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65.020 B16 备案号: 22678-2008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 DB33/T 689.1 2008( 2013) 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 第 1 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Forecast and control of ric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Part1: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laodelphax striatllus fallen 2008-03-12 发布 2008-04-12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689.1 2008( 2013)
2、I 前 言 DB33/T 689-2008 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按部分发布,分为二个部分: 第 1 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第 2 部分:水稻灰飞虱防治规范。 本部分为 DB33/T 689-2008 的第 1 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临海市植物保护站、嘉兴市病虫测报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天台县植保站、临安市植保土肥站。 本部分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 、汪恩国、朱金良、俞晓平、傅强、杨廉伟、祝小祥、钱冬兰、罗举等。 DB33/T 689.1 2008(
3、 2013) 1 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 第 1 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 规定了灰飞虱越冬、发生代虫情调查、灯下成虫诱测、危害调查及农业生态环境等的调查方法。 本部分 适用于水稻灰飞虱系统测报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DB33/T 370 2002 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规范 DB33/T 690 2008 水稻条纹叶枯病
4、测报调查规范 3 越冬调查 3.1 调查时间 2 月下旬至 3 月下旬调查 1 次 2 次。 3.2 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按主要越冬虫源地划分大小麦田、冬闲田等类型田。每类型调查 3 块田,每块田取样 10 点,每点0.15m2。 3.3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用 33cm 45cm 的白瓷盘拍查。查虫时,将盘轻轻插入行间紧贴地面,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分别记载灰飞虱雌雄成虫、各龄若虫数量。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见附录 A。调查结果记入表 1。 4 发生代调查 4.1 麦田调查 3.1.1 调查时间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调查 1 次 2 次。 3.1.2 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选择品种、生育期
5、和长势有代表性的大小麦类型田,每类型查 3 块田,每块田取样 10 点,每点 0.15米 2。 3.1.3 调查方法 同 2.3 条。调查结果记入表 1。 DB33/T 689.1 2008( 2013) 2 表 1 灰飞虱田间虫口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 调 查 地 点 作 物 类 型 品 种 生 育 期 取样 面积 ( ) 或丛 数、株 成 虫 数(头) 若 虫 数(头) 合 计 平均 每 1 虫量 (头 ) 平均每丛虫量(头 ) 平均每穗虫量(头 ) 平均每 667 (亩 ) 虫量 (头 ) 备 注 月 日 长翅型 短翅型 小 计 1 龄 2 龄 3 龄 4 龄 5 龄 小 计
6、雌 雄 雌 雄 4.2 水稻秧田调查 3.2.1 调查时 间 秧苗 2 叶期至拔秧前,每隔 5 天调查 1 次。 3.2.2 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按稻作类型、品种和播种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定 2 块田, 5 点取样,每点 0.15m2。 3.2.3 调查方法 以调查成虫数量为主,采用盆拍法或扫网法(直径为 53cm 的捕虫网来回扫取宽幅为 1m)调查结果记入表 2。 表 2 秧田灰飞虱成虫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调查 日期 水稻类型 品种 播种期(月 /日) 秧龄(叶) 取样 面积 ( ) 灰飞虱成虫数 平均每1 虫量 (头 ) 平均每667 (亩) 虫量(头 ) 防治情况 备注 月 日 长翅
7、短翅 小计 4.3 水稻本田调查 3.3.1 调查时间 水稻播种(直播)、插秧后至水稻黄熟期,每隔 5 天调查 1 次。 3.3.2 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按稻作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定 3 块田,每块田查 50 丛,水稻抽穗后,每块田查 100 穗。 3.3.3 调查方法 采取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每点取样 2 丛,采用白瓷盘拍打调查;水稻抽穗后,随机抽查,目测法调查。调查结果记入表 1。 5 穗期虫情普查 5.1 调查时间 DB33/T 689.1 2008( 2013) 3 在稻麦穗期调查 1 次 2 次。 5.2 调查田块数 按作物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 3 块
8、田。 5.3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大小麦每块田取 10 点,每点 0.15m2,盆拍法调查。水稻每块田随机抽查 100 穗,目测法调查。调查结果记入表 1。 6 灯下成虫诱测 灰飞虱灯下成虫诱测与其他水稻稻虫结合进行。诱测结果记入表 3。 表 3 灰飞虱灯下成虫诱测记载表 单位 年份 日期 灰 飞 虱 (头) 天气情况 备注 月 日 雌 雄 合计 7 危害调查 7.1 水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危害调查 水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灰飞虱传毒,引起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水稻病毒病发生,水稻危害情况调查依照 DB33/T 690 2008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规范和 DB33/T 370 2002
9、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规范执行。 7.2 水稻穗期危害调查 6.2.1 调查时间 在水稻抽穗后 15 天和成熟期各调查 1 次。 6.2.2 调查田块数 按稻作类型、品种、生育期和灰飞虱发生程度,确定类型田,每类型查 3 块田。 6.2.3 调查方法 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每块田抽查 100 穗。成熟期考查实粒、千粒重,计算产量损失率。调查结果记入表 4。 表 4 水稻穗期灰飞虱危害损失调查 单位 年度 日期 调查 地点 类型 田 水稻 品种 抽查 穗数 虫口密度(头 /穗) 秕谷 率( %) 千粒重 (g) 产量损失率 ( %) 备注 月 日 8 影响灰飞虱发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气象调查 调查并记载
10、当地耕作栽培、荒草地等农业生态环境,冬春与夏季气象条件,主治药剂变化、抗药DB33/T 689.1 2008( 2013) 4 性状况等,分析与灰飞虱的发生关系。调查结果记入表 5。 表 5 影响灰飞虱发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气象调查记载表 单位 年度 日期 调查 地点 作物 类型 草荒 程度 耕作 栽培 气 象 因 子 药剂 防治 影响发生其它因素 月 日 最高气温 ( ) 最低气温 ( ) 平均气温 ( ) 降雨量 (mm) DB33/T 689.1 2008( 2013)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 表 A.1 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 龄期 平均体长 (mm) 特 征 1
11、 1.00 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腹背无斑纹或有不明显的浅灰色横条纹。无翅芽,后胸较中胸长,后胸后缘平直。 2 1.20 体乳黄色,体两侧色较深,呈灰黄色。翅芽不明显,后胸稍长,中胸(翅芽部位)后缘略向前凹。 3 1.50 胸部背面有不规则灰色斑纹,边缘不清晰,腹背两侧色较深,中央色淡,第 4、 5 节有“八”字形斑纹,第 6、 7、 8 节背面中央有模糊的浅横带。翅芽明显,中胸后缘向前凹成角状,前翅芽尖端不达后胸后缘。 4 2.00 体色和斑纹同 3 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前后翅芽尖端十分接近。 5 2.70 体色和斑纹同 3、 4 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腹部 34 节,前
12、翅芽尖端常常超过后翅芽尖端。 DB33/T 689.1 2008( 2013)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麦田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表 B.2 麦田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项目 轻发生 ( 1 级) 中等偏轻 ( 2 级) 中等 ( 3 级) 中等偏重 ( 4 级) 大发生 ( 5 级) 虫口密度 (万头 /667 ) 2 2, 10 10, 30 30, 50 50 发生面积比例( %) 80 50 50 50 50 DB33/T 689.1 2008( 2013) 7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稻穗期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表 C.1 水稻穗期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项目 轻发生 ( 1 级) 中等偏轻 ( 2 级) 中等 ( 3 级) 中等偏重 ( 4 级) 大发生 ( 5 级) 虫口密度(头 /穗) 1 1, 4 4, 8 8, 15 15 发生面积比例( %) 80 50 50 50 50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