接创造条件。母线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应有不同的坡度要求,当场地土质为易渗透的砂土时,坡度可适当减小(取下限),当为粘性土或场地为自流排水方式时可取上限。为便于检修运输和巡视道路两侧的场地坡度要与道路坡度相协调。条文对场地设计坡度规定z“在有可靠排水措施时,可小于o.5%。”删去了原条文中最小不应小于o.3%的规定。此系根据本次修订过程中,有关单位反映o.3%的坡度如没有可靠的排水措施常会造
29、成排水不畅而产生积水现象,甚至在大雨季节场地水滞留难排。另外o.3%坡度太小,施工很难保证。因此,本次作了修改,强调有可靠排水措施时才可小于o.5%,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视具体条件选用。本次规程修订将原4.2.3条及4,2. 4条合并为一条,使平行母线方向和垂直母线方向的坡度关系更为明确,条文更简洁。对于条件困难或特殊地区的场地坡度视情况可大于2%,但最大局部坡度不宜大于6%,否则难以保持电气安全距离并使柱梁连接困难。当采用大坡度时场地宜有防冲刷及防滑措施。如植草皮、铺砌护面,人行小道做成踏步等。鉴于工艺要求,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在平行母线的方向两端构44 架标高差不应过大。在220kV以上中型布置的
30、配电装置,根据运行经验一般情况下极限高差可达11.5m,故要求坡度不大于1%1对于llOkV高型或半高型布置的配电装置,一般出钱回路较多,总长均在百米左右,架构间距一般为8m,纵向联系结构多,如两端高差太大,将给设备安装和柱梁连接增加困难。当采用硬管母线时、两端高差更应根据工艺要求适当减少。4.2.4 新增条文。据调查,有的变电所所外道路高于所内路面,即使有防止雨水倒流的措施,但大雨时仍有水流入所内,尤其是内涝地区,常用公路作为天然的抗洪涝屏障、路面标高高于所址标高,如果直接引人,不作处理,就会有后患。特订本条文。有些所外引道较短,高差大的所址,为了防止洪水进入所内,可在适当位置设截流沟,或加
31、大道路坡度,改变道路的坡度方向来解决,效果较好。4.3 阶梯布置4. 3. 1 原规定第4,3. 1条的修改条文。对设置阶梯坡度的选用,一般情况下,大型变电所占地面积大、宜取下限,以减少所区的相对高差,小型变电所因占地面积较少,采用上限,相对高差也不会增加很多,且能充分利用山区地形。根据多年来山区变电所的实践经验,阶梯的高度除与地形有密切关系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工艺布置的可行和安全,便于运输,岩土地质的稳定性以及施工方便等因素,以达到既减少土石方量,又便于安全运行之目的。每个阶梯的高度不宜过高,一般以23m为宜。4.3.2 原规定第4,3. 3条的修改条文。台阶的划分应满足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建、
32、构筑物。一般是同一电压等级设置一个台阶,以利于结构设计和运行人员巡视,同时也便于设备的运输和管沟敷设。全所一般不宜超过3个台阶。为节约土石方和挡土墙基础工程量,台阶长边宜平行自然地形等高线布置。4,3,3 原规定第4,3. 4条的修改补充条文。当为帖土地基45 时台阶设计的重点应解决地基强度及表面层冲刷。当所区为岩石地基时,台阶设计地基强度较高,但由于各类岩岳的走向,1i理以及裂纹的组合关系不同,因此,要求充分常握地质资料,注意岩石层面有无软弱结构层,层面间有无裂隙水。从而扬长避短合理确定台阶的形式和位置。相邻台阶之间应根据场地条件,建筑材料的来惊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比较后选用连接形式。选用
33、挡土墙连接则可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也可采用挡土墙和放坡相结合的形式。如果采用放坡,则边坡坡度应按岩土的自然稳定倾角决定,或参照表3及表4采用。为防止滑坡和雨水冲刷,坡面应作护面处理护面及挡土墙材料应困地制宜,就地取材。为改善边坡排水条件,台阶底部应设排水沟。4.3.4 原规定第4.3.5条的修改条文。4.3.5 原规定第4.3. 6条的保留条文。坡顶至基础边缘的距离摘自GBJ7一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3. 1条。4.3.6 原规定第4.3.7条的修改条文。本次修订时仅将平台宽由0.51.Om改为0.41.Om ,以便与阳,IT503294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一致。4.3.7
34、 新增条文。根据不少单位的意见与建议,为便于总布置设计工作,要求列出挖填方边坡坡度参考值,本条根据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6.4. 1及6.3. 2条制订。4.4场地排水4. 4.1 原规定第4.4. 1条的修改条文。目前变电所所区的排水方式有地面自然散流、明沟排水、暗管(沟排水、混合排水等。一般在山区变电所多以散流与明沟相结合的形式,在城郊或平原地区及大面和场地用雨水下水系统排水,除此而外,则以散流渗透方式居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排水,路径应顺捷使场地雨水及管询中的积水能迅速排至所外。46 4.4.2 原规定第4.4.2条的修改条文。犀外配电装置内被地面电缆沟分割场地的雨水应有排除
