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7.220 N22 备案号:29035-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 T 698.31 - 2010 代替DL/T698一1999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al energy part3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 general requirement 2010-05-24发布2010-10-01实施国
2、家能源、局发布DL/T 698.31 2010 目次前言H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24 技术要求.2 5 试验方法.116 检验规则.21 7 标志、运输、贮存.nDL/T 698.31 - 2010 目IJ吕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fl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J 1093号)的安排,对DLlT698一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友系统技术条件进行修订。由于原DLlT698-1999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只是解决城市电网户一表改造王程后大量低压用户的电能量采集,已经不适应吁前电)J生产经营管理和电力仔销技术的发展。为适应
3、当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修订的标准扩展为电力系统各类终端侧屯能实时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系统。本次修订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别如下:一一-标准名称改为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并按部分标准进行编写:一一系统构成(4.1条)修订为DLlT698的第1部分:总则,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结构和总体要求:一一-主站功能(5.1.1条)修订为DLlT698的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泡:一一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分别在DLlT698的第3-1部分(通用要求)和第3-5部分(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叙述:一一增加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和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lT698的第3-
4、2部分、第3-3部分和第3-4部分);一一增加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LlT698的第4-1部分)和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DLlT698 的第4-2部分)。本标准分为下列9个部分:一-DLlT698.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贝iJ); 一一DLlT698.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 一一DL/T698.31 (电能信息采集与节理系统第3-1部分:电白色信息来i)终端技术规范一边用要求):一-DLlT698.3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J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一一DLlT698.3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5、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一一DLlT698.34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一-DLlT698.3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一一DLlT698.41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一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言); 一-DLlT698.4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集中器F行通信。本部分是DLlT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第3部分。本部分是对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通用要求,各种
6、类型的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除了要满足本部分的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DLlT698相应的特殊要求部分。II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lT698一1999。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L/T 698.31- 2010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威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宣、王思彤、陈向群、冯喜军、何保红。DLIT 698于2000年2月24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
7、100761)。III 、,DL/T 698.31- 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LlT698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厅2421.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
8、指南(IEC60068-1: 1988 , IDT) GB厅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 2007 , IDT) GBI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z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 2007 , IDT) GB厅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60068-2-78: 2001 , IDT) GB/T 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z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lEC 60068-2-6: 19
9、95 , IDT) GB厅282步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厅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P代码)(lEC 60529: 2001 , IDT) GB厅5169.11-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lEC60695-2-11: 2000 , IDT) GB厅12192-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IEC60489-2: 1978,阻。GB厅12193-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IEC60489-3: 1979,陋。GB厅16935.1一2008低压系
10、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z原理、要求和试验(lEC60664-1 : 2007 , IDT) GB/T 17626.2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CIEC61000-4-2: 2001 , IDT) GB厅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EC61000-4-3: 2002 , IDT) GB厅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EC61000-4-4: 2004, IDT) DL/T 698.31 - 2010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11、IEC61000-4-5: 2005 , IDT)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61000-4-6: 2006 , IDT) 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EC61000斗11:2004, IDT) GB/T 17626.12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lEC61000-4-12: 1995 , IDT) DL厅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698.4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今1部分:通信协议一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
