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5 ,大小:2.01MB ,
资源ID:19373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937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SB 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pdf

1、ICS 27.200 J 73 备案号:98489851-2002 S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B/T 10345.1,_ 10345.4-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安全和环境要求Refrigerating systems and heat pump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2001-12-26发布中国商业联合会2002-04-01实施发布目录SB/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SB/T 10345.2-2001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

2、验、标记与文件编制.30SB/T 10345. 3-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3部分:安装地点和人身保护.49SB/T 10345.4-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4部分:操作、维护、检修和回收.60本国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第182技术委员会(TC182)(简称CEN/TC182)制订的EN378-1、2、3、七(1999/2000)制冷系统和热泵一安全和环境要求4个部分组成的欧洲标准修改转化为行业标准。本标准内容涉及到制冷系统和热泵对人身和财产有关的安全运行,对环境保护,特别是防止制冷剂扩散给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列出了严

3、格的条款要求,是当今制冷空调行业中在制冷系统和热泵范畴内较为详尽和完善的一个基础标准。我们依据修改转化的原则,保留了原版本的主要内容,仅对少部分内容,如定义条款中与我国己制订和正在审批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有重复的条款,以及条款提法上与我国国情不符的陈述,作了必要的删减。本标准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德胜、俞炳丰、高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l.L. -L. 目IJJ:I 本欧洲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技术委员会CEN/TC182制冷系统:安全

4、和环境要求拟订,其秘书处由德国工业标准(DIN)负责。本欧洲标准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委托CEN拟订,并且支持欧洲规范97/23/EC的基本要求。注1:应当注意本标准在出版时并不满足规范97/23/EC中的所有某本安全要求。注2:本欧洲标准已被建议包含在欧洲规范98/392/EEC(设备规范)的管托中。由于该管托是在技术委员会同意本标准交付正式投票之后并且为避免出版进一步推迟,本标准将在出版之后立即按照设备规范的最新版本进行复审。本标准替代EN378-1994 0 本标准是由下列四部分组成: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和文件编制:第3部分:

5、安装地点和人身保护:第4部分:操作、维护、检修和回收。SBrr 10345.1-2001 1 范围-2 定义-目;欠3 基本要求.54 分类.8 5 制冷剂的选择.126 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的选择.13附录A(标准的附录)总当量变暖效应(TEWI),亦称变暖影响总当量.14酣录B(标准的附录)制冷系统的安装地点.16附录c(标准的附录)冷间内人员的保护.22附录D(标准的附录)制冷剂资料.28附录E(标准的附录)危险性评估.29备囊号:9848-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制冷系统和热泵一一安全和环境要求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选择原则Refrigerating systems a

6、nd heat pumps-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Part I:Basic requirements,definitions,c1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criteria SB厅10345.1-2001eqv EN 378-1:1999 1 范围1. 1 本标准详细说明了下列情况中关于人身和不包括贮存货物的安全要求以及局部和全球环境的要求:a)各种大小的固定或移动制冷系统,包括热泵:b)载冷剂冷却或供热系统:c)制冷系统的安装。1. 2 本标准适用于新制冷系统,也适用于现有系统的维护、检修、操作、回收、重新使用

7、和处置。1. 3 制冷剂充灌量少的制冷系统,只有部分章节和条款可以适用。1. 4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空气或水作制冷剂的制冷系统。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 systems 2. 1. 1 制冷系统热泵refrigerating system (heat pump) 相互连接的含制冷剂部件的结合,这些部件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在其中循环,以吸收和放出热量(如冷却,加热)。2. 1.2 整体式系统self-contained system 由工厂制造的框架和/或箱体内的完整制冷系统,其中除配套阀或堵阀外,现场不连接任何含制冷剂的部件。2. 1.3

8、 单元机组系统unit system 在安装之前已组装,并充灌制冷剂以备使用或试验的整体式系统,其安装不需连接任何含制冷剂的部件。一个单元机组系统可以包括工厂组装的配套阀或堵阀。中国商业联合会2001一12-26批准2002-04一-01实施SB厅、10345.1-20012.1 .4 吸收或吸附系统abso叩tionor adsorption system 制冷系统中某一制冷剂蒸发产生制冷,蒸气随后由某种介质分别吸收或吸附,制冷剂然后通过加热在较高分蒸汽压力下从介质中释放出来,并冷却成液体。这样的系统称吸收或吸附系统。2. 1.5 第二冷却或加热系统secondary cooling or

