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B 15 园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5798-2009代替GBT 15798-1995粘虫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armywormPseudaletia(Mythimna)separate Walker200903-27发布 200910-01实施宰瞀髁鬻瓣警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目 次GBT 15798-2009前言。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成虫诱测14卵量调查25幼虫调查26迁出区发生情况调查。37粘虫调查资料表册38粘虫预报数据的收集和传输3附录A(规范性
2、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粘虫5附录B(规范性附录)粘虫模式报表一13附录C(资料性附录)粘虫成虫诱测工具17附录D(资料性附录)粘虫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划分方法19附录E(资料性附录) 牯虫幼虫发育进度龄期分级方法20附录F(资料性附录)牯虫蛹发育级别分级方法21刖 罱GBT 15798-2009本标准代替GBT 15798 1995(粘虫虫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 1579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其中定义了粘虫的发生世代、为害区和模式报表等内容;2)成虫诱测方法增加了虫情测报灯,删除了杨树枝把的内容;3)增加了“粘虫预报数据的收集和传输”部分,
3、其中增加了“粘虫模式报表”及传输平台的要求内容;4)将“粘虫调查资料表册”在正文中进行了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屈西峰、夏冰、曾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5798 1995。粘虫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8-200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粘虫成虫诱测、卵量调查、幼虫调查、迁出区发生情况调查、调查资料表册、预报数据的收集和传输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粘虫测报调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4、于本标准。21粘虫的发生世代generation emergence of the armyworm以卵的出现作为下一个世代的开始,对全年卵、幼虫、成虫、蛹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22粘虫的发生区region of generation emergence of the armyworm越冬代发生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湖南;一代发生区:上海、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二代发生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天津、北京、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宁夏;三代发生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四代
5、发生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3成虫诱测31诱测时间一代发生区南部自2月10日至4月10日,北部自3月5日至4月15日;二代发生区自5月10日至6月20日;三代发生区自7月15日至8月15日;四代发生区自9月1日至10月10日。32诱测工具各地可从下列几种观测工具中,选出一种诱蛾效果最好的进行监测,将蛾量诱测结果记人附录A中的表A1中。321虫情测报灯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装设1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见附录C中的第C1章)或20 W黑光灯,要求设在视野开阔处,其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 m。一般每年更换一次灯管。322诱蛾器选择离村庄稍远、比较
