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3 ,大小:1.60MB ,
资源ID:18461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846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50599-2010 灌区改造设计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50599-2010 灌区改造设计规范.pdf

1、统一书号:1580177 484 定价:12.00元飞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P GB 50599 - 2010 灌区改造技术规范T echnical code for ameliora tion of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cheme 2010 - 07 -15 发布2011 - 02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amelioration of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cheme

2、 GB 50599 - 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1 年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 50599-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z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 X 1168毫米1/32 2印张48千字2010年12月第l版2010年12月第l次印刷印数1-6000册女统一书号:1580177 484 定价:

3、12.00元lilt!ti-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7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灌区改造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599 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8.4; 9, 9. 3. 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f丁。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年七月十五日.,.l.I. 目。昌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识建标(2007J125号)的要求,由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

4、编制组汲取了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十余年来的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专家与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灌区现状评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技术指标、总体布局、改造技术措施、工程施工与验收、灌区工程管理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水利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地址:北京市西

5、城区广安门南街60号,邮政编码:10005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参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1 2 四川省都江堪管理局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武汉大学主要起草人:韩振中冯保清高峰苏春宏郭宗信刘长余王少丽孙隆科黄介生贾志伟郭慧滨主要审查人:司志明沈秀英由永会吕纯波欧春林薛友琴杜秀文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J飞/l总则2术语3 基本规定目次( 1 ) ( 2 ) ( 5 ) 3.1 基本原则,. ( 5 ) 3. 2 程序要求(

6、5 ) 4 灌区现状评估( 6 ) 5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7 ) 5. 1 可供水量分析(7 ) 5. 2 需水量分析( 7 ) 5. 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8 ) 6 主要技术指标( 9 ) 6.1 设计标准( 9 ) 6. 2 灌溉水利用系数门们7 总体布局.(11) 7.1 一般规定门7.2 渠首建筑物(1 2 ) 7.3 灌排渠系. (12) 7.4 渠(沟)系建筑物(13) 7.5 灌区管理配套设施(13) 8 改造技术措施(1 5 ) 8. 1 渠首工程(1 5 ) 8.2 输水工程(1 5 ) 8. 3 排水工程.门们8.4 田间工程门7) 8. 5 非工程措施8. 6

7、 管理工程9 工程施工与验收9.1 一般规定9.2 工程施工9. 3 工程验收10 灌区工程管理附录A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2 ) 3 Basic requirement ( 5 ) 3. 1 Principles ( 5 ) 3.2 Procedures ( 5 ) 4 Status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district ( 6 ) 5 W a ter and land balance analysis ( 7 ) 5.1 Wate

8、r supply ( 7 ) 5.2 Water demand ( 7 ) 5.3 Water and land balance ( 8 ) 6 Technical indicators ( 9 ) 6. 1 Design criteria ( 9 ) 6. 2 Irrigation efficiency (1 0) 7 Overall layout (1 1 ) 7. 1 General rules ( 1 1) 7. 2 Head structures (1 2 ) 7.3 Canals and ditches . (1 2) 7. 4 Canal structures (1 3 ) 7.

9、5 Management facilities (1 3 ) 8 Technical measures . (1 5) 8. 1 Head works (1 5 ) 8. 2 Conveyance works (1 5 ) 8. 3 Drainage works ( 1 6 ) 8. 4 Field works (17) 3 (1 8 ) 8. 6 Management facilities (1 9 )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8. 5 ( 20) 9 JHHJ m只总1 General rules ( 20)

10、 9.1 1. 0.1 为适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需要,明确灌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加强灌溉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灌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Construction ( 20) 9. 3 Acceptance E丑gineering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scheme ( 22) 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11、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0) ( 2 3 ) 9.2 10 发展,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1. O. 3 灌区改造应以批准的总体规划为基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年度实施方案,并按有关规定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1. O. 4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4) ( 25) ( 27) 1 i 4 2术语2.0.1 大型灌区l

12、arge-sized irrigation scheme 设计灌溉面积为20000hm2(3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2. O. 2 中型灌区medium-sized irrigation scheme 设计灌概面积为666.7hm2 (1万亩)及以上,且小于20000hm2 (30万亩)的灌区。2.0.3 小型灌区small-sized irrigation scheme 设计灌概面积为666.7hm2 (1万亩)以下的灌区。2.0.4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Sequel and auxiliary con stru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rehabilitation

