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741- 2012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14-i啡、弘JJJZ飞在UEFFfLEU民Code for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of 1 OOOk 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585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P 实施中西计划生版扯2013 - 01- 01 发布2012 - 06 - 11 呐;M碍。;、川, Y雹P笔升t回计划l生成#Jl:;d电话400-670-9365,:间站气节wW.cn9365.ora韶菩理暂丑统一书号:1580177.999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2、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价:44.00元定9 111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looo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Code for investigation and surv巳ymgof lOOOkV ov巳rheadtransmission line GB 50741 - 2012 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年1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B 50741-2012 女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
3、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7.25印张184千字2插页2013年1月第1版2013年1月第1次印刷女统一书号:1580177. 999 定价:44.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2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OOOO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的公告现批准(lOoO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7412012,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
4、1. 1. 1、11.2.1、11.4. 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O一二年六月十一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45mm 像幅16cmX9cm 二注5mm35mm 5.3.9 像片控制点在航线上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单航线布点,每条航带布设的平高点不应少于6个。在两条航线的接合处应布置公共像片控制点。每对像片控制点间的基线数宜符合表5.3.9的规定。表5.3.9每对像片控制点、高程点阔的基线数要求像中国项目23cmX23cm 16cmX9cm 每对像片控制点间的基线数王三5条基线三三
5、8条基线每对高程点间的基线数主主5条基线;8条基线2 航线两端各对控制点,宜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其左右偏差不应大于15mmo上下两个点间左右偏差不应大于半条基线,困难时也不应大于一条基线。3 航线中部布设一对像片控制点时,其左右偏差不应大于半条基线,相互偏差不应大于一条基线,且不可向同一侧偏离。5.3.10 区域网布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高网的航线跨度应为2条4条。2 当区域网(图5.3.10)用于加密平高控制点时,可沿周边布设6个或8个平高点,航线方向每对高程点间的基线数应符合表5.3.9的规定。一一一一一-。)平高周边6点法、 (b)平高周边8点法图5.3. 10 区
6、域网布点方案。一平高点;.高程点3 当像主点或标准点位于水域内,或被云影、阴影、雪影等覆盖以及其他原因使影像不清,或无明显地物时,23cmX23cm像幅应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1)当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线布点;2)当像主点附近30mm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片控制点;3)当旁向标准点位落水,且在离开方位线40mm以外的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片控制点。4 相邻航线公用的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上、下航线像片方位线的距离,均应大于45mm。5.3.11
7、像片控制点的选刺,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影像清晰、交角良好的固定地物交角处或影像小于O.2mm的点状地物中心。高程控制点应选在高程不易变化且各相邻像片上影像清晰的目标点上。平高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剌点目标的要求。2 像片控制点应选刺在便于联测的目标点上。点位实地的辨认精度,不应大于像片上O.15mm。3 刺点工作应借助立体镜或放大镜完成,平面点和平高点的剌点误差,不应大于像片上O.lmm,应剌透且不得出现双孔。4 当平高点选在围墙等垂直地物上时,高程点宜选在高处。5 选择剌点目标有困难的位置,宜选刺点组。6 等级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及其他埋石点宜刺在航
