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主编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实行日期 年 月 日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号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其中 第 条 第 条 第 条 第条 第 条 第 条 第 条 第条 第 条 第 条 第 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执行 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现予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 月 日关于发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的通知
2、计标号根据原国家建委 建发设字第 号文的通知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为国家标准 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原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同时废止国家计划委员会年 月 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 建发设字第 号文的通知要求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 具体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会同国内有关设计 科研和高等院校等 个单位 对原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试行 进行修订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 修订组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 吸
3、取了近年来有关的科研成果 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 借鉴了国外同类技术中符合我国实际的内容 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以及香港地区的意见 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 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 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三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 总则 室内外计算参数 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 制冷 自动控制和消声与隔振等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 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暖通规范管理组 北京复兴路 号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年 月主要符号声级 矩形送风口边长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紊流系数距离
4、 矩形送风口边长指数 系数静风 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 系数风压系数逐时冷负荷空气的定压比热容热压系数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直径工作地点的宽度含湿量送风口的直径送至工作地点的气流宽度东 东风面积送风口的有效截面积进风口面积排风口面积通风量进风量排风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水平高度 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 高差进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排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中和界标高焓太阳总辐射照度太阳总辐射照度的日平均值传热系数 安全系数风量 空气量门窗缝隙计算长度散热量有效系数 渗透冷空气量的综合修正系数系数北 北风建筑物的楼层数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电动机功率电动机轴功率系统总压力损失调节阀全开时的压力损
5、失散热量 显热量 耗热量辐射散热量围护结构传热阻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围护结构本体的热阻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压力损失比 南 南风 距离净距送风口的出口温度屋顶下的温度工作地点温度露点温度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邻室计算平均温度累年极端最高温度分别为室内计算温度和竖井计算温度室内平均温度排风温度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与累年极端最高温度和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与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6、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温度梯度邻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之差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工作地点平均风速西 西风距离系数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夏季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进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排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室内空气的平均密度排风温度下的空气密度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 室内空气计算
7、参数第二节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第三节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第三章 采暖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热负荷第三节 散热器采暖第四节 辐射采暖第五节 热风采暖与热风幕第六节 采暖管道第七节 蒸汽喷射器第四章 通风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自然通风第三节 隔热降温第四节 机械通风第五节 除尘与净化第六节 防火与防爆第七节 设备 风管及其他第五章 空气调节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负荷计算第三节 系统设计第四节 气流组织第五节 空气处理第六章 制冷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压缩式制冷第三节 热力制冷第四节 机房设计 设备布置及其他第七章 自动控制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检测 联锁与信号显示第三节 自动调节与控制第四节
8、 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与控制第八章 消声与隔振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消声与隔声第三节 隔振附录一 名词解释附录二 室外气象参数附录三 室外计算温度的简化统计方法附录四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附录五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附录六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附录七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附录八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值附录九 自然通风的计算附录十 系统式局部送风的计算附录十一 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附录十二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十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了在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 体现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精神 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
9、针政策 以便为安全生产 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 特制订本规范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 扩建 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 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第条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工艺和使用要求 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 同有关专业相配合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条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 构件及材料 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 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 设备
