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7 ,大小:451.21KB ,
资源ID:24131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413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3 T 245-2010(2013)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3 T 245-2010(2013)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pdf

1、ICS 67.140.10 X55 备案号: 29852-201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245 2010(2013) 代替 DB33/ 245.1 2003, DB33/T 245.2 2003 DB33/T 245.3 2003 DB33/T 245.4 2003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 Jiangshan lumudan tea 2010 - 04 - 26 发布 2010 - 05 - 26 实施 浙江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45 2010(2013) I 前 言 本标

2、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第 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 GB/T 17924 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及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修订。 本标准代替 DB33/T 245.1-2003江山绿牡丹茶 第 1部分:苗木 、 DB33/T 245.2-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 2部分:栽培技术 、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 3部分:鲜叶与加工 、 DB33/T 245.4-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 4部分:商品茶 。 与原标准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将标准名称由江

3、山绿牡丹茶改为地理标志产品江山绿牡丹茶 ; 将原江山绿牡丹茶标准由 4部分修订整编为 1个部分 ; 增加了 SB/T 10035、 SB/T 10037、 GB/T 17924、 GB/T 23776、 DB33/T 627等规范性引用文件 ; 增加了地 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准用规定 ; 将 “ 江山绿牡丹茶 Jiangshan green peony tea” 字样修改为 “ 地理标志产品江山绿牡丹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Jiangshan lumudan tea” 字样 ; 增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 ; 质量安全指标采用了 GB

4、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 修改了江山绿牡丹茶基本要求、感官特征、理化指标等条文 ; 修改了净含量指标测定方法 ; 将江山绿 牡丹茶的茶树 栽培及茶园管理、加工工艺、质量要求作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均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山市农业局、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山市茶叶技术推广中心、江山市绿牡丹名茶产业化协会、浙江省江山仙霞茶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华、严文、毛杨仓、汪益华、胡群英、姜海燕、吴建忠。 DB33/T 245 20

5、10(2013) 1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江山绿牡丹茶 的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 、 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和生产、要求 、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 江山绿牡丹 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6、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7924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

7、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 DB33/T 627 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 75号( 2005)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 102号( 2007)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 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DB33/T 245 2010(2013) 2 地理标志产品江山绿牡丹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Jiangshan lumudan tea 产自本标准第 4章范围内,选用 “ 鸠坑种” 、“浙农 117”、“龙井 43”等本地

8、适栽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并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绿茶类茶叶。 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江山绿牡丹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为浙江省江山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的 14个乡镇。见附录 A(江山市行政区域图)。 5 自然环境与生产 5.1.1 自然环境 5.1.1.1 地理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生产区域应位于北纬 28 15 26 28 53 27 ,东经 118 22 37 118 48 48 之间。其中, 东南部为仙霞岭山区,西北部为从江西延伸而至的怀玉山余脉,中部为江山港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丘陵等区域。

9、5.1.1.2 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 17.1 , 10 活动积温 5375 ,无霜期 252天。年平均降水量 1761 mm,平均相对湿度 81%。 5.1.1.3 土壤 茶园土壤多属红黄壤及其变种,以红 壤、红黄壤、黄壤、黄泥沙土等为主,母质以残原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洪积土为主,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 pH值 4.5 6.5。 5.1.1.4 植被 茶园四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或落叶树为主的常绿和落叶混 交林,以及人工培育的马尾松、毛竹、经济林等。 5.1.2 品种 适制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的茶树品种应采用 “鸠坑种” 、“浙

10、农 117”、“龙井 43”等本地适栽 的 绿茶 品种 。 5.1.3 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 见附录 B。 5.2 鲜叶 5.2.1 采摘 5.2.1.1 采摘 标准 单 芽至一芽二叶初展。 DB33/T 245 2010(2013) 3 5.2.1.2 采摘时间 一般从 2月底到 3月初开始,以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 10个 15个 芽叶符合鲜叶质量要求即可开采。 5.2.1.3 采摘要求 先发先采、分批分次。手工采茶应提手采, 不应 捋采和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不采雨水叶、病虫叶、紫芽叶、对夹叶、破叶、瘦小芽叶 。 5.2.1.4 盛装 盛装鲜叶的器具 应用清洁卫 生、 透气性好的篮

