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9 ,大小:1.47MB ,
资源ID:24781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478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EJ T 1032-2005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EJ T 1032-2005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pdf

1、ICS 27. 120. 99 F 85 备案号:15838-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1032一2005代替EJ/T1032-1996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 f。rairb。rneganma-ray spectr侧的ry2005一04一11发布2005一07一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060524000017 EJ/T 1032一2005自欠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总则5 技术设计.2 6 仪器设备.4 7 仪器校准.7 8 野外测量及质量要求.9 9 数据处理和成图.14 10 推断解释和成果报告以及验收与

4、归档.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技术设计编写提纲.18 附录8(资料性附录)航空伽玛能谱仪标准窗数据.19 附录C(规范性附录)航空伽玛能谱测量佼准设施.20 附录D(规范性附录)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的各项参数的确定.21 附录E(资料性附录)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记录表恪式.26 附录F(资料性附录)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成果报告编写提纲.34 I EJ/T 1032-2005 II 目lj11 本标准代替盯IT1032-1996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本标准与EJ/T1032-1996相比主要有以下技术变化:a) 增加了部分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的新方法、新技术:b) 对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作了新的规

5、定:c) 对数据收录系统等内容作了适当调整。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c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裕华、韩长青、蔡文良、倪卫冲、范云清。本标准于1996年10月首次发布。EJ/T 1032-2005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的内容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也适用于非放射性矿产、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辐射环境监测及核事故灾害评价等。对于晶体体积小于3.3x10m3并且

6、不以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为目的的航空伽玛能谱测量,也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548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DZ/T 0142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EJ/T 363 地面伽玛能谱测量规范盯IT831 地面伽玛总量测量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airborne g副ma-raysp

7、ectrometric survey 根据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伽玛射线能量差异,利用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确定地表岩石、土壤和大气中的饵、铀、牡和其它放射性核素含量及其分布的一种方法。3.2 校准设施calibration equipments 校准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和确定各种参数的基本设施,包括海上本底校准区、航空放射性测量模型标准装置、动态校准带。4 总则4. 1 目的任务航空伽玛能谱测量通常与航空磁力测量或航空电磁法测量同步进行,对于航空磁力测量的要求,见DZ/T 0142。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目的任务是发现铀矿化异常,查明放射性核素分布规律,为铀矿勘查选择靶区提供依据。也可通过航空伽玛能

8、谱数据资料中多种核素的地球化学环境信息,为其它矿产勘查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依据。4.2 仪器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应使用高灵敏度装有下测及上测组合探测器的多道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应具有自动收录数据、导航定位和计算机处理成图功能。4.3 校准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在野外测量之前应进行校准。4.4 数据处理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数据应进行各项参数修正处理、恪式转换处理和成图。EJ/T 1032-2005 4. 5 推断解释应充分利用航空伽玛能谱数据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物化探、水文地质和遥感地质解译等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5 技术设计5. l 测区选择及布置5. 1. 1 测区选择测区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9、:a) 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的测区,应选择成矿条件有利和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b) 非放射性矿产地质调查的测区,应注意非放射性矿产的特殊性,重点选在与放射性核素有关成矿条件有利的远景区:c) 区域地质调查任务的测区,应注意地层或岩性的差别、构造单元的完整性、地质体的规模等因素:d)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辐射环境监测及核事故灾害评价等测区,应根据具体任务、工作性质和探测对象等具体情况选择。5. 1. 2 到lj区布置测区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a) 测区范围应大于地质任务所涉及的范围;b) 测区形状应尽量规则。在与相邻测区衔接时,应重复23条测线的宽度。测区范围较大时,也可考虑分年度安排测

10、区。5. 2 测网及测量比例尺选择5. 2. l 测网选择应根据测量目的任务、探测对象大小及特征、飞行高度和技术装备等具体情况确定测网,并考虑其合理性及其经济效益。5.2.2测量比例尺选择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和地形、地质条件,在测区内可分区布设不同间距的测线。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的测量比例尺见表lo非放射性矿产地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辐射环境监测,核事故灾害评价等工作的测量比例尺见表l。表1航空伽玛能i普测量比例尺选择测量任务成矿远景区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区域远景评价5. 3 资料收集与踏勘5. 3. 1 资料收集测量比例尺1:25000 1:50000 1: 1000

