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17.69KB ,
资源ID:19679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967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15335-1994 矿用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定方法.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15335-1994 矿用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定方法.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用风筒测定方法GB/T 15335-94 Determination of leakage rate and specific resistance for mlne alr duct 1 主.内害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用风筒漏风率和风阻的测定系统、测定条件、测定步骤和测定结果的表述。本标准适用于矿用正压风筒和负压风筒产品。2 引用标准GB 1236 通风机空气动力性能试验方法MT 164 煤矿用正压风筒MT 165 煤矿用负压风筒3 术语3. 1 百米风筒漏风率leakage rate per 100 m of ar duct 在规定的风压条件下,平均每百米风筒漏风

2、量占风筒进口风量的百分数.3. 2 百米风筒风阻specific resistance per 100 m of air duct 平均每百米风筒轴线方向上的摩擦风阻和接头风阻之和.3. 3 百米风筒标准风阻reference specific resistance per 100 m of air duct 在空气密度为1.20 kg/时的条件下,平均每百米风筒轴线方向上的摩擦风阻和接头风阻之和。4 测定系统测定系统由测定装置、被测风筒、测量仪器组成,测定系统布置如图1、图2所示.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12-22批准1995-08-01实施109 GB/T 15335-94 1234567

3、 , 9 7 5 6 7 10 100111 5D 图l正压风筒测定系统示意图l一通风机,2一连接风筒,3整流段,4测量段,5皮托管,6温度计,7一徽压计,8 被测风筒,9肢管;10风量调节楞,L整流段长度1234567 7 8 9 456 7 5D 100111 图2负压风筒测定系统示意图10 / 、1一通风机,2连接凤筒,3整流段,4温度计,5皮托管,6一测量段,7一徽压计,8被测风筒,9被管,10一风量调节器,L整流段长度4. 1 测定装置测定装置由通风机、测试管路、整流装置和风量调节器组成.测试管路采用圆形管道。测量段的直径应与被测风筒的直径一致。4. 1. 1 应采用能满足要求的1B

4、T型轴流式通风机。4. .2 测试管路和整流装置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GB1236中3.3.1.3和3.4的规定。4.2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仪器名称单位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20002 徽压计P. 。-2500O. 1 气压计P. 80XI0-106XI0 100 温度计 。-50O. 1 皮托管m/s 0-30 (准确度二等)I I () GB/T 15335-94 5 测定条件5. 1 测定系统应设置在不受外界气流干扰的场所。5.2 被测风筒J总妖度应不少于100m,平直地安装在测定系统内。6 iJlj定步骤6. 1 检查被测风筒的安装是否平直、牢固。6.2 调试仪器,检查

5、连接仪器的胶管有无堵塞或漏气.6.3 启动通风机,运转30mno 6.4 测量被测风筒的长度.6.5 确定测点数目g根据风简直径大小,在测量断面A、B处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按表2确定测点数目.表2风简直径(D),mm300 400 500 二岁600测点个数4 6 6-8 8-10 6.6 确定测点位置g将测量断面分成若干个等面积环,用对数线性法按表3确定每个测点距管壁的距离。测点位置如图3所示。表3点位置Y/D 测点个数l 2 3 4 5 6 7 8 9 10 4 0.043 0.290 0.710 0.967 6 0.032 O. 136 0.321 0.679 0.806 0.908 8 0

6、.021 O. 117 O. 184 0.345 ).6550.816 0.883 0.979 10 0.019 0.077 0.153 0.217 0.381 0.639 0.783 0.847 0.923 。.981 注,)Y一测点距离管壁的距离,mmE 宅、D 图3测点布置示意图111 GB/T 15335-94 6.7 用风量调节器将测量断面A处的相对静压调至(1200-2 000)土20Pa(根据风简直径选定)后,进行下列参数测量:6.7. 1 环境大气压力PO;6.7.2 测量断面A、B处的风流温度tA.tBJ6.7.3 测量断面A、B处的相对静压P,tA .P ItB- 6.7.

7、4 测量断面A、B之间的静压差P1,6.7.5 测量断面A、B的动压PdA、P.将皮托管从测量断面A、B处的管壁一侧插入到测点位置,在A、B断面处同时测定动压,读取每个测点的动压值.每个测点应重复读数至少三次.皮托管测头迎面正对风流,测头与风流轴向保持一致,其偏角应不大于土了。7 测定结果的寝述7.1 空气密度按式(1)计算s.p.:l:P叫(J, = 3.483 X 10- X一二百.式中Ip.一一测量断面A、B任一处的空气密度.kg/mI p.-测量断商处的大气压力,Pa,士一一+用于正压风筒,一用于负压风筒,p .,. 测量断西A、B任一处的相对静压,Pa;T 热力学温度.T=273.1

8、5+岛.KI ti一测量断面A、B任一处的风流温度.C. 7.2 风量7.2. 1 测量断面A、B任一处的平均风速按式(2)计算z曰:币;V , = 主呈.i二1式中,V.-测量断面A、B任一处的平均风速,m/s,P命第z个测点的动压,Pa;r一测点总数,C一-皮托管校正系数。7.2.2 测量断面A、B任一处的风量按式(3)计算gQi = S; V; 式中,Qi-测量断面A、B任一处的风量,旷/s;5i一一测量断面A、B任一处的丽积,m2.7.3 风筒漏风率7. 3. 1 风筒漏风量按式(4)计算112 . ( 1 ) ( 2 ) . ( 3 ) GB/T 15335-94 b.Q = Q.

9、- Q. 式中:b.Q-测量断面A、B之间的风筒漏风量,旷/8; Q.-测量断面A处的风量,m3/s;QB一-测量断面B处的风量,m3!s。7.3.2 风筒漏风率(%)按式。)计算=K Qa-QE = - -. X 100 可A式中:K一一测量断面A、B之间的风筒漏风率。7. 3. 3 百米风筒漏风率(%)fJ式(6)计算g式中zkl倒一一百米风筒漏风率,K 些旦王 1-, . L.B二一测量断面A、B之间的风筒长度础。7.4 风筒测量断面A、B之间的通风阻力按式(7)计算zh = b.P.士他旦一鱼旦)-221 式中3h一一测量断商A、B之间的风筒通风阪力,Pa;阳、P.一一分别为测量断面A

10、处和B处的空气密度.kg/m; V.V.一一分别为测量断面A处和B处的平均风速.m/s。7.4.1 风筒测量断面阔的风阻按式(8)计算zR. =否是B式中R.-一风筒测量断面A、B间的风阻,N.8Z/m8。7.4.2 百米风筒风阻按式(9)计算gR 些知100 - -, AB 式中:R100二一百米风筒风陋,N.s2/m807.4.3 百米t风筒标准风阻按式(10)计算2R1. 20R,阔. -, P. + P. 2 式中,Rs户一一百米风筒标准风陋,N.s1!/m飞 ( 4 ) . ( 5 ) .( 6 ) . u .( 7) ( 8 ) ( 9 ) ( 10 ) 113 ,. GB/T 15335-94 百米风筒漏风率和百米风筒风阻分别测定三次,取其算术平均值。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和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宗福、左兴福、李万鹏。1 1 I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