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2 ,大小:8.36MB ,
资源ID:18834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883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50783-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卡尔)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50783-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pdf

1、E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T 50783 - 2012 P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复合地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cornposite foundation 实施2012 -12 - 01 发布2012 - 10 - 11 e1阁计划生版桂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统一书号:1580177- 974 定价:38.00元S/N:1580177.974 9 111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GB/T 50783 - 2

2、012 主编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2 年1 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 会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6.25印张159千字2012年12月第1版2012年12月第1次印刷女统一书号:1580177.974 定价:38.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

3、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8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83-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0月11日目。自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J88号)的要求,由浙江大学和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

4、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7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复合地基勘察要点、复合地基计算、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资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石灰桩复合地基、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强劳置换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长一短桩复合地基、桩网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要点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浙江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浙江大学复合地基技术规范管理组(地址:杭州余杭塘路388号浙江大学紫金港

5、校区安中大楼B416室,邮政编码:31005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大学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1 湖南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武汉谦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龚晓南水伟厚王长科王占

6、雷白纯真叶观宝刘国楠刘吉福刘世明刘兴旺刘志宏陈昌富陈振建陈磊李斌张雪蝉林炎飞郑刚周建郭泽猛施祖元袁内镇章建松葛忻声童林明谢永利滕文川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苏民张雁钱力航刘松玉汪捻张建民陆新陆耀忠周质炎高玉峰倪士坎徐一骥 2 目次1总则2 术语和符号( 2 ) 2. 1 术语(2 ) 2.2 符号.( 4 ) 3 基本规定( 8 ) 4 复合地基勘察要点.(1 0) 5 复合地基计算(1 2 ) 5.1 荷载计算(1 2 ) 5. 2 承载力计算(1 3 ) 5. 3 沉降计算门的5.4 稳定分析U们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 (20) 6. 1 一般规定 (20) 6.2 设计6.3 施工.(22

7、) 6.4 质量检验的7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 2日7.1 一般规定(2日7.2 设计(25)7.3 施工的7.4 质量检验6 ) 8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28) 8. 1 一般规定 (28) 8.2 设计(28)8. 3施工门的8.4 质量检验 (30) 9 芳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u 9.1 一般规定、(32)9.2 设计(32)9.3 施工(33) 9.4 质量检验 (34) 10 石灰桩复合地基门的10. 1 一般规定门的10.2 设计门7) 10.3施工门们10.4 质量检验(39) 11 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40)11. 1 一般规定11. 2 设计(40)11. 3 施工(43)1

8、1. 4 质量检验(44)12 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4日12. 1 一般规定u12.2 设计(45)12.3 施工的12.4 质量检验付门口强穷置换墩复合地基们13. 1 一般规定13. 2 设计(48)13.3 施工13.4 质量检验(52)14 刚性桩复合地基(54)14. 1 2 一般规定(54)14.2设计刊的14.3 施工(56)14.4 质量检验(57)15 长-短桩复合地基.(58)15.1 一般规定(58)15.2 设计(58)15.3 施工(59)15.4 质量检验(59)16 桩网复合地基16.1 一般规定(61) 16.2 设计,(61) 16.3 施工(6日16.4 质

9、量检验刊的17 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要点(68)17.1 一般规定(68)17.2监测刊们17.3 检测.(6川附录A竖向抗压载荷试验要点(71) 本规范用词说明.(75) 引用标准名录(76)附:条文说明 (77)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盯msand 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ymbols ( 4 ) 3 Basic requirement ( 8 ) 4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1 0) 5 Calculation o

10、f composite foundation (1 2 ) 5.1 Load (1 2 ) 5. 2 Bearing capacity (1 3 ) 5. 3 Settlement . (1 6) 5. 4 Stability analysis (1 9 ) 6 Deep mixing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20) 6. 1 General requirement (20) 6.2 Design (20) 6. 3 Construction (22) 6. 4 Inspection ( 2 4) 7 J et grouting column composit

11、e foundation (25) 7.1 General requirement ( 25) 7.2 Design . . . . (25) 7. 3 Construction (26) 7.4 Inspection (26) 8 Compacted lime-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 28)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28) 4 8.2 Design . . . . . . . . . . . . . . . (28) 8. 3 Construction (30) 8. 4 Inspection (30) 9 Compa

