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53.29KB ,
资源ID:18589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85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pdf)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pdf

1、GB/T 15089-2001 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1997年11月发布的ECER. E. 3修订本1的附件7(机动车辆及挂车的分类及其修订本1的修正案2.是对GB/T15089一1994机动车辆分类的修订。本标准技术内容与ECER. E. 3一致。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不同点:1.标准题目按照ECER. E. 3附件7的题目修订为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以2.本标准中M,类不再细分为M刷、M川3. M2,M,类中细分为A级、B级、I级、E级、E级g4.对L类车辆的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并将L类中的最高设计车速40km/h修订为50km/h , 5.某些车辆的术语和定义参见GB/T3730.1 2001 ,

2、 6.增加了G类车辆的内容g7.增加了第2章引用标准。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5089-1994。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彦戎、吴卫、赵静炜。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1994年5月。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撞车分类代替GB/T15089-1994 Classification of power-driven vehicles and trailers 1 范围本标准是对机动车辆和挂车的分类,在本标准中将机动车辆和挂车分为L类、M类、N类、0类和G

3、类.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上使用的汽车、挂车及摩托车。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3730. 1-2001 汽车及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3 分类3. 1 L类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3. 1- 1 L,类若使用热力发动机,其气缸排量不超过50mL.且无论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50 km/h的两轮车辆。3.1.2 L,类若使用热力发动机,其气缸排量不超过50mL.且无论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50 km/h.具有任何车轮布置形式

4、的三轮车辆。3. 1.3 L,类若使用热力发动机,其气缸排量超过50mL.或无论何种驱动方式,最高设计车速超过50km/h的两轮车辆。3.1.4 L.类若使用热力发动机,其气缸排量超过50mL.或无论何种驱动方式,最高设计车速超过50km/h.三个车轮相对于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为非对称布置的车辆带边斗的摩托车。3.1.5 L5类若使用热力发动机,其气缸排量超过50mL.或无论何种驱动方式,最高设计车速超过50km/h.三个车轮相对于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为对称布置的车辆。3.2 M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3. 2. 1 M,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中华人民共

5、和国圄京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2001-07 -03批准2002- 03-01实施68 GB!T 15089-2001 注.对于M,类中的多用途乘用车定义见GB/T3730. 1-2001中2.1.1.8),如果同时具布其定义中规定的两个条件,则不属于M,类而是根据其质量属于陀、N,或是N,类.3.2.2 M,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 kg载客车辆。A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并允许乘员站立。B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I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允许乘员站立,并且乘员可以自由走动。E级可载乘员

6、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只允许乘员站立在过道和/或提供不超过相当于两个双人座位的站立面积。E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3. 2. 3 M3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个,且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5000阳的载客车辆。A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并允许乘员站立。B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不多于22人,不允许乘员站立。l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允许乘员站立,并且乘员可以自由走动。E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只允许乘员站立在过道和/或提供不超过相当于两个双人座位的站立面积。E级可载乘员数不包括驾驶员)多于22人,不允

7、许乘员站立。3. 2. 4 说明3.2.4.1 包括两个或多个不可分但却饺接在一起的饺接客车(定义见GB!T3730.1-2001中2.1.2.1.5)被认为是单个车辆。3.2.4.2 为挂接半挂车而设计的牵引车(即半挂牵引车)。车辆分类所依据的质量是指处于可行驶状态的牵引车的质量,加上半挂车传递到牵引车上最大垂直静载荷,和牵引车自身最大设计装载质量如果有的话)的和。3.3 N类至少有四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3.3.1 N,类晕大设计总质量不起过3500kg的载货车辆。3- 3.2 N2类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2000同的载货车辆。3.3.3 N,类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

8、12000 kg的载货车辆。3. 3. 4 说明3. J 4. 1 对于为挂接半挂车而设计的牵引车辆(半挂牵引车)。车辆分类所依据的质量是处于行驶状态中的牵引车的质量,加上半挂车传递到牵引车上最大垂直静载荷,和牵引车自身最大设计装载质量(如果有的话的和。3. 3. 4. 2 某些专用作业车(例如:汽车起童机、修理工程车、宣传车等)上的设备和装置被视为货物。3. 4 0类挂车(包括半挂车)。3. 4. 1 0,类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750kg的挂车。3.4. 2 O2类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750怡,但不超过3500地的挂车。69 GB/T 15089-2001 3.4.3 0,类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

