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 54JB/T 72371994三轮农用运输车 试验方法1994-07-18 发布1995-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I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引用标准13 三轮车试验14 前轮减振器75 离合器116 变速箱117 链传动、变速箱连体后桥(半浮式)带制动器总成118 试验报告的编制13附录A 三轮农用运输车试验记录表(补充件)15JB/T72371994目 次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轮农用运输车(以下简称三轮车)整车参数、性能及可靠性和主要部件质量、性能及可靠性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三轮车及主要部件。2引用标准GB 1239.2冷卷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2、技术条件GB 1496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 5373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GB 6231拖拉机清洁度测定方法JB 3803汽车驱动桥 台架试验方法JB 3901汽车筒式减振器 台架试验方法JB 3987汽车机械式变速器 台架试验方法JB/T 5673农林拖拉机及机具 涂漆通用技术条件JB/T 7236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ZB T63 003拖拉机离合器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技术条件NJ 403拖拉机离合器 台架试验方法NJ 405拖拉机离合器盖、压盘总成 试验方法3 三轮车试验3. 1 被试三轮车3. 1. 1 被试三轮车必须附有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3. 1. 2 三轮车各总
3、成的结构和附件必须与随车文件相符。3. 1. 3 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项目进行调整、保养,使三轮车具备正常的技术状态。3. 1. 4 三轮车的装载状态按各试验项目的规定。满载时载货质量和乘员数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装载物应不因环境而改变其质量、在车厢内均匀分布并应限制其移动,装载高度不应超过车厢板。乘车的测试人员和仪器应计入载货质量。3. 1. 5 除起动性能试验外,其他各项性能试验前,三轮车应预热行驶,使各部分达到正常工作温度。3. 1. 6 在性能试验期间,不允许再调整三轮车。如确有需要,须经试验负责单位同意并在其监督下进行,随后重新做有关项目试验,并将详情记录于报告中。3. 2 检测线必须是
4、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可用于三轮车的检测线。机械工业部 1994-07-18 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三轮农用运输车 试验方法JB/T 723719941995-07-01 实施JB/T 7237199423. 3 道路试验条件3. 3. 1 试验道路和气候a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均应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沥清或水泥路上进行,试验路段的纵向坡度不大于0.3%,长度适应试验项目要求;b除可靠性试验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外,其余各项试验均应在气温为2015、距地面1.2m高处风速不大于3m/s的无雨天气进行。根据试验要求应在试验开始及结束时测记气温、风速和气压。3. 3. 2 测试仪器a五轮仪:距
5、离校正系数应调试到小于0.5%;b转向力角仪:方向盘直径400m,数显值1N;c声级计:精密级,其误差不超过0.5dB(A);d多功能测力计:量程980N,表示值1N;e地秤:称量小于10t,感量小于5kg;f电拉力仪(依试验方法选用):量程5000N,显示值5N;g坡度仪:刻度值0.5%;h轮胎压力表:量程10MPa,表示值50kPa;i转速表:3010000r/min,精度为0.5%;j风速仪:030m/s,表示值0.1m/s;k大气压力计:误差为70Pa;l温度计:刻度值0.5;m秒表:表示值0.01s;n量筒:容量250或500mL,刻度值5mL。3. 4 试验方法选定本标准中同一试验
