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T 18422-2001 前主主1=1 本标准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080,199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其组合件透气性的测定制定的。本标准与国际标准ISO4080,1991的主要差异如下g为了试验装置示意图更简明易懂,图1增加了A端和注释s一一为了便于理解对表1的表头做了调整。本标准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橡集团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雪花。:! () 1 G8/T 18422-2001 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0)是各国家标准团体CISO成员团体)的世界性联合机构。制定国际
2、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各技术委员会进行。凡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项目感兴趣的成员团体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有联系的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可参加此项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的所有方面.ISO与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紧密合作。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要发给成员团体进行投票,作为国际标准发布时,要求至少有75%投票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国际标准ISO4080由ISO/TC45橡胶与橡胶制品技术委员会.SCl软管(橡胶和塑料分技术委员会制定。本第二版废止并代替第二版(ISO4080 ,1 987) .是其技术修订本,另加了一个试验方法(方法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橡胶和塑料软
3、管及其组合件透气性的测定Rubber and plastics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 Determination of permeability to gas GB!T 18422-2001 eqv ISO 4080 ,1991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本标准无意涉及因使用本标准可能出现的所有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和健康制度并确保符合国家法规是使用者的责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在规定的时间内气体通过橡胶或塑料软管管壁渗透的体积的三种测定方法。方法1用于测定除管接头外整个软管管壁对试验气体的渗透性。在评价外胶层穿孔的软管透气特性时使用这种方
4、法。方法2,用于测定软管内胶层和增强层对试验气体的渗透性。在测定外胶层未穿孔的软管的透气特性时,气体通常从软管切割端的织物增强层渗出,此时使用这种方法。方法3用于准确测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软管管壁对试验气体的渗透性。这些方法仅适用于那些不溶于水的试验气体。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Il!T 2941-1991 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间(eqv150 471 ,1 983) 3 试验装置3. 1 水槽能够保持在规定的温度下,并
5、有足够的长度可容纳试样。3. 2 供气源装备有适宜气压表和在软管失效时用的应急过流断流阀。3. 3集气装置由量筒组成,有时还含有适合于三种方法中每种方法的装置,如图1图3所示。量筒的容量和精度应按照预计收集的气体体积加以选择。3. 4 气压表用于记录试验时的气压。3. 5 两支温度计用于记录气体收集处的水温和气温。这三种试验方法的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图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却01-08-28批准2002- 05-01实施203 GB/T 18422-2001 供气摄集气槽-i;3王三?1m辑曹自由*度水槽注=试样的A端殷商量筒的右侧远至不能使气泡从中逸出而上升进入量筒内.2
6、1图1方法1用的试验装置示意图量筒供气潭一一一-一试样-一一一-一一一_.-四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 水槽一图2采用说明,IJ ISO 4080,1991图1中元A端二字.ISO 4080,1991图1中无注。2J 204 , 一-.-1m -一一- - -一-试挥方法2用的试验装置示意图。集气槽A蝙JGB/T 18422-2001 供气源金属曹耻曹接头遭璃曹图3方法3用的试验装置示意图4 试样4. 1 方法1试样应为一段适当长度的软管,其长度足以保证在气体收集槽下面暴露的软管长度为1m。4.2 方法2试样应为自由长度为1m的软管。4.3 方法3试样的两个管接头之间的软管自由长度为0.5m。5
7、 试样的调节在软管生产24h之内不应进行任何试验。试验前,试样应按GB/T2941在选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至少调节3h。6 试验温度试验应在GB/T2941规定的温度下进行,7 试验压力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1MPa的气压下进行。8 程序8. 1 方法l将试样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到规定的供气源(3.2)上。在最后封闭试验组合件之前用气体清洗试验组合件30S,排除截留的空气。将水槽(3.1)的温度调节至规定的值。把试验组合件浸入水槽,施加气压并在收集气体之前将该压力保持72h。图1中所示,把集气装置(3.3)安置在试样的上方,记录收集3.0cm3气体所需要的时间。将此项测量重复两次。另一做法是,测量