9、heating system 使用流体将热量从产品或待冷却或加热空间的系统传到另一冷却或加热的系统。2.1.6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所有含制冷剂的部件和管道由法兰、螺栓接头、焊接等手段紧固连接,与外界不接触的系统。2. 1.7 高压侧high pressure side 制冷系统中运行在接近冷凝压力下的部分。2.1.8 低压侧low pressure side 制冷系统中运行在接近蒸发压力下的部分。2.1.9 移动系统mobile system 在移动状态下运行的制冷系统。注:移动系统包括:一一一船只和飞机内的制冷系统:一一运输制冷系统:-一车辆空调的制冷系统,2.2 场所位置

10、occupancies localities 2.2.1 机器间special machinery room 出于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为使非工作人员不能接近而专门将制冷系统有关的部件包围起来的房间或周护物,但不包括仅包围蒸发器、冷凝器或管路的房间或围护物。2.2.2 冷间cold room 由制冷系统保持在环境咀度以下的房间或箱体。2.3 压力pressures 2.3.1 最大允许压力maximum allowable pressure 设备设计的最大压力,由制造厂商详细说明。注1:在系统运行或不运行时都不应超过的工作压力极限。注2:压力设备规范以符号Ps代表最大允许压力。2.3.2

11、设计压力design pressure 用于求出每个部件计算压力而选择的压力。2.3 .3 强度试验压力strength test pressure 用于试验制冷系统或其中任一部件强度的压力。2.3 .4 密封压力leakage test pressure 用于测试-个系统或其中任一部件密封性的压力。2.3.5 最大公称压力maximum declared pressure 生产厂商公布的部件或装置性能不降低时能承受的压力。2.3 .6 系统的临界强度ultimate strength of a system 2 SB/T 10345.1一-2001系统的一部分断裂或爆炸的压力。2.4 制冷系

12、统的组成components of refrigerating systems 2.4 .1 制冷装置refrigerating installation 制冷系统部件和1制冷系统运行必需的所有器件的组合。2.4 .2 制冷设备refrigerating equipment 组成制冷系统的部件,例如压缩机、冷凝器、器,贮液桶。2.4.4 开启式压缩机open compressor 具有驱动轴的压缩机,驱动轴可以伸入到密封制冷剂的机壳内。2.4 .5 压力容器prssure vessel 制冷系统中的任何含制冷剂的部件,除了:一一压缩机:一一泵:一一封2.4.6 一台或多2.4.8 蒸发机组动机

13、在油和制冷剂蒸ic) Illotorcompressor 盖以便检修,但无外一台!Ix多台压缩机、蒸发器、贮液器(需要时)以及常规安装的附件的组合。2.5 管路、接头和配件piping ,joints and fittings 2.5 .1 管路piping 用于连接制冷系统各部件的管道(包括任何软管、波纹管或挠性管)02.5.2 接头joint3 SB/T 10345.1一-2001两部件之间的联结。2.5.3 法兰连接flanged joint 用螺栓把一对法兰端面紧固在一起的连接。2.5.4 扩口连接flared joint 金属对金属的压缩连接,其中管端制成圆锥形扩展。2.5.5 螺纹

14、连接screwed joint 不需密封材料的螺纹管连接,例如采用可变形金属环的压缩连接。2.5.6 快闭阀quick closing valve 依靠重力、弹簧力、快闭球等自动关闭或有一很小的关闭角的关闭装置。2.6 安全附件safety accessories 2.6.1 泄压器pressure relief device 用于自动排放超高压力的减压阀或安全片。2丘2减压阀pressure relief valve 由一弹簧或其它方式保持关闭或用于自动排放超高压力的压力驱动阀,当超过允许压力时开始打开,待压力卜.降到允许压力以F后重新关闭。2.6.3 安全片bursting disc 在预

