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中华人民-H: /、gB 不日国国家标准GB/T 19557.5-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白菜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一Chinese cabbage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 (Lour) Olsson 2004-06-1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12-01实施发布GB/T 19557. 5一20
2、04目次前言.III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5 测试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27 性状38 测试品种分组附录A(规范性附录)大白菜品种测试性状4附录B(规范性附录)性状的解释.附录c(规范性附录)大白菜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格式37I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家炳、日波、张凤兰、陈广、刘晓松、王景义、柯桂兰。GB/T 19557.5-2004 阳山G/T 19557.5-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
3、试指南大白菜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白菜(结球白菜)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大白菜Brassicacamestris L. ssp. pekinensis (Lour) Olsson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715.2瓜菜作物种子
4、白菜类GBjT 19557.1-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3 术语和定义GBjT 19557.1-2004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供试晶种种子的要求4. 1 供试晶种种子质量和数量递交测试的大白菜种子质量应达到GB16715.2中对大白菜原种(纯度不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75%,水分不高于7%)或杂交种一级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7%)的要求;数量不少于20g(种质材料不少于10g)。对选择性测试项目,递交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选择性测试项目递交种子的数量与质量要求项目
5、种子数量/g种子质量育性鉴定严格套袋自交或隔离繁殖10 的高纯种子,发芽率80%抗病鉴定5 发芽率85%抗逆境鉴定5 发芽率85%4.2 供试晶种种子的处理要求递交的种子未经审批机关同意,不应进行任何处理。如果经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4.3 供试晶种的保存测试单位接到测试品种后,应立即分出留存种子,并妥善保存,以备复查。4.4 供试晶神的文字材料申请测试者,除递交种子外还应按附录C填写技术问卷。GB/T 19557.5-2004 5 测试5. 1 测试时间测试的持续时间不少于连续两个相同季节的生长周期。5.2 测试条件测试的条件应能满足测试品种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对其性状的正常测试。一般每个
6、测试品种安排在一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如有特殊要求的可进行多点测试。5.3 田间设置每个小区株数不少于40株。密度:早熟品种60cmX 45 cm;中晚熟品种70cmX 50 cm。每个测试品种设三次重复,并设标准品种和保护行。栽培方法:同一般露地大白菜栽培。5.4 附加测试审批机关可以承认申请者在申请之前自己所做的测试结果,但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附加试验,例如抗病性、抗逆性(冬性、耐热性)等,应在审批机关指定的鉴定单位或特定的生态区进行测试。5.5 田间管理测试点与大田管理措施相同。对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的田间管理严格一致。5.6 取样和观察样品的取样、观察、测试按附录B相应性状的要求进行,重复观测