6、空旷容易遭受为害的作物田。一般设置2台诱蛾器(其结构见附录C中的第C2章),间距应在500 m以上,诱蛾器可以用木或铁器架架起,诱蛾器底部距地面1 m。设立后不要轻易移动位置,保持相对稳定。诱集方法:加入诱剂(成分和配制方法见附录c中的第c2章)后,每日黄昏前将诱剂皿盖打开,搅拌诱剂后罩好筒盖,次日清晨将落在皿内和皿外死亡的粘虫蛾取出,携回检查并将诱剂皿盖盖好,减少诱剂蒸发,再罩好筒罩。诱剂每逢5(每月5日、15日、25日)增加半量,逢10(每月10日、20日、30日或31日)更换全量。当蛾量多、蒸发量大或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酌情增加或更换。GBT 15798-2009323糖醋毒草把选比较空旷
7、有代表性的稻、麦田,每田设一组5把糖醋毒草把(制作方法见附录C中的第C3章),东西排列,间距15 m20 m。草把设置要高出作物30 cm。配制诱剂(成分和配制方法见附录c中的第C3章),诱液于傍晚涂在草把上,漏斗中可放入少许稻草,防止鸟雀啄食蛾子;次日清晨将落在漏斗内的粘虫蛾取出,携回检查。诱液每2 d涂一次。33雌蛾卵冀发育进度检查在盛蛾期,隔日解剖检查一次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各级数量和交尾情况(方法见附录D)。即每次抽查上述方法诱到的蛾子20头,诱蛾量不足20头时,应全部检查,将检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的表A 2中。4卵量调查41草把诱卵411诱卵时间一代发生区南部自2月20日至4月15日,一
8、代发生区北部自3月15日至4月20日;二代发生区自5月25 FI至6月20 13。412田间设置每点选具代表性寄主田2块,每块田插10把;长江以南区域草把间距5 m,长江以北区域间距10 m。413制作方法选择较粗壮已变质的于稻草3根,剪成50 cm长,基部扎紧成一把i或未变质干谷草5根、50 CFEI长,从中间对折扎紧即为一把;将其绑在小木棍或细竹竿上,端部朝上,草把顶要高出作物20 cm左右。414诱卵方法从插草把第一天起,每3 d检查并更换一次草把,仔细清点卵块数;同时抽取10块卵,检查其卵粒数;如不足10块卵则全部检查。平均每块卵的卵粒数按式(1)计算。A一(E)B (1)式中:A平均
9、每块卵的卵粒数,单位为粒;E每块卵卵粒数,E为10块卵卵粒数的累加,单位为粒;B检查卵块数,单位为块。将草把诱卵结果记人附录A中的表A3中。42卵量普查421普查时间各地在主害代成虫高峰期后进行普查。422普查田块选择具有代表性各种寄主作物的不同类型田,每种类型田各普查1块3块田。423普查方法每田块均采用5点取样,每点查1 m2。谷子、小麦、水稻等密植矮秆作物,应注意检查枯干叶、枯心苗和上部1片4片嫩叶尖端的卵量;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应对所有作物和杂草进行检查,调查时应注意干叶尖、苞叶、花丝、前茬作物上的卵量。每类型分别取10块卵,检查卵粒数。将结果记入附录A中的表A4中。5幼虫调查51幼
10、虫系统调查511调查时间一代发生区自4月1日至暴食期止;二代发生区自6月1日至暴食期止;三代发生害区自7月15日至暴食期止;四代发生区自晚秋世代成虫盛期至暴食期止。每3 d调查一次。2GBT 15798-2009512调查田块选当地主要寄主作物田,固定1块3块为系统调查田。513调查方法每块田以棋盘式10点取样,条播、穴播的小麦、谷子、水稻每点1 m2,撒播的作物每点03 mX03 m;玉米、高粱每点10株,调查后均折算成平均每平方米虫数。调查条播麦田、谷田时,样点下铺一白布,拍打植株,如此重复数次,直至拍打后再不出现幼虫为止,然后扒开行间,检查布上或地表上的幼虫数量及其发育龄期;还应翻转根际
11、松土,检查潜土的幼虫;谷叶心内常有低龄幼虫潜伏,除拍打外,对心叶及穗轴应仔细检查。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先检查心叶、叶腋、雌雄穗及干叶卷缝内的虫量、虫龄;再查地表及土内虫量、虫龄;如田中杂草较多,也要查清杂草上的虫量、虫龄。幼虫虫龄按体长和头宽区分(区分指标见附录E)。52幼虫普查521普查时间当系统调查大部分幼虫进入2龄期时,立即组织一次普查。522普查田块选具有代表性各种寄主作物田进行,普查田块总数不少于20块,调查方法同幼虫系统调查,将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的表A5中。6迁出区发生情况调查61残虫量调查611调查时间越冬代发生区于2月22日至24日,一代发生区于5月10日至12日,二代发生
12、区于7月3日至4日,三代发生区于8月17日至19日调查一次。612调查地块选具有代表性已防和未防的各种寄主田及其他发生环境各2块3块,均以5点取样。条播麦田、谷田每点查1 m2;玉米、高粱每点查2 m2;水稻、绿肥、撒播麦田及草地每点查03 m03 iTl。查清植株上、地面及地下幼虫及蛹的数量,检查幼虫龄期和蛹发育进度(区分方法参见附录E、附录F)。将残虫量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的表A6中。62天敌调查在残虫量调查时一同调查天敌情况。在调查田中随机选取幼虫及蛹各50头,不足50头时应全查。剖开虫体,检查寄生性天敌种类、数量,同时调查点内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将天敌调查结果记人附录A中的表A6中。