6、项目有两种以上试验方法时,可根据主管部门要求或试验设备条件选定一种。3. 5 被试三轮车验收与磨合3. 5. 1 供性能试验用车为一辆,供可靠性行驶试验用车为两辆。3. 5. 2 被试车应由试验负责单位根据三轮车验收规则及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检查及验收。检查项目如附录A(补充件)表A1所列,检查结果记入表中。3. 5. 3 试验前,被试三轮车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保养及磨合,磨合情况记入表A1中。3. 6 尺寸和质量参数测定三轮车的尺寸和质量参数按GB 5373中正三轮摩托的规定进行。方向把式三轮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见JB/T 7236中图,测量结果分别记入表A2、表A3中。3. 7 常温起动性
7、能试验3. 7. 1 起动试验在大于或等于5常温、常压下进行,柴油机和冷却水均不预热。3. 7. 2 自开始起动(手摇或按电钮)计时至发动机自行运转止为起动时间,电起动时间小于或等于30s、手摇起动小于或等于15s即为起动成功。起动成功后立即熄火。停车2min后再起动、停车,重复两次。3. 7. 3 开始起动至停止摇车或按电钮,发动机未能自行运转或起动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均为起动失效。3. 7. 4 三次起动两次成功即为三轮车起动成功,起动性能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4。JB/T 7237199433. 8 操纵性能试验3. 8. 1 最小转向圆直径和转向轴最大转角测量3. 8. 1. 1 将被测的方向
8、把式三轮车的方向把换装直径400mm的转向力角仪。方向盘式三轮车在方向盘上加装力角仪。3. 8. 1. 2 三轮车空载挂最低挡,以稳定低速行驶,方向盘或方向把向一方转到极限位置,记录转向力角仪的转角f,同时在地面上标出前轮对称中心面与地面接触点的轨迹,待驶完一整圆圈后退出试验场地,然后用卷尺在均布三个方向上测轨迹圆的直径,取平均值。测量应分别在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各测两次,取平均值,以左、右转两均值的最大值为该车的最小转向圆直径。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5。a方向把式三轮车换装力角仪记录的转角f作为转向轴最大转角z。b方向盘式三轮车的转向轴最大转角z按式(1)计算:z=fzf(1)式中:z转向
9、轴摇臂半径,mm;f转向器摇臂(或齿轮节圆)半径,mm。3. 8. 2 直线行驶操纵力试验3. 8. 2. 1 在试验道路中段划出长200m的直线区段为测区,测区两端应有适当长的距离,使被试三轮车抵达测区前能达到25km/h的车速。3. 8. 2. 2 被试三轮车空载,换装(或加装)直径400mm转向力角仪,用五轮仪监测、以250.5km/h的稳定车速直线行驶通过测区,记录在测区中的最大操纵力。往返各测两次,取平均值,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5。3. 8. 3 转向操纵力试验3. 8. 3. 1 在试验场地上画出半径为3.5m的半圆和沿直线行驶的路段如图1。图13. 8. 3. 2 被试三轮车空载,
10、换装(或加装)直径400mm转向力角仪,用五轮仪监测、以100.5km/h的稳定车速行驶,使前轮中心面沿图1所示路线,从直线行驶状态转向调头180后再直线返回,记录A、B试验区内的转向操纵力。试验分别在向左转和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各测两次,取平均值,转向操纵力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5。3. 9 三轮车检测线检查3. 9. 1 检测线检查项目JB/T 723719944a前、后轴承载质量(包括驾驶员体重);b左、右后轮制动力;c最高稳定车速;d前照灯远光灯的发光强度;e排放烟度。3. 9. 2 检查方法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3. 10 动力性能试验3. 10. 1 试验条件在试验道路上划出100m