11、、篓类盛器, 不应 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密闭盛装 。 5.2.2 质量 新鲜、匀净、芽叶完整成朵、色泽鲜绿, 不 应 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 鲜叶质量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应符合表 的要求,低于四级及劣变的鲜叶,不应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江山绿牡丹茶原料验收加工。 表 1 鲜叶质量分级指标 等 别 要 求 一级 单 芽和一芽一叶初展占 95以上,芽叶肥壮,匀净新鲜,不含紫芽、病虫芽叶、对夹叶、鱼叶、鳞片等。 二级 一芽一叶占 80以内,一芽一叶初展占 20以上,芽叶肥壮,匀净新鲜,不含紫芽、病虫芽叶、对夹叶、鱼叶、 鳞片等。 三级 一芽一叶占 80以上,一芽二叶初展不超过 20 ,芽叶完整

12、,匀净新鲜,不含紫芽、病虫芽和对夹叶。 四级 一芽二叶初展为主 ,一芽一叶不超过 20 ,芽叶完整、新鲜。 5.2.3 运输与贮存 5.2.3.1 鲜叶采摘后及时运至加工场所,运输时应避免日晒、雨淋,应贮放在洁净、阴凉处,注意保质保鲜。 5.2.3.2 鲜叶运输、贮存时,应轻放、轻翻、禁压,并不应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5.3 加工 5.3.1 加工环境 应符合 DB33/T 627的规定。 5.3.2 加工工艺 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复烘足干 (提香),具体工艺规范按照 附录 C执行 。 6 质量要求 DB33/T 245 2010(2013) 4 地理标志产品江山绿牡丹茶的质量要求 按

13、照附录 D执行。 7 试验方法 7.1 取样 按 GB/T 8302的规定执行。 7.2 感官检验 按 GB/T 23776的规定执行 。 7.3 理化指标 7.3.1 水分 按 GB/T 8304的规定执行。 7.3.2 水浸出物 按 GB/T 8305的规定执行。 7.3.3 总灰分 按 GB/T 8306的规定执行。 7.3.4 粗纤维含量 按 GB/T 8310的规定执行。 7.3.5 粉末含量 按 GB/T 8311的规定执行。 7.4 质量安全指标 按 GB 2762和 GB 2763的规定执行 。 7.5 净含量 按 JJF 1070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 8

14、.1.1 产品出厂需经工厂检 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附产品合格证方能出厂。 8.1.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含量、净含量。 8.2 型式检验 8.2.1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鉴定; DB33/T 245 2010(2013) 5 b) 正式生产时,如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c) 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2.2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 附录 D 规定中的全部项目。 8.3 组批规则 产地抽样以同一 工艺 、同一规格 、 同 一生产周期 加工的

15、茶叶为一个检验批次。 8.4 判定原则 8.4.1 等级 茶叶等级的判定,按 本标 准 附录 D 的 规 定执行,具体判定原则为: a)若感官检验结果正好符合某级要求,则定为 该 级; b)若感官检验结果外形或叶底嫩度符合 某级 标准而汤色、香气、滋味三项因子有中二项低于 相应级别 标准,则判降级。 8.4.2 判定 8.4.2.1 检验项目中感官品质低于三级标准或检出劣变茶,则判该批为不合格品。 8.4.2.2 质量安全指标中有一项指标检验不合格,即该批为不合格。 8.5 复验、仲裁 供需双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允许加倍取样作一次复验,必要时双方重新抽样,密码检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对复验结

16、果仍有异议,可由法定质量检测机构仲裁。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标签 9.1.1 获得批准的企业按相关规定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标志应符合 GB/T 17924 的规定。 9.1.2 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 9.1.3 标志、标签应符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 9.2 包装 9.2.1 包装应符合牢固、干燥、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直接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当使用无毒无害的食品级材料 。 9.2.2 销售 包装应符合 SB/T 10035 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 9.2.3 运输包装应符合 SB/T 1

17、0037 的规定,装卸时应轻装轻卸。 9.3 贮存 9.3.1 库房要求 9.3.1.1 库房应清洁,避光、无异气味,远离有毒,易污染 的物品。 9.3.1.2 库房应干燥,配有除湿装置,库房的地面和墙壁有防潮材料做隔层。 DB33/T 245 2010(2013) 6 9.3.1.3 配 置 冷藏设施 时 ,库房温度 以 0 5 为宜。 9.3.2 库房管理 9.3.2.1 对不同等级的茶叶应分别贮存 、 整齐有序 、 离地离墙堆放。 9.3.2.2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贮存情况,对有品质下降迹象的茶叶,应及时作出处理。 DB33/T 245 2010(2013) 7 A A 附 录 A (规范

18、性附录) 江山绿牡丹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江山绿牡丹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见图 A.1。 图 A.1 江山绿牡丹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DB33/T 245 2010(2013) 8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 B.1 茶树栽培 B.1.1 苗木 苗木要求按 GB 11767规定执行 。 B.1.2 茶园规 划 B.1.2.1 茶园周围没有污染源,山坡地或丘陵地,坡度 25以下。 B.1.2.2 道路设置: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及操作道。 B.1.2.3 茶园四周应有防风林或隔离林带,茶园区域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

