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080 A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T 20647.7-2006 社区服务指南第7部分:社区扶助服务GuideIine for community service-Part 7 : Community aid 2006-12-22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痊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06-01实施发布GB/T 20647.7-2006 目次前言. . . . . I I . . . . . . . . .回引言. . . . N l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基本原则. 1i14141 . 川视护歧维重除益通尊消权沟-inLqdd性ququndqu
2、3. 5 社区行动. . . . 2 4 社区扶助服务的对象25 职责. . . . 1. . . . . . . . 2 5. 1 管理体系建设. . . . 2 5. 2 信息管理25. 3 建立服务网络. . . . . 2 ndqu叫司qunuqu法方护uuu和KE-JU习马、纠生m.虫的机形施能导育通的设潜倡教沟料务挥调传立照服发协宣建区十L、哼AAzmhupO哼tooRUEdRURUEUPO 34455 用式利形动项的的行事求施务助的要设服互虑本务料区考基服照社需14LquA性FbphvnDPOnhUFO 7 再就业援助. . .,. 1. . 5 FDRUPO 作工助求援要业务本
3、就服基再贫扶144。L句t句tno8. 1 基本要求. . . . . . . . . I . . . . . . 6 8. 2 扶贫服务的方法. . . . . . . . 6 9 培制11. . . . 6 noO叮d句t咛d。t川价川川HH尚评H节W川MVH训W,h叫品UJ求培培培料帕要者者者照剖本作愿助庭对基工志受家时口M140uquA情EJVnU QdnuuQUQdod-A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I . 9 I GB/T 20647.7一2006前GB/T 20647(社区服务指南分为九个部分:一第1部分:总则;一第2部分:环境管理;一第3部分:文化
4、、教育、体育服务;一第4部分:卫生服务;一第5部分:法律服务;一第6部分:青少年服务;一第7部分:社区扶助服务;一第8部分:家政服务;一第9部分:物业服务。本部分为GB/T20647的第7部分。本部分由中国标准研究院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西城区汽南居民委员会、南京锁金村街道办事处。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左佩兰、冯卫、柳成
5、洋、尹彦、汤晋苏、程勇、徐勤、刘同昌、王士良、王小庆、刘秀娟。田GB/T 20647.7-2006 sl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家庭小型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的养老需求迅速增长。社会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当前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扶助的群体,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失业者、特殊病患者、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优抉对象等,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地方,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GB/T 20647的本部分的制定从社区建设和服务提供和需要扶助群体服务的需求出发,GB/T 20647的本部分中
6、给出提供服务的方法和要求。N 社区组织在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时,应关注GB/T20647的本部分中涉及的内容,例如:一一社区组织的职责;一一社区照料的形式和方法;一一服务提供的形式;一一社区再就业援助的方法等。社区服务指南第7部分:社区扶助服务1 范围权益维护包括:一一协助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一一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站、庇护所;一一协助寻找法律援助;GB/T 20647.7-2006 一普法教育、提高社区维权服务对象权益的意识及受扶助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等。3.4 沟通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帮助受扶助的群体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渠道,支持和帮助他们反映需求,并使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相关政
7、府部门的重视。l G/T 20647.7-2006 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起到沟通社会扶助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和企业的捐赠,使社区建立持续有效的资据配置体系。3.5 社区行动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根据社区受助群体的不同需要,积极倡导不分年龄的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开展自助和互助为内容的社区行动。社区扶助服务行动的开展应注重z一一策划和组织;-一棋极参与;一持久性。4 社区扶助服务的对象社区扶助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残障人、特殊病患者、优抚对象、贫困人群、失业人员、遭受危难的在收入、就业、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人群。服务提供应重点针对:-一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一独居/空巢家庭老年
8、人;-一有就业需求的残障人;一一达到或接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员;二一优抚对象等。5职责5. 1 管理体系建设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缸为受扶助群体提供各项服务的计划和要求,纳入社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定期开展社区扶助服务的评价,通过不断完善有效的工作制度,持续提高社区扶助服务的有效性。管理体系工作文件可以包括:-一针对为受扶助群体提供服务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一一服务质量手册;由一一各项服务提供规范;一社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及维护要求;一培训要求;-一一沟通机制等。5.2 信息管理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根据社区受扶助群体的需求建立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的载体包括:一建立受扶助群体基础信息数据库;一建立社
9、区扶助服务联系卡、救助优惠卡等。基础信息的管理可以包括:-一受扶助对象的信息;-社区扶助服务资掘的信息;一社区扶助服务活动的信息;-一社区扶助服务特殊需求等。5. 3 建立服务网络社区扶助服务组棋应在社区范围内根据社区服务管fl体系的要求,建立以社区扶助为主的服务阿2 GB/T 20647.7-2006 络,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家庭配合的运行模式,专门设计提供服务的项目和内容。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可以包括:一-生活服务;一一医疗保健服务;一一一养老服务;一一助贫服务p一一康复服务;一一安全服务卜一一法律服务;一一心理关怀服务;一一再就业服务等。5.4 服务设施的维护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配
10、合相关部门维护社区无障碍设施、健身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指导老年人、残障人正确使用公共设施。5.5 发挥潜能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安排各种社区活动,为受扶助人员创造更多参与社会的途径。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动员受扶助人员参与策划发挥其自身潜能的活动。宜采用以下方式:一一在街道成立公共服务社;一一定期组织街道公益劳动;一一在社区内组织各种联谊活动等。5.6 协调倡导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积极促进各组织机构的协调和联系,通过交流与合作,确保提供有效的服务。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倡导邻里间的互相关爱,组织受助者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5. 7 宣传教宵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向社区各相关组织和机构、工作人员及公众,包括受扶
11、助人员,开展社区扶助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以下措施让居民了解社区扶助服务的重要性:一一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宣传开展社区扶助服务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规划;一一发放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手册;一一利用社区宣传橱窗,传播有关社区开展扶助服务活动的信息;一一举办相关知识讲座;一一-开展咨询服务等。5.8 建立沟通机制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反映受扶助人员的困难和需求。向通机制包括:一一定期会议制度;一一慰问关怀制度;一一-接待日制度;一一人户访问制度等。6 杜区照料的形式和方法6. 1 基本要求社区照料服务应针对高龄老年人、残障人,特殊病患者、独居和空巢家庭老年人、贫困户等受助群
