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5 ,大小:2.16MB ,
资源ID:18833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883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50760-2012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卡尔)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50760-2012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pdf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栋准GB/5母76母-12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Code for e口gineeringtechnology of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命1一船一到发布口一锵一钢实施人民共和国住房租域乡建设部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橙验橙疫总局合发h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Code for engineering technlogy of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GB/T 50760 - 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2 0 1 2 年8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七京仲范准规标术ZE家技优削国国啤Jut国U版和)U盯肯出t、k旺5副院通厅呻人群沼唯唯华集E中宇数网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2.25印张59千字2012年7月第1版2012年7月第1次印刷女统一书号:1580177. 882 定价:14.00元版权所有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

3、房和域乡建设部公告第1353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760-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一二年王月三十吕自目吕本规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识建标(2010J43号)的要求,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

4、共分为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数字集群网规划、数字集群网设计、施工要求、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的使用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往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商务中心,邮政编码:100048)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孔力耿玉波吕振通马为民刘吉克冷锦华京李富泉王题祁

5、征王权徐卸土主要审查人:涂进陆健贤毛强华董春光顾建卢淫陈长青张毅罗利丰张新程王广耀1 2 3 4 5 6 7 总则术语和符号目次-一,( 1 ) ( 2 ) 2.1 术语(2 ) 2.2 符号数字集群网规划数字集群网设计( 5 ) ( 6 ) 4. 1 设计基本要求.(6 ) 4. 2 网络服务质量(6 ) 4. 3 核心网设计( 8 ) 4. 4 无线网设计( 9 ) 4. 5 设备选型( 1 6 ) 4. 6 局仕的选择和要求门的施工要求( 1 9 ) 5. 1 5.2 5.3 5.4 5. 5 5. 6 5.7 机房及环境安全(1 9 ) 电缆走道及槽道(19) 设备安装线缆布放蓄电池安

6、装铁塔及抱杆(20) ( 20) ( 22) ( 2 2 ) 基站天馈线安装.(24) 工程验收( 2 6 ) 6. 1 验收前检查( 26) 6.2 工程验收要求(2的运行维护( 3 3 ) .1. 附录A四种数字集群体制网络结构.附录B800MHz频段的频道分组.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41 ) 附:条文说明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ymbols ( 3 ) 3 Digital trunking network planning ( 5

7、) 4 Digital trunking network design ( 6 ) 4. 1 General requirement for design ( 6 ) 4.2 Quality of network service ( 6 ) 4. 3 Core network design . . ( 8 ) 4. 4 Wireless network design ( 9 ) 4. 5 Equipment selection ( 1 6 ) 4. 6 Bureaus(stations) selection and requirement ( 1 6 ) 5 Construction requ

8、irements ( 1 9 ) 5. 1 Equipment room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 1 9 ) 5. 2 Cable tray and channel ( 1 9 ) 5. 3 Equipment installation . (20) 5. 4 Cable laying ( 20) 5. 5 Battery installation ( 22) 5.6 Tower and pole ( 2 2 ) 5. 7 Antenna a丑dfeeder installation ( 24) 6 Engineering acceptance ( 2 6 ) 6

9、. 1 Checking before acceptance . (26) 6. 2 Engineering acceptance requirements ( 2 6 ) 7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 33) .3 Appendix A Four kinds of digital trunking 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34) Appendix B The channel group of 800MHz frequency band ( 3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40) Li

10、st of quoted standards (41)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43) 4 JHHJ 旧只凸JU 1 1. 0.1 为规范我国多种制式800MHz数字集群网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促进数字集群专用网、共用网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800MHz数字集群网含数字集群体制CA)、数字集群体制CB)、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GSM)技术的数字集群、基于码分多址C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1. O. 3 数字集群网适用于调度网,不宜作为公用移动电话网使用

11、。1. O. 4 在筹建数字集群网时,宜建设数字集群共用网,以达到充分利用频率资源,节省投资的目的。1. O. 5 数字集群网的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市政、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1. O. 6 数字集群网的工程建设应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1. O. 7 数字集群网所使用的频率必须得到国家或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批准。采用的发射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1. O. 8 数字集群通网的工程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 1 集群通信系统trunking communicat