10、的系列和规格型号 应尽量统一第条编制设计文件时 应根据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 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第条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 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 检测和计量装置第条布置设备 管道及配件时 应为安装 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 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 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 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第条设计中 对于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 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 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第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 布置设备和管道时 应根据需要分别采取防震和有组织排
11、水等措施第条根据本规范进行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时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第条设计集中采暖时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按下列规定采用一 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 宜采用二 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 不应低于中作业 不应低于重作业 不应低于注 作业种类的划分 应按国家现行的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执行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 时 轻作业可低至 中作业可低至 重作业可低至三 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 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更衣室托儿所 幼儿园 医务室办公用室食堂盥洗室 厕所注 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 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 可
12、参照有关专业标准 规范的规定执行第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 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的平均风速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 不宜大于二 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当室内散热量小于时 不宜大于 当室内散热量大于或等于 时 不宜大于第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 度 应采用相对湿度 应采用风 速 不应大于注 使用条件无特殊要求时 室内相对湿度可不受限制二 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 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工作区的风速 不宜大于注 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 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第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 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
13、 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 按表 确定夏季工作地点温度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允许温差工作地点温度注 如受条件限制 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 允许温差可加大第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 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 应按本规范第 条至第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 度 应采用相对湿度 应采用风 速 不应大于二 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 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 工作区的风速 宜采用 当室内温度高于 时 可大于注 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 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第
14、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第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天的日平均温度注 本条及本节其他条文中的所谓 不保证 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 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第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第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最热月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第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应采用历年最热月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第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天的日平均温度第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的干球温度注 统计干湿球
15、温度时 宜采用当地气象台站每天 次的定时温度记录 并以每次记录值代表 的温度值核算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的湿球温度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天的日平均温度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可按下式确定式中 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 按表 采用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其他符号意义同式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表时刻时刻时刻时刻第条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 应另行确定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仅在部分时间 如夜间 工
16、作的空气调节系统 可不遵守本规范第 条至 条的规定第条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最多风向 静风除外 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第条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应采用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第条冬季室外大气压力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大气压力 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第条冬季日照百分率 应采用累
17、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第条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 应按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总日数确定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选取 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 宜采用注 本条中所谓 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系指室外连续天的滑动平均温度 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第条室外计算参数的统计年份 宜采取年 共 年 不足 年者 按实有年份采用 但不得少于年 少于 年时 应对气象资料进行订正第条山区的室外气象参数 应根据就地的调查 实测并与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的邻近台站的气象资料进行比较确定第条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 应按本规范附录二采用对于本规范附录二未列入的
