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2 ,大小:1.01MB ,
资源ID:188767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887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Z 21742-2008 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Z 21742-2008 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pdf

1、ICS 27070K 82 园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2 1 7422008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Portabl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ower systems20080520发布 2009-01-01实施宰瞀髁紫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9目 次GBZ 21742-2008前言f言-IV1范围-111系统边界112等效安全要求113说明-一-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44技术要求441使用条件442材料的相容性443机械危险的防护,544燃料毒性的防护545爆炸危险的防护546电击防护

2、-647着火危险防护948过热危险的防护1049抗电磁干扰-10410风险评估1l5结构-,1151燃料供应-1152燃料处理系统一1153,h壳-1154蓄电池供电1255压力容器及管路1256软管1257自动截流阀-1258调节器1259过程控制装置12510过滤器-13511电动机13512燃料泵一136型式检验1361一般规定一1362液体燃料加注系统的泄漏试验1363外壳内易燃燃料气体浓度测定1464表面温度和零部件温度测定1465介电强度试验-14GBZ 21742200866潮湿试验67运行温度下泄漏电流的测定68非正常运行试验一69应变消除试验。610接地试验一61 1储罐压力

3、试验612稳定性试验613锤击试验614自由跌落试验615振动值的测定51 6可闻噪声等级的测定-617标志牌的固定与清晰度检查618易燃气体的积聚试验一619氧气消耗试验620排放试验(在封闭的室内)。621排放试验(在敞门的房间内)6z2风力试验。623最大允许工作压力试验一624异常条件试验625应力释放试验7检验规则。71一般规定72型式检验规定73例行(出厂)检验规定8给用户提供的文件-81使用和维护说明书82用户手册9标志。91概:述一-一92铭牌标志93警告标志一94其他标志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量的不确定度附录B(资料性附录)产品型号编制办法MM圬M”璩MM”垮nn扎牡拢毖船船

4、船舱雅从舫拍刖 置GBZ 21742-2008本标准化指导性文件是根据我国燃料电池领域研究成果,总结已有的经验,并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 105有关便携式燃料电池标准草案起草的。本部分起草过程中,主要参考了IECTC 10588CDVK燃料电池技术第5部分:便携式燃料电池安全与性能要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2)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5、、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洪峰、郭丽平、明平文、卢琛钰、张立芳、邱立东等。GBZ 21742-2008引 言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标准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太阳热水系统、并网型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机组研究制定的、结合我国“863”计划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重大项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系列国家标准之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直流型和交流型)的安全防护和结构的基本要求、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储运以及给用户提供的

6、说明文件的有关要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交流型和直流型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不仅适合建设为固定式电站来提供社区和家庭用电力源,更重要的在于车载燃料电池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以及微型燃料电池使用于各种通讯设备、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等。而燃料电池技术正在从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向产业化转变,燃料电池在固定电站、运输电源和便携式电源等方面的商业化即将来临。与燃料电池相关的一些技术也将在未来510年内实现商业化,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组件也将会在市场国际化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持续而高速地发展。我国“九五”、“十五”期间都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及其

7、相关技术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包括“863”燃料电池汽车重大项目计划,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在PEMFC技术方面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几家主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已形成了大连、上海、北京和武汉等主要的研发基地。他们当中有的已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正在积极推进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早期制定标准对于推动这项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技术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了IECTC 105来负责燃料电池专业的标准工作,近年来活动非常频繁,目前已发布了多项国际标准燃料电池国际标准IEC 622822:2004燃料电池技术 模块和IE

8、C 62282一l:2005燃料电池技术术语。我国在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科技攻关和跟踪国际标准的同时,根据我国实际安排了相关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旨在体现标准早期介入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国际接轨的理念。目前已完成的标准项目有:(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术语(GBT 200421 2005);(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池堆通用技术条件(GBT 2004222008);(3)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GBZ 21742-2008);(4) 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独立型)性能试验方法(GBZ 21743 2008)。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GBZ 2 1742-20081范

9、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直流型和交流型)的安全防护和结构的基本要求、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储运以及给用户提供的说明文件的有关要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交流型和直流型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用于商业、工业及住宅等无危险的室内或户外场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不适用于道路车辆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范围内产品可用的燃料包括: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如丙烷、丁烷等)、液态醇类(甲醇、乙醇)、汽油、煤油、柴油、化学氢化物和金属(如锌和铝)。类似燃料和除空气以外的氧化剂,如果与之相关的特殊危险通过附加措施得到控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10、也不排除使用。11系统边界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的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下简称“便携式燃料电池系统”)总体设计应部分或全部地将下列子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用以实现规定的功能。具体包括:燃料处理系统;氧化剂处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功率调节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燃料电池模块;燃料供应系统;辅助电源;通风系统;水处理系统。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框图见图1。12等效安全要求这些要求不排除本部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设计和结构,只要这些设计和结构经过了试验验证,并列入了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下简称“便携式系统”)的文件之内。在选择设计和结构时,应当评估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艺方法,使