12、ion system 指由多个用户共用一组无线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调度通信。包括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2. 1. 2 数字集群通信网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由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组成的集群通信网络,本规范简称数字集群网。2. 1. 3 单区网single area network 由一个基本的集群通信系统构成,网内设有一个移动交换机(或系统控制中心)和若干个基站,包括单区单基站网和单区多基站网两种结构。2. 1. 4 区域网district area network 由多个单区网通过区域控制中心连接

13、(或系统控制中心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区集群通信网,网内具备自动漫游或半自动漫游功能。2. 1. 5 呼损制call-loss system 在系统话务信道全忙时,新的呼叫申请将被损失掉,用户必须重新申请呼叫。2. 1. 6 等待制call-delay system 在系统话务信道全忙时,新的呼叫申请将进入排队等待行列,一旦出现空闲信道,系统将按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信道指配。2. 1. 7 限时通话time-limi t talk .2. 为保证信道有效利用,缩短等待时间,系统可采用强制办法限制通话时间,限时参数可由系统管理员调节。2. 1. 8 动态重组dynamic regrouping 根据

14、业务的需要,系统管理员可将不同组的某些用户重新组成一个临时小组进行通信。2. 1. 9 呼叫延迟概率probability of call-delay 在等待制系统中,用户呼叫遇到阻塞而导致呼叫延迟的概率。2. 1. 10 控制中心control center 控制中心包括系统控制器和系统管理终端,主要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行、交换和接续。2. 1. 11 基站覆盖区range of base- station coverage 一个基站所覆盖的区域。2. 1. 12 集群专用网professional trunking network 单位或部门拥有工作频率、拥有全套网络设备的非经营

15、性集群通信网络。2. 1. 13 集群共用网common trunking network 由多个单位或部门共享频率、共享网络基础设施,并经电信管理部门许可后建立的、可进行商业经营的集群通信网络。2.2符口可AAA-鉴权、授权和计费C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 ; AC-一鉴权中心CAuthenticationCenter) ; BSC一一基站控制器CBaseStation Controller) ; BTS一一一基站收/发信台CBaseTransceiver Station) ; CDMA-码分多址CCodeDivision Multip

16、le Access) ; DCC一一调度控制中JGCDispatch Control Centr) ; DHR一一调度归属寄存器CDispatchHome Register) ; FE-快速以太网CFastEthernet) ; .3. GE-一千兆以太网CGigabit Ethernet) ; GSM一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一munications) ; GPS一一一全球定位系统CGlobalPositioning System) ; GCR-一一组呼寄存器CGroup Control Register) ; GGSN一一一网关GPRS支

17、持节点C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 HLR一一归属位置寄存器CHomeLocation Register) ; IP一一因特网协议CInternetProtocol) ; MS一一移动台CMobileStation) ; MSC一一一移动交换中心CMobileSwitching Center) ; MPC一一移动定位中心CMobilePosition Center); OMC一一一操作维护中心C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 ; PAMR一一一集群共用网CPublicAccess Mobile Radio) ; pcu-一分组控制

18、单元CPacket.Control Unit) ; PDSN一一一分组数据服务节点CPacketData Serving Node) ; PDE一一一定位实体(PositionDftcrmining Entity); PMR一一一集群专用网CPrivateiivl () PN一一伪噪声(Pseudo-Noise); PTT-一一一即按即说CPushTo Talk) ; SCP一一业务控制节点CServiceControl Point) ; ssP-一业务交换点CServiceSwitching Point); SGSN一一服务GPRS支持节点C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19、) ; SMC-短消息中心CShort Message Center) ; SME一一一短消息实体CShortMessage Entity) ; VLR-一一访问位置寄存器CVisitedLocation Register)。 4 3 数字集群网规划3.队1数字集群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 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各部门通信发展规划进行业务预测,确定网路组织方案;4与,.气目; 2 接人公用电话网时,应满足市话网的进网要求;3 组成区域网时,应考虑完成越区调度通信和漫游通信功4 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3.0.2 数字集群网规划中应考虑业务发展对网络结构

20、、网络覆盖范围、网络容量配置和网络服务质量的需求。3.0.3 数字集群网规划应根据近、远期发展规划、用户分布密度、服务区范围、基站参数及地形环境等情况估算基站数量。3.0.4 频道规划应考虑本期工程的合理性,兼顾将来网络发展新增基站频道配置的合理性。俨. ;) . 4 数字集群网设计4.1 设计基本要求4. 1. 1 数字集群网设计应满足覆盖、容量、质量和技资等建设目标的要求。4. 1. 2 数字集群网应以网内的调度业务为主,以互联电话业务为辅,也可传送数据、图像和传真等数据业务。4. 1. 3 调度业务应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互联电话业务应采用全双工的工作方式。4. 1. 4 数字集群专用网宜