13、to increase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irrigation schem巳对已建灌区内尚未按原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完成的灌溉排水设施以及附属设施进行续建配套,同时根据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节水高效的要求对已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其内容包括设计标准的调整、设施的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2.0.5 工程节水措施engineering water saving m巳asures通过必要的工程手段减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进而提高灌溉效益的工程措施。2.0.6 非工程节水措施non-engineering wat

14、er saving meas ures 工程节水措施以外的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进而提高灌溉效益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运行管理措施和农艺措施等。2. O. 7 管理设施management facility 服务于灌区运行维护和履行管理职能的各项设施及工具的统称,主要包括灌区水情测报、运行控制、用水计量、工程维护以及灌排试验、交通和通信、信息处理、办公及生活服务等设施。2. O. 8 环境影响评价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和评定。2.0.9 骨干工程main works 指灌区渠首枢

15、纽工程、支渠(沟)及其以上渠(沟)道与渠(沟)系建筑物。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指设计流量为1m3/s以上(含1m3/ s)的固定渠道、沟道工程及相应的建筑物。2.0.10 田间工程field works 末级固定渠(沟)道控制范围内修建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灌排设施、道路以及对土地的平整。2.0.11 灌区信息化informatization of irrigation district 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运用于灌区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的过程。2.0.12 灌溉水利用系数irrigation efficiency 灌区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与灌区各

16、水源实际取用的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2.0.13 作物水分生产率crop water productivity 作物产量与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的比值。2.0.14 技术诊断technical diagnoses 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灌区已有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并对其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作出技术判断与评定。2.0.15 现状水平年base year 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时所设定的现状年份。现状水平年主要用作现有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及工程现状的评价和工程实施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生态影响的分析对比。通常选择开始规划工作时的当年或资料比较齐全的最近年份作为现状水平年。2.0.

17、16 规划水平年target year 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时所设定的规划目标年。通常按预期的规划水平、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水土资源的预测分析和相应的工程规划。2.0.17 控制排水controlled drainage 为保持田间适宜水分,提高农田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通过在田块出口或排水沟出口设置控制设施,根据作物的需要对农田地表或地下过剩水分进行的有效排除。 4 气/3基本规定3.1基本原则3. 1. 1 灌区改造总体方案应与国土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3. 1. 2 灌区规模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当地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要求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核定

18、。3. 1. 3 灌区改造应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基础,以节水、节能、增效为中心,并应采取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的措施。3. 1. 4 渠、沟、田、林、路应统一规划,旱、涝、盐碱、渍应综合治理。3. 1. 5 骨干工程应与田间工程配套改造相协调,改善工程设施条件应与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并应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措施。3. 1. 6 灌区改造应根据灌区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确定改造方案和措施。3. 1. 7 灌区改造应优先改造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灌区总体效益发挥的关键工程。3. 1. 8 在工程改造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

19、等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灌区改造与管理,建立长效、良性发展机制。3.2程序要求3.2.1 大中型灌区改造主要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编制,以及工程施工、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环节。3.2.2 小型灌区可适当简化工作程序。 5 4 灌区现状评估4.0.1 评估内容应包括灌区自然、社会、经济、水土资源、工程状况、灌区管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生态与环境等。4.0.2 现状评估应以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本资料。采用灌区实测数据或其他资料时,应认真核实。4. O. 3 现状评估的各项内容应使用同一基准年(现状年),并应选取资料较为齐全的最近年份为基准年。分析评估宜采用日历年。4.0.4 在保

20、障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现状评估应分析灌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统计分析生活、生产、生态与环境用水量,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复核灌区现状用水保证率。4.0.5 分析灌区工程状况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4. O. 6 评估灌区水资源现状利用效率时,可采用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进行描述,并应分析确定渠道输水、田间灌溉等过程中水量损失的关键环节。4.0.7 在分析灌区管理体制状况时,应重点说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用水户参与管理、水价机制、水费计收等情况。

21、4. O. 8 灌区生态与环境现状内容应包括灌区自然水体水质、灌溉水源水质、排水水质、地下水埋深、土壤质地和土壤侵蚀、灌区以及周边地区植被等。可采用相关专业部门的评价结论。4.0.9 在灌区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可从水土资源匹配与开发利用、灌区及其上下游各部门用水、灌排工程设施、灌溉用水状况、管理等方面,分析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气/5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 1 可供水量分析5. 1. 1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计算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各种水源的可供水量。各级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批准水量分配方案的灌区,应将分配的水量作为可供水量。5. 1. 2 地表水可供水量及年内供水分配比例

