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13 DL 备案号:J14-2000p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04 -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Technical rule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of fossil fuel power plant 2000一02-24发布2000-07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p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04 -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Technical rule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of fossil fuel powe
2、r plant 主编部门z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z国经贸电力2000164号T 咆jJ去i候“199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DL/T 5104 1999 9峙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哩河路6号100044 http: /www. ccpp. com. en) :M实验小学印刷f印刷l晤2000年6月第版2000年6月北京第一次印刷850毫米x1168毫米32开本J. 375印张34于宇rp数。0011000朋扫号55083.157 i立价8.00 ;l; 版权专有翻印必究(本15如11.p装质l
3、1l: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DL/T 5104-1999 前L口本标准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技(1996)21号文的要求,对原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规定(SDGJ65 84)进行修订而戚。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中统一标准、明确要求、确保质量,更好地为岩土工程勘测服务。本标准共分6章,对原规定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主要内容有:1.对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进行了规定。2.增加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方面的内容,删去了部分工程地质手册中可查阅的内容。本标准发布实施后,SDGJ65-84即行废止。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井归口管理。本标准
4、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金中、范仲全。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DL/T 5104 1999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2 3 基本规定.34 准备工作75 野外工作.8 5. l 野外准备工作的内容.8 5. 2 地貌的工程地质测绘85. 3 地层岩性的工程地质测绘105.4 地质构造的E程地质测绘115. 5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测绘.15 5. 6 岩溶的工程地质测绘175. 7 特殊土及风化岩石的工程地质测绘.17 5.8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工程地质测绘.206 资料整理.21 条文说明.23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工程地
5、质测绘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50MW600MW级新建、扩建、改建发电厂!址、场地的工程地质测绘,其他机组容量的发电及变电站(所)口J参照本规定执行。2 51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L/T 507 4 1997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93一1999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SDGJ 67 84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工程描述技术规定2 3基本规定3.0. 1 工程