11、所选设计和结构能够符合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包括便携式系统本身以外的气态或液态燃料容器及其连接构件。13说明除另有说明外,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所有的压力均指表压。GBZ 217422008图1 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框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GB 20991家用和类似用

12、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209911996,eqv IEC 60884-1:1994)GBT 24235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环境测试试验Eh:锤击试验(GBT 2423552006,IEC 600682-75:1997,IDT)GBT 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GBT 28931 2004,IsO 3864-1:2002,MOD)GB 2894安全标志(GB 2894 1988,neq,ISO 3864:1984)GBT 290018电工术语低压电器(GBT 2900181992,eqv IEC 60050(44

13、1):1984)GB 3836(所有部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对应IEC 60079(所有部分)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208 2008,IEC 60529:2001,IDT)GBT 47061 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 603351:2004(Ed41),IDT)GB 4943 2001信息设备技术的安全(IEC 609501:1999,IDT)GBT 51691l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5169112006,IEC 60695 2-11:2000,IDT)GBT

14、516913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3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热丝起燃性试验方法(GBT 516913 2006,IEC 60695213:2000,IDT)2成品的灼材料的灼GBZ 21742-2008GBT 51591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6部分:50 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GBT 516916 2002,IEC 6069511-10:1999)GBT 5169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7部分500 W火焰试验方法(GBT 5169172002,1EC 6069511-20:1999,IDT)GBT 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对应IEC 60417(所有部

15、分)GB 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 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 成套设备(GB 725111997,IEC 604391:1999)GBT 7826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程序(GBT 7826-1987,idt IEC 60812:1985)GBT 7829故障树分析程序(GBT 7829-1987,neq IEC 60056)GBT 11026-1999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能的导则第4部分:老化烘箱 第1节:单室烘箱(IDT IEC 60216:1990)GB 1453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453612

16、008,IEC 607301:2003,IDT)GBT 16273(所有部分)设备用图形符号对应ISO 7000(所有部分)GB 1689521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GB 1689521 2004,IEC 60364441:2001,IDT)GB 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l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 169351 z008,IEC 606641:2007,IDT)GBT 17045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要求(GBT 17045 2006,IEC 61140:2001,IDT)GB 176251 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

17、流16 A)(GB 176251-2003,IEC 6100032:2001,IDT)GB 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 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2522007,IEC 6100033:2005,IDT)GB 17701设备用断路器(GB 17701 1999,idt IEC 60934:1993)GBT 177991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GBT 177991-1999,idt IEC 61000-61:1997)GBT 177992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GB

18、T 1779922003,IEC 6100062:1999,IDT)GB 17799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GB 177993-2001,idt IEC 61000-63:1996)GB 177994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GB 1779942001,IEC 6100064:1997,IDT)SJ 11237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在操作人员接触区内使用的UPS的通用和安全要求IEC 600792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0部分:与电气设备使用有关的可燃气体和蒸气数据IEC 60651声级计IEC 607302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电气控

19、制器第217部分:包括机械要求的电动气阀的特殊要求IEC 6134021静电学第2-1部分:测量方法用以消除静电的材料及产品的性能IEC 615113功能安全加工工业区内仪表系统安全第3部分:确定必要的整体安全水平指南IEC 617794易燃气体检验和测量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组(检测容积率达100爆炸下限)设备性能要求3GBZ 21742-2008IEC 617796易燃气体检验和测量用电气设备第6部分:易燃气体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选择、安装、使用及维护导则IEC 61882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应用指南IEC 6204012不间断电源(UPS) 第12部分:限制触及区的UPS一般规定和安全要求IsO

20、 3744:1994声学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反射平面上自由声场中的工程法ISO 5348机械振动和机械冲击加速度计的安装ISO 151561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生产中含硫化氢(H:s)环境下使用的材料第1部分:抗开裂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IsO 16110燃料处理技术用氢气发生器3术语和定义GBT 290018、GB 38361、GB 4943和GBT 200421所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还应该增加以下术语和定义:31燃料供应系统fuel supply system便携式系统内部用于燃料贮存、供给和调节的仪器和装置。它或与便携式系统做成一体,或另做成可拆换和再充装的容器组合。