8、片上,并应绘制点位略图。量注标志与地面的比高应精确至10mm。5.3.12 控制片的整饰,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控制片的正面整饰,应包括点位标记和点号。航线间公用像片控制点应在相邻航线基本片上转标,并应注出刺点航线号和像片号。2 控制片的反面整饰,应标出控制点的点位,并应绘出详细草图,大小宜为2cmX2cm,并宜配简要的说明文字,同时宜描述点位的准确位置。5.3.13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并应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成果。2 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3 同一观测时段内,不应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
9、截止高度角、改变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操作。5.3.14 基线解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o2 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3 基线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5.3.15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数据,应进行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校核,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Wx手(5.3.15-1) Wy斗(5.3川)Wz4(5. 3川)W s = .jW什W+W罕(5.3.15-4)式中:n一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x 同步环纵向坐标闭合差(mm);Wy一一同
10、步环横向坐标闭合差(mm); Wz 同步环竖向坐标闭合差(mm);Ws一一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一一一同步环弦长中误差(mm),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的标称精度,按实际边长计算。2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Wx王三zrnxWy三三z互Wz三三zrnx(5.3.15-5) (5.3.15-6) (5.3.15-7) Ws = JWI干w+wfzffnx(5.3.15-8)式中:n一一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x一一异步环纵向坐标闭合差(mm); wy一一异步环横向坐标闭合差(mm);Wz 异步环竖向坐标闭合差(mm); Ws一一异步环环
11、线全长闭合差(mm);一一异步环弦长中误差(mm)。3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符合下式的要求:6.d DLjT5001的有关规定。 37 v: 6.7.6 采用全站仪定位测量时宜逐基进行,直接定线地段的塔位桩,可用前视法或正倒镜分中法测定,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间接定线地段的塔位桩,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3.7条和第6.3.8条的规定。6.7.7 塔位桩间的距离和高差,应在就近直线桩测定,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3.9条和第6.3. 10条的规定。皿卫星定位测量6.7.8 采用实时动态定位模式进行定位测量,直线定线依据定线测量时实测的转角坐标,定位测量前应校核直
12、线桩或转角桩。塔位放样应符合本规范第6.1.5条的规定,直线偏差小于:l:15mm时,可确定塔位桩,并应记录数据、桩号。6.7.9 当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塔位坐标计算转角角度时,应使用转角桩及转角桩前后的塔位坐标进行计算。转角桩及转角桩前后的塔位坐标应利用同一基准站测量。6.8 塔基断面及塔位地形测量6.8.1塔基断面图测量应逐基测绘塔基对角线的4个方向。塔基断面图的纵横比例尺宜为1: 200。塔基断面应反映塔腿方向的高程变化。测量范围应满足勘测任务书的要求或根据塔型由设计人员确定。塔基断面图图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6.8.2 当塔腿间高差超过1.5m时,应测绘塔位地形图,塔位地形图的比例尺
13、宜为1:200,等高距宜为0.5m。塔位地形图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宜与输电线路高程系统保持一致,也可采用相对高程。塔位地形图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的有关规定。6.9 房屋分布图测量6.9.1 对1000kV架空输电线路中心线两侧各60m范围内的房屋及其他建(构)筑物,应测量其长、宽、高,并应标注建筑物材料、用途、层数及户主等信息,测量距输电线路中心线距离、地面高程等,对局部大档距的地段可根据设计要求加宽测量范围。房屋调查工作应配合技经专业进行。6.9.2 房屋分布图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丈量法和航测法测量,并宜与平断面测量同时进行。房屋边长丈
14、量精度不应低于0.045,其中S为房屋边长,单位为m,房屋层数应注记至O.5层。6.9.3 房屋分布图比例尺宜为1: 1000。房屋分布图绘制应采用统一符号格式,每幅起点、终点应注明线路累距。每处房屋分布图应附有面向线路侧的影像资料。6. 10 塔位坐标测量6.10.1 塔位坐标测量应逐基进行,坐标系统应在塔位坐标成果表中注明。6.10.2 塔位坐标测量可采用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或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6.10.3 塔位坐标测量精度应满足输电线路直线度不大于l、线路方向距离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的要求。塔位直角坐标成果应取位至厘米。6.11测量成果6.11.1 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成品资料,宜包括
