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281.45KB ,
资源ID:21182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118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4 T 594-2006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4 T 594-2006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规范.pdf

1、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 T594 2006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规范 2006-05-22 发布 2006-05-22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 T594 2006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测报组织 . 2 5 测报规则与方法 . 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产养殖病情(月)报送表(二级表) . 5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水产养殖病害(快)报送单 . 6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鱼类、甲壳虾类病害测报分布情况表(一级表) . 7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贝类、两栖爬行类、甲壳蟹类病害分布情

2、况表(一级表) . 8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测报单位代码表(市地级) . 9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测报养殖品种代码表 . 9 附录 G (规范性附录) 鱼类测报病害(原)代码表 . 10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 甲壳类测报病害 (原 )代码表 . 11 附录 I (规范性附录) 贝类测报病害(原)代码表 . 11 附录 J (规范性附录) 两栖爬行类测报病害(原)代码表 . 12 DB34 T594 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六安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巢湖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宣城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安庆市水

3、产技术推广中心站。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人:魏泽能 吴多生 赖年悦 徐世泽 姚国华。 本标准于2006年5月22日首次发布。 DB34 T594 2006 1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内容要求、指标解释、病害诊断、统一代号(代码)、测报人员、测报时间、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保管使用等。 本规范适用于安徽省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业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

4、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农业部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月报编制说明 3 术语和定义 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月报编制说明,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规范。 3.1 发病 是指某一水产养殖种类群体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因病原侵袭而具有明显的发病症状。 3.2 测报点 是指一个相对集中的测报养殖水面的集合 ,可以是一个养殖场 ,也可以是一个小养殖区域 (例如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养殖大户 )的一些养殖水面的集合。 3.3 测报区 是指以一个行政区域内,或者是一个规划的水产养殖片(带)的养殖水面的集合。在测报区内设置测报点。 3.4 (测报)养殖面积 是指测报点

5、的水产养殖面积,或者测报区内测报点水产养殖面积的总和。 单位:网箱 立方米( M3,并标注网箱规格);其余 平方米( M2)或亩。 3.5 放养密度 是指在设定的测报范围内的单位养殖面积或体积的放养量,用公式表示为: 放养密度放养面积或体积放养尾数(只)3.6 发病率 是指测报点范围内,某一品种发生某一病害的面积 (或体积 )与该品种测报总面积 (或总体积 )的比值。 3.7 死亡率 是指测报点范围内,某一品种发生某一病害死亡的尾(粒、株、只,下同)数与该品种放养总尾数的百分比。 3.8 平均发病率 是指测报区范围内,各测报点(区)发病率的加权平均数,用公式表示为: DB34 T594 200

6、6 2 公式中: B平均发病率 n测 报点数之和( n = k)fk权数(测报点面积或体积与测报区面积或体积比值)ak测报点发病率k测报点编号( 1,2,3 k)3.9 平均死亡率 是指测报区范围内,各测报点(区)死亡率的加权平均数,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 S平均死亡率 n测 报点数之和( n = k)fk权数(测报点某品种放养量与测报区某品种放养总量比值)ak测报点死亡率k测报点编号( 1,2,3 k)3.10 最高、最低发病率 以测报点(区?)为单位,在有病害发生的测报点中,发病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11 最高、最低死亡率 是指测报(区?)范围内,在有病害发生且引起死亡的测报点中,死

7、亡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12 死亡数量 是指测报范围内,某一测报品种发生某一病害造成死亡的生物个体数量。 3.13 病原(害) 是指经鉴定后确定的引起养殖品种发病的病原(害)种类。 根据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规定的病害 (病原 )种类进行统计报告。 3.14 并发症 是指同一测报养殖水域中同一养殖品种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 (病原 )。 3.15 病因不明 是指无法确定的病害 (病原 )。 3.16 测报二级表 是指对于某一测报区 ,按所测报的养殖品种进行统计形成的报告表。 二级表中病害 (病原 )以文字方式出现,用于测报数据的上报。详见附录 A。 3.17 测报一级表 是指对于某一

8、测报的水产养殖品种 ,按测报区进行统计形成的报告表。 一级表中病害 (病原 )以代码方式出现,用于测报数据汇总后的反馈。详见附录 C、附录 D。 4 测报组织 4.1 测报点的布局规模 4.1.1 测报点的选择布局原则 根据各测报区养殖生产的布局、和测报人员的素质情况,科学布设测报点。 一个养殖周期,测报点一经确定,其测报的养殖品种和测报面积是相对固定的,不得任意调换。 DB34 T594 2006 3 4.1.2 测报点数量 分为“以点测报”和“以面测报”二种方式。 以点测报的市,每个市至少设置个测报区,每个测报区内至少设置个测报点。 以面测报的市,全市至少设置 10 个测报点。某一品种养殖