6、地质测绘与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勘测阶段进行,在施工图设计勘测阶段,可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进行补充测绘与调查。3.0.2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查明与研究建筑场地及其相邻有关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地表水与地下水情况、当地的建筑经验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为合理确定与布置勘探和测试工作提供依据。3.0.3 对复杂的建筑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中等复杂的建筑场地可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对简单或已有地质资料的建筑场地可进行工程地质调查。3.0.4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7、和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准确可靠。3.0.s 工程地质测绘应按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资料整理的程序进行。3.0.6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1 拟建厂址的所有建(构)筑物场地。2 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范围及其生成发育地段。3 因工程建设引起的工程地质现象可能影响的范围。4 对查明测区工程地质条件有重要意义的场地邻近地段。5 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应适当扩大范围。3.0.7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可按表3.o. 7确定。3.0.s 工程地质测绘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E程地质测绘使用的地形图,必须是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3 或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
8、形图。当采用大于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时,必须在图上注明实际的地质测绘精度。表3.0.1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I IX:、灰均1坝址、取水泵房I : 5000 I : 10000 I : 1000 I : 5000 可f:以场I : SOOO I : 50000 I : 2000 l : 5000 水管线、灰管线I : 5000 l : 50000 I : 2000 1 : 10000 2 对工程建设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单元体均应绘制,必要时可扩大比例尺表示。3 建筑地段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段,其图上误差不应超过3m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3.0.9 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
9、求:1 每个地质单元体均应有观测点。2 地质观测点布置在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上。3 观测点的距离以控制在图上距离2cm5cm为宜,也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并结合对工程的影响适当加密或放宽。4 地质观测点应尽量利用天然露头点,必要时可布置适量的钻探、物探或坑、槽探工作。3.0. 10 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l 测绘比例尺为l: 5000和小于1: 5000时,一般地质点的定位,叮用目测和罗盘交会法,其高程可根据地形图或气压计估算,对工程有特殊意义的点(如地下水露头、构造线、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等),宜用仪器定点。2 测绘比例尺为1: 2000和大于1: 2000时,对工程有特殊
10、意义的点应采用仪器定点,一般观测点中采用仪器定点不少于50%,且分布均匀。3. 0.11 地质观测点的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质观测点均应按路线观测的先后次序统一编号,不得重4 号。当利用勘探点时,应在观濒tl点编号的后面注上勘探点号。2 地质观测点的描述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同时宜注意测点之间的沿途观察记录,反映点间的变化情况。当前后观测点的描述有相同之处时,后面的可省略,但必须注明与某点的某款相同。3 野外描述必须与填绘的地质图相符合,凡图上表示出来的地质现象,必须有记录可查。4 地质点的描述记录,必须用专门的记录本或卡片,用铅笔书写,文字要清晰,不得涂抹和重抄。当必须复制时,应将原稿
