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T 19022.1-1994 前言本标准等问采用国际标准ISO10012-1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一一第l部分z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1993年修正重印本)。lSO 10012-1标准是ISO9000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ISO9000系列标准已等同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92系列,本标准也等问采用,以便与之统一,从而促进GB/T19000系列标准的实施,达到提高测量设备管理水平的目的。在编写本标准时,测量、测量仪器、测量标准等术语按ISO9000系列标准等同转化为GB/T19000-92系列标准时已有确定的定义,为了与系列标准一致,并考虑到我国计量工作领域使用的实
2、际情况,执行本标准时,上述术语的定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调整范围内使用的计量、计量仪器、计量标准等术语可以理解为其含义是相对应并一致的。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仁良、戴润生、赵若江、廖晓谦。192 ISO前一一口国际标准化组织(lSO)是由各国标准团体(l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
3、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因休间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10012-1由ISO/TC176/SC 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会制定川ISO 10012的总题目是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由下列部分组成:第1部分3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第2部分:测量保证附录A依据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TMU第10号国际文件测试实验室的测量设备再校准问隔确定指南。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仅供参考。、1 C): sl 号主仨3本标准所使用
4、的需方和供方这一对术语是广义的。供方可以是制造商、安装单位或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需方可以是购货单位,也可以是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顾客。当供方从供应商或其他外单位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时,该供方就成为需方。有关设计、样品(样机)、产品或服务的协议也可应用本标准。经协定,本标准也可应用于其他场合。下列情况可引用本标准.当需方对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作出规定时;一一当供方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作出规定时,一一为了消费者或雇员的利益,或由于司法或调停机构的需要$实验室的评价和审核。本标准既包括要求,也包括实施要求的指南(见第4章)。为了清楚地区别要求和指南,在第4章中,在对应的每一段要求之后,对相应的指南
5、部分贯以小标题指南。指南的内容仅作为信息,不包含要求,所给出的陈述不是对任何要求的补充、限制和改进。注1, (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GB/T 19022.1-1994 idt ISO 1 00 1 2 - 1 , 1 992 Quality assurance requirements for measuring equipment Part 1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system for measuring equipment 1 范围1. 1 本标准包含了供方有关确保测量满足预期准确度的质量保证
6、要求,它还包括实施要求的指南。1.2 本标准规定了供方测量设备确认体系的主要要素。1. 3 本标准适用于为证实是否满足某一规范要求而使用的测量设备,而不适用于其他测量设备。本标准不广泛地解决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其他因素,例如测量方法、人员的能力等,这些问题在其他国际标准例如在1.4中所引用的标准,中有更明确的规定。1.4 本标准适用于:一一测试实验室,包括提供校准服务的实验室,含按照150/IEC25号指南建立质量体系的实验室g一一在质量体系中规定要用测量结果来证实其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供方,包括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满足GB/T19001、GB/T19002和GB/T19003要求的供方.G
7、B/T 19004给出的指南也与此有关,一一需要用测量结果来证实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其他组织。1. 5 需方审查供方是否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工作可由第三方例如认可或认证机构来完成。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将进行修订.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150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GB/T 6583-92质量术语。dt150 8402 ,1 986) GB/T 19001-92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dt1509001 ,1987) GB/T 19002-92