11、00 1:250000 编写技术设计前,应收集下列与工作任务有关的资料:a)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b) 测区的地形、地貌和气象资料:c) 其它有关资料。5. 3.2踏勘踏勘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结间距m 250 500 1000 2500 EJ/T 1032-2005 a) 落实作业机场:b) 了解生活保障条件和交通情况等。5.4 测线方向选择测线方向选择原则如下:a) 测线方向应尽量垂直于测区内主要地质构造走向或勘查对象的总体走向:b) 如测区选在山区,地形高差较大,而且测区内地质构造走向与山系走向一致时,或因日出等原因,允许测线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斜交,交角应大于45。:c

12、) 非放射性矿产地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辐射环境监测及核事故灾害评价等工作,应根据工作任务、性质和探测对象等具体情况选择测线方向。5.5 飞行高度飞行高度确定原则如下:a) 执行放射性矿产勘查和非放射性矿产地质调查任务时,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离地飞行高度,沿地形起伏飞行。在高差不大于lOOm/km的地区,测线上的平均离地飞行高度应不大于lOOm:在高差为lOOm/km300m阳的地区,测线上的平均离地飞行高度应不大于120m:在高差不小子300m/km的地区,测线上的平均离地飞行高度应不大于150m:b) 执行区域地质调查任务时,应沿地形起伏飞行,平均离

13、地飞行高度应不大于150m:c) 执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辐射环境监测及核事故灾害评价等任务时,应根据具体任务和特殊要求确定平均离地飞行高度:d) 使用直升机吊挂磁探头进行航空伽玛能谱和航空磁力综合测量时,直升机过山高度应不大于lOOm: e) 在技术设计书中应明确规定平均离地飞行高度和超高率。5.6 飞行速度与采样速率5.6. 1 飞行速度飞行速度的确定原则如下:a)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测线飞行中的速度应按所选用的探测器体积确定。执行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使用晶体探测器的体积为3.3x10、1的航空伽玛能谱仪进行测量时,飞行的速度应不大于160km/h;使用晶体探测器的体积为5

14、.OxlO 2m3的航空伽玛能谱仪进行测量时,飞行的速度应不大于240km/h:b) 测线上飞行时应尽量保持匀速飞行。5.6.2采样速率测线上飞行时的采样速率一般应每秒采样一次。5. 7 导航定位方法与偏航距5. 7. 1 导航定佳方法导航定位方法的选用原则如下:a) 导航定位方法应满足测量比例尺对导航定位精度的要求:b) 野外测量时,应采用全球E星导航定位系统CGPS): c) 如接收卫星数目不够或在山区低飞卫星信号受到干扰时,可采用照相或录像等其它定位设备。5. 7. 2偏航距对导航精度要求,应以每条测线测量的实际航迹偏离预定(设计)测线位置的距离(称偏航距)来衡量,其最大偏航距为:a)

15、当比例尺不大于1: 100000时,偏航距应不大子200m:b) 当比例尺为1: 50000时,偏航距应不大子150m:3 EJ/T 1032-2005 c) 当比例尺为1: 25000时,偏航距应不大于lOOm。5.8 数据收录介质与内容5. 8. 1 数据收录介质数据收录介质主要有以F几种:a) 硬盘、光盘、电子盘或磁带等1b) 模拟记录器记录纸带。5. 8. 2数据收录内容数据收录内容包括:上、下测晶体的全谱数据,及从全谱数据中提取的总计数率、饵窗计数率、铀窗计数率、牡窗计数率或需要的其它窗数据,大气氧和宇宙射线计数率,雷达高度值,气匡高度值,机外温度值,GPS坐标值或经纬度,基点号,测