18、城市及台站 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统计确定 对于冬夏两季各种室外计算温度 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所列的简化统计方法确定第三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第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 按 月 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第条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的太阳总辐射照度 可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第条透过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标准窗玻璃的太阳直接辐射照度和散射辐射照度 可按本规范附录五采用第条应用本规范附录四和附录五时 当地的大气透明度等级 应根据本规范附录六及夏季大气压力 按表 确定大气透明度等级表附录六标定的透明度等级下列大气压力 时的透明度等级第三章采暖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采暖方式的选择 应
19、根据建筑物规模 所在地区气象条件 能源状况 政策 环保等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条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大于或等于 天的地区 宜采用集中采暖第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 其幼儿园 养老院中小学校 医疗机构等建筑 宜采用集中采暖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为 天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不足 天 但稳定低于或等于 的日数大于或等于 天第条采暖室外气象参数 应按本规范第二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利用当地近 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计算第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当其位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 且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 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 以上 而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
20、满足要求时应按 设置值班采暖注 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 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值班采暖所需维持的室内温度第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工业建筑 如工艺对室内温度无特殊要求 且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 时 不宜设置全面采暖 但应在固定工作地点设置局部采暖 当工作地点不固定时 应设置取暖室第条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 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节能标准的规定第条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应按下式确定或式中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和第 条采用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条采用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按表 采用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
21、度的允许温差 按表 采用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按表 采用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 按表采用注 本条不适用于窗 阳台门和天窗砖石墙体的传热阻 可比式 的计算结果小外门 阳台门除外 的最小传热阻 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 时 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亦应通过计算确定当居住建筑 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 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及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的要求温差修正系数表围护结构特征外墙 屋顶 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
22、隔墙 层建筑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 层建筑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有窗时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与无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伸缩缝墙 沉降缝墙防震缝墙允许温差值表建筑物及房间类别 外 墙 屋顶居住建筑 医院和幼儿园等办公建筑 学校和门诊部等公共建筑 上述指明者除外 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 潮湿的房间除外室内空气干燥的工业建筑室内空气湿度正常的工业建筑室内空气潮湿的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当不允许墙和顶棚内表面结露时当仅不允许顶棚内表面结露时室内空气潮湿且具有腐蚀性介
23、质的工业建筑室内散热量大于 且计算相对湿度不大于 的工业建筑注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 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 确定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其允许温差 值 可采用表中 同式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换热系数和换热阻值表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墙 地面 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 当 时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 当 时注 表中 肋高 肋间净距室内干湿程度的区分表温度相对湿度类 别干燥正常较湿潮湿第条确定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时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应根据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值 按表 采用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表围护结构类型 热惰性指标 值 的取值注 表中 和
24、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按本规范第二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根据当地气象数据采用第条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应按下式计算或式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同式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 按表采用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 按表采用围护结构本体 包括单层或多层结构材料层及封闭的空气间层 的热阻换热系数和换热阻值表围护结构外表面特征外墙和屋顶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闷顶和外墙上有窗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第条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 其玻璃外窗 阳台门和天窗的层数 可按表 采用窗阳台门和天窗层数表建筑物及房间类别室内外温差层数外窗 阳台门 天窗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及潮湿
