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445.54KB ,
资源ID:21611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161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SJ Z 2740-1986 电子工业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指南.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SJ Z 2740-1986 电子工业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指南.pdf

1、、国电 一I:; 目 S JjZ27 40-86 一Guide to Qual 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elactric industrial enterprises 、1986-12-31发布1986-12-31实施一一牛一_.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性技术文件SJjZ2740-66 电子工业企业质证体系指山Guide to Qual 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electric industrial enferprises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市场调查(或国家计划下达)、预研、设计、制造直到

2、销售服务等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要求,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质,从而用最少戚本按期制造出质量、数量、品种满足国家和人民使用要求的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使企业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和信誉。各企业应根据本文件的要求,按照产品复杂程度,结合本企业发展情况,建立起具体的、切实有效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1 质量方针和目标1. 1 厂长必须根据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法规、计划和市场需要,结合本厂具体情况,提出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贯彻执行的主要措础。1.2 必须保证各部门和各类人员都了解质量方针,并能自觉贯彻执行。1.3 质量目标必须由上到F展开,由下往上逐级保证。1. 4 各部门负责人应随时检查本部门对质量方针和目

3、标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起期向厂长报告。1. 5 厂长应经常检查全厂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执行情况,并定期向职工报告。厂长发布的更改令后,各部门、车阅、班组、个人应及时按新的方针或目标更改自己的方针或目标.2 质量保谊机拍和职责2.1 应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机构.质量保证机构由质量管理部门、质量检验部门、计量部门、售后服务部门等组成。2.2 质量,保证机仰在厂长直接领导下,负责全企业的质量保证工作,其主要职责是za. 组织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并对其边行管理.b. 制订质量工作计划.c. 对各业务部门的质量工作道行协调.d. 监督备业务部门执行威主盖宽任制,并对执行情况边行考战。e. 负贡

4、质量信息管理。f. 根据技术文件和质量提制文件检验产品质量,办理质量证明文件。9. 分析质量趋势,提出质量工作改进建议.h. 研究和推广先边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和改进检剧、计量技术兑服务工作质量i. 负贡计量器具的继护和修理工作,新舔呈和拟报废计量器具的拉术鉴定工作。F一子工业部1986-12-31发布1986-12-31 l SJ;Z2740-G L 负责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和用户意见及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3 质量责任制3.1 应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及每人担负的工作、承担的责任、赋予的权力、工作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3.2 厂长应运期组织检查质量责任制的各项规定的适当性和

5、执行情况,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应有书面报告。4 原量管理小组4.1 质量管理小组应为解决各部门、各工序的关键质量问题自愿组成。4.2 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工作穷法是按照计划一一实施一一检查-一处理(即PDCA循环)程序开展活动,运用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研究和解决问题,定期发表成果。4.3 质量管理小组按有关质量管理协会条例进行注册登记,由企业验收,对成绩优秀者授予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或成果奖等奖励。5 新品试制中的质量保证5.1 新品发展规划应根据国家计划或市场情报、技术予测资料和质量方针拟定新品发展规划,保证其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及市场的竞争力。5.2 设计条例应根据产品的复杂性,采用新技术的程度,

6、对现有产品和工艺的继承程度,确定设计阶段数和正式评审次数。规寇每一阶段的设计质量、评审内容、批准活动及相应人员资格.5.3 设计鉴定在设计过程重要阶段必须对设计进行鉴定、鉴定应包括对样机模型或实际生产样机进行检验或试验.试验数量和严格程度根据技术风险规定.为使结果有适当置信度,应检查适当的样机.鉴定内容包括:a. 在预期的贮存和工作条件下,评价产品的性能、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或锥伊民i 对实际生产样机(样品)进行检验,以核实是否完成了批准的设计更改,样机(样品)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C. 对试验结果和试验后的样机进行评审,也抽对缺陷和故障进行分析,以便更改设计或工艺。d. 应用文件记