11、附上,严禁撕毁。5 地质观测点的记录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填写点号、日期、地点、天气及工作者。2)定位和句绘草图。3)观测、描述各种地质现象。4)绘制素描图、示意图及拍摄照片等。5)采样。6 产状采用方位角表示。如35。45。,表明倾向为35。,倾角为45。3.0. 12 地质草图必须在野外实地句绘,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当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填国组工作时,应及时交流和统一外业资料,接图部分的外业资料必须一致。3.0. 13 素描图、示意图的绘制和照片的拍摄应符合下列规定:1 注明素描图、示意图的位置、名称、比例尺、方向,地质现象的详细描述。2 拍摄照片时应记录编号、拍摄方向及地质现象的详细描述。3
12、.0. 14 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集的标本应有系统性和代表性。2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编录整理。3.0. 15 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5 1 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 10000 时,用横穿越法。当地层相变较大、构造复杂或需要查清A些重要地质问题时.h_if_:进行必要的界线追索。2 比例尺为1: 2000 1 : 5000时,用横穿越与界线边索相结合的方法。在覆盖地段当涉及重要地质问题时应布置一定数单的人E露头点。3 比例尺大lJ : :woo JJ,j ff采用余而夜郎urt。在覆盖或界线不明园地段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人仁露头点,以保证测绘精度和查明主要地质问题。3.o. 16 采用遥感因
13、像资料进行I二程地质测绘时,应符合下列规王:1 航片的比例尺宜采用1: 5000 1 : 20000,卫片的比例尺宜为1: 25000 1 : 50000。2 工程遥感应以航片图像解译为主、卫片为辅,进行多片解译。3 遥感图像解译资料应进行野外实地检验,检验点数量应为工程地质测绘点的30%50%,对重要建筑物地段或特殊地质现象地段,检验点不应少于2点。包括如下检验内容:l )检验解译标志;2)检验解译成果;3)检验外推成果;4)获取野外新资料,充实室内解译内容。3.0. 17 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过程中,应经常校对、整理原始资料,请绘有关图件。必要时,宜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4、,指导下阶段工作。6 4准备工作4.0. I 准备作的内容为:研究任务,收集资料,野外踏勘及编写测绘大纲等。4.0.2 研究任务时,尚应了解与勘测有关的设计内容、工程范围、1:科特点反对1;程地质测绘的特殊要求等。4.0.3 收集并研究下列资料:1 测区及其附近的地形图。2 测区及其附近的航片和卫片遥感影像判译资料。3 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矿产地质、地震地质)资料。4 当地的建筑经验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资料。4.0.4 野外踏勘前应着重研究判译航片、卫片。有条件时,应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后进行解译鉴定,并作镶嵌草图。1 初步解译:一般在比例尺1: 50000、1: 2500
15、0的航片、卫片上进行,对调查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榴皱、断裂构造进行初步研究。z 详细解译:一般在航片上进行,重点是研究各种正式、非正式填图单位的分布、岩性、岩相及厚度横向变化情况,榴皱形态及演化特点,断裂性质、规模及相对时序等。3 当条件具备时,宜在研究区域地质资料,航片、卫片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勾绘测区的地质草图。4.0.s 进行野外踏勘时,路线可垂直于地质构造线、地层岩性分界线、地貌单元的方向,校核在收集资料中发现的、可能存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地段。4.0.6 测绘大纲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游与特点,地质与地理概况,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要求、工作量、范围大小、比例尺、工作
16、方法、人员组织、设备配置、工作进度、安全措施、应提交的资料及财务预算等。7 5野外工程s. 1 野外准备工作的内容s. 1. 1 野外准备工作的内容为:实测地层岩性剖面,选择标志层,编制地层柱状图及确定填图单位。s. 1.2 实测地层岩性剖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比例尺宜为测绘比例尺的25倍,对工程有重大意义的夹层,可扩大比例尺或用符号表示。2 宜穿越测区内全部(或主要的)地层,剖面线方向宜和岩层走向垂直。3 剖面线宜选择在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全、构造简单的地段,当露头不连续或地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时,可在不同的地段测量剖面,但应保证剖面连接得正确。必要时可在测区外选择能代表测区内地层的地段测量剖