11、及200m的两直线区段为测区,200m的测区两端应有足够的辅助工作区段,使被试车在抵达测区前能达到最高车速。三轮车满载,车速用五轮仪测量。3. 10. 2 最低稳定车速试验3. 10. 2. 1 最低挡最低稳定车速三轮车以最低挡尽可能小的油门行驶,保持可以稳定行驶的最小车速驶入100m测区,测量通过测区的稳定车速。当通过测区后,立即踩下油门踏板加速行驶,此期间发动机不应熄火,传动系不应颤动,若出现了这些情况,则适当提高车速重新试验,找出能够平稳加速的最低稳定车速,并在该状态下往返重复测试二次。取四次通过测区速度的平均值为最低挡的最低稳定车速。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6。3. 10. 2. 2 最高挡
12、最低稳定车速用测量最低挡的同样方法测量。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6。3. 10. 3 最高车速试验三轮车从离200m测区足够远的地方起步,换挡加速到最高挡,油门踩到底,使被试车抵达测区前达最高车速,并保持稳定速度通过200m测区。测量通过测区的速度,试验应往返各进行二次,取平均值。测量结果记录于表A6。3. 10. 4 最高挡加速性能试验3. 10. 4. 1 试验道路为长200m的测区,测区两端有50m长的测速区,测速区外应有适当距离,使被试车到达测区前能加速到15km/h。3. 10. 4. 2 被试车挂最高挡,以15km/h的稳定车速通过测速区,当驶至测区始点时,立即将油门迅速踩到底加速行驶,
13、直至车速达到30km/h为止。用五轮仪记录从15km/h初速度加速到30km/h车速的时间和距离。试验往返各进行两次,取平均值。最高挡加速性能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7。3. 10. 5 最大爬坡能力试验3. 10. 5. 1 实测最大爬坡能力在硬路面道路上选择一段坡度接近被试三轮车最大爬坡度(设计值)、坡度均匀、坡长20m的直线区段作为测区。测量测区始、中及末部三处坡度,取平均值作为测区坡度,测区以上的坡度应不大于测区,测区以下应有一段平缓的坡道或平路。被试三轮车用最低挡起步后,立即将油门踩到底驶上坡道并通过测区。如顺利通过测区,应加载荷;如爬不上坡道,应停车减少载荷,重新试验。如试验道路坡度不合
14、适(大或小),可改变载荷或挡JB/T 723719945次,反复进行试验,直至减少或增加25kg后刚好能或不能通过为止。试验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增加载荷时不得超过构件强度,记录能通过测区的载荷及试验坡度,并按式(2)换算成在额定装载质量下、用最低挡爬坡时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8。max=arc sin(sins1simim)Jmax=tg max100% (2)式中:Jmax换算最大爬坡度,%;max换算坡道最大坡度角,();试验坡道的坡度角,();ms被试三轮车的额定总质量,kg;ms被试三轮车通过测区时的最大总质量,kg;i1被试三轮车最低挡的总传动比;i试验时实际使用挡
15、次的总传动比。3. 10. 5. 2 牵引法测最大爬坡能力被试三轮车满载,车架后部装试验用牵引架挂电拉力仪,水平牵引负荷车(或其他机动车),用最低挡,将油门踩到底行驶。负荷车逐次加载(制动)被牵引行驶不少于20m,直到被试三轮车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为止。记录试验结果并按式(3)换算最大坡度。Jmax= tgarc sin(fgmFs)100(3)式中:F三轮车的牵引力,N;g重力加速度,9.8m/s2;f滚动阻力系数,硬路面取0.02;其余同式(2)。最大爬坡性能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8。3. 11 滑行试验在试验道路中段划出长300m的直线区段为测区,测区两端有适当长的预备区使被试三轮车在抵达测区
16、前能达到30km/h的车速。被试三轮车满载以30km/h的稳定速度行驶,到测区端点迅速踩离合器踏板,挂空挡,使三轮车直线滑行至停车。用五轮仪记录滑行初速度和滑行距离。试验往返进行两次,取平均值。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9。3. 12 制动性能试验3. 12. 1 行车制动性能试验在试验道路中段划出长20m直线区段为测区,测区两端有适当长的距离使三轮车抵达测区前能达到20km/h的车速。被试三轮车的制动鼓处于冷状态(100以下),三轮车满载以20km/h的稳定车速抵达测区后迅速踩下离合器和制动踏板紧急制动至完全停车,随后将变速杆挂空挡。用五轮仪记录制动初速度和制动距离,用卷尺测量跑偏距离。试验应往返各
