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HB 7506-97 硝盐槽的节能监测1997一09-23发布1997-10-01实施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硝盐槽的节能监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硝盐槽节能监测项目、合格指标及监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铝合金热处理用硝盐糟的节能监测。2 引用标准GB 10066.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间接电阻庐3 术语3.1 特定环境温度HB 7506-97 距槽体外壁中心1m处,并采取隔热措施使温度计不直接受槽体及其他热源影响时,测得的环境温度。3.2 槽壁、檀盖外表面温升硝盐槽在额定温度、热稳定状态时,槽壁、槽盖外表面的任意测点的温度与特定环境温
2、度之差称槽壁、槽盖外表面温升口3.3 可比用电单耗热处理产品实际生产消耗电量与热处理合格工件折合质量之比,称可比用电单耗。4监测项目4. 1 监测检查项目4. 1. 1 设备应处于完好状态,辅机完好齐全,并有完善的控制温度装置,安全保护装置。4.1.2 按规定配备所需仪表并校验合格。4.1.3设备应有健全的运行记录,其内容应满足考核指标计算所需的数据。4. 1. 4 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健全。4.1.5被测设备在监测前一年内任选连续三个月中十个工作日的可比用电单耗平均值应达标。4.2 监测测试项目4.2.1 槽壁外表面温升。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7-09-23发布1997-10-01实施4
3、.2.2槽盖外表面温升。4.2.3 可比用电单耗。5监测合格指标HB 7506-97 5.1 槽壁外表面温升监测合格指标M40Co 5.2 槽盖外表面温升监测合格指标8运60Co5.3 可比用电单耗监测合格指标见表10表1可比用电单辑监测合格指标工艺温度用电单耗指标kWh/kg固溶豆豆530运70退火500 运706 监测方法6.1 监测用仪器仪表6.1.1 监测所用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仪表必须完好,并在检定周期内,其精度必须满足测试需要。6.2 方法与步骤6.2.1 测试槽壁、槽盖的外表面温升硝盐槽达到额定温度,热稳定状态后,在槽壁、槽盖任取温度最高点测温,每隔15min测试一次,测
4、试时间应不少于2h.最后取其各组相应的表面温升最大值为监测数据。测量点应避开加热元件引出孔及槽衬穿透紧固件。热稳定状态的测试方法接GB10066.4第6.9条的规定进行。测试记录表见附录A(补充件)口6.2.2 测试可比用电单槌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连续测试24h硝盐槽加热元件耗电量及直接用于生产的辅助设备的耗电量和测试期间实际处理合格工件折合质量,按下式计算:D=:去(1)式中:D一一本次测试可比用电单糙,kWh!kgi W一一测试期间总挺电量,kWh;G一一测试期间合格工仲折合质量,险。Gz=EG-Ki-. . . . . . . (2) 式中:G,一一第i次热处理合格工件实际质量,kg; K
5、j一一第i次装填系数;装填系数K见表202 HB 7506-97 表2装填系数K项日实际装载包容空间达75%装载质量百分比(%)30 三三30运二20运10系数K1.0 1.S 2.0 4.0 注E装载包容空间包括工艺规定必那使用的料盘、料筐和夹具达到槽内工作区空间的75%以上.而辈槽工件质量不包括料盘、料筐相夹具)仍小于设备额定装载量30%以下.可用装填系数K进行修正。如装靠包容空间百分比75%.不管质量大小K=l.槽内工作区空间和设备匍定锥载量.按设计图中结出的数据计算。7 监测结果评价7.1 本标准规定的硝盐槽的监测检查项目和测试项目的合格指标是监测合格的最低标准,监测单位应以此进行合格
6、与不合格的评价。全部监测指标同时合格则判定为节能监测合格。7.2 对监测不合格者,监测单位应作出能源浪费程度的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7.3 监测报告见附录B(补充件)。3 被测单位名称1 设备编号安装地点开始时间2 终止时间3 达到稳态时测试1 时间槽内温度 左侧表面右侧温前壁度后壁(C ) 槽顶4 特定环境温度5 槽内工作区空间m3 6 实际装载包容空间旷7 装载包容空间百分比%8 设备额定装载量kg 9 工件质量kg 10 装载质量百分比% 11 总耗电量W%kWh 4 HB 7506-97 附录A硝盐帽监测记录表(补充件)设备名称额定功率用途2 3 4 l测试人l5 测试编号:设备型号
7、额定温度测试日期开始槽温 终止槽温 6 7 8 9 最大值测试负责人i 被测单位名称被测设备型号被测设备编号监序号监测测试项目1 可比用电单耗2 槽壁外表面温升3 槽盖外表面温升监测检查项目结论:监测结果评价与建议:监测单位HB 7506-97 附录B硝盐槽监测报告(补充件)监测通知号监测依据监测日期测结果单位合格指标kWh/kg 报告编制审核人负责人编制日期测试编号:年月日完成指标结论5 6 HB 7506-97 附加说明z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三0一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节能监测中心负责起草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志明、顾淑佩、赵慧霞、钟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