8、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dt150 9002 ,1987) GB/T 19003-92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dt150 9003 ,1987) GB/T 19004-92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idt150 9004 ,1 987) 150指南30标准物质术语和定义150/IEC指南25校准和测试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BIPM/IEC/I50/OIML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其中大多数引用了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VIM).但不都完全等同。GB/T 6583中的术语也适用。在术语后面的括号里给出了引用的有关标准号。国家技术监督
9、局1994-11-28批准1995-05-01实施19S G8/T 19022.1-1994 3. 1 j 1确认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J.J确保持11J世i情备处满足顶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J组操作。2 t卡1过确认-f月生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修理,随后的再校准,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斗It:;中标准中,本术语简称为确认。3. 2 明rH止设备measunng叫Ulpment所有的测量器具、浏IJ桂标准、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本术语既包括测试相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也包括校准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叮J1 拍在一4卒本豆豆;标准3- 3 汩
10、削测IJ垃m工丑leaSt刊u盯Ir陀e凹口m阳e凹en旧1让t(飞VIM,2.0川1)以确定拭值为日的的组操作。3. 4 被测挝rneasurand (VIM , 2. 09) 受到测量的量。H52E吁以是待测量的量或已测量的量。3. 5 );在呐耸influence quantity(VIM ,2.10) 不是测量对象但却影响被测量的量值或测量仪器示值的量。例:环境温度、测量交流电压时的频率。3. 6 测挝准确度accuracy of measurement (VIM , 3. 05)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约定)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6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7应避免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度。
11、3. 7 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rnent (VIM. 3. 09) ?在去11E被测量的真值可能位子的范围的评定结果,一般给出个似然估计。ii 8,测量t不确定度一般包含许多分量.冥中一些分量可根据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进行评定,并可用实验标准偏幸者征,其他分量只能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进行评估。3- 8 (绝对)测量误差(absolute)error of measllrement(VIM , 3.10) 现lJ结结果减去被视lJ量的真值。I 9见VIM中的(璋的)真值和(量的)约定真值。10本;术语可同样地用于=/乒值,4王修且结果5巳修B结果。1 1 riJ
12、以用合适的修正值补偿测量误差的已知部分。已修正结果的误是只能用不确定度来表征。12 .绝对误差有符号,不应将它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后者是误差的模。3- 9 修正值correction (VIM , 3. 14) 代数相加于未修正测量结果,以补偿系统误差的值。 13修lE值等T孟统误差,但符号相反。1 1 1*1系统误主不能准确知道,故修正值含有不确定度。3- 10 测量器具measuring instrument (VIM , 4. 01) 市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装置。3. 11 调整adjustment (VIM , 4. 33) J.J使测达器具达到j性能正常、消除偏差而
13、适于使用的状态所进行的操作。GB/T 19022.1-1994 3-12规定的测量范围叩ecifiedrneasurernent range(VIM , 5.04) 使测量器具误差处于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量值。t主15蜒定的测撞范围的七下限有时分别称为最大量限和最小最限。16在某些知识领域,范围是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e3.13 标准条件refercnce condtions(VIM , 5. 07) 为性能测试或保证测蛙结果能有效的相互比对而规定的测量器具的使用条件。注17轩际l准条件-般规定影响测量器具的影晌量的标准f值自或标准范围3- 14 (指示装F宦I的分辨力re凹solu旧t.阳