15、定压差下能爆裂的膜片或薄金属片。2.6.4 熔塞fusible plug 含有金属的器件,该金属在预定温度时熔化,而泄放压力。2.6.5 限温器temperature Iimiting device 用于防止不安全温度出现,由温度驱动的器件。2.6.6 限压用安全转换器safety switching device for limiting the pressure 用于停止压力发生器运行,由压力驱动的器件。2.6.6.1 限压器pressure limiter 能自动复位的器件,对于高压保护称为PSH,对于低压保护称为PSL。2.6.6.2 压力切断press山ecut out 不需t:具协

16、助,能手工复位的器刊,对于高压保护称为PZH,对于低压保护称为PZL2.6.6.3 安全压力切断safety pressure cut out 需要r具协助能于工复位的器件,对于高压保护称为PZHH,对于低压保护称为PZLL。2.6.7 限压用型式试验过的安全转换器type tested safety switching device for limiting the pressure 型式试验过的转换器,能作失效保护,以便器件发生故障或缺陷时中断供电。2.6.8 转换器changeover device 由阀控制的两个安全器,在任何一个时期仅有一个是不工作的。2.6.9 制冷剂检嗣仪refr

17、igerant detector 对预先设定的制冷剂在环境中的含量作出反应的敏感的器件。2.7 流体fluids 2.7.1 制冷剂refrigerant 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流体o流体在低温和|低斥条件?吸收热量,在较高温度和|较4 SBff 10345.1一-1001高压力F放出热量,通常包括相的变化。2.7.2 毒性toxicity 因急剧或慢性曝露,通过接触、吸入或摄入,而引起制冷剂产生有害或致命作用的能力。2.7.3 紧急总排放sudden m苟orrelease 在短时间如5min内,所有充灌制冷剂能绝大部分的排放和汽化。2.7.4 短曝露时间short exposure ti

18、me 人能曝露在制冷剂大排放量的最长时间,例如不大于10mino2.7.5 卤代侄和任halocarbon and hydrocarbon 它们是:CFC:含有氯、氟和碳的全卤代(不含氢)的卤代怪:HCFC:含有氢、氯、氟和碳的卤代;怪:HFC:只含有氢、氟和碳的卤代怪:PFC:只含有氟和碳的卤代;怪:HC:只含有氢和碳的炬。2.7.6 回收recover 在任何条件下从系统中抽出制冷剂,并把它贮存在一外部容器内。2.7.7 再循环recycle 通过分离油、去除非冷凝物以及采用如过滤器、干燥器或干燥过滤器这样的装置来去除水分、酸度和颗粒物质,以减少用过的泊中的杂质。2.7.8 舒适性空调co

19、mfort air conditioning 用于满足室内人员舒适要求的空气处理方法。3 基本要求3.1 概述3. 1.1 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和处置都必须遵照本标准。3. 1.2 制冷剂的选择选择制冷剂时,必须考虑其对全球变暖和对同温层中臭氧层损耗的潜在影响,必须符合国家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要求。注1:评价全球变暖的一种方法是采用总当量热效应(TEWI)的概念,是指把制冷剂逸散至大气中产生的直接影响和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制冷系统运行所需电能形成的二氧化碳的间接影响的综合。详见附录A。3. 1.3 制冷剂排放必须避免有害制冷剂对环境的有意排放。注1:排放的

20、制冷剂对全球影响是:一一全球变暖潜能(GWP);一一臭氧损耗潜能(ODP)。3.2 设计、制作与材料3.2.1 受压部件制冷回路所有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必须保证防漏,并能承受运行、停用和运输过程中由于5 SBfI 10345.1-2001 热应力、物理和化学应力的存在而出现的压力。3.2.2 超压保护在正常运行和运输过程中制冷系统内压力不得超过任何部件的允许压力。必须防止由可预见原因使系统内超压,防止对人身、财产和环境产生危险的方式排放减压。3.2.3 指示和测量(监测)仪表制冷系统必须装有指示和测量仪表,以便进行必要的测试、运行和检修。3.2.4 安全防护必须设置能防止非操作人员对系统可以故意或

