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8 ,大小:1.30MB ,
资源ID:245862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45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26327-2010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实施指南.pdf)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26327-2010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实施指南.pdf

1、ICS 35.240.50 J 07 中华人民11: /、道B和国国家标准G/T 26327-2010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2011-01-14发布事宜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亵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06-01实施发布GB/T 26327-2010 目次前言.1 l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参考模型.4 4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层次.4 5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的成熟度模型6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

2、项目的实施附录A(资料性附录)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参考实现方法参考文献.22GB/T 26327-2010 目IJ1=1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宝信、清华大学、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沈阳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双喜、黎晓东、刘颖、欧阳树生、杨英杰。I GB/T 26327-2010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实施指南1 范围GB/T 26327规定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参考模型,定义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层

3、次,建立了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的成熟度模型,并规范了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的基本步骤和任务。本标准适用于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单位以及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单位,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系统集成提供参考指南。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 企业enterprise 共同承担确定使命、目标和目的,以提供产品或服务等输出的一个或多个组织。注:该术语包括诸如广义企业、虚拟企业等相关概念。GB/T 18757-2008,定义3.6J2.2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

4、息技术,建设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调整或重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2.3 2.4 2.5 2.6 2. 7 企业信息化系统ente叩riseinformationization system 支持企业信息化实现的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通过接口实现不同功能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互连。企业集成enterprise integration 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环境中不同数据、应用、业务流程和服务共享和互联的方法和过程。系统system 为实现一个或多个即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相互作用

5、的元素的结合体。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ntegrated system 通过计算机硬件、软件,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有关人,技术和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料流与资金流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的一个复杂大系统。2.8 企业集成平台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企业集成的软件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集成环境和相应的集成GB/T 26327-2010 服务。2.9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系统(不论物理的或概念

6、的对象或实体)中各部分的基本配置和连接的描述(模型)。注:针对系统集成,有两种,也只有两种体系结构。它们是za) 系统体系结构(有时又称为第1类体系结构)涉及系统的设计。例如整个企业集成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部分。b) 企业参考项目(有时称为第2类体系结构)涉及诸如企业集成或其他企业开发计划的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的组织。2.10 参考体系reference architecture 一套方法和框架,它通过结构化的方法论、规范化的操作和支持工具来指导企业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2. 11 方法论methodology (以文本、计算机程序、工具等方式提供的)指令集,是指导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

7、工作内容。注:在执行实体集成项目生命周期的各方面时,方法论描述或规定了企业工程和集成的过程。方法论可能会考虑到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GB/T 18757-2008,定义3.14J2.12 模型model 为回答所研究的问题和表达真实事物的特定方面而采用任何形式(包括数学、物理、符号、图形或文字描述等)的、实际事物的抽象表达法。注:模型可用于描述企业活动或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bGB/T 18757-2008,定义3.16J 2.13 企业模型enterprise model 关于企业打算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表示方法。注:企业模型用于改进企业的效果和效率,识别基本的要素并将其分解到需

8、要的程度。它也规定了这些要素对信息、资源和组织方面的帘求,提供定义集成信息系统需求所耍的信息。GB/T 187572008,定义3.8J2. 14 框架framework 表明概念化实体各组成部分彼此间相互关系的结构图。注:对照企业参考体系结构,这里所涉及的结构或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都没有生命周期或时间关系。2. 15 2.16 2 GB/T 18757-2008,定义3.9J 生命周期Iife cycle 系统走完其全部生命历程所经历的一般阶段和步骤的有限集。GB/T 18757-2008,定义3.11J项目project 有目的的、带有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行动,用来在特定资源和需求条件下创建一个产

9、品或服务。GB/T 26327-2010 2. 17 2. 18 2.19 ISO/IEC 15288:2002,定义4.12J 生命周期模型Iife cycle model 一个有关过程和活动的框架,可以作为通用的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参考。ISO/IEC 15288: 2002,定义4.8J系统生命周期system Iife cycle 一个系统从极念生成到报废的随时间发展的系统演进全过程。ISO/IEC 15288:2002,定义4.20J经营过程business process 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通过其执行来实现企业或企业某一部分的既定目标以达到某种期望的最终结果。GB/T 18757-

