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Motor vehicles-Passing topography capacity Test method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越野汽车,其他种类汽车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3 术语3. 1 汽车地形通过性GB /T 1 2 5 4 1 - 9 0 代替GB1334一77指汽车对某些地形(如垂直障碍物、凸岭、水平壤沟、路沟、弹坑、涉水池等)的通过能力。4 试验条件4. 1 一般试验条件应符合GBjT12534的规定。4.2 试验仪器、设备a. 远程温度计;b
2、. 皮尺(或钢卷尺); c. 秒表;d. 照相机;e. 录相设备。4. 3 试验地形试验的地形设施有垂直障碍物、凸岭、水平壤沟、路沟、弹坑、涉水池共六种,其特征及说明见附录A(补充件)。4.4 被试验车辆轮胎花纹的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始高度的1/5。5 试验车辆的准备按GB/T12534的规定进行。6 试验方法6. 1 地形选择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选择地形设施的特性参数,并记录。6.2 档位确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斗2-12批准1991-09-01实施GB jT 1 2 5 4 1 9 0 变速器置于I档,分动器置于低档(涉水试验除外),汽车全轮驱动。观察并记录在该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状况及其部件
3、与地形设施有无接触、碰撞或其部件间有无干涉等现象。6.3 通过垂直障碍物试验按6.2条所用档位低速驶近垂直障碍物,油门全开,爬越垂直障碍物。试验后,检查汽车各部件和连接件有无损坏或松动,判断各总成工作情况有无异常。6.4 通过凸岭试验按6.2条所用档位,从坡度小的凸岭开始,低速驶过凸岭。6. 5 通过水平壤沟试验按6.2条所用档位低速驶近壤沟,油门全开,驶过壤沟。6. 6 通过路沟试验按6.2条所用档位,低速行驶。通过路沟时,试验车辆以与路沟成45。和90。角两个方向行驶。试验后,检查汽车各部件和连接件有元松动,判断各总成工作情况有无异常。6. 7 通过弹坑试验按6.2条所用档位,低速驶过弹坑
4、。6. 8 涉水试验按对该车.涉水的技术要求,检查调整车辆的技术状况。在人工涉水地中,汽车全轮驱动,低速通过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水深的水池。测定通过时间和发动机出水温度、机油温度,观察驾驶室等处进水及密封情况,试验往返各一次,用摄相机拍摄通过情况。试验结束后,立即停车熄火,检查涉水后的密封状况,515min后,再起动车辆观察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6. 9 试验结果填入附录B(补充件)所列各表中。7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一般应有下列内容:a. 试验目的;b. 试验内容;c. 试验的地形设施描述或其结构、原理图;d. 试验结果及评价;e. 试验执行单位、参加者及报告人;1 报告日期。GB/T 1 254
5、1 - 9 0 附录A汽车的地形设施特征表(补充件)名称例尔和-u垂直障碍2 4 高度h= (一一)T P选择三种,宽3 3 度不小于4m,长度L不小于被试汽车的轴距(也可用各试验场的固定设施进行凸岭扩、伊水平壤沟路沟长L凸岭尺寸如下,m6I 6 O. 6 I 1. 3 2 6 离h宽度BZ(1)TK,选择三种,长度不小于3m,深度比Tk稍大;沟前后均为平整地面(也可按各试验场的固定设施进行)路面至沟底的高度,mHl O. 3 0.5 H2 1. 5 1 弹坑队、/子手T尺寸依顺序分为三组,mL 4 I 10 14 h 1. 75 I 2 3 涉水池: |4-fz -一-一- -L一二一甲-m
6、-一-m-二白甲ts-r飞人工涉水池总长L不小于80m,总深h不小于1.5 m,总宽不小于5m,出、入池坡度为10%15%(具体尺寸按各试验场的规定)注:1) T.为汽车车轮的滚动半径。3 汽车型号出厂日期年变速器档位轴荷分配:前轮胎气压:前试验日期年试验员试验序号试验序号试验序号4 GB /T 1 2 5 4 1 - 9 0 附录B地形通过性能试验记录表(补充件)底盘号码发动机号码月日试验车总质量分动器档位里程表读数kg 中kg 后kPa中kPa 后月日试验地点驾驶员表Bl通过垂直障碍试验障碍高度通过情况表B2通过凸岭试验凸岭尺寸通过情况表B3通过水平壤沟试验嚎沟宽度通过情况, 、, kg
7、km kg kPa mm 备注mm 备注自1m备注GB /T 1 2 5 4 1 - 9 0 表B4通过路沟试验mm 通过情况试验序号路沟尺寸备注与路沟成90。与路沟成450表B5通过弹坑试验mm 试验序号弹坑尺寸通过情况备注表B6涉水性能试验试验序号试验方向发动机水温起始热状况,.C发动机油温发动机水温终了热状况,.C发动机油温起始时间终了时间 通过时间通过距离,km涉水前部件工作情况涉水后部件工作状况(起动机、离合器、电器附件、制动系)涉水后密封状况(驾驶室、驱动桥、分动器、前后轮毅)备注G/T 1 2541 - 9 0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试验场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