21、与单位或部门的专用电话网相连,在满足公用电信网进网要求的条件下,可经用户线或中继线直接或间接地接入公用电信网。数字集群共用网宜直接与公用电信网相连。4. 1. 5 业务模型应根据本期数字集群网的话务统计分析或预测,综合考虑调度业务、互联电话和数据业务的因素得出。4. 1. 6 数字集群网应采用国家颁布的四种数字集群体制之一进行组网,四种数字集群体制的网络结构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4.2 网络服务质量4.2.1 基站覆盖区边缘的室外无线可通率宜按表4.2.1取值。表4.2.1基站覆盖区边缘的室外无线可通率区域高密度用户区低密度用户区无线可通率注90%注75%备注按车载台计算4.2.2 在进行

22、基站覆盖预测时,数字集群接收机动态灵敏度应按 6 、专1下列要求取值:1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A),基站应高于或等于一106dBm;移动台应高于或等于一103dBm;2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B),基站应高于或等于-105dBm;移动台应高于或等于一102dBm;3 对于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的数字集群,基站应高于或等于一104dBm;移动台应高于或等于一102dBm;4 对于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基站应高于或等于一105dBm;移动台应高于或等于一104dBm,且导频信号的Ec/lo应大于或等于一12dB。4.2.3 对于呼损制系统,无线接人质量要求宜满足下列规定:1

23、 对于调度业务,无线信道日子损率取值宜为5%r-.J10%; 2 对于互联电话业务,无线信道呼损率取值宜为2%r-.J5%。4.2.4 对于等待制系统,无线接人质量要求应满足呼叫延迟概率小于30%。4.2.5 低呼损中继电路的呼损率不应大于1%,高效直达电路的呼损率不应大于7%。4.2.6 接收机射频输入端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陆地移动业务(16KOF3E)所要求的同波道干扰标准)GB6281 的有关规定,同频道干扰概率应小于10%。同频道和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满足下列要求:1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A),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19dB(满足调度业务)、21dB(满足互联电话业务)

24、,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45dB;2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B),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18dB(满足调度业务人20dB(满足互联电话业务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一48dB;3 对于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的数字集群,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10dB(满足调度业务)、12dB(满足 7 互联电话业务),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6dBo4.2.7 数字集群网可采用强制性通话时限的办法,缩短通话时间,保证信道有效利用。通话时限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4.2.8 数字集群网组呼建立时延不应大于18。4.3 核心网设计4.3.1 数字集群共用网宜直接与公用电话网相连,

25、不同部门的调度网可在共用网中组成虚拟专用网,每个部门应设立自己的调度台。4.3.2 数字集群网的移动交换机与公用电话网交换机之间,应以中继线方式连接,其间的中继路由应按低呼损路由设计。4.3.3 数字集群网的移动交换机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移动交换机与移动交换机之间、移动交换机与公用电话网本地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路可采用标称比特速率为2.048Mb/s的数字型传输线路,也可采用基于因特网协议。P)承载方式的快速以太网CFE)或千兆以太网CGE)连接,中继线路宜优先采用光传输线路。4.3.4 核心网信令和接口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1 数字集群网接入公用电话网的接口和信令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专用移动通信

26、系统接入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的接口技术要求)GF005的有关规定;2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CA)和数字集群体制(白,数字集群网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和信令方式、数字集群网与公用电话网交换机的接口和信令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 11228的有关规定;3 对于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GSM)技术的数字集群,数字集群网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和信令方式、数字集群网与公用电话网交换机的接口和信令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YD/T2100的有关规定;4 对于基于码分多址C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数字集群网 8 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和信令方式、数字集群