15、下列内容:1 测量技术报告。2 平断面图。3 重要交叉跨越平断面分图。4 拥挤地段平面图。5 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6 塔位坐标成果表,当使用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定位时,还应包括控制点成果。 39 7 包含影像资料的房屋分布图。8 塔基断面图。9 塔位地形图。6.11. 2 测量技术报告应对测量工作进行全面记述,对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做重点说明,并宜包括下列内容:1 任务来源及要求。2 测量范围与测区情况描述。3 测量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4 测量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5 完成的工作量。6 测量技术工作的全面介绍。7 提交的测量成果目录。8 存在问题的说明。7 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7
16、. 1 勘察技术要求7. 1.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前,应搜集和取得下列资料:1 勘察任务书及路径方案。2 1: 50000 1 : 500000区域地质图。3 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矿产资源资料。4 地质灾害的分布及评估资料。5 地震地质资料。7. 1. 2 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通过现场调查及搜集资料:初步查明并分析沿线的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地下水等条件,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2 沿线区域岩土条件复杂且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发育时,应对拟选输电线路区域进行地质遥感调查。3 沿线位于高烈度地震区时,应重点调
17、查区域活动性断裂的展布及性质,并应分析断裂活动性及地震地质灾害对路径的影响。4 沿线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特殊性岩土及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泛时,应分析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应提出避让或岩土工程处理的建议。7.2勘察成果7.2.1 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工程概况、任务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41 40 42 8 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F扣号11FLZUahb七川钉山nHMHMP阳川日们到2 区域地质、地震背景。3 各路径方案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下水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4 各路径方案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与评价。5 各路径方案的岩土工程条件比选与
18、推荐结果。6 下阶段工作建议。7.2.2 可研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综合工程地质图。8.1 勘察技术要求8. 1. 1 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前,应搜集和取得下列资料:1 勘察任务书。2 标有路径方案的1: 10000 1 : 50000地形图和其他地形资料。3 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其他专题研究报告,前期取得的有关区域地质、地震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4 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工作的审查意见、政府部门的相关批复文件和有关协议。8. 1. 2 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搜集拟选路径的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情