16、线号,早晚基线号,日期、时间等。模拟记录内容包括:总计数率,饵、铀、牡窗计数率,雷达高度等。5.9 测量精度测量精度在410-6g/g铀含量背景下应达到定量确定l 10-6 g/g铀含量,在810咆g/g牡含量背景下应达到定量确定210-6g怡牡含量,在l10-2g/g饵含量背景下应达到定量确定2.510-3g/g的饵含量。5. 10 技术设计编制与审批5. 10. 1 技术设计编制技术设计编写提纲参见附录A。5. 10.2审批技术设计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野外施工。在实施过程中不应随意更改设计。6 仪器设备6. 1 概述航空伽码能谱测量系统包括机载测量系统和地面基

17、站两部分。6.2 机载测量系统及技术要求6. 2. 1 机载测量系统机载测量系统由下列设备组成:a) 航空伽玛能谱仪:b) 飞行高度测量设备,如雷达高度计、气压高度计等:c) 导航定位设备,如GPS、照相或录像设备等:d) 数据收录设备;e) 辅助设备。6. 2. 2技术要求6.2.2. 1 探测器体积探测器体积根据任务要求,可使用不同体积的下测探测器。上测探测器体积不应小于4.210-m。6.2.2.2 晶体分辨率晶体分辨率用峰值最大幅度二分之一处的宽度(FWl训)与最大峰值能量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对于13ics,在0.662 MeV峰时,晶体分辨率应优于12%。测量系统连续工作12h后,系

18、统分辨率变化应保持在开始测量值的0.5%以内。6.2.2.3 峰位漂移的调整4 EJ/T 1032-2005 探测器恒温72h后,应调准”1Cs和WBTI的峰位,测量系统再连续工作7h,峰位漂移不应超过开始测量值的士1%。对自动程、谱的仪器,预热厅.啤Tl的峰位漂移应在1道之内。6.2. 2.4 仪器的死时间仪器的死时间应不大于8s。6.2.2.5 能谱非线性能谱非线性应不大于1.5%。6. 2. 2. 6 能谱仪的标准窗能谱仪的标准窗数据参见附录B。6.2. 2. 7 雷达高度计雷达高度计测量范围应在Om450m.6.2.2.8 气压高度计气压高度计测量范围应在Om4600m。6.2.2.9

19、 GPS 应选用航空型GPS。根据任务要求,可使用测量精度为米级GPS或差分GPS。6.2.2. 10 照相或录像设备照相或录像设各选用航空型照相机或录像机。6. 2. 2. 11 数据收录设备数据收录设备选用带有多通道、数据校准、处理分析等功能的数据自动收录设备和模拟数据收录设备。6. 2. 2. 12 数字测温计数字测温计测量范围应在“40100”。6. 3 地面基站及功能6. 3. 1 地面基站地面基站由下列设备组成:a) 计算机;b) 打印机:c) 记录设备:d) 稳压电源。6.3. 2地面基站的功能地面基站的功能是对机载测量系统所收录的数据进行检查、质量评价、格式转换、复制和校准数据

20、的处理。6.4 机载测量系统的安装要求和性能检查6.4. 1 机载测量系统的安装要求在安装机载测量系统之前,需要对飞机进行放射性本底检查和清除干扰,全面清除飞机上的放射性物质,直至舱内的放射性本底比停机坪本底低10%,并且进行必要的改装。机载测量系统的安装具体要求如下:a) 探测器应安装在机舱内向下120的视角范围内屏蔽物尽量少的部位。如使用多个探测器,应尽量集中安装:b) GPS接收天线应安装在仰视角大于10的范围内无遮挡物的位置:c) 使用航迹照相机或航迹录像机时,镜头应安装在机舱底部120。视角范围内无遮挡物的位置,并避开飞机发动机的排气管和其它有油污的地方:5 EJ/T 1032-20

21、05 d) 仪器的主体、探测器及其它设备应安装在机舱内便于操作和维修的位置,并且符合其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及其飞行安全的要求。6.4.2 机载测量系统的性能检查6. 4. 2. 1 概述机载测量系统校准之前应进行各项性能检查。6.4.2.2 能谱仪稳定性的检查能谱仪进行大修和更换主要部件时,应在常温下进行仪器稳定性检查。稳定性检查的方法如下:a) 能谱仪的稳定性检查应在探测器恒温72h后进行人工增益调节:自动稳谱仪,预热稳定后自动进行增益调节:b) 探测器应放在环境本底稳定的地方。当本底很低时,可适当外加测试源,提高计数率:c) 每次稳定性检查时仪器应连续工作7h,每小时记录一组数据,每组数据的记

