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120.25 P15 备案号:17212-2006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DB/T 20.2一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氨和气宗台站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station Underground fluid station Part 2 : Gas radon and gas mercury observatory 2006-02 -20发布2006 -05 -01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DB/T 20. 2 - 2006 目次前言.E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观测场地勘
2、选.2 5 观测井36 观测室.3 7 设备配置48 资料归档.5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井基本情况汇总表6附录B(资料性附录)自流井观测井结构示意图.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井口(或泉口)集气(脱气)装置示意图.9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观测室示意图.12 参考文献口DB/T 20.2 -2006 前言本部分是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中“地下流体台站”的第2部分。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OBIT16-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OBIT17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D
3、B/T9-2004)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DB/T 18. 1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DB/T18. 2-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重力台站(DB/T 7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OBIT8.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2部分:钻孔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OBIT8. 2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8. 3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OBIT19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
4、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20. 1-2脱)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氛和气录台站(OBIT20. 2 -2脱)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华静、刘耀炜、孙天林、车用太、高安泰、张朝明、陆斌。m 1 范围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氨和气隶台站DB/T 20. 2 - 2006 本部分规定了地下流体
5、台站中气氧和气录观测台站的场地勘选、观测井与观测室建设、观测设备配置和资料归档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流体台站中气氨和气京观测台站的建设与改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913一1985隶GB/T 18207. 2-2005 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GB/T 19531. 4 -2刷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现测GB 500
6、11 - 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27 -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57一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DBIT 3-2003 地震及地震前兆测项分类与代码DB/T6-2003 氧气固体源检定规程DVT 0182 -1997 测隶仪通用技术条件EJ 528 核仪器基本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8207. 2 -2005和DBIT3-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1 气氨g也radon地下水中逸出气和溶解气中的氨。3.2 气宗g部mercury地下水中逸出气和溶解气中的隶。3.3 观测井observation well 用于氨或隶浓度观测的
7、井孔。3.4 3.5 观测泉。bservationspring 用于氨或柔浓度观测的泉点。热水井thermal water well DB/T 20. 2 - 2006 井水温度高于20的观测井。3.6 井、泉口装置well - head or sp由g- head mbly 用于氧或隶浓度观测的专用装置,由引水管、脱气(集气)装置、冷却装置和引气管等组成。3.7 引水管conduction water阳be从井(泉水)口到脱气装置的输水管道。3.8 引气管conduction g缸”be从脱气装置到测量仪器之间的输气管道。3.9 地热异常区geo由ermalabnormal area 地温梯