21、偶然启动的防护措施。3.2.5 制冷剂充灌制冷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环保要求,系统中制冷剂充灌量在合理实用的前提下越少越好,系统的密封性要有保证。3.2.6 制冷剂损失制冷系统必须有测试、运行、维护和回收制冷剂所必要的设施,使发生火灾和泄漏时制冷剂损失达到最小程度。3.2.7 压缩机的液锤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必须保证液体制冷剂或油不能过量地返回,以防止压缩机受损。3.2.8 系统内的液锤制冷系统内管路的设计与安装必须保证产生液锤(水击)时不会损坏系统。3.2.9 噪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风机、阀、设备和管道的设计与制造,必须能把空气中噪声传播引起的危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对噪声源处应采取降低噪声的技术

22、和可能的手段。3.2.10振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风机、阀、设备和管道的设计与制造,必须能把系统部件产生振动引起的危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对振动源处应采取降低振动的技术和可能的手段。3.2.11 与食物接触对于那些接触或有可能接触食物(食品或饮料)的制冷系统,其设计和制造必须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其表面要利于在每次使用前方便清洗。3.2.12 能耗制冷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必须使其在可预见的运行工况下保持合理的低能耗。3.3 安装、试运转3.3.1 与人员有关的安装制冷剂和制冷系统的选择、安装和运行不得危及人员。具体要求见附录Bo3.3.2 机器问为安全起见,根据需要,必须提供机器问放置制冷系统的有关

23、部件,特别是高压侧的部件及制冷压缩机。3.3.3 冷问冷间的装备或构造必须能使其工作人员有边离的可能,具体要求见附录C。3.3 .4 制冷剂排放必须把制冷剂向大气排放减少到最低程度。不可避免的制冷剂排放发生时不应危及人6 SBff 10345.1一-2001贝。3.3 .5 设备、管路和配件的保护设备、管路手1配件必须得到尽可能的防护,免受不利气候的影响,以及脏物或碎屑的积聚。3.3.6 电气安装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试验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3 .7 可燃制冷剂对于制冷系统中充灌有可燃制冷剂的所在房间,除了氨或高至另有限量的可燃制冷剂之外,必须按照潜在爆炸的有关要求。3.3.

24、8 灭火设备灭火设备必须随手可得,尤其要对制冷系统的大小、制冷剂、传热介质、安装和现场情况适用。3.4 试验和标示3.4.1 试验3.4.1.1 在任何制冷系统投入运行之前,所有部件或整个制冷系统必须经历下列试验:a)强度试验:b)密封试验:c)安全装置的实用试验:d)投入运行之前整个装置的试验。3.4.1.2 相关安全附件必须定期试验。3.4.1.3 必须记录试验结果。3.4.2 标志3.4.2.1 每一制冷系统和其主要部件必须用标志加以识剔,该标志必须始终是可视的。3.4.2.2 对于开关和主要控制仪表,若其控制对象不明显,则必须加以适当标志。3.5 操作、维护、检修、人身保护设备3.5

25、.1 操作规程3.5.1.1 对于制冷系统,必须准备操作规程以给出系统操作和使用方面的说明,该规程也包括一旦发生破裂或泄漏时应遵守的保护规定。3.5.1.2 制造厂商或安装单位必须提供指南或说明书和安全须知。3.5.2 维护、检修3.5.2.1 制冷系统必须由合格人员进行维护与修理(见3.6)。3.5.2.2 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对整个制冷系统功能、使用和每日检查的知识和经验。3.5.3 人身保护设备制冷压缩机间配备的人身保护设备必须随手可得。3.6 资格3.6.1 培训和知识负责制冷系统及其部件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试验、操作、维护、检修、处置和评定的所有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知识和经过必

26、要的培训,才能获得担当任务的资格。7 SBIT 10345.1一-20013.7 回收、重新使用、处置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油、传热介质、过滤器、隔热材料,必须随时维护、检查,对于报废的要加以适当地回收、重新使用和/或加以处置。4 分类4.1 概述4. 1.1 制冷系统按照从或向环境或被处理物质吸取热量(冷却)或加入热量(供热)的方法不同,对制冷系统的分类示于表104.1.2 场所场所的分类与人员的安全有关,如制冷系统运行异常时,人员可能直接地受到影响。4. 1.3 制冷剂按照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制冷剂被分成若干组。4.2 制冷系统的分类4.2.1 直接系统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与被冷却的或