7、的数据区分别取自三个区组。5. 7 其他第二次相同生长季节测试所使用的种子,常规种、保持系、恢复系为第一次生长季节收获的种子;不育系和杂交种由申请者提供前一年所配制的种子。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6.1 观测的基本要求审批机关根据申请者提供的新品种资料,确定该品种的测试性状。品种测试的观测分别按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执行。与测试品种一起观测的标准品种,应当表现正常,否则本次观测元效。观测的记录按GB/T19557.1-2004的要求执行。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别参照GB/T19557.1-2004的要求进行。6.2 特异性的观测与判别如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同一性状在同一代码内,则表示测试品种在该
8、性状上与近似品种无差异,否则有差异。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有一必测性状在不同代码内或不少于两个补充性状在不同代码内,可判定为新品种。6.3 一致性的观测与判别对测试品种一致性的观测,以代码为分析单元,计算变异度。常规种、保持系、恢复系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2%,不育系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0.1%,杂交种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4%。测试品种的变异度不超过近似品种在该性状上的变异度,也可判定测试品种在该性状表现一致。如果所观测的性状有差异,以表现最多的性状值为准,并报出该值。不能进行个体测试的性状,不进行一致性鉴定。6.4 稳定性的观测与判别对测试品种稳定性的观测,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的测试结果中,测试品种同一性
9、状的表现在同一代码内,或第二次测试的变异度与第一次测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变化,则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上是稳定的,否则,为不稳定。GB/T 19557. 5-2004 7 性状7. 1 概述大白菜测试性状包含植物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虫性状等四方面,共55个(性状的描述见附录A),分成必测性状和补充性状。必测性状为每个测试品种必须进行观测、描述的基本性状;补充性状是在必测性状不能区别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时,进一步选测的性状。7.2 必测性状(16个)株型、叶形、叶色、茸毛、中肋(叶柄)色、外叶数、叶球形状、叶球高度、叶球宽度(直径)、球顶部包合状况、叶球颜色、叶球内叶颜色、球叶数、叶球重量、
10、净菜率、熟性。7.3 补充性状(39个)子叶的大小、子叶的颜色、株高、开展度、叶片长、叶片宽、叶的光泽、叶缘波状、叶缘锯齿、叶面皱缩、叶脉鲜明度、中肋(叶柄)厚、中肋(叶柄)长度、中肋(叶柄)宽度、中肋(叶柄)形状、球顶部形状、软叶率、中心柱形状、中心柱长度、花蕾、侧芽、收获延长期、贮藏性、田间耐热性、春播心柱长度、冬性、花瓣的形状、花瓣的大小、花的颜色、种子的大小、种子的颜色、雄性不育、不育度、不育株率、自交不亲和性、病毒病抗性、霜霉病抗性、黑斑病抗性、黑腐病抗性。8 测试晶种分组测试品种的种植可分成几个组,以利于特异性的评价。适于分组的性状是,根据经验在同一个品种里面不会变化或变化轻微的性
11、状,在收集的品种中,性状不同级别的表达应是较均匀分布的。建议分组性状如下:白菜品种播种季节类型:春播、夏播、秋播;熟性:极早熟、早熟、中晚熟;一一-叶球形状:表A.l性状2203 GB/T 19557.5-200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大白菜晶种测试性状表A.1性状表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北京小杂50号3 1.子叶的大小21 中北京小杂61号5 大秦白二号7 黄绿浅绿3 2.子叶的颜色21 绿5 深绿7 直立3 3.株型扮41 半直立5 平展7 极矮北京小杂50号1 矮北京小杂61号3 4.株高43 中中白四号5 高秋绿75号7 极高长丰-号9 北京小杂50号3 5.开展度43 中北