19、况等,并应做出分析评价。2 应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各路径方案应分区段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应为选择塔基基础类型提供必要的岩土工程勘测资料。3 应搜集沿线地震地质资料。4 应初步评价水、土的腐蚀性。5 应查明对确定路径影响较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并应提出避让或处理建议。8. 1. 3 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应以搜集资料结合现场踏勘调查为主要方法。采用航片或卫片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时,比例尺可为1: 5000 1 : 50000,并宜在沿线的不同工程地质区段布置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20、勘察任务书。标有路径方案的1: 50001 : 10000地形图或其他地形一般规定9.1 9 9. 1. 1 1 -吧丐-三圣主石主二三三二二三气与豆二L一一一二乙二一二二二二L一一三三二二t二三三二二二三二二二一适量的勘探工作。8. 1. 4 路径选择时应避开下列地段:1 大范围的采空区、塌陷区、矿产资源分布区。2 流动性沙漠区。3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严重发育地区。8. 1. 5 当存在对路径方案具有严重影响的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区时,应进行专项勘察。定位手册。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报告、专题研究报告。5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相关专项研究的评审结果、政府职
21、能部门的批复文件和协议。9. 1. 2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查明沿线的地形地貌、岩土层的分布与性质、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矿产开采等条件。2 应采用适宜的勘察方法进行逐基或逐腿勘察,查明塔基岩土条件,并应选定地基稳定或岩土整治相对容易的塔位。3 对塔位及其附近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应进行勘察,并应分析和评价其影响。4 应分析和评价水、土的腐蚀性。对适宜的基础型式和岩土整治方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2 资料。3 5 建议。6 对施工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应进行预测分析,并应提出相应建议。9. 1. 3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应进行大地导电率和土壤电阻
22、率测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大地导电率测量应提供50、800周波参数条件下的大地导4 勘察成果沿线主要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特征及其评价。4 各路径方案的岩土工程条件综合比较与评价,地基基础方案的推荐意见。5 推荐岩土工程条件相对较优的路径方案。6 结论与建议。勘察成果附图和表。 44 8.2 8.2.1 初步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应在分析与研究所搜集沿线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地段、主要跨越段、主要塔基的勘察结果进行编制。8.2.2 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任务依据、执行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及工作量。2 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地层岩性、
23、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特殊性岩土、矿产分布及开采情况等。3 7 li门JliLC引占521白U白引副剖叫扣引即如肌此H甘VY附U阳Etwit-!电率数据。2 土壤电阻率参数应逐基提供,测量解释深度不应小于地面下5m。9.2 平原河谷地区勘察9.2.1 平原与河谷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应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现场勘探相结合的方法,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塔位的地形地貌、岩土层的分布和性质。2 暗、民、河(湖)和塘的分布。3 地下水类型、变化规律及其腐蚀性。4 不良地质作用。9.2.2 勘探点布置应根据沿线各地段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塔型及其重要性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直线塔和直线转角塔,简
24、单地段应布置1个勘探点,并宜布置在塔基的中心或塔腿位置;中等复杂地段应布置2个勘探点,并宜布置在呈对角线的两个塔腿位置;复杂地段应逐腿布置勘探点。2 转角塔、耐张塔、终端塔、跨越塔或其他有特殊设计要求的塔位,应多腿或逐腿勘探,并应布置2个4个勘探点。3 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塔位宜增加勘探点。9.2.3 勘探深度应根据塔型、基础型式、基础尺寸与埋深、荷载、塔位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线塔或直线转角塔,勘探深度不应小于8m,并应满足变形验算要求。2 转角塔、耐张塔、一般跨越塔和终端塔,勘探深度不应小于12m,并应满足变形验算要求。3 在本条第1款和第2款勘探深度内,如遇有软弱
25、土层或地震基本烈度大于等于回度地区遇有饱和砂土、粉土时,勘探深度应加深。4 在本条第1款和第2款勘探深度内,如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的强度高、压缩性低的岩土层时,勘探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5 采用桩基的塔位,勘探深度应根据勘察任务书要求,以及桩基设计条件和塔基岩土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I94的有关规定。9.2.4 当塔基位于阶地边缘时,应选择在下列部位立塔:1 河岸平直稳定、河谷狭窄、跨越距离较短。2 地势较高,不受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3 塔位地基岩土性质较好。9.2.5 塔位应避免设在山区河流的出口部位;当杆塔位于较窄的山区河流阶地后缘部位时,应调查并