27、被加热的物质直接发生热交换。4.2.2 间接系统4工2.1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冷却或加热-一传热介质,该传热介质循环流动以冷却或加热物质。系统间接吸取热量或向被处理物质释放热量。4.2.2.2 开式间接系统蒸发器冷却或冷凝器加热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再去与被处理的物质直接发生热交换。4.2.2.3 通风开式间接系统除了蒸发器或冷凝器置于一敞开或通风的箱体内,该系统与4.2.2.2所述的相同。4.2工4闭式间接系统蒸发器冷却w.冷凝器加热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再通过一封闭回路与被处理物质发生亘接热交换。4.2.2.5 通风闭式间接系统除了蒸发器豆豆冷凝器置于一敞开或通风的箱体内,该系统与4.2.2.

28、4所述的相同。4.2.2.6 现间接系统该系统的传热介质流经位于4.2.2.4所述的地点之外的第L热交换器,并冷却或加热第二传热介质,然后与被处理的物质发生直接热交换,该系统与4.2.2.2所述的相同。4.3 场所的分类4.3 .1 制冷系统安全性涉及到场地、场地内人数和场所的种类。表2给出了三种场所情况的类别,并列出了影响安全性的全部范围。4.3.2 不11-.耳中场所组合在不仅是一种场所存在的地方,其要求更加严格。若场所空间是隔开的,例如采用被密封的隔版、地版手11夭花板,lJ!.采用相关场所的要求。8 表1冷却与加热系统的种类子条款名称冷却系统jJll热系统注ff.被冷却物制冷系统热泵被

29、1m热物注释蒸发器直接与被冷三二.1 飞4.2. 1 直接系统冷凝器直接与被却物交换热量-, 加热物交换热量一?每11呈EYi: tt.n 蒸发器冷却一传热叶一-EI i二:|二冷凝器加热一传4.2.2.2 开式问拢介质,介质再与被冷热介质,介质再与系统却物直接交换热量寸-寸一-O.lc_L 被加热物直拨交蒸发uF守在!U换热量lE j凤r-、-. 4.2.2.3 迎风开式除干i开门或迎风I除有开口或迎风间接系统外,与4.2.2.2类似:自d箱外,与4.2. 2. 2 t.jl-类似到. W 2幸在w蒸发器冷却一传热EE;忧uF争捉2J冷凝器jm热-传闭式间接介质,介质通过一封三;民国L己:1

30、-一热介质,介质通过4.2.2.4 、-,-: c= 系统闭回路与被冷却物、-一封闭回路与被,-(_ _J 、-1m热物直接交换直接交换热量_I-.J y-r-电-1报f.f:膨ntlil(f: U nt 热量MW飞叫园。队严Nee-咀2-o 回国飞时Meu&-TINeeM表1(续完)条款名称冷却系统加l热系统-注释被冷却物i冷系统热泵被加1热物注释国:国通风闭式除有开口或通风箱圃.-、除有开口或迎风4.2.2.5 、-i-O,-, 、-、间接系统外,与4.2.2.4类似-.一-箱外,与4.2.2.4 类似1lt2t il 怜D;ffl 4.2.2.2与4.2.2.4二j;自J圄:4. 2.