12、京小杂61号5 大华自一号7 短北京小杂50号3 6.叶片长43 中北京小杂61号5 长长丰号7 窄北京小杂50号3 7.叶片宽43 中北京小杂61号5 宽郑白四号7 近圆1 宽倒卵2 8. 口十形钝43 倒卵3 长倒卵4 长圆5 4 GB/T 19557.5-2004 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黄绿浅绿3 9.叶色静3 绿5 灰绿7 深绿9 弱北京小杂50号3 10.叶的光泽3 强秋绿75号7 元秋绿75号11.茸毛骨3 少北京小杂61号3 多长丰一号5 元1 3 12.叶缘波状3 中5 大7 全缘钝锯2 13.叶缘锯齿3 单锯3 复锯4 平稍皱3 14.叶面皱缩3 多皱
13、5 泡皱7 不明显1 15.叶脉鲜明度3 明显2 白1 绿白3 16.中肋(叶柄)色43 浅绿5 绿7 薄北京小杂50号3 17.中肋(叶柄)厚43 中北京小杂61号5 厚长丰一号7 短北京小杂50号3 18.中肋(叶柄)长度43 中北京小杂61号5 长长丰一号7 5 GB/T 19557. 5-2004 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窄北京小杂50号3 19.中肋(叶柄)宽度43 中秦白二号5 宽长丰一号7 平3 20. 中肋(日十柄)形状43 中5 鼓7 少北京小杂50号3 21.外叶数赞43 中北京小杂61号5 多长丰一号7 球形1 头球形2 22.叶球形状43 筒形3
14、长简形4 炮弹形5 极矮北京小杂50号1 矮北京小杂61号3 23.叶球高度锯5 中中白四号5 高秋绿55号7 极高长丰一号9 北京小杂50号3 24.叶球宽度(直径5 中北京小杂61号5 大郑白四号7 舒心翻心黄拧抱北京小杂56号2 25.球顶部抱合状况幡5 合抱长丰一号3 叠抱中白四号4 平3 26.球顶部形状5 圆5 尖7 白1 浅黄2 27.叶球颜色5 浅绿3 绿4 6 GB/T 19557.5-2004 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自1 浅黄2 28.叶球内叶颜色5 黄3 桔黄4 少北京小杂50号3 29.球叶数5 中北京小杂61号5 多高抗一号7 低长丰一号3 3
15、0.软叶率5 中高抗一号5 高郑白四号7 北京小杂50号3 31.叶球质量骨5 中秦臼二号5 大华白一号7 低北京小杂50号3 32.净菜率5 中中臼四号5 高7 扁圆l 圆2 33.中心柱形状5 长困3 锥形4 短秋绿75号3 34.中心柱长度5 中郑白四号5 长高抗一号7 无35.花蕾5 有9 元1 36.侧芽5 有9 短北京小杂50号3 早熟中京夏王5 长北京小杂61号7 37.收获延长期5 短北京75号3 中晚熟中郑白囚号5 长秋绿75号7 7 G/T 19557. 5-2004 表A.1 (续)d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极早北京小杂50号早北京小杂61号3 38.熟性精5 中
16、秦白二号5 中晚中白四号7 晚长丰一号9 差北京新号3 39.贮藏性6 中北京新四号5 好北京新三号7 弱3 40.田间耐热性42、43中5 强7 低3 41.春播心柱长度5 中5 高7 弱北京小杂61号3 42.冬性7 中京春王5 强春冠7 近圆形1 43.花瓣的形状82 倒卵形2 长倒卵形3 3 44.花瓣的大小82 中5 大7 白1 浅黄2 45.花的颜色82 黄3 深黄4 桔黄5 秋绿55号3 46.种子的大小9 中北京小杂61号5 大秦白二号7 一一_L_一-8 GB/T 19557. 5-2004 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黄l 浅褐2 47.种子的颜色9 红褐
17、3 褐绿4 深褐5 细胞质1 质核互作2 48.雄性不育82 核基因互作3 显性核不育4 隐性核不育5 低3 49.不育度82 中5 高7 低3 50.不育株率82 中5 高7 3 51.自交亲和性8和9中5 强7 高抗1 抗3 52.病毒病(TuMV)抗性24 中抗5 感7 高感9 高抗抗3 53.霜霉病抗性23 中抗5 感7 高感9 9 GB/T 19557. 5-2004 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高抗1 抗3 54.黑斑病抗性24 中抗5 感7 高感9 高抗l 抗3 55.黑腐病抗性24 中抗5 感7 高感9 注铃为必测性状。表A.2大白菜生长发育阶段十进制代码表代
18、码一般描述。干种子1 发芽期2 幼苗期21 一叶一心22 二叶一心(拉十字)23 三叶一心24 八叶一心3 莲座期4 结球期41 结球初期42 结球中期43 结球末期5 收获期6 贮藏期7 现蕾期(50%植株现蕾)8 开花期81 开花始期(30%植株主顶开花)82 盛花期(50%植株主顶开花)83 末花期(大部分植株已谢花)9 种子收获期10 B.1 子叶的大小附录B(规范性附录)性状的解释B. 1.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并在当地最佳播期露地催芽单粒播种。B. 1.2 观测时期:一叶一心期。B. 1.3 观测部位:子叶。B. 1.4 观测方法:测量子叶最大宽度,以厘米表示,按表B.
