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G/T 24004 2004/ISO 14004 :2004 代替GB/T24004一1996王王吐-、ICS 13.020 z 00 f岳2一岳Af 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General guidelines on principles, systems and support techniques 匕曰、通用系和、贝lCISO 14004: 2004 , IDT) 2005-05-15实施2005-05-10发布发布局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A 寸r户伪酬f立一一GB/T 24004-2004/ISO 14004 ,2
2、004 目次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引言. . . . . . . . . . . . . . E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 . . . . 4 4. 1 总则. . 4 4 2 环境方针. . . . . . 6 4. 3 策划. . . . . . 8 4. 4 实施与运行. 14 4. 5 检查. . 21 4. 6 管理评审. 2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之间对应关系实例. . . 25 参
3、考文献. . . . 28 图1 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 . . . 4 表人1 活动、产品和服务以及与其相关的环挠因素和影响示例. . . 25 表A.2 活动、产品和服务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因素、目标、指标、方案、参数、运行控制、监测和测量示例. . 26 一一-一L GB/T 24004-2004/15014004 ,2004 ,晶晶.目H本标准是GB/T24000系列中的一项标准。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本标准代替GB/T24004-1996, 本标准与GB/T24001-1996的主要差异为:一一对术语作了下列修改2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
4、指南。 增加了对审核员、纠正、纠正措施、文件、环境绩效参数、管理绩效参数、不符合、运行绩效参数、预防措施、程序、记录等11个术语的定义。 术语环境表现(行为)改为环境绩效。 对持续改进、环境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目标、环境绩效、环境方针、环境指标、内部审核、组织、污染预防等10个术语的定义作了编辑性修改。增加了下列条款2 4. 1. 3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4. 3. 1. 5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F4.3.3.3绩效参数。4.4.3.3信息交流过程1 4. 4. 5文件控制;附录A改为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之间对应关系实例。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
5、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z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方圆标志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夏认证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广州l本回汽车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黄进、张天柱、陈全、刘克、王顺祺、李燕、范与华、陈建伟、史春洁、康建青。本标准1996年首次发布.2005年第一次修订。I 二寸GB/T 24004-2004/15014004,2004 I 随着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都日益重视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组织的环境绩效对于其内部和外部相关方都很重要。要实现良好的环境绩效,
6、就要求组织对采用系统的方法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EM创作出承诺。本标准旨在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进而改进其环境绩效提供帮助。它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并适用于各种文化、社会和组织的管理结构和体制。本标准可供任何类型、规模、成熟程度、行业和地域的组织使用。由于中小型企业有特殊需求,本标准考虑到这种需求,以便利其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本标准是GB/T2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该系列标准中,只有GB/T24001包含那些以认证(或注册)或自我声明为目的,可予以客观审核的要求。本标准则包括一些实例、说明和可选方案,以便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强化它与组织全面管理的关系提供帮助。本标准中的指
7、南与GB/T 24001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相一致,但这些指南不拟对GB/T24001的要求进行解释。为方便使用,本标准采用了和GB/T24001标准第4章各条款对应的条款号。同时,本标准还在些第三层次条款(如4.3.1.1、4.3.3.3)中,为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更详尽或进一步的指导。除本标准和GB/T 24001外,本系列标准中还包括许多其他的环境管理标准。本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进行了阐述,并为组织如何建立、实施、保持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指南。这样一个体系能够实质性地提高组织预见、识别和管理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以实现其环境目标,并确保持续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
8、他要求。本标准所提供的示例和方法仅供说明之用.它们不表示惟一的可能性,也不一定适合每个组织的情况。组织在设计、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时应选择适合其自身状况的方法。环境管理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环境管理体系的设计是一个持续和相互关联的过程。实施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应与当前其他领域如运行、财务、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内的工作相协调。E 为方便阅读和理解,本标准提供了实用指导和通用指南,并分别置于各自的框内。管理者在建立、实施、保持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时,主要应当做到2一二承认环境管理是组织中最优先事项之一:一建立并保持与内外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和