31、2. 2和14. 2. 4.2.2.6 双问按的组合,其中被冷却:圄;国.2. -1的组合,其中系统的传热流体流过第被加热的传热介二换热fJOi-!:-万一质流过第二热交双u:u扮自U5换器含制冷剂的管路含传热介质的管路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SBIT 10345.1一-2001表2场所的种类种类|一般特征房间、部分建筑物、建筑物内一-一人员司能|睡眠;A B C 举例说明1)医院、法庭成监狱、剧院、超级市场、学校、演讲厅、公共交通站、旅店、住宅、餐馆()Oppm,按体积比),可间为每工作日8小时注:在某些条件下接触火焰或热表面会导致有毒分解物。Ll(Al)理嘲冷剂除CO,外,其主要的分解物是氢氯

32、酸和氢氟酸。虽然有毒,但是它们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有非常刺激性的气味,因而提供了一自动警报。4.4 .2.3 安全属性制冷剂的安全属性示于表3中。11 SB.厅10345.1-2001表3由可燃性和毒性确定的安全属性安全分组可燃性较高A3 B3 可燃性较低A2 B2 无火焰扩展AI BI 毒性较低毒性较高由再提甘、繁由本标准划分的简化分组如下:L1=A1 ; L2=A2,B 1 ,B2; L3=A3.B3。4.4.2.4 混合制冷剂的健康和安全分类混合制冷剂的可燃性和/.戒毒性会随分馆过程中的成份改变而变化。必须确定混合制冷剂的双安全属性。第一个所列分类必须是混合物的组合成份的分类:第二个所列分

33、类必须是在最差分馆情况下的混合物组分的分类。每个特性必须认为是独立的。必须按与单组分制冷剂相同的判据来确定两种分类中的任一个。对于毒性,最差分馆情况必须定义为一种组成,该组成使其在液相或汽相中形成最高浓度的细分。必须基于单组分来确定一特殊混合物组成的毒性。注1:由于制冷系统的泄漏导致分馅的产生,因此当确定最差分惰情况时,必须考虑制冷系统中保留混合物的组成和从制冷系统泄漏的混合物的组成。最差分饱情况口1能既指掠自己方的组成,也指分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组成。注2:毒性的最差分馆情况与可燃性的最差分馈情况不同。4.4.2.5 实际极限实际极限见附录00毒性渐增.制冷剂的选择5.1 制冷剂的选择必须考虑

34、制冷剂对于当地环境可能产生的作用,更应该考虑对全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还要考虑制冷剂对特殊系统的适用性,见附录D。制冷剂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因素为:用途、系统的密封性、系统的种类、制冷剂充灌量、制冷剂的处理,以及制冷剂对环境产生的或附加的危害潜能。5.2 选择的制冷剂必须是OOP值低或接近零,对健康和安全(毒性/可燃性)的可能影响达最小程度。5.3 选择的制冷剂必须是GWP值低或接近零。5.4 选择的制冷剂必须给系统提供良好的能量放率。5.5 若有必要采用OOP或GWP值大于零的制冷剂,则其充灌量必须尽量减少。5.6 当能量效率和低充灌量不能同时满足,则应优先考虑能量效率。5.7 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必须

35、保证防泄漏。12 5 SB厅10345.1-2001必须特别注意下述影响系统密封性的因素:一一一压缩机类型:一一连接方式:一一-阀门类。5.8 选择的制冷剂必须考虑其以后的重新使用或处置的方便。6 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的选择6.1 概述若要安装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则必须按照表2指定的场所分类选择手rl采用制冷剂及制冷系统的类型。当要安装的制冷系统位置邻近表2所分类的场所区,必须认真考虑其邻近区域和其中人员的安全。对于每一种场所,采用某些制冷剂的某些系统、制冷装置及管路的某些位置必须被加以禁止,或者受到限制;或者无需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6.2 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的位置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的位置,应采

36、用附录B。6.3 滑冰场6.3.1 ODP值大于零的卤代;怪制冷剂不得用于滑冰场的直接系统,见附录D。6.3.2 室内滑冰场室内滑冰场必须符合4.3.1的要求。对于室内滑冰场,经适当加国并密封的混凝士地板把制冷系统和公用区域分隔。若采用L2制冷剂的直接系统,则必须提供能收集系统内全部制冷剂充灌量的贮液器。所有情况下,必须具备合适的方法使制冷剂在紧急状态时排放。6.3.3 室外滑冰场和用于类似体育运动的设施室外滑冰场必须符合4.3.2的要求。所有制冷设备、管道及配件布置要利于检查。现场必须有适宜的紧急撤离通道。必须按6.3.2中所述的要求设置制冷剂贮液器。13 SBIT 10345.1一-200

