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76.03KB ,
资源ID:19564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95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10408.6-1991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pdf)为本站会员(卡尔)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10408.6-1991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Combination microwave and pa15lve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or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GB 10408. 6 91 本标准规定了在建筑物内使用的入侵报警系统中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探测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是设计、制造和检验的基本依据。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探测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GB10408. I、GB10408. 3、GB I 0408. 5的有关规定。2 引用标准GB 10408. I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0408. 3 微波入侵探测器GB 10408.5 被

2、动红外入侵探测器3 术语3. 1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combinationmicrowave and passive infrar叫intrusiondetector 将微波和被动红外两种单元组合于一体,且当两者都感应到人体的移动,同时都处于报警状态时才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3. 2 传感器sensor对微波单元指它的发射接收部牛p对被动红外单元指它的接收元件。3. 3微波单元microwave unit 微波传感器及微波信号处理电路单元的总称。3, 4 红外单元infrared unit 红外光学系统、传感器和红外信号处理电路单元的总称。4 一债要求本复合探测器应由微波单元、被动红外

3、单元和信号处理器组成,并应装在同一机壳内微波和红外探测范围应大小相当且重叠,在机壳内应有调节两者重叠的装置。5技术要求5. 1 外观及机械结构要求!但符合GB10408. I中4.I条的要求。5. 2 性能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5 05批准1992-01-01实施547 GB l 0 4 0 8 . 6 9 1 5. 2. 1 电性能要求应符合GB10408. I中4.2条的要求,其中4.2. 4条灵敏度和探测范围则应符合本标准5.2. 2条的规定。5.2.2灵敏度和探测范围微波和红外两单元探测范围的重叠区即是复合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参考目标在探测范围的边界处,以每秒一步(约0.75 m/

4、s)的速度,在探测范围内作横向移动时,移动距离小于3m即应产生报警状态。对标称探测距离小于10m者,要求移动距离小于该探测距离的30%时,即应产生报警状态。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其最大的复合探测范围应不小于产品性能指标中的规定值,但不应超过此值的25%.5.2. 3 双鉴功能当复合探测器中微波或红外单元之一受到干扰而处于报警状态时,探测器不应发出报警信号。5. 2. 4 自检功能复合探测器应有自检功能。当微波或红外单元之一失效时应能产生故障信号的指示和输出,并能切换成单一单元的探测状态。5. 2. 5 测试装置复合探测器中应有下列测试装置:a. 步行测试指示灯探测器应装有步行测试指示汀,用来调试

5、警戒区域以及指示现场干扰和自身故障,步行测试结束后应能将指示灯关闭或遮挡。指示灯应能分别显示微波、红外和复合三种报警状态。推荐使用三只指示灯分别显示三种状态。规定微波为黄色、红外为绿色、复合为红色。b. 信号测试点微波和红外两个探测单元都应有各自的信号测试点,用于检测灵敏度、确定探测范围和检查单元的工作状况。5. 3环境适应性要求应符合GB10408. I中4.3条I组的要求。5. 4 稳定性在6.I条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将探测器的灵敏度按5.2. 2条的要求调整后固定不变,连续工作七天后测试探测器的探测距离的变化应不大于10%。在这期间,探测器不应产生误报警和漏报警。5. 5抗干扰要求5. 5

6、. 1 抗热气流干扰应符合GB10408. 1中4.6. 2条的要求。5. 5. 2 抗小动物干扰复合探测器及其微波、红外单元均应分别符合GB10408. 5中4.J. 6条的要求5. 5. 3抗电磁干扰复合探测器及其微波、红外单元均应分别符合GBI 0408. I中4.6. 1条的要求。5. 5. 4抗环境干扰复合探测器应不受超出探测范围25%以外区域的任何移动物体及建筑物震动源的干扰影响而产生报警状态。5. 5. 5抗荧光灯干扰在超出探测范围25%以外的区域,荧光灯产生的干扰不应使复合探测器产生报警状态。5. 6 耐久性i4扫GB l 0408. 6 91 应符合GBI 0408. 1中4