9、建设性关系;确定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确定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一一明确规定职责,并确保管理者和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对环境保护做出承诺;一一-鼓励贯穿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环境策划;一建立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过程;一一提供适当和充分的资源,包括培训,以持续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一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评价环境绩效,并适时寻求改进;一一建立个管理过程,以便审核和评审环挠管理体系,识别改进体系并进而改进环境绩效的机会;一一鼓励合同方和供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可将本标准或有关的规范性文件用于下列方面zGB/T 24004-
10、2004/ISO 14004 :2004 -一为建立、实施、保持或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指导,而不拟用于自我声明或其他符合性评价;一为实施或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支持。如何使用本标准取决于以下因素:组织的目标p一组织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如组织是否存在一个能够将环境事务纳入其中的管理体系h-由组织当前的或期望的市场地位、声誉、外部联系、相关方观点等因素所决定的可能的优势和劣势;-一组织的规模。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帮助组织避免、减少或控制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有害环境影响,实现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并帮助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组织拥有环境管理体系可使相关方相信2一一管理者己对符合其方针、目标和指
11、标的规定作出承诺:一一组织将预防作为管理的重点;能提供具备合理审慎和遵守法规的证据;一体系的设计体现了持续改进的过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能为组织带来经济效益。将环境管理体系纳入管理体系,可使组织具备协调与综合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框架。还可以通过对这些效益进行识别,向相关方证明良好的环绕管理给组织带来的价值。同时,这也使组织得以将环境目标和指标与具体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确保将资源投向最能取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地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能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除了改进环境绩效,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还能带来以下潜在利益:一使顾客确信存在对可验证的环境管理的承诺;一-保持良好的公共或社区关系g一一满足投
12、资者准则,拓展资金来源;一一一降低保险成本;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改进成本控制;一一-减少责任事件的发生;一一节约输入的材料和能源g一一便于获得许可和授权并满足其要求;提高供方、合同方和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的环坊意识;一一促进发展并共享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一一改善行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E一皿1-_-一GB/T 24004-2004/150 14004: 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范围本标准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提供指导。注尽管环境管理体系不拟涉及职业健康安圭问题,但当组织寻求实施一个整合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
13、,可在本体系中纳入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位置或成熟程度。尽管本标准基于和GB/T24001-2004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但此处不拟对GB/T24001 2004的要求进行解释。2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条号和前一版本(GB/T24004-1996)保持一致。3 3. 1 3.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审核员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GB/T 19000-2000.3.9. 9J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3.引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14、3.20)的环辑方针(3.13).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1)的改进。3.3 3.4 3.5 注E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目GB/T 24001-2004 , 3. 2J 纠正correction 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8)。注s摘编自GBiT90002000的3.6. 6.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8)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GB/T 24001-2004.3. 3J 文件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注12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于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摘编自GB/T9000200
15、0中的3.7.2.一一1 GB/T 24004-2004/15014004:2004 GB/T 24001-2004.3. 4J 3.6 环境environment 组织(3.20)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士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7 3.8 3.9 注z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20)内延伸到全球系统GB/T 24001-2004.3. 5J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3.20)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3.6)发生相五作用的要素。注g重要环堤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3.8)的环境因素。GB