25、的公共建筑除外单层双层单层双层干燥或正常湿度状况的工业建筑物单层双层单层双层潮湿的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物单层双层单层双层散热量大于 且室内计算相对湿度不大于的工业建筑不限 单层 单层注 表中所列的室内外温差 系指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和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之差高级民用建筑 以及其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双层窗合理的建筑物 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居住建筑外窗的层数 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规定对较调换工业建筑及特殊建筑 可视具体情况研究确定第条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 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 其开窗面积应尽量减小 民用建筑的窗墙面积比 应按国家现行的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执行第条集中采暖系统的热媒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
26、途供热情况和当地气候特点等条件 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并应按下列规定选择民用建筑应采用热水作热媒工业建筑 当厂区只有采暖用热或以采暖用热为主时 宜采用高温水作热媒 当厂区供热以工艺用蒸汽为主 在不违反卫生 技术和节能要求的条件下 可采用蒸汽作热媒注 利用余热或天然热源采暖时 采暖热媒及其参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辐射采暖的热媒 应符合本章相关部分的规定第条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 以及与原有热网相连接的新增建筑物 除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根据原有建筑物的状况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第二节热负荷第条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 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
27、热量加热由门 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水分蒸发的耗热量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通风耗热量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热物料的散热量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注 不经常的散热量 可不计算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 应采用小时平均值第条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应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第条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围护结构的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按本规范第 条采用与本规范第 条相同注 当已知或可求出冷侧温度时 一项可直接用冷侧温度值代入 不再进行 值修正第条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时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按本规范
28、第 条采用 但层高大于 的工业建筑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地面 应采用工作地点的温度墙 窗和门 应采用室内平均温度屋顶和天窗 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注 屋顶下的温度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屋顶下的温度工作地点温度温度梯度房间高度室内平均温度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室内平均温度与式 相同散热量小于 的生产厂房 当其温度梯度值不能确定时 可用工作地点温度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 但应按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进行高度附加第条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 时 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 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的 时 尚应计算其传热量第条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各
29、项附加 或修正 百分率 宜按下列规定的数值选用朝向修正率北 东北 西北东 西东南 西南南注 选用修正率时 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 辐射照度 建筑物使用和被遮挡等情况冬季日照率小于 的地区 东南 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 宜采用东 西向可不修正风力附加率 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 河边 海岸 旷野上的建筑物 以及城镇 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 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外门附加率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 时一道门两道门 有门斗三道门 有两个门斗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入口注 外门附加率 只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 无热风幕的外门阳台门不应考虑外门附加第条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 楼梯间除外 的高度附加率 房间高度大于 时
30、每高出 应附加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注 高度附加率 应附加于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上第条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门窗构造 门窗朝向 热压和室外风速等因素 按本规范附录七确定第三节散热器采暖第条选择散热器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散热器的工作压力 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 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 易于清扫的散热器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 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 宜采用铸铁散热器采用钢制散热器时 应采用闭式系统 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在非采暖季节应充水保养 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
31、 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采用铝制散热器时 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 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散热器第条布置散热器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 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 也可靠内墙安装两道外门之间的门斗内 不应设置散热器三 楼梯间的散热器 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第条散热器应明装 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 足够的通道面积 并方便维修第条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第条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 不宜超过下列数值粗柱型 包括柱翼型 片细柱型 片长翼型 片第条计算散热器数量时 尚根据其连接方式 安装形式 组装片数