9、规模较小,不足 10 个测报点时,将全部养殖水面纳入测报范畴。 4.1.3 测报面积 4.1.3.1 测报区内测报面积的确定 某一测报区内某一测报养殖品种的测报面积,以该区内该养殖品种的实际养殖生产面积为基数,按比例确定: 池塘养殖面积 8%以上;网箱养殖面积 10 %以上;工厂化、集约化养殖面积 15%以上;网围、网拦养殖面积 5%以上。 4.1.3.2 测报点面积的确定 池塘养殖 66700M2( 100 亩)以上,工厂化养殖 500 M2以上,网箱养殖 10 箱以上,网围、网拦养殖 667000M2(1000 亩 )。 4.1.4 测报品种 测报品种是指在测报点或测报区内纳入测报范围的某

10、一水产养殖品种。同一测报点或测报区内测报品种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4.2 测报人员资格与登记 4.2.1 测报人员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相应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等专业知识。 取得市(地)级以上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防治专业培训合格证书;取得省及国家水生动植物防疫检疫员职业资格证书。 4.2.2 测报员登记 实行测报员省、市和县三级登记备案制度。 在一个测报周期内,测报员一般不得变动,如遇特殊情况需发生变更,要及时上报。 4.3 测报数据管理 所有测报数据要保证真实、准确、 可靠; 所有测报资料要经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测报表上要填写填报单位、填报人、联系电话,并加盖公章;测报数

11、据要注意保密,不得随意公开、引用。测报数据要注意保存 ,按长期档案管理标准执行。 5 测报规则与方法 5.1 测报规则 5.1.1 测报周期 实行全年不间断测报。 5.1.2 月报制度 5.1.2.1 月报表 对病害发生情况实行月报表制度。月报表为二级报告表。 5.1.2.2 月报表报送时间 每月的月初至月底为一个测报月。每月初前将上月病害测报表报送到省鱼病测报部门,逢节假、休息日向前顺延。 5.1.2.3 月测报表指标说明 测报表中的发病面积、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数量为当月发生数(非累计值)。 同一养殖品种的不同养殖方式分集约化和非集约化二种方式分开测报统计。 混养方式下 ,所测报的养殖品种

12、要为主养品种 ,且只对测报品种进行监测、统计、报告。 DB34 T594 2006 4 同一测报区域内同一测报品种发生并发症时,可根据各并发症危害程度的比例相对应地分开统计,或者当其中一种病原(害)危害程度占主导时,按该病原(害)统计,并在备注内说明并发症的类别。 当测报 (点 )面积因病害发生绝产或者已经收获,测报面积据实下调。发生上下半月测报面积不同,以本月养殖面积最大时统计。 5.1.3 年报制度 某一养殖品种的一个养殖过程的开始到结束为一个测报周期。全周期结束后,对其病害发生情况、生产投入情况、实际收获情况(产量、收益等全部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报告。 5.1.4 快报制度 在发生重大

13、病害(一、二、三级或者其它病害呈爆发性态势时,以及新发生的病害或者已经消灭又发生的病害)时,实行快报制度。快报表属二级表范畴,表样式见附录 B。 快报时 ,由测 报点在小时内使用“测报点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快)报表”直接报送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同时抄送县、市、省级测报部门。 一、二、三类动物重大疫病分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划分标准执行。 5.1.5 反馈制度 全省测报数据汇总后,在上报全国水产养殖病防中心的同时,形成测报一级表,向各市进行反馈。一级表按测报养殖品种、 可以以代码方式通过测报软件自动生成或手书填写。一级表样式见附录 C、附录 D。 5.2 测报统一代号(码) 5.2.1

14、 测报单位代码 参照全省邮政代码构成 ,规定了本标准的测报单位代码。测报单位代码由 6 位数字 组成 ,前四位与地市级邮政代码的前 4 位相同 ,后两位为该测报地市级测报范围内各测报区(以点测报)或者各测报点(以面测报)的排列序号,该序号由本地市自行编排,一经确定则相对固定,不能轻易更改。 如代码 055101,“ 0551”即为安徽省合肥市邮政代码,“ 01”表示合肥市自己编排的第一个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县或者第一个测报点(单位)。 全省 17 个市 地“测报单位代码”见附录 E。 5.2.2 测报品种代码 编制测报品种代码,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数据的交换、传递和使用。测报品种代码总长