7、载所有试验和评价结果.5.4 设计评审在结束每一设计阶段时,应对设计结果进行评审。与产品有犬的每一职能的代表应参加,以保证必需的所有设计资料和要求是清楚的,查明了设计的不足且提出了纠正措施。没计评审要素应包括:5.4.1 与买方要求和满意有犬的项目:a. 对买方要求进行评审.b. 对样机试验进行确认.2 , SJ jZ27 40-86 C. 对在预期的使用和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能力进行评审。d. 对预防非预期使用和误使用措施进行评审。8. 对安全性进行评价。f. 对规章要求和与国家、国际标准的符合性进行评审。9. 与竞争对手的设计进行比较.h. 与类似设计进行比较,特别要分析内外部质量问题的历史,

8、以免问题重复发生-6.4.2 与产品规范和要求有关的项目za. 可靠性,耐用性和维修性要求.b. 对公差进行评审并与过程能力进行比较.C. 对产品合格判据进行评审.d. 对安装性,轻便性,贮存要求,贮存寿命和易处理性进行评审。8. 对非致命失效和故障自动保险特性进行评审.f. 对销售性因素,包括美学规范和合格判据进行评中。9. 对失效模式,影响分析及故障树分析进行评审。h. 对诊断和纠正问题的能力进行评甲i. 对标签、注意事项、注册商标、追查性要求和使用规程进行评审.5.4.3 与制造规范和要求有关的项目:a. 评审设计的可制造性,特种工艺要求,以及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程度i 评审设计的检验和试

9、验能力,包括特种检验和试验要求.C. 评审材料、部件和组件的可用性和供应单位的供货能力。d 评审包装、搬运和贮存要求,特别是安全因素。8. 评审标准件的使用情况.5, 5 设计文件5.5.1 应记载最终设计评审结果。5.5.2 整个文件需要经产品影响到的或对产品有影响的所有职能部门批准和签字。5.5.3 设计文件应与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一致,规定了产品的鉴定试验和合格判据,规定了管理要求,规定了关键质量特性或关键零部件并在图纸上作了标记。5.6 设计更改的控制应制订设计文件更改建议提交手I!批准程序。更改建议应说明更改对产品参数影响。批准程序应对上述影响进行估价。如果更l大或技术难度大,有一定风险

10、,则应进行正式设计评审和核实试验。批准程序应指定合格的批准人员且保证设计更改不会引起产品质量下降。5.7 设计再鉴定应定期对产品进行再评定,以估价所有设计要求的有效性。应根据现场经验或现场性能测量记录对买方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评审,也应对改进的工艺进行评审.6 物资供应的质量保证6.1 确定供应单位的原则z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满足规定要求且能按时卉套保质供货,价寻SJ jZ27 40-86 格适宜。确定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方法包括:a. 现场评定和质封系统的估价:b. 类似供应品的以前历史:C. 类似供应品的试验结果zt 产品样本的估价:e. 其它使用方的经验.6.2 技术协议应清楚规定:产品点

11、,对供应单位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要求,需提供的资料,发货人,验收方法,验收地6.3 供货合同应清楚规定z订购物资的型号、规格、状态、数量、交货期、价格,违反合同时应承担的责任。有争议时的处理方法,合格批中不合格的处理方法。6.4 物资供应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消耗定额、损耗,制订采购计划。保证采购物资的质合设计要求,数量满足生产需要,库存量适宜-6.5 对关键物资、新材料应进行质量认定,择优定点,定点单位应不少于两个.6.6 进行验收检查的物资,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签字后才能入库。检查的严格度应与供应物资重要性一致,并根据供应单位的质量管理情况和质量证据适当加以调整,以最少检查费用保证进厂物资质且

12、。6.7 进厂未检查物资应与己检验物资分开,合格物资应与不合格物资分开保存,并用不同标记加以区别。6.8 进厂物资未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不得使用或继续加工。6.9 物资供应部门应按拔术要求提供适当贮存条件,根据先进先发的原则,按拙号发放。检验部门应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抽验,以掌握库存物资的质量。6.10 出库物资保证合格、按时和齐套.6.11 检验部门应统计供应单位交验批的一次合格率、关键物资筛选掏汰率。上机率,并定期审查技术协议和合同的恰当性.6.12 对供应单位进行质量信息反馍,当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共同分析,采取措供应单位进行监督甚至中止合同。7 工莓、仪器的质量保证或对7.1 计量测试仪

