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9040K 04 囝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 1 7052008代替GBT 51705199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湿热试验设备Inspection methods for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s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Damp heat testing equipments2008-06-16发布 2009-03-0 1实施宰瞀髁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9GBT 517052008目 次前言I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检验项目5检验用主要仪器及
2、要求6检验负载7检验条件一8检验方法9数据处理结果与检验结果lo检验周期附录A(规范性附录)检验项目的选择附录B(规范性附录) 干湿表法测量相对湿度【111122228901刖 茸GBT 517052008GBT 5170目前包含以下几部分:GBT 5170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总则GBT 5170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温度试验设备GBT 51705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湿热试验设备GBT 51708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盐雾试验设备GBT 51709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太阳辐射试验
3、设备GBT 517010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高低温低气压试验设备GBT 5170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腐蚀气体试验设备GBT 517013 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振动(正弦)试验用机械振动台GBT 517014198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振动(正弦)试验用电动振动台GBT 517015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振动(正弦)试验用液压振动台GBT 517016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稳态加速度试验用离心机GBT 517017 2005 电工电子
4、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低温低气压湿热综合顺序试验设备GBT 517018 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GBT 517019 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温度振动(正弦)综合试验设备GBT 517020-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水试验设备本部分是GBT 5170的第5部分。本部分代替GBT 51705一1996。与GBT 51705 1996相比,技术内容主要有如下变化:标准名称“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湿热试验设备”更改为“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湿热试验设备”;所
5、有用词“检定”更改为“检验”;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增加了“相对湿度波动度”检验项目;增加了“相对湿度均匀度”检验项目;增加了“每5 ra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检验项目增加了“温度指示误差”检验项目;增加了“相对湿度指示误差”检验项目;增加了“温度过冲量”检验项目;增加了“相对湿度过冲量”检验项目;增加了“温度过冲恢复时间”检验项目;增加了“相对湿度过冲恢复时问”检验项目;IGBT 517052008增加了“噪声”检验项目;在“检验用主要仪器及要求”一章中,给出了温度测量系统和湿度测量系统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2)的要求;增加了“检验负载”一章;测量数据记录改为每一分钟记录一次数据;
6、增加了附录A“检验项目的选择”;增加了附录B“干湿表法测量相对湿度”。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提出并归rn。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伍伟雄、谢晨浩、蔡锦文、张孝华、罗军、薛秀美、孔玉梅、粱为旺、罗国良。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517051985,GBT 51706一1985,GB 517071985,GBT 51705 199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湿热试验设备CBT 5 170520081范围GBT 5170的本部分规定了湿热试验设备的检验项目