17、面。4 实测剖面的允许图面误差为3mm5mm。测量时在实地沿线用油漆标注编号。5 当测区已有地层柱状图时,应进行野外核对。s. 1.3 编制地层柱状图时,应注意“标志层”的选择和填图单位的划分。对各类岩层除进行一般描述外,还应着重岩土工程地质特性描述。s.2 地貌的工程地质测绘s. 2. 1 地貌的测绘内容1 测区及其附近所处的地貌单元(如平原、丘陵、山区及盆地等)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2 厂址内重点研究微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和成因类型;划分微地貌单元(如河谷阶地、古河床、峡谷和分水岭、黄土源、却等),分析其相互关系。8 3 地貌与第四纪地层、岩性、构造、地表水、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关系
18、。s.2.2 河谷地貌的测绘内容1 河谷(河床、河漫滩、谷坡等)的形态特征及变化情况。2 河床、河漫滩、牛辄湖堆积特征(组成物质、岩性、厚度及成因)。3 阶地的类型、级数、形态特征及地层结构(组成物质、岩性、厚度及成因)。s.2.3 冲沟(干谷)的测绘内容1 冲沟的密度、延伸方向、排列形式、规模及形态特征。2 沟壁岩性、风化程度,有无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条件。当对建(构)筑物及其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时,则应列入专门工程地质问题着重研究。3 了解冲沟的汇水条件,分析是否有产生泥石流的条件。4 沟内和沟口堆积物特征、分布及其组合情况。s.2.4 丘陵的测绘内容1 丘陵的形态特征、相对高程、起
19、伏变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剥蚀切割程度。2 出露的地层岩性、产状及构造与丘陵形态的关系。3 谷底相对高程、宽度、堆积物成因类型及厚度。4 丘顶裸露或风化程度,残(坡)积物的厚度及特征。s. 2.s 斜坡的测绘内容1 斜坡形态、发育阶段、演变过程和微地貌特征。2 岩土性质、时代、分布、风化程度。岩体结构类型和软弱结构面。应着重对缓倾角软弱面与斜坡组合的关系进行研究。3 了解地表水、地下水对斜坡的影响(水流形式、侵蚀作用、渗透作用等)及河水冲刷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4 调查植被的发育程度。5 了解斜坡上危岩滚石、崩塌及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地段,应着重调查、分析隐伏的滑坡和古滑坡,圈定崩塌堆积物的9
20、 分布范围,分析斜坡的稳定性。6 自然斜坡的分类可按表5,2. 5确定。按fl!.三结构表s.2.s自然斜坡分类分类名称粘性L类斜坡(含粉1:)碎ti类斜坡黄卡类斜坡岩石类斜坡I J单层结构斜坡以状纺构斜坡| 以“结构斜坡 多M结构斜坡块状结构斜坡网状结构斜坡顺l斜坡反阶l斜坡切j(ii斜坡亘古:斜桩事j蚀斜坡堆积斜坡侵蚀斜坡滑塌斜披人工斜坡分类标准按组成斜坡的岩tt按ff层倾向与圾向的关系按斜坡成因5,3 地层岩性的工程地质测绘5,3, 1 地层岩性的测绘内容l 确定地层时代、岩层产状和填图单位。2 各层的分布范围、厚度、正常层序、接触关系及其变化规律3 描述各层岩性。5,3.2 地层时代的
21、确定,可直接利用已有成果。如元地层时代资料,应尽量寻找标准化石或邀请有关部门协助解决。5,3,3 填图单位应根据比例尺的要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或岩组的工程地质特性确定。当按成因类型和岩组进行分层时,仍应定出各层的地质时代。5,3,4 研究各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时,除应满足般规定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层相间出现且单层厚度在图上的宽度小于2mm时,称为交互层,并按交互层描述和填图。10 2 夹于主要岩层中的薄层,当其厚度在图上的宽度小于2mm时,一般只描述,不填图,当有重要工程意义时,可按实际出露宽度扩大12倍填图,但应注明真实厚度。3 对尚能判断出母岩的风化岩层
22、,可按基岩填图。5,3,5 各类岩石地层测绘的内容1 岩浆岩地层描述内容:由于岩浆分异和次生变化生成的?些岩性变化特征如熔岩中每一层所含斑品成分与分布,气孔、杏仁体形态、杏仁体充填物等生成形态特征:岩层表面的些特征如玻璃质薄壳、蜂窝状或熔渣玻璃质熔岩的存在位置、裂痕宽度的变化等;围岩岩脉和夹层的一些特征,如岩层的烘烤和接触变质,沉积间的特征及风化壳的位置特征。2 沉积岩地层描述内容:沉积旋回与韵律,层理的类型(如平行层理、披状层理及交错层理等);层面构造(如波纹、雨痕、呢裂、虫迹及生物痕等),所含化石的类型、小构造形态(如劈理、层间榴曲及层间错动等)。3 变质岩地层描述内容:变质岩的原生构造,
23、如为副变质岩,应研究本条第一款所列的各项特征h如为正变质岩,应注意研究本条第二款所列的各项特征;变质岩的次生构造,如劈理层间牵i I榴曲皮层间小断层等。5.3.6 接触关系的测绘内容包括:区分整合、不整合及假整合,区分出侵入接触、断层接触及沉积接触注意接触面及接触带的研究。5,3.7 岩、士的鉴别和描述应符合SDGJ67 340 5, 4 地质构造的工程地质测绘5,4, 1 地质构造的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1 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测区地质构造的关系。2 测区内各主要榴曲与断裂的位置、展布规律、形态特征。3 构造结构面。4 活动性断裂及地震。11 5. 4. 2 区域构造主要是分析与测区有关的区域构
