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3/ 604-2006 ICS 67.140.10 X 55 备案号: 19066-2006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 604-2006代替 DB33/T 404.1-2003 地理标志产品 乌牛早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Wuniu zao tea 2006-03-27 发布 2006-05-27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 DB33/ 604-2006 前 言 本标准第 3 章,第 5 章中 5.2.1,第 6 章中 6.2、表 2 中氨基酸项目、6.5 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2005第 78 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 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代替 DB33/T 404.1- 2003乌牛早茶 第 1 部分:商品茶 。 本标准与 DB33/T 404 .1-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为条文强制性标准,DB33/T 404 .1-2003 为推荐性标准; 根据标准内容的变化, 标准名称由 乌牛早茶 第 1 部分: 商品茶 改为 地理标志产品 乌牛早茶 ; 范围,增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种植、加工,删去分级与实物标准样,修改了适用范围; 增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种植、加工
3、3 章的标题和内容,删去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1 章的标题和内容; 增加分级条文,修改基本要求和感官品质条文; 理化指标,增加氨基酸和茶多酚指标,修改水分、碎末茶、粗纤维指标,删去表注; 卫生指标,本标准根据 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 NY 5244 -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这 3 个标准,按从严的原则规定,即增加稀土、顺式氰戊菊酯、杀螟硫磷、氟氰戊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喹硫磷、大肠菌群指标,修改了铅、乐果指标,删去了铜、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甲胺磷指标; 修改了净含量条文; 试验方法,删去抽样条文,修改其他条文; 检验规则,增加抽样
4、条文,修改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判定规则条文;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删去冷贮保鲜标题和内容,增加贮存条文,修改标志、标签、包装、运输条文。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乌牛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永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永嘉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淑娟、吴文珍、余海跃。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404.1-2003。 DB33/ 6042006 1地理标志产品 乌牛早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牛早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
5、境、种植、加工、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保护的乌牛早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9
6、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6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7、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3 茶 茶多酚测定 GB/T 8314 茶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DB3
8、3/ 6042006 2NY/T 5018-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 年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乌牛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的范围, 为浙江省永嘉县现辖行政区域。 见附录 A (2001 年 11 月第一版的永嘉县政区图 ) 。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嘉茗 1 号 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永嘉县茶树地方品种。
9、42 乌牛早茶 Wuniu zao Tea 在本标准第 3 章范围内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 选用 “嘉茗 1 号” 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制成的扁形绿茶,具有乌牛早茶品质特征的茶叶。 5 自然环境、种植、加工 5.1 自然环境 5.1.1 地理 永嘉县地处括苍山南麓,位于北纬 27582836,东经 1201912059之间。地势自北与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自东南向西北面逐渐升高。西北部地形复杂,峰峦起伏,海拔高度一般在 500m1300m 之间。中部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 40m800m 之间,丘壑相间,百川争流。南部和西南部地连瓯江,地势平坦,为海拔不到 10 m 的水网
10、平原。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 30m500m 之间的丘陵山区。 5.1.2 气候 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暖,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 18.2,10的活动积温 5707.9,无霜期 282.7 天。年平均降水量在 1694.6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 77以上,平均日照时数1939.2h120.8 h。春季气温回暧早,有利于春茶萌芽。 5.1.3 土壤 茶园土壤多属红黄壤及其变种,以红壤土、红黄壤土、黄壤、黄泥沙土等为主,母质以殘原积土、坡再积土、洪积土、冲洪积土为主,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 值 4.56.5。
11、5.1.4 植被 常绿阔叶林树为主或落叶树为主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人工培育的马尾松、毛竹、经济林等。 5.2 种植 5.2.1 种植品种 以“嘉茗 1 号”为加工乌牛早茶的茶树良种。 5.2.2 茶园种植和管理:参见附录 B。 5.2.3 采摘 5.2.3.1 开采时间:每年 2 月中下旬,茶树一芽一叶初展时为茶园开采适期。 DB33/ 6042006 35.2.3.2 采摘标准:一芽一、二叶初展。每批采下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 5.2.3.3 采摘方法:采用提手采摘,不得掐采、捋采,保持芽叶完整。 5.2.4 装运 应使用清洁卫生、透气性良好的竹篮、篓筐等用具盛装鲜叶原料
12、,不得紧压,禁用布袋、塑料袋、塑料桶等盛装用具。鲜叶运送应及时,防止温热、机械损伤和混入有毒、有害及非茶物质。 5.3 加工 采用传统炒茶锅、电热炒茶锅或其它扁形茶加工机械进行加工,加工环境应符合 GB14881 的规定。加工工艺流程:鲜叶分级摊青青锅摊凉(回潮)煇锅拣梗剔杂包装。 6 要求 6.1 分级 乌牛早茶产品分特一、特二、一级、二级四个级别。 6.2 基本要求 具有乌牛早茶的自然品质,无劣变,无污染,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6.3 感官品质 乌牛早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品质 等级 项目 特一 特二 一级 二级 外形 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匀齐
13、,色泽嫩绿 扁平光滑,挺直,匀整,色泽嫩绿 扁平尚光滑,匀整,略有碎茶、黄片,色泽绿润 扁平,尚匀整,略有宽条、黄片及碎茶,色泽尚绿润 香气 香高持久 香高 香高 香气尚高 汤色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绿明亮 尚绿明亮 滋味 甘醇鲜爽 鲜 醇爽 尚醇厚 叶底 幼嫩肥壮、成朵 嫩厚匀齐,成朵 嫩匀,稍有单张 尚嫩匀,单张略多6.4 理化指标 乌牛早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指 标 项 目 特 一 特 二 一 级 二 级 水分,% 7.0 灰分,% 6.5 碎末茶,% 1.0 2.0 水浸出物,% 37.0 粗纤维,% 12.0 14.0 氨基酸,% 3.0 茶多酚, %