27、网与公用电话网交换机的接口和信令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YDC031的有关规定。4.3.5 数字集群网的用户识别码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1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CA)和数字集群体制(酌,用户识别码编号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 11228的有关规定;2 对于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GSM)技术的数字集群,用户识别码编号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YD/T2100的有关规定;3 对于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用户识别码编号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28、总体技术要求)YDC031的有关规定;4移动用户号码可与用户识别码相对应,也可因地制宜选用-4.3.6 数字集群网接人公用电话网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接人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的接口技术要求GF 005中有关计费的规定,对所有与公用电话网间的来去话呼叫进行计费。4.3.7 数字集群网内应采用主从方式实现同步:当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时,应与公用电话网实现同步。4.4 无线网设计4.4. 1 数字集群无线网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1 收集基础数据;2 明确设计目标:包括覆盖目标、容量目标、质量目标和投资费用目标;3 无线覆盖设计:包括传播模型选择和校正、无线链路预算、基站覆盖预测和基站、基

29、站控制器初始布置方案; 9 4 无线容量设计:包括话务分布预测和基站、基站控制器的容量初始配置;5 频率配置和干扰分析;6 系统仿真:包括频率规划(或PN码偏置规划)、干扰分析和细致的覆盖预测等;7 仿真评估:判断仿真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的要求;8 优化、调整基站、基站控制器的初始布置和容量配置方案;9 查勘、选择基站、基站控制器站址;10 确定最终方案。4.4.2 无线覆盖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1 选择传播模型,进行传播模型校正;2 通过链路预算,计算无线传播路径损耗;3 预测基站覆盖范围;4 根据设计目标,确定基站、基站控制器的初始设置方案;5 频率或PN码偏置复用方案;6 系统仿真;7

30、 根据仿真结果,对初始基站设置方案进行调整;8 现场查勘确定具体站点位置;9 根据实际站址对初始基站设置方案进行调整。4.4.3 数字集群无线网应采用蜂窝结构。4.4.4 基站天线高度、天线类型、天线方向角和俯仰角等参数应以满足覆盖目标、减少干扰为原则确定。4.4.5 无线覆盖区设计应考虑均衡上行和下行无线链路、扩大终端通信范围,并可采用下列措施:1 基站可采用分集接收;2 在上行受限且天线与基站收发信机之间馈线较长时,可设置塔顶放大器;3 基站可采用不同增益的收、发天线,接收天线可选用高增益定向天线。 10 4.4.6 无线直放站的设计应满足本规范第4.2. 6条关于干扰指标的要求,并应结合

31、所选用的设备,考虑时延影响和收发隔离度指标,直放站增益设置应低于直放站收发隔离度10dB。4.4.7 在省界/地(市)交界处,设置的基站应避免采用全向站或高山站,并应注意调整基站天线高度、方向角和俯仰角,将边界基站的覆盖范围限制在本地区内。4.4.8 无线容量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步骤:1 明确容量需求目标;2 根据业务模型,预测覆盖区内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密度;3 预测每个基站所吸收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4 确定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的设备配置;5 确定网络接口传输电路需求。4.4.9 基站数量应根据数字集群网工程期内覆盖范围要求、容量要求、用户密度分布、基站链路预算和地形地物等情况确定。4.4.10基站

32、容量配置应满足本期业务预测需求,并应考虑单呼调度、组呼调度、互联电话和各种数据业务对信道配置的影响。4.4.11 集群单呼、互联电话和数据业务量对信道需求的计算可按一般移动通信网的计算方法。集群组呼话务量可按下式计算:C=MeEN -S.F 式中:c一一一平均组呼信道话务量(erl); M一一一数字集群网用户数(户); S一一-每个群组的平均用户数(户); F一一数字集群网小区总数(个); N一一组呼平均小区占用数(个); E一一一组呼每用户平均忙时话务量(erl)。注:erl为话务量单位,指平均1小时内所有呼叫需占用信道的小时数。(4.4.11) 11 4.4.12 对于电路域业务,呼损制系

33、统的信道配置可采用爱尔兰B公式计算,等待制系统的信道配置可采用爱尔兰C公式计算。对于分组域数据业务,无线信道配置可采用爱尔兰C公式计算。爱尔兰B公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B二呼损率;AN B-lL 一主主A一-流入N个信道的话务量(erD;N一一信道数量。2 爱尔兰C公式应按下式计算:N- B _.L.( N-A) P(t)z f v A八h、e-t .(N法)式中:A一一流入N个信道的话务量(erl); N一一一信道数量;P(t)-一等待时间大于t值的呼叫延迟概率;B-一对应于呼损制系统的呼损概率;t-一一延迟等待时间(s); tm-平均通话时长(s)。(4. 4. 12 - 1) (4.4.

