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 15990 1995 前L1日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C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ii.I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4;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牛L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牛二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l c I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o
2、f hepatitis B 1 范围4: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2 引用标准GB 15990 1995 F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千I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ll 15982 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 1 该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3. 2 诊断标准3. 2. 1 急性肝炎
3、3.2.1.1 急性元黄瘟型肝炎川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附j术采用越孕套者。七)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川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cl HllV标记物检测g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Z,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白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十d)。角珍病例:疑似病例十e)。3.2.1.2
4、急性黄瘟型肝炎il )问3.2.1.1.a)。h)指近期出现元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川体irF.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c)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l mol/J,(大于l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打ii涂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症。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5批准1996-07 01实施330 GB 15990- 1995 l I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们的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以做肝活检,详见附录B.再E似病仔lj b)十l)十d)。怕Ul告病
5、例:疑似病例el。3. 2 1. 3 慢性迂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 )乙飞ff:乙月i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元急性乙肝史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未愈者,病情较轻小h.LJ, 1去断慢性沾矿J性肝炎者。h肝功能检查.Jl, I持续或间歇异常。clllllV中,: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3,山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附录B.也f以f丙叫:ii)十七)十C)。确诊病例:疑似病例dl或cl+dl。3. 2. 1.4 1让性活功型肝炎(简称慢活肝)fl) .ff即j肢的肝炎症状。h 1 11 11E:可街肝病而容、肝掌、蜘蛛痞、脾肿大或黄瘟等(排除其他原因)。l )川J)
6、j能检查!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自蛋臼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球蛋白升高和lcllli.I.东l王朔或反复异常。d 1 I !BY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C标准的附录)中A3.(. )月i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附录B,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藉助于病理自l到tf:特征与i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疑似病例:a)十bJ+cl+d)。硝1企病例疑似病例十e)或d)十的。3. 2. 1. 5 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自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2)抗HBcl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lgC;阴性或低水平。A3 慢性HBV感染标记物诊断标准抗Hi