10、2008,定义3.5J 2.20 工作流workflow 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组任务,它在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参与下,利用特定资源,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执行的一个过程。2.21 2.22 2.23 便能系统enabling system 在一个系统生命周期阶段中作为补充功能的系统,但对于系统的功能不起直接作用。ISO/IEC 15288:2002,定义4.5J 用户user 在一个系统应用期间受益的个人或组织。改写ISO/IEC15288: 2002,定义4.22J活动activity 功能的全部或一部分。注:企业活动由企业中执行的那些消耗输入、并配给时间与资源、以产生输出的基本任务组成。

11、2.24 2.25 2.26 组织organization 企业的结构和企业中责任与权力的分配。GB/T 18757一2008,定义3.17J资源resource 在执行企业活动和经营过程中所需提供的部分或全部能力的企业实体。GB/T 18757一2008,定义3.18J 阶段stage 系统生命周期中以某特定条件、事件或现象的发生为特征的时间间歇。改写ISO/IEC15288: 2002,定义4.14J 3 GB/T 26327-2010 3 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参考模型3. 1 企业信息化系统分类企业信息化系统类型可分为:a) 制造领域集成:制造领域集成在纵向上主要完成各种生产系统与制造管理

12、与控制的集成;在横向上要解决制造与设计之间的集成;b) 设计领域集成:实现产品设计领域不同产品设计功能间(设计、工艺、装配)的集成;c) 管理领域集成z实现企业多层面、多组织、多业务环节、多地域的管理业务的集成;d) 供应链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企业采购总部、分中心、供应商之间的集成。实施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目的是为解决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够共享、自动化孤岛和信息孤岛给企业整体效益提高带来的障碍而采取的技术和组织方法。3.2 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参考模型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硬件、软件,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全过程中

13、有关人,技术和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料流与资金流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的一个复杂大系统。图l给出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参考模型。其核心是集成基础设施/集成平台,为企业提供基础的信息集成、应用集成、过程集成和商业集成服务,通过这些集成服务,企业不同单元技术和系统协同运行,形成集成化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等业务活动的高效运行,实现人/组织、技术、资源和经营管理等企业要素的集成。图1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参考模型4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层次本标准按照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集成内容,将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实现分为信息集成、应用集成、过程集成和商业集成几个发展阶段(见图2)。4 a) 信

14、息集成利用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共享信息模型的支持下,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在正确的时候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或者机器户,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在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早期阶段,应用的集成首先是信息集成。信息集成解决了由于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信息反馈速度慢、信息不全等而造成的决策困难、计划不正确、GB/T 26327-2010 库存量大、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积压等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b) 应用集成实现异构应用网络环境下完成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与互操作,提供应用网络中不同节点应用对共享数据的访问接口。在这一层,为了建立协作系统,必须

15、提供分布处理环境、执行环境的公共服务、应用编程接口CAPD和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应用集成和物理系统集成构成了企业集成的运行环境;c) 过程集成利用计算机集成支持软件工具高效、实时地实现企业信息化应用间的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应用间的协同工作,将一个个孤立的应用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协调的企业运行系统。实现过程集成后,就可以方便地协调各种企业功能,把人和资源、资金及应用合理地组织在一起,获得最佳的运行效益。这样,企业就使客户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制定过程,再按照过程来组织功能和工作组。另外,过程集成实现了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的分离,过程建模与具体数据、功能的分离,这样就可以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情况下,

16、通过修改过程模型来完成系统功能的改变,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d) 商业集成以网络化虚拟组织为集成对象,通过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实现跨组织边界的策略、业务集成。集成内容公共数据资源-物理系统集成一系统间通信/网络配置与管理一数据交换规则与数据转换一物理系统连接圄2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层次5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的成熟度模型企业集成发展过程在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具体的实现过程中,由于企业业务应用系统的多样性及大量遗留系统的存在,造成了企业集成实际需求本身就非常复杂,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大量可供选择的应用集成技术、软件产品和集成实现方案,使企业集成的实施手段也变得十分复杂。为了帮助企业清

17、楚地了解其目前所处的技术状态,进而更好地处理上述复杂性,本标准给出企业集成系统实现成熟度模型,以指导企业逐步实现业务系统的集成化运行。根据企业的集成状态,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实现成熟度模型分为预集成、点对点集成、结构化集成、过程集成和协同业务集成五个阶段(见图3)。5 GB/T 26327-2010 级:)JJJ-4 协同业务阶段1.将上阶段EAI使级:)JJJ- 3 能的企业内部集成过程集成阶段扩展到企业间的业务协同(B2Bi);级:)JJJ-21.上一个阶段中的专2.采用Intemet等公l结构化集成阶段用集成平台已经采用共基础网络架构:级别唱l1.应用间的交互在星了商业标准:3采用m宇公共