12、信甩厅6214-1992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YDIT 1028 800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05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YD/T 1215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数据转发data transfer 一种借用其他设备的远程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13、的方式。主站通过数据转发命令,可以将电能表的数据通过主站与电能采集终端间的远程信道直接传送到主站。4 技术要求4.1 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4.1.1 分类终端设备按应用场合分为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集终端、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按功能又分为有控制功能和无控制功能两大类。按通信信道分为230MHz专用无线网、无线公网(GSM/GPRS、CDMA等)、电力线载波、有线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以及其他信道。4.1.2 类型标识代码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如下:rr丁产品代号品度级别vo配置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说明见表1。2 上行通信信道终端分类DL/T 698.31 - 2010 表1终端类型标识代码
14、分类说明xx 一-xx x x 终端分类与上一级通信信道I10配置/与下一级通信信道祖度级别产品代号低1五集抄终端下-级通信信道集中器I10配置:A一交流模拟盐街、输入J一微功率无线B一基本型Z一电力线载波D一外接装置L一有线网络采集器X一无下一级信路数:W-230MHz专道19一19路电由不大于CC一厂站终端FK一有控制专变网能表接口8位的英文终端G一无线G网AW-1O32 字母和数字C 无线C网路电能表接口l-Cl 组成。英文FC一无控制专变J一微功率无线2一-C2字母可由生终端Z 电力线载波其他采集终端3-C3 产企业名称GB 公变终端L一有线网络路数:4-CX 拼音简称表DJ一低压集中
15、器P一公共交换电19一19路控示,数字代DC一低压采集器TX一通信单元话网制出/双位置状态表产品设计T 其他1/0配置:入/脉冲入/电能表序号A一交流模拟量接口(厂站采集终输入端)B 基本型AW-1O32 D一外接装置路控制出/双位置状态入/脉冲入/电能表接口(厂站采集终端)X一大于32路通信单元上一级通信信道下一级通信信道4.2 气候环境条件终端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2。表2气候环境条件分类空气温度湿度场所类型级别范围最大温度变化率a相对温度b最大绝对温度 .C /h % g1m3 Cl 一5+450.5 595 遮蔽29 C2 一25+550.5 1O100 户外C3 -40+70
16、 35 协议特定CX a 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b 相对湿度包括凝露。3 DL/T 698.31- 2010 4.3 机械影响终端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F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一一频率范围:10Hz 150Hz; 一一位移幅值:0.075mm (频率运60Hz);一一加速度幅值:1Om/s2 (频率60Hz)。4.4 工作电源4.4.1 一般要求终端使用交流单相或三相供电。三相供电时,电源出现断相故障,即三相三线供电时断一相电压,三相四线供电时断两相电压的条件下,交流电源能维持终端正常工作。4.4.2 额定值及允许偏差一一一额定电压:22
17、0V/380V/100V/57.7V,允许偏差-20%+20%;一一频率:50Hz,允许偏差-6%+2%。4.4.3 功率消耗在非通信状态下,采用单相供电的终端,有功功耗应不大于7W,视在功耗应不大于15VA;采用三相供电的终端,每相有功功耗应不大于5W,视在功耗不大于10VA。电流输入回路功率消耗豆0.25VA(单相);电压输入回路功率消耗0.5VA(单相)。4.4.4 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终端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数据和时钟保持措施,存储数据保存至少十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三年。4.4.5 抗接地故障能力终端的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
18、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在此情况下,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无改变。4.5 结构4.5.1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4.5.1.1 机械强度终端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4.5.1.2 阻燃性能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5169.11的阻燃要求,试验要求见本部分5.2.3。4.5.1.3 外壳防护性能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20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4.5.2 接线端子4.5.2.1 终端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
19、排。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电流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4mm26mm2的引出线配合。其他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mm22.5mm2的引出线配合。4.5.2.2 端子排的绝缘强度应符合本部分4.6.2的要求。4.5.2.3 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T5169.11的阻燃要求,试验要求见本部分5.2.3。4.5.3 天线采用无线信道时,应保证在不打开终端封印的情况下无法使天线由终端上拔出或拆下。4.5.4 接地端子金属的外壳和端子盖板以及终端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0mm
20、2o4 ,、DL/T 698.31- 2010 4.5.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他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3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2000m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GB/T16935.1的规定进行修正。表3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电气间隙爬电距禹V mm mm U三251 1.5 25250 法10二三2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250V的要求。4.6.2 绝缘强度测试电压V 250 500 1000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
21、路之间,应耐受如表5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表5试验电压V 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U三60500 12560V)I 4 4.0kV 电源回路2 l.OkV (共模)状态信号输入,控制输出回路(运60V)浪涌3 2.0kV (共模)控制输出回路(60V) 4 4.0kV (共模), 2.0kV (差模)电源回路3 lOV/m 整机射频辐射电磁场4 30V/m 整机工频磁场400Nm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3 lOV 电源回路L一-4.11.5 静电放电抗扰度终端在正常工作条件r,