7、、检验用主要仪器及要求、检验负载、检验条件、检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与检验结果、检验周期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对GBT 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和GBT 2423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长霉所用试验设备的首次检验验收检验和周期检验。本部分也适用于类似试验设备的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517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
8、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32006,IEC 60068-278:2001,IDT)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42008,IEC 60068230:2005,IDT)GBT 2423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长霉(GBT 2423161999,idt IEC 60068210:1988)GBT 24246 电工电
9、子产品环境试验 温度湿度试验箱性能确认(GBT 242462006,IEC 6006836:2001,IDT)GBT 5170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总则GBT 6999环境试验用相对湿度查算表GBT 168391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GBT 1683911997,idt IEC 605841:1995)IEC 60751工业铂电阻敏感元件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GBT 51701 2008规定的术语和定义。4检验项目本部分的检验项目如下:温度偏差;相对湿度偏差;温度波动度;相对湿度波动度;GBT 517052008温度均匀度;相对湿度均匀度i每5 rain温度平均变化速
10、率风速;升降温特性;温度指示误差;相对湿度指示误差;温度过冲量;相对湿度过冲量;温度过冲恢复时问;相对湿度过冲恢复时间;噪声。5检验用主要仪器及要求51温度测量仪器采用由铂电阻、热电偶传感器及二次仪表组成的温度测量系统,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不大于被检温度允许偏差的13。铂电阻传感器应符合IEC 60751的等级A,热电偶传感器应符合GBT 168391。传感器在空气中的50响应时间应在10 s40 s之间,温度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应小于40 S。52湿度测量仪器采用于湿球温度计或由其他湿度传感器组成的湿度测量系统,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一2)不大于被测湿度允许偏差的13。53风
11、速测量仪器采用各种风速仪,其感应量不大于005 ms。54噪声测量仪器带A计权网络的声级计,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一2)不大于1 dB。6检验负载按GBT 51701 2008第7章的规定(或按有关标准的规定)。7检验条件71受检试验设备在检验时的气候条件、电源条件、用水条件和其他条件应符合GBT 517012008第4章的规定。72受检试验设备的外观和安全要求应符合GBT 517012008第8章的规定。8检验方法81 温度偏差、相对湿度偏差、温度波动度、相对湿度波动度、温度均匀度、相对湿度均匀度、温度指示误差、相对湿度指示误差、每5 m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风速的检验方法811测量点数
12、量及位置8111根据试验设备容积的大小,将工作空间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通过工作空间几何中心点。将一定数量的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布放在其中规定的位置上,传感器不应受冷热源的直接辐射。8112测量点分别位于上、中、下三层。8113温度测量点用O、A、B、C、D、E、F、G、H,J,K、L、M、N、U表示。2GBT 5170520088114相对湿度测量点用0“、DlI、H“、L。表示。8115风速测量点数量及布放位置与温度测量点完全相同。8116测量点E、O、0。、u分别位于上、中、下层的几何中心。其他各测量点与试验设备内壁的距离为各自边长的110(遇有风道时,是指与送风口和回风口的距离),但
13、最大距离不大于500 mm,最小距离不小于50 mm。如果设备带有样品架或样品车时,下层测量点可布放在样品架或样品车上方10mm处。8117试验设备容积小于或等于2 m3时,温度测量点为9个,相对湿度测量点为3个,位置如图1所示。8118试验设备容积大于2 m3时,温度测量点为15个,相对湿度测量点为4个,布放位置如图2所示。8119当试验设备容积小于005 m3或大于50 m3时,可适当减少或增加测量点。81110根据试验和检验的需要,可在试验设备工作空间增加对疑点的测量。8111 1 每5 m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测量点为工作空间几何中心点。门中层图1 试验设备容积小于或等于2 1113时温
