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336.43KB ,
资源ID:25538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55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13047-1991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13047-1991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pdf

1、关于标准转号的说明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标函1998216号的要求,及国家机械工业局国机管1999126号文的批复。现将原标准代号GB/T13047-91 转为行业标准代号QC/T480-1999内容暂时不变。请引用时用新的标准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Criterion thresholds创idevaluation of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for automobil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GB/T 1 3 0 4 7 - 9 1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路、城市道路

2、上行驶的汽车,非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可参照执行。2 稳态回转试验2. 1 本项试验按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n、不足转向度U、车箱侧倾度儿等三项指标进行评价计分。2. 2 an、U和的下限值an60、Uso, k刑。与上限值anlOO、U100、几100,见表1。表1指标车型U.60 a.100 Uso U100 K捕。K;100 m/s2 m/s2 。)(m/s2)(。)(m/s2)(。)(m/s2)(。)(m/s2)轿车、客车和货车,最大总质量1. 00 o. 40 5.00 9.80 2. 5 t o. 60 0. 24 1. 20 客车和货车,4.00 8.00 0. 70 2. 5 t

3、最大总质量6t 1. 20 o. 50 客车和货车,1. 20 3.00 6.00 最大总质量6t 1. 402) 注:1)用于最高车速大于160km/h的汽车。2)用于最大总质量大于们的客车。2. 3 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n定义为前、后桥侧偏角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处的侧向加速度值。在所试的侧向加速度值范围内,未出现中性转向点时,an值用最小二乘法按无常数项的三次多项式拟合曲线进行推算。2. 3. 1 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n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计算:40 N. = 60 一一一一一一(an - anso) D anlOO - llnso 式中:N. ,一中性转向点

4、侧向加速度值的评价计分值Fa.一一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的试验值,m/s2;a.so一一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的下限值,m/s2;an100一中性转向点侧向加敝值的,上限值,m/s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7-11批准. ( 1 ) 1992-03-01实施1 GB/T 13047-91 2. 3. 2 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2.4 不足转向度U,按前、后桥侧偏角差值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值为2m/s2处的平均斜率(纵坐标值除以横坐标值)计算。评价计分值按式(2)计算z(J(矶。一U)(U) Nu= 60 + 4。”.( 2 ) U1oo(Uso -U100)( U1

5、00) 式中zNu一一不足转向度的评价计分值FU一一不足转向度的试验值,(。)(m/s2);2 Uso/U10 I 0 ij 100一一根据矶。与U100的比值计算的系数F矶。U100一Uso 一不足转向度的下限值,仍I(m/s2) J U10。一一一不足转向度的上限值,(。)(m/s2)。2. 5 车箱侧倾度扎,按车箱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值为2m/s2处的平均斜率(纵坐标值除以横坐标值)计算。评价计分值按式(3)计算:40 Nef = 60 + T? T? (K甜。K.”.( 3 ) 豆、捕。_d100式中:N。一一车箱侧倾度的评价计分值5Kefso一一车箱侧倾度的下限值,

6、。)(m/s2),kJOO 一车箱倒倾度的上限值,(。)(m/s2);I 30 客车和货车,50 20.0 8.0 2. 5 t最大总质量6t 180.0 客车和货车,60 6 t最大总质量15t 50 10. 0 4. 0 客车和货车,50 最大总质量15t 注:1)用于最高车速小于100km/h的汽车。9100 (。)60. 0 . 3 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T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8)计算z40 N, = 60 :r工(r6o - r) . ( 18 ) 式中:N,一一平均横摆角速度d每值的评价计分值PT60一一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的下限值,(。)的T100甲一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的上限值,(。

7、)s;俨一基准车速下,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的试验值,(。)s。. 3. 1 当N,大于100时,按100分计。7.4 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评价计分值,按式(19)计算zN.= 60百(60一)(19 ) 式中:几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评价计分值z仇。一一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下限值,(。);100一一平均转向盘转角峰恒的上限值,(0);一一基准车速下平均转向盘转角峰值的试验值,(。)。. 4. 1 当几大于100时,按100分计。. 5 不能达到基准车速的汽车,N,与凡的评价计分值,均按式(20)计算zN, = Ne = 60 f. . . . . ( 20 ) 式中:v.一一实际达到的蛇行车速,k

8、m/h;6 GB/T 1 3 0 4 7 - 9 1 Vn一一表6中规定的基准车速,km/h。7.6 蛇行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按式(21)计算。盯L盯Ns一一了一二”. ( 21 ) 式中:Ns一一蛇行试验的综合评价计分值。8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8. 1 稳态转向特性的“否决权”。规定稳态回转试验的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N.为具有“否决权”的指标。当N飞小于60分或试验的最大侧向加速度值小于似的下限值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定为不合格。s. 2 最大总质量小于或等于6t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按式(22)计算:Ns + N1 + NM + NH十NQ+Nw式中zN

9、z一一操纵稳定性总评价计分值。. ( 22 ) 8.3 最大总质量大于6t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计分值,按式(23)计算:Ns +NM+ NJJ.十NQ+Nw Nz . ( 23 ) 8. 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计分结果按表7或表8进行汇总。表7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计分结果总表(用于产品设计定型)评价指标试验项目计分项目计分备注指标测定值Un m/s2 稳态回转试验u (。)(m/s2) K.1 (。)/ (m/s2) /J.r (。)s低速E. s 转向回正性试验/J.r (。)s哇由l”唱,、E俨s F, N 转向轻便性试验Fm N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试验T s f Hz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

10、试验D dB 。(。T (。)s蛇行试验。)汽车操纵稳定性总评价计分zGB/T 13047-91 表8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计分结果总表(用于产品质量检查)试验项目评价指标计分项目计分备注指标测定值an m/s2 稳态回转试验u (。)/ (m/s2) K (。)(m/s2)l!.r (。)s,_. ,3: 咱叫E, s 转向回正性试验l!.r (。)s、41筒E. s F, N 转向轻便性试验Fm N 汽车操纵稳定性总评价计分zs. 5 对于需做左转、右转,轻载质量状态及最大总质量状态的试验项目,计算该项评价计分时,取试验结果中分值最低者。9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优劣,按总评价计分值大小衡量,总评价计分值小于60分者为不合格。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汽车拖拉机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孔辉、王德宝、伦景光、何炳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