19、1进行分级。B. 1.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1子叶大小的分级标准宽度/1. 8 大7 深绿135 7 11 G8/ T 19557. 5-2004 3 11立株型分类代码8.4 株高11夜空动7I嗡乙、.l . 飞也.5半l豆、.图8.1株型(照片)表8.3株型的分级标准直立半直立3 F J 8. 4.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8 . 4. 2 观测时期:结球后期。8. 4. 3 观测部位:植株基部与地面接触处至植株最高处。7、l1/是平展7 8. 4. 4 观测方法:测量植株基部与地面接触处至植株最高处的自然高度,以厘米表示,按表B.4进行分级。8. 4.
20、5 X见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高度/60 极高9 75 大7 B. 6.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6叶片长的分级标准长度/cm60 长7 35 宽7 B. 8. 4 观测方法:目测,并根据最大叶长、叶宽数值计算叶形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结合图B.2,按表B.8进行分级。B.8.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1. 7 1 近圆2 宽倒卵3 fjIJ卵4 长倒卵5 长圆圄B.2叶形13 GB/T 19557. 5-2004 叶形指数 1. 7 1. 7 长倒卵长圆4 5 9 i黯录灰绿深绿137 135 7 9 G/T 19557.5-2004 级别
21、代码表.10叶的光泽的分级标准5月强 . 11 茸毛3 7 . 11.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 11.2 观测时期:莲座期。. 11.3 观测部位:中部叶片。. 11.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图B.5,按表B.11进行分级。. 11.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5多图.5叶的茸毛(照片)表.11叶的茸毛的分级标准l无级别代码无少多3 5 .12 叶缘波状. 12.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12.2 观测时期:莲座期。. 12 . 3 观测部位:外叶叶缘。. 12.4 观测方法:目测(横向观察),参照图B.6,按表B.12进行分级。. 12 .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
22、株。1)(. 丁JH-F飞d7大图.6叶缘(照片)15 G/ T 19557.5-2004 表.12叶缘波状的分级标准级别代码无中大3 F a 7 .13 叶缘锯齿. 13.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13.2 观测时期:莲座期。. 13.3 观测部位:外叶叶缘。.13.4 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B.7和图B.8,按表B.13进行分级。. 13.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广广广图.7叶缘锯齿l仓缘l i t t 、,-协wvt1 、4 U饲图.8叶缘锯齿(照片)表.13叶缘锯齿的分级标准级别代码全缘钝锯单锯复锯2 3 4 . 14 叶面皱缩 . 14.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
23、求。. 14.2 观测时期:莲座期。16 B. 14.3 观测部位:外叶叶面。B.14.4 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B.9,按表B.14进行分级。B. 14.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 .子、气.呼二、,圣芳自主斗若l级别代码B. 15 叶脉鲜明度平3稍皮5多皱图B.9叶面皱缩(照片)表B.14 叶面皱缩的分级标准稍皱3 B. 15.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5.2 观测时期:莲座期。B. 15.3 观测部位:外叶叶面。B. 15.4 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B.10,按表B.15进行分级。B. 15.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级别代码l不明显图B.l0叶脉鲜明度(照片)表