14、on(ofan ind副Icatm口咔gd白ev叽IC回e)(VIM.5.13)指示装i吁可以有效地辨别所指示的紧密相邻量值能力的定量表示。3.15 稳定件:stability(VIM .5.16) 测t武器具保持其计量特性恒定的能力。注18,稳定性通常是时时ral而言.而对其他量考虑稳定性时.则用明确说明。3- 16 漂移drift(VIM.5.18) 测址器具的i十茧特性随时间的慢变化。3- 17 (测量仪器的)允许误是限limits of p盯missible盯ror(ofa measuring instrumcnt) (VIM 5.23) 技术规范、规则等对给定测量仪器所允许的误差极限
15、值。3- 18 (测量)标准(measurement )standard (VIM. 6. 01) 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测量器具的实物垃具、视1堪仪器、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191, a) 1 kg质量标准;b)标准量块Fc) 100!l标准电阻:d)惠斯顿标准电池;e)铠j原子频率标准;们作为一种溶度标准用的人体血浆。3- 19 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 (VIM. 6. 15) 具有甲种或多种足够好地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注19该定立寻|自IS030号指南,在那里对定义;
16、再若干注膏。3- 20 国际(测量)标准international (measurement)standard (VIM , 6. 06) 国际协议承认的测量标准,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根据。3- 21 归家(测量)标准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 (VJM , 6. 07) 经国家官方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在国内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根据。if. 20,国家标准往往就是基准。3- 22 溯源性traceability(VIM .6.12) 悦。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能够与有关的测量标准,通常是国际或国家测量标准联系起来
17、的科比21 连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22 (峪)。3- 23 校准calibration (VIM , 6. 13)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柳(量仪器、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结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侦IJ相对凹的1.1, 4考标准确定的最值之间关系的组操作。GB/T 19022. 1-1994 注23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测量仪器、测量矗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24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25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26有时用修正值或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表征校准结果.3- 24 (质量审核(quality) audit(GB/T 6583 ,
18、3. 10) 确定质量活动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贯彻并适合于达到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审查。注27,质量审核一般应用于质量体系或其要素、过程、产品或服务,但不仅限于此。这样的审核通常称为质量体旱审核、过程质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服务质量审核。3.25 (质量体系)评审(quality system)review (GB/T 6583 , 3. 12)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因情况变化而制定的新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与适应性所作的正式评价。4 要求4. 1 总则供方应将执行本标准所使用的方法编成文件,并使其成为供方质量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该文件应明确本标准对设备的要求
19、、职责的分配及采取的措施。供方应向需方提供客观证据,以证明达到所要求的准确度。4.2 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应具备预期使用所要求的计量特性(如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和分辨力。设备和文件的维护应考虑到修正、使用条件(含环境条件)等,这是为获得所要求的性能所必需的。所要求的性能应编入文件。指南t量特性(规定要求)是确认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供方应在其程序中包括规定要求的清单.这些要求通常来自制造商的资料和有关法规等。当这些要求的来源不充分时,供方应亲自确定这些要求。4.3 确认体系为了对包括测量标准在内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确认和使用,供方应建立和保持一个有效的体系,并形成文件,以证实是否满足所规定的要求