24、造形迹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构造体系、构造序次、复合关系及其生成时代、构造应力场、大地形变等。5.4.3 榴曲的测绘内容1 榴曲轴的位置、走向变化和倾伏形状。2 榴曲的形态(轴面的产状、正常或倒转、紧密或舒缓、长轴或短轴等),顶部的特征(尖、田、脱顶等)0 3 组成榴曲的岩层时代、岩性、相变或两翼厚度的变化,以及低序次构造特征(劈理、拖拽榴皱等)。4 榴曲的规模和组合形式。5 根据榴曲中最新地层和不整合时代,分析榴曲的形成时期。5.4.4 槽曲的形态按表5.4.4分类。表5.4.4槽曲的形态按禧曲横剖而形态分类按槽曲纵剖面形态分类按槽曲平面形态分类直立裙曲水平榴曲线型裙曲歪斜裙幽倾伏福曲短
25、轴槽曲倒转榴曲Mi轻烟幽穹窿初构造盆地平卧榴曲和翻卷榴曲j成劈构造扇形裙曲箱形和屉裙曲5.4.5 断裂的测绘内容1 断裂的位置、产状、规模及其在平剖面上的形态特征和展布特点。2 构造破碎带和影响带的宽度及其变化情况、胶结程度、岩脉充填情况和断裂面附近岩石、矿物的物理特征(包括岩块、砾石、矿物等的压扁、拉长、切断、扯开及定向排列等现象)。3 各类构造岩(断层泥、碎块岩、角砾岩、片状岩、廉棱岩)的工程地质特征。12 4 断裂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形态特征、序次和组合关系,并根据断裂切割的地层或岩脉、分析断裂的生成时期。5 根据断裂两侧岩层层位的对比,旁侧构造的特征、断裂面的痕迹(擦痕、阶步等),判断断
26、层两盘相对错动方向和活动次数。测定断距时,应区分视断距、水平断距和铅直断距,并注意空间变化情况。5-4-6 当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时,尚应研究断裂的活动性。5.4.7 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棚绘应重点研究下列内容:1 地形、地貌迹象,山区或高原不断上升剥蚀或有长距离的平滑分界线;非岩性影响的陡坡、峭壁;深切的直线形河谷;系列滑坡、崩塌及山前叠置的洪积扇;山谷中或平原山地交界处具有定向断续出现的残丘、洼地、沼泽、芦苇地、盐碱地、湖泊、t跌水、泉及温泉等的线性规律分布;河流、水系定向排列展布或同向扭曲错动等。2 地质、地层迹象,第四纪地层完好程度,近期活动过的断裂留下的迹象,第四纪地层位移错
27、动,地下水活动异常及地表植被的不同特征,断层带中破碎、胶结特征等。对深色物质,宜采用热释光法或轴系法测定已错断层位和未错断层位的地质年龄,并确定断裂活动的最新时限。3 地震迹象、地震断裂、强震发生的地段和部位、地震湖、崩积地裂缝、岩石崩塌、滑坡、河流改道及砂土液化。4 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地段、活动断裂的强烈活动部位。5.4.8 当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时,尚应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为z1 分析当地E片和航片解译资料,区域构造体系图或区域构造地质图、强震震中分布图,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资料,调查因地震造成的强震地面破坏效应(地震的斜坡效应、地震断裂
28、的破坏效应)和强震震动破坏效应(地基的液化和震陷)。13 2 分析场地及其附近的地形和微地貌形态对抗震的利害关系。3 了解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不利于抗震的地基土(如松散饱和粉、细砂、粉土等)的厚度、性质和分布。4 了解地基和建(构)筑物振动的影响和地裂两侧相对错位情况。5.4.9 为分析测区的构造特征,评价建筑地段的岩体完整性和稳定性,需对构造结构面、节理裂隙、劈理、片理进行调查与研究。构造结构面类型及特征见表5.4. 9-L 结构面力学分类EK性结构面张性结构面扭性结构囱亵5,4, 9-1 构造结构面类型及特征主要特征1.结构面呈舒缓波状,两边岩石常呈挤压状态,形成挤压破碎带32.结构嗣同侧的
29、岩石常有逆冲擦痕和牵I现象,有时有羽状节理和人字型分支断裂,以及旋轴大致水乎的帚状构造;3.结构面破碎带中有角砾岩、廉棱岩等。角砾岩有大致走向排列现象.结构面形状不规则,锯民t状或犬牙交错状,断裂面粗糙不平衡号2.平丽的张裂国常形成张裂帘,每一断面延长不远即消失,裂隙间的岩石条带大多参差不齐迅速尖灭,在剖面上上宽下窄呈模形尖灭;3.张裂带中的角砾岩、角砾分布杂乱无定向1.扭裂面产状稳定,断面平整光滑;2.扭裂面常平行成群出现,形成扭裂带,常出现两组呈“X”形扭裂面将岩石切割成块状g3.扭裂带多具廉棱岩,有时也有角砾岩,但角砾多被磨圆节理裂隙的观测:测量节理裂隙的产状及延伸方向,鉴定节理裂隙的性
30、质及节理裂隙面的形态特征、宽度(宽度分级见表5.4.92)、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节理裂隙的力学性质、组合关系和发育程度(发育分级见表5,4, 9 3)。14 分缀w理宽度m口1节f哩形态分级i11 距m 节型发育程度完整性表s.4. 9 2节理宽度分级2 3 4 S 闭合微张张开宽表s.4. 9-3 节理发育分级u 圃时Z o. 5 2 o. I o.s O.! 不发育较发育发育极发育繁体块状破裂破碎根据工程需要,结合丁址建(构)筑物的布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专门的节理裂隙统计,其统计点不应少于两点,并按DL/T5093 1999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记录整理。劈理、片理