26、评价环境地质条件对塔位稳定性影响。9.3 山地E陵地区勘察9.3.1 山地丘陵区岩土工程勘察,应以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为主要方法,并应辅以适量的勘探工作,勘察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1 岩土体成因、类型、分布,岩土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程度等。2 碳酸岩地区的岩溶发育特征。3 冲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及其危害程度。5 地下水类型、变化规律及其腐蚀性。9.3.2 山地丘陵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岩裸露的塔位,应逐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2 第四系覆盖的塔位,应逐基或多腿勘探,必要时应逐腿勘探,查明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与性质,勘探深度应至基岩面,并应准
27、确判定下伏岩体的工程特性,当基岩面埋藏较深时,勘探深度可按本规范第9.2节的规定执行。 47 9.4 戈壁沙漠地区勘察的基础宽度,并应至稳定坚实地层。9.4.6 选择塔位宜避开下列地段:1 流动沙丘的下风侧。2 风蚀沙埋严重发育地段。3 坎儿井、沙巷、暗渠临近地带。4 地面盐渍化迹象严重的地带。5 靠山、沟口地面水流变迁的地带。9.5勘察成果9.5.1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对各塔位、塔腿的岩土条件进行详细评价,应提供地基设计计算、地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的整治与防护等所需的岩土参数,并应提供各塔位岩土工程条件综合成果表。9.5.2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28、 工程概况、任务依据、主要工作目的和依据的技术标准。2 勘察方法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3 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条件,岩土的工程性质。4 沿线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特点、地质灾害及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5 沿线的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对基础和施工的影响。6 土、水的腐蚀性。7 原位测试与土工试验成果。8 地震动参数、地震基本烈度及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9 沿线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0 结论与建议。9.5.3 塔位岩土工程条件综合成果表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塔位、塔腿编号。 49 rl卜bh川dtz句Esau-tijjtUMU川引削们们川们引vL引忖品川川阳川剧协川U9.3
29、.3 选择塔位时宜避开下列地段:1 深切冲沟的边缘及其向源侵蚀的源头地段。2 松散堆积的高陡边坡。3 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或高陡狭窄的山脊。4 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他地质灾害强烈发育地段。9.4.1 戈壁和沙漠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应调查区域地质地貌成因、形态特征和演变条件,并应分析评价塔位地质环境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9.4.2 戈壁和沙漠地区勘察可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调查方法,并应结合钻探、物探、坑探、取样分析等多种勘察方法。9.4.3 戈壁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形地貌特点,地质成因及沉积方向,风蚀及冲蚀稳定性、地表水流主流线摆动性。2 戈壁土物质成分、级配、密实度、可溶盐类型与含
30、量,土层的平面与竖向分布情况,季节变化特点、受水稳定性。3 坎儿井、沙井、沙巷、暗渠分布,井渠结构及使用情况。4 地下水分布与动态变化情况。9.4.4 沙漠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沙漠成因,沙丘形态、规模、起伏程度、结构类型、密实度、含盐量,地层岩性沿深度分布及变化情况。2 沙漠区主导风向,沙漠活动特点、分布规律,风蚀沙埋特点及移动速率。3 植被生态类型、分布和覆盖度,地面设施分布与使用情况,地表形态演化情况,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及水质分析指标。4 当地防风固沙及地基处理经验。9.4.5 戈壁沙漠区岩土工程勘察应逐基勘探,戈壁区勘探深度不宜小于8m,沙漠区勘探深度应达到基础底面以下1
31、倍1. 5倍48 1! ;123 2 微地貌特征。3 岩土层的工程性质及其主要指标。4 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及其预计的变动幅度。5 不良地质作用及处理建议。6 图件及影像资料。7 其他相关的重要事项说明。10 特殊性岩土10.1湿陷性土10. 1. 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湿陷性黄土区时,应主要查明下列内容:1 黄土地貌单元与成因。2 黄土时代与厚度。3 黄土结构与湿陷特性。4 地下水类型、水位和分布变化规律。5 冲沟、水渠等地表水赋存条件及其变化趋势。10. 1. 2 在不同黄土地貌单元均应布置适量探井,应采取一级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