22、应能承受加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上的8kV直接静电放电以及邻近设备的间接静电放电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本部分5.8.7条。4.11.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终端应能承受如表10所示强度的传导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本部分5.8.8条。10 DL/T 698.31一-2010 4.11.7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终端应能承受强度如表10所示的,由电源回路或信号、控制回路传入的1MHz的高频哀减振荡波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本部分5.8.9条。4.11.8 浪涌抗扰度终端阳能承受如表10
23、所示强度的浪涌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具体要求见本部分5.8.10条。4.12 连续通电稳定性终端在连续通电工作时,其各项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4.13 可靠性指标终端的可靠性指标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规定低压集抄终端的MTBF注7.6X104h;其他终端的MTBF二三2X 104h。5 试验方法5.1 一般规定5.1.1 气候环境条件除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相对湿度应在30%60%外,各项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即:一一温度:+150C+350C; 一一相对湿度:25%75%; 一一大气压力:86kPa108kPa。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
24、应相对稳定。5.1.2 电源条件试验时电源条件为:一一频率:50Hz,允许偏差一2%+1%;电压:220V,允许偏差:!:5%。5.1.3 试验设备测址仪友的准确度JY.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1.4 整机试验的规定根据GB/T2421.1的规定,在受试验设备限制的情况下,对尺寸较大的机架式终端进行本部分5.2条和5.3条规定的试验时,如果主控板、输入/输出部件、通信和电源部件等关键部件均组装在一个封闭机箱中,可以只对该机箱进行试验。5.2 结构和机械试验5.2.1 一般检查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时,不应有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镀层不应脱落,标牌文字、 符号应清晰、耐久,接线应牢固:按本
25、部分4.5条的规定检查时,结构应符合要求。5.2.2 间隙和爬电距离按GB/T16935.1-2008中第6章规定的测量方法用卡尺测量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5.2.3 外壳和端子着火试验在非金属外壳和有端子排及相关连接件的模拟样机上按GB/T5169.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模拟样机使用的材料应与被试终端的材料相同。灼热丝顶部的温度为7500C,灼热丝顶部施加在试验样品的端子排的某-端子上,试验时间为30s。在施加灼热丝期间和在其后的30s内,观察样品的试验端子以及端子周围,试验样品应无火焰或不灼热;或样品在施加灼热丝期间产生火焰或灼热,但应在灼热丝移去后30s内熄灭。11 DL/T698
26、.31-2010 5.2.4 振动试验受试终端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试验台中央。试验按GB/T2423.10的规定进行。具体要求如下:一一频率范围:10Hz150Hz; -一一位移幅值:0.075mm (频率范围运60Hz);一一加速度幅值:10m/s2 (频率范围60Hz);一一每轴线扫频周期数:20。试验后检查受试设备应无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现象,通电后无线电台灵敏度应符合本部分4.7.6.3条的规定,功能和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5.3 气候影响试验5.3.1 高温试验按GB/T2423.2规定的Bb类进行,将被试终端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高温试验箱中央,升温至本部分4.2条规定的最高温度,保温
27、仙,然后通电O.弛,测无线电台的灵敏度和载波频率应符合本部分4.7.6.3条和4.7.6.4条的规定,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部分4.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5.3.2 低温试验按GB/T2423.1规定的Ab类进行,将受试终端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低温试验箱的中央,降温至本部分4.2条规定的最低温度,保温仙,然后通电O.伍,测无线电台的灵敏度和载波频率应符合本部分4.7.6.3条和4.7.6.4条的规定,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部分4.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5.3.3 湿热试验按GB/T2423.3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箱内保持温度40C:!:2C、相对湿度93%士3%,
28、试验周期为2d。试验结束前O.弛,在湿热条件下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n。试验结束后,在大气条件下恢复lh2h,通电测无线电台的灵敏度应符合本部分4.7.6.3条的规定,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部分4.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检查终端金属部分应无腐蚀和生锈情况。5.4 绝缘性能试验5.4.1 试验要求进行各项绝缘性能试验前,应对终端进行自检,所f结果和显示应正常。绝缘试验时终端应盖好外壳和端子盖板。如外先手11j:j子盖板由绝缘材料制成,应在其外覆盖以导电筒并与接地端子相连,导电宿应距接线端子及其穿线孔2cm。试验时,不进行试验的电气回路应短路并接地。进行交流电压和冲击耐压试验时,不
29、应发生闪络、破坏性放电和击穿。试验后,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部分4.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5.4.2 绝缘电阻在正常试验条件和湿热试验条件下,按表4的测试电压在终端的端子处测量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间的绝缘电阻,其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5.4.3 绝缘强度用50Hz正弦波电压对以下回路进行试验,时间lmin,施加如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被试回路为:一一电源回路对地:一一输出回路对地:一一状态输入回路对地:一一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对地(试验时,应将被试回路的接地线断开); 一一以上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一一一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一一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问。5.4.4 冲击电压
30、冲击电压要求:12 DL/T 698.31- 2010 一一脉冲波形:标准1.2/50s脉冲波:一一电源阻抗:500n:!:50Q; 一一电源能量:0.5J:!: 0.05J。每次试验分别在正、负极性下施加5次,两个脉冲之间接少间隔3s,试验电压按表6规定。被试回路为:一一电源回路对地:一一输出回路对地:一一一状态输入回路对地:一一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对地(试验时,应将被试回路的接地线断开); 一一以上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一-RS-485接口与电源端子间。5.5 电源影晌试验5.5.1 电源断相试验按本部分4.4.1条的要求进行电源断相试验,试验时终端应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部分4.