20、。体系的设计应确保所有测量设备的使用符合预期要求,并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误差超出规定的允许误差极限。确认体系应充分考虑全部有关数据和资料,包括由供方或为供方实施的过程统计控制系统得到的可用数据和资料。对每一台测量设备,供方都应指定真有能力的职员,授权其按体系进行确认,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当供方的全部或部分确认工作(包括校准)通过其他单位的服务来代替或补充时,供方应保证这些单位也使用本标准,以确保供方满足本标准要求。198 GB/T 19022.1 1994 确认体系是为了确保测量设备产生不合格误差的风险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为了分析以前的校准,评定类似测量设备的校准结果
21、,预计累积不确定度,建议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参阅GB/T19004 3. 1) 由校准引起的误差应尽可能的小。在大多数测量领域,校准误差不大于被确认的设备在使用时羞的1/3,最好是1/10。与确认有关的校准通常是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的,但在工作条件与标准条件著不同的地方,校准可在影响量的适当值的条件下进行。当不能这样做时.应针对条件的差别进行的修正。对作为商品的装置,通常采用制造商公布的性能数据和准确度作为性能是否合格的标准,时进行修正也是必要的。当不能得到制造商公布的性能数据时,可根据经验来确定满足性能。像苓位检测器、复合检测器等一些仪器,在定期校准和确认时,仅需检查其功能是否正确。用核查!t
22、li重标准,能使用户非常有效地证明仪器是否在继续准确地进行测量。在核查条件下,杏值处将证实仪器是否仍在准确地工作。对核查测量标准也应该进行校准和确认,以确信它在使用果是由仪器变化引起,而不是由核查测量标准本身变化产生的。核查测量标准通常必须耐用的。核查测量标准的使用决不意味着代替定期的仪器校准和确认,但可在两次正式确认之间4. 4 确认体系的定期审核和评审供方应对确认体系定期进行或安排接受系统的质量审核,以保证确认体系持续有效,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供应根据质量审核的结果和需方的反馈等有关信息,对确认体系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应将质最审核和评审的计划和程序编成文件,并记录质量审核和评审的活动
23、及其后的纠正措施。4.5策划在开始投产和提供服务前,供方应对需方有关的及其他的技术要求进行评审,保证及时得到工作所必需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标准),并保证其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和分辨力符合预期要求。晴雨T一-为了全面而有效地策划供方确认体系,这种评审应尽早进行。4.6 测量不确定度在进行测量以及在说明和使用测量结果时,供方应考虑在测量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已被识别的不确定度,包括由测量设备(含测量标准)、人员的操作程序和环境引起的不确定度。在评估不确定度时,供方应考虑全部有关数据和资料,包括由供方和为供方实施的过程统计控制系统得到的可用数据和资料。吃市面7一-当校准已证实测量设备在(按技术规范)准确地
24、工作时,通常假设在下一次校准和确认前,该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误差不会超过其规定的允许误差极限。由于使用条件比受控的校准条件往往更严酷,这种假设可能不准确,因而通过加严产品误差极限来补偿可能是合适的,加严的程度视具体情况,应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参阅4.17) 为了连续监视和控制测量不确定度,建议使用统计方法。参阅GB/T19004 ,13.1) 4. 7 确认程序文件供方对实施的所有确认都应制订和使用文件化的确认程序。供方应保证所有的确认程序能充分满足其使用目的。尤其是,程序应包括足够信息,以保证程序的正确实施以及每次使用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必要时,确认人员应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程序。J 9
25、9 GB/T 1 9022. 1 -1 994 指南j和序可以是但也不仅限于已出版的标准测量方法汇编和需方或仪器制造商的说明资料。程序的详细程度应与确认过程的复杂程度相当。在军内对测量标准和测量仪器之间进行相73.比较,确定漂移和异常,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利用过程统计控制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弥补了定期校准的不足,提高了确认间隔期内测量结果的青信度。4.8记录供jj应保存.部有关测量设备(包括测量标准)的牌号、型号、序号或其他标识的记录。这些记录应证实每一台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任何校准证书和其他有关性能的资料都应该是随时可用。记录保存的最低期限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需方的要求,规章或法规的