32、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并应判定湿陷下限;探井深度与取样试验数量应满足湿陷性评价的需要。10. 1. 3 在黄土梁由及斜坡地带立塔时,应对边坡结构、地质构造、窑洞坑穴、裂缝、冲沟、水文地质和地面汇水条件进行分析,应判定塔位环境的适宜性和塔基受水稳定性,并应提出路径和塔位选择、地基处理、地面防水措施的建议。10. 1. 4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具有湿陷性的粗粒土分布区时,应主要湿陷性粗粒土层的成因、颗粒成分、密实度、可溶盐类型与含量等岩土条件,并应评价其腐蚀性、膨胀性和浸水稳定性。湿陷性粗粒土的勘察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有关规定。10
33、.2软土气10.2.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软土分布区时,应主要查明 50 1川屹盯扑NFUUUU乱刮到弘EUT枕且盯到街础知WWU下列内容:1 软土的成因、类别、层理特征及分布规律。2 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岩土层的埋藏条件。3 微地貌形态和暗埋塘、洪、沟、坑、穴的分布及埋深情况。4 地震基本烈度为VJI度及以上地区厚层软土的震陷与灵敏度。5 当地建筑经验。10.2.2 软土勘察宜采用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并宜辅以适量的钻探、十字板剪切试验与室内土工试验方法。10.2.3 软土地区勘探点的布置与勘探深度,应根据基础型式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当有暗埋的塘、洪、沟、坑、穴时,应加密
34、或逐腿勘探,勘探点深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浅基础时,转角塔、耐张塔、终端塔、一般跨越塔的勘探深度,不宜小于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一般直线塔可按本规范第9.2节的规定适当加深确定。2 采用桩基础时,转角塔、终端塔及大跨越塔等勘探深度,应按桩端平面下地基压缩层计算要求确定,亦可取桩端平面以下8m10m;一般直线塔可取桩端平面以下3m5m。10.2.4 软土分布区岩土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 判断地基产生失稳和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2 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建议,对可能采用桩基的塔位提出桩基设计参数和相关的建议。10.3膨胀土10.3.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膨胀土分布区时,应主要查明下
35、列内容:1 地形地貌特征。2 膨胀土的成因、时代、分布以及颜色、裂隙等外观特征。3 膨胀土的结构特征、胀缩潜势及胀缩等级。 52 飞飞4 大气影响深度及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5 地表水排泄与积聚情况。6 浅层滑坡、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特征。7 当地建筑经验。10.3.2 勘探点深度应满足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要求,且应超过大气影响深度。膨胀土的勘察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的有关规定。10.3.3 塔位不宜选定在浅层滑坡及地表胀缩变形发育地带、易受地表径流影响及地下水位频繁变化地带。10.4红黠土10.4.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红菊土分布地区时,应主要查明
36、下列内容:1 红菊土的成因、类别、分布特征及其岩土工程特性。2 土洞、地裂的分布和发育特点。3 地表水及地下水条件。4 下伏岩体的岩溶发育特点。5 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6 当地建筑经验。10.4.2 红勃土地区勘探与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压缩层范围内为红教土组成的均匀地基时,应逐基勘探,勘探深度应按本规范第9.2节的规定执行。2 当压缩层范围内为红教士与岩石共同组成的不均匀地基时,应逐腿勘探,勘探深度应至基岩面,并应准确判定下伏岩体的工程特性。3 在地区经验缺乏的地段应采取代表性原状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10.4.3 红菊土地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 红军占土的状态、结构和裂隙
37、发育特征。 53 2 地基的均匀性,地基处理建议。3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体干温循环的影响。4 地表裂缝密集带或裂缝深长地段岩土条件的分析评价,避让与处理建议。内容:1 季节冻土应查明其冻胀性,并应搜集沿线多年最大冻结深度资料;多年冻土应查明其上限深度、冻土类别、融陷性、季节冻结与季节融化深度,以及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等。2 丘陵和山区应查明多年冻土的分布、地下冰埋藏条件及冻土现象等,其他地区应查明塔基及其附近地下冰埋藏条件、水文地质和地表水情况,并应进行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10.6.2 冻土区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 季节冻土,勘探点的布置和勘探深度宜符合本规范第9.2 节的规定。2 多