17、进行两次,取平均值。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9。跑偏距离系指后轮制动终了处的中心点偏离其制动开始的直线压、拖印痕中心延长线的垂直距离。JB/T 7237199463. 12. 2 驻车制动性能试验被试三轮车满载开上坡度为20%的平整、清洁、干燥的水泥或沥清路面上制动停车,将驻车操纵手柄搬到最大工作位置,随后挂空挡,松开脚制动,柴油机怠速运转。在后轮胎上及与地面接触点处分别划出停车标志线,5min后测量后轮胎外径转动线位移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移,然后被试车调头180,重复上述试验。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9。3. 13 道路行驶燃油消耗率试验试验道路为三级以上(含三级)公路、车流少、坡度小、有准确路标、长25k
18、m以上路段。被试三轮车满载按常规使用方法以25km/h左右的平均车速行驶,在25km试验路段上往返行驶一次。行驶中若必须停车时,应熄火,不允许发动机长期怠速运转。根据试验设备条件,可用如下方法之一计量燃油消耗量:a用燃油流量计,读数值mL;b试前,在平地上将油箱加满燃油,行驶后用量筒计量补满油箱的燃油,量筒刻度值5mL;c用辅助油箱,试验前、后称量辅助油箱(包括燃油)总质量之差(磅称感量5g),然后按实际比重换算为容积L。按式(4)计算每百公里油耗,按式(5)计算每吨百公里油耗。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10。GTS=SV100 (4)gTP=STSmG100 (5)式中:GTS每百公里油耗,L/10
19、0km;V驶过测区的耗油量,L;S测区长,km;gTP每吨百公里油耗,L/(t100km);mS被试三轮车质量,分别按总质量及载货质量计算,kg。3. 14 加速行驶时车外最大噪声级测量按GB 1496规定进行。3. 15 三轮车性能试验结果汇总记录于表A11。3. 16 可靠性行驶试验3. 16. 1 每种车型的试验车为两辆。3. 16. 2 除行驶道路和气候条件外,其余试验条件均按3.13.5的规定。3. 16. 3 整车主要性能试验每台试验车应在磨合后、行驶试验前按本标准有关规定进行下列各项性能试验:a动力性能试验(最大爬坡能力除外);b制动性能试验;c道路行驶燃油消耗率试验;d加速行驶
20、时车外最大噪声级测量。试验结果记入表A15。3. 16. 4 行驶试验JB/T 723719947每辆三轮车新产品定型试验车满载行驶总里程:最高车速小于或等于30km/h为15000km;最高车速大于30km、小于或等于40km/h为20000km。变型车的试验里程为5000km。3. 16. 4. 1 行驶道路和气候条件选择包括三级和三级以下平原公路、不平坏路和山区公路的三种试验路段,测量出试验路段的较准确公里数,绘制行车路线图。试验应在上述路段内进行,在三级和三级以下平原公路上的行驶里程不超过总里程的50%、不平坏路不少于30%、山区公路不少于20%。气候条件按当地一般机动车正常使用情况。
21、3. 16. 4. 2 行驶规则与记录a行驶期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以较快车速行驶,使整个试验期间的平均车速不低于最高车速的60%。每辆试验车夜间行驶里程应不少于总里程的5%;b每班(或每天)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行驶、操作、维护,不得任意调整或改变试验车的技术状态,按要求填写行驶记录表A12。仔细观察并记录试验车的一切异常现象;c在三种道路上的行驶情况应予拍照;d汇总在各种道路上的行驶里程及故障情况,填写汇总表A13和表A14。3. 16. 4. 3 故障分类及处理按故障原因和影响三轮车正常行驶的故障后果严重性及故障的关联性,将三轮车故障分为以下四类:a致命故障:危及三轮车行车安全、导致人
22、身伤亡或主要总成报废的故障;b严重故障:主要零部件、总成损坏,或影响行车安全,且不能用易损件和随车工具在较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c一般故障:使三轮车停驶或性能下降,但一般不能导致主要零部件、总成严重损坏,并可用更换易损件和随车工具在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d轻度故障:一般不会导致三轮车停驶或性能下降,不需更换零件,用随车工具能轻易排除的故障。具体分类及判断规则参照正三轮摩托车有关标准规定。在行驶试验过程中发生致命故障,即认为其可靠性达不到要求,应对有关部件或机构改进设计,重新进行可靠性试验。若产生其他类型故障或机件损坏时,除按表A12详细记录外,应分析判明原因,再排除故障或更换备件继续行驶试验。3.