22、应符合流域的整体规划方案或取水分配方案;对于尚无流域整体规划方案的河道,在进行可供水量计算时,应分析灌溉工程使用年限内,整个流域来水量、用水量的变化。5. 1. 3 地下水可供水量与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机井提水能力、适宜开采范围等有关,深层地下水不应计入可供水量。5. 1. 4 非常规灌溉水源应分为雨水、微咸水、再生水等。分析集雨工程可供水量时,还应分析对当地河川径流的影响;利用矿化度2g/L3g/L的微戚水时,应分析微咸水的分布、可供水量及其可利用地域范围和需求,并应综合评价其开发利用潜力;再生水的可供水量应按当地污废水处理利用规划分配给农业的用水量确定,并应防止再生水利用对土壤及地下

23、水的二次污染。5. 1. 5 可供水量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慨水质标准)GB5084的有关规定。5.2 需水量分析5.2.1 需水量应从生活、生产和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分类分析,可有针对性采用多种方法。5.2.2 灌区的降水、土壤、水文地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分区确定作物需水量。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按作物实际需水量设计灌溉制度;在水资源不稳定或相对比较紧缺的地区,应制定节水灌概制度;在干旱或水资源紧缺地区,可采用非充分灌溉制度;在需要改良盐碱士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区域,制定作物灌溉制度时还应满足淋洗盐分的合理用水要求。5.2.3 作物需水量应根据当地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缺少资料的地区可

24、按基本条件相近地区的试验资料,也可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5.3 7.1GB50288的有关规定。8.4.7 田间灌溉渠道是否防渗,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缺水的自流灌区,田间渠道可不进行防渗;缺水但实行井渠结合的自流灌区,应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田间渠道是否进行防渗;高扬程提水灌区田间渠道宜进行防渗。8.4.8 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时,田间固定管道用量及其间距、出水口(给水栓)间距及距离田面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灌概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的有关规定,并应设置安全保护、排水、泄空等装置。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害措施。采用喷灌工程或微灌工程且以渠道输水为供水水源时,应分析供水过程与用水过程的差异,必

25、要时应设置调节池,调节池容积应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确定;同时,应设置控制、量水、排水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8.4.9 存在盐础化威胁的灌区,采用渗灌、地下滴灌等技术时,必须进行现场试验和水盐平衡分析论证,应建立水盐动态监测系统。8.5 非工程措施8.5.1 采取非工程措施时,应根据灌区的节水要求、自然条件、工程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与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采用农艺、生物、管理等非工程节水措施。8.5.2 采取非工程措施时,应以作物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水分生产函数、土壤含水量、水资源条件、灌溉方式等为依据。8.5.3 采取非工程措施时,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灌区作物种植

26、结梅;在缺水地区应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并应增加适雨、耐早、省水型作物的种植比例。8.5.4 采取非工程措施时,应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节水、优质、高 4 产作物品种,应采用节水栽培技术,应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肥料配比;应实行地膜或秸秤覆盖,应使用保水剂,应采取深沟播种、碾压抗旱保苗、适时中耕等蓄水保埔措施。8.5.5 采取非工程措施时,应根据降水分布特点和作物需水规律,有效涵养土壤水、回补并合理使用地下水;对多种水源应进行优化调度和联合运用。8.5.6 灌区管理单位应重视节水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灌区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并使其制度化。8.6管理工程8.6.1 灌区各级管理机构的生产及生活用房、交通

27、工具、通信设施等,因老化失修等不能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师L/T246的有关规定及其有关功能要求时,应在工程改造的同时,逐步进行维修、改建或重建。8.6.2 灌区改造时应在水源、渠首、配水点、分水点合理设置和完善量水设施,并应根据流量大小选择量水设备、建筑物形式和量水方法。8.6.3 灌区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8.6.4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灌区管理宜采取自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并应重点对水情、工情信息进行采集。数据传输可租用公共通信网,条件允许时也可用光纤作为灌区信息传输链路。8.6.