14、湿度测量点布放位置图2试验设备容积大于2 m3时温湿度测量点布放位置812检验步骤8121恒定湿热试验设备a) 按规定位置安装温度、相对湿度测量传感器。在空载和室温条件下,将风速计的传感器置于各测量点,测量每点的风速,取其最大值作为该测量点的风速。b)按规定的升温速率升至所规定的温度。升温期间,每l mia测量一次中心点的温度值。c) 在2 h内使相对湿度达到所规定的相对湿度值。d) 自工作空间进人控温控湿状态后稳定30 min(稳定时间最长不超过2 h),开始记录各测量点的温湿度值和设备指示的温湿度值,每隔1 min记录一次,在30 min内共记录30次。注:当设备控制器的温湿度示值达到设定
15、值偏差带时起,可视为进入控温控湿状态。8122交变湿热试验设备a)按规定位置安装温度、相对湿度测量传感器。使工作空间的温度达到25士3,相对湿度3GBT 517052008保持在45RH75RH之间。b)在1 h内,使工作空间的相对湿度不低于95RH,从此刻开始,使工作空间的温湿度按GBT 24234中规定的程序,即按“升温一高温高湿一降温低温高湿”连续变化。c) 在升温阶段和升温结束后15 rain内,每l rain测量一次中心点(O,Oh)的温湿度值。d)进入高温高湿恒定阶段后稳定30 rain,开始记录各测量点的温湿度值和设备指示的温湿度值,每隔1 min记录一次,在30 rain内共记
16、录30次。e) 自降温阶段开始前的15 rain开始,每1 rain测量一次中心点(0,On)的温湿度值,直到工作空间的温度达到25士3、相对湿度不低于95RH,即进入低温高湿阶段为止。f)进入低温高湿恒定阶段后稳定30 rain,开始记录各测量点的温湿度值和设备指示的温湿度值,每隔1 rain记录次,在30 rain内共记录30次。8123长霉试验设备a)按规定位置安装温度、相对湿度测量传感器。在空载和室温条件下,将风速计的传感器置于各测量点,测量每点的风速,取其最大值作为该测量点的风速。b)使工作空间的温度达到29士1,相对湿度大于90RH。c) 自工作空间进入控温控湿状态后稳定30 mi
17、n(稳定时间最长不超过2 h),开始记录各测量点的温湿度值和设备指示的温湿度值,每隔1 rain记录一次,在30 rain内共记录30次。813计算方法8131数据修正全部测量数据按测量系统的修正值进行修正。采用干湿法测量相对湿度时,按GBT 6999查出相对湿度值。8132恒定湿热试验设备和长霉试验设备81321温度偏差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温度偏差:1、。,一T。一TN (1)T二hT二。一TN (2)式中:T。,温度上偏差,单位为摄氏度CC);T。温度下偏差,单位为摄氏度();T眦。各测量点在30 rain内的实测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T
18、二。各测量点在30 rain内的实测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TN标称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81322相对湿度偏差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相对湿度偏差:H一一H一一HN (3)H。一H。一HN (4)式中:H一相对湿度上偏差,RH;H相对湿度下偏差,RH;日一一一各测量点在30 rain内的实测最高相对湿度值,RH;H各测量点在30 rain内的实测最低相对湿度值,RH;H。标称相对湿度值,RH。81323温度波动度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温度波动度:4GBT 517052008TjT,一T,一 (5)式
19、中:T,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温度波动度,单位为摄氏度();T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 rain内的实测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T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rain内的实测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取T,的最大值为设备的温度波动度。81324相对湿度波动度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相对湿度波动度:aH,一H,一H,一式中:H,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相对湿度波动度,RH;H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 rain内的实测最高相对湿度值,RH;H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 rain内的实测最低相对湿度值,RH。取H,的最大值为设备的相对湿度波动
20、度。81325温度均匀度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温度均匀度:一30 一T。一J(TJ一一L。)J30 。,=1。式中:AT。温度均匀度,单位为摄氏度();T各测量点在第J次测量中的实测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T。各测量点在第j次测量中的实测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C)。81326相对湿度均匀度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相对湿度均匀度:r 30 1H。一l(马一HJ)l30 。,21。式中:H。相对湿度均匀度,RH;H,一各测量点在第j次测量中的实测最高相对湿度值,RH;H各测量点在第j次测量中的实测最低相对湿