26、要求,制造商的责任,等等。有关重要测量标准的记录可能需要无限期保存。校准结果的记录应足够详细,以证明所有的测量均能溯源,并使任何测量都能在接近原来条件下复现,从而有助于分辨任何异常情况。所记录的信息应包括:a)设备的说明及其专用标识sM完成每4次确认的日期sc)调整和修理前后的校准结果$指南在某些情况下,校准结果以符合要求或不符合要求的方式给出。d)规定的确认间隔;e)确认程序的标识;f)规定的允许误差极限gg)为证明溯源性的校准源sh)有关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g。设备校准的不确定度及其累计影响的说明;j)进行维护保养,如使用、调整、修理或改进的详细说明pk)使用时的任何限制条件:)确认
27、人员的标识$m)负责确保信息记录正确的人员的标识;11)校准证书和其他有关文件的专用标识(如编号。供方应保持有关记录的保存(包括保存期限和维护方面的程序,程序应清楚并形成文件。记录应白保存到不再有参考价值时为止。打指南l 供厅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保证记录不因疏忽而被毁掉。4. 9 不合格测量设备任何测量设备-已经损坏,-过栽我误操作,显示不正常,;l(川)功能出现了可疑,一一超过了规定的确认间隔,一一封缄的完整性已被损坏,GB/T 19022.1 1994 都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作出明显的标签或标志。不合格设备应在不合格原因已被排除并经再次确认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在调整或修理前,如果校准结
28、果表明,该设备在以往的测量中出现了明显的误差风险,供方应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指南当发现测量设备不准确或有其他故障时,通常进行调整、仔细检查或修理,直到其又能准确地工作。如果证明这样做是不可行的,则应考虑降级使用或报废。因降级设备的使用可能导致完全相同的设备有不同的允许误差,使用时要慎重。因此要按4.10的规定,在标签上明确这种区别。对设备中被放宽的要求再一次进行确认也是必要的。对具有多功能和多量程的仪器,经证实能在-种或多种功能或量程内正常使用时,贝u可在标签明确规定的正常功能和量程内继续使用。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防仪器在发生故障的功能或量程内使用。4.10 确认标记供方应保证所有测量设备都
29、牢固耐久地用标签、代码或其他标识标明其确认状态。确认中的局限性或使用中的限制也应标在设备上。当标签和代码不适用或不适当时,应制订有效的代用程序并形成文件。吃指南标签可以是可靠的不干胶标签或用带子系的标签或直接在设备上作出永久的标记。确认标签应清楚地标明该设备按供方体系规定的下一次确认时间,也应标明负责确认工作的人员的标识及最近的确认日期。(参阅4.3)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防止有意或无意地错用标签。认为不需要确认的测量:设备应清楚地作出标识,以便分清需要确认而标签已经遗失或脱落的设备。c指南可以由文件作出规定。如果测量设备的一部分重要能力没有被确认,应标明在确认标记上。指南经确认只能在其中一部
30、分量程内使用的多量程仪器,就是一例。4. 11 确认间隔应根据测量设备(包括测量标准)的稳定性、用途和使用情况,在适当的时间间隔(通常是定期的)对其进行确认。确认间隔应使设备在使用中可能发生重大准确度变化前进行再确认。根据确认前的校准结果,如果有必要,应缩短确认间隔,以保证准确度不变。若确认前的校准结果不能明确提供延长时间间隔不会影响测量设备准确度的依据,则确认间隔不应延民。供方作出影响确认间隔选择的决定应有专门的客观判定准则。供方在决定确认间隔的改变是否恰当时应考虑一切有关数据和资料,包括由供方和为供方实施的过程绕计榨制系统得到的可用数据和资料。201 GBjT 19022.1.-1994
31、时甘南i期再确认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度不变坏.并防止使用有可能产生错误结果的设备。确定个确认间隔不能短到在规定的确认|同隔结束前,测量设备没有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频繁的确认浪费资金,并使设备停止使用,因而需要其他设备替代或使正在进行的工作停止,因此-定要权衡考虑。当个单位没有获得充分的不合格率统计数据时,只能根据其他单位的经验(他们的情况可能不同)或通过估算来确定确认间隔。在某些应用领域,供方可能必须遵守法规或技术上对确认间隔的要求。附录A提供了选择确认间隔的指南.4.12 封缄的完整性在确认的适当阶段,应对测量设备上能影响其性能的可调部位进行封缄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以防未经授权人员的
32、改动。封缄的设计应使旦改动即可出现明显的痕迹。供方确认体系应提供这种封缄的使用规范以及封缄已经损坏或脱落的设备的处置规范。指南封缄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外部校准、而由用户自行调整的装置,例如调零器。哪些仪器应封缄,哪些控制或调试部位应封缄,以及封缄的材料如标签、焊料、线材、涂料等,一般都应由供方作出规定.供方如何实施封缄方案应详细地写成文件。并不是所有的测量设备本身都适于封缄。4.13 外购产品或外来服务的使用供方应保证对测量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的外购产品或外来服务包括校准)满足所需要的质量水平。吃FK南供方可采用经正式认可的外单位的产品和服务来保证外购产品和外来服务的质量。然而,采用这种单位的产品
33、或服务不能降低供方对需方的责任。当供方不采用经认可的外单位而由供方对外单位进行评价时,可要求供方提供实施这种评价的能力的正式证据e4. 14 贮存和管理供方应建立和维护测量设备的验收、装卸、运输、贮存和发放制度,以防滥用、误用、损坏以及使外观和功能特征发生变化。j空采取措施并形成文件,以防类似设备混淆。指南当本标准的要求专门用于作为供方自己测量体系一部分的测量设备时,对认真处理可能属于需方的测量设备,例如由供方修理,保存或校准的测量设备,也明显是一种好的方法。有关实验室测试或校准设备的搬运要求由ISOjIEC25号指南作出规定。4.15 溯源性所有测量设备都应使用可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测量标准的测
