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吕本标准按照GBj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CJ/ T 354- 20 10 飞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利勃海尔中车交通系统有限公司、石家庄国样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华车(北京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新誉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剑、张明、欧阳仲志、康伟、阎笑鸣、王兴江
2、、王国强、庚永康、徐世东、陈壮、余永强、刘伟、方克娟、段珍英。简I 范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采暖及通风装置技术条件飞CJ/T 354-20 10 . .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采暖及通风装置的使用环境、车辆空调、采暖性能、空调机组、新风及排气、紧急通风、采暖装置、控制及保护和系统的测试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采暖及通风装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T 7928一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 50155-
3、19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TB/T 1804- 2009 铁道客车空调机组TB/T 2704- 2005 铁道客车电取暖器HTB/ T 3034- 2002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3 术语和定义GB 50155-199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预冷precooling 车内没有乘客的情况下,使车内祖度降低的过程。3.2 制冷cling 使车内温度降低或保持的过程。3.3 预热preheating 车内没有乘客的情况下,使车内温度升高的过程。3. 4 采暖heating 使车内温度升高或保持的过程。3.5 新风fresh air 从车外引人的空
4、气。3.6 送风supplyair 向车内送入的空气。CJ/T 354-2010 3. 7 3.8 排气exhaust air 排向车外的空气。通凤ventilation 飞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车内空间进行换气,以造成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3.9 3.10 3. 11 4.1 4.2 4.3 回凤return air 从空气调节空间抽出再返回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5. 1 车辆空调制冷能力5.2 车辆采暖能力采暖装置应使司机室温度不低于14.C。客室内达到的温度可由用户与制造商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协商确定。5.3 其他性能要求5.3.1 系统的设计应能保证整个客室内空气的均匀分配,保证出风口送风的均
5、匀性,气流组织合理,不应出现送风和回风短路,在风道和客室区域内不应产生冷凝水。5.3.2 系统运转时,客室内气流速度应大于0.07m/s。系统测试时规定的客室内风速测点在24.C 280C时最大气流速度小于或等于0.9m/s。5.3.3 客室内平均温度的变化允许偏离车内温度设定值的最大偏差为士2K。系统的测试中规定的客一飞,、,CJ/T 354一2010室内温度削点L同f水平面或同一铅垂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温度差不应大于8K。5.3.4 空调装置的安装、风道以及空调装置与风道接,口的结构设计应合理,空调系统装车后,车辆静止状态时的整车噪声应满足GB/T7928-2003中6.18的要求。5.3.5
6、 系统设计应考虑最终用户的维护,定期维护工作应便于进行。系统中相关部件应易于接近,可快速拆卸。相关部件的拆卸应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6 空调机组t, 6. 1 当环境温度不高于45.C时,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工作。6.2 空调机组应有可靠的排水结协一-._6.3 空调机组工作时蒸发6.4 空调机组额定制6.5 空调机组的6.6 空调机组6. 7 空调6.8 7. 1 7.2 7.3 7.4 8. 1 8. 2 积MEg-n酌,9 采暖装置9. 1 采暖装置可采用独立式电取暖器、9.2 当采暖装置为独立式电取暖器时,可根据需要安装在座椅下或侧墙上等位置。9.3 安装在侧墙上的独立式电取