16、/T 24001-2004.3. 6J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20)的环境因素(3.7)给环境(3.创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GB/T 24001-2004.3. 7J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5) 组织(3.20)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3.13).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7)。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固注z: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23)、过程和资源。GB/T 24001-
17、2004 ,3. 8J 3. 10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3.20)依据其环镜方针(3.13)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GB/T 24001-2004.3. 9J 3. 11 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3.20)对其环境因素(3.7)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注2在环境管理体系(3.9)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20)的环境方针(3.13人环境目标(3.10)、环境指标(3.14)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GB/T 24001 2004 ,3.10J 3. 12 环境绩效参数environmenta
18、l performance indicator(EPIl 表达组织(3.20)环境绩效(3.11)相关信息的特定形式。GB/T 24031-2001.2. 10J 3. 13 2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20)的环境绩效(3.11)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10)和环境指标(3.14)提供了一个框架。GB/T 24001-2004 ,3. 11J GB/T 24004一2004/ISO14004 ,2004 3. 14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 target 由坏境目标(3.10)产生,为实
19、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3.20)或其局部。3. 15 3. 16 GB/T 24001-2004.3. 12J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20)的环堤绩效(3.11)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GB/T 24001-2004.3. 13J 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3.20)对其设定的环堤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元责任关系来体现。GB/T 24001-2004.3. 14J
20、3. 17 3. 18 3. 19 3.20 管理绩效参数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MPO 表达影响组织(3.20)环境绩效(3.11)有关管理工作信息的环境绩效参蚊(3.12)。GB/T 24031-2001,2. 10. lJ 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GB/T 19000-2000.3. 6. 2J 运行绩效参数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 OPO 表达有关组织(3.20)运行环境绩效(3.11)信息的环境绩效参数(3.12)。GB/T 24031-2001.2. 10. 2J 组织org
21、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GB/T 24001-2004.3. 16J 3.21 3.22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3.18)原因所采取的措施。GB/T 24001-2004.3.17J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晌(3.8)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
22、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3 GB/T 24004-2004/ISO 14004 ,2004 注s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GB/T 24001-2004 ,3.18J 3.23 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lz程序可以形成立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摘编自GB/T19000-2000中的3.4.5.GB/T 24001-2004 ,3.19J 3.24 4 4. 1 记录record 阎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3.5
23、)。注E摘编自GB/T19000-2000中的3.7.6.GB/T 24001-2004,3. 20J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总则4. 1. 1 环境管理体系模式本标准详细阐述了一个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气PDCA)管理模式的环境管理体系。图1展示了该环境管理体系模式和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关PDCA模式的更多信息见实用指导环境管理体系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管理框架,对它应当进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引导组织的环境管理。可行时,组织的各个层次都应当承担实现环境改进的职责。持续改进环境方针A 管理评审策划A 检查实施与运行国1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初次
24、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应当从效益明显处入手。例如,把重点放在直接节约成本,或实现与4 G/T 24004-2004/ISO 14004:2004 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上,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可确立程序、方案和技术,以进一步改进环境绩效。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成熟,对环境的考虑便可纳入所有的经营决策。l实用指导一一环境管理体系模式PDCA是一个持续、反复进行的过程,它使组织能够基于最高管理者的领导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见4.1. 2)的承诺,建立、实施并保持其环境方针(见4.2)。在组织评价其当前环境状况后(见4.1.4),应当采取以下步骤来实施这一持续进行的过程za) 策J:建立