23、 16. 5 整车主要性能复试被试三轮车完成行驶试验后,可对各部分进行调整,然后进行主要性能复试,试验内容和方法同3.16.3。试后分析对比性能变化情况,记入表A15。3. 16. 6 操纵、维护方便性分析根据行驶试验使用情况对三轮车的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及操纵性能、安全防护装置和保养维修的方便程度作出分析。4 前轮减振器4. 1 弹簧性能试验方法按GB 1239.2有关规定,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16。JB/T 7237199484. 2 涂漆质量检查按JB/T 5673有关规定。4. 3 在拉压试验台上,以52Hz频率、301mm行程拉压循环10次。在试验过程中不得有漏油、异响等异常现象,试后横
24、置10min不得有油液渗漏现象。4. 5 阻尼力示功试验和可靠(耐久)性试验方法按JB 3901有关规定,其中:试件行程S:801mm;试验频率:每分752个循环。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17。4. 6 弯曲静强度后备系数4. 6. 1 试验设备及精度a试验设备:液压或机械式加载设备,百分表或位移测量仪;b精度:测力系统误差不超过满刻度的8%,测量位移系统误差不超过满刻度的1%。4. 6. 2 试验条件a拆除减振器外罩和缓冲弹簧,需要时可放尽阻尼润滑液;b减振器在最大长度状态下,按图2所示固定在试验台上。图中支承点的位置应与减振器安装在整车时上、下联结板的位置相同;图2c支承或加载方式须保证减振器基
25、本不受轴向力;d支承装置应有足够的刚度;e加载位置及方向:载荷P作用在减振器下端前轮轴孔轴线位置C点处,方向垂直于减振器轴线;f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布置在C点。4. 6. 3 试验方法a按表1确定初试负荷P2=3.5P0;表 1工作缸径mm额定轴向承载质量mkg额定垂直弯曲负荷P0P0mg sin25 N100 41434120 496150 62140200 828注:可按减振器实际装车承载质量,计算实际垂直弯曲负荷。JB/T 723719949b预加载荷P1=0.5P0,以此作为C点的测量基准点(零点);c缓慢加载至P2,保持1min,卸载至P1,记录C点的永久变形c(或损坏情况);d当c0
26、.005L时,P2负荷递增0.5P0重复加载、卸载至P1,直至c0.005L(或损坏),停止试验,记录其失效(塑性变形或损坏)负荷Pn(包括P1),并按式(6)计算垂直弯曲强度后备系数Ks:Ks=0nPP(6)e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18。4. 7 系统共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动加速度传递率4. 7. 1 试验设备4. 7. 1. 1 激振台a机械或电液饲服式激振;b激振方式:正弦扫描或单频率正弦激振;c激振频率:下限频率不大于1Hz,上限频率不小于30Hz。有级或无级可调;d最大振动幅值:在频率小于或等于5Hz范围内时,幅值不小于30mm;在大于5Hz至小于或等于10Hz的范围内,幅值不小于2mm;
27、在10Hz以上范围内,幅值不小于0.5mm;e振幅调节:有级或无级。4. 7. 1. 2 测量仪器a仪器名称: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记录器、信号处理设备;b频率范围:0.5100Hz;c信噪比:优于40dB。4. 7. 2 试验条件a将减振器下端固定在激振台上(见图3);图3JB/T 7237199410b将质量块固定在减振柱上,质量块的质量等于减振器的额定轴向载质量;c质量块的重力应作用在主弹簧上。当质量块和弹簧之间有距离时,可附加套管(见图3)或在减振柱上加装限位块等。套管下端或限位块的位置应与减振器安装在整车上时下联结板的位置相同;d将加速度传感器A布置在叉头上或靠近叉头的振动台面上
28、,加速度传感器B布置在减振柱上或靠近减振柱的质量块上。4. 7. 3 试验方法a从小于1Hz的下限频率开始,对减振器进行正弦激振,同时测量减振器上下两端的振动加速度;b按式(7)计算不同频率时的加速度传递率:Ta(f)=( )()fafaAB(7)式中:Ta(f)频率为f时的加速度传递率;aB(f)频率为f时,减振器上端的激振加速度;aA(f)频率为f时,减振器下端的激振加速度。c绘制加速度传递率曲线(见图4)。在测取曲线A时,应在较大激励振幅状态下测得,试验的最高频率不小于其共振峰值频率的四倍(但不得小于5Hz);d采用正弦扫描激振时,如在所测频率范围内,被测信号幅值的变化范围超过仪器某一档