32、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进行修正第条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湿管道 明设时 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拆减 暗设时 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第条条件许可时 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第条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 时 宜竖向分区设置第条垂直单 双管采暖系统 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 贮藏室 盥洗室 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 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第条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 应由单独的立 支管供暖 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第条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 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33、第四节热水辐射采暖第条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 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第条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应符合表 的要求表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设置位置 宜采用的温度 温度上限值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无人停留的地面房间高度为 的顶棚房间高度为 的顶棚距地面 以下的墙面距地面 以上至 以下的墙面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供 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 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 供 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由计算确定 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 应按本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计算 并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 的修正系数或
34、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局部辐射采暖的热负荷 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 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建筑物地板敷设加热管时 采暖热负荷中不计算地面的热损失表局部辐射采暖热负荷附加系数采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附加系数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有效散热量应按计算确定 并应计算室内设备 家具及地面覆盖物等对有效散热量的折减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加热管及其覆盖层与外墙 楼板结构层间应设绝热层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敷设加热管的覆盖层厚度不宜小于 覆盖层应设伸缩缝 伸缩缝的位置 距离及宽度 应会同有关专业计算确定 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 宜设长度不小于 的柔性
35、套管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阻力应由计算确定 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 同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 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分水器前应设阀门及过滤器 集水器后应设阀门 集水器 分水器上应设放气阀 系统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 当超过上述压力时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第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绝热层铺设在土壤上时 绝热层下应做防潮层 在潮湿房间 如卫生间 厨房等 敷设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时 加热管覆盖层上应做防水层第条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管内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 应按工程要求的使用寿命 累计使用时间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 工作压力等
36、条件确定第条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 可用于高度为建筑物的采暖第条热水吊顶辐射板的供水温度 宜采用的热水 并应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在非采暖季节应充水保养第条热水吊顶辐射板的工作压力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第条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的热负荷应按照本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并按第 条的规定进行修正 当屋顶热负荷大于房间总热负荷的 时 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第条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热水吊顶辐射板的有效散热量辐射板安装角度的修正 应按表 确定辐射板的管中流体应为紊流 当最小热水流量过小 且辐射板不能串联连接时 应乘以 的安全系数表辐射板安装角度修正系数辐射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修正系数第条热水吊顶辐射板
37、的安装高度 应根据人体的舒适度确定 辐射板的最低安装高度及辐射板的最高平均水温可按表确定表热水吊顶辐射板最低安装高度及最高平均水温最低安装高度热水吊顶辐射板占天花板面积的百分比注 表中安装高度系指地面到板中心的垂直距离 表内数值为热水吊顶辐射板内水的最高平均温度第条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系统 宜采用同程式第条热水吊顶辐射板与采暖供 回水管的连接方式 可采用并联或串联 同侧或异侧连接 并应保证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 流体阻力平衡第条布置全面采暖的热水吊顶辐射板装置时 应保证室内作业区辐射照度均匀 并满足以下条件安装吊顶辐射板时 宜沿最长的外墙平行布置设置在墙边的辐射板规格应大于在室内设置的辐射板规格高度
38、小于 的建筑物 宜选择较窄的辐射板长度方向应预留热膨胀余地注 辐射板装置不应布置在对热敏感的设备附近第条局部区域采用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时 其热负荷可按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计算第五节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第条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 可用于建筑物室内采暖或室外工作地点的采暖第条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 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 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 防火规范的要求第条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的燃料 可采用天然气人工煤气 液化石油气等 燃气质量 燃气输配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的要求第条燃气红外辐射器的安装高度 应根据人体舒适度确定 但不应低于第条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局部工作地点
39、采暖时其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且应安装在人体的侧上方第条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全面采暖时 建筑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应按本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可不计算高度附加 并在此基础上再乘以 的修正系数辐射器安装高度过高时 应对总耗热量进行必要的高度修正第条局部区域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 其热负荷可按本规范第 条中的有关规定计算第条布置全面辐射采暖系统时 沿四周外墙 外门处的辐射器发热量 不宜少于总热负荷的第条允许由室内供应空气的厂房或房间 应能保证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 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的换气次数 次 时 应由室外供应空气第条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采用室外供应空气时 进风口应符合下列要求设在
40、室外空气洁净区 距地面高度不低于距排风口水平距离大于 在排风口下方时 垂直距离不小于 在排风口上方时 垂直距离不小于安装过滤网利用通风机供应空气时 通风机与采暖系统设置联锁开关第条无特殊要求时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的尾气应排至室外 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要求设在人员不经常通行的地方 距地面高度不低于水平安装的排气管 排风口伸出墙面不少于垂直安装的排气管 排风口高出半径为 以内的建筑最高点不少于排气管穿越外墙或屋面处 加装金属套管第条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 应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设置能直接切断采暖系统及燃气供应系统的控制开关第六节热风采暖与热空气幕第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应采用热风采暖能与机械送风系统合