34、量标准进行校准,这些测量标准应符合国际计量大会(CGPM)的建议。如果这样的国际或国家测量标准不存在(例如硬度).应溯源到国际上承认的相关领域的其他测量标准(例如,相应的标准物质、公认的测量标准或工业测量标准)。确认体系中使用的所有测量标准都应附有证书、报告或活页资料,用以证明其来源、日期、不确定度以及获得这些结果的条件。每一种这样的文件都应有能证明结果正确的人员的签字。供方应有文件证明溯源链中的每一个校准都已实施。2()2 GB/T 19022.1-1994 指南在某些国家,国家测量标准以特定的实物测量标准(或一组这样的标准)的方式由官方发布规定,而不参照国际汁量大会(CGPM)建议的技术规
35、定。然而在几乎所有很可能使用本标准的情况下,这两种溯源的差异不大可能会引起实用计量学中的任何问题。实现有效的溯源可采用自然物理常数的协议值(例如,相变温度)、标准物质、比率自校法和组合定标技术,总的不确定度可能大于直接与国际或国内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而获得的不确定度。按1 1比例的比率自校法的一个例子是利用等臂天平的高斯二次称量方法。在电子测量领域,许多精确的比率是通过使用适当的变换器(感应电压分压器)和直流电流比较器达到的。组合比对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单位质量值的相互比较,产生一个准确的质量定标,以适当的组合将它们分出1,2,3,4,5等等的定标。实际上往往采用1-1,2-2,5,10,20-20
36、,50等等的质量组合更为经济。在其他的测量领域也常常使用同样的方法,但必须注意各分量确实是相加的。供方呵提供从正式认可的单位获得的校准作为溯源的文件证据。4.16 不确定度的累计影响所确认的每一个测量标准和每一台测量设备都应考虑到校准链中每一环节的不确定度的累计e影响。当总的不确定度明显危及在误差极限内进行测量的能力时,应采取措施。应记录总的不确定度重要分茸的详细情况,也应记录综合这些分量的方法。Ic指南校准链系指链中的每一个测量标准的值由另一个测量标准来确定,通常由一个具有较小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标准直到国际或国家的测量标准来确定。4.17 环挠条件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在受控的环境下对
37、测量标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调整和使用。应考虑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灰尘控制、清洁度、电磁干扰及其他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需要时应对上述因素进行连续的监控和记录,必要时应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记录应包括原始数据和修正数据,进行修正时应有充分的根据。Ic指南测量标准和测量仪器的制造商通常提供技术规范,包括测量范围和最大负载以及为了正确使用装置而限定的环境条件。当这些资料可用时,应用来规定使用条件,并确定为了保持这些条件是否有必要进行控制。严格使用条件是许可的,而放宽使用条件是不可取的。4.18人员供方应保证所有的确认工作都由具备相应资格、受过培训,有经验、有才能的人员来实施,并有人对其
38、工作进行监督。203 r.B/T19022.1-1994 附录A(提示的附录)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确定指南注28,本附录依据国际法制汁量组织(OIMLl第10号国际文件。A1 引言确认体系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测量设备相邻两次确认的最大期限。有许多因素影响确认频次,其中最重要的是2a)设备类型gb)制造商的建议,c)从以往的校准记录获得的数据趋势;d)保养和使用的历史记录:e)使用的场所和严酷程度$0磨损趋势和漂移趋势$g)与其他测量设备,特别是测量标准相互核对的频次5h)室内核查校准的频次和方式go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振动等hj)所寻求的测量准确度:k)由于测量设备发生故障,而把不准确的
39、测量值作为准确值使用而造成的危害。在确定确认|同隔时,确认费用通常不容忽视。因而,确认费用也是一个限制因素。很明显,根据t述这些因素,制订能够普遍适用的确认间隔是不可能的。因此,提出如何确定确认间隔及其被采用后如何复审的指南则是更有用的方法。在确定每一台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时,需要对以下两个基本的和相对立的原则进行权衡2a)使用不合格测量设备的风险应尽可能地小;b)保持一个最小的确认费用。因此,附录提出了确认间隔的初始选择以及根据经验再调整的方法。A2 确认间隔的初始选择确定确认!同隔的初始选择总是根据所谓工程直观的知识,通常由具有测量经验的人员,特别是具有测量设备确认经验的人员,最好同时了解其
40、他实验室有关确认间隔情况的人员,对每台或每组设备进行估计。确认后能使设备大概保持在允许误差内的时间间隔,即为最初确认的问隔。还应对以下因素加以考虑:a)制造商的建议gb)使用的场所和严酷程度sc)环境影响sd)所寻求的测量准确度。A3 确认间隔评审的方法未经复审而仅由所谓工程直观的知识确定确认间隔的制度是不够可靠的。旦根据经验确定了确认间隔后,对确认间隔的调整是可能的,以便达到引言所述的风险和费用的:!().1 GB/19022.1-1994 平衡。可能会发现,最初所选择的期限达不到要求的最佳效果:设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可靠性;使用情况可能与预期的不同,对某些设备可能只需进行有限的确认而不是全面