28、5 实行远程集中控制时,应对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措施以及相关职责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应符合现地优先、远程现地双向备份的原则。8.6.6 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符合分级管理的要求。大型灌区除应设置信息中心外,还可根据灌区管理机构层级设置相应的信息分中心,实现灌区信息分级、分层管理。 19 9 工程施工与验收9.1一般规定9. 1. 1 施工单位中标后应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并应根据气候条件和灌区运行周期合理安排施工工期。施工组织设计应经项目法人单位认可。9. 1. 2 施工监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的有关规定。9. 1. 3 当灌区改造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按国家现行行业标

29、准水利水电建设丰程验收规程师L233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9.2工程施工9.2.1 渠首工程建筑物及渠系建筑物的配套、改造、维修等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 和灌概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师L/T246的有关规定。9.2.2 灌区灌排工程改造、维修、防渗衬砌等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师L/T246的有关规定。9.2.3 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施工技术档案。批准开工文件、施工进度及大事记录,监理工作报告、验收报告,工程运行观测数据、工程技术总结等资料均应按有关规

30、定进行整理并及时归档。9.3工程验收9.3.1 灌区改造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建设。J ;e64FPK-et 2 检查已完成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与安装等方面的质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情况。3 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4 检查工程投资控制和资金使用情况。5 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6 对工程建设做出评价和结论。9.3.2 对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并应在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9.3.3 施工完成的工程项目应经过不少于1年的试运行验证,并应在取得必要的测试、观测数据后再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建

31、设工程验收规程师L223的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移交工程管理单位正式投入运行。 21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附录A灌区工程管理10 作物需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ET=KcETo ET= CKcb十K,)ETo式中:ET 阶段日均作物需水量Cmm/d); ETo 阶段日均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Cmm/d); Kc 综合作物系数;Kcb 基础作物系数;Ke一一土壤蒸发系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可按下式计算:900 O. 40 8.6 CRn -G)十Y一一一:nnU2Ce, -ea) J T十273ETo=、CA.O. 2) A十(1+0. 34U 式中:Rn一一作物表面的净辐射量CMJ/旷/

32、d);G一一土壤热通量CMJ/m2/d); U2-2m高处的日平均风速Cm/s); es一一饱和水汽压CkPa); ea一一实际水汽压CkPa); A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曲线的斜率也Pa;oC); 一一一干湿表常数CkPa;oC)。CA. O. 1-1) CA. 0.1-2) A.O.l A.0.2 LPP飞tAtli-i-ti-4-LEZ、10.0.1 灌区工程管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师L/T246的有关规定,未达到有关规定时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10.0.2 灌区管理单位应根据灌区工程改造后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加强养护,保持工程设施完好及运行安全

33、,充分发挥灌区效益。10.0.3 灌区管理应根据工程改造规划重新核定的灌区规模,并根据灌区管理的需要,合理确定其管理范围及工程保护范围。10.0.4 灌溉期间如遇降水或工程出现重大险情,灌区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减水、退水或停水措施。10.0.5 灌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供水水质的监测,并应防止不符合供水水质标准的水进入灌溉渠道。10.0.6 有条件的灌区应开展灌溉排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10.0.7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应对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进行典型观测和现场调查。应在规划设计阶段提出典型观测点的布局以及观测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等。10.0.8 灌区建设与管理中通过观

34、测和调查取得的数据、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保存。已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灌区,应及时对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更新。 23 一一b一一一一飞、/ 22 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气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24 ,/ 引用标准名录防洪标

35、准)GB50201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21303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 灌概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师L/T246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 25 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改造技术规程GB 50599-2010 条文说明lJ 制定说明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50599-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7月15日以第6

36、70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灌区改造技术规乎在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9 v 目次1 ,总贝。(3 3 ) 3 基本规定 (3 4) 3.1 基本原则( 34) 4 灌区现状评估( 3日5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5.1 可供水量分析(3 6 ) 5.2 需水量分析 (3 7) 5. 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门们6

37、主要技术指标川6. 1 设计标准U们6. 2 灌溉水利用系数7 总体布局( 4 3 ) 7.1 一般规定 7.3 灌排渠系 7.4 渠(沟)系建筑物的7.5 灌区管理配套设施u8 改造技术措施 8.1 渠首工程( 4日8. 2 输水工程( 4日8.3 排水工程6.们8.4 田间工程( 4 7 ) 8. 5 非工程措施门8. 6 管理工程.们9 工程施工与验收( 5 1 ) 31 9.1 一般规定( 5 1 ) 9. 3 工程验收( 5 1 ) 10 灌区工程管理.(5 3 ) 1 凸J巳A、JHHJ m只1. 0.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全国大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67hm2,