31、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5.5.2 电源电压变化试验将电源电压变化到本部分4.4.2条规定的极限值时,被试终端应能正常工作,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部分4.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5.5.3 功率消耗5.5.3.1 整机功率消耗试验在终端非通信状态下,用准确度为1.0级的二相多功能标准表测电源回路的电流值(A)和电压值(V),其乘积数(VA)即为视在功耗,读取标准表有功功率值即为有功功耗,其值应符合本部分4.4.3条的规定。5.5.3.2 电压电流输入回路功率消耗试验在输入额定电压和电流时,用高阻抗电压表和低阻抗电流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输入国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其
32、乘积数(VA)即为功率消耗,每相电流输入网路功率消耗不应大于O.25VA;每相电压输入回路功率消耗不应大于O.5VA。5.5.4 数据和时钟保持试验记录终端中已有的各项数据和时钟显示,然后断开供电电源3d后,再合上电源,检查各项数据应无改变和丢失,时钟走时应准确。5.5.5 抗接地故障能力试验将单相220V供电的终端电源电压升至1.9倍的标称电压:三相供电的终端由三相四线试验电源供电,终端应工作正常。然后,将终端电源的中性端与三相四线试验电源的地端断开,并与试验电源的模拟接地故障相(输出电压为零)连接,三相四线试验电源的另外两相的电压升至1.1倍的标称电压。试验时间每相化。试验后,终端不应出现
33、损坏,保存数据应无改变,主要功能和性能应符合本部分4.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5.6 传输信道试验5.6.1 数据传输误码率试验终端通信接收模块的数据信号输出连接至安装误码测试软件的测试计算机的串行通信接口的RxD输入端,测试主机发600组误码测试帧序列,测试计算机接收的数据信号的误码率应符合本部分4.7.3条的要求。l3 DL/T 698.31一-2010 5.6.2 通信协议试验用协议测试软件检查各种命令的发送码序列和终端返回的码序列是否符合DLlT698.41的要求。5.6.3 专用无线电台电性能试验5.6.3.1 一般要求测试时要求提供与被试终端接收机解调器性能A致的
34、主站数据调制器,被试终端应提供接收机的解调数据信号测试点、发射频偏测试用数据0、数据1和发送控制(PTT)设置点等。5.6.3.2 .妾收中几电性能i式验5.6.3.2.1 接收灵敏度试验参考灵敏度(数传)是指使接收机解调后数据信号误码率为0.01时的射频输入电平。参考灵敏度用微伏(V)表示。按图1连接各设备,测试主站的数据调制器的调制信号连接到射频信号源的外调制输入,示波器和误码测试设备连接被试终端接收机的解调数据信号线(阳)。1一测试主机(数据信号源); 2一数据调制器(与待测终端接收机解调器性能一致); 3一射频信号源;4一待测终端接收机;5-,波器;6 误码测试设备图1接收机测试配置测
35、试步骤:a) 接收机静噪完全开启,置射频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为被试终端电台的标称工作频率,外调制状态,调制频偏为4kHz;b) 射频信号源先设置在较低输出电平上,使测试主机(数据信号源)输出误码测试码序列数据时,被试终端接收机的解调数据输出产生较高误码率(如0.05);c) 按每次0.5dB的步值增加射频信号输出电平,直琶测试主机(数据信号源)输出误码测试码序列数据时被试终端接收机的解调数据输出的误码率恰好为0.01,记录此时的输出电平读数U1 (JlV) , U1即为参考灵敏度,应符合本部分4.7.6.3条的要求。无法进行误码测试的情况下,测试12dB参考灵敏度(音频),测量方法见GB12193
36、。5.6.3.2.2 邻道选择性试验邻道选择性是指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时,抑制相邻无用信号,降低其解码响应的能力。测试步骤:a) 按图2连接各设备,先使射频信号源(2)不工作,按本部分5.6.3.2.1条参考灵敏度的测量方法确定射频信号源(1 )的输出电平(dBV),记为C,然后将此电平增加3dB。b) 使射频信号源(2)分别工作在工作射频为:t25kHz的频率点上,调制频率为1000Hz,调制频偏为3址fz,输出射频电平在C的基础上增加70dB。c) 按每次O.5dB的步值增减射频信号源(2)的射频电平,直至测试主机(数据信号源)输出数据时,被试终端接收机有连续解调数据输出:记录此时射频信号源