12、体GB/T 20647.7-2006 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家庭、亲友、邻居、志愿者组成的服务体系,共同建立社区持续照料服务网络。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在提供服务的形式上,应根据受助人的处境和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服务,还应考虑本社区内可运用的服务资惊状况,提供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照料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应考虑:一一家庭的责任;一一亲友、邻居的帮助;一一社会专业服务组织的作用;一一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等。社区照料服务应最有效地运用社区、社会中的各种资惊。6.2 服务设施的利用料月6.3 6.3 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本着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的原则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服务设施为受助人提供照时盹bii中!内的时采用丰功
13、旦或者亲属公主合作地|为受扶助人民提快。( -) - -n川一一入户服务;一一包户服务等。居家服务提供的组织方式可以是:一一社区成员间的双向互助服务;一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服务等。/l/j illj f !lj j 川ul/ / / 户户尹引用难FJJ/ 川二.,f6.3.2 托老所托老所是为有照料需求、但家庭照料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临时或短期照料服务的机构,有日间照料或短期/不定期照料等形式。4 GB/T 20647.7-2006 6.3.3 寄养式服务寄养式服务可以是老年人居住在社区居民家中接受照料服务的一种形式。在社区内可以选择有条件、有意愿的居民,将老人寄养在居民家中进行临时或短期照顾。6
14、.3.4 家庭/家庭式养老院家庭养老院或家庭式养老院可以是由居民兴办或由社区兴办的为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照料服务的一种居家养老模式。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再就业服务:在基本建设方面应:一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或者类似机构;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的信息。在就业促进方面应:一一拓宽再就业渠道;一一-落实优惠政策;二加强调查研究。5 GB/T 20647.7-2006 在技能培训方面应:一一组织就业培训,指导和帮助他们自主创业;一一一进行就业教育,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等。在管理方面应:一一建立再就业管理制度;一一甲对就业实施跟踪服务记录。7.2. 1 再就业援助的方
15、法再就业援助应挖掘社区就业资掘,提供社区再就业岗位以及再就业工作的服务,着重帮助家境困难的元业人员及无业残障人实现再就业。具体途径包括以下方面:一一中介、信息服务;一一就业安置服务;一一-创业支持服务等。8 扶贫服务8. 1 基本要求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针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处于贫困的人员和家庭,制定服务计划,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尽早摆脱贫困。8.2 扶贫服务的方法社区抉助服务组织应掌握社区内贫困人群的基本状况,利用社区资拥向贫困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向贫困人群提供的服务方式有z一一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一一筹集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扶贫;一一法律援助服务;-一一生
16、活服务和指导;一一创造劳动就业机会脱贫服务等。9 培训9. 1 基本要求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制定提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居民工作技能的培训计划。对专门从事扶助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培训计划应包括t一一培训目标;一一培训方案和方法;一-培训所需要的资掘等。在制定培训计划中应注重z一一考虑受助者的需求和期望;一一选择专业的培训教师;一一选择适当的培训教材;一一安排模拟练习等。9.2 工作者培训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根据向受扶助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与要求,制定培训计划,使服务人员掌握服务的技术与方法,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培训内容应突出:6 一一基本要求;一一一基本知识;一一基本技能;一一相关政策法规
17、。9.3 志愿者培训从事扶助服务的志愿者应当接受各有关专业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一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一与受助者的沟通技巧;一一保护和处理受虐待的老年人问题的方式、方法;一一心理慰藉的方法;-一募捐技能等。9.4 受助者培训GB/T 20647.7-2006 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针对受扶助者适应社会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学习技术专长,为就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培训的内容应突出:一一社会交往能力;一一心理健康;一-独立生活训练指导;一一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生活自理和认知能力与语言交流训练;一一对成年智力残疾人进行简单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18、等;9.5 家庭照料培训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建立针对家庭成员在家庭内照料老年人、残障人的能力培训,以增强家庭内部照料老年人、残障人的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一一家庭照料的方法;一一预防性保健;一一-康复辅具的使用方法;-一一护理知识和护理示范的指导;一一-代际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一一老年人的心理调适;一一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理;一一临终关怀的知识和护理等。10 服务提供的评价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应建立全面评价扶助服务的工作制度。在评价服务质量中应有受扶助对象参与,还可以通过设立服务工作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开展最满意工作人员评选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一社区扶助服务工作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19、;一一服务设施的发展与完善;一一服务设施的利用程度;一一居民和受助人的感受;一受助人家庭的感受等;7 GB/T 20647.7-2006 8 一一培训计划的建立与实施;扶助服务工作的成效:一一社区扶助服务组织和个人的参与程度;一一句社区扶助服务的受益程度;一一扶助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一一扶助服务项目的满意程度等。参考文献lJ 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J GB/T 19203-200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3J GB/T 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4J GB/T 15624-2003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总则5J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服务标准
20、化工作指南6J 2002年联合国马德里国际老龄行动计划GBjT 20647.7-2006 CON-h.h寸ONH阁。国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第7部分:社区扶助服务GB/T 20647.7-2006 中*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1字数20千字2007年6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07年6月第一版9导书号:155066 1-29599定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T 20647. 7-200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