31、的研究内容一般包括:所处的构造部位、产状、性质、规模、发育程度及与其他结构面的组合关系。5.5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测绘s.s. 1 滑坡的测绘内容1 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的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地质构造图等地质资料及气象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层层序、结构特征及分布范围,重点宜调查不同类型土层面、土层与岩石接触面可能存在的软弱夹层。2 调查微地貌形态及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隙、滑坡鼓丘等要素;并调查滑动带部位、滑坡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隙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延伸长度、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要方向,滑坡的主滑段
32、、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向下发展的可能性。3 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在15 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4 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5 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6 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s.s.2 崩塌的测绘内容1 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塌方向。2 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3 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伸及贯穿情况、崩塌体稳定性发展趋势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有条件时可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
33、图。4 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水文和地震情况。5 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震、采矿、爆破、温差变化及水的活动等。6 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5.5.3 泥石流的测绘内容1 冰雪融化和暴雨程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2 形成区的地形、地貌、地层条件,汇水面积,植被情况,松散物质的来源、分布及储量。3 径流区的沟谷形态、纵横坡度、两侧山坡的稳定情况、河床的冲龄变化及泥石流的迹象。4 根据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和粒径大小确定其类型(泥流、泥石流、石流)和流动速度。5 堆积区的分布范围、表面形态及堆积物的性质。6 调查当地防止泥石流的措施和建筑经验,分
34、析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及预防措施。5.5.4 洞穴、古墓、废旧矿井采空区等的测绘内容1 洞口的位置、高程、形态、大小、崩塌、破坏及堆秧情况。16 2 洞体的空间形态、稳定情况及充填情况。开掘的时间、地表塌陷及水文地质条件。3 古墓的分布、年代、文物价值,必要时应请文物部门协助勘探。4 调查当地建筑物变形及其处理措施。s.s.s 地裂缝的测绘内容1 地裂缝的形态特征、位置。2 地裂缝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及采空区的关系。3 地裂缝发展演变规律。5.6 岩溶的工程地质测绘5.6. I 岩溶的测绘内容1 岩榕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形态特征及组合情况。2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岩溶
35、发育的关系。3 地表河流、井、泉及暗河的位置、高程、类型及流量变化性质;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垂直分布情况与岩洛发育的关系。4 岩溶形态(石芽、榕沟、溶槽、榕蚀洼地、溶洞、落水洞、漏斗及竖井等)的位置、高程、大小、特征、充填情况、组合形式及类型(裸露型、覆盖型或构造型)。5 士洞的大小、位置、发育程度及塌陷情况。6 调查己有建筑使用情况,地基处理措施及其效果。7 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网与岩溶发育的关系。s.6.2 岩溶区的测绘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大测绘的范围,必要时可布置适当的物探或钻探工作,当对暗河、溶洞进行测绘、调查时,应进行连通试验。5.7 特殊土及凤化岩石的工程地质测绘5.7.