22、录时间不小于lOmin: d) 对七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肘,取其中最大和最小的两组数据与另外五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其变化应不超过罚。6.4.2.3 数据收录和导航定位设备性能检查数据收录和导航定位设备性能检查要求如下:a) 数据收录设备应按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其中各项参数的检查结果应符合说明书的要求:b) GPS应在测量前进行全天侯连续定点观测:c) 在测量工作的前期、中期、后期应对GPS进行静态检查,每次检查时间不少于2h:d) 采用照相定位时,照相间隔不大于3s。6.4.2.4 飞行高度测量设备性能检查6.4.2.4. 1 雷达高度计性能检查雷达高度计的指示误差应不超过坷。电源的电压变化

23、影响和温度稳定性应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指标。6.4.2.4.2 气压高度计性能检查在Om4572m范围内气压高度计的指示误差应不超过土3m。电源的电压变化影响应符合说明书规定的要求。6.4. 2.5 数字测温计性能检查机外数字测温计的指示误差应不超过1。6.5 机载测量系统与地面基站的管理机载测量系统与地面基站的管理要求如下:a) 机载测量系统应设专人负责保管、维护和检修;b) 探测器使用中要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其环境温度的变化梯度每小时应小于10,并应防潮、防震。在运输过程中,应装入固定的防潮、防震、防温度剧烈变化的专用包装箱中:c) 机载测量系统与地面基站的各种技术资料(仪器说明书、仪器登记卡、

24、运行记录本等)应妥善保存:d) 地面基站应定期进行维护。6.6 仪器检查与维护6. 6. 1 仪器检查6. 6. 1. 1飞行前的检查飞行前的检查内容和方法如下:a) 检查仪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b) 检查并调整雷达高度计零点:6 EJ/T 1032一2005c) 每架次飞行前使用川Cs和2吁l标准源对测量系统进行增益调整:1) 恒温稳谱的仪器,用川Cs和208Tl标准源进行增益调整,并对分辨率、峰位漂移和能谱非线性进行检查:2) 自动稳谱的仪器,用川Cs标准源进行增益自动调整,要求所有晶体的137Cs峰位漂移不超过0. 2道,记录各晶体的增益值、分辨率和口1Cs的峰位,并根据测区放射性核素的高

25、低选择合适的稳谱峰及其计数水平,应控制稳谱的时间间隔,保证在进入基线测量前,完成一个稳谱周期:d) 检查并清除飞机上的放射性物品:e) 检查GPS接收机的收星情况,并输入己转换到WGS-84坐标的航路点经纬度(或坐标值)及其它需人工设置的参数。如使用其它导航设备,应按各设备规定的要求作好飞行前的准备:f) 各项检查情况应及时记入运行记录本。6. 6. 1. 2 飞行后的检查飞行后的检查内容和方法如下:a) 仪器检修员应向值班操作员了解仪器工作情况,并记入运行记录本:b) 飞行后不应对仪器进行调整:c) 用标准源对测量系统进行检查,以确定系统分辨率、峰位和能谱非线性的变化,并与飞行前的检查结果进

26、行比较。6.6.2仪器维护野外和室内仪器的维护要求如下:a) 机载测量系统在野外工作期间,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定期维修和技术指标的检查:b) 机载测量系统每工作lOOh后,应对各设备的风扇及电路板除尘一次,对每条晶体进行分辨率和能谱非线性检查,对多道分析器进行阔值检查:c) 当野外测量结束后,对恒温稳谱测量系统晶体的温度要分段降低,然后断电。每段降温时间不小于4h;d) 测量系统运团单位后,在室内应及时测量各个晶体的分辨率,并对整套系统进行保洁和检修:e) 检修好的仪器,应进行7h以上的稳定性检查,对各备用部件和电路板也应通电检查,通电时间不小于6h;f) 仪器在室内保管期间,每lOd应通电一