21、度值,RH。8133温度指示误差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温度指示误差:R一志耋薹LTD一南蚤t 一丁j一丁jTo 式中:M设备工作空间的测量点数;N测量次数;L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第i次的温度测量值,单位为摄氏度();L设备第J次指示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T。设备工作空间全部测量点的温度测量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C);),oo()muo(GBT 517052008R设备指示温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TD温度指示误差,单位为摄氏度()。81331 相对湿度指示误差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d)和8123的c)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相对湿度指示误差:,
22、N MH。一志蚤蚤峨“12)NH。一寺nj 一(13),一lHDHDHo (14)式中:M设备工作空间的测量点数;测量次数;H。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第i次的相对湿度测量值,RH;H,设备第J次指示相对湿度值,RH;H。设备工作空间全部测量点的相对湿度测量平均值,RH;Ho设备指示相对湿度的平均值,RH;AHo相对湿度指示误差,RH。81332每5m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b)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每5 ra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VT一|T I5(15)式中:Vr每5 ra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单位为摄氏度每分钟(min);T每5 rain的温度变化量,单位为摄氏度()。注:在两
23、个规定温度之间测量每5 ra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得到的多个值,可取其中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范围作为测量结果。81333风速的计算方法对8121的a)和8123的a)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风速:uy让n(16)式中:一试验设备工作空间内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各测量点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n测量点数。8134交变湿热试验设备81341描绘升温特性曲线a)按GBT 24234有关规定,必要时绘出升温阶段的温湿度允许变化范围图。b)将8122的c)测得的中心点的温湿度数据描绘在81341的a)的范围图中,用点划线连接,作出升温特性曲线。81342描绘降温特性曲线a)按GBT 24234
24、的有关规定,必要时绘出降温阶段的温湿度允许变化范围图。b)将8122的e)测得的中心点的温湿度数据描绘在81342的a)的范围图中,用点划线连接,作出降温特性曲线。81343温度偏差、相对湿度偏差的计算方法a)对8122的d)和8122的f)记录的数据,按式(1)、式(2)分别计算高温高湿阶段和低温6GBT 517052008高湿阶段的温度偏差。b)对8122的d)和8122的f)记录的数据,按式(3)、式(4)分别计算高温高湿阶段和低温高湿阶段的相对湿度偏差。81344温度波动度、相对湿度波动度的计算方法对8122的d)和8122的f)记录的数据,按式(5)、式(6)计算高温高湿阶段和低温高
25、湿阶段的温度波动度、相对湿度波动度。81345温度均匀度、相对湿度均匀度的计算方法对8122的d)和8122的f)记录的数据,按式(7)、式(8)计算高温高湿阶段和低温高湿阶段的温度均匀度、相对湿度均匀度。81346温度指示误差、相对湿度指示误差的计算方法对8122的d)和8122的f)记录的数据,按式(9)、式(10)、式(11)、式(12)、式(13)、式(14)计算高温高湿阶段和低温高湿阶段的温度指示误差、相对湿度指示误差。82 温度过冲量、相对湿度过冲量的检验方法821测量点位置测量点规定为设备工作空间的几何中心点。822检验步骤8221温度过冲量和相对湿度过冲量检验与温度偏差检验、相
26、对湿度偏差检验、每5 m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检验同时进行。8222设备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测量和记录超出标称温度允许偏差范围外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值;在加湿或减湿过程中,测量和记录超出标称相对湿度允许偏差范围外的最高或最低相对湿度值。823计算方法8231数据修正对所记录的测量数据,按测量系统的修正值进行修正。8232温度过冲量的计算方法对8222记录的数据,按下式计算温度过冲量:ToI TTN IlT (17)式中:温度过冲量,单位为摄氏度();T超出标称温度允许偏差范围外的实测最高或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TN标称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T标称温度允许偏差值,单位为摄氏度()。注:当测