38、即l万亩以上的灌区)有5894处,有效灌溉面积2802 X 104 hm2 ,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50%;另据水利部2007年编制完成的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全国已建成2000hm2(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434处,有效灌概面积1640多万公顷(24600多万亩)。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也是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但灌区工程历史欠账多、配套程度差、设计标准低、工程设施老化严重。灌区进行以节水增效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于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充分发挥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与环境

39、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改造灌区与新建灌区的工程条件和技术要求又有显著不同,需要科学总结实践经验,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制定相对统一的技术要求。1. O. 3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建设任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同时,由于工程量大,需分年度实施。因此,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轻重缓急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包括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应由具有乙级(含)以上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年度实施方案。 32 33 人/3基本规定3.1基本原则3. 1. 2

40、 由于水资源条件和用水状况发生变化,不少灌区的现状灌溉用水已经接近甚至超出水资源承载力,因此,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达到或恢复原设计灌溉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土地资源状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灌区规模。3. 1. 4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突出节水要求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确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灌区是个由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等各类要素和灌溉、排水等各类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求对渠、沟、田、林、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由于灌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灌溉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除实现节水的基本目标外,还需要对危害当地农业生产的旱、涝、盐碱、

41、渍等灾害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灌区生态与环境,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3. 1. 5 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的管理体制不同,工程改造所需资金的筹措渠道也不尽相同,但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是一个整体,灌区工程改造需要协调进行,以充分发挥节水、增产、增效的整体效益。在进行工程设施改造的同时,必须采取农业措施、管理措施,才能达到节水的目标,并且农业、管理等措施需要广大农民和灌区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3. 1. 6 灌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等条件往往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改造方案和改造措施时应坚持因地制宜,正确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实用性的关系。为了节省改造成本,

42、一般应以现有工程为基础,不宜进行过多新工程建设。4 灌区现状评估4.0.2 统计数据是统计部门根据有关统计法规及方法而记录、统计出的数据,不仅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更具有权威性。因此收集基础数据时,应优先采用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未列入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采用灌区实测数据或其他资料,但应认真进行核实,以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及合理性。4.0.3 采用日历年进行现状分析评价便于与国家、地方以及不同行业的统计资料相协调。4. O. 4 水土资源分析评价的目的是弄清灌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资源提出的要求以及可供使用的水土资源状况,分析二者的匹配情况,明确限制条件,以确定灌区适宜的

43、灌溉规模、灌溉用水保证程度以及水士资源利用策略,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农业用地的生产潜力,达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4.0.5 灌区工程现状主要说明灌区的渠首工程、泵站、灌排渠沟、闸、涵、渡槽、桥等渠系建筑物以及田间工程状况。采用工程设施配套率、工程设施完好率、渠道防渗率等相对指标分析评价工程现状,其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准确掌握工程特点及薄弱环节。4.0.8 灌区自然水体水质包括灌区范围内的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的水质。 35 5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1 可供水量分析5. 1. 1 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及非常规水可供水量。当各级政府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部

44、分河流的可供水量进行了分配,灌区由这些河道供水时,应以分配量为依据计算可供水量。通过分析、计算,提出灌区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各种水源的可供水量。5. 1. 3 地下水资源的可供水量分析涉及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降雨人渗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给水度、含水层渗透系数、灌溉入渗回归系数、渠系渗漏补给系数、地下水开采系数等,这些参数可根据灌区的试验资料确定,也可引用经过技术鉴定的当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所采用的参数值;在没有上述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借用邻近类似地区的相应资料,但应对参数的适用性进行充分论证。地下水可供水量与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机井提水能力、开采范围与用户需水量等有关。5. 1.

45、 4 在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中,常用的非常规水源有雨水、微戚水、再生水等。雨水集蓄利用主要指收集储存屋顶、场院、道路等场所的降雨或径流的微型蓄水工程,包括水害、水池、水塘等。通过调查、分析现有集雨工程的供水量以及对当地河川径流的影响,提出集雨工程的可供水量;微咸水(矿化度2g/L3g/L)一般可补充农业灌溉用水,某些地区矿化度超过3g/L的咸水也可与淡水混合利用,通过对微咸水的分布及其可利用地域范围和需求的调查分析,综合评价微戚水的开发利用潜力;城市污水经集中处理后,在满足一定水质要求的情况下,可用于农田灌溉及生态环境,对缺水较严重城市,污水处理再利用对象可扩及水质要求不高/ 的工业冷却用水,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市政用水,如道路冲洗、河滩补水、林带用水等。再生水的可供水量应按当地污废水处理利用规划分配给农业的用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