8、在24h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如果需要测量不同压力下的透气性,首先在最低压力下试验,然后再升到较高的压力下试验。205 GB/T 18422-2001 8.2 方法2在试样上安装适当的进气和尾部管接头,进气端连接在规定的供气源(3.2)上,然后堵住尾部管接头。用气体清洗试验组合件,排出空气,最后封闭试验组合件。将水槽(3.1)的温度调至规定的温度。向软管组合件施加试验压力,保持24h,然后将试验组合件及其端部连接件浸入水槽(3.1)中(见图2)。用两个带有刻度的量筒(3.3)在两端收集并计量逃逸的气体1ho保持试验组合件中的气压,将其从水槽中取出。将试验组合件再浸入水槽中,每24h测量1h的逃逸气
9、体的体积,再得出六次测量值。重要的是1h 测量之后将组合件取出,而不是留在水中继续浸泡,因为暴露的织物增强层会膨胀,使试验结果没有代表性。8.3 方法3将试样的一端部分封闭,另一端连接在规定的供气源(3.2)上。在最后封闭试验组合件之前用气体将其清洗30s,排除截留的空气。将水槽(3.1)的温度调至规定的温度。将试验组合件插入玻璃管,浸入水槽,使它们应与水平面倾斜约200(见图3)。施加气体压力,保持14 d。之后收集气体6h,或者收集450cm500 cm的气体。每隔24h重复这一试验程序,直至相连二次收集的气体体积相差在5%之内。用相连二次读数的平均值计算透气性。如果欲测定不同压力下的透气
10、性,首先在最低压力下,然后再在较高压力下进行试验。9 试验结果表示9. 1 方法1以三次测量结果计算收集1cm3气体的平均时间,由该值计算出气体的渗透速率,用每米软管每小时气体的立方厘米cm3/(m h)J表示。如果采用另一种做法,收集气体24h(见8.1节第4段),也可以进行相似的计算。9.2 方法2由于试验组合件可能仍含有一些空气,所以不要第一个读数。平均剩下的六个读数,以每米软管每小时立方厘米cm3/(m.h)J表示透气速率。9. 3 方法3所研究的部位是与气体相接触的软管内表面。与气体相接触的软管内表面透气速率以每平方米每秒立方厘米气体cm3/(m2 5)表示。根据在干燥条件下的标准温
11、度273.15K和标准压力101.325 kPa修正所有试验结果。测量软管两端的内径,取其平均值。用式(1)计算透气速率,以每平方米每秒立方原米气体表示.858.09 X V(p户JdLt(273. 15 +们式中:V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cm2,精确到士2.0cm3; 户收集气体之时的大气压,kPa,精确到土O.7 kPa, w一一在温度。下(见表1)水的饱和蒸汽压力,kPa,精确到土O.OlkPa;d 软管内径,mm,精确到士0.5mm; t 收集气体的时间,5,精确到士305,。收集气体时收集装置的温度-,C ,精确到士0.10C; L 软管长度,m,精确到士0.001m. 1仆的( 1
12、) GB/T 18422-2001 表1在15C35C的温度(的下液态水的饱和蒸汽压力(户w)J 。rc0.0 O. 1 15 . 705 . 716 16 . 817 . 829 17 . 937 . 949 18 2.063 2.076 19 2. 196 2.210 20 2.338 2.352 21 2.486 2.501 22 2.643 2.659 23 2.808 2.825 24 2.983 3.000 25 3. 167 3.186 26 3.360 3.380 27 3.564 3.585 28 3.779 3.801 29 4.005 4.028 30 4.242 4.2
13、67 31 4.492 4. 517 32 4.754 4.781 33 5.029 5.058 34 5. 318 5.348 35 5.622 5.653 10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本标准编号;b)试验软管的全称gc)使用的试验气体sd)采用的试验压力;e)采用的试验方法$0环境温度;自)试验温度g。.2 O. 3 . 727 . 738 . 841 . 853 . 962 . 974 2.089 2.102 2.224 2.238 2.366 2.381 2.517 2.532 2.675 2.692 2.842 2.860 3.019 3.037 3.204 3.223
14、3.400 3.420 3.606 3.628 3.823 3.845 4.051 4.075 4.291 4. 316 4.543 4.569 4.808 4.835 5.086 5.115 5.378 5.408 5.684 5. 716 0.4 O. 5 O. 6 O. 7 . 749 . 760 . 772 . 783 . 864 . 876 . 888 . 900 . 987 . 999 2.012 2.025 2.116 2.129 2.142 2. 156 2.252 2.266 2.280 2. 294 2.396 2.411 2.426 2.441 2.548 2.563 2
15、.579 2.595 2.708 2.725 2. 741 2.758 2.877 2.894 2.912 2.930 3.056 3.074 3.092 3. 111 3.243 3.262 3. 281 3.301 3.441 3. 461 3. 481 3.502 3.649 3.670 3.692 3. 713 3.868 3.890 3. 913 3.936 4.100 4. 122 4.146 4.170 4.340 4.365 4.390 4. 415 4.595 4.621 4.647 4.674 4.862 4.890 4.918 4.945 5.143 5.172 5. 2
16、01 5.230 5.438 5.468 5.499 5.529 5.747 5.779 5.811 5.843 kPa O. 8 O. 9 . 794 . 806 . 912 . 925 2.037 2.050 2. 169 2. 183 2.309 2.323 2.456 2.471 2.611 2.627 2. 775 2. 791 2.947 2. 965 3. 129 3. 148 3. 321 3.340 3. 523 3.543 3. 735 3. 757 3.959 3.982 4. 194 4. 218 4. 440 4.466 4.700 4.727 4. 973 5.001 5.260 5.289 5.560 5. 591 5.876 5.908 h)透气速率,方法l和方法2以每米软管每小时立方厘米cm/(m h)表示,方法3是以每平方米每秒立方厘米cm/(m s)表示30任何特殊的观测结果;j)试验日期。采用说明21J 为了便于理解对表头做了调整。2l7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