15、度为 4 个 英文字母。 代码的第一位字母代表水产养殖品种的分类,共分为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两栖爬行类五大类 ,代码的第二位、第三位字母为测报品种拼音的声母。如:草鱼代码 YCY,含义为鱼类草鱼;河蟹代码 JHX,含义为甲壳类河蟹。代码的最后一位字母作为区别码,当前三位编码出现雷同时,或者同一养殖品种在不同养殖方式下分别测报时,用以区分添加。 例如: 黄颡鱼 YHS 和黄鳝 YHSH;鲤鱼 YLY和鲤鱼网箱 YLYW。 测报养殖品种的代码见附录 F。 5.2.3 测报病害(病原)代码 测报病害 (病原 )代码是引用了农业部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月报编制说明中规定的代码。 鱼类测报病害 (病原

16、 )代码表见附录 G。 甲壳类测报病害 (病原 )代码表见附录 H。 贝类测报病害 (病原 )代码表见附录 I。 两栖爬行类测报病害 (病原 )代码表见附录 J。 5.3 测报方法 病害(病原)诊断采用目检和镜检相结合、临诊检查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方法 DB34 T594 2006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产养殖病情(月)报送表(二级表) 发病率% 死亡率% 类别 种 类 参数 病害 发病 面积(667M2) 最高 最低加权平均最高 最低加权平均死亡 数量 (尾) 放养密度 (尾/667M2) 养殖 面积(667M2)鱼 病因不明 鱼 病因不明 鱼 类 鱼 病因不明 虾 病因不明 甲

17、壳类 蟹 病因不明 病因不明 贝 类 病因不明 两栖爬行类 病因不明 藻类 病因不明 DB34 T594 2006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水产养殖病害(快)报送单 测报点: 省 市 地 县 场 电话: 传真: 邮编: 举报人: 举报时间: 发病时间: 动植物名称 养殖方式 养殖面积 发病面积 病害情况 发现(生) 流行 扩散 少量 部分 大部分 几乎全部 全部 死 亡 情 况 病原分析与否: 病原分析方法: 细菌性 真菌性 病毒性 混合型 其它 病原 严重 较重 不重 病害 程度 特急 急 亚急 较急 病 害 紧 急 程 度 病 原 名 称 隔离 施药 销毁 起捕 观察 其它 采取

18、措施 备注: 注: 在发生重大病害(一、二、三级或者其它病害呈暴发性流行时,以及新发生的病害或已经消灭又发生的病害)时,由测报点在 24 小时内使用本表直接报送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同时抄送县、市、省测报部门各 1 份。总站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 18 号,邮编:100026,电话:(010)64195072,64195073,传真:(010)64195073. DB34 T594 2006 7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鱼类、甲壳虾类病害测报分布情况表(一级表) (名称或代码) (地级)市 (1) 合肥市 蚌埠市 芜湖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安庆市 宿州市 阜阳市 黄山市 滁州市 淮北市

19、 铜陵市 宣城市 六安市 巢湖市 池州市 亳州市 注:填写方式为字母代号 DB34 T594 2006 8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贝类、两栖爬行类、甲壳蟹类病害分布情况表(一级表) (名称或代码) (地级)市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备注合肥市 蚌埠市 芜湖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安庆市 宿州市 阜阳市 黄山市 滁州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宣城市 六安市 巢湖市 池州市 亳州市 注:填报方式为 : DB34 T594 2006 9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测报单位代码表(市地级) 地 区 代 码 地 区

20、 代 码 地 区 代 码 安徽省 340000 安庆市 055600 铜陵市 056200 合肥市 055100 宿州市 055700 宣城市 056300 蚌埠市 055200 阜阳市 055800 六安市 056400 芜湖市 055300 黄山市 055900 巢湖市 056500 淮南市 055400 滁州市 055000 池州市 056600 马鞍山市 055500 淮北市 056100 亳州市 056700 注:市(地)以下的测报区或者测报点的编号不再按当地的邮政代码填报,而是由各市(地)对本域内测报区、点按数字顺序排列。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测报养殖品种代码表 种类 品

21、种 代 码 品 种 代 码 品 种 代 码 草鱼 YCY 鲂鱼 YFY 鮠 YW 鳗鲡 YML 罗非鱼 YLF 鲤鱼 YLY 鳜鱼 YGY 鲫鱼 YJY 黄鳝 YHSH 鲢鳙 YLYY 黄颡鱼 YHS 鲶鱼 YNY 鲈鱼 YLU 鮰鱼 YHY 乌鳢 YWL 鲤鱼网箱 YLYW 鲫鱼网箱 YJYW 鱼类测报代码 草鱼网箱 YCYW 鲂鱼网箱 YFYW 白对虾 JDX 鳖 LB 沼虾 JZHX 龟 LG 河蟹 JHX 蛙 LWA 甲壳、贝、藻和两栖爬行类测报养殖品种代码 DB34 T594 2006 10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鱼类测报病害(原)代码表 病原 代码 病害名称 代码 病害名称