21、它能在便携式系统工作过程中,通过无外连接的内部贮存燃料实现全部功能。该系统应有连接件和燃料补充口,补充口必须不同于标准气瓶。注;便携式系统外的燃料供给和临时的燃料供给不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范围内。32钝态passive state燃料电池模块内各腔室均由空气、氮气等不活泼气体充满的状态。33湿式蓄电池wet battery所用电解质是可流动形态液体的蓄电池。4技术要求41使用条件除非另有规定,便携式系统应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a)海拔不超过1 000 m;b)环境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为21土1。c)环境温度为540。42材料的相容性421一般要求所有构件及材料均应适应便携式系统预期的运行温

22、度和压力范围,还应能承受运行条件下的化学的、机械的和其他条件的作用。直接接触液体燃料、潮气、冷凝物等物质的任何构件和连接这些构件的紧固零件,都应满足使用要求并能耐腐蚀,在维修时还应便于调整或更换。外壳内的铁质零部件和安装在箱室内无其他保护的载流零部件,都应做好防腐处理。便携式系统内的结构件不应使用石棉或含石棉的材料。422塑料及合成橡胶构件在下列条件下允许使用塑料或合成橡胶管路系统及零部件:a) 已经证明所用材料都能满足运行时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的综合要求,并能与其他材料相容,4GBZ 21742-2008不受在使用期间和维修时接触的化学品的影响。b)外壳内的塑料和合成橡胶零部件可避免机械损伤

23、。采取了隔离措施,能防止系统内部旋转部件或其他机械装置对其造成损伤。c)对任何腔室内用以输送易燃气体的塑料或合成橡胶构件,都应防止可能的过热。在温度达到其最低热变形温度还低10K之前,控制系统就应切断燃料供应。d)输送易燃气体的塑料件或合成橡胶件都应具有导电性,使得在输送干燥气体时,能消除静电积聚。按照IEC 6134021试验时,材料最大电阻应不大于1 M12。423燃料输送管线的连接件燃料输送管线的连接件应能防止应力腐蚀而导致开裂。有关指南符合ISO 151561。注:当采用黄铜或青铜等铜合金制造管线接头时,更应注意这方面的影响。43机械危险的防护应采取适当保护措施,防止人体意外触及运动构

24、件。在正常使用、调整或维修时人体可能触及的所有零件均不应带尖角或锐边。便携式系统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预期运行条件下,具备本部分规定的结构安全性。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便携式系统应满足612规定的要求,应整体稳定而不翻倒。44燃料毒性的防护在设计便携式系统及加注燃料时要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燃料溢出或避免人员不必要地暴露在燃料气氛中,特别是对于具有腐蚀性的燃料,可能被吸入或被皮肤吸收而存在潜在危险时更虚如此。气态燃料(或会产生有毒蒸气的液态燃料)应贮存在密封容器内,仅通过可拆卸的接头(如“陕速连接”型接头)与燃料电池供给管线相连接。在随系统提供的使用、储存说明书中,应当详细说明各种燃料使用中可能存

25、在的危险、处置这些燃料时应采取的防范措施、连续使用时允许达到的最高暴露标准和人工处理溢出物与污染物的方法。45爆炸危险的防护451概述便携式系统的设计和结构应避免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危险。这些危险可能是源于便携式系统本身,也可能是源于气体、液体、粉尘、蒸气或便携式系统产生的或使用的其他物质。452便携式系统内部的可燃气氛在燃料电池模块内部和含有易燃气体或蒸气源的腔室,应按GB 383614进行分类并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大小。在已认定危险等级的区域内,制造商应采取如下措施确保排除火源:按GB 3836。14规定的危险场所分类,确保所安装的电气设备是安全适用的;表面温度不能超过以摄氏度表示的易燃气体或蒸气

26、自燃温度的80。各种易燃流体的自燃温度符合IEC 6007920;通过适当的连接和接地来消除静电;便携式系统内对易燃流体和空气的反应起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其催化能力应能抑止这种反应从系统内向周围易燃环境中扩散。453正常运行时的防护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便携式系统外壳内燃气体浓度应低于低可燃极限的z5。为此,应采用人工通风,并提供安全连锁装置,以保证在通风系统出现故障时便携式系统能安全停车,按63的规定进行验证。454非正常运行时的防护对便携式系统有限的内部排放形成的外部易燃空间的范围,应防止便携式系统通风出口处易燃气体的积聚,使得其浓度不超过低可燃极限的25;应在检测易燃气体最合适的位置,安装符合