37、。)的输出电平读数D(dBV),邻道选择性S2CdB)为:S2=D-Co S2应符合本部分4.7.6.3条的要求。5.6.3.2.3 杂散晌应抑制试验14 杂散响应抑制是指接收机防止单独的无用杂散信号恶化,接收机期望响应的能力。按图2连接各设备,示波器连接到被试终端电台音频输出端。DL/T 698.31一-2010 测试步骤:l一测试主机(数据信号源); 2一数据调制器;3一射频信号源(1); 4-1r接网络:5一待测终端接收机;6一射频信号源(2); 7一示波器;8 误码测试仪图2邻道选择性、杂散晌应抑制测试配置a) 按本部分5.6.3.2.2a)项所述方法调整射频信号源(1)的输出电平,此
38、时的输出电平(dBV)记为E,然后将此电平增加3dB。b) 在射频信号源(1)不工作的情况下,将被试终端置于静噪完全开启状态,试验时可由连接在音频输出端的示波器上观察到噪声。c) 使射频信号源(2)工作在调制频率为400Hz、输出频偏为4kHz的内调制状态,其输出电平调整到比射频信号源(1)的输出电平大90dB。d) 从接收机标称L作频率的1/2罕2倍的范围连续改变射频信号源。)的频率,观察示波器,记下示波器上出现千扰信号的所有频率点(即杂散响应频率)。e) 使射频信号源(1)工作,把射频信号源(2)的频率依次置于各杂散响应频率,输出电平在E的基础上增加70dB。按每次0.5dB的步值增减射频
39、信号源。)的射频电平,直至测试主机(数据信号源)输出数据时,被试终端接收机有连续解调数据输出:记录此时射频信号源(2)的输出电平读数(dBV)。f) 按七述方法记录各杂散响应频率下的时频信号源(2)的输出电平读数,取最小者记为F (dBV),则杂散响应抑制S3(dB)为:S3=F-Eo S3应符合4.7.6.3的要求。5.6.3.2.4 Ei.调晌应抑制试验互调响应抑制是指接收机防止两个具有特定频率关系的邻近无用信号恶化接收机期望响应的能力。按图3配置连接各设备。一一一-l一测试主机(数据信号源); 2一数据调制器;3一射频,j号源(1); 4一汇接网络;5一射颇信号源(2); 6一射频信号源
40、(3); 7一待测终端接收机;8一示波器;9一误码测试仪图3互调晌应抑制测试配置测试步骤:a) 先使射频信号源(2)和(3)不工作,按本部分5.6.3.2.1条参考灵敏度的测量方法确定射频信号源(1)的输出电平(dBV)记为G,然后将此电平增加3dB。b) 将射频信号源(2)的载波频率h调节到/J十25kHz,调制频率为1000Hz,调制频偏为3kHz;射频1:J号源(3)的载波频率h调节到J+5OkHz,在未调载波状态F工作,使两台信号源的电平保持一致,并使误码率由高至低接近0.01。c) 按每次0.5dB的步值同步增减射频信号源。)和(3)的输出电平值,使误码率等于0.01,记录此时信号源
41、(2)和(3)的输出电平值Hj。d) 将射频信号源(2)、(3)的载波频率调到的/J另-边,重复t述测盐。也就是使=/J-25肚缸,/3= /J-50kHz,记下此时射频信号源(2)或(3)的输出电平值H2015 DL/T698.31-2010 e) 该终端接收机互调响应抑制品为:马=H-G,其中:H为H,和H2中较小的一个。互调抗扰性S4应符合本部分4.7.6.3条的要求。5.6.3.3 发射机电性能试验5.6.3.3.1 输出载波功率试验终端的收发信机天线端口连接到通信综合测试仪,使终端发信机处于发射状态,直接测量终端发信机的输出载波功率。未调整的输出载波功率应不小于本部分4.7.6.4条
42、的规定。在本部分4.2条规定的极限温度下,输出载波功率的变化内小于3dB。5.6.3.3.2 载波频率误差试验终端的收发信机天线端口连接到通信综合测试仪,使终端发信机处于未加调制的发射状态,直接测量终端发信机的输出载波频率。在本部分4.2条规定的极限温度下,测得的频率与标称频率的最大误差应符合本部分4.7.6.4条的规定。5.6.3.3.3 发射频偏试验终端的收发信机夭线端口连接频偏仪或通信综合测试仪,发射机在正常的数传状态下工作,发送数据0和数据1时频偏仪的指示即为发射频偏值,J专符合本部分4.7.6.4条的规定。5.6.3.3.4 杂散射频分量试验杂散射频分量用杂波功率计或选频功率计直接测