27、次,每次运行时间不小于lh;g) 记录和保存仪器维护检测资料。7 仪器校准7. 1 校准准则和要求7. 1. 1 校准准则7.1.1.1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每年在投入使用前应在能够证明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放射性勘查计量站进行校准。放射性勘查计量站应根据该测量设备的校准内容及方法制定计划。7.1.1.2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的各种校准设备应具有放射性勘查计量站提供的校准证书方可投入使用。7. 1. 1. 3 校准的相关规定见GB/T15481,校准设施见附录C。7.1.1.4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在野外使用过程中,如果更换了仪器的探测器或飞机时,应在校准设施上重新进行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7

28、. 1. 2 校准要求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的校准具体要求如下:7 EJ/T 1032-2005 a) 校准应在天气晴朗时进行:b) 校准时系统工作状态应和测量时工作状态保持一致:c) 使用高灵敏度的地面能谱仪对飞机的放射性本底进行详细检查,并应有文字记录:d) 校准前应对探测器加温72h,调节好增益:如果用自动稳峰系统时,应至少达到一个稳峰周期,保证峰位在规定的位置。测量晶体的分辨率和峰位,保存原始记录。7.2 校准内容7. 2. 1 概述校准的内容包括:a) 雷达高度计和气压高度计:b) 飞机本底和宇宙射线本底:c) 能谱仪的剥离系数和地面灵敏度;d) 大气氧修正系数、高度衰减系数和空中灵敏

29、度。7.2.2 雷达高度计雷达高度计的校准要求如下za) 以输出电压作为高度数据的雷达高度计,应进行校准,目的是求得电压和高度之间的换算系:b) 校准飞行应在地形平坦地区进行:c) 校准飞行时应选择30m、60m、90m、120m、150m、210m、240m、300m八个飞行高度:d) 每个高度飞行两次,每次飞行时间为lmin:每个高度飞行时应记录飞行高度,标明起始、结束方位标识:e) 飞行中应保持平稳飞行,高度变化应不超过悦。7.2.3 飞机本底、宇宙射线本底、气压高度计飞机本底、宇宙射线本底、气压高度计的校准要求如下:a) 飞机本底、宇宙射线本底和气压高度计校准应在海上本底校准区进行:b

30、) 校准飞行时应从1800m、2100m、2400m、2700m、3000m、3300m、3600m、3900m、4200m九个飞行高度中选择等问距的五个飞行高度:c) 每个高度飞行lOmin,飞行方向任选,但要保持同一高度,高度变化不超过60m:每个高度都应该有始、末标识,并记下气压高度和方位:为避免陆地尘埃影响,飞行时应尽量选择风从海洋刮向陆地方向时进行:d) 确定飞机本底和宇宙射线本底的计算方法见附录D:e) 以输出电压作为高度值的气压高度计,应通过校准,使用拟合的方法求出电压和气压高度之间的换算系数。7.2.4 剥离系数和地面灵敏度s 剥离系数和地面灵敏度的校准要求如r:a) 校准前应

31、保证模型周围50m范围内无放射性污染。模型表面应清洁干燥。应在本底模型上测量每条晶体、每箱晶体和整个探测器系统的分辨率和峰位:b) 校准顺序应按本底模型、饵模型、牡模型、铀模型、饵铀牡混合模型依次进行,要求每个模型先后应进行两次,并且应连续完成。校准时要求探测器系统的中心应位于模型中心正上方。每个模型每次校准时间为5min;c) 校准时按顺序记录,例如本底模型编号为1001、1000,它表示为第一次、第二次校准的记录其它依次类推:d) 校准结束后,不应对仪器进行调节,应在本底模型上再次对每条晶体、每箱晶体和整个探测器系统进行分辨率和峰位检查:e) 确定剥离系数手fl地面灵敏度的计算方法见附录D