24、B.15叶脉鲜明度的分级标准不明显多皱r a 2明日,GB/T 19557. 5-2004 7泡皱泡皱7 明显2 17 GB/T 19557.5-2004 B.16 中肋(叶柄)色B. 16.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6.2 观测时期:结球后期。B.16.3 观测部位:叶球周围外叶中肋背面(向阳面)。B.16.4 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臼.11,按表B.16进行分级。B.16.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l门3绿115 i足纣图B.11中肋(叶柄)色(照片)表B.16 中肋色的分组标准臼绿白浅绿145 0 145 C 145 1:3 3 5 7绿颜色分类比色卡号代码绿143 7
25、 B.17 中肋(叶柄)厚B. 17 .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17.2 观测时期:结球后期。B. 17.3 观测部位:叶球周围最大外叶中肋。B.17. 4 观测方法:测量最大外叶中肋最厚部分的厚度,以厘米表示,按表B.17进行分级。B.17.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17 中肋厚度的分级标准厚度/cm 1. 2 级别代码薄由l厚3 5 7 B.18 中肋(叶柄)长度B. 18.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18.2 观测时期:结球后期。B. 18.3 观测部位:最大外叶中肋。B. 18.4 观测方法:测量最大外叶中肋长度,从基部量至中肋明显
26、变细处,以厘米表示,按表B.18进行分级。GB/ T 19557.5-2004 B.18.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18中肋长度的分级标准长度/cm 35 级别短中长代码3 5 7 B. 19 中肋(叶柄)宽度B. 19 .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19.2 观测时期:结球后期。B.19.3 观测部位:最大外叶中肋。B. 19.4 观测方法:测量最大外叶中肋最宽部分的宽度,以厘米表示,按表B.19进行分级。B.19.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19 中肋宽度的分级标准宽度/cm8 级别窄中宽代码3 5 7 B.20 中肋(叶柄)形
27、状B. 20 .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20.2 观测时期:结球后期。B.20.3 观测部位:最大外叶中肋基部3cm处横切面。B. 20.4 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B.12及图B.13,按表B.20进行分级。B. 20.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二J3平5中7鼓图B.12中肋(叶柄)横切面3 中7鼓固B.13中肋形状(照片)19 GB/T 19557. 5一2004表B.20中肋形状的分组标准形状分类代码平白鼓3 5 7 B.21 外叶数B. 21.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2 1. 2 观测时期:结球后期。B. 21. 3 观测部位:外叶。B. 2 1.
28、4 观测方法:测量叶球外部现存叶片数,按表B.21进行分级。B. 21.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21外叶数的分组标准叶片数16 级别少中多代码3 5 7 B.22 叶球形状B.22.1 栽培方法z按照第5章的要求。B.22.2 观测时期:收获期。B.22.3 观测部位z叶球。B.22.4 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B.14及图B.15,按表B.22进行分级。B. 22.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1 球形2 头球形3 筒形4长筒形固B.14 叶球形状20 5 炮弹形1球形2头球形3简形4长何形图8.15 表8.22形状分类球形头球形代码2 8 . 23 叶球高度8
29、. 23.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8.23.2 观测时期:收获期。8.23. 3 观测部位:叶球。叶球形状(照片)时球形状分级标准筒形3 8.23.4 观测方法:测量最大高度,以厘米表示,按表已.23进行分级。8.23.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8.23高度/cm50 极高9 20 大7 21 GB/T 19557.5-2004 定义:舒心:叶球心叶介于翻心和包心之间。拧抱:球叶叶片中肋向一侧旋拧。合抱:球叶叶片两侧和上部稍向内弯曲,叶尖端接近或稍超过中轴线。叠抱:外球叶向内扣抱,远超过中轴线,把内球叶完全掩盖。观测时期:收获期。观测部位:叶球顶部。观测方法:目测,