14、20.129.5 6.5 卫生指标 乌牛早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表 3 规定。 DB33/ 6042006 4表 3 卫生指标 项 目 指 标 铅(以 Pb 计) ,mg/kg 5.0 稀土,mg/kg 2.0 乙酰甲胺磷(acephate) ,mg/kg 0.1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mg/kg 0.5 滴滴涕(DDT) ,mg/kg 0.2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mg/kg 5.0 顺式氰戊菊酯(esfenvalerate) ,mg/kg 2.0 杀螟硫磷(fenitrothion) ,mg/kg 0.5 氟氰戊菊酯(flucythrinate) ,mg/k
15、g 20 六六六(HCH) ,mg/kg 0.2 氯菊酯(permethrin) ,mg/kg 20 联苯菊酯(biphenthrin) ,mg/kg 5.0 乐果(dimethoate) ,mg/kg 0.1 敌敌畏(dichlorovos) ,mg/kg 0.1 喹硫磷(quintozene) , mg/kg 0.2 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 ,个/100 克 300 6.6 净含量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75 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 7 试验方法 7.1 感官品质 按 GB/T 14487 和 NYT 7
16、87 规定执行。 7.2 理化指标 7.2.1 水分 按 GB/T 8304 规定的方法测定。 7.2.2 水浸出物 按 GB/T 8305 规定的方法测定。 7.2.3 总灰分 按 GB/T 8306 规定的方法测定。 7.2.4 粗纤维 按 GB/T 8310 规定的方法测定。 7.2.5 碎末茶 按 GB/T 83ll 规定的方法测定。 7.2.6 氨基酸 按 GB/T 83l4 规定的方法测定。 7.2.7 茶多酚 按 GB/T 83l3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 卫生指标 7.3.1 铅 按 GB/T 5009.12 规定的方法测定。 DB33/ 6042006 57.3.2 稀土
17、按 GB/T 5009.94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3 乙酰甲胺磷 按 GB/T 5009.103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4 顺式氰戊菊酯 按 GB/T 5009.110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5 六六六、滴滴涕 按 GB/T 5009.19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6 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磷 按 GB/T 5009.20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7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氰戊菊酯、联苯菊酯 按 GB/T 5009.146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8 氯菊酯 按 GB/T 5009.106 规定的方法测定。 7.3.9 大肠菌群 按 GB/T 4789.3 规定的方法
18、测定。 7.4 净含量 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 75 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组批 同一地点、 同一生产周期内相同等级的产品为一批。 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单位重量相同。 8.2 抽样 按 GB/T 8302 规定执行。 8.3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内容为基本要求、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净含量。 8.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内容为本标准第 6 章规定的全部项目。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a) 首次批量生产时; b) 原料、工艺、产地环境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19、时; c)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5 判定规则 8.5.1 凡劣变、有污染、有添加剂或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8.5.2 除卫生指标外,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复检, 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 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感官品质不合格的降级处理。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标签 9.1.1 企业获得批准,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9.1.2 标签应符合 GB 7718 规定。 9.1.3 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志符合 GB/T 191 的规定。 DB33/ 60420
20、06 69.2 包装 9.2.1 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毒,不影响茶叶品质。 9.2.2 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 SB/T l0035 的规定。 9.2.3 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 9.3 运输 9.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9.3.2 运输中应稳固,应防潮、防淋、防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挤压、碰撞。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和混运。 9.4 贮存 9.4.1 应贮存于清洁、干燥、阴凉、无毒无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味。 9.4.2 贮存仓库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9.4
21、.3 在本标准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乌牛早茶的保质期不得低于 12 个月。 DB33/ 6042006 7 DB33/ 6042006 8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茶园种植和管理 B.1 茶树种植 B.1.1 园地选择 茶园应选择在符合 5.1 规定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茶园环境的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灌溉水质量参照 NY 5020 的规定。 B.1.2 茶园开垦 B.1.2.1 坡度 15以下平缓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 50cm 以上。坡度 15至 25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 1.5m 以上,然后开垦。 B.1.2.2 采用
22、单条植:行距 150c m,株距 30cm,每丛茶苗 2 株3 株,每亩苗数 3000 株4000 株。 B.1.2.3 基肥:一般按氮: 磷: 钾为 3: 1: 1 比例配施, 施肥量为每公顷 600kg750kg (每亩 40kg50kg) ,施肥后覆土,间隔一段时间再种植。 B.2 茶园管理 B.2.1 土壤管理 一年要进行春耕、夏锄、秋挖三次耕作。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的茶行间,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茶树行间铺草覆盖:用绿肥、作物秸秆、修剪枝叶等进行覆盖。 B.2.2 施肥 B.2.2.1 施肥时期:春茶前施催芽肥,2 月上中旬。春茶结束后施追肥,4 月中下旬。 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在
23、 10 月11 月进行。 B.2.2.2 肥料种类:基肥主要为饼肥和磷钾肥,追肥主要为氮肥,采用 NY/T 5018-2001 中附录 A的规定的推荐使用的肥料。 B.2.2.3 施肥量:根据茶园生产水平决定施肥用量。 B.2.3 病虫害防治 B.2.3.1 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必要时采用适量适度的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应符合 NY/T 5018-2001 中附录 C 的规定。 B.2.3.2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并按 GB/T 8321.1、GB/T 8321.2、GB/T 8321.3、GB/T 8321.4、GB /T 8321.5、GB/T 83 21.6 和 GB/T 8321.7 标准的规定合理使用 农药。 B.2.4 茶树修剪 每年 4 月份采取台刈剪,重新培植树冠,复壮茶树。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