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7362007水库有机鲢鳙生产技术规程 2007-10-18 发布 2007-10-18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736200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生产场所要求 . 1 5 鱼种来源 . 1 6 成鱼生产 . 2 7 捕捞 . 2 DB34/T 7362007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业文 董星
2、宇 凌武海 吴多生 姚国华 王教富。 本标准于2007年10月18日首次发布。 DB34/T 7362007 1 水库有机鲢鳙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库有机鲢鳙生产水域的生态环境、周边环境、鲢鳙苗种的选择与投放、生产管理与捕捞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水库等渔业水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HZB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有机鱼: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水产品,也可称为 “生态水产品 ”。它是根据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水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水产品。有机鱼的生产全过程均是利用水域生产系统的资源,而不是生产系统以外的能源 (化肥、渔药、人工配合饲料和添加剂等 )。有机鱼生产方式是利用鱼类与水域环境中的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产要素构建能量与物质循环链,并实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生产方式。 4 生产场所要求
4、 根据水域和陆地环境确定生产场所。生产场所(包括其相关附属场地)应距离污染源和常规水产品生产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生产场所应当考虑到维水生生态环境和周边水生、陆生生态系统平衡,并有助于保持所在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有机水产生产应不受污染源和常规水产养殖场的不利影响。 4.1 生产场选址的基本条件 方圆 100 km 以内无核电站等潜在的污染源,以及无废水处理不达标的化工厂、造纸厂、制革厂等,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必须符合 GB 8978 规定。 4.2 周围环境 生产场所在最近三年内未使用过禁用的农药、化肥、兽药和渔药等。水域底质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标准;流入生产场所的地表径流不
5、能含有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物,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 GHZB1 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标准。 4.3 生产水质 必须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 5 鱼种来源 DB34/T 7362007 2 鱼种应该主要来源于天然繁育、人工捕捞;但经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许可,也允许使用非自然繁殖方法获得苗种(人繁苗种)。 5.1 人繁苗种繁殖原则 遵循鲢鳙的生理和行为特点,减少对它们的干扰。采用自然繁殖,禁止使用合成激素催产和采用人工授精的繁殖方式;禁止使用三倍体、孤雌繁殖和基因工程等技术。 5.2 人繁鱼苗培育 5.2.1 鱼苗养殖场 鱼苗
6、培育池的面积应在5000 m210000 m2之间。鱼苗养殖场所其它的要求同4。 5.2.2 放养时间和密度 放养时间选择在晴朗天气的上午,投放天然繁育、人工捕捞的鲢、鳙鱼苗,或经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许可的省级良种场生产的鲢、鳙鱼苗,放养密度为鲢鱼120万尾/hm2,或鳙鱼为60万尾/ hm2。个体大小均匀,活动能力较强,无病害,规格为1 cm2 cm。 5.2.3 鱼苗运输 鱼苗运输应采用双层尼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运数量不超过2000尾3000尾。运输时间不超过6 h。 5.2.4 饵料要求 可使用经发酵处理的人畜禽粪尿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饵料,以及其它天然饵料。 5.3 鱼种培育 5.3.1
7、鱼种养殖场 要求同4。 5.3.2 放养时间和密度 投放天然的鲢、鳙鱼种,或按5.2方法培育的鲢、鳙鱼种。规格为6 cm8 cm,放养密度为鲢鱼6万尾/hm2;或鳙鱼为5万尾/hm2。鱼种要求个体大小均匀,活动能力较强,无病害。 5.3.3 饵料要求 同5.2.4。 5.3.4 鱼种运输 鱼种运输应采用塑料桶充氧运输,塑料桶的容积在500 L10 00 L,装水量在200 L500 L,每桶装运鱼种数量在500尾 1000尾,运输时间不超过6小时。运输过程中溶解氧不得低于5 mg/L。 6 成鱼生产 6.1 鱼种投放原则 鲢、鳙的比例、规格和密度等根据鲢、鳙的生理学和行为学特性来确定。 6.2
8、 鱼种放养时间和密度 放养时间选择在元旦节以后,春节之前。这时水温较低,不易损伤鱼类肌体,是放鱼种的最佳时间。放养密度为鲢鱼 1800 尾/hm2,鳙鱼为 1200 尾/ hm2,鲢、鳙比为 32。鲢、鳙鱼种应选择个体大小均匀,活动能力较强,无病害带入,规格为 6 尾/kg10 尾/kg。 6.3 饵料 有机鲢鳙饵料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场所天然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禁止使用人畜禽粪尿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饵料。 7 捕捞 7.1 原则 捕捞行为不应该对生产区域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只能在有机生产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捕捞。 DB34/T 7362007 3 7.2 捕捞工具与方式 提倡网捕及诱捕等不损伤生产对象的捕捞方式;开放式水体的捕捞量应不超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的产量。 7.3 禁用捕捞行为 化学诱捕、电捕、鸬鹚捕、炸捕及声音驱赶等捕捞方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