32、o7.2. 5 大气氧修正系数、高度衰减系数和空中灵敏度7. 2. 5. 1 概述EJ/T 1032-2005 大气氧修正系数、高度衰减系数和120m高度的空中灵敏度应在己知地面放射性核素含量的动态校准带上进行校准。7. 2.5.2 动态校准带的要求动态校准带的要求如下:a) 地形相对平坦,具有明显地标,长度大于3km,宽度大于lkm;b) 附近有宽度大于lkm、长度大于3km、深度大于汩的水域:c) 饵、铀、牡含量均匀并己知。7.2.5.3 校准要求校准的要求如下:a) 在动态校准带上空选择60m、90m、120m、150m、180m、210m、240m、300m八个高度,每个高度飞行四次,

33、飞行顺序先由低至高,同一高度飞行两次,然后由高向低,同一高度飞行两次:b) 每一高度的每一次飞行都应包括水、陆两部分,其飞行时间均不小于lmin,陆地部分由地标确定,水面部分要在水域最宽处的中央飞行:c) 按选择的飞行高度飞行时,每个飞行高度变化应不超过土10%,陆地部分飞行航迹偏离地标应小子20m;d) 每次飞行应有陆地、水域始末标识。按飞行高度进行编号,如601表示60m高度第一次飞行,其余依此类推。7.2.5.4 大气氧修正系数、高度衰减系数和空中灵敏度的计算方法见附录D。7. 2. 5. 5 空中灵敏度还应在野外测量期间以基线为检查带,进行空、地对比。7.3 校准数据的处理和验收7.

34、3. 1 概述校准数据应在地面基站进行处理后求出各项参数。7.3. 2 数据的初步验收数据的初步验收内容包括:a) 检查全部原始校准数据资料:b) 检查数据处理中间结果和全部参数值:c) 提供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的初步意见和存在的问题。7.3.3 数据的最终验收数据最终验收在野外生产后进行,其内容包括:a) 校准结果准确性的最终结论:b) 提交可用于数据处理的各项参数。7.4 仪器校准提交的资料仪器校准提交的资料应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上交,其内容包括:a) 全部原始资料,包括原始带(盘)、飞行报表、操作员记录、导航定位资料、飞机放射性本底检查结果:b) 数据处理结果,包括各项参数值和部分计算参数

35、的有关数据列表:c) 野外检验带空、地对比结果。8 野外测量及质量要求9 EJ/T 1032-2005 8. 1 野外测量8. 1. 1 野外测量前的准备野外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 野外测量开始前应做好机场筹建、测区申报、生产保障、后勤保证等项工作,以保证按时调机:b) 在野外测量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拟定详细的飞行计划:c) 调机后,项目负责人应向机组人员介绍工作任务和测区情况,应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视察飞行;d) 向机组提供划有测线的地形图、测线GPS数据和飞行报表。8. 1.2 野外测量飞行8. 1. 2. 1 每架次飞行之前和飞机落地之后应对仪器的工作状态进行

36、现场检查,其内容及方法见6. 6. 1. 1、6.6. 1. 2的规定。 1. 2. 2 野外测量飞行包括基线飞行、测线飞行、重复线飞行。具体要求如下:a) 基线飞行要求基线长度为4km8km.基线上飞行高度为120m。在每架次测线飞行前和飞行后进行:b) 测线飞行一般沿地形起伏飞行,在局部地形复杂的地区,可采用爬高接线法和下滑飞行法。应尽量避免测线分段测量,如遇特殊情况分段飞行时,不同架次飞行的线段要加以区分。当进行接线飞行时,要重复lkm左右。发现矿化信息时应加密测线:c) 重复线飞行应尽量均匀分布在测区内,重复线的数量应大于总测线数量的3%。8. 1. 2. 3雨天和雨后的第一天不允许飞

37、行。8. 1. 2. 4 基线和测线应分别编号,同一测区不应重复。每条测线上基点号从小到大累加,不允许颠倒和重复,超出累加范围可重新开始编号。8. 1.2.5 每一架次飞行的原始数据记录介质中,应打上飞行前、后的检查和基线飞行、测线飞行的文件标志,并及时填写记录表。8. 1. 2. 6对自动稳谱的仪器,在空中应经常检查稳谱峰位和晶体分辨率。8. 1.2. 7 数据收录系统如带有模拟记录器时,操作员应在模拟纸带内侧清楚地填写日期、姓名、各道道号、测线号、测线方向、各种方位标及仪器工作状态。8. 1. 2. 8 仅带有图形显示设备时,应设置饵计数率、铀计数率、牡计数率、总计数率、雷达高度及GPS定