29、的量程范围,可进行分段测量;e采用单频正弦激振时,激振频率可参考下列数值:0.5、0.6、0.8、1.0、1.3、1.6、2.0、2.5、3.2、4.0、5.0、6.3、8.0、10.0Hz;在图4曲线所示a点附近应适当增加测量点。图44. 7. 4 数据处理a共振峰值Tamax:图4中曲线上最高峰值点a的加速度传递率值;b共振频率fa:曲线上a点所对应的频率;c阻尼比:用式(8)方法确定: =1212maxaT(8)JB/T 7237199411d试验结果记录于表A19。4. 8 减振器性能试验结果汇总于表A20。5 离合器5. 1 离合器盖(带轮)压盘总成5. 1. 1 按ZB T63 0
30、03检查弹簧分组涂色装配要求。5. 1. 2 按NJ 405规定的试验项目和要求试验。5. 1. 3 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试验方法按NJ 403有关规定试验。其中:静摩擦力矩也可用杠杆、砝码加载。扭矩后备系数按式(9)计算:=efiMM(9)式中:Mf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Nm;Me配套最大功率发动机的额定扭矩,Nm;i发动机至离合器带轮的减速比,平均取2。5. 2 离合器从动盘静平衡参照NJ 405有关试验方法。5. 3 试验结果汇总于表A21。6 变速箱6. 1 清洁度参照GB 6231方法检测。6. 2 检查清洁度后,打开变速箱盖(或观察孔),用常规方法检查便于检测的齿轮副的接触面积和啮合间
31、隙,用锉刀检查比较齿面硬度,发现硬度低时可用HLN11型时代硬度计复测。6. 3 加至规定油量的变速箱空载运转使油温达到65时停车5min后,变速箱不得有渗、漏现象。6. 4 变速箱噪声、静扭强度后备系数及排挡循环法疲劳寿命试验方法按JB 3987中总质量在6t以下车的规定,根据其使用状况有下列修正:a噪声测量的输入轴转速1450r/min;b静扭强度后备系数K1按式(10)计算:K1=emaxkiMM(10)式中:Mk变速箱静扭断裂扭矩,Nm;Memax配套最高功率发动机最大扭矩,Nm;i发动机至离合器带轮的减速比,平均取2。c排挡循环法的输入轴负荷为iMemax、转速为1450r/min;
32、d达到规定循环次数前不得有齿轮严重点蚀(任一处有一个点蚀面积超过4mm2、深0.5mm)、轮齿断裂或传动系其他零件损坏。6. 5 试验结果汇总于表A22。7 链传动、变速箱连体后桥(半浮式)带制动器总成7. 1 链传动、变速箱连体后桥(半浮式)带制动器总成(以下简称后桥)的涂漆质量检查按JB/T 5673有关规定。JB/T 72371994127. 2 空载扭矩试验7. 2. 1 试验设备:试验台,扭矩、转速测试记录装置,精度2%、最小读数值0.1Nm。7. 2. 2 试验方法模拟实际安装状态把后桥固定在试验台上,以130140r/min的速度驱动后桥的传动链轮或带轮,后桥分别空载转动;一端制
33、动器制动,另一端空转进行试验,记录驱动力矩。半轴每循环测10点以上,取三个循环的平均值、最大值。7. 3 制动器静摩擦力矩试验7. 3. 1 试验设备杠杆、砝码式静扭加载装置或扭力试验台及制动传动台架。7. 3. 2 试验方法a模拟工作状态把后桥固定,调好制动器蹄与鼓之间的间隙(0.20.7mm),分别在左(右)制动蹄摇臂上加相当于紧急制动状态作用力;b将静扭加载装置分别与左(右)制动鼓连接固定,由小到大逐渐施加载荷(砝码、扭矩)直到制动鼓与蹄开始相对滑动;c分别记录左、右侧制动器开始滑动的力矩,取其小值作为该后桥制动器的静摩擦力矩。7. 4 连体后桥变速箱清洁度参照GB 6231规定方法检测
34、。7. 5 连体后桥变速箱噪声试验后桥总成以变速箱输入轴带轮为前方,输入轴转速1450r/min,在后桥箱体左、右、上方布置三个测点,按JB 3987中噪声测量方法试验。7. 6 连体后桥变速操纵稳定性试验7. 6. 1 试验设备连体后桥配套的变速操纵装置,模拟三轮车运行状态,在其设计位置处可与后桥前、后相对移动7mm,上、下相对摆动各50mm的试验台。7. 6. 2 试验方法后桥总成连接在试验台上,输入轴以1000r/min左右的转速空载运行,变速操纵机构与后桥相对在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各极限位置换各挡次并各运转3min,检查换挡及挂挡运转中是否有挂不上挡、乱挡及自动脱挡现象。7. 7 后
35、桥垂直弯曲刚性和垂直弯曲静强度试验后桥总成的垂直弯曲刚性和垂直弯曲静强度试验按JB 3803中驱动桥壳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支承点为轮距的相应点,加载点为两板簧座,后桥满载垂直负荷按表2。表 2半轴轴径 mm满载垂直负荷 N30 880035 13000连体后桥试验时可不装差速器以外的齿轮部分。7. 8 后桥垂直弯曲疲劳试验JB/T 7237199413按JB 3803中驱动桥壳的有关规定和本标准7.7规定进行,试验最大负荷为满载垂直负荷的2倍。连体后桥试验时可不装差速器以外的齿轮。7. 9 静扭强度试验7. 9. 1 试验设备杠杆、砝码或静扭强度试验台。7. 9. 2 试验方法7. 9. 2.