34、12-2) 4.4.13 对于开放数据业务的数字集群网,在数据业务量不大时,不宜设专用数据信道,利用控制信道来传送持续时间短的数据信息。在数据业务量大时,可设置专用数据信道或捆绑多个时隙信道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4.4.14 基站控制器的容量、端口配置应以本期业务需求为基础,并应考虑本地集群用户及漫游集群用户的业务需求。独立基站控制器的容量和端口设置应考虑20%r-J30%的冗余。4.4. 15 数字集群网应使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的800MHz专用频段,800MHz频段共有600个频道,详细的频道分 12 组序号、频道序号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四种数字集群体制的频率范

35、围、频道间隔和双工收发间隔应符合表4.4.15的规定。表4.4.15四种数字集群体制的频率要求体制分类频率范围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MHz) (kHz) (MHz) 数字集群上行80682125 45 体制(A)下行85186625 45 数字集群上行80682125 45 体制(B)下行85186625 45 基于GSM技术上行806821200 45 的数字集群下行851866200 45 基于CDMA技术上行8068211250 45 的数字集群下行8518661250 45 4.4.16 数字集群网频道配置应采用等问隔配置方法,频率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数

36、字集群体制(A)和数字集群体制(酌,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移动台发:F上(N)= F上mm十O.001G + 0.025 X (N - 0.5) (MHz) (4.4.16 -1) 基站发:F下(N)= F上(N)+ 45 (MHz) (4.4.16 - 2) 式中:N一一频道序号(1,2,600);G一一防卫带宽按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设置(kHz) ; F上min一-上行最小频率,按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设置。2 对于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3 移动台发:F上(N)= F上mm十0.2X (N

37、- 350) (MHz) (4.4.16-3) 基站发:F下(N)-:-F上(N)十45(MHz) (4.4.16 -4) 式中:N-一频道序号(350,351,425)。3 对于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移动台发:F上(N)= F上min十O.025 X N (MHz) (4.4.16-5) 基站发:F下(N)工F上(N)十45(MHz) (4.4.16-6) 式中:N-一一频道序号(1,2,600)。4.4.17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A)、数字集群体制(B)和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的数字集群网,应合理指配频率和频率复用方式。频率

38、复用应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的要求,同频复用距离可按下式计算:401g D二主二三R 式中:D一一同频复用距离(km); f一一基站区半径(km); R-一同频道干扰保护比。(4.4.17) 4.4. 18 对于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应进行PN码偏置规划,PN码偏置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相邻扇区不应分配邻近相位偏置的PN码,相位偏置的间隔应尽可能大;2 同相位偏置PN码复用时,复用的基站间应有足够的地理隔离;3 应考虑预留一定数目的PN码,以备扩容使用。4.4.19 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与其他相近频段无线网络的干扰协调。除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外,还可合理利用地形地物、空间隔

39、离、天线方向去搞或加装滤波器来满足干扰隔离要求。4.4.插在各省/地(市)区交界处,双方应进行频道或PN码偏置分配的协调9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干扰。4.4.21 基站同步应满足下列要求;1 对于数字集群体制(A)、数字集群体制(B)和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的数字集群,应通过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中继码流提取时钟信号,基站设备的射频部分和基带部分应采用同一基准时钟源;2 对于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在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处应设置卫星定位同步接收系统,采用卫星定位同步系统作为时钟基准。4.4.22 基站的天线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 天线的安装高度应由无线覆盖区设计决定;2 天线

40、安装位置应避开周围50m以内的高层建筑物、广告牌、高塔和地形地物等的阻挡;3 基站采用空间分集接收天线时i相邻天线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间距不宜小于4m;4 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全向天线宜安装在塔顶位置;如果安装在塔身侧面,全向天线离塔体间距应不小于1.5m;定向天线离塔体间距应不小于1m;5 对于安装卫星定位同步系统的数字集群基站,卫星定位同步系统的接收天线与塔体问距不应小于1m,且应设在铁塔的南侧。4.4.23 基站的馈线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 基站馈线通常采用(7/8)的射频同轴电缆,在馈线长度超过60m时,可考虑采用(5/4)或(13/8)厅的射频同轴电缆;在馈线与天线、基站收发信机连