13、器、仪表租设备的类型、量程、准确度,精密度,应满足产品的制造.实试要求。7.2 工具、模具、夹具、标准样件、样板及其他工装器具在拉入使用前,应按规定方法验证其准确度、精密度是否符合要求:使用中按规定的校验周期进行校验。7.3 计量标准逐级传递,保证使用期间的计量、测试标准符合国家标准。8 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8.1 批量生产应定人(包括技术等级)、定线、定工艺、定设备、工装、仪器、定物资、,定质量指标。8.2 计划部门应制定月、旬或目的体现均衡要求的生产计划;科学地安排作业计划;4 , SJ jZ27 40-86 部门应按生产计划组织物资、产的目的。动力、设备、工艺装备、仪器供应以实现均衡、文明

14、和安全生8.3 供应的水、电、气和试剂的质量和l数量应满足制造工程要求。8.4 对生产进行连续管理和监督,使制造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每个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工作规程操作、测试和l记录。8.5 在制品的控制:8.5.1 合情品及不合格品应采用不同标记予以区别,并分开存放.8.5.2 不介将fl,应按规定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再发生措施。8.5.3 成批不忏格非1M品发生后应立即停产,在明根本原因,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纠正和预防再发生措施。8.5.4 成品或半成品的贮存和移动必须按照规定的办法、用规定的工具进行,保证成品或半成品不受损伤。8.6 工序检验的控制:8.6.

15、1 批量和大量生产的产品必须坚持首检制。8.6.2 工序检验应贯彻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凡流入下一道工序的半成品必须经检验合格签字,否则下道工序不予接收。8.6.3 检验人员的错检率、漏检率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8.7 成品检验与验收的控制:8.7.1 检验部门应按产品标准和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签发入库合格证.8.7.2 检验部门按包装、运输要求进行出厂检查,合格后才能肇发出厂合格证.8.8 生产原始记录应包括:a. 生产日期、作业人员、班次、作业概况:b. 检验和试验记录及结论报告:C. 不合格品损失统计和处理报告:d.

16、 质量成本报告:e. 定期的质量汇总:f. 管理部门的估价和分析。8.9 技术部门应不断进行试验和!价位工程分析,提高设计和工艺水平: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以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提高产品质量。8.10 器材代用和工艺临时脱离的但刷:8.10.1 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差以及器材代用和工艺临时脱离必须经试验证明不影响成品质后,才能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经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审批后才能生效。8.10.2 批准代用的超差品,考核时不准以合格品计算数量和川且8.11 工艺更改的控刷Za. 应明确指定负责批准工艺更改的部门,像设计更改一样,生产工具或设备、材料或工R SJ jZ27 40-86 艺的更

17、改应是成文的,应按规寇的程序完成。b. 应对更改后生产的产品加以估价,以核实更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更改导致的工艺和产品参数间关系的变化应用文件予以记载,并告诉有关人员-9 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9.1 广告和宣传应保证t9. 1. 1 采用易于为用户接受的方式说明产品质量。、9.1.2 报导正确、清楚、完工已。9.1.3 宣传的产品质量符合产品的实际质量。9.2 销售部门应向用户宣传正确选择产品类型和使用的有关知识。9.3 销售部门必须保证出厂产品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并附有规定的文件,文实相符:保证按合同要求按时发货。有特殊贮存、运输要求的产品,包装上应用标记示出.包装应符合国际或国内发货规定

18、。要求质量跟踪的产品应加标记,以便从仓库或使用单位返回质量信9.4 产品售出后,销售部门或检验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用户对产品质,保存书面记录,并反馈到有关部门.9.5 技术服务应保证:9.5.1 产品说明书内容完整,通俗易懂.及销售工作的9.5.2 建立一定数量的服务网点并提供备件。对己改型或废型的老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留有的备件-9.5.3 为用户培训操作和维修人员,必要时上门安装、调试。9.5.4 服务部门应做好服务过程中产品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或返修情况统计工作并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9.3.5 维修服务应保证za. 制订服务公约或服务质量标准,并定期评定维修川异 b. 对修理好的产品有专人检