18、|点对点集成阶段型或总线型的专用2.实现各种业务处理的数据交换标准:/ 级:)JJJ-O集成平台支持下实系统对共享数据访问4.集成平台工具支1.利用专用API或现:的有效控制与管理z持分布式工作流建预集成阶段数据同步工具实现2.集成平台具有复杂3.集成平台工具能够模与执行、安全事1.所有独立的业务应用网点对点交的消息代理或应用支持业务过程建模与务、智能化接口匹系统几乎都没有外互z服务器等特征z自动执行g配、数据映射、业部接口:2.采用紧精合方式3.集成平台具有数据4.集成平台工具具有务系统可视化配置2.手工输入完成应实现应用间集成z转换、业务逻辑处工作流建模、自动路等功能g用间数据同步:3.开

19、始使用结构简理、分布式事务处由与决策的能力:5.合作伙伴之间采3.过程逻辑简单且单的异步通信中间理能力:5.开始采用企业业务用RossetsNet等公不具有重用性.件工具集成平台4.开始采用简单的企模型.共的B2B或B2C标 原型).业应用接口模型.准业务操作协议.图3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成熟度模型a) 预集成阶段各个业务系统都独立运行,这些独立运行的业务系统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直接交互,形成信息化孤岛。b) 点对点集成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为需要互连或交互的两个应用建立基础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应用之间点到点的集成。但在这一层上的接口是技术层面(如数据词典等)的接口,不涉及任何业务的问题。经过应用间数

20、据交换接口的连接,应用已经从独立的信息单元向开放的系统转化。应用系统之间的交互主要通过应用编程接口来实现,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大部分已经通过不需要手工参与的自动化手段实现。集成的应用系统采用紧藕合的结构,反映应用之间依赖关系的业务逻辑规则通常直接编码在具体的应用系统中。虽然集成系统采用的是紧藕合的结构,但是它也允许应用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通常采用面向消息的中间件的方法来提高应用的可扩展性和访问能力。c) 结构化集成阶段在这个集成阶段,通常采用先进的中间件工具来实现不同业务应用之间的互操作及数据交换。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解决点对点集成方式中存在大量应用集成接口的问题,采用结构化的中心式HU

21、B或总线来控制应用间的信息交换;对不同业务应用之间数据或信息流动的各种业务逻辑规则进行集中管理,并将其固化到相应的中间件中。在这个企业集成阶段,企业的应用需要遵循一个规范化的集成接口模型(包括公共数据模型),从而便于实现对多种业务系统及数据源的集成化管理。d) 过程集成阶段在这个集成阶段,企业集成的重点是实现过程集成。在实施过程集成之前,企业已经实现了应用之间信息共享和对应用之间信息流的控制,为了实现过程集成,企业还需要建立涵盖全企业的公共业务模型,需要专门的工具(友好界面的过程建模工具、自动化的工作流管理工具及决策支持工具等)来完成业务模型的建立、业务流程的配置与管理功能。e) 协同业务阶段

22、这一层次的企业集成从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来权衡技术、业务过程及组织重组的相互影响,以集成平台技术作为支撑,将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的协同竞争策略转化为跨企业的协同业务操作。企业通过Internet提供创新性的在线服务项目和新产品,从而提升企业已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本阶段的企业应用集成建立了紧密的企业、合作伙伴、客户之间的关系,客户需求可以迅速转化为对企业及其合作伙伴的市场和业务行为的驱动力。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管理等使能技术,使企业实现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快速、柔性的响应。6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GB/T 26327-2010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包括4个阶段:集成需

23、求调研与分析、集成方案设计、集成平台部署和集成平台实施与应用(见图4)。a) 集成需求调研与分析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内外现实环境出发,分析企业对集成的需求,确定集成项目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功能,拟订系统的初步总体方案,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论证集成项目的可行性,制定初步开发计划,并编写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论证报告。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 企业环境调研与分析:了解企业的市场环境、经营特点、经营目标及采取的策略;2) 企业资源调研与分析:调查分析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生产设备和计算机资源的情况,以及各种资源的应用情况、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3) 企业业务流程调研与分析:调