35、措施,以免流入电缆沟内堵塞向道排水。根据目前各地所采用的排水方式,其中以设置渡槽和雨水下水道两种方式较好,故作推荐。4.4.3 原规定第4.4.4条的保留条文。本条是针对明沟的使用情况参照有关资料对明沟设计的原则规定。4.4.4 原规定第4.4. 6条的修改条文。调查中发现采用散流排水的变电所,由于排水孔偏少或维护清理不及时,造成大雨时排水不畅,为此,特要求围墙下部应设有足够的排水孔,(般每档围墙设12个排水孔),排水孔的断面可适当加大。关于原规定要求排水孔设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本次修订时,据了解此要求难以实施,且无必要,实际也未执行,故予以取消。在多雨地区,所外还应有妥善的排水措施,以免大
36、雨时所内雨水冲坏农田或污染环境。4.4.5 原规定第4.4.3条的修改条文。本次修订取消了“道路雨水口间距表”主要考虑该表作用不大,并与DL/T5032-94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保持一致。雨水口的间距不仅与道路纵坡有关,且受降雨量和汇水面积等因素影响。根据GBJ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3.7. 2条的规定,雨水口间距为2550m,同时,对增加和减少雨水口的条件也作了规定。4.4.6 原规定第4.4. 7条的修改条文。实践经验表明z山区泄拱构成截水涧; Z吃I 披顶叫叮图1截水沟位置示意图47 变电所必须设置截水沟或泄洪沟,以保证所区安全,本条是对设置截水沟的规定,截水沟的位置如图
37、1所示z4,4,7 原规定第4.4.8条的修改条文。为了节约投资,便于管理、变电所的场地排水应尽量采用自流排放,对于所址标高较低,排水口高于所区排水系统标高的变电所,为保证雨水的及时排除,必须采用机械排水。4,5 土(石方工程本节为新增条文。本次修订调研时,很多单位提出:以往的竖向布置,对变电所的土石方工程量的处理和计算无章可循,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也涉及场地标高的正确与否,工程造价的估算等问题,为此特新增本节内容。4. s.1 本条是对所区场地平整表土处理要求及标准的规定。4.5.2 本条是对场地平整土(石)方施工质量的要求。对此,应在有关图纸的说明中强调,以免对
38、上部建、构筑物的稳定造成影响。参照国家标准GB50187一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第6. 5, 2条的内容,结合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地段的压实系数分别作了规定。此数据不能作为地基基础的具体处理依据。4,5,3 为统一所区平整的边界线,特作此规定,计算边界详见图2。4.5.4 全所土(石)方平衡的原则与4.1. 4条对应,必须考虑所有建、构筑物地下基础,地下管沟、所内外道路、截水沟等其它防排洪设施所产生的全部土(石)方工程量。4, s. s 本条所列各类土的松散系数是根据国家标准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附录一附表1.1编制的。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表6的使用:
39、Ki为实际土方挖出需运至所外时(即转化为虚方)应乘的最初松散系数,Kz为实际土方挖出转而填人所内(转化为填方)时的最后松散系数。全所的土方平衡,不能仅从方格48 闺蝙回蝙平原地区现方区楼顶挖方区图2所区场地平整边界示意图计算法中的相对数字平衡来决定,全所士方平衡应为填方数Vz减去挖方数V1乘以系数Kz后的差数等于或大于零,才能达到土(石)方量的真正平衡。当变电所需从外部运进土(石方填入达到预定标高时,则土(石方数亦应乘以相应的Kz系数。所址土(石)方的计算方法,根据地形竖向布置方式可采用z(1)方格网法:适用于地形坡度平缓的平坡式布置,方格边长宜为20mo(2)横断面法:适用于地形复杂,坡度变
40、化较大的阶梯式竖向布置,横断面间距一般为2040m。变化大时宜适当增加断面。有条件的工程应尽量采用成熟的CAD成果,土方计算应根据历年工程实践总结,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49 5 管、沟布置5. 1 一般规定s. 1. 1 原规定第s.1. 1条的修改条文。随着330kV、SOOkV变电所大量出现,变电所占地大,地下管、向不仅数量增加,且较复杂。因此,必须处理好沟管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之间在平面与坚向上的关系,注意远近结合,避免因扩建而影响管、询正常运行原有的管、沟布置又便于扩建。所列四点是对管、沟设计的基本要求。s.1.2 原规定第s.1. 2条的保留条文。本条是管向布置应遵守的一般
41、原则。s. 3 原规定第s.1. 3条的修改条文。本条总结了常用的三种管、掏布置方式,设计时应根据自然条件、工艺要求、总平面等综合确定。s.1. 4 原规定第s.1. 4条的保留条文。当管、沟布置发生矛盾时,应遵照本条所规定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5. s 原规定第s.1. 5条的保留条文。管、掏通过阶梯的处理方式,一般有斜管、斜沟、坚井、钱桥等,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地质及阶梯的连接形式等合理选择与阶梯处理协调一致的设计方案。s.2 地下曾钱5. 2.1 原规定第s.2. 1条的保留条文。某些管线(如下水管、排油管等,由于工艺要求,往往埋设较深,甚至低于建、构筑物基础深度,为了保持建、构筑物的稳定,