27、5GBZ 21742-2008IEC 617794的易燃气体传感器,控制电路和控制逻辑必须符合4103规定的基本要求。传感器应确保排放的气流中易燃气体的浓度不超过它的低可燃极限的50,当传感器处于报警状态时,便携式系统将不能启动,只有维修人员完成检修后才可重新启动。有关易燃气体传感器的选择、安装、使用及维修见IEC 617796。45,5吹扫出于安全的考虑,便携式系统关机之后或启动之前应处于钝态。为此,制造商应详细说明,并提供一个净化便携式系统的方法。在无危险的情况下,采用制造商规定(但不限于)的诸如氮气或空气、水蒸汽等介质进行吹扫,以使系统进入钝态。注:如有比吹扫更好的方法也能确保安全,可无

28、需吹扫。4,6电击防护461概述除非功能原因的特别许可,在通常情况下,便携式系统上易触及的导电零部件(以下称“导电部分”)不应存在带电危险;在任何可预见的单一故障发生时,这些导电部分也不能变成危险的带电零部件(以下称“带电部分”)。为防止意外接触带电部分,应对便携式系统采用适当的结构,或加装外壳。462防直接接触对便携式系统中带危险电压的每一电路和零部件,都应通过采用外壳或给带电部分实行防护。对未采取这些防护措施的部位,就应采取加栅网、挡板等防护措施(见GB 1689521)。4,621用外壳防护只有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才可打开外壳(即打开门、盖、罩或类似构件):a)使用钥匙或工具;b)开门断电

29、;c) 只有当所有防直接接触的带电部分均处于至少IP2X或IPXXB防护之下时,打开外壳时方可不要求a)或b)所述的保护措施(见GB 4208)。4622对带电部分用绝缘防护绝缘的带电部分应用绝缘材料完全包住,只有将绝缘破坏才能拆开。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这些绝缘材料应能承受机械的、化学的、电气的及热应力的作用而不致损坏。耐热的、耐潮的绝缘件,如酚醛制品、瓷制品、模塑制品。463防间接接触4631概述防间接接触的目的在于防止带电部分与裸露的导电部分间出现绝缘故障时发生危险。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间接接触的防护:a)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b)在触及危险的接触电压之前,自动断开供电。4632防止

30、出现危险接触电压的措施防止出现危险接触电压的措施,包括使用类设备、采用有效的绝缘结构(见GBT 17045)、实行电气隔离(见GB 1689521)和在外加供电系统设计中使该系统的中性点或是对地绝缘,或是对地有非常高的阻抗,以保证发生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危险的接触电压。4633自动断开供电自动断开所有与绝缘故障相关电路的供电,以防止接触电压带来的危险(见GB 1689521)。464使用安全特低电压防护安全特低电压可用于保护人体防止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受电击。在安全特低电压下供电电路中,所有易触及的构件均可视为不带电,不必考虑电击危险。具体为:a)交流电压峰值不超过424 V;6GBZ 2 17

31、42-2008b)直流电压不超过424 V;或者c)将不带电部分通过保护阻抗与带电部分隔离。如使用保护阻抗,应使被隔离构件与电源间的电流,直流不超过2 mA,交流峰值不超过07 mA。465电气元器件及设备的选择电气元器件及设备应与按GB 383614分类的使用区域相适应(见452)。正常运行或维修时要承受转矩的电气构件(如开关),如果由于转动会导致4613所规定的间距缩小或违反本部分,就应采用除表面间摩擦力以外的方法进行可靠固定,以防止这种转动发生。对在其运行中需要转矩的装置,不应采用锁紧垫圈。466熔断器如通过熔断器保护的电路延伸到便携式系统的壳体之外,应采用不用工具不可更换的熔断器(例如

32、焊接型)。如没有电路延伸到壳体之外,就可用易更换型熔断器。对在外部可触及的熔断器,应采用完全防触摸的熔断器固定器具加以固定。467电容器放电如果操作者接触区内的电容器易触及,即使操作者的安全已由互锁联动的门、盖或断开的接插件来保证,按式(1)确定的贮存能量也应释放到安全水平,即在互锁动作或断开连接1 S之后,电压应不超过424 v(峰值)和能量不超过20 J:J一510_7C俨 (1)式中:J电容器贮存的能量,Jc电容器的电容量,心;y电容器的端电压,v。468构件保护对于构件松动会引起的危险,或松动会引起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的减小,以致小于4613的规定值,螺钉、螺母、垫圈、弹簧或类似零件就应