24、研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中的各种集成场景,抽取出企业集成需求;4) 集成项目组织建立:提出集成项目开发组织计划,确定项目的初步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对集成项目进行投资规划和效益分析。保证项目的实施在资金、人员、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可行性。b) 集成方案设计集成方案设计是在项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提出集成系统的总体方案,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使最终得到的系统设计方案达到可以直接指导系统开发与实施的程度。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 集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目标,确定集成系统的总体结构,给出系统的构成、应用系统的层次结构和信息系统

25、之间的集成关系,提出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案,最终形成集成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 集成系统初步设计:集成系统的初步设计是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系统的功能及技术性能指标,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确定系统内的实体和联系,绘制系统的信息模型,确定系统的内外接口,对系统的重要软硬件进行选型,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最终形成系统初步设计文档;3) 集成系统详细设计z集成系统详细设计是初步设计的继续。其目的是通过细化和完善初步设计产生的系统方案,产生系统更详细、更确切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对于自行开发的子系统,应给出该系统的数据字典、类图、对象图、模块图、处理图等详细的软件设计文档。最终形成

26、系统详细设计文档。c) 集成系统部署该阶段主要完成集成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准备工作,完成集成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系统原型的测试,进行系统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工作,最终实现集成系统的切换运行。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 实施准备:对集成系统运行所需的组织机构及人员进行配置,准备和录入一系列集成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用户配置信息、应用运行参数、接口参数、用户界面设置等。2) 系统安装调试:在人员、基础数据已经准备好的基础上,就可以将集成系统部署到企业中,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活动。并对集成系统的软件功能进行原型测试。检查各个数据、功能和流程之间相互的集成关系是否正确,找出不足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便

27、接下来进行系统模拟运行。3) 系统模拟运行z在基本掌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选择具体集成场景,将各种必要的数据录入系统,针对实际的业务,进行实战性模拟,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查。针对模拟运7 GB/T 26327-2010 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的系统切换运行:在模拟运行通过测试后,就可以将集成系统投入试运行。在这个阶段,所有最终用户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使用终端或客户机操作,并按要求输入全部数据,使系统处于真正应用状态。d) 集成系统运行与维护当集成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后,实施的工作并没有完全结束,而是将转入系统的运行监控、优化配置和后期支持阶段以及集成系统效能评价。集成项目的实施不

28、是一个一瞒而就的事情,集成系统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由于企业业务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以及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导致集成系统体系结构和软硬件配置都必须不断地升级,以满足新的需求。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8 1) 集成系统配置与优化: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集成系统必须根据企业业务需求的变化和企业集成环境的改变动态调整集成策略,对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和配置,以适应新的需求;2) 集成系统运行监控:为了保证集成系统正确、高效地运行,必须建立运行控制系统,实时地监控集成系统的运行状态,平衡系统负载,管理系统日志,并对异常进行处理;3) 集成系统效能评估:在运行维护阶段,必须对集成系统实施的结

29、果进行效能评估,以判断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不断地巩固和提高。集成需求调研与分析3集成方案设计集成系统部署集成系统运行维护e业环?响。!C成系统实施吩:成方案山乡/ 成系统优化配9俨资俨哈-./ 成系统安装调9e成系统初步设号:G成系统运行监命r 堕妙:G成系统叫成系统详细设字:6成系统效能评96成项目组织建号-./ 成系统切换运。: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培训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项目管理图4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实施GB/T 26327-20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参考实现方法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成熟度模型,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在集成内容、实施范围,以及所

30、采用的集成技术方面都存在这一个逐步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其对应的实现方法也各不相同。A.1 信息集成实现方法A. 1. 1 概述构建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信息集成,即为企业中运行的各种应用、系统或服务提供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的数据访问、信息查询及决策支持服务。其中完整性包括业务对象本身数据完整性和不同业务对象之间约束数据完整性两方面的含义;一致性指消除不同业务信息资源之间存在的语法或语义上的冲突;安全性指在保证数据源访问权限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对整个集成平台管理范围内的异构数据源数据的安全访问及管理。信息集成主要为了解决不用应用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需求。它具体包括共享信息管理、