7、lelgM滴度不高或阴性,伺血清HBsAg或HBVfJ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附录B(标准的附录)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的诊断标准Bl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组织学改变Bl. 1 炎症改变z主要浸润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Bl. 1. 1 间质内炎症z炎症细胞存在于汇管区或新形成的纤维间隔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可形成淋巳滤泡。Bl. 1. 2 实质内炎症:坏死灶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并可见淋巴细胞和肝细胞密切接触,甚至进入Jjf细胞内。Bl. 2 坏死性改变01.2. 1 单个肝细胞坏死细胞呈凝固性坏死,最后形成嗜酸性小体。01.2.2 炕性坏死:小群肝细胞呈溶解
8、性坏死,有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伴有或不伴有网织支架的塌陷,随之枯否氏细胞增生,并吞并细胞碎片。Bl. 2. 3 碎屑状坏死z肝细胞坏死发生肝实质和间质交界处,当坏死发生于汇管区,同时伴有界板破坏,称为门脉周围碎屑状坏死。若坏死发生于新形成的问隔和肝实质交界面,则称为间隔周围碎屑状坏死。在坏死灶内肝细胞呈碎片状或相互解离,炎症细胞可侵入肝细胞内,并可见肝细胞被淋巴细胞包围而相可,分离。这种被隔离而存活的肝细胞有时形成腺样结构,被胶元纤维所包绕。Bl. 2. 4 拚形坏死:两个碎屑状坏死灶相互融合,或碎屑状坏死灶和小叶中央坏死灶相融合,则称为桥形坏死。Bl. 2. 5 多小叶坏死坏死范围累及多个小
9、叶。Bl. 3 其他T-实质的改变B 1. 3. 1 月l细胞水肿,疏松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lll.3.2 肝细胞内反毛细胆管内痕胆。B 1. 3. 3 肝细胞再生,表现为肝细胞及胞核大小不,出现双核及多核细胞和双层肝细胞索形成。B 1. 3. 4 E玻璃细胞胞浆内有淡染的均质性结构,呈弥漫型包涵体型或膜型分布多见于慢性肝炎及I Ills且只携似i;0 Bl. 4 月fl管改变:小胆管再t.偶见胆管上皮肿胀及气球样变。:i :i 7 GB 15990 1995 Bl. 5 纤维化及间隔形成Bl. 5. 1 主动性间隔由于碎屑状坏死后,纤维组织增生并向小叶内伸人,呈模形,伴多量炎症细胞的浸润。B
10、l. 5. 2 被动性间隔z由于肝细胞坏死,网织支架塌陷纤维化而形成,炎症浸润很轻微,间隔和肝实质界限较清楚。B2病毒性肝炎组织学诊断标准B2. 1 急性肝炎B2. 1. 1 急性黄瘟型肝炎g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胞浆染色变浅,胞核浓缩,嗜酸性变性,嗜酸小体形成,胞核空泡变性,或核溶解,肝细胞灶性坏死与再生汇管区有大单核与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壁Kuffer细胞增生。B2. 1. 2 急性无黄瘟型肝炎病变与急性黄痕型相似,但程度较轻。B2. 2 慢性肝炎B2. 2. 1 慢性迁延性肝炎分三类:a)慢性小叶性肝炎主要是肝小叶内的炎症和肝细胞的变性及坏死,门脉区的改变不明显。bl慢性间隔性肝炎小叶内
11、炎性反应及变俭坏死轻微。汇管区有纤维细胞向小叶内伸展形成问隔,网梅内炎症细胞很少,不形成假小叶。c)慢性门脉性肝炎肝实质变性及坏死病变较轻。有少数点状坏死。偶见嗜酸性体,门脉区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致使门脉区增大,但并元界板破坏或碎屑样坏死。B2. 2. 2 慢性活动性肝炎碎屑状坏死为主要特征,小叶内病变,包括点状和(或灶性坏死,甚或灶性融合性坏死,以及变性和炎症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三类a)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符合本型基本特征,但病变较轻。bl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有广泛的碎屑状坏死及主动性间隔形成,肝实质变性及坏死严重,可见桥形坏死及被动性间隔形成,但多数小叶结构仍可辨认。c)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桥
12、形坏死范围更广泛,可累及多数小叶并破坏小叶完整性。B2. 3 淤胆型肝炎病理组织学与急性黄瘟型肝炎相似,并有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该细胞内胆色素滞留,肝细胞内出现小点状颗粒,汇管区有小胆管扩张及中性自细胞浸润等。B2. 4 肝硬化B2. 4. 1 活动性肝硬化肝硬化同时伴有碎屑状坏死,碎屑状坏死可以存在于汇管区周围及纤维间隔和肝实质交界处,肝细胞有变性坏死及炎性反应。B2.4.2 静止性肝硬化假小叶周围的纤维间隔内炎症细胞很少,间质和实质界线很清楚。B2.5 重型肝炎338 GB 1 5 9 9 Q 1 9 9 5 B2.5. 1 急性重型肝炎a)急性水肿性重型肝炎严重的弥漫性肝细胞肿胀,胞膜明
13、显,胞浆淡染或近似透明,细胞相互挤压量多边形、类似植物细胞。小叶结构紊乱,小叶中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肿胀的肝细胞间有明显的毛细胆管淤胆。b)急性坏死性重型肝炎有泛的肝细胞坏死,该处的肝细胞消失,遗留网织支架。肝窦充血,有中性、单核、淋巴细胞及大量吞噬细胞浸润,部分残存的网状结构中可见小胆管淤胆。B2. 5. 2 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新旧不等的大片坏死和桥形坏死,网织支架塌陷,有明显汇管区集中现象,可见大量增生的胆管和淤胆,残存的肝细胞增生成团呈假小叶样结构。B2. 5.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变的背景上有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者(即慢性陈旧性病变,如慢活肝、肝硬化病变的背景有新鲜大块或亚大块坏死)。33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