22、代码 病害名称 A 草鱼出血病 E 欧鳗狂游症 I 鳜鱼暴发性病毒病 B 淋巴囊肿病 F 鲤春病毒病 J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C 痘疮病 G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毒性 D 爆发性出血病 H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代码 病害(病原) 代码 病害(病原) 代码 病害(病原) A 出血性败血症 H 打印病 O 气泡病 B 溃疡病 I 爱德华氏病 P 白头白嘴(尾)病 C 烂鳃病 J 溃疡性综合症 Q 腐皮病 D 肠(胃)炎病 K 弧菌病 R 烂鳍病 E 赤皮病 L 屈挠杆菌病 S 白云病 F 疖疮病 M 竖鳞病 细菌性 G 白皮病 N 烂尾病 代 码 病害(病原) 代 码 病害(病原) 代 码 病害(

23、病原) A 水霉病 C 腐霉病 E 链壶菌病 真菌性 B 鳃霉病 D 镰刀菌病 代 码 病害(病原) 代 码 病害(病原) A 卵甲藻病 C 丝状藻附着病 藻类 B 淀粉卵甲藻病 D 三毛金藻病 A 孢子虫病 I 指环虫病 Q 原虫病 B 脑粘体虫病(眩晕病) J 中华鳋病 R 斜管虫病 C 小瓜虫病 K 锚头鳋病 S 单极虫病 D 隐鞭虫病 L 碘泡虫病 T 水蛭病 E 车轮虫病 M 鲺病 U 杯体虫病 F 纤毛虫病 N 刺激隐核虫病 G 三代虫病 O 绦虫病 寄生虫 H 复口吸虫病 P 线虫病 病因不明 DB34 T594 2006 11 附 录 H (规范性附录) 甲壳类测报病害(原)代

24、码表 代 码 病害名称 代 码 病害名称 代 码 病害名称 01 河蟹颤抖病 08 肠道溃疡病 15 支原体病 02 腐皮穿孔病 09 屈挠杆菌病 16 黑斑病 03 红腿病 10 烂鳃病 17 固着类纤毛虫病 04 细菌性幼体败血病 11 普通变形杆菌病 18 病因不明 05 黑鳃综合症 12 步足溃疡病 06 黄体病 13 丝状细菌病 07 水霉病 14 立克氏次体病 注:填 写 方 法: 附 录 I (规范性附录) 贝类测报病害(原)代码表 代码 病害名称 代 码 病害名称 代 码 病害名称 代 码 病害名称 01 弧菌病 05 肌肉萎缩症 02 肠炎病 06 三角帆蚌气单胞菌病 03

25、溃疡病 07 副溶血性弧菌病 04 三角帆蚌病毒病 08 病因不明 注:填 写 方 法: DB34 T594 2006 12 附 录 J (规范性附录) 两栖爬行类测报病害(原)代码表 种类 代码 病害名称 代码 病害名称) 代码 病害名称 01 红腿病 07 寄生虫病 13 胃肠炎病 02 细菌性疾病 08 白(点)斑病 14 爱德华氏病 03 腹水病 09 腮腺炎病 15 疖疮病 04 脑膜炎病 10 红脖子病 16 烂尾(爪、颈)病 05 黄杆菌病 11 腐皮穿孔病 17 病因不明 鳖类 06 红底板病 12 白底板病 代码 病害(病原) 代码 病害(病原) 代码 病害(病原) 01 白眼病 07 肠炎病 13 肤霉病 02 腐皮病 08 急性传染性肝病 14 烂尾病 03 腐甲病 09 柠檬酸菌病 15 寄生虫病(钟形虫、蜱螨、钩虫、水蛭) 04 烂壳病 10 水肿病 16 病因不明 05 烂颈病 11 龟浮病 龟类 06 红脖子病 12 霉菌性口腔炎 代码 病害(病原) 代码 病害(病原) 代码 病害(病原) 01 水霉病 05 寄生虫病(车轮虫、杯体虫、斜管虫) 09 胃肠炎病 02 鳃霉病 06 烂皮病(脱皮病) 10 病因不明 03 烂鳃病 07 红腿病 蛙类 04 气泡病 08 红斑病 注:填写方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