31、共享模型管理和数据操作管理三个部分。其中共享信息管理通过定义统一的集成服务模型和共享信息访问机制,完成对集成平台运行过程中产生数据信息的共享、分发和存储管理;共享模型管理则提供数据资源配置管理、集成资源关系管理、资源运行生命周期管理及相应的业务数据协同监控管理等功能;而数据操作管理则为集成平台用户提供数据操作服务,包括多通道的异构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数据映射、数据传递和数据操作等功能服务。企业运行的业务应用系统采用的体系结构与其实现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对信息集成的水平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现有各种应用系统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是影响企业信息集成水平的主要问题,因此,采用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和规范

32、化的实现技术是实现良好的信息集成的基础。而有些由于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应用系统,因为没有方便的数据访问接口,为了实现不同业务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解决业务数据的分布性和异构性问题,甚至需要公开其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组织结构,这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不方便,而且对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本规范总结了在数据库和数据源级别上进行信息集成的实现模式,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所谓模式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针对某类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而给出的解决方案的特征描述。模式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创新性,它仅仅是对于一些已经被证明为优秀的解决方法的归类和总结,目的是使人们可以更

33、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方法和系统体系结构而无需做重复的工作。A. 1.2 信息集成的模式信息集成有三种模式:数据复制、数据联邦和基于接口的数据集成,它们分别描述了对多个异构数据源透明、一致访问的三种实现方法(图A.l)。a)数据联邦b)数据复和c)基于接口的数据集成圄A.1三种典型的数据集成模式9 GB/T 26327-2010 a) 数据联邦模式数据联邦是指不同应用共同访问一个全局虚拟数据库,通过全局虚拟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全局信息服务,实现不同应用和数据源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数据联邦模式的具体实现由客户端应用、全局信息服务和若干个局部数据源三部分组成。客户端应用程序发出

34、数据访问请求,全局信息服务对请求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对于那些可以由客户端应用本地数据源处理的请求,直接返回处理结果;对于那些必须由全局虚拟数据库处理的访问请求,全局信息服务通过底层通信系统将请求信息发给全局虚拟数据库。全局虚拟数据库管理系统接收到请求后,进行分析处理,并访问全局数据字典及局部数据源,最后将处理结果汇总返回给客户端应用程序。全局信息服务负责建立和维护全局数据字典,并通过同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远程数据复制的管理功能,实现在全局信息模型及全局虚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的分布式数据集成与管理。全局虚拟数据库相当于在多个实际的物理数据库和应用之间建立了一个中间件层,每一个实际的物理数据库用

35、其自带的接口与该层相连,从而将分布的数据库映射为一种统一的全局信息库。全局信息模型提供一组公共的数据表示,这组数据表示可以被不同的企业应用或系统所理解。全局虚拟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对存储于不同计算节点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读取、存储和检索等操作,还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访问权限进行统一的管理。全局虚拟数据库是企业内各种相关业务数据的集散地,为分布在各节点的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一个公共通道。数据联邦模式采用了将多个数据库和数据库模型集成为一种统一的数据库视图的方法来实现数据集成。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存储在多种异构数据库中的不同应用数据,通过全局虚拟数据库可以将这些异构数据库集成为

36、一个逻辑数据库,用户可以如同访问一个数据库一样访问保存在不同的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联邦模式比较适用于对数据提取速度和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的数据集成应用环境。b) 数据复制模式在数据复制模式中,通过底层应用数据源之间的一致性复制来实现(访问不同数据库的)不同应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数据复制模式实现的关键是必须能够提供在两个或多个数据库系统之间实现数据转换和传输的基础结构(以屏蔽不同数据库间数据模型的差异)。这个基础结构的核心是一个数据复制中间件(或代理),它的功能包括从一个应用或数据库系统中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转换,将数据传输并导人到另一个应用的数据库中。在数据复制中间件完成了数据抽取、转换

37、、传输、导人工作后,一个应用就可以在本地数据库中访问到其他应用的数据,这样就解决了数据分布和异构的问题。在数据复制实现过程中,产生数据的源系统和使用数据的目的系统可以是同构的也可以是异构的,它们内部的业务数据可以采用相同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和管理模式。在采用数据抽取、转换、导入等功能的软件中间件来实现数据复制过程中,关键是要保持业务数据在不同数据库间的一致性及完整性。在这种数据集成模式中,源系统和目的系统完全自治,两者之间没有一种从属或控制关系。任何一方都不依赖于另一方的数据库存储模式,源数据端对发送哪些数据有完全的控制权,而且目的数据端对接收哪些数据也有完全的控制权。数据复制模式具有位