12、cted cement-soil column composit巳foundation (32)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32) 9.2 Design (32) 9. 3 Construction (33) 9.4 Inspection (34) 10 Lim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门的10. 1 General requirement .( 3 6 ) 10.2 Design (37) 10. 3 Construction . (38) 10.4 Inspection ( 3 9 ) 11 Compacted stone co

13、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0)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 (40) 11. 2 Design (40) 11. 3 Construction (43) 11. 4 Inspection (44) 12 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5) 12. 1 General requirement (45) 12.2 Design (45) 12. 3 Construction (46) 12.4 Inspection (47) 13 Dynamic-replaced stone colu

14、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8) 13. 1 General requirement (48) 13.2 Design (48) 13. 3 Construction ( 51) 5 13.4 Inspection (52) 14 Rigid pile composi臼foundation(54)14. 1 General requirement (54) 14.2 Design (54) 14.3 Construction . (56) 14.4 Inspection (5 7) 15 Long and short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15、(58) 15.1 G巳neralrequirement . (58) 15.2 Design (58) 15. 3 Construction . (59) 15.4 Inspection (59) 16 Pile-reinforced earth composte foundation ( 61) 16.1 General requireme口t(6 1 ) 16.2 Design ( 61) 16.3 Construction . (65) 16.4 Inspection ( 66) 17 Key points of monitoring and testing (68) 17. 1 Ge

16、neral requirement (68) 17. 2 Moni toring (68) 17.3 Testing (69) Appendix A Plate loading test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 7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75) List of quoted standard (7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77) 6 1总JH叫咱mm川1. 0.1 为在复合地基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证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安

17、全适用、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复舍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1. O. 3 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应综合分析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和基础形式、荷载特征、施工工艺、检验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注重概念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1. O. 4 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 1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体,由天然

18、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2. 1. 2 桩体复合地基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桩作为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又称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根据桩体材料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2. 1. 3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granular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砂桩、砂石桩和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 1. 4 柔性桩复合地基flexibl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柔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如

19、水泥土桩、灰土桩和石灰桩等。2. 1. 5 刚性桩复合地基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摩擦型刚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如钢筋?昆凝土桩、素混凝土桩、预应力管桩、大直径薄壁筒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二灰混凝土桩和钢管桩等。2. 1. 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deep mixing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深层搅拌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 1. 7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jet grouting column composite 2 foundation 以高压旋喷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 1. 8

20、劳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cement-soil col umn composite foundati6n 将水泥和素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穷填到桩孔内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资实水泥土桩,由劳实水泥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 1. 9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lime-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填穷形成的灰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 1. 10 石灰桩复合地基lime; colunin composit巳foundation以生石灰为主要教结材料形成的石灰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 1. 11

21、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采用振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地基中设置砂石桩,在成桩过程中桩间土被挤密或振密。由砂石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 1. 12 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r巳placed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采用振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饱和教性土地基中设置砂石桩,在成桩过程中只有置换作用,桩间土未被挤密或振密。由砂石桩和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 1. 13 强穷置换墩复合地基dynamic-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

22、e foundation 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下落形成穷坑,并不断向劳坑回填碎石等坚硬粗粒料,在地基中形成密实置换墩体。由墩体和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 1. 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concrete pile composit巳foundation以摩擦型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 1. lS 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reinforced-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摩擦型钢筋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 1. 16 长一短桩复合地基foundation long and short pil巳composite以长桩和短桩共同作

23、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 1. 17 桩网复合地基pile-reinforced巳arthcomposite foun-dation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铺设加筋垫层形成的人工地基。2. 1. 18 复合地基置换率foundation replacement ratio of composite 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横截面积与该桩体所承担的复合地基面积的比值。2. 1. 19 荷载分担比load distribution ratio 复合地基中桩体承担的荷载与桩间土承担的荷载的比值。2. 1. 20 桩土应力比stress ratio of pile to soil 复合地基中桩体上的平均竖向应