43、量,或按GB12192一1990第9章的规定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本部分4.7.6.4条的规定。5.6.3.3.5 启动时间试验按图4连接各设备,终端的收发信机天线端口连接衰耗器,将衰减后的输出功率糯合至线性峰值检波器(峰值检波器的时间常数为7豆2.5ms),检波器输出接至示波器的垂直轴输入,同步控制同时控制发射机的启动和示波器的触发。l一待;m终端接收机;2-20dB衰耗器;3一检波器;4一示波器;5一同步控制图4启动时间的测量试验时,在启动同步控制的同时观察载被轨迹上升至稳定值的70%所需的时间,取最大值即为发射机启动时间,其值应符合本部分4.7.6.4条的规定。5.6.3.4 公用通信网试
44、验采用公用通信网络的通信部件按照YD/T1215和YD/T1050及相关标准的测试方法对表8所列技术指标进行测试。5.6.3.5 其他信道试验其他信道的测试按相关标准。5.7 功能和性能试验5.7.1 一般要求各项功能试验时,应将测试主机、被测试终端、输入信号源、控制输出负载、电能表和相应信道连接成一个测试系统,功能试验结果应符合本部分4.10条及各采集终端特殊要求部分的相关规定。5.7.2 数据采集试验按各类型终端特殊要求的试验方法进行。5.7.3 数据处理试验5.7.3.1 实时和历史数据存储试验测试主机分别发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查询命令,经过适当延迟后,测试主机显示接收到的数据16 项目
45、应符合本部分4.10.2.1、4.10.2.2和4.10.2.3条的要求。5.7.3.2 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试验电能表运行状况监测试验在事件记录试验时进行。5.7.4 设置和查询试验5.7.4.1 时钟对时和走时误差试验DL/T 698.31一-2010 测试主机发出对时命令,终端的时钟显示应符合本部分4.10.3.1条的要求。用标准秒表作为基准,记录终端时钟与基准的初始差值S24h后再次记录终端时钟与基准的初始差值品,IS2-S1l的结果应小于ls。5.7.4.2 参数设置和查询试验按本部分4.1O.3.24.10.3.5条的要求,用测试主机向被试终端设置各项参数,终端的显示以及主机召测到的
46、结果应与设置参数值一致。5.7.5 事件记录试验用测试主机对终端设置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属性,设置终端参数、停/上电及其他异常情况,终端记录所发生事件,测试主机查询终端事件记录或等待终端主动上报事件,测试主机显示的记录应符合本部分4.10.4条的规定。5.7.6 通信试验5.7.6.1 与主站通信试验用测试主机随时发出召测指令采集终端的各种数据和信息,终端应准确无误地向主站发送召测的数据和信息。有主动上报功能的终端,应按定时发送数据任务设置的定时发送周期,定时自动发送设定的数据项目。5.7.6.2 与电能表通信试验测试主机向终端发出各种抄表指令,终端应准确地返回电能表的各类数据。5.7.7 本地
47、功能试验5.7.7.1 本地状态指示试验观察终端显示屏或信号灯应能正确显示终端电源、通信、抄表等状态。5.7.7.2 本地维护接口试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设置工具连接终端维护接口设置终端参数,终端应能正确设置。5.7.8 终端维护试验根据本部分4.10.7条的要求,检查终端的各项维护功能。5.8 电磁兼容性试验5.8.1 一般要求以下试验规定了电能采集终端的电源、输入、输出、通信等回路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不同类型的终端可根据其配置进行相应的试验。终端正常工作状态是指终端在外接电能表、脉冲输入信号、状态量采集信号、模拟控制器等,并与测试主机建立正常的通信连接,功能和性能都正常的工作状态。5.8.2 试验结果的评价除非特别说明,试验结果的评价适用于所有电能采集终端,试验结果应依据终端在试验中的功能丧失或性能降低现象进行分类,电磁兼容性试验结果评价等级见表11。A级:试验时和试验后终端均能正常工作,不应有任何误动作、损坏、死机、复位现象,数据采集应准确。B级:试验时终端可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和液晶显示瞬时闪屏,其他功能和性能都应正常,试验后无需人工干预,终端应可以自行恢复。17 DL/T 698.31- 2010 表11电磁兼容性试验结果评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