33、安全可靠,应经得住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机械力的作用。就要把裸露的带电部分(包括导线)固定在其底板或安装板上,以防止它转动或移动而导致达不到4613的要求。表面间的摩擦力不是防止带电部分转动的可行方法,但可使用适当的防松垫圈。是否能满足这些要求,要通过检测和手动试验来加以检查。为了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假定:两个独立的固定结构不会同时松脱;以带有自锁垫圈或其他锁紧方法防松的螺钉和螺母固定的构件不会松动。469载流构件载流构件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载流容量。除安全特低电压电路外,其余载流构件应采用有色金属或不锈钢制成。应确保接触器各触点稳定可靠的接触。对于插接件,应做到即使误插(比如一个多脚插头插入

34、一个本来不是与其相配的插座)时,也能保证不使用工具就能接触到的构件不会导致危险。4610内部配线设备外壳内应留有足够的布线空间,用以给设备进行必要的电缆配线以防过热及绝缘损坏。对接线头和设备构件间的电线应予以保护或封装。线缆通道应平滑,不得有会导致导线绝缘磨损的毛刺和锐边。裸露导体的间距要满足4613的要求。除了印刷电路外,配线应由一种或多种类型符合各相关要求的电线组成,选用电线应考虑:a)导线规格(小于15 rDID2的细线应考虑振动、冲击及加工的影响);b)温度和电压;c) 所接触的矿物油、油脂或其他物质;7GBZ 21742-2008d)潮湿条件;e)其他运行条件。所有配线的接头处应有与

35、配线本身绝缘等效的绝缘(如热缩管),除非导线的安全性和刚性能够保证4613要求的电气间隙。软线和绝缘导线(不论是单线、线束还是电缆)穿过金属器壁开口时,应以适当的绝缘套管或光滑的圆弧面实行有效的保护,以防止软线或绝缘导线损坏。便于识别的黄、绿色相间的电线应仅用作接地线或屏蔽接地线。为维护任何控制线路而必须断开电气连接时,分离和再连接一般都不应损坏焊接,也不应损伤或剪断电线。461 1 以软线连接的便携式系统在输入端以软线连接的便携式系统应配备接地用软线,软线应有适当长度,并带有无电流通过的接地导体,该软线的载流容量至少等于标明的输入安培数。除本部分另有规定外,应采用耐用型、耐潮型软线。电源线终

36、端应配有符合GB 20991要求的插头,插头并应满足;a)额定电压与便携式系统上标明的电压相适应;b) 额定电流不小于标明的输入电流的125。4612应变消除46121便携式系统上所有输入和输出电源的软线或导电排,都应用导线夹进行固定,以防止供电线(排)因推拉或扭曲引起的应力应变传递到系统内部。46122 电源线穿过的器壁、挡板或外壳的开口处,应有绝缘套管或表面圆滑的类似构件对软线实行可靠保护。如果存在下列情况,软线就不能穿过器壁的开口:a)软线易受机械损伤;b) 软线所处位置的温度高于它所能承受的温度;c) 间隔(如从裸露的带电部分列金属固定夹之间)小于4613的规定值。4613爬电距离与电

37、气间隙便携式系统的结构应保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及固体绝缘能够承受系统可能遭受的电压。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确定,符合GBT 169351。作为特例,同一单体电池的阳极和阴极问可以不要求符合这些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规定。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如按GB 383614分类规定,在不同电压下导电部分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间隔还应符合GB 38368的有关规定。4614接地与屏蔽接地需要接地时,接地端子或接地点与接地金属件之间的连线不应有过大的电阻,应符合GBT 179491的有关要求。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见610。接地连接导体(线)的最小尺寸应符合GB 4943的表3B中最小导体尺寸的规定。46141备用

38、便携式系统备用便携式系统的电功率既可通过内部交流供电线路(燃料电池内部装有逆变器)输出,也可通过配电系统输出。可用一个内部转换开关来实现所有载流导线、中性线和接地线的接通与断开。这样:a) 当便携式系统电功率通过内部交流供电线路输出时,负载的中性线应与内部交流供电线路的中性线连接而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线断开;b) 当其电功率直接通过配电系统输出时,负载的中性线则应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线连接而从内部交流供电线路中性线断开;c) 插座的接地端子应与便携式系统的机架相联。8GBZ 21742-200846142独立便携式系统独立便携式系统的机架不应接地,在下列条件下,允许使用机架作为接地电极:a)便携式系统仅对安装在本系统上的设备供电,设备通过软线和插头与安装在系统上的插座连接;b)便携式系统上不通电的金属零件和设备插座的接地端子与本系统的机架连接。46143不间断电源系统不问断电源系统的接地应满足SJ 11237和IEC 6204012中的相应规定。4615电路之间的隔离对工作电压不同的绝缘导体(内部配线,包括接线盒内或其他腔室内的电线)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