24、力和桩间土上的平均竖向应力的比值。2.2符号2.2.1 几何参数:a一一桩幅边长;A一一单桩承担的地基处理面积;Ap -单桩(墩)截面积;D一一基础埋置深度;d一一桩(墩)体直径;de-一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h 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深度; 4 h1一一垫层厚度;h2 垫层之上最小设计填土厚度;t一一桩长;li-第t层土的厚度;m 复合地基置换率;S 桩间距;的桩(墩)的截面周长。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E 强劳置换法的单击芳击能;cz一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地基土的自重压力值;户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均压力值;户kmax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

25、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处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户z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Az一一第i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pQ 刚性桩桩顶附加荷载;Q一一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标准值;5一一复合地基沉降量;Sl -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S2一一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Tt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剪切力;T,一一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抗剪切力。2.2.3 抗力和材料性能:Cu 饱和带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Dr1一一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Ep -桩体压缩模量;E, -桩间土压缩模量; 5 Es一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Esp

26、-一复合地基压缩模量;eo一一地基处理前土体的孔隙比;ej一一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emax一一砂土的最大孔隙比;e归m町min让ifa 复合地基经深度修彦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cu一一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sk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呐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Ip 塑性指数;qp 桩(墩)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qs;一一第i层土的桩(墩侧摩阻力特征值;Ra一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T 加筋体抗拉强度设计值;ru 桩周土所能提供的最大侧限力;?一二填土的摩擦角,结性土取综合摩擦角;m一一桩帽之上填土的平均重度;d二一土的干重

27、度;dmax一一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重度;m一一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s 桩间土体重度;sp一一加固土层重度。2.2.4 计算系数:A; 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K 安全系数;Kp一一被动土压力系数;Ap-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修正系数;ks一一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的修正系数;n一一桩土应力比;p-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系数;s 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卢p一一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品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如刚性桩桩体压缩经验系数;cs一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小1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

28、数;如一一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5 挤密砂石桩桩间距修正系数;. r;一一桩体强度折减系数;c 挤密桩孔底填料压实系数。 7 3基本规定3.0.1 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和场地环境等有关资料。3.0.2 复合地基设计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期、地区经验和环境保护要求等,提出技术上可行的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合理的复合地基形式。3.0.3 复合地基设计应进行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其中用于填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等工程的复合地基除应进行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外,尚应进行稳定分析;对位于坡地、岸边的复合地基均应进行稳

29、定分析。3.0.4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应根据各类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保证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共同承担荷载。3.0.5 复合地基中由桩周土和桩端土提供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0.6 复合地基应按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原理进行设计。3.0.7 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形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及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一种或几种可行的复合地基方案。2 对大型和重要工程,应对巳选用的复合地基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

30、施工,并应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和优化设计方案。3 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当监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 8 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应修改设计或采用其他必要措施。3.0.8 对工后沉降控制较严的复合地基应按沉降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3.0.9 复合地基上宜设置垫层。垫层设置范围、厚度和垫层材料,应根据复合地基的形式、桩土相对刚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3.0.10 复合地基应保证安全施工,施工中应重视环境效应,并应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3.0.11 复合地基勘察和设计中应评价及处理场地中水、土等对所用钢材、混凝土和土工合成材料等的腐蚀性。 9 4 复合地基勘察要点4.0.1 对根据

31、初步勘察或附近场地地质资料和地基处理经验初步确定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场地,进一步勘察前应搜集附近场地的地质资料及地基处理经验,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明确勘察任务和重点。4.0.2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要求;需验算地基稳定性时,勘探孔布置和勘察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验算的需要。4.0.3 拟采用复合地基的场地,其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并评价地基处理对附近建(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2 查明勘探深度内土的种类、成因类型、沉积时代及土层空间分布。3 查明大粒径块石、地下洞穴、植物残体、管线、障碍物等可能影响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的因素,