42、管线施工、检修时不致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故应将管线布置在基础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s.2.2 原规定第s.2. 2条的修改条文。为了保证地下管线和行车安全,便于地下管线检修和检修时不致影响道路畅通,不应50 将地下管线顺道路敷设在道路行车部分以内,当布置受到限制时,可将雨水下水管敷设在道路行车部分内,因雨水管元压力,可以通过雨水井进行检修,一般不需开挖路面,仍可保持道路正常通行。5.2.J 原规定第5.2. 3条的修改条文。本条阐述了在确定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分别列出管线至建、构筑物;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本次修订取消了压缩空气管、氢气管、增
43、补了排水掏和电缆沟。参照国家标准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和DL/T 5032-94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结合变电所特点调整了管线(沟)间距,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变电所内有压力的管道不多,只要管与管之间不碰撞,管线穿过道路自身强度有保证,即能保持正常运行,故取消了垂直净距表,与DL/T5032-94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保持一致。5.3 架空管线本节为新增条文。s. J. 1 SDJZ-88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第3. 3. 2条规定管线敷设分为直埋、拘道、架空三种主要方式。本条是对采用架空管线敷设方式的条件及适用范围的规定。5.3.2 本条是对架空
44、管线布置应遵循的原则,参照DL/T5032-94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制订。5,4沟遭s. 4.1 原规定第5.3. 1条的保留条文。这五点是对沟道布置的基本要求,是总结了各地区多年设计、运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来的。5.4.2 新增条文。沟道不做沟底,让沟内的雨水自行穆透,必须满足前提条件,即沟底土壤的渗透性要好。不设沟底可以省去沟内因排水坡度增加的砌筑工程量,减少所区管网系统的埋深,经济上有一定效益。无底沟道需要在沟底做便于施工、安装人员51 行走的措施,如铺砖或棍凝土预制块、卵(碎石等。为及时排除大雨不致造成询内积水,在适当位置设集水井和下水管道。5,4,3 原规定第5.3, 2
45、和5,3, 3条的合并修改条文。为使场地雨水不流入向内,要求沟壁离出地面o.10.15m,实践表明效果较好。为使沟内积水及时排出,沟道必须设有纵坡,原规定在困难地段最小纵坡为o.3%,据了解,o.3%的纵坡施工难以操作,不易控制,往往形成平坡或局部反坡,同时o.3%的纵坡坡度亦偏小,稍有阻碍,便造成积水,为此,本次修订将沟道最小纵坡定为o.5%。当沟道纵坡与场地坡度不一致时,沟道可做成“M”形,避免一坡到底。在适当位置设集水井或用管道接人附近下水井。5,4,4 原规定第5.3,4条的修改补充条文。本条对沟道选用的材料作了规定,应针对工程条件区别对待。常用的有砖、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三种,砖向道投
46、资省、施工方便、但在地面部分沟壁因受干、温、冻融和机械力的反复作用,粉刷层极易损坏剥落,为解决此问题,不少工程在砖砌沟壁露出地面部分做钢筋混凝土护沿,护沿设沟盖板的支口,不仅使盖板排列整齐美观,也避免了温度开裂和机械损伤而残缺破损,此法可取,效果显著。以往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沟盖板多为单面配筋,看似节约了钢筋,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历经土建预制、安装翻动后,破损率较高,如江苏220kV砖桥变电所的钢筋混凝土沟盖板损坏率达30%,严重影响安全和美观,为此,要求沟盖板力求双面配筋。跨道路沟道若有条件采用角钢边框则更好,如华东地区的多数500kV变电所和湖北省220kV枣阳变电所,采用了带角钢边框的向盖板,施工安装以后几乎无一损坏。5,4,5 原规定第5,3,5条的修改条文。为防止位于回填土地段的沟道因产生地基不均匀下沉而引起结构开裂,要求根据回填质量、深度对沟道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如砖沟道下做带配筋的底板、沟壁底部做钢筋混凝土梁、沟道下做桩基等。如华东地区一般填土深度以3m为分界线;大于3m者采用打桩处理,反之作块石基础处理。设计时应结合工程条件选用。52 S.4.6 新增条文。为便于运行、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