7、.5条的要求。5. 7 安全性要求5, 7. 1 微波辐射安全剂量应符合GB10408. 3中4.3条的要求。5. 7, 2 阻燃要求应符合GBl 0408. l中4.7. 3条的要求。5, 8 可靠性要求应符合GB10408. I中4.g条的要求。6试验方法s. 1 试验条件6. 1. 1 探测器应安装在制造厂推荐的高度。按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安装并调到最佳性能状态,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如给出安装高度的范围,则应在其上、下限分别测试如提供脉冲计数或灵敏度调节时,也应在高、低限两种状态F分别测试。s. 1. 2 试验应在室内正常环境条件下进行。探测器视野的背景温度在2025之间并均匀分布,在整

8、个试验中应维持恒定整个背景表面温度的总变化应不大于1。相对湿度为45%75大气压力为86I06 kPa s. 1. 3 室内的硬质地面、墙壁结构和放置的物体对探测范围的影响不应超过5%。试验场地应比最大探测范围大3m以上。s. 2 外观和结构性能试验按GBl 0408. I中5.2条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I条的要求。6. 3性能试验6. 3, 1 电性能试验按GB10408. I中5.3条的规定执行,其中5.3. 4条的灵敏度和探测范围试验按本标准6.3. 2条的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2条的要求。6. 3.2 灵敏度和探测范罔试验在6.I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步行试验。在产品说明书

9、中标出的探测范围边界上选取七个均匀分布的点,人体参考目标以0.75 m/s的速度在点上作横向移动时,都应产生报警状态;然后站在探测器正前方的探测边界上,分别以0.3、1、3m/s三种速度作横向移动,都应产生报警状态。在上述七个点上逐步增加径向试验距离测得最大的探测范围以上试验结果都应符合5.2. 2条的要求。6. 3. 3 双鉴功能试验使用步行测试指示灯进行下列试验:a. 红外传感器受交变强光照射使红外单元处于报警状态;b. 微波传感器受探测范围内直射荧光灯干扰使微波单元处于报警状态。上述试验反复五次,每次时间间隔不小于Imin,都应符合5.2、3条的要求。6. 4 环境试验按GBI 0408

10、. I中5.4条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3条的要求。6. 5稳定性试验这项试验仅在复合状态下按5.4条的规定进行。试验期间记录报警次数。每天在探测范围的任意位置至少进行一一次功能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4条的要求。6. 6 抗干扰试验549 GB 10408. 6 91 6- 6. 1 热气流f扰探测器安装在适当的高度,面向均匀背景,灵敏度调至最大值。将500w的热风机放在探测器下方1 m和前方lm处气流与水平面成12。角朝向探测器,吹过探测器表面的气体流速应为o.7土0.l m/s, 持续Smin。试验结果应符合5.5. l条的要求。6.6. 2 小动物干扰探测器安装在制造厂推荐的高度,

11、并i周到最佳的性能状态。小动物用一长150mm直径30mm的金属棒进行模拟,金属棒表面进行发黑处理使其比辐射率接近o.9,棒内有电热元件通电使金属棒表面温度高于环境温度40.5。将棒水平安放在非金属小架上离地高度不大子JOOmm,架子用非金属细线拖动,在探测范围内的不同距离处反复进行横向移动,速度为I.0土0.2 m/s。试验结果应符合5.5. 2条的要求。6.6. 3 电磁干扰按GB10408. 1中5.7. I条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5. 3条的要求。6.6.4 环境干扰以下试验都应符合5.5. 4条的要求. 参考目标在超出探测范围25%区域的边界外侧移动。b. 振动F扰,将产品安装