41、确认g由设备的常规校准确定的漂移表明有可能延长确认间隔而不增加风险,等等。如果缺少资金或人员而不得不延长确认间隔时,也不应忘记因使用不准确的测量设备可能发生的费用。如果对这些费用进行估算,就会发现在确认上花费较多的资金,缩短确认间隔是更经济的。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对确认间隔进行评审的方法g一一将设备逐个处理或分组处理(例如根据厂商或产品的类型分组); 经过段时间或使用,由于出现漂移引起设备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可用的资料及有重要意义的设备校准史。然而,不存在适合所有设备的理想方法.A3- 1 方法一.自动的或阶梯式调整法当设备按常规确认时,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应延长随后的确认同隔,超
42、出允许误差,则应缩短确认间隔。这种阶梯式方法可以迅速调整确认间隔,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容易进行。当保在和使用记录时,处理成组设备可能出现的麻烦是,指明合乎需要的技术性改进或预防性维护。单个处理设备的方法,其缺点是难以保持确认工作负荷的稳定和平衡,而且需要事前制订详细的it 划。A3- 2 方法二:控制图法从每次确认中选择同样的校准点,将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绘图,根据这些点计算其离散和漂移。漂移可以是一个确认间隔内的平均漂移,或是在设备很稳定的情况下几个问隔内的漂移。从这些图表中呵计算出有效漂移。应用这种方法是困难的,对复杂的设备就更困难了,事实上只有在采用自动数据处理时才能使用。在进行计算前,
43、需要对设备或类似设备的变化规律有相当的了解。同样,实现均衡的工作负荷也是困难的。如果能够计算可靠性,并且至少在理论上可给出有效的确认间隔,那么只要计算有效,允许对确认间隔作较大的改动。而且,分散性计算可表明制造商技术规范的要求是否合理,漂移分析可帮助找出漂移的原因。A 3- 3 方法三2日历时间法根据测量设备的结构、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将测量设备初步分组,然后根据工程直观知识初步决定各组的确认间隔。对每一组设备,统汁在规定间隔内返回并发现其超差的设备数或其他不合格的设备数,计算在给定的问隔内.这些设备与该组被确认的设备总数之比。在确定不合格设备时,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有缺陷
44、而返回的设备,因为这些设备不大可能产生测量误差。如果不合格设备所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确认间辆。如果发现某一分组的设备(如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不能像组内其他设备一样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具有不同确认间隔的其他组。对一组设备来说,评定性能的时间应尽可能短,应与该组被确认的设备的统计平均值相匹配。如果证明不合格设备所占的比例很低,则延长确认间隔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可采用其他统计方法。A 3- 4 方法四z在用时间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上述各方法演变而来,基本方法不变,只是确认|同隔用使用小时表示,而不用经历的日历月数表示。将设备与计时指示器相连,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将该设备送回确认。这种方法章,耍的理
45、论上的优点是进行确认的设备数和确认费用与设备使用的时间成正比,此外可白动核对设备的使用时间。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许多缺点.包括3a)不能与被动式测量器具(例如,衰减器)或被动式测量标准(例如,电阻、电容等)一起使用;b)当设备在贮存、搬运或承受多次短时开关循环而发生漂移或损坏时,则不应使用本方法.而返2() GB/T 1 9022. 1 -1 994 回使用日历时间法;c)提供和安装合适的计时器,起点费用高,而且由于可能受到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进行,又增加f费用;d)由于校准实验室不了解设备确认间隔的结束日期,因而较用上述其他方法更难平衡校准实验室的T作负荷。A 3- 5 方法五:现场
46、试验法或黑匣子试验法这种方法对全面确认是一个补充,它能对两次全面确认间隔期内的测量设备提供有用的使用信息,并能对确认计划的合理性提供指导。这种方法是根据方法一和方法二演变而来,尤其适合复杂的仪器和试验台。频繁地(每天一次或多次)使用便携式校准装置检查关键参数,最好使用专为检查某些经选择的参数而特哥哥的黑匣子气如果使用黑匣子发现设备不合格,则应将设备送回进行全面确认。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为用户提供了最大的可用性,非常适合设备与校准试验室不在同一地点的情况,因为只有当认为有必要时或延长了确认间隔时才进行全面确认。这种方法的主要困难是如何确定关键参数和如何设计黑匣子。虽然在理论上,这种方法能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但是由于设备可能在某些没有用黑匣子测量的参数主发生问题,而使其可靠性受到怀疑。另外黑匣子本身的特性也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也需要定期确认。:0日GB/T 19022.1-1994 附录B(提示的附录)文献目录1. GB/T 19000-92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2. IS /IEC 43号指南:1984实验室测试技能的开发和运作3. OIMLlO号国际文件测试实验室的测量设备再校准间隔确定指南4. OIMLl5号国际文件计量控制保证原理5. AQAP7(NAT) 承包商的测量和校准系统评价指南5.欧洲质量组织质量管理术语词典207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