25、一个持续的策划过程(见4.3)使组织能够21) 识别环境因素和确定相关的环境影响(见4.3.1);2) 识别和跟踪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当时,制定内部绩效准则(见4.3.2);3) 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制定方案以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见4.3.3.1和4.3.3.2);0 建立并使用绩效参数(见4.3.3.3)。实施.实施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见4.4)1) 设立组织机构,明确作用和职责,并授予足够的权限;提供充分的资源(见4.4.1);对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意识和能力(见4.4.2); 建立内部和外部交流的过程(见4.4.3);建立并保持文件(见4.4.4
26、);建立并实施文件控制(见4.4.5);建立并保持运行控制(见4.4.6);8) 确保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见4.4.7)。检查g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见4.5) : 1) 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测量(见4.5.1);2) 评价合规性状况(见4.5.2);3) 发现不符合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见4.5.3);记录管理(见4.5.4);5) 实施定期的内部审核(见4.5.5)。改进z评审并采取措施改进环统管理体系(见4.6) : 1) 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见4.6.1);D 识别改进的领域(见4.6.2);这一不断进行的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和总体环境绩效。4
27、. 1. 2 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领导建立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首先须要最高管理者对改进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管理作出承诺。最高管理者贯彻始终的承诺和领导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认识到实施环绕管理体系可能带来的利益和可能规避的风险,有助于保证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领导。4. 1. 3 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最高管理者须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界定.ep最高管理者应当确定组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一经确定,组织在这一界定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应纳入环境管理体系。4. 1. 4 初始环境评审未建立环绕管理体系的组织应当通过评审的方法评估其现行环境状况。这一评审的
28、目的是考虑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生一5 2) 3) ) 4Rdnb 7) 4) ) 10 d) c) GB/T 24004-2004/150 14004 :2004 一一已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不进行这一评审,但是这样的评审可以帮助组织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初始环境评审应当包括以下4项主要内容=a) 识别环境因素,包括与正常运行状况、异常状况(包括启动和停机)、紧急状况和事故有关的环境因素pb)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c) 评审现行的环境管理实践和程序,包括与采购和合同活动相关的实践和程序pd) 对以往紧急情况和事故的评价。评审还可以包括更多的
29、内容,例如s一对照适用的内部准则、外部标准、法规、行为规范和各种原则及指南所进行的环境绩效评价5取得竞争优势的机会,包括降低成本的机会g相关方的观点;一一组织内对环境绩效有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其他体系。评审结果可用来帮助组织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制定或改进环绕方针,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确定保持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方法的有效性。l实用指导-一初始环境评审评审现行环境管理实践和程序的方法可包括:a) 与过去或现在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进行面谈,以确定组织过去和当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范围;评价组织与内、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包括抱怨,与适用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相关的事务,以往的与环境
30、有关的事件和事故$收集与现行管理实践有关的信息,例如21)采购危险化学品的过程控制p2)化学品的贮存和处理(如二次污染,不相容化学品的保管和储存), 3)对无组织排放的控制;4)废弃物处置方法g5)应急准备和响应设备;6)资源利用(如下班后办公室照明的处置), 7)建设过程中对植被和自然栖息地的保护;8)过程中的临时性变化(如进行作物轮作时向水体排放的肥料的变化), 引环境培训方案;10)运行控制程序的评审和批准;11)监测记录是否完整、历史记录是否易于检索.评审可根据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使用检查表、过程流程图、面谈、直接检验以及对过去和现在的测量结果、以往审核结果或其他评审等方法。
31、评审结果应当形成文件以使用于界定范围、建立或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其环境方针。4.2 环境方针环境方针确定了组织的行动纲领,及其应履行的环境责任和环境绩效水平,并以此为评判后续行动提供依据。方针应当适合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并应当为目标和指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组织,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都制定了些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能帮助组织明确应当在哪些方面做出环绕承诺,并有助于不同的组织确立共同的价值观。组织在建立环境方针时,可参考这些指导原则,制定出能适合自身个性的方针。制定环境方针的责任属于组织的) 10 c) GB/T 24004-200
32、4/ISO 14004:2004 最高管理者。环境方针可以纳入组织其他方针文件,或与它们相联系。组织的管理者要对方针的实施负责,并为方针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必要的投入。方针应当传达给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此外,方针应当能为公众所获取(见4.4.3.2关于外部信息交流方法的讨论)。组织制定环境方针时应当考虑a) 组织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信念;b) 与组织的其他方针(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相协调gc) 相关方的要求和与他们的信息交流;d) 指导原则ge) 当地或区域的特定条件;f) 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g)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实用指导一一环境方针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界定范