13、7粘虫调查资料表册各项调查内容须在调查结束时,认真统计和填写,内容不能随意更改。年底前填写粘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表(见附录A中的表A7)。全国制定统一的粘虫“调查资料表册”的样表一份(见附录A),供各地应用时复制。8粘虫预报数据的收集和传输81主害代天气预报收集将要发生世代内的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力、风向、灾害性天气次数、范围等。一代发生区于2月底收集3月5月天气预报;二代发生区于4月底收集5月6月天气预报;三代发生区于6月底收集7月8月天气预报;四代发生区于8月底收集9月10月天气预报。3GBT 15798-200982农作物种植和生长情况各发生区要及时收集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品种、耕制、苗情
14、长势、生育期早迟、灌溉及施肥等栽培情况。83粘虫模式报表越冬代、一代、二代、三代粘虫预报所需数据用模式报表形式进行规范(见附录B),其中所列各项内容均为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或遗漏。并采用国际网络或传真机等方式及时传输。模式报表中,发生程度按轻发生、偏轻、中发生、偏重、大发生划分,分别用1、2、3、4、5表示。同历年比较的早、增、多、高用“+”表示,晚(迟)、减、少、低用“一”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表示。站名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粘虫年)盖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制GBT 1 5798-2009GBT 15798-2009表A1粘虫蛾量诱测
15、记载表诱测工具检查日期虫情测报灯(头台) 诱蛾器,【头7台1 糖醋毒草把(头把) 备 注月 日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12345678910上旬累计12345678910中旬累计12345678910下旬累计全月累计6表A2 粘虫雌蛾抱卵检查记载表GBT 15798-2009调查日期 卵巢发育级别及占百分比雌蛾来源 检查虫数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交配率 备注月 日头 7GBT 15798-2009表A3粘虫草把诱卵记载表调查日期 诱卵 平均每把 检查卵 单块卵粒数粒插把环境 检查把数 备注月 日 块数块 卵块数块 块数块 最多 最少 平
16、均8表A4粘虫卵量普查记载表CBT 15798-2009调查日期 取样总卵 检查卵 单块卵粒数粒平均地点 作物 类型田 每平方米 备注月 日面积甜 块数块 块数块最多 最少 平均 卵量粒9GBT 15798-2009表A5粘虫幼虫发生量调查记载表亚各龄幼虫数及占百分比调查日期 均取 每地 作 类 样总型 面 虫正 备点 物 田 积 数 方ITIz头 米 1 2 3 4 5 6 合 1 2 3 4 5 6注虫 龄 龄 龄 龄 龄 龄f计 龄 龄 龄 龄 龄 龄月 日 数头头 10袭A6粘虫残虫量和天敌调查记载表GBT 15798-2009调查日期 幼虫及蛹发育进度 天敌寄生情况幼 虫 蛹取作 类
17、 样总 每 每寄 寄型 面 虫 1 正 亚 数生种 生月 日 物 田 积 数 龄 方 化化 类 头 数 m2 头 4 5 6 方 刖 1 2 3 蛹3 毓I 龄 裱 米 蛹 级 级 级 皮 来 蛹铃 头 头 头 虫 头 头 头 头 头 蛹 头头 数 数头 头GBT 15798-2009表A7粘虫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耕地面积hm2。其中:水稻hm2; 谷子hm2;小麦 hm2; 麋子hm2;玉米hm。; 其他 h群。高粱hm。;发生面积hm2,其中:代hm2代hmz。受害减产面积hmz;发生程度 级;防治面积hm2, 占发生面积,其中:代hm2代hm2。挽回损失t;实际损失t。简述发生概况和特
18、点:12附录B(规范性附录)粘虫模式报表表B1越冬代粘虫模式报表(MONCA)要求汇报时间:2月25日27日GBT 15798-2009序号 编报内容 报表程序1 报表代码 (MONCA)2 发生程度3 越冬代粘虫有虫面积(hm2)4 防治面积(hm2)5 麦田面积(hm2)6 其他寄主田面积(hm2)7 防治前各类型麦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8 防治前其他类型田(绿肥、油菜、冬闲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9 防治后各类型麦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0 防治后麦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1 防治后其他类型田(绿肥、油菜、冬闲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2 防治后其他类型田(绿肥、油菜