36、1 红粘士的测绘内容17 1 不同地貌单元的红粘士和次生红粘土的分布、厚度、物质组成、土性、土体结构等特征及其差异。2 下伏基岩的岩性、岩榕发育特征与红粘士t性、厚度变化的关系。3 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并统计土中裂隙的密度、深度、延伸方向及规律,分析其对人工边坡的影响。 地表;j(体及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对红帖士湿度状态垂向分布、土质软化的影响。5 红粘土区的建筑经验。s.1.2 膨胀岩土的测绘内容1 膨胀岩土的性质、地质时代、成因、产状、分布以及颜色、节理、裂隙等外观特征。2 划分地貌单元、场地类型,查明有无浅层滑坡、地裂、冲沟以及微地貌形态和植被情况。3 调查地表水的
37、排泄和积聚情况,地下水类型、水位以及其变化规律。4 搜集当地降水量、蒸发力、气温、干旱持续时间等气象资料,大气影响深度。5 调查当地建筑经验。5.7.3 温陷性黄土的测绘内容1 划分不同地貌单元、查明湿陷凹地、黄土溶洞、滑坡、崩塌、冲沟、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地段、规模和发展趋势,放其对1;程建设的影响。2 划分黄土地层,并阐明其地质时代、成因和厚度的分布规律,着重了解新近堆积黄土和古土壤的分布情况。3 调查地下水的埋藏探度,季节性变化幅度,升降趋势,地去水的变迁及灌溉情况。4 了解场地内有无地下坑穴,如墓、井、坑、穴、地道、砂井和砂巷等。5.7. 4 盐积岩主的测绘内容18 1 调查盐渍
38、岩土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含盐类型、含盐程度、溶蚀洞穴发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及植物分布生长状况。2 调查大气降水的积聚、径流、排世、洪水淹没班围、冲蚀情况,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质、水位及其变化。3 搜集气象(包括气温、地温、降水量、蒸发量)和水文资料。4 调查当地建筑经验。5 调查盐渍岩士的盐胀性和榕陷性。5.7.5 风化岩石的测绘内容1 风化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划分风化带调查各带的分布范围及其岩性特征。2 调查各风化带与地貌、构造、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及母岩岩性等因素的关系,初步掌握风化特点及一般规律。3 风化岩的形态特征(基状、球状)。4 调查风化节理裂隙的分布范围及发育程度。5 各风
39、化带中边坡、路壁的实际坡度及稳定状况。6 各风化带中的建筑经验和防治风化的措施。7 岩石风化程度分类按表5.7. 5划分。风化程度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j札化表s.1.s岩石风化程度分类野外特征Yi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仪节理由有铁链质泊染必矿物略行变色,有少鼓风化裂隙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沿节理面出现次L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0cmSOcm的岩块,锤击声脆,日不易市陈;不能用铺挖掘,轩芯钻Jir钻进组织结构己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UMl.变化。长j、L;I非U风化成次t:矿物。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体被切割成2cm20cm的!块,可用于折断。用铺
40、口I挖掘,于钻不易钻进m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L状,锹、销易挖掘,1钻易钻进具有时呼lI 19 5.8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工程地质测绘s.s. 1 地下水的调查内容1 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分布情况。2 含水层的岩性、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3 地下水动态、物理、化学性质。4 分析厂址水文地质条件与不良地质现象的关系。5 调查有无因地下水的变化引起地丽的拥塌、裂缝等环境工程问题。5.8.2 泉的调查内容1 泉的位置、高程、地层岩性,所处的地质构造与地貌部位。2 泉的类型、性质与补给来源。3 泉的流量及季节性变化情况。4 泉的水温、水质及沉淀物。5.8.3 水井的调查内容
41、1 水井的位置、井口高程及所处的地貌部位。2 水井的地层、井深、结构及井龄棋情况。3 水位、水质、涌水量及动态变化。5.8.4 地表水体的调查内容1 地表水体的名称、位置、范围及变迁情况。2 地表水体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3 地表水体的用途及其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5.8.5 当测区临近工业区或人口稠密的城镇时,尚宜了解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及来掘。20 6资料整理6.o. 1 资料整理工作分原始资料整理和成品资料整理。其要求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DL/T5093 1999。6.0.2 原始资料整理内容1 野外记录、照片、素描图及填图资料应当天整理、清绘。2 野外填绘的草图应及时检查和清绘上墨。3 各种标本、化石及岩、土、水试料应及时鉴定和编录。4 原始记录、草图、表格、图片等必须校审。6.0.3 成品资料的整理内容1 对校审后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2 根据需要编绘下列图件z工程地质测绘实际材料图、综合工程地质图、综合工程地质分区图、综合地质柱状图等专门图件。3 必要时尚应提交工程地质测绘报告或说明。6.0.4 对有疑难或争议的地质问题应进行复查和研究,尽可能在现场解决,需要时尚应提出在下一阶段勘测工作中加以专门研究的建议。21 a甲嘈同崎Hda 盯一元a响囚一例:- U一phd- EA- SMS 号一价书一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