38、年冻土,转角塔、耐张塔、终端塔、跨越塔等重要塔位,以及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塔位,应逐腿勘探,勘探深度除应满足本规范第9.2节的规定外,尚应超过冻融深度。3 冻土的钻探、取样及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的有关规定。10.6.3 冻土区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多年冻土的地基承载力,应区别保持冻结地基和容许融化地基,并应结合当地经验用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2 多年冻土区塔位宜避开饱冰冻土、含土冰层地段和冰锥、冰丘、热融湖、厚层地下冰,以及融区与多年冻土区之间的过渡带,塔位宜选择在坚硬岩层、少冰冻土地段、地下水
39、位或冻土层上水位低的地段和地形平缓的高地。3 对季节冻土应提出标准冻结深度及冻胀类别,对多年冻土应分析评价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冻土地基的利用原则,推荐基础方案和施工时应采取的必要措施。10.5填土10.5.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填土区时,应查明沿线地形地物变迁,填土的类别、物质组成、堆积年代、堆填方式、分布特征及其工程特性。10.5.2 填土区勘探与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填土地区塔基应进行逐基勘探。当填土成分及分布变化较复杂时,应逐腿勘探,勘探深度宜穿透填土层。当填土下分布软弱土层时,勘探深度应增加。2 勘探方法应根据填土的类别和工程性质确定,宜以钻探和井探为主。3 评价填土的
40、均匀性和密实度宜采用动力触探法,并应辅以室内试验。10.5.3 填土地区岩土工程评价宜符合下列要求:1 应分析判定地基的均匀性、密实度、压缩性和湿陷性。2 堆积年代较长的素填土、冲填土和由建筑垃圾或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当其性质均匀、结构密实时,可推荐作为塔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3 新近四填尚未稳定的填土、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填士、对基础材料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组成的填士和回填于斜坡之上,且可能滑动失稳的填土,未经处理不应作为塔基持力层。4 填土地基的承载力应采用原位测试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10.6冻土10.7 凤化岩与残积土10.7.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风化岩与残
41、积土分布区时,10.6.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冻土区时,应主要查明下列54 -ti- 10.9混合1土 57 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1 母岩岩性及形成时代。2 岩石的风化程度。3 岩性及风化差异造成的孤石分布。4 岩土的均匀性。5 地下水条件。10.7.2 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勘探与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塔基勘察宜采用或综合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井探、钻探、物探等方法,原位测试宜采用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2 塔基勘察应逐基进行,当岩土分布与性质差异较大时,应逐腿勘察。3 上覆残积土厚度较小时,勘探深度应深至下伏基岩强(全)风化带适当深度;上覆残积土厚度较大时,勘探深度应符合本规范第9.2
42、节的规定。10.7.3 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 厚层残积土应根据其颗粒成分和状态分层分析。2 应根据风化特征划分风化带,并应分带进行评价。3 斜坡地带应分析风化带分界面对塔基稳定性的影响。4 应重点分析评价风化岩与残积土的不均匀性及其对塔基的影响,并应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和建议。盐渍岩土的物质组成、密实程度、可溶盐类型、形态与含量,并应判明沿深度的变化情况和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10.8.3 盐渍岩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根据勘测季节代表性,分别评价盐渍岩土的腐蚀性、榕陷性和盐胀性,并应提出工程防治措施。必要时尚应分析评价利用当地砂石及水源的适宜性和可行性。10.8.4 当塔基位
43、于盐渍岩土分布区的沟口地带、地表干温交替频繁地带、地下水浅埋,且变幅较大的地带立塔时,应进行专题研究。10.8盐渍岩土10.9.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存在混合土时,应查明地形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均匀性、分布变化规律,以及下伏基岩的埋藏条件等。10.9.2 混合士的勘察方法应以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及井探为主,辅以钻探、动力触探及物探等勘察方法。10.9.3 混合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分析混合土地基的均匀性。2 应分析判断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对可能失稳的混合土地基,应跨越或避让。3 混合土的地基承载力及边坡容许坡度值,宜根据现场勘察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10.