33、围内所有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堤方针应当体现这-认识。方针所涉及的内容依组织的性质而定。但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承诺2a) 遵守或超越与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b) 预防污染(见实用指导一-污染预防), c) 通过建立环绕绩效评价程序和相关参数实现持续改进。方针还可包括其他承诺,例如=通过对环境管理程序和计划进行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开发项目的任何重大有害环境影响;e) 设计产品时考虑环境因素s。领导者在环境管理中的表率作用。d) 实用指导一一污染预防可将污染预防思想运用于新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相关过程的建立.这能帮助组织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节
34、约资源、减少废物和排放CISO/TR14062中提供了关于产品设计的思想和实践方面的指南)。源削减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一方面能够避免废物和排放的产生,另一方面又节约了资源。但在某些情况下,或对于某些组织而言,通过源削减来实现污染预防可能难以做到。此时,组织应当从污染预防的角度确定各种方法的优先等级。其中,最优先的是在源头上进行污染预防。以下是这样一个优先性排序:a) 源削减或消除(包括环境上合理的设计和开发,材料替代,过程、产品或技术的变更和有效使用,以及能源和材料的节约h内部再利用或再循环(材料在过程或设施中的再利用或再循环), c) 外部再利用或再循环(材料转移到其他地方进行再利用或
35、再循环闪回收和处理(为了减少其环珑影响,从现场内、外的废物流中进行回收,对现场内、外废物) 3 1 d) 的排放进行处理), e) 控制机制,例如在经过许可的条件下进行焚烧或有控制的处置。但上述方法应当在其他方法不适合时再考虑使用。7 一一一一,一GB/T 24004-2004/1S0 14004 :2004 4.3 策划通用指南-一策划策划对于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建立、实施并保持其环境管理体系有关键作用。策划过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a) 识别环境因素并确定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b)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适当的内部绩效准则;d) 设立目标和指标,制定方案以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这样一
36、个策划过程可帮助组织将资源集中在那些对于实现其目标最重要的领域。策划过程所取得的信息也可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其他部分(如培训iI、运行控制、监测和测量等的建立和改进。策划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基于客观环绕及环境管理体系自身输入和输出的变化,它既用来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又用以保持和改进这些要素。作为策划过程的一部分,组织应当考虑如何测量和评价环境绩效以满足其方针的承诺、目标、指标和其他绩效准则。在策划过程中设立绩效参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注g见GB!T24031标准以及本标准的4.3.3.3和4.5.1条款关于绩效参数和评价的指南.4. 3. 1 环境因素4.3. 1. 1 概述要建立一
37、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首先要正确认识组织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见4.3.1.2)。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称为环境因素。例如,包括排放、材料的消耗或再利用、噪声的产生等。组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应当识别自身能够控制的和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见4.3.1.3)。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称为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自然资源的耗竭等属于有害影响。水质或土壤质量的改善属于有益影响。环统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组织应当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见4.3.1.4)。由于组织可能有很多环境
38、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应当建立确JE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和方法(见4.3.1.5)。建立准则时应当考虑如环境特征、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内外部相关方的关注等。其中有些准则可直接用于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有些可用于确定相关的环境影响。为了确定须要控制或改进的区域和采取管理措施的优先顺序,有必要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见4.3.1.5),组织的方针、目标、指标、培训、信息交流、运行控制和监测方案首先应当基于对重要环境因素的认识,同时也应当考虑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等问题。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它可增强组织对自身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帮助组织通
39、过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强化而持续改进其环境绩效。由于不存在惟一的方法可供所有的组织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并进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以下指南用来对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因此每一个组织都应当选择一种适合其范围、性质和规模的方法,并考虑方法的详略和复杂程度、时间、成本及获得可靠数据的需求。采用程序来实施所选择的方法有助于取得一致性。以下分条款和附录A中表人l给出了更多的指导和示例。4.3. 1. 2 对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理解几乎所有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对环境产生某些影响,该影响可以发生在活动、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或某些阶段,例如从原材料获取、配送、使用直至最终处置。这种影响可能