19、验修理质量,并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用户对修理质量比意见,经常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9.6 产品责任及其预防措施29.6.1 确定适当安全标准。9.6.2 针对安全因素进行设计估价试验和样机(或模型)试验并记载试验结呆。9.6.3 对使用规程、维修手册、注意事项、标记进行分析,以减J肌脚。9.6.4 售出产品在保证期内凡属生产厂的质量问题,生产厂应承担直接责任,并根据有夫规定赔偿损失.9.6.5 有专人负贡汇总用户申诉意见。召开修理和索赔分析会,退回产品的失效分析会,采取措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发生。10 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质量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和工程质量信息,质量信息反馈包括内部反馈(

20、企业各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和外部反馈(销售、用户服务和企业间的反馈以及企业6 , SJjZ2740-86 和物资供应单位间的反馈) 10.1 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信息反馈制度10.1.1 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工序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内容,有关人员职责,权限,考核及奖惩办法.10.1.2 应规定从市场到成品销售服务全过程所需收集的信息种类,报表格式和上报期10.1.3 应规定各类质量信息分析处理部门和方法及质量信息流程图,定期向领导报告。10.1.4 必须对批量性质量问题和异常信息规定应急处理程序,作到立即处理,有责任迫查和预防再发生措10.1.5 必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建立档案.10.2 建立质

21、量信息中心10.2.1 质量信息中心应设在质量管理部门内,负责企业内外全部质量信息的综合和ffJ!1L10.2.2 应有足够完整、准确的质量记录和审查记录,并安全贮存,妥善保管,随时供有关人员查询.10.2.3 质量信息中心应定期提供质量动态资料,分发有关部门并上报领导机关.10 , 2, 4 定期对产品质量和质量戚本数据进行分析,上报厂长作为决为策的依据。10 , 2.5 应定期检查各工序、各部门提供的质量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和措施有效11质1 1 , 1 在总成本帐目中应单独设立质量成本科目.质量戚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11. 2 应制订收集和分析质量

22、成本数据的程序.11. 3 应定期向质量信息中心报送质量成本数据,以便:a , 评价质量管理系统的适当性和经济性:b, 确定需要注意的事项;C , 制订质量和戚本改进的目标.12 文件的控制12 , 1 文件批准和发布的控制12 , 1.1 发布前由指寇的合格人员评审和批准,以保证在相应作业场所的适合性.12 , 1 , 2 及时从发布和使用的所有场所撤消过时文件。12.2 文件更改的控12.2.1 应由进行最初评审和批准的同一职能部门对文件更改建议进行评审和批准。该组织应获得更改建议的所有资料。12 , 2.2 应及时把文件粟改信息及其实际情况通知受影响的人员和组织.12 , 2, 3 作了

23、一定量的里改后应重新友布文件.13 培训1113 , 1 应选择和培养备类教员.7 , SJ jZ27 40-86 13.2 应制订各类人员的思想、技术、管理、文化教育大纲和计划,由教育培训部门实施.13.3 应检查培训教育结果,记入个人考绩档案。13.4 培训教育要制度化、经常化.14 质量审14.1 应有组织地进行质量审查;以确定质量管理系统的活动是否符合于计划安排,这些安排是否有效执行,是否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14.2 应制订质量审查计划,该计划应规定:14.2.1 要审查的活动和范围;14.2.2 审查人员资格;14.2.3 开始审查的依据;14.2.4 报告结果和提出纠正措施建议的程

24、序。14.3 质量审查范围应包括:14.3.1 质量管理系统;14.3.2酬:tl!;!.:L程;14.3.3 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的成品。审查报告应记载不足之外的原因分析。14.4 14.5 15 15.1 的15.2 应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对执行情况和有效性进行评定.16 a 评管理部门应运期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评审,以保证环境变化(新的社会要求i新和技术,市场战略等带来的变化)后,质量管理系统依然经济有效.内容包括:审查结果;b. 质量方针和目标;C. 分配的责任和权限;d. 组织结构和联络路线;巳.质量控制方法;f. 资侃;g. 奖惩制度16.1 3号诊企业可组织具备诊断水平的各方面人员组成诊断组,边行综合诊断成专题珍断., 18.2 制订诊断程序。16.3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根源,提出纠正措施,把书面诠断报告交企业一份。16.4 如有必要可邀请诊断人员亲临现场指导或进行效果考查。a17 企业奖励制度要体现质量第一的方针。要把质量考核指标分配到各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对在质量管理和I提高产品质量中作出显著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