44、8.1 输电线路经过盐渍岩土分布区时,应主要查明下列内容:1 盐渍岩土类型、成分、来源及成因。2 地表水水质、径流、排泄和汇集条件。3 地下水类型、水位、水质及季节性变化规律。4 当地盐渍岩土工程危害特点与防治经验。10.8.2 盐渍岩土分布区勘察应实地调查了解盐渍岩土发育分布、的地域性规律,对不同区段的塔位,应采用探井(探坑)取样,分析L - - T 板基础边长的3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地面变形的条件。11.2滑坡11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11. 2. 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滑坡严重地段时,应进行滑坡专项勘察。11. 2. 2 滑坡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查明滑坡的主滑动方向、
45、滑动面的位置、滑坡体形态等要素,并应确定滑坡的类型及性质,同时应分析滑坡原因。2 应确定稳定性验算和滑坡整治工程所需岩土参数。3 对滑坡应进行稳定性验算与评价。4 应提出滑坡防治、处理及监测的建议。11.2.3 滑坡的勘察应采用搜集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查及测绘、遥感地质调查、勘探等多种方法。11.2.4 下列地段不宜设立塔位:1 滑坡发育的地段。2 潜在滑坡最大影响范围区域内。3 松散堆积层较厚,由于外部条件改变可能沿下部松散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产生滑动的地段。4 由于人类活动可能影响塔位稳定的地段。11. 2. 5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滑坡易发地区或斜坡岩土条件复杂的地段,选定塔位时,
46、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必要时应辅以勘探方法,并应评价塔位场地的稳定性。滑坡勘察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11.1岩溶11. 1. 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对塔位安全有影晌的岩溶强烈发育区时,应进行岩溶专项勘察。11. 1. 2 岩榕与洞穴区勘察应查明地层时代、岩土特性、岩洛发育特征、洞穴的形态规模,洞穴的充填情况及充填物密实程度,岩土层的富水性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评价其对路径和塔位的影响,并应提出处理建议。11. 1. 3 岩溶与洞穴发育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宜综合采用物探、钻探、井探等方法。11. 1. 4 下列地段不宜设立塔位:1 洞穴
47、埋藏浅、密度大。Z 洞穴规模大,上覆顶板岩体不稳定。3 土洞、人工洞穴或塌陷发育地段。4 洞穴围岩为易洛岩土且存在继续洛蚀的可能性。5 埋藏型岩溶土洞上部覆盖层有软弱土或易受地表水冲蚀的部位。11. 1. 5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不评价洞穴对塔位稳定性的影响:1 洞穴顶板围岩坚硬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且厚度大于洞穴跨度。2 洞穴充填密实,充填物具较高强度,且无流失可能。3 洞穴较小,基础底面尺寸大于洞体平面尺寸,且有足够支撑长度。4 基础底面以下岩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8倍或整 59 11.3崩塌11.3.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存在崩塌地质灾害时,应调查崩塌产生的条件、规模、类型
48、及影响范围,应分析评价输电线路路径方案通过崩塌地段的可行性,并应提出处理措施。LE E 11.3.2 规模大、破坏力强及处理难度大的崩塌地段,不应选定塔位。11.3.3 崩塌规模较小时,应在查明崩塌体岩性、风化程度、岩体结构面特征及发育影响范围的基础上选定塔位,并应提出清除、锚固及拦截等工程处理措施。11.3.4 输电线路经过崩塌形成的倒石堆时,应采用地质调查为主的方法,必要时应辅以适量的勘探工作,并应查明堆积体的堆积方式、厚度及物质组成,应区别新倒石堆与老倒石堆,并应评价其稳定性。11.3.5 新倒石堆不宜设立塔位。处于稳定状态的老倒石堆上可选定塔位,但应对塔基施工、人类活动等对其稳定性的影
49、响进行预测,并应提出设计及施工建议。11.4泥石流11. 4. 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路径或其附近存在对塔基安全有影响的泥石流时,应进行泥石流专项勘栗。11.4.2 泥石流勘察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当路径上存在上游汇水面积较大、坡度较陡、植被稀少,且存在大量松散堆积物的沟谷时,应对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泥石流分布及活动特征,人类活动和当地防治泥石流的工程经验进行调查。11.4.3 泥石流勘察应以工程地质调查、遥感解译为主要方法。11.4.4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经过泥石流分布区时,应对路径通过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应提出跨越或避让泥石流发育地段的建议。11.4.5 下列地段不宜设立塔位:1 不稳定的泥石流河谷岸坡。2 泥石流河谷中松散堆积物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