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77.58KB ,
资源ID:211892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118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4 T 772.5-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5部分.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4 T 772.5-2008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5部分.pdf

1、 ICS DB34备案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772.52008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 5 部分:商品竹材 Moso bamboo forest for producing both shoots and culms in Anhui Province Part 5: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bamboo culm-timbers 2008-04-03 发布 2008-04-0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772.52008 I 前 言 本地方标准是在总结我省毛竹主产区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为适应笋竹产业的发展而编制的。 安徽省毛竹笋

2、材两用林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母竹 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标准 第3部分: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 第4部分:笋质量安全要求 第5部分:商品竹材 本部分为毛竹笋材两用林的第5部分。 本部分由安徽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于2007年 月首次发布并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德县林业局、广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邹官辉、赖广辉、方明刚、胡帮锁、傅乐意、万阳。 DB34/T 772.52008 1 安徽省毛竹笋材两用林 第 5 部分:商品竹材 1 范围 本部分主要规定了竹材采伐、造材技术要求、计量单位、检量工具、检量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运输、贮存。其中竹材采伐技术要求只适

3、用于采用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所生产的竹材,其余内容适用于我省所有毛竹商品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90 毛竹材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T 20391 毛竹林丰产技术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弯曲 竹材中心轴线不在

4、同一直线上的左右偏离现象。 3.2 干枯 毛竹生长期间受病虫危害导致的枯死。 3.3 虫蛀 受虫害蛀蚀、材表出现黄色或白色粉末、凹痕或密集的小虫眼。 3.4 霉变 竹材因保管不善,受霉菌侵蚀,材表出现霉斑或发霉变质,导致纤维受损、韧性降低。 3.5 虫眼 受昆虫为害而形成的孔道。 3.6 缩节 毛竹生长期间,受病菌昆虫为害或不良环境的影响,破坏其正常生长规律,造成竹节间距缩短成局部膨大现象。 3.7 DB34/T 772.52008 2 破裂 竹材端面受外力作用,纤维之间脱离形成的开裂。 3.8 外伤 竹材在采伐运输过程中造成竹材外表局部损伤现象。 3.9 次竹 不符合直接用、加工用竹材材质标

5、准的竹材。 3.10 伐蔸高度 伐蔸砍口下缘离地面的高度。 4 竹材采伐 4.1 标记 4.1.1 根据竹林当前立竹度和年龄结构与培育目标的偏差值确定采伐强度和采伐对象,年平均采伐强度不得大于总立竹密度的 20%。 年采伐量由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N= n n=(M-m)/L N-年采伐量,株/hm2; n-竹林内各年龄结构采伐量,株/hm2; M-竹林内各年龄结构采伐前立竹量,株/hm2; m-竹林内各年龄结构目标立竹量,株/hm2; L-现有立竹量调整到目标立竹量的年限。 4.1.2 优先伐除病虫竹和次竹。 4.1.3 伐密留疏,尽量保持立竹均匀分布。 4.1.4 对拟保留和采伐的竹株分别标

6、记。 4.2 伐蔸高度 不大于5 cm。 4.3 伐倒方向 控制倒向上坡方向,便于集材下山。 5 技术要求 5.1 直接用、加工用竹材 5.1.1 竹龄 竹龄6年以上,经顺盘打枝后的伐倒毛竹材。 5.1.2 大小 见表1。 表1 直接用、加工用竹材大小 级别 径级(cm) 长级(m) 梢径(cm) 篙竹 7 5 2 小径级 78.9 7 3 中径级 910.9 8 4 大径级 11 9 5 DB34/T 772.52008 3 直接用竹材原则上应保持自然长度。 5.1.3 材质指标 见表2。 表2 直接用、加工用竹材材质指标 缺陷名称 计算方法 允许限度 弯曲 最大弯曲拱高不得超过内曲水平长

7、深度不得超过8% 干枯 检尺长范围内 不许有 霉变 检尺长范围内 不许有 虫蛀 检尺长范围内 不许有 虫眼 检尺长范围内最小直径超过5 mm的虫孔 3个 缩节 检尺长范围内不得超过 2个节 破裂 检尺长范围内两端各不超过 30% 长度:纵向最大处不得超过检尺长的 10% 宽度:弧长不得超过所在圆周长的 30% 外伤 深度 3 mm 注: 本表未列缺陷不计。 5.2 纸浆用竹材 长级、径级尺寸、竹龄不限。 除干枯、霉变、虫蛀外,其他缺陷不限。 5.3 特殊用竹材 其技术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6 计量单位 6.1 直接用材、加工用材 长度以m为单位;直径以cm为单位;数量以根为单位。 6.2 纸浆

8、用竹材 重量以t为单位。 7 检量工具 7.1 检量长度使用按米制标准刻度的杆尺或卷尺。 7.2 检量径级使用经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批准指定厂家生产的直径卷尺或卡尺。 8 检量方法 8.1 长度检量 自根端砍口上缘起量至规定梢径尺寸止,按0.5 m进级。 8.2 径级检量 自根端砍口上缘起至1.3 m处检量,检尺应与检量位置截面方向保持一致,如遇竹节或缩节应向梢端方向移至正常部位量取,按1 cm进级,不足1 cm四舍五入。使用卡尺时,以其长、短径的平均数经进舍后为检尺径。 8.3 缺陷检量 8.3.1 弯曲 检量检尺长范围内最大弯曲拱高与内曲水平长相比,多面弯曲的以检量拱高最大的一处为准。 8

9、.3.2 干枯 毛竹材正常颜色发生改变,主梢或节叉处出现浅褐色或紫黑色病斑,竹秆出现纵裂,竹节内积水。 DB34/T 772.52008 4 8.3.3 虫蛀 以肉眼观察材表有黄、白色粉末、凹痕或密集小虫眼等现象。 8.3.4 霉变 以肉眼观察材表有霉斑或变质等现象。 8.3.5 虫眼 计算最小直径,以是否超过5 mm为准。 8.3.6 缩节 以计算缩节个数为准。 8.3.7 破裂 竹材两端开裂部分均不得超过两个节范围。 8.3.8 外伤 分别计算损伤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不允许其中一项超过限度。 8.4 竹龄检量 检验年号标记或目测。 8.5 外观检量 目测。 8.6 竹材检疫 应符合植物检疫

10、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和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的规定。 9 检验规则 9.1 组批 以同一样地采伐的或同一生产单位同一时间调进销售的同一等级的竹材为一检验批,最多不超过5 000根。 9.2 抽样方案 从批量货物中的不同部位随机抽取样品,抽样数占批量总根数的5%。 9.3 判定规则 所抽取样品按本部分5的技术质量要求检验,凡有一项不符,就判为不合格根,作好标记,并记录。当不合格根超过10%,就判定该批为不合格。不合格批不得调运、出售,仅胸径不合格可降级或重新分级,按本标准重新检验。 10 标志、标签、运输、贮存 10.1 标志、标签 每批应有检疫证和标签,标签应标明:生产单位、产品名称、质量等级、数量、采伐许可证号、批号、标准号、采伐日期。 10.2 运输 平装于车厢,车厢两边应有支柱或竹木制挡板。长途运输应防暴晒、雨淋。 10.3 贮存 存放于干燥、远离火源处,可架立成圆锥体形竖放,平放底部用支撑物支撑离地,防雨淋、暴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