40、是当地的、区域性的或全球性的,长期或短期的,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组织应当了解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活动、产GB/T 24004-2004/150 14004 :2004 品和服务。将这些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组或归类,有助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从中识别出共同的或相似的环境因素。这一分组或归类可基于一些共同特征,例如组织单位、地理位置、运行工作流程、材料或能源的使用、或受到影响的环境介质(如空气、水体和土地)。为便于使用,类别应大到足以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小到足以对其充分理解。注z见GB/T24031中有关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类别的示例,4.3. 1. 3 环境因素的识别组织应当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
41、范围内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在所有情况下,组织都应当考虑正常和异常(包括启动、停机维护等)的运行条件、紧急情况和事故等。除了那些能够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外,组织还应当考虑它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如与组织所使用或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当评价组织对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施加影响的能力时,组织应当考虑法律或合同的约束力、它的方针、地方或区域性问题以及它对相关方的义务和责任等。组织还应当考虑诸如采购包含危险材料的产品对其自身环境绩效的影响。这些考虑应用的示例可包括承包方或分承包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材料、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投放市场的产品的运输、
42、使用、再利用或再循环等。为了识别和理解环境因素,组织应当收集有关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特性的定量的和/或定性的数据,如材料或能源的输入和输出、所采用的过程和技术、设施和场所,运输方式以及人的因素(如视力或听觉缺陷。此外,还应当收集以下方面的信息:a) 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因素与潜在的或实际的对环境所造成的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关方对环境的关注;。依据政府法规、许可制度、其他标准,或由行业协会或学术机构识别出的可能的环境因素。熟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个人的参与有助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对环境因素识别不存在一种惟-的方法,但通常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考虑g向空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p一一向土壤的排
43、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如土地使用、7.1的使用); 地方的或社区的环境问题;能源的使用;一一能量的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h废弃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尺寸、形状、颜色、外观)。因此,在识别环境因素时,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应当考虑的因素可包括z设计和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一一废弃物管理;一一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一一一产品的分配、使用和废弃: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注:见ISO/TR14062产品设计中的环境因素指南。4.3. 1. 4 对环境影响的理解识别环境因素并确定其重要性有赖于对环境影响的认识。评价环境影响存在多种方法,组织应当
44、GB/T 24004-2004/1S0 14004 :2004 选择一种适用的方法。对于某些组织,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环境影响类型的现有信息可能是充分的。其他组织可选择使用因果关系图或流程图来表明输入、输出或物质或能量平衡,或选择其他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注见GB;T24040、GB;T24041、GB;T24042和GB;T24043. 所采用的方法应当能够识别2a) 积极的(有益的)和消极的(有害的)环境影响;b) 实际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c) 环境中可能受到影响的部分,如空气、水体、土地、植物、动物、文化遗产等3d) 可能对环境影响发生作用的区域特征,如当地的气候条件、地下水
45、位、土壤类型等;e) 环境变化的性质(如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发生环境影响所持续的时间、长期积累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4.3. 1. 5 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重要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重要和不重要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一个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另一个组织而言可能就不是重要的。对重要性的评价要同时运用技术分析和判断的方法。所使用的评价准则应当能帮助组织确定那些它认为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用于重要性评价制定的准则应当能提供一致性和可再现性。组织在制定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a) 环境准则(如影响的规模、严重性、持续时间;环境因素的类型、规模和经常性等hN 适用的法律法规(如法规
46、或许可规定的排放限值hc) 肉、外部相关方的关注(如组织的价值观、公众形象、噪声、嗅觉或视觉影响等)。评价重要性的准则对于评价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都是适用的。但更多是用于环境影响。运用准则时,组织可针对每一个准则规定重要性等级。如对基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或频次和后果(严重程度或强度的组合进行赋值。可采用设定阔值或划分等级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重要程度,例如用数值进行定量的表示,或定性地把重要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如高、中、低、可忽略等。组织可选择评价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或评价相关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应当将以上根据不同准则所取得的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并确定哪些环境因素是重要的(如通过阔值进行判断)。为了便于策划,组织应当保持有关所识别的环境因素和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方面的适当信息。组织应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