41、接处应采用(1/2)软跳线;2 馈线在室内应沿电缆走线架安装,不应直接敷设在地面或 15 墙壁上;铁塔上安装馈线时,宜在设有上塔爬梯一侧安装;3馈线加固应均匀稳定,相邻两固定点间的距离宜为:垂直敷设1.5m-2m,水平敷设1m;4 馈线在转弯处的曲率应符合产品规定的最小曲率半径要求。4.5设备选型4.5.1 数字集群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11228、基于GSM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YD/T2100、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YDC031的有关规定。4.5.2 需要将多个数字集群网互联的网络应采用同一制式、信令和接口可以匹配的

42、设备,并应能实现自动漫游和越区调度通信。4.5.3 基站设备应具备无人值守性能,应能向操作维护中心传送设备故障、告警等信息。4.5.4 对于需要覆盖而增设基站不经济或不方便的局部区域或基站区内的盲区,可采用直放站满足要求。4.5.5 对于接入公用电信网的集群移动交换机,应考虑与公用电信网的接口要求,不应要求公用电信网交换机或用户交换机改动现有设备。4.5.6 数字集群设备应优选集成度高、节能、环保和技术先进的设备。4.6 局(站)选择和要求4.6. 1 数字集群交换中心应满足下列要求:1 数字集群交换中心局址的选择应以满足网络规划和数字集群的技术要求为主,并应综合考虑传输、供电、机房建筑、运营

43、维护和投资费用等条件确定;2 在同一城市有多个移动交换机时,应考虑到网路安全和控 16 制区域的划分,移动交换中心的局址不应过于集中;3 除上述规定外,移动交换机中心局址的选择还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的有关规定执行。4.6.2 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应满足下列要求:1 独立的基站控制器宜与移动交换中心同局址设置;2 基站站址应选择在规划设定的基站位置附近,以满足无线网络整体结构布局要求,位置偏离应以不影响干扰指标为原则?具体工程可灵活处理;3 基站站址宜选择在基站至基站控制器间传输线路容易设置、有可靠电源可利用和交通便利的地方;4 基站站址宜选在地势较高、有适当高度的建筑物

44、或铁塔可利用的地方;如果建筑物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的高度要求,应有房顶设塔或地面设塔的条件,并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或土地管理部门的同意;5 基站站址周围应没有高于基站天线的高大建筑物阻挡;6 当基站站址选在民用建筑物内时,应根据站内所有设备的重量、尺寸及排列方式对楼面荷载进行核算,确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7 站址宜选择在人为噪声和其他无线电干扰环境较小的地方,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等附近设站;8 站址应选择在安全的环境内,不应选择在堆放有易燃、易爆材料的建筑物,以及容易产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9 基站不应选在防洪区内,如无法避免,基站机房地面应高

45、于百年一遇水位线以上;四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多烟雾、多粉尘和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4.6.3 数字集群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的机房建筑设计宜按现行行 17 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的有关规定执行。4.6.4 天线塔应满足下列要求:1 基站天线塔可采用自立式铁塔、拉线梳杆铁塔或H杆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在机场附近的基站,天线塔的位置和高度除应满足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应设置航空标志灯;2)为便于天线、馈线的安装、调测和维护,在天线塔体的适当位置可设置操作平台和爬梯;3)金属天线塔应采取防腐措施。2 房顶天线塔设计应

46、考虑屋顶的承重要求。3 除上述规定外,天线塔的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的有关规定。4.6.5 数字集群供电系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局(立的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的有关规定;数字集群交换中心和基站的供电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的有关规定执行。4.6.6 数字集群交换中心和基站的防雷接地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信局仗的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的有关规定执行。4.6.7 数字集群网的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各类影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YD5039的有关规定执行。 18 5施工

47、要求5.1 机房及环境安全5. 1. 1 机房建筑及装修应按设计要求施王,基站机房应密封。屋顶不得漏水,室内不得渗水,墙体、地面应平整密实,地面水平误差应小于2mm。5. 1. 2 地槽、预留孔洞、预埋钢管、螺栓等位置、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和设备安装要求,地槽盖板应严密、坚固,地槽内不应有渗水现象。5. 1. 3 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的相关规定。5. 1. 4 机房照明、插座的数量、位置及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安装整齐、端正、牢固可靠,满足使用要求。5. 1. 5 抗震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的有关规定。5. 1. 6 防火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消防规范标准中关于通信机房的有关规定。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5. 1. 7 机房防洪应符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