19、、冬闲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3 未防治各种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4 总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5 总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比历年均值增减百分率()16 发育进度调查日期(月、日)17 三龄前幼虫占百分率()18 四龄幼虫占百分率()19 五龄幼虫占百分率()20 六龄幼虫占百分率()21 前蛹占百分率()22 一级蛹占百分率()23 二级蛹占百分率()24 三级蛹占百分率(“)25 蛹皮(羽化)占百分率()26 平均自然死亡率(“)27 平均自然死亡率比历年增减比率(“)28 预计成虫羽化盛期(月、日)29 编报单位13GBT 15798-2009表B2代粘虫模式报表(M1
20、NCA)要求汇报时间:5月13日15日序号 编报内容 报表程序1 报表代码 (M1NCA)2 发生程度3 一代粘虫有虫面积(hm2)4 防治面积(hm2)5 各类型麦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6 各类型麦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虫量(头)7 防治后麦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8 防治后麦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9 未防麦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0 未防麦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1 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2 各类型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比历年均值增减百分率()13 发育进度调查日期(月、日)14 三龄前幼虫占百分率()15 四龄幼虫占百分率()16 五龄幼虫占百分率()1
21、7 六龄幼虫占百分率()18 前蛹占百分率(“)19 一级蛹占百分率()20 二级蛹占百分率()21 三级蛹占百分率()22 蛹皮(羽化)占百分率()23 平均自然死亡率(“)24 平均自然死亡率比历年增减比率()25 预计成虫羽化盛期(月、日)26 编报单位14表B3二代粘虫模式报表(M2NCA)要求汇报时间:7月6日8日GBT 15798-2009序号 查报内容 报表程序1 报表代码 (M2NCA)2 发生程度3 =代粘虫有虫面积(hm2)4 防治面积(hm2)5 防治前谷、麦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6 防治前谷、麦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虫量(头)7 防治前玉米高粱田平均百株虫量(头)8 防治
22、前玉米高粱田平均最高百株虫量(头)9 防治后谷、麦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0 防治后谷、麦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1 防治后玉米高粱田平均每平方米米残虫量(头)12 防治后玉米高粱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3 草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4 各种作物田加权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5 总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比历年均值增减率()16 发育进度调查日期(月、日)17 三龄前幼虫占百分率()18 四龄幼虫占百分率()19 五龄幼虫占百分率()20 六龄幼虫占百分率(“)21 前蛹占百分率()22 一级蛹占百分率()23 =级蛹占百分率()24 三级蛹占百分率()25 蛹皮(羽化)占
23、百分率()26 平均自然死亡率()27 平均自然死亡率比历年增减比率()28 预计成虫羽化盛期(月、日)29 编报单位15GBT 15798-2009表B4三代粘虫模式报表(M3NCA)要求汇报时间:8月20日25日序号 编报内容 报表程序1 报表代码 (M3NCA)2 发生程度3 三代粘虫有虫面积(hm2)4 防治面积(hm2)5 防治前谷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6 防治前谷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虫量(头)7 防治前玉米高粱田平均每百株虫量(头)8 防治前玉米高粱田平均最高每百株虫量(头)9 防治后谷田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0 防治后谷、麦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1 防治后玉米高粱田