38、置透明、数据透明及本地自治等特点,能够保持分布在不同节点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存储并管理相应业务数据)的相对独立性和保密性。它比较适用于对数据提取速度有一定要求,而对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的数据集成应用环境中。c) 基于接口的信息集成模式在基于接口的信息集成模式中,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利用适配器(或接口代理)提供的应用编程接口来实现相互调用。应用适配器或接口代理通过其开放或私有接口将业务信息从其所封装的具体应用系统中提取出来,进而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业务数据的共享与互交换。接口调用的方式可以采用同步调用方法,也可以采用基于消息中间件的异步方法来实现。这种集成方式通过接口抽象可以屏蔽完成数据转换的适配器的实现

39、细节,甚至也可以屏蔽和应用10 GB/T 26327-2010 间的信息传输,从而方便应用之间信息交互的实现(数据集成实施人员不必了解业务数据库的存储、组织结构等)。这种基于接口抽象的数据集成方法不需要建立相应的全局数据模型,也不需要开发专门的管理工具用以保证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它能够保证不同类型的应用之间数据交互的高效性,这也是面向接口集成方法的主要优势。这种方法已经在些企业应用软件包,如ERP套件(如SAP、PeopleSoft、Oracle等)的集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它是目前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集成方法。A.2 应用集成实现方法A.2.1 摄述应用集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应用系统根据业务逻

40、辑的需要而进行的功能之间的相互调用和互操作。从图A.2所示的企业集成系统技术层次图可以看出,应用集成需要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完成。如果说底层的网络集成和数据集成分别解决了企业集成化运行所需的异构系统间语法互连和语义互通问题的话,应用集成则在它们的基础上实现异构应用系统之间语用层次上的互操作。它们共同构成了实现企业集成化运行最顶层会聚集成所需要的技术层次上的基础支持。A.2.2 实现方法会聚集成(集成化运行)应用集成(语用互操作数据集成(语义互通)网络集成(语法互连)圈A.2企业集成系统技术层次从实现方法来说,应用集成最初主要采用点对点的紧搞合方式。这种集成方式虽然不需要对应用系统做较大的改动,但

41、用这种方式集成的系统缺乏必要的柔性,不能适应业务系统快速重构的需求。随着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系统的开放性可配置性、可扩展性)越来越好,组件化的系统实现及松散藕合(它是实现系统柔性的基础)的应用集成方式逐渐成为构建企业业务处理系统的主流。用松散捐合的集成方式不但能够提高信息系统的柔性,而且在对原有应用系统修改很小甚至不需要修改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应用集成模式包括集成适配器、集成信使、集成面板、集成代理四种,每种应用集成模式都是对具有业务功能依颇关系的多个应用之间互操作实现方法的总结。在具体应用中,集成模式可能以某种变形(这是一种扩展集成模式的主

42、要方式)的形式出现,这些变形可能不仅仅只是一种模式的实例化,而可能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集成方式。a) 适配器集成模式在应用集成技术发展的初期,广泛采用在需要交互的系统之间加入适配器CAdapter)的解决方案来实现企业原有应用系统与新实施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在应用系统提供的API的基础上(在应用系统没有提供API的情况下,可以在其数据库表结构已知的条件下直接完成对其数据库的写人与读出),通过适配器完成不同系统间数据格式及访问方式的转换与映射,进而实现不同系统之间业务功能及业务数据的集成。从原理上看,适配器集成模式与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中的适配器设计模式是一样的,即将已有的遗留应用(服务器端)的接口

43、转换成一种客户端可以访问的接口形式。当遗留系统需要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时,就可以直接利用相应适配器提供的接口来完成。图A.3给出了适配器集成模式的图示化表达。这种集成模式包括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实现接口转换的集成适配器和服务器端应用(企业遗留GB/T 26327-2010 系统)三个部分。集成适配器将服务器端应用(遗留系统)自定义的接口映射为一个开放的、可重用的接口,以方便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的访问,而客户端应用通过集成适配器提供的接口来完成对服务器端应用(遗留系统)的访问。图A.3适配器集成模式在适配器集成模式中,从服务器端应用的专用编程接口转换得到的通用应用编程接口是公开的,适配器并不