30、参照图B.16和图B.17,按表B.25进行分级。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B. 25. 2 a) b) c) d) B.25.3 B.25. 4 B.25.5 B.25.6 内)J /f ut-!:ijjJ 飞、飞、叠抱4 合抱3 拧抱2 舒心叶球顶部抱合状况固B.16 4叠抱叠抱3 忖包图B.17叶球顶部抱合状况(照片)表B.25叶球顶部抱合状况的分级标准舒心| 拧抱| 合抱2 -Irt包l衍心抱合状况代码球顶部形状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观测时期:收获期。观测部位:叶球顶部。观测方法:目测,参照图B.18及图B.19,按表B.26进行分级。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B.26 B. 2
31、6 . 1 B.26.2 B.26.3 B.26.4 B.26.5 f一飞飞/卢尖7 国|叶球顶部形状5 固B.18平3 22 平气、JV5圆图B.19叶球顶部形状(照片)表B.26 叶球顶部形状的分级标准GB/ T 19557. 5-2004 7尖形状分类代码平3 圆5 尖7 B.27 叶球颜色B. 27.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27. 2 观测时期:收获期。B.27.3 观测部位:叶球中上部。B.27.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参照图B.20,按表B.27进行分级。B.27.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1 (l 2 .是黄3 i草绿4绿图B.20叶球颜色(照片)表
32、B.27叶球颜色的分级标准颜色分类白浅黄浅绿绿比色卡号150 0 50 145A、B141 代码2 3 4 B.28 叶球内叶颜色B. 28.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8.2 观测时期:收获期。B.28.3 观测部位:叶球内叶。B.28.4 观测方法:目测叶球纵剖面中上部主体色,对照标准比色板,参照图B.21,按表B.28进行分级。GB/T 19557.5-2004 B.28.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1 U 自2 i戈古3此图B.21叶球内叶颜色(照片)表B.28叶球内叶颜色的分级标准浅黄黄颜色分类比色卡号代码130 13C 13B B. 29 球叶数B. 29. 1 栽培
33、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9.2 观测时期:收获期。B.29.3 观测部位:叶球。2 3 B.29.4 观测方法:测定大于1cm球叶叶片数,按表B.29进行分级。B.29.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29球叶数的分级标准叶片数 45 多7 B.30.5 观测方法:测量叶球质量、短缩茎质量和中肋质量,按式(B.1)计算软叶率,以百分数表示。按表B.30进行分级。24 x _m m-m x 100 % rn一-m. ( B. 1 ) GB/T 19557.5-2004 式中:X一一软叶率.%;m一-t球质量,单位为千克(kg);m1一一短缩茎质量,单位为千克(kg);m
34、2一一中肋质量,单位为千克(kg)。B.30.6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30软叶率的分级标准软叶率/50 级别低中高代码3 5 7 B.31 叶球质量B. 3 1.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31. 2 观测时期:收获期。B. 31. 3 观测部位:叶球。B. 31. 4 观测方法:测量,以千克表示,按表B.31进行分级。B. 31.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31叶球质量的分级标准叶球质量/kg3.0 级别中大代码3 5 7 B.32 净菜率B. 32.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32. 2 观测时期:收获期。B.32.3
35、 观测部位:植株地上部。B.32.4 观测方法:测定荒菜质量(毛质量)和净菜质量(球质量).根据式(B.2)计算净菜率,以百分率表示。按表B.32进行分级。x=壁上x100% 12 .( B.2 ) 式中:X一一净菜率.%;m1一一净菜质量,单位为千克(kg);m2一一荒菜质量,单位为千克(kg)。B. 32.5 观测量z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表B.32净莱率的分级标准净莱率/75 低中高3 5 7 25 GB/T 19557 . 5-2004 B. 33 中心柱形状B. 33 .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33. 2 观测时期:收获期。B.33.3 观测部位:中心柱。B.