41、并时利用循环空气采暖经济合理时由于防火 防爆和卫生要求 必须采用全新风的热风采暖时注 循环空气的采用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卫生标准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第条热风采暖的热媒采用 的高压蒸汽或不低于 的热水 当采用燃气 燃油加热或电加热时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第条位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工业建筑 采用热风采暖且距外窗 或 以内有固定工作地点时 宜在窗下设置散热器 条件许可时 兼做值班采暖当不设散热器值班采暖时 热风采暖不宜少于两个系统 两套装置第条选择暖风机或空气加热器时 其散热量应乘以的安全系数第条采用暖风机热风采暖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厂房内部的几何形状 工艺设备布置情况及气流作用范围等因
42、素 设计暖风机台数及位置室内空气循环次数 宜大于或等于 次热媒为蒸汽时 每台暖风机应单独设置阀门和疏水装置第条利用集中送风采暖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工作区的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条确定 但最小风速不宜小于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 应通过计算确定 一般可采用送风口的高度 不宜低于 回风口底边至地面的距离 宜采用送风温度 不宜低于 不得高于第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宜设置热空气幕位于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对经常开启的外门 且不设门斗和前室时位于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以其以外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当生产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时 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热空气幕合理时第条热空气幕的送风方式 对于公共建
43、筑 宜采用由上向下送风 工业建筑宜采用双侧送风 外门宽度小于 时可采用单侧送风 当大门宽度超过 时 宜采用由上向下送风注 侧面送风时 严禁外门向内开启第条热空气幕的送风温度 应根据计算确定 对于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外门 不宜高于 对于高大的外门 不应高于第条热空气的出口风速 应通过计算确定 对于公共建筑的外门 不宜大于 对于工业建筑的外门 不宜大于 对于高大的外门 不宜大于第七节电采暖第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电采暖环保有特殊要求的区域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采用热泵的场所能利用低谷电蓄热的场所第条采用电采暖时 应满足房间用途 特点 经济和安全防火等要求第条低温加热电缆辐射
44、采暖 宜采用地板式 低温电热膜辐射采暖 宜采用天棚式 辐射体的表面平均温度 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有关规定第条低温加热电缆辐射采暖和低温电热膜辐射采暖的加热元件及其表面工作温度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根据不同使用条件 电采暖系统应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绝热层 龙骨等配件的选用及系统的使用环境 应满足建筑防火要求第八节采暖管道第条采暖管道的材质 应根据采暖热媒的性质 管道敷设方式选用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第条散热器采暖系统的供水 回水 供汽和凝结水管道 应与下列系统分开设置通风 空调系统热风采暖和热空气幕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生产供热系统第条热水采暖系统 应在热力入口处的
45、供 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计 压力表及除污器 必要时 应装设流量计第条蒸汽采暖系统 当供汽压力高于室内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时 应在采暖系统入品的供汽管上装设减压装置 必要时 应安装计量装置注 减压阀进出口的压差范围 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第条高压蒸汽采暖系统最不利环路的供汽管 其压力损失 不应大于起始压力的第条热水采暖系统的各并联环路之间 不包括共同段 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 不应大于第条采暖系统供水 供汽干管的末端和回水干管的始端的管径 不宜小于 低压蒸汽的供汽干管可适当放大第条采暖管道中的热媒流速 应根据热水或蒸汽的资用压力 系统形式 防噪声要求等因素确定 最大允许流速不应大于下列数值热水采暖系统民
46、用建筑辅助建筑物工业建筑低压蒸汽采暖系统汽水同向流动时汽水逆向流动时高压蒸汽采暖系统汽水同向流动时汽水逆向流动时第条机械循环双管热水采暖系统和分层布置的水平单管热水采暖系统 应对水在散热器和管道中冷却而产生的自然作用压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第条采暖系统的计算压力损失 宜采用 的附加值第条蒸汽采暖系统的凝结水回收方式 应根据二次蒸汽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室外地形 管道敷设等情况 分别采用以下回水方式闭式满管回水开式水箱自流或机械回水余压回水注 凝结水回收方式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锅炉房设计规范 的要求第条高压蒸汽采暖系统 疏水器前的凝结水管不应向上抬升 疏水器后的凝结水管向上抬升的高度应经计算确定当
47、疏水器本身无止回功能时 应在疏水器后的凝结水管上设置止回阀第条疏水器至回水箱 或二次蒸发箱 之间的高压蒸汽凝结水管 应按汽水乳状体进行计算第条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 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有冻结危险时 立管或支管上的阀门至干管的距离 不应大于第条多层和高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中 每根立管和分支管道的始末段均应装设有供调节及检修 泄水用的阀门第条热水和蒸汽采暖系统 应根据不同情况 装设必要的排气 泄水 排污和疏水装置第条采暖管道必须计算其热膨胀 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行满足要求时 应设置补偿器第条采暖管道的敷设 应有一定的坡度 对于热水管 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和凝结水管 坡度宜采用 不得小于 立管与散热
48、器连接的支管 坡度不得小于 对于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 坡度不得小于如因条件限制 热水管道 包括水平单管串联系统的散热器连接管 可无坡度敷设 但管中的水流速度不得小于第条穿过建筑物基础 变形缝的采暖管道 以及埋设在建筑结构里的立管 应采取预防由于建筑物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第条当采暖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 在管道穿过处应采取固定和防火封堵措施 并使管道可向墙的两侧伸缩第条采暖管道不得同输送蒸汽燃点低于或等于的可燃液体或可燃 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在同一条管沟内平行或交叉敷设第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采暖管道应保温管道内输送的热媒必须保持一定参数时管道敷设在地沟 技术夹层 闷顶及管道井内或易被冻结的地方时管道
49、通过的房间或地点要求保温时管道的无益热损失较大时注 不通行地沟内仅供冬季采暖使用的凝结水管 如余热不加以利用 且无冻结危险时 可不保温第九节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第条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 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和热计量装置第条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 应按本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阻 宜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条在确定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户内采暖设备容量 计算户内管道时 应计入向邻户传热引起的附加 但所附加的热量不应统计在采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第条分户热计量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 差压或流量调节装置 除污器或过滤器等第条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户用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供水管上 热量表前应设置过滤器系统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