44、需要知道客户端应用具体在什么位置,服务器端应用也不用知道适配器的具体运行方式和所处的位置。在集成适配器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并不需要对遗留系统做任何的修改(但如果将适配器嵌入到服务器端应用中时需要对服务器端应用做某些修改)。显然,适配器集成模式是一种与应用系统直接绑定在一起,实现单向访问的点对点集成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适配器集成模式主要采用封装器和信使适配器两种方式实现,它们分别应用于同步集成和异步集成两种情况。其中应用封装模式通过一种公共访问接口对外发布其封装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其他应用通过这个公共访问接口实现对被封装应用的访问。如图A.4所示,应用封装器为遗留的客户账目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方便的访

45、问接口,通过它,批发订单系统和在线客户账目系统可以完成对客户账目管理系统的访问。信使适配器主要用来实现异步集成,信使适配器与封装器很类似,但它公开的是一个符合信使要求的接口,信使是一个具有智能性的中介,它为实现不同应用间的交互完成相应消息流的传递。在基于信使适配器的集成系统中,一个信使可以具有多个适用于不同应用系统的适配器,每个信使适配器都符合相应的信使接口规范,并完成信使接口到服务器端应用的应用编程接口间的转换。信使到适配器服务器端应用的接口接口a) b) 圄A.4适配器集成模式的两种变形b) 消息集成模式随着企业中业务应用系统个数的增多,应用系统间的接口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更灵活地实现

46、应用系统间点对点集成问题,提出了如图A.5所示的基于消息的集成结构。在这种集成结构中,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通过信使(消息代理)来实现,每个应用只需要建立与集成信使之间的接口连接,就可实现与所有通过集成信使相联的应用系统间的交互。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接口连接数量,同时由于采用了信使(消息代理)作为信息交流的中介,可以将应用之间的交互对通讯服务能力的依赖程度降到最低。另外,当某一系统发生改变时,只需要改变信使中相应的部分,从而降低了系统维护工作量和系统升级的难度。图A.5信使集成模式在消息集成模式下,由应用系统自己完成应用交互逻辑的定义和实现,集成信使只负责在不同应用12 GB/T 26327-

47、2010 之间传递符合一定形式语法的消息,而对其中的应用集成语义不负责进行解释。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在这种模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通讯模型实现应用间的信息交互:1) 一对一同步集成(请求/应答)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包括一个客户端应用和一个服务器端应用,当客户端应用向服务器端应用发出请求后,客户端应用处于等待状态直到服务器端应用返回应答;2) 一对一异步集成(消息队列)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同样包含一个客户端及一个服务器端应用,但与一对一同步集成模型方式的差别是客户端应用在发出请求后继续进行其相应的运算或业务功能的执行,在得到服务器端返回的应答时暂停其正在执行的计算过程,对应答进行相应的响应;3) 一对多

48、异步集成(发布与订阅)模型:这种模型与一对一异步集成模型不同的是它包含多个服务器端应用,当客户端应用发送一条消息时,所有订阅该消息的服务器端应用都将收到该消息的副本。虽然所采用的通讯模型不同,上述三种情况的实现意图都是在完成应用交互所需要的通讯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应用对通讯的依赖性。集成信使模式中包括需要集成的应用和集成信使两部分,集成信使为应用提供透明的定位服务,并负责在不同应用间传递消息。显然,作为一个逻辑实体的集成信使在物理上一般分布于不同的计算机节点中。上面介绍的三种通讯模型与应用间的远程方法调用、消息队列、发布与订阅三种应用交互模型相对应,应用交互模型描述了应用间的交互形式。远程方法调用一般通过同步代理来完成,它为需要交互的应用或组件提供同步的一对一通讯,这种模式适合于藕合程度相对比较高的应用交互场景。目前,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n层结构的应用系统中。消息队列为需要进行一对一交互的应用提供了异步通讯方式,通过消息队列为应用提供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消息传递服务。发布与订阅是一种支持一对多交互的应用交互模型,多个订阅者(应用)可以订阅同一个应用发布的消息或事件。在订阅与发布这种在松散搞合通讯结构支持下实现的集成环境中,进行交互的应用无需知道对方的位置,甚至也不需要知道对方是否处于激活状态。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集成模式的应用方法。假设一个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