7、暖器,与其他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嵌入侧墙内的带状整体式电加热器下端进气孔距地板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上端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9.4 安装独立式电取暖器部位的侧墙、地板及座椅等应进行安全隔热处理。电取暖器表面不应覆盖任何物件,保持自然通风散热。9.5 电取暖器其他要求应符合TBjT2704-2005的规定。10 控制及保护10. 1 全列车各空调机组在车辆运行时应由司机集中控制;在维修时可由维修人员单独控制。10.2 列车空调机组的起动应采用分时顺序起动方式。3 CJ/ T 354-2010 10. 3 压缩机、思机应采用运转时数均匀控制,以保证各压缩机、风机运行时间均
8、匀。10.4 系统在开机运行初期可设预冷、预热模式。10.5 空调控制系统应能根据车内温度需要对空调和采暖装置进行调节。10.6 制冷压缩机应设有过载、过热等必要的保护。制冷系统应设有高压和低压保护。10. 7 空调机组电气系统应有欠电压、过电压、过载、过热、短路、缺相等保护。10.8 采暖装置应装有温度保护部件。10.9 空调控制装置电磁兼容性应符合TB/T30342002的要求。1 1 系统的测试11. 1 测试条件a) 测试车辆的隔热性能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指标;b) 装车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通过了部件试验;c) 所有电气部件、元件和用电设备通过了装车后的系统调试;d) 装车的采暖通风与
9、空气调节系统应先进行通风量试验,在满足通风量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其余试验。门.2测点布置11. 2. 1 温度、湿度测点布置.蜘门.2.1. 1 客室温度测点应对应于乘客的脚部、膝部、坐下和站立时的头部等4个位置布置,测点距地板面的高度分别为0.1m、0.5m、1.2m、1.7m。11. 2. 1. 2 应在客室两端及中部取3个测温断面,应按照乘客乘坐状态在每个断面布置8个温度测点,共布置24个温度测点;应在每个测量断面几何中心处布置1个湿度测点,共布置3个湿度测点。11. 2. 1. 3 应在司机座椅面几何中心上方距地板面1.2m高度布置1个温度测点,该测点四周0.5m 处应均匀布置4个温度测点
10、,应在距地板面0.1m的司机脚部和1.7m站立时的头部位置各布置1个温度测点,共布置7个温度测点;应在司机座椅上方布置1个湿度测点。1 1. 2. 1. 4 应在车外端部贯通道两侧各布置1个温度、湿度测点,测点应采取遮阳措施。11. 2. 2 风速测点布置应在客室两端及中部平均取5个测试断面,应在每个断面座椅上方距地板面的高度1.2m处及站立区距地板面的高度1.7m处对称布置共4个风速测点,共布置20个风速测点。11. 3 测试方法11. 3. 1 凤量测试1 1. 3. 1. 1 通风量可为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紧急通风量可为紧急通风时的新风量。11. 3. 1. 2 测量风筒应与所测风口的截
11、面尺寸相吻合,其长度不应小于风口对角线长度的两倍,风速测量截面设在测量风筒的中部(当测量风筒接在出风口上时,要在靠近出风口端的测量风筒内增加长度等于风口对角线长度的整流器。11. 3. 1. 3 在测量风筒的风速测量截面上,均匀分布的风速测点不应少于12点,全部测点测量值的平均值为平均风速。11. 3. 1. 4 平均风速测量应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的平均风速之间的偏差不应大于5%,取3次平均风速的平均值为该截面风速。4 -、,CJ/T 354-2010 11. 3. 2 客室凤速测试所有风速测点上的风速按顺序测量2次,每次测量的平均值之间的偏差不应大于10%。11. 3. 3 制冷能力测试1
12、 11. 3. 3. 1 应将车辆置于合同要求的外气环境条件下。 9 11. 3. 3. 2 将空调机组置于手动全冷模式下运行,检验车内温度是否能够达到合同要求。11. 3. 3. 3 将空调机组置于自控模式下运行,温控器的设定温度应为合同要求的车内温度,经历3个完整的启停周期,3个启停周期内的湿度平均值为车内湿度。11. 3. 4 客室温度均匀性测试应将车辆置于合同要求的外气环境条件下,系统应运行在自动模式,温控器的设定温度应为合同要求的车内温度,经历3个完整的启停周期,每隔30min记录次车内各温度测点数值。检验客室温度均匀性是否符合要求。11. 3. 5 采睦能力测试应将车辆置于要求的外
13、气环境条件下,空调机组和车内电取暖器应运行在手动全加热模式下,检验车内温度是否能够达到合同要求。12 标志. 系统各部件应设有铭牌。铭牌应醒目、易于观察;字迹应耐久、清楚。铭牌应标明:a) 产品名称与型号;b) 制造商名称;c) 主要性能参数;d) 出厂编号或代码;e) 生产日期。5 CJ/T 354- 20 10 6 参考文献lJ GB/T 14894-200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2J TB/T 1675一2001铁道客车空气调节试验方法飞3J EN 14750-1:2006 铁路应用一城轨及市郊车辆空调舒适参数4J EN 14750-2:2006 铁路应用一城轨及市郊车辆空调型式试验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