38、位数据等参数,进行空中实时观察和收录。8. 1. 2. 9 非放射性矿产地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辐射环境监测及核事故灾害评价等的野外测量飞行,可参照8.1. 1和8.1. 2. 1 8. 1. 2. 8执行。8. 1.3 野外资料整理8. 1. 3. 1 各种原始资料的编录8. 1. 3. 1. 1 数据收录系统如带有模拟记录器时,操作员应在模拟纸带内侧清楚填写日期、姓名、各道道号、测线号及方向、各种方位标、对空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记录。在条件具备时,应记录地质观察情况。如只带有图形显示介质时,则需要正确设置好各种参数,以便空中实时观察并收录在记录介质上,供地面回放检查,

39、并根据需要打印。8. 1. 3. 1. 2 当带有空中磁带和模拟纸带时,则每个架次的空中磁带和模拟纸带都应填写标签。填写内容包括测区名、机场、架次号、测线号、基点号、日期、队名、操作员姓名、仪器型号、质量评价、异常号等。8. 1.3.2航空放射性异常和高场8. 1. 3. 2. 1 异常和高场的标准异常和高场的标准应按测区(段)同一种岩性统计的背景平均值(C)及其均方差值(0 )进行衡量,测量值为A时,偏高场、高场和异常的划分标准如下:10 EJ/T 1032-2005 a) 当C+2o ;主AC+o时为偏高场:b) 当C+3 o A c +2 o时为高场:c) 当A:;: c +3 o时为异

40、常。8. 1. 3. 2. 2 异常和高场的区分根据异常和高场的标准对异常和高场进行筛选,确定具有找矿意义、值得进一步检查或揭露的异常和高场。确定步骤可先根据模拟纸带上的峰形特征(幅度、宽度、性质)进行预选,经地面基站处理绘制剖面图,并求出背景值,结合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异常或高场。按顺序对异常和高场进行编号。编号原则如下:a) 饵异常编为HFK-XX:b) 佳异常编为HFT-XX:c) 铀(或铀牡混合)异常编为HFU-XX:d) 航空放射性高场编为HG-XX。8. 1.3.3航迹恢复8. 1. 3. 3. 1 GPS定位数据的航迹恢复应将WGS-84坐标值利用地面基站转换成BJ-5

41、4坐标值,按下列方法绘制航迹图za) 将各基点的GPS定位数据换算到选定的坐标系上:b) 绘出每条测线的航迹,检查偏航情况:c) 绘出航迹图。8. 1. 3. 3. 2 照相方法的航迹恢复首先将胶片进行冲洗,然后逐幅进行判读、对比,将实际飞行的轨迹描绘在航线地形图上,然后透绘到航迹图上。在航迹图上应注明测线(或线段的方向、起止位置及航迹恢复基点号,并用一定的符号表示。8. 1. 3. 3. 3 录像方法的航迹恢复根据录像带回放进行判读、对比,将实际飞行的轨迹描绘在航线地形图上,然后透绘到航迹图上。在航迹图上应注明测线(或线段的方向、起止位置及航迹恢复基点号,并用一定的符号表示。8. 1. 3.

42、 4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要求如下:a) 地面基站人员接收飞行原始数据磁带(盘)、飞行报表和操作员记录等原始资料,并检查是否齐全,填写内容是否一致,磁带(盘)是否处于写保护位置等:b) 按照选定的数据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以检查仪器工作状况和原始数据质量,达到数据进一步处理和自动绘图的要求。8. 1. 4原始资料的提交应提交的原始测量资料的种类如下:a) 飞行报表和操作员记录表:b) 磁带(盘)及登记表:c) 航迹图:d) 地质编码图:e) 测区接图表:f) 航迹胶卷和录像带:g) 模拟记录纸带:h) 地面基站打印结果:11 EJ/T 1032-2005 i) 各种原始记录(晶体分辨率记录表、能谱