37、1附录A(标准的附录)总当量变暖效应(TEWI).亦称变暖影响总当量总当量变暖效应(TEWI)是评价全球变暖的一种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是制冷剂散失到大气中产生的直接作用:二是制冷系统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间运行所需能量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间接作用。TEWI用于计算运行中制冷过程对总全球变暖的作用。它不仅计算制冷剂散失的直接全球变暖作用,而且计算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寿命期间驱动机组所需能量的间接作用。TEWI只有在针对一个地区一个应用时期比较替代系统或制冷剂选择才有效。为:对于一个给定系统.TEWI包括:-一某些制冷剂损失情况下的直接全球变暖作用:一一-从隔热层或其它部件散出温室气体的直接全球变暖

38、作用:一一驱动系统所需电能产生过程中散发的C02形成的间接全球变暖作用。占出态。1J一-0-直接作用制冷剂与隔热层叫/间接作用图Al制冷系统采用TEWI就能确定最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制冷系统的实际全球变暖效应。其主要方案一一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制冷系统和制冷剂,以满足特殊冷却用途的要求;一-,优化系统以获得最佳能量效率(部件与系统的最佳组合和布置,以降低能耗):一一适当的维护以保持最优能量特性,并避免制冷剂的泄漏;一一用过的制冷剂的回收和再循环/再生:-一用过的隔热材料的回收和再循环/再生。TEWI的计算不只针对制冷剂本身,而是针对一特定制冷系统。系统不同其值亦不同,其与下列重要因素有关,例如:运行

39、时间,使用寿命,转换系数和效率。对于一给定的系统或应用.TEWI的最有效的用途是确定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何者更为重要。下列公式可计算TEWI值,公式中各种效应都有相应分述。TEWI= G WP X L X nJ + G WP X m( 1 - a recovery) + n X Eannual X GWPX L Xn=泄漏损失效应1直接GWPGWPXm(l- a reV町)=回收损失效应l nXEannua1X =能耗的效应间接GWP14 SBff 10345.1-2001 式中:TEWI一一总当量变暖效应,kg C02; GWP一一全球变暖潜能,与COz有关:L -一一泄漏量,kg/year;

40、 n一一一系统运行时间,year; m一一制冷剂充灌量,kg; a recovery一一回收/再循环系数,其值为从0至1; Eannual一一一能耗,kWh/year; 自由一-C02排放量,kg/kWh。注1:全球变暖潜能与CO,的比值有关,并基于商定的100年水平时间计。不同制冷剂的GWP值见附录00注2:转换系数目给出了产生IkWhE且能排放的C02量。当温室气体可能从|喝热层或其它部件散出时,需加上该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GWP,Xmj (1- a ,) 式中:GWP,-隔热层中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与COz有关:mj一一隔热层中气体充灌量,kg; 广一在使用寿命结束时从隔热层中回收的

41、气体的比例,从0到1。重要说明:计算TEWI时,要根据最新的数字来及时修正与C02有关的GWP和每kWh的C02排放量。本计算方法中的许多假设和系数,对一个独特场合的一种应用而言通常是特定的。因此不同应用或不同场合之间的比较结果未必有很多有效性。在设计阶段或需作出更新决定时,该计算特别重要。15 SB厅10345.1-2001附录B(标准的附录)制;令系统的安装地点8.1 概述有三类制冷系统的安装地点。它们是:的制冷系统位于人员停留的场所内,该场所不是机器间:b)制冷系统的高压侧(除风冷式冷凝器外)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c)制冷系统的所有含制冷剂的部件均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注1:热泵/空调器既可

42、用于加热又可用于冷却,通过换向阀使制冷剂从压缩机到热交换器的流动改向来实现功能的转换。因此,系统的高原侧和低压侧会根据装置的运行模式而变化。制冷系统或系统的部件不得设置在楼梯间、地面、公众所用的入口或出口之内(或之上)。注2:表B.l示出了可允许的或禁止的各种组合。根据指定制冷剂充灌量限值的条款或子条款的编号米确定可允许的但受到限制的组合。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最大充灌量必须符合B.2中说明的要求(见表8.1)。8.2 市IJ冷剂的最大充灌量8.2.1 Ll组制冷剂8.2. 1.1 Ll组制冷剂(见附录0)的实用限量是基于制冷剂的突然大量排放,且短暂曝露时间产生的影响而定。它们不涉及正常夭夭曝露的