12、在一个1800 mm I 000 mm 20 mm胶木板中心位置上,胶木板圈定在支架仁。根据产品使用时安装的方式,将支架可靠地固定在墙上或地上。探测器处于警戒状态,用直径为50mm(重o.51 kg)的钢球,从775mm高度自由落下或按圆弧摆动撞击安装探测器的木板背面中心处(见图1)。支架和探测器在撞击时不准产生移动。嗣球嗣球探测器 的-, , / , , / 水?在朵也在!lili营号是图l振动干扰试验装置图6.6. 5 荧光汀干扰用二只40W、220v荧光灯并列组合在一起放在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探测范围的J.25倍处朝向探测器,通lmin,断lmin,连续通断5次。试验结果应符合5.5.5条

13、的要求。6. 7 耐久性试验按GBJ 0408. J中5.6条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6条的要求。6. 8 安全性试验6. 8. 1 辐射安全剂量检测SC, II GB 1 0 4 0 8 . 6 9 1 用微波功率计测量探测器的微波发射功率“功率计的接收天线面积不应大于发射天线面积。将接收天线放置在发射天线正前方5cm处进行测量,测得的功率值除以接收天线面积所得的平均功率密度应符合5.7. I条所规定的值。6.8.2 阻燃试验按GBI 0408. I中5.8.3条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7. 2条的要求。s. 9 可靠性试验按GB10408. I中5.1 0条规定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

14、5.8条的要求。7 检验规则按GB10408. I中第6章的规定执行,其中6.2条试验项目和顺序则按本标准表l的规定执行。表1序号试验方法不合格鉴定质量一致性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本标准GB 10408. 1 分类检验A组B组C组D组步卡li/.5. l 5 2. l c 、J、/ 、2 外壳防护等级5. 1 5. 2 2 B 、J、3 外壳强度5. l 5.2 3 B 、4 弯曲试验5. 1 5. 2 4. 2 c 、J、5 拉力试验5. l 5 2. 4. l c v 、J6 功能试验5. 2. l 5. 3. I B v 、J、J、J7 双鉴功能5 2 3 6. 3. 3 B 、J、J、Jv

15、8 自俭功能5. 2. 4 6. 3. 4 B 、J、J、9 过流保护5. 2. I 5 3 2 B 、J、J10 防拆保护5. 2. I 5. 3. 3 B 、l l 灵敏度和探测范围5.2.2 6. 3 2 B v / v 、j、J12 电糠适用范围5. 2 I 5. 3 5 B v 、J、13 过压运行5. 2. I 5 3.6 c 、Jv l 4 电源功耗5. 2. I 5.3 7 c v 15 备用电摞5. 2. I 5. 3. 8 B 、J、16 接口检查5. 2. l 5 3.9 B 、J17 高温5.3 5 4. I B 、J、J、18 亘定温热5 3 5. 4. 2 B 、J

16、、J、J19 低混5 3 5. 4. 3 B 、J、v 20 低温贮存5. 3 5. 4. 4 B 、J、21 振动5. 3 5 4. 5 B 、J、22 冲击5 3 5. 4. 6 B / 、J、23 自由跌落5.3 5 4.7 B 、24 稳定性5. 4 6 5 B v 、25 耐久性5 6 5.6 B 、J551 GB 1 0 4 0 8 . 6 9 1 续表I序号试验方法不合格鉴定质量一致性枪验项目技术要求本标准GB 10408 J 分类检验A组B组C组D组26 杭热气流干扰5. 5. J 6. 6. J B 、J27 抗小动物干扰5 5. 2 6 6 2 B 、J28 抗电磁干扰5.

17、5. 3 5. 7 I B 、v 29 抗环境干扰5. 5 4 6 6. 4 B / v 30 抗荧光灯干扰5. 5 5 6. 6 5 B v / 31 辐射安全剂量5. 7 J 6 8 J A v 、J32 阻燃5.7.2 5. 8 3 A 、33 可靠性5. 8 5. J 0 B 、J、注表中有“、”者表示进行的项目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按GB10408. I中第7章的规定执行。9 对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复合探测器的产品说明书除提供探测功能、技术性能指标、接线图和使用说明之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a. 微波、红外和复合的探测范围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表示在同一幅图.t;b. 自检功能的基本原理、功能和检验方法:c. 步行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d. 避免漏报警和误报警的注意事项。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克义。.ii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