43、峰漂统计表、飞行高度统计表、基线测量飞行记录表、航空放射性异常记录表和仪器检查原始记录等):j) 提交的报表、登记表格式参见附录Eo8. 1. 5地面检查工作地面检查工作的内容包括:a) 地质调查:b) 航空放射性异常的地面检查:c) 航空放射性高场的地面检查:d) 航空放射性异常和高场的揭露。8. 1. 5. 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a) 搜集前人资料,了解测区地质特征、构造情况和成矿特点。根据测区地质情况研究放射性场的分布特征、产出的地质背景:b) 经野外实地观测,选择有利的地段进行地质剖面观测,对测区内各类岩石取样及测量其物性参数。通过观察测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矿床、矿点,了解地

44、质构造和成矿特点:c) 地质调查后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提出测区内主要找矿类型和找矿标志。8. 1. 5.2异常的地面检查步骤异常的地面检查步骤可分为:a) 初步检查:对异常做比例尺为1:10000的一般踏勘性检查。圈定异常范围,查明异常的引起原因,了解远景区,提出初步评价意见:b) 详细检查:在初步检查的基础上,对较好异常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用较大的比例尺(1: 5000 或1: 2000)进行地质、物探面积性详查,大致查明异常成因、规模和矿化特征,提出评价意见。8. 1. 5. 3异常的地菌检查要求异常的地面检查要求如下:a) 对航空放射性异常应进行地面检查:b) 对每个异常的初步检

45、查面积应大于2km2,详细检查面积可根据初步检查结果而定:c) 地面检查时应因地制宜地运用地质、物探、化探及地表揭露等手段,以达到充分评价异常的目的,其要求见盯IT831和EJ/T363 ; d) 对地面检查中新发现的地面异常进行编号登记,并阐述地质、物探特征:e) 每一个异常点经检查后,应填写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E。8. 1.5.4 高场的地面检查步骤高场的地面检查步骤可分为:a) 概查:以路线观察为主对高场做一般性踏勘了解。比例尺采用1: 25000或1: 10000。概查结束后提出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区域或地段:b) 检查:对概查提出的区域或地段进行面积性检查,比例尺为1: 10000或1:

46、 5000。通过检查圈定高场范围,分析区域场分布特征,评价地质找矿意义。8. 1. 5. 5高场的地面检查要求高场的地面检查要求如下:a) 对确定的高场应进行地面检查:b) 检查面积应控制到背景值:c) 对概查或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地面异常,进行编号登记,并阐述地质、物探特征,提出处理意见:d) 检查后,应填写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Eo12 EJ/T 1032一20058. 1. 5. 6 异常和高场地表揭露要求对有找矿远景的异常和高场应进行地表揭露,了解其规模、形态、产状、控矿因素及矿化情况。异常和高场的地表揭露要求如下:a) 根据实际情况,揭露工程可选用剥土、探槽和探井:b) 依据地质、物探工作

47、成果,确定揭露地段,合理布置工程:c) 进行地质、物探编录和采集岩矿石标本及样品。8. 1. 5. 7提交的资料8.1.5.7.1 凡经地面检查的异常和高场,应提交初步和详细检查、概查和检查以及地表揭露的文字报告和相应的图件,还应提交异常和高场检查表、记录本以及地表揭露的原始资料。8. 1. 5. 7. 2 对于所提交的资料具体要求:a) 初步检查提交的文字报告内容应包括异常点的地质概况、检查结果及异常地质解释。提交的图件为1:10000的地质草图和物探综合图(路线剖面图);b) 详细检查提交的文字报告内容应包括异常点的地质概况、工作方法、检查结果、异常评价及下一步工作意见。提交的图件为1: 100000或1: 50000交通位置图和1: 5000或1: 2000地质草图及伽玛详测等值线图:c) 概查和检查提交的文字报告内容应包括高场的地质概况、检查结果及高场地质解释。提交的图件为1: 10000的地质草图和物探综合图(路线剖面图):d) 地表揭露提交的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