43、安全极限,场所曝露极限表中给出了这些极限。8.2. l.2 A类场所8.2.l.2.1 有人员停留的、非机器问空间内的制冷系统必须满足F列要求:a)制冷系统内制冷剂充灌量(以kg计)不得超过下述乘积:一一制冷剂实用限量,以kg/ m3计(见附录0);一一一对于灌有制冷剂设备场所最少人员的容积计算,以m3计。注1:假如每一个房间的空气供给量不能限制在空气总供给量的25%以下,则用来自一个系统的空气冷却或加热的所有房间的总容积用作计算容积。注2:若空间装有机械通风系统,在运行期间,则在计算容积时要考虑空气量变化的影响。注3:允许在突然大量排放制冷剂的情况下采取其它的保护方法。这些方法应确保浓度不会

44、上升到附录已给出的实用限度,或者为浓度升高为空间内的人员提供适当的警报,以便能避免超量的曝露时间。其它的方法应证明其安全水准,至少要与a)中所述的方法等效。b)场所内存在明火或类似的热表面,该空间应有足够的通风措施,以免发生因分解产物可能引起的危险,并对场所内人员的活动要给予限制,若做不到这一点,则不得使用直接的和开式间接的系统。8.2.l.2.2 高压侧设置在机器间或室外(除风冷式冷凝器外)的制冷系统必须满足F列要求:a)对于直接的或开式间接系统(见表1).充灌制冷剂的限量由8.2.l.2.1确定:的对于通风开式间接系统、闭式间接系统、通风闭式间接系统和l双间接系统(见表1).16 SB厅1

45、0345.1-2001无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B.2.1.2.3 对于所有含制冷剂部件均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的制冷系统,无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B.2.1.3 B类场所B.2. 1.3.1 有人员停留空间内的制冷系统,该空间不是机器间,则无充灌制冷剂量的限制。若系统放置在地面以下或楼上而又无足够的紧急出口,则必须满足A类场所(见B.2.1.2.1)中所述的制冷剂充灌量限制的要求。B.2. 1.3.2 高压侧(除风冷式冷凝器外)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或者所有含制冷剂部件均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的这些制冷系统,无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B.2.1 .4 C类场所B.2. 1.4.1 有人员停留空间内的制冷系统,该

46、空间不是机器间,则无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若所用的直接或开式间接系统放置在地面以下或楼上而又无足够的紧急出口提供正常人数的人员疏散,则必须满足A类场所(见B.2.1.2.1)中所述的制冷剂充灌量限制的同样要求。B.2. 1.4.2 高压侧(除风冷式冷凝器外)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或者所有含制冷剂部件均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的这些制冷系统,无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B.2.2 L2组制冷剂B.2.2.1 通常,L2组制冷剂对人员的活动受到限制,不允许用在舒适性空调或供暖的直接系统、开式间接系统或通风开式间接系统之中。B.2.2.2 A类场所B.2.2.2.1 有人员停留的场所,而该空间不是机器间,或者高压侧

47、(除风冷式冷凝器外)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制冷系统必须是密封系统。对于压缩式系统,制冷剂充灌量不得超过附录D给出的空间极限和空间的容积导出的量。对于密封吸收式系统,制冷剂充灌量不得超过2.5kg。B.2.2.2.2 所有位于机器间内或室外的含制冷剂部件的制冷系统,必须满足F列要求:a)直接系统、开式间接系统和通风开式间接系统,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灌量不得超过2.5kg: b)闭式间接系统、通风闭式间接系统和双间接系统,若它们不能直接通到A类的房间,以及有一通往室外的出口,则无制冷剂充灌量的限制。B.2.2.3 B类场所B.2.2.3 .1 有人员停留空间的制冷系统,该空间不是机器间,制冷剂充灌量不得超过10.Okgo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