24、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2 防治后玉米高粱田平均最高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3 各种作物田加权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头)14 平均每平方米残虫量比历年均值增减率()】5 发育进度调查日期(月、日)16 三龄前幼虫占百分率()17 四龄幼虫占百分率()18 五龄幼虫占百分率()19 六龄幼虫占百分率()20 前蛹占百分率()21 一级蛹占百分率()22 二级蛹占百分率()23 三级蛹占百分率()24 蛹皮(羽化)占百分率()25 平均自然死亡率(“)26 平均自然死亡率比历年增减比率()27 预计成虫羽化盛期(月、日)28 编报单位16c1 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附录c(资料性附录)粘虫成虫诱测工具
25、GBT 15798-2009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是在我国长期应用20W黑光灯诱集害虫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先进诱虫测报灯具。此灯具采用光电控制技术,能自动开关,自动完成诱虫、收集等作业,自动转换接虫袋,并按每一天分别进行保存;同时采用远红外线处理虫体,自动将诱集的昆虫杀死,使虫体保持干燥、完整、新鲜,便于分类、鉴定。C2粘虫诱蛾器构造及其诱剂配制方法诱蛾器分筒罩、底盘、诱剂皿三部分。筒罩为圆筒形,高35 cm,直径31 cm,简罩上顶封死,并焊一把手,下端开口。罩壁开有12个大小相等、向内凹入的长孔,长孔外边长24 cm,宽5 am,内边长20 cm,宽15 cm,凹入部分的上、下两端焊住;长
26、孔下缘与筒罩下缘相距在4 cm以上。底盘直径32 cm,边高3 cm。诱剂皿高3 cm,直径25 cm,并做一直径略大于25 cm的盖盖上,大小以能罩入筒罩为限。诱蛾器构造图如图c1。诱蛾器诱剂成分和配制方法:40。50。白酒125 mL,水250 mL,红糖375 g,食醋500 mL,90晶体敌百虫3 g。先将红糖和敌百虫称出,用温水溶化后,加入醋、酒,拌匀即为一台诱蛾器诱剂全量。单位为厘米筒罩底盘图C1长孔诱荆皿闹幽GBT 15798-2009c3粘虫糖醋毒草把制作及其诱剂配制方法选较粗壮未发霉干稻草,剪成50 cln长,基部扎紧呈直径10 cm的草把,端部朝下,插在15m左右长的木棍或
27、竹竿上。草把下边装一个盛蛾铁皮漏斗,漏斗直径60 CED_、高30 cm,草把上安装一棚罩,以防雨淋。本草把的制作图见图C2。糖醋毒草把诱剂成分为:红糖100 g、食醋100 mL、水100 mL、40。50。白酒50 mL、90晶体敌百虫2 g,以上为5个毒草把诱剂全量,配制方法同诱蛾器诱剂。单位为厘米图C2GBT 15798-2009附录D(资料性附录)粘虫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划分方法1级:卵未形成,腹腔乳白色;卵管透明,长3 cm4 CITI,用肉眼辨认不出卵管中分节状,脂肪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粒粒饱满,乳白色;2级:卵粒可辨,腹腔乳白色,卵管白色,长4 cm6 cm,卵管内卵粒呈分
28、节状,脂肪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部分已不饱满;3级:卵已成熟,尚未产卵,腹腔黄白色,卵管白色至黄色,长约7 cm10 cm,卵粒排列紧密、靠近侧输卵管处,卵粒有堆集重叠现象,脂肪体显著减少,呈半透明或透明状,萎蔫发扁;4级:卵已部分产出,腹腔淡黄色,卵管白色至黄色,长约4 cm10 cm,卵粒排列不紧密,几乎没有乳白色脂肪体;5级:卵已产完,近有少量遗卵,腹腔黄色;卵管暗黄色,萎缩较短,无脂肪体。凡雌蛾交尾囊内已有精包的,可认定为已交尾个体,囊内无精包的,则为未交尾个体。GBT 15798-2009附录E(资料性附录)粘虫幼虫发育进度龄期分级方法单位为毫米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6龄项目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体长 187 1822 59 571 98I 712 137 Io18 208 11-24 292 19355头宽 o32 o3o4 o54 o5o65 o96 o75105 159 14176 227 225 323 335120附录F(资料性附录)粘虫蛹发育级别分级方法1级:蛹体红褐色,复眼与体色一致,不甚明显;2级:复眼变褐至黑色,很明显,体色仍为红褐色;3级:蛹体褐至黑色,复眼与体色相同。GBT 15798-200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