27、量点的温度不能达到或没有超出标称温度允许偏差范围时,则不存在温度过冲,即没有温度过冲量。8233相对湿度过冲量的计算方法对8222的测量数据,按下式计算相对湿度过冲量H。一l HHw I-式中:H。相对湿度过冲量,RH;H超出标称相对湿度的实测最高或最低相对湿度值,RH;H。标称相对湿度值,RH;H标称相对湿度允许偏差值,RH。注:当测量点的相对湿度不能达到或没有超出标称相对湿度允许偏差范围时,则不存在相对湿度过冲,即没有相对湿度过冲量。83温度过冲恢复时间和相对湿度过冲恢复时间的检验方法831测量点规定为设备工作空间的几何中心点。7GBT 517052008832温度过冲恢复时间检验与温度过
28、冲量检验同时进行。当进行温度过冲量检验时,记录温度从超出标称温度允许偏差范围外起至开始稳定在标称温度允许偏差范围内时所需的时间,即为设备在该检验温度下的温度过冲恢复时间,单位为rain。833相对湿度过冲恢复时间检验与相对湿度过冲量检验同时进行。当进行相对湿度过冲量检验时,记录相对湿度从超出标称相对湿度允许偏差范围外起至开始稳定在标称相对湿度允许偏差范围内时所需的时间,即为设备在该检验相对湿度下的相对湿度过冲恢复时间,单位为min。注:只有存在温度(相对湿度)过冲时,才有温度(相对湿度)过冲恢复时间。84噪声测量方法841测量环境a)测量场地的地面(反射面)不能由于振动而辐射显著的声能。b)在
29、测量点上,试验设备工作时测得的A计权声压级与背景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之差应至少大于3 dB,若小于10 dB应按表1修正。c)户外测量时,风速应小于6 ms(相当于四级风),并应使用风罩。表1背景噪声的修正试验设备工作时测得的A计权声压级与背景噪声测得的A计权声压级之差 背景噪声修正值(应减去的量)dB dB3 3O4 205 206 107 108 109 0510 0510 0842噪声的测量842测量点位置测量点位于距离设备正面中轴线1 m远(与设备正面垂直)、距离地面高度为设备高度12处,但距离地面最大高度不大于15 m,最小高度不小于1 Ill。8422测量a)试验设备开机前,测量测量
30、点的背景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b) 在试验设备空载且辐射噪声最大的工作条件下正常稳定运行后,使用声级计的A计权网络测量A计权声压级,传声器应正对试验设备,使用声级计的“慢”时间计权特性进行测量,声压级的读数为观察周期内的平均值(对偶然出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不予考虑)。为避免测量时操作者身体的反射影响,操作距离传声器应至少大于05 Ill。c)记录测量的数值,按表1修正后,即为试验设备运行时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9数据处理结果与检验结果91数据处理结果数据处理结果应符合GBT 24233、GBT 24234、CBT 242316或有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升温特性曲线应连续上升,降温特性曲线应连续下降,不
31、应呈锯齿状。8GBT 51705200892检验结果921 当试验设备的个别测量点的检验结果不能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时,允许适当缩小试验设备的工作空间或检验参数范围,在缩小后的工作空间或相应的参数范围内,应满足全部技术指标要求,检验结果为限用,同时注明限用范围。922按GBT 517012008第10章的规定出具检验报告。10检验周期按GBT 51701 2008第6章的规定。9GBT 517052008附录A(规范性附录)检验项目的选择首次检验验收检验和周期检验时,若无其他规定,按表A1选择检验项目。表A1检验项目的选择序号 检验项目 首次检验验收检验 周期检验1 温度偏差 o o2 相对湿度
32、偏差 o o3 温度波动度 o o4 相对湿度波动度 5 温度均匀度 6 相对湿度均匀度 7 每5 min温度平均变化速率 8 风速 9 升降温特性 10 温度指示误差 o o11 相对湿度指示误差 o o12 温度过冲量 13 相对湿度过冲量 14 温度过冲恢复时问 15 相对湿度过冲恢复时间 16 噪声 注:符号“o”表示必须检验的项目;符号“”表示有该项目要求的试验设备而必须检验的项目;符号“”表示用户可选择的检验项目。B1 千湿表法测量相对湿度的方法a)b)c)d)e)f)g)附录B(规范性附录)干湿表法测量相对湿度GBT 517052008由二支型号相同,误差值相同的感温元件组成,二
33、支感温元件之间的距离约25 miD_。湿球纱布采用气象用湿球纱布,长约100 mITi。湿球用水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水杯带盖并盛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水杯中水面到湿球底部的距离约为30 mm。湿球感温元件包扎纱布时,先把手洗净,再用清洁水将湿球感温元件洗净,然后用纱布上的纱线把纱布服帖无皱折地包圈在湿球感温元件上,但重叠部分不要超过湿球圆周的14。不要扎得过紧,以免影响吸水,并剪掉多余的纱线。湿球纱布应保持清洁,柔软和湿润,一般每周更换一次。读出干湿球温度表的差值,利用此差值在相应的湿度查算表中对应干球温度表读数查出相对湿度值。相对湿度查算表根据试验设备工作空间内各点的风速而确定。风速的测量是按以下方法而测定。B2风速的测量a)测量点数量及布放位置与相对湿度测量点相同。b)将风速计的传感器置于各测量点,测量每点的风速,取其最大值作为该测量点的风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