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43.71KB ,
资源ID:22668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266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QJ 2781A-2004 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测定方法.pdf)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QJ 2781A-2004 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测定方法.pdf

1、QJ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FL 0143 QJ 2781A2004代替 QJ 27811995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the carbon content, the hydrogen content and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20040901发布 200412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QJ 2781A2004 I前言 本标准代替QJ 27811995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QJ 27811995相比有如下变化: 由原来针对一种特定仪器的测定方法修订

2、为适合于多种仪器的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测定方法; 删除了基于特定仪器的操作细节; 完善了对粘胶基碳长丝样品的处理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琳、张杏村、吴斌、李柱翠。 本标准1995年6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QJ 2781A2004 1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分解定量法测定碳素材料及其织物中碳、氢、氮含量所用试验仪器要求、试验程序和数据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碳纤维及其织物中碳、氢、氮含量测定。其它碳制品中碳、氢、氮含量的

3、测定可参照本标准。 2 方法原理 被测碳素材料在高效催化剂存在下,在高温纯氧气氛中燃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氧化合物的混合气体。经过还原柱,氮氧化合物还原为氮。在载气的带动下,二氧化碳、水和氮的混合气体经仪器的分离系统被逐步分离,依次进入检测器检测,得出碳、氢、氮的特征峰。通过数据处理得出相应的碳、氢、氮含量。 3 仪器、试剂及环境条件 3.1 仪器 3.1.1 元素分析仪 元素分析仪应具有燃烧系统、还原系统、混合气体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并具备从试样燃烧、还原、气体分离、检测到数据处理的全过程自动化功能。无自动化功能或自动化功能不完全的分析仪,对非自动部分的操作应编制详细的操

4、作程序。 3.1.1.1 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应包括燃烧炉和燃烧管两部分,以使碳素材料充分燃烧分解并能自动收集燃烧产物,将其输送到下一系统。 3.1.1.2 还原系统 还原系统应包括还原炉和还原管两部分,该系统应确保将燃烧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还原。 3.1.1.3 混合气体分离系统 混合气体分离系统可采用吸附解析装置或气相色谱装置。 3.1.1.4 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应能够定量给出碳、氢、氮的峰值。 3.1.1.5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应能自动记录峰面积或峰高积分计数,且自动计算校正因子和元素百分含量。 3.1.2 天平 感量为0.001mg。 3.1.3 样品舟 元素分析专用锡舟。 3.2

5、试剂 乙酰苯胺:元素分析专用基准试剂。 QJ 2781A2004 23.3 试验室环境条件 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室环境条件为,温度:(205),相对湿度:50%70%。 4 试样制备及预处理 4.1 试样制备 4.1.1 碳纤维 取碳纤维约1g,制成长度约0.5mm的试样待用。 若碳纤维及其织物表面有涂胶包覆层,应先用该包覆层适用的溶剂进行不少于2h的浸泡脱胶处理,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制备。 4.1.2 碳毡 取碳毡约1g,制成长度约0.5mm的试样待用。 4.1.3 碳布 取碳布的经、纬纱各数根,质量约1g,制成长度约0.5mm的试样待用。碳纤维表面若需处理,其处理方法同4.1.1。 4.2 试样

6、预处理 将按4.1制备的试样置于称量瓶中,在1032的烘箱内烘2h,取出后立即放入装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粘胶基碳长丝在1032的烘箱内烘2h后,直接称量。 5 测定前准备 5.1 试剂装填 5.1.1 燃烧系统和还原系统应选用与元素分析仪相匹配的试剂,试剂应填充密实,各段之间不得留有空隙,并用石英棉隔开。 5.1.2 燃烧系统试剂装填(装填量按元素分析仪相关要求)顺序如下: 石英棉 催化剂1 石英棉 催化剂2 石英棉 催化剂3 石英棉 灰分管 5.1.3 还原系统试剂装填(装填量按元素分析仪相关要求)顺序如下: 石英棉 铜 石英棉 银网 5.1.4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开动元素分析仪

7、,仪器通过自检后,进入升温程序。 5.2 炉温设定 按元素分析仪说明书技术要求分别设定燃烧炉、还原炉温度。 5.3 优化燃烧条件 为使碳素材料充分燃烧,需加大进氧量及延长燃烧时间来优化燃烧条件,优化方式依据仪器说明书选择。 6 元素分析仪校正 6.1 系统校正 待燃烧炉、还原炉的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稳定后,开始进行元素分析仪系统校正。 6.1.1 空白校正 用已经称重的样品舟称取乙酰苯胺约3mg,精确至0.001mg,送入元素分析仪进样器,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燃烧分解。燃烧产物的收集和测定按程序自动进行。然后不加乙酰苯胺重复上述操作,测定空 QJ 2781A2004 3白值。交替进行至少三次,直至

8、空白值达到仪器要求为止。 本步骤可根据元素分析仪型号不同,依据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6.1.2 校正因子试验 用已经称重的样品舟称取乙酰苯胺约3mg,精确至0.001mg,送入元素分析仪进样器,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燃烧分解,燃烧产物的收集和测定按程序自动进行。至少进行三次测试,检查校正因子是否达到仪器要求。如果校正因子未达到仪器要求,则从6.1.1条起重新进行校正。 本步骤可根据元素分析仪型号不同,依据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6.2 标准样品校正 用已经称重的样品舟称取乙酰苯胺约3mg,精确至0.001mg,送入元素分析仪进样器,使其在规定条件下燃烧分解,并自动进行燃烧产物的收集和测定,从终端读取乙

9、酰苯胺中碳、氢、氮的质量百分含量。重复测定不少于两次,各次测定结果与乙酰苯胺元素含量理论值的绝对误差不大于0.3%,否则从6.1条起重新进行校正。 7 样品称量与测定 7.1 称量 7.1.1 粘胶基碳长丝的称量 样品在1032的烘箱内烘2h后取出,取适量立即置于已称重的样品舟内,准确称量2.3 mg2.7mg,精确至0.001mg,封口待测。 7.1.2 其他碳纤维及其织物的称量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置于已经称重的样品舟中,准确称量2.3 mg2.7mg,精确至0.001mg,待测。 7.2 测定 将预先称好的样品送入元素分析仪进样器,使其在规定条件下充分燃烧分解,并自动进行燃烧产物的收集和测定

10、,从终端读取样品碳、氢、氮的质量百分含量。每个试样至少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误差应满足第8章规定。 8 数据处理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为:碳不大于0.5%,氢不大于0.5%,氮不大于0.5%,最终结果以两次测定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 试验方法的标准编号; b) 元素分析仪的名称、型号; c) 试验项目及名称; d) 试样来源、材料品种、批号、规格; e) 试验室温度、湿度; f) 试验结果; g) 试验人员、审核人员、日期及其它。 QJ 2781A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 测定方法 QJ 2781A2004 *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出版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0 北京航标印务中心印刷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发行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 2004年12月出版 定价:9.00元 QJ2781A2004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