19、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B.1.3 开垦 B.1.3.1 坡度 15 以下的缓坡地可直接开垦,深度 50 cm。坡度 15 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砌筑梯地,梯面宽应在 150 cm 以上,然后初垦,深度 50 cm。 B.1.3.2 在定植前进行复垦,深度 20 cm 30 cm。 B.1.4 定植 B.1.4.1 定植时间 春季定植: 2月中旬至 3月中旬 ; 秋季定植: 10月下旬至 11月下旬。 B.1.4.2 定植密度 单条栽:行距 150 cm,株距 30 cm,每穴茶苗 2株 3株,每 666.7 m2基本茶苗数 3000株 4000株 ;双条栽:大行距

20、150 cm,小行距 40 cm,株距 30 cm,每穴茶苗 2株,每 666.7 m2基本苗数 5000株 5500株。 B.2 茶园管理 B.2.1 定期耕作 B.2.1.1 浅耕:每年 2月中下旬开始浅耕,深度 5 cm 10 cm。 B.2.1.2 中耕 : 春茶采制结束后(月上、中旬)进行夏茶前中耕,深度 10 cm 15 cm。 B.2.1.3 深耕:每年或隔年一次,一般在 10月茶季结束后进行。在茶行中深挖, 深度 25 cm以上。 B.2.2 施肥 B.2.2.1 施肥时期: 2月中、下旬,施春茶催芽肥; 5月上、中旬,施夏茶前追肥; 6月下旬、 9月中旬,分期施三茶和秋茶追肥

21、; 10月 11月,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 B.2.2.2 施肥种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无机氮为主,磷、钾为辅。 DB33/T 245 2010(2013) 9 B.2.2.3 施肥配比:一般按氮:磷:钾为 3: 1: 1比例配施。 B.2.3 树冠管理 B.2.3.1 定型修剪 B.2.3.1.1 幼龄期茶树、台刈后茶树通过定型修剪促进侧枝形成,培养骨干枝,使其形成广阔的采摘面。 B.2.3.1.2 定型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 2月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春茶采摘后进行。 B.2.3.1.3 定型修剪高 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 18 cm 20

22、cm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杆枝;第二次在离地 33 cm 35 cm左右处用修枝剪剪去余枝;第三次在离地 45 cm 50 cm左右处用修枝剪将树冠剪平。 B.2.3.2 轻修剪 B.2.3.2.1 轻修剪的对象为成龄茶园,剪去树冠面上突出枝, 控制树高,平整冠面。 B.2.3.2.2 轻修剪每年进行 1次,剪去树冠面上的突出枝、深度约 5 cm左右 ,时间宜在春茶后( 5月下旬)、秋末( 10月下旬至 11月上旬)进行。 B.2.3.3 重修剪 将衰败茶树的地上部枝条剪去 1/2或 1/3,春茶后进行 为宜 。 B.2.3.4 台刈 B.2.3.4.1 将衰老茶树上部枝条离地 5 cm 10 cm

23、处全 部台刈 ,一般在春茶后进行。 B.2.3.4.2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 15 cm 20 cm的间隙。 B.2.4 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应严格遵循 GB 4285、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 DB33/T 245 2010(2013) 10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加工工艺规范 C.1 摊青 C.1.1 摊青场地及摊青器具应洁净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无异

24、气味。 C.1.2 不同等级的鲜叶要分别摊青,上、下午鲜 叶分开摊青,有表面水的鲜叶要单独摊青,分别加工。 C.1.3 摊青时间 3 h 12 h,摊青厚度 3 cm以下。摊青过程中,适当轻翻散 热。 C.2 杀青 C.2.1 杀青方式 用平锅手工杀青或滚筒杀青机等方式杀青。 C.2.2 技术要点 C.2.2.1 手工杀青:采用小口径平锅,其口径一般为 40 cm 50 cm;投叶时锅温 200 左右,投叶量每锅约 0.25 kg ,杀青每锅需 3 min 5 min 。 C.2.2.2 机械杀青:采用 40型、 50型、 60型、 80型等型号滚筒杀青机,杀青投叶时筒壁温度 240 以上,出