8、度大于地壳平均地温梯度(3IlOOm)的地区。3. 10 流量稳定系数Oux stabilization coefficient 井(泉)水的年最小流量与年最大流量之比。4 观测场地勘选4. 1 地质构造条件观测场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宜选择在:一活动断裂带上或其两侧,优先选择在活动断裂带的端点、拐点及与其他断裂交汇的部位;一一地热异常区;一能观测到深源气体的地区。4.2 地形地貌条件观测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应避开:一山洪通道、风口、落地雷区;一一地面强烈沉降区、地面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区。4.3 水文地质条件观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自流井含水层应具有承压性;一一观测含水层渗透系数应在0
9、.01 mid -10. 00 mid之间;一一观测泉类型应为上升泉,观测泉的流量稳定系数应大于0.5,观测泉出露的引水口流量应大于0.1 Lis; 一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应小于3g/L。4.4 观测环境条件观测环境应符合以下条件:一一应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可能对观测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应具备观测工作正常进行所需的电力、通信、交通等条件;一一应避开水资源的强烈开发区和化学污染区,台站观测环境应符合GBIT19531. 4 -2004第5.3.3条、5.3.4条、5.3.5条、5.3.6条及5.5.3条的要求。4.5 观测量背景值观测量背景值应符合以下条件:一一用于气氛浓度观测
10、的井、泉水中的水氨背景值应大于或等于10Bq/L; 2 DB/T 20. 2 - 2006 一一用于气录浓度观测的井、泉水中的水柔背景值应大于或等于2ng/L。5 观测井5. 1 观测井的结构要求观测井的结构参见附录B,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一观测含水层上部井段应下设套管并采取止水措施;一一观测含水层段为松散岩层时应设滤水管,滤水管下段应设有井底沉砂管,沉砂管管长应大于Sm; 一一观测井深度应大于lOOm,井内径应不小于99.5mm。5.2 井口装置和泉口装置类型井口装置和泉口装置宜根据观测井(泉)的类型,可选择下列不同装置:一一自流冷水井口(或泉口)应采用鼓泡式水气分离装置或溅落式水气分离装置
11、,示意图参见附录c.1和附录C.2;一一自流热水井口(或泉口)应采用卧式自然水气分离装置或溅落式水气分离装置,示意图参见附录C.3;一一非自流井应采用浮动罩式集气装置,示意图参见附录C.4;一一冷水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参见附录D.1; 一一热水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参见附录D.2o 5.3 井口装置和泉口装置要求水气分离装置和集气装置的集气空间体积应不小于SOOmL。5.4 井口和泉口引水管要求引水管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一观测泉有多个出水口时,引水管应埋设在涌水量最大的出水口;一一引水管道内径应保证满管流水;一一引水管道长度应小于lOm;一一引水管流量应不小于泄
12、流管流量的114。5.5 井口和泉口引气管长度要求从井口装置出气口至观测仪器进气口之间连接管长度应小于2m。6 观测室6. 1 观测室组成由井(泉)房和仪器室组成,其结构见附录E。6.2 仪器室环境仪器室环境温度应保持在040之间,相对湿度应小于80%。6.3 观测室建设观测室应按下列要求建设:一一井(泉)房建筑面积应不小于9m2;一一仪器室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5旷;一一观测室内净高应不低于2.7m;一一内墙立面应保持光洁,地面应铺防滑地板砖;一一观测室应设220V士22V电源;一一交流电、通信线路应分开走线,并分设线盒;一一观测室、电源、通讯设施、仪器设备均应设避雷装置,其装置应符合GB500
13、57 -1994的DB/T 20.2一2创“要求;一一观测室应具有防盗、防潮、防尘等措施;一一对于含有腐蚀性或有害气体组分的观测井和观测泉,井、泉房应与仪器室隔开;一一观测室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11 -2001对乙类建筑的规定。6.4 披射性观测室对于具有放射性校准功能的观测室,应修建独立的标准源储藏室,储藏室的安全要求应符合日528的有关规定。7 设备配置7. 1 主要测量设备主要测量设备及其技术指标见表1、表2。表1氨(Rn)浓度测量仪技术指标设备名称数量主要技术指标备注检出限:0.1Bq/L 灵敏度:不小子90(脉冲Bq)I ( L/min) 定点连续气氛浓度观测测氧仪2台计数容量
14、:1-106个脉冲备用仪器一套仪器年稳定度:小于10%采样率:不小于1次每小时氧气固体源1套符合DB/T6-2003的有关要求测氧仪定期校准表2宗(Hg)浓度测量仪技术指标设备名称数量主要技术指标备注零点飘移:不大于0.008 10 -to m/30 min 检出限:0.01 ng 测试精度:相对误差不大于5%定点连续气隶浓度观测测柔仪2台线性:柔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不小于备用仪器套0.995 依据DZIT 0182 - 1997 采样率:优于1次每小时采样量:lL-5L数据标准录源I套一号柔(Hg - 1 ),隶的纯度不小于测柔仪的校准”.999:J岛。依据GB913-1985标准7.2 辅
15、助设备辅助设备及其技术指标见表30表3辅助设备设备名称数量主要技术指标功能与用途井(泉)口装置I套井(泉)水脱气与集气数字化温度仪l套范围3050,分辨力0.01测环境温度数字化湿度仪1套范围0%-90%,分辨力1%测环境湿度数字化气压仪1套分辨力0.1 hPa 测环境气压数字化雨量计1套分辨力0.1mm 测降水量4 DB/T 20.2 -2006 8 资料归档8. 1 资料归挡要求台站建设完成后,完整的建台资料和相关图件(原件)交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工作部门或机构技术档案室归档,并将复制件报中国地震局备案。归档资料应包括勘选报告、建设报告。8.2 勘选报告勘选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任
