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67.89KB ,
资源ID:21189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11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4 T 773-2008 清洁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4 T 773-2008 清洁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pdf

1、 ICS DB34备案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7732008清洁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2008-04-03 发布 2008-04-0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7732008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茶园种植 . 2 6 采摘 . 3 7 加工 . 3 DB34/T 7732008 II 前 言 安徽是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茶叶的生产加工和管理技术不规范,茶叶的质量不稳定,造成出口贸易受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我省茶叶产品质量,规范我

2、省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休宁县荣山茶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静、刘铁兵、陶运来、施丰声、田素润、蒋俊树、郭德军、李尚庆、殷俊峰、刘琴芳、刘志宏、聂磊、朱静。 本标准于2007年4月3日发布。 DB34/T 7732008 1 清洁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清洁茶生产加工的

3、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茶园生产管理技术及鲜叶采摘、加工厂、人员、加工技术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清洁茶的初制和精制加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4、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中。 清洁茶生产 清洁茶生产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化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和监控措施,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污染,通过清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生产方式,生产出的茶叶。 清洁茶中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农药、重金属及微生物等,或者达到

5、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 燃气设备 以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为燃料的茶叶加工设备或锅炉。 燃油设备 以柴油或重油为加热燃料的茶叶加工设备或锅炉。 产地环境 DB34/T 7732008 2 清洁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020 的要求。 清洁茶园应远离城镇、工厂、交通干线,附近没有污染源,茶园四周生态条件良好,植被良好,具备无公害茶园立地条件。 清洁茶园与常规农业区必须有不影响清洁化生产的 30 米以上宽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树林和作物。 清洁茶园应根据园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设置道路、排灌水系统。清洁茶园与常规农业区的排灌

6、系统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业区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清洁茶园。 应保持清洁茶园生物的多样性,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带来的病虫草害流行。 茶园种植 种苗 清洁茶园种植的茶树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并表现出多抗性。品种搭配应保持遗传多样性。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禁止使用基 因工程、辐射处理技术生产的种苗。 种植和茶园管理 清洁茶的种植和茶园管理应符合 NY/T 5018 规定的程序进行。 清洁茶园的施肥品种应符合NY/T 394 的规定,实行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不得城市污泥,以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 病虫草害的防治 a)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

7、理”的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b) 农业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选用抗性强的茶树品种,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采用合理修剪,勤除杂草,冬季清园,并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合理施肥,加强肥培管理,健壮树势,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c) 物理防治:允许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

8、、机械捕捉、灯光诱杀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 d)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茶园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e) 化学防治:不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允许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NY/T5018 附录B 、附录 C规定品种,按照NY/T 393 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间隔期内不得采摘。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合理混用、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减少病虫的抗药性。改进喷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注意喷药质量,减少喷药次数。尽量

9、对准发虫(病)中心进行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 f)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上使用的农药,如DDT 、六六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以上农药的复混剂等。 g)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减少化学合成除草剂的使用。 h) 大力推广冬季石硫合剂封园、茶季点灯灭蛾、人工捕杀等非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减少茶季病虫害发生量。 i) 农事活动后废弃物,如农药瓶、肥料袋等应设立专用箱放置并及时回收处理。 DB34/T 7732008 3 采摘 清洁茶的采摘应符合 NY/T 5018 的规定。 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摊放。

10、采摘工人在采摘前应洗手,并保质清洁卫生。 机械采茶应保证采茶质量,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并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 鲜叶的盛装、运输、贮存执行安徽省清洁茶贮存运输技术规程的规定,防止有害物质的污染。 加工 加工厂环境 鲜叶加工厂所处的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5019 规定,加工厂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 50m 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 100m 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 20m 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环境整洁,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加工厂内环境干净、整洁,采光良好,灯光明亮,车间内不堆放其他杂物。 加工厂不得建在有碍食品卫生的区域,厂区内不得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

11、品卫生的其他产品。 厂区道路应铺设硬质平整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 厂区卫生间应当有冲水、洗手、防蝇、防虫、防鼠设施,墙裙以浅色、平滑、不透水、耐腐蚀的材料修建,并保持清洁。 厂区应当建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包装物料储存等辅助设施。 生产区和生活区应当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 加工车间 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的厂房、场地,厂房面积不应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 8 倍。 采用物理、机械和生物的方法杀虫、杀菌、杀鼠并消除孳生条件。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车间布局合理,空气流通,采光明亮,排水畅通;车间地面用防滑、牢固、不透水、耐

12、腐蚀的材料修建,平坦、无积水、并保持清洁;车间出口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处装有防鼠、防蝇、防虫设施。 加工厂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推荐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 5左右。 车间内墙壁使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脱落、易于清洁的材料修建。 车间内应光线充足,配备照明设施。 茶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GB 5749 的要求。 应当设有与车间相连接的更衣室。根据产品加工需要,还应当设立与车间相连接的水冲式卫生间。 车间内的加工设施、工器具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安排合理,用无毒、耐

13、腐蚀、易清洁消毒的材料制作。 生产用原料卫生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并得到有效控制。 生产设备必须布局合理,并保持清洁和完好。炉灶间、热风炉安排在加工车间墙外,烟囱高度符合环保要求。 加工厂内不应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 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专人负责检查。 合格产品应当及时包装、储存,对不合格产品应当及时单独处理。 加工机械 加工机械及设备安装应符合加工工艺流程的要求。 清洁茶加工机械应采用流水加工生产线,在加工过程中人工不得接触茶叶,茶叶不得落地。 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不宜用铜质材料制造红碎茶转子机类强烈摩擦的零部件。 DB

14、34/T 7732008 4 加工设备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 加工设备、工具、容器在使用前后应彻底清洁、消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杀青、干燥设备的应采用符合清洁化要求的电器热设备、燃气设备或燃油设备,并使用清洁化燃料,不得烧煤,提倡使用太阳能。 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至少留有 3m的安全距离。 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dB。 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面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

15、使用。 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尽量改变机器零件结构或封闭需润滑油零件,或使用不使用润滑油的非金属材料制造机器零件,使润滑油不泄露。建议使用食品级机器润滑油。 应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防止茶叶有接触可能的加工机械部件润滑油的污染。 加工人员 加工人员必须经过清洁化生产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明确其职责。 加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不得从事茶叶加工生产岗位。 加工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带首饰;进入车间时必须洗手,并穿着工

16、作服、帽、鞋,头发不得露于帽外,离开车间时必须换下工作服、帽、鞋。 加工、包装场所工作人员不得化妆,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 包装、精制车间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加工技术 鲜叶应来自清洁化茶园,不宜使用其他来路不明的鲜叶。鲜叶和毛茶严格收购标识管理,不得收购掺假、含有非茶类物质以及品质劣变的鲜叶和茶叶进行加工。 鲜叶应合理贮青,提倡使用贮青机,贮青鲜叶堆放厚度不宜超过 30cm,设备贮青按设备要求操作,鲜叶不宜与地面直接接触。贮青设施、设备应清洁、干净。 根据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加工。按鲜叶品种、等级或原料情况,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正常。加工过程中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做到加工过程中不着色、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 可采用现有加工方法包括自然发酵和微生物等方法加工茶叶及茶制品,可用芳香植物窨制茶叶。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GB11680 等相应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 加工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