36、 33 . 4 观测方法:目测(纵剖面),参照图B.22和图B.23,按表B.33进行分级。8.33.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二1 扁圆l扁困形状分类代码8.34 中心柱长度扁圆。2困3 长圆图8.22中心柱形状2国l3长II图8.23中心柱形状(照片)表8.33中心柱形状的分级标准圆2 8.34.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8 . 34 . 2 观测时期:收获期。8.34. 3 观测部位:中心柱。长圆3 4 锥形4恍形锥形4 8 . 34.4 观测方法:叶球纵剖后测量从髓底部到伸长最高处距离,以厘米表示,按表B.34进行分级。8. 34.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10株,计算平均值
37、。表8.34中心柱长度的分级标准长度/cm 5. 0 级别短中长代码3 5 7 8.35 花蕾8.35.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26 GB/T 19557.5一2004B. 35. 2 观测时期:收获期。B.35.3 观测部位:叶球纵剖面中心部位。B.35.4 观测方法:目测。按表B.35进行分级。B.35.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表B.35花蕾性状的分组标准B.36 侧芽花蕾代码B.36.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36.2 观测时期:收获期。B.36.3 观测部位:外叶叶腋萌动伸长的叶芽。B. 36. 4 观测方法:目测。按表B.36进行分级。B. 36. 5 观测
38、量:每小区随机选5株。无表B.36侧芽性状的分级标准侧芽代码B.37 收获延长期B. 37.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37.2 观测时期:收获期。B. 37. 3 观测部位:叶球。无有9 有9 B.37.4 观测方法:目测。计算从植株成熟至10%的叶球丧失商品价值的天数,按表B.37进行分级。B.37.5 观测量:全区。表B.37收获延长期的分级标准熟性分类早熟收获延长的天数14 25 中长5 7 B.38.4 观测方法:目测。计算从播种到90%的植株达到适宜收获的天数。按表B.38进行分级。B.38.5 观测量:全区。表B.38熟性的分级标准85 极早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1 3 5
39、 7 9 27 GB/T 19557.5-2004 B. 39 贮藏性B.39.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39.2 观测时期:贮藏期。B.39.3 观测部位:叶球。B.39.4 观测方法:贮藏温度OOC10C.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85%90%条件下贮藏150天结束时,调查脱帮、心柱、裂球、腐烂、病害等,并按式(B.3)测定损起率。按表B.39进行分级。x=生二旦旦x100% m1 ( B.3 ) 式中:X一为损耗率.%;mj一一为入害质量,单位为千克(kg);m2一一为出害质量,单位为千克(kg)。B. 39. 5 观测量:30株,计算平均值。表B.39 贮藏性的分级标准损耗率/(.%
40、) 级别代码35 3520 90 强7 B. 41.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春季栽培,整个生长期最低气温在130C以上。B. 41. 2 观测时期:收获期。B. 41. 3 观测部位:中心柱。B. 41. 4 观测方法:纵剖叶球,测量中心柱即从髓底部到伸长最高处距离,占叶球纵剖面长度。按表GB/T 19557. 5-2004 B.41进行分级。B. 41. 5 观测量:每小区随机选30株,计算平均值。表B.41春播心柱长度的分级标准中心柱占叶球长度级别代码2/ 3 低中高3 5 7 B.42 冬性B. 42.1 栽培方法:种子萌动期,于30C下处理20天后,在200C 21 oC.白
41、天日光,夜间6000 lx 8000 lx补光至16h条件下栽培。调查从播种到50%植株现蕾天数。B. 42. 2 观测时期:50%植株现营。B. 42.3 观测部位:植株生长点。B.42.4 观测方法:目测。按表B.42进行分级。B.42.5 观测量:30株。表B.42冬性的分级标准50%植株现蕾天数/d级别代码30 哥哥由,强3 5 7 B.43 花瓣的形状B. 43.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43.2 观测时期:盛花期。B.43.3 观测部位:花瓣。B. 43. 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图B.24.按表B.43进行分级。B. 43.5 观测量:随机观察10朵花。HRV 国近2
42、 I担IJrlJ3长倒卵图B.24花瓣的形状(照片)表B.43花楠形状的分级标准形状分类代码近圆形倒卵形长倒卵2 3 B. 44 花瓣的大小B. 44.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44. 2 观测时期:盛花期。B.44.3 观测部位:花瓣。B.44.4 观测方法:测量花瓣的最大长度,以厘米表示,按表B.44进行分级。29 G8/ T 19557. 5-2004 8.44.5 观测量:随机测量10朵花,计算平均值。表8.44花瓣大小的分级标准长度/cm 0.7 大7 5枯黄桔黄19B 5 3. 5 大7 颜色分类代码B.48 雄性不育B.48.1 定义黄表B.47种子颜色的分级标准浅褐