16、务来源(包括立项报告及有关的批复);一观测井(泉)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准确至0.01,高程准确至lOm)和行政属地;一一勘选过程和主要勘选人员情况;一一台站及观测场地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植被、气象及其他自然条件(附相关图件);一观测井(泉)附近存在的干扰源调查记录:一一观测井(泉)试观测记录;一一观测场地的综合性评价、勘选结论及其建议。一一台站地理位置图及其经纬度(准确到0.01)和海拔高程(准确到lOm);一一台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观测点lOkmxlOkm范围内水文地质图或区域地质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和lkmxlkm范围内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50仪泊);8.3
17、建设报告建设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一施工设计及施工过程基本情况;一一施工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一一井位地质素描图;一一观测井的柱状图及其基本参数;一一台站平面布局图(标明建筑物名称、用途及管线埋设与走向);一一观测室平面图和设备布局图;一一观测点附近主要干扰源;一一记录建设过程的录像、照片等资料;一一观测井使用证明材料、土地占用批准文件和相关合同、票据的复印件;一一仪器购置有关资料;一一对观测工作的建议;一一台站竣工验收文档。5 DB/T 20. 2 - 2006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井基本情况汇总表A.1 观测井基本情况表的格式与内容列于表A.1。A.2 表A.1填写注意事项:6 a)
18、地层的划分,应按中国地层表(全国地层委员会,1998)的规定分宇、界、系、统、阶(组)。b)井孔结构中,应表示出井深、井径及其变化、过水段面深度及其类型;地层柱状图中,应表示出各地层的主要岩性,岩性符号应按GB50027 -2001附录C中c.1的规定绘制。c)岩性简述中,应对各地层主要岩石的基本特性(颜色、组分、结构与构造等)作出简要描述,特别是对其空隙发育情况及含水情况要作说明。的自然环境与干扰源中,应按GB/T19531. 4 -2004有关规定作出简要说明。e)构造部位中,应用1:50)()至1:200)()比例尺的地质图、构造地质图或水文地质图,说明观测井在构造单元中的位置,特别是与
19、活动断裂的关系。f)水文地质条件中,说明观测井在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中的位置。g)井区地质简图,应附可说明观测井外围地层与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图件,图件范围至少要包括观测井外围5km半径的区域。h)井孔结构中,井(套管)直径在有下设套管的井段按其内径大小分段填写,若为裸孔段时直接填写钻孔直径及其深度段;止水情况说明止水措施及其效果;井斜应写明多少深度段内井斜值为多少度。i)水化学特性中,水化学类型由摩尔浓度百分比超过25%的离子分阴、阳离子按大小分别命名;微量元素指F,Br, I, Sr, B, Li等;深源气体指吨,He,C02, CH4等;其他栏中,若有各类同位素测试时,填写测试结果。
20、j)其他必要说明中,填写上述各栏的内容之外,有必要说明的问题,如井内有掉人物等。地震局地层层底深井孔结构与年代度Im地层柱状图、岩性简述.o 口成井单位成井日期行政区经纬度表A.1井年月县镇(乡)东经孔口标高Im自然环境与干扰源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井区地质简图比例尺1:200000 填表人:观测井基本情况井深Im井(套管)内径mm日井孔结掏深度段Im村过水断面类型设置深度Im止水情况井斜情况北纬裸井射孔滤水管深度段Im现钻孔涌水量(旷h)揭露厚度Im降汤Vm地层岩性单位涌水量(Lism) 地下水埋藏类型渗透系数(mid)水化学类型其他必要说明矿化度(吕IL)pH值主要微量元素号水物主要深源气体
21、侵蚀性co2理辈辈水温。MW4NeN吕京其他年月日填表日期:审核人:DB/T 20.2一划“8 1一一观测井口;2一一水面;3一一泄流管;4一一控流间;5一一引水管;6一套住7一一地面;8一一充填混凝土;9一止水管;10一一滤水管;11一一抚砂管。附录B资料性附录自流井观测井结构示意固单位为毫米(mm)5 7 9 固B.1 自流井观测井结构示意图DB/T 20. 2 - 2006 附录资料性附录(或泉口)集气(脱气装置示意图c 井口空气进水口截水装置.,.四一蛐白二三二t:t.:-. 飞了:”。、“骨。排水口. - 放水瓶鼓泡式水气分离装置示意图图C.1单位为毫米(mm)出水端进水口。由j、o
22、omu电9 溅落式水气分离装置示意图图C.2DB/T20.2-2例6出气管气阱进水管气水运移管人字形支架固c.3 卧式自然水气分离装置示意图引气管集气室井壁或泉壁助浮器固C.4浮动罩式集气装置示意图10 DB/T 20. 2 - 2006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单位为米(m)JO 2 1一一引水管;2一一集气室或水气分离重;3一一出水管;4一一引气管;5一一观测仪器。2 - 5 圄D.1冷水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2 1一一引水管;2一一集气室或水气分离室;3一一引气一冷却管;4一一冷却装置;5一一冷凝水排出管;6一一引气管;7一一观测仪器;8一
23、一出水管。2 - 6 7 图D.2热水井口或泉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连接示意图单位为米(m)11 DB/T 20.2-2006 附录E(资料性附录)观测室示意图单位为米(mm)国自噩噩噩噩翻翻5 . . 0 自圈 / 6 2 / (阳军森将部震惊)只EU吧。8甘自盟 2 600014000 (多测J!iU单测项)1一一门;2一一窗;3一一井房或泉房;4一一井口或泉口;5一一排气孔(安装换气扇);6一一玻璃隔断;7一一仪器室。观测室示意图圈E.1 12 DB/T 20. 2 - 2006 参考文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地下水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地下流体现测技术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中国地震局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下流体现测)北京:地震出版社,2棚13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