32、对地基处理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应分层测定其水位,软弱教性士层宜根据地区土质,查明其灵敏度。4 应查明拟采用的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侧摩阻力、端阻力及土的压缩曲线和压缩模量,对柔性桩(墩)应查明未经修正的桩端土地基承载力。对软教土地基应查明土体的国结系数。5 对需要进行稳定分析的复合地基应查明站性土层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士体不排水抗剪强度。6 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对加固区土体挤密或扰动程度较高时,宜测定增强体施工后加固区士体的压缩性指标和抗剪强度指标。 10 7 路堤、堤坝、堆场工程的复合地基应查明填料或堆料的种类、重度、直接快剪强度指标等。8 应根据拟采用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类型按表4.0.3的要

33、求查明地质参数。表4.0.3不同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序号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深层搅拌桩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l 性,教性土的塑性指数和超固结度高压旋喷桩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秸性2 土的超团结度地下水位,含水量,饱和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灰土挤密桩最优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类别、(自重)湿陷3 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及场地湿陷性评价,其他湿陷性土的湿陷程度、地基的湿陷等级穷实水泥土桩地下水位,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4 土的腐蚀性,用于湿陷性地基时参考灰土挤密桩5 石灰桩地下水位,含水量,塑性指数砂土、粉土的教粒含量,液化评价,天然孔隙

34、比,最挤密砂石桩6 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标准贯人击数7 置换砂石桩软教土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强穷置换墩软教土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标准8 贯人或动力触探击数,液化评价刚性桩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不排水抗剪强度,软动土的9 超团结度,灌注桩尚应测定软教土的含水量 11 5 复合地基计算5.1荷载计算5. 1. 1 复合地基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复合地基承受荷载作用面积及埋深,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复合地基变形时,传

35、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复合地基变形允许值。3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中,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用复合地基中增强体和地基土体抗剪强度标准值进行计算。5. 1.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对于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5k1)应按下式计算:5k1 = 5G汁5Q1k十三czSQZK(5.1.24) 式中:5Gk一一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5Q1k一一按起控制性作用的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5Qik-

36、一按其他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cci-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取值。2 对于准永久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5k2)应按下式计算:5k2 = 5Gk十cqi5Qik(5. 1. 2-2) 式中:5Qik一一按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cqi 可变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值系数,按现行相关荷载规范取值。5. 1. 3 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轴心荷载作用时:k!a (5. 1. 3-1) 式中: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均压力值(kPa); !a 复合地基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

37、值(kPa)。2 偏心荷载作用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除应符合公式5.1.3-1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要求:kmax1. 2!a (5. 1. 3-2) 式中: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处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kPa)。5.2 承载力计算5.2.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或综合桩体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和桩间土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初步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f呐=kppmRa/Ap十kss(1 -m) !sk f呐=卢pmRa/Ap+卢s(1-m)!sk卢p=kpp s=kss m=d2

38、/d 式中:Ap一一单桩截面积(mZ); (5.2. 1-1) (5.2.1-2) (5.2.1-3) (5. 2. 1-4) (5.2.1-5) 13 Ra-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fsk-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一一复合地基置换率;d 桩体直径(m); de 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kp一-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修正系数,与施工工艺、复合地基置换率、桩间土的工程性质、桩体类型等因素有关,宜按地区经验取值;ks一一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的修正系数,与桩间土的工程性质、施工工艺、桩体类型等因素有关,宜按地区经验取值;p

39、-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系数,反映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宜按地区经验取值;s -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反映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地基承载力发挥度,宜按桩间土的工程性质、地区经验取值;品一一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卢s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5.2.2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采用柔性桩和刚性桩时,柔性桩和刚性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由桩周

40、土和桩端土的抗力可能提供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公式(5.2.2-1)计算;由桩体材料强度可能提供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公式(5.2. 2-2)计算:Ra = upq+qpAp (5.2.2-1) 14 R. = r;fcuAp (5. 2. 2-2) 式中:R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Ap一一单桩截面积(m2); 的桩的截面周长(m);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q一一第1层土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kPa); li -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qp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fcu 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矿一一桩体强度折减系数。5.2.3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采用散体材料桩时,散体材料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散体材料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a=ruKpAp (5. 2. 3) 式中:R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Ap一一单桩截面积(m2); ru一一桩周土所能提供的最大侧限力(kPa); Kp一一被动土压力系数。5.2.4 复合地基处理商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下卧层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pz十臼;J.z(5.2.4) 式中:pz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户cz一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地基土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