25、口处温度 90 左右,匀速投叶, 40型滚筒杀青机每小时 30 kg左右,从鲜叶入筒到出筒时间需 1min 1.5 min。 C.3 揉捻 C.3.1 揉捻方式 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 C.3.2 技术要点 C.3.2.1 手工揉捻:杀青叶应薄摊于篾匾内,并利用风力迅速冷却后方可揉捻,采用双手抓握 150g左右杀青叶在篾匾内单向反复推揉, 中间结合理条。需时约 1 min 2 min。 C.3.2.2 机械揉捻:用 25型、 30型、 40型、 50型等型号揉捻机,不加压揉 3 min 5 min,初步成条,不揉出茶汁。 C.4 初烘 C.4.1 初烘方式 采用竹制烘笼或茶叶烘干机。 C.4.2

26、 技术要点 DB33/T 245 2010(2013) 11 C.4.2.1 烘笼作业 揉捻叶解块理条后,应立即上烘。初烘时笼顶中心温度 100 左右;每笼 摊叶量 1锅 2锅杀青叶;每烘 1 min 2 min翻烘一次,翻烘同时用风力冷却。每笼翻烘 3次 4次,二至三笼合并一笼再烘,当初烘叶紧握不成团,松手即慢慢散开时下烘摊凉。需时 10 min左右。如未用理条机,初烘叶应掌握手紧握茶叶松手即散, 稍有触手感下烘摊凉。需时 15 min左右。 C.4.2.2 烘 干 机作业 热风温度控制在 100 90 ,先高后低,每网筛投叶量 500 g揉捻叶,做到均匀投叶,时间约 5 min左右,随即下

27、烘吹凉,其间翻烘一次,烘至手握茶叶不成团,松手能慢慢散开,有粘性,下烘摊凉回潮20 min 30 min。 C.5 理条 理条机条槽上部温度稳定在 85 时,投初烘叶 1 kg均匀撒在槽内。时间约 5 min,下机后摊凉 30 min。 C.6 复烘 C.6.1 复烘方式 采用竹制烘笼或自动式 茶叶 烘干机。 C.6.2 烘笼作业 C.6.2.1 温度:复烘时笼顶中心温度前期 70 左右, 到后期则逐渐降至 40 左右。 C.6.2.2 摊叶量:每笼摊叶量为 1 kg 1.5 kg初烘叶。 C.6.2.3 翻烘间隔时间:复烘前期每隔 3 min 4 min翻烘一次, 后期可隔 5 min 10

28、 min翻烘一次。翻烘时动作应轻巧 。 严防碎茶漏入火盆内冒烟。 C.6.2.4 起笼下烘:当手捻茶条全部成粉末(含水率 6.5以下)时, 便可下烘摊凉。 C.6.2.5 自动式名茶烘干机作业:薄摊快烘,进风口温度 70 80 ,含水率降至 10% 12%时,下烘回潮 30 min以上。 C.7 足干 用烘干机 足干 ,温度控制在 90 左右, 或用 提香机 进行 提香 。 含水量降至 6.5%时下烘。 DB33/T 245 2010(2013) 12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质量要求 D.1 产品分级 地理标志产品江山绿牡丹茶分特级和一级、二级、三级 共

29、四个质量等级。 D.2 感官 要求 D.2.1 品质正常,无红梗、红叶现象、无异味、无劣变。 D.2.2 茶叶应洁净,不应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应添加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 D.2.3 各级茶叶感官品质应符合 表应 D.1要求。 表 D.1 地理标志产品 江山绿牡丹茶 感官品质要求 项 目 级 别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外 形 茶芽挺直、肥壮 显毫、匀净、翠绿 芽直、壮实有毫、 匀净、翠绿 条尚直、尚壮实、有毫、匀整、绿润 紧实有毫、尚匀整、深绿 内 质 香气 馥郁持久 鲜嫩持久 清 高 清 香 汤色 嫩绿、 清澈明亮 嫩绿 明亮 绿明亮 黄绿明亮 滋味 鲜 爽 鲜 醇 醇 爽

30、 醇 正 叶底 肥嫩 、匀齐、 翠绿明亮 嫩匀成朵、嫩绿 明亮 绿亮、柔软成朵 绿亮柔软,带单叶 D.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D.2的规定 。 表 D.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水分 (质量分数 ) / % 6.5 7.0 粉 末含量 (质量分数 ) / % 1.0 1.5. 总灰分含量 (质量分数 ) / % 6.5 7.0 粗纤维含量 (质量分数 ) / % 11.0 14.0 水浸出物含量 (质量分数 ) / % 37.0 35.0 DB33/T 245 2010(2013) 13 D.4 质量安全指标 D.4.1 污染物限量指标应 符合 GB 2762的规定。 D.4.2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 GB 2763的规定 D.5 净含量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的规定。 D.6 保质期 在符合本标准规定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 不低于 12个月 。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