43、红褐2 3 B. 48. 1. 1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cytoplastic male sterility GB/T 19557.5-2004 揭绿深褐4 5 不育性完全由细胞质控制,其遗传特征是所有大白菜品系给不育系授粉,均能保持不育株的不育性,在白菜类蔬菜中找不到不育系相应的恢复系。B. 48.1.2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interactiv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不育性由细胞质不育基因和细胞核的不育基因互作控制,只有细胞质不育基因与核不育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产生雄性不育,这种类型的不育性既能筛选到保持系,又能找到恢复系。B. 48. 1. 3 核基因互
44、作雄性不育interac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由显性核不育基因与显性上位可育基因互作控制的雄性不育。B. 48.1.4 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dominant genic male ster山ty由显性核不育基因控制,其特性为系内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后代可分离出不育株与可育株各半,其可育株自交后代全部可育。B. 48. 1. 5 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由隐性核不育基因控制,其特性为系内不育株与可育株交配的后代可分离出不育株与可育株各半,其可育株自交后代分离,可育株和不育株比例3: 1。B.48.2 观测时间:花期
45、,按表B.48进行分级。B.48.3 观测部位:花。表B.48雄性不育性状的分级标准雄性不育分类代码细胞质质核互作B.49 不育度B.49.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 49. 2 观测时间:盛花期。B.49.3 观测部位:花。2 核基因互作3 显性核不育隐性核不育4 5 B.49.4 观测方法:以当日所开的花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单花不育度、单株不育度和群体不育度,按表B.49进行分级。a) 单花不育度,分为5级:0级:正常可育花,雄施数目、花药大小同测交父本相同或相近。1级:低不育花,有4个以上雄藤的花药大小基本正常或局部膨大,其膨大部分占正常花药的2/3以上,可正常散粉。2级:半不
46、育花,变化范围较大,雄恋花药明显瘦小。有1个2个花药接近正常;或2个4个花药部分膨大,其膨大部分仅占正常花药的1/21/3,可以散粉或败花有粉。3级:高不育花,2个以下的花药膨大,膨大部分占正常花药的1/21/3;或24个花药有轻微的膨大点,败花有微粉。4级:全不育花,6个雄藤花药均瘦小,呈白色透明状,无花粉。b) 单株不育度,分为6级:31 GB/T 19557. 5-2004 0级:全可育株,0级花占80%以上,有少量1级花。1级:低不育株,1级花占80%以上,有少量。级或2级花。2级z半不育株,2级花占60%以上,有少量1级或3级花。3级:高不育株,3级花占60%以上,有少量2级或4级花
47、,或2级、3级、4级花数量相当。3.9级z近似全不育株,以4级花为主,3级花少于10%。4级:全不育株,所有花均为4级。c) 群体不育度:根据上述单花不育度和单株不育度的调查结果,按式(B.5)计算群体不育度。n-N 一X . ( B.5 ) 式中:X一一为群体不育度;n一一单株不育度3.9级以上株数;N 总株数。B.49.5 观测量:不少于30株。表B.49不育度的分级标准不育度分类/95 c%) 级别低中高3 5 7 代码-一B.50 不育株率B. 50.1 栽培方法z按照第5章的要求。B.50.2 观测时期:盛花期。B.50.3 观测部位:花。B.50.4 观测方法z以当日所开的花为调查
48、对象,根据第49条的标准调查的单株不育度,按式(B.6)计算群体不育株率。按表B.50进行分级。X Z Z1 . ( B.6 ) 式中:X一一为群体不育株率,%;n一一为单株不育度3级以上的株数;N 为总株数。B.50.5 观测量:不少于30株。表B.50不育株率的分组标准不育株率/95 c%) 级别低中高代码3 5 7 B.51 自交亲和性B. 51. 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GB/T 19557.5-2004 B. 51. 2 观测时期:开花期与种子收获期。B.51.3 观测部位:花与种子。B. 51. 4 观测方法:开花当日采用系内混合花粉进行花期授粉,记录授粉花朵数,待种子收获后调查种粒数,根据式(B.7)计算亲和指数。按表B.51进行分级。式中:S1-一为亲和指数;n一一为结籽粒数;N一一为授粉花朵数。SI =走 ( B.7 ) B. 5 1. 5 观测量:每个材料做5株,每株2个枝条,每枝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