9、3500kg.但不超过10000 kg的挂车。3. 4. 4 0,类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0000 kg的挂车。3. 4. 5 O2类、0,类、0,类挂车是GB/T3730.1-2001中2.2中的一种。3. 4. 6说明就半挂车或中置轴挂车(见GB/T3730. 1-2001中2.2. 2和2.2. 3)而言,对挂车分类时所依据的质量是半挂车或中置轴挂车在满载并且和牵引车相连的情况下,通过其所有车轴垂直作用于地面的静载荷。3.5 G类指依据3.5.4提出的检测条件和3.5.5的定义和图示,满足本条要求的M类、N类的越野草。3. 5. 1 M1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2000kg的风类车辆,如满

10、足以下条件就认为是G类车辆z至少有一个前轴和至少有一个后轴能够同时驱动,其中包括一个驱动轴可以脱开的车辆。至少有一个差速锁止机构或至少有一个具有类似作用的机构。单车计算爬坡度至少为30%.此外还必须满足下列六项要求中的至少五项=接近角关250; 离去角二三200,纵向通过角二三200; 前轴离地l可隙注180mm; 后轴离地问隙二三180mm; 前后轴间的离地间隙注200mm。3. 5. 2 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2000kg的N1类、N2类、M2类或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12000kg的M,类车辆,如果所有车轮设计为同时驱动(包括一轴的驱动可以脱开的车辆)或者如果满足下列三项要求,则认为是G类车辆

11、。至少一根前轴和至少一根后轴同时用于驱动,其中包括一轴的驱动可以脱开的车辆3至少有一个差速锁止机构或至少有一个类似作用的机构;单车计算爬坡度至少为25%。3. 5. 3 N,类或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2000 kg的M,类车辆,如果所有车轮设计为同时驱动(包括一轴的驱动可以脱开的车辆)或满足下列要求,则被认为是G类车辆。至少有半数车轮用于驱动s至少有一个差速锁止机构或类似作用的机构;单车计算爬坡度至少为25%;并且必须满足下列六项要求中的至少四项2接近角二三250; 离去角;?;250;纵向通过角二三250; 前轴离地间隙二250mm; 后轴离地间隙注250mm; 前后轴间的离地问隙;:;300

12、mm 0 3. 5. 4 载荷和检测条件3. 5. 4. 1 M,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2.000kg的N,类军辆必须处于可行驶状态,即带有冷却液、润滑液、燃油、工具、备用车轮和一位驾驶员。3.5.4.2 除3.5.4.1中的车辆,其他车辆必须加载至最大设计总质量。70 GB/T 15089-2001 3. 5.4. 3 通过简单的计算来验证是否具有要求的爬坡能力(25%和30%)。必要时,可以要求提交相关型式的车辆,以进行实际试验。3. 5. 4. 4 当测量接近角、离去角和纵向通过角时,不考虑后下部防护装置。3. 5. 5 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和离地间隙的定义和图示3. 5. 5.

13、 1 接近角指在静载下,地平面与前车轮轮胎相切平丽之间的最大夹角,这样,在车辆前轴的前方,车辆的所有点都位于切平面之上,而且车辆上的所有刚性部件(除踏板外)也都应位于此切平面上方,见图1。口图13. 5. 5. 2 离去角指在静载下,地平面与后车轮轮胎切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这样,在车辆最后轴的后部,车辆上所有点和刚性部件都位于这个平面之上,见图2。图23. 5. 5. 3 纵向通过角指在静载下,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前、后车轮轮胎相切,相交并与车辆底盘刚性部件(除车轮)接触的两个平面形成的最小锐角。这个角度决定了车辆所能通过的最陡坡道,见图3。图33. 5. 5. 4 前后轴之间的离地间隙指地面与两轴之间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见图4。多轴并装车桥视为单轴。图471 G8/T 15089-2001 3.5.5.5 轴下离地间隙指通过单轴上的车轮轮胎印迹中心(如若为双车轮轮胎,则为内侧车轮轮胎)与车辆最低固定点的困弧上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车辆任何刚性部件都不得伸入图中的阴影区内(见图日。如果必要,可将几个轴的轴下离地间隙按其顺序排列出来,例如:280/250/250。因53. 5. 5. 6 组合符号符号M和N可以同符号G组合使用,例如.N,类越野车可以表示为N,G。7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