36、 1 链传动后桥总成的两个轮毂和板簧支座固定于试验台支架上,保持半轴轴线水平。通过11的链轮、链条传动,在主动链轮轴上用杠杆、砝码(或静扭加载装置)逐渐加载,直至后桥传动系中任意一个零件扭断,记录损坏时输入轴的加载力矩。若差速器齿轮的轮齿折断,转过约120后再试验,一个齿轮测三点取平均值。7. 9. 2. 2 连体后桥a总成的两个轮毂固定于试验台支架上,变速箱输入轴通过滑动配合的轴承座支承固定在试验台上,保持总成相当于工作状态。将杠杆、砝码(或静扭加载装置)与输入轴连接。b变速箱挂挡,用砝码逐渐加载,直至传动系中任意一个零件扭断,记录损坏时输入轴的加载力矩。若齿轮出现折断,转过约120后再试验
37、,一个齿轮测三点,取平均值。静扭强度后备系数计算方法同式(10)。7. 10 扭转疲劳试验7. 10. 1 试验设备具有两台磁粉或电涡流、水力扭力加载装置的开式试验台、扭矩转速仪。7. 10. 2 试验方法7. 10. 2. 1 链传动后桥a总成的两个板簧支座固定于试验台支座上,保持半轴轴线水平,两端轮毂与试验台加载装置连接,通过被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为3的链轮、链条传动,在主动链轮轴上驱动;b按配套变速箱用排挡循环试验的输出轴扭矩和循环次数驱动试验台主动链轮进行试验,达到规定循环次数前不得有齿轮严重点蚀(任一处有一个点蚀面积超过4mm2、深0.5mm)、轮齿断裂或传动系其他零件损坏。7. 1
38、0. 2. 2 连体后桥a总成的两板簧支座相当于工作状态固定在试验台支座上,两个轮毂与试验台加载装置连接。直接或通过11的三角带轮驱动后桥传动系;b按本标准第6.4条变速箱排挡循环法进行试验。7. 11 试验结果汇总于表A23或表A24。8 试验报告的编制试验结束后,应按下列格式及要求编写综合试验报告或单项试验报告。8. 1 报告封面JB/T 7237199414封面的形式、内容及尺寸要求见图A1。试验报告名称应根据试验内容或试验性质来确定。8. 2 报告第1页及末页报告第1页及末页的形式及内容见图A2及图A3。8. 3 报告正文依次列出下列各项内容:a目录目录中应将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对应页
39、码列出。b前言对试验任务的由来、目的和要求、试验起止日期、试验地点及道路特征、试验负责单位及参加单位等均做简要叙述。c试验结果根据试验内容,依次列出被试车的验收与磨合结果及本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试验结果汇总表、经过换算的及要求有试验曲线的记录表、检测线试验结果或针对某一项(或几项)的试验结果编入报告中。d结束语根据试验结果,对三轮车产品部件的主要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条件标准及可靠性指标等作出结论。对三轮车的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操纵性能、安全防护装置和维修保养的方便程度做出评价。e附件。JB/T 7237199415附 录 A表A1 试验车验收与磨合结果汇总表三轮车型号 制 造 厂 出厂日期验
40、收地点 验收日期 试验编号序号试 验 车 编 号1试验车底盘编号2发动机编号3有无出厂合格证4有无使用说明书5随车备件是否齐全6随车工具是否齐全7整车装备是否完整8外部有无磕碰伤9重要连接部位是否紧固10发动机起动、运转、熄火是否正常、有效11传动系运转是否正常12制动系工作是否正常13操纵系统工作是否正常14行走系统是否正常15照明、信号装置是否正常16驾驶室是否采用安全玻璃17有无三漏部位18磨合里程 km三轮农用运输车试验记录表(补充件)JB/T 7237199416表A2 整车主要尺寸参数测定汇总表三轮车型号 试验车编号 制 造 厂测量地点 试验日期 试验编号长度尺寸mm,角度()测
41、量 项 目数 值测 量 项 目数 值长 L内部长度 L11宽 B内部宽度 B7外廓尺寸高 H内部高度 H12轴距 L1后轮距 B1车厢底反板缘空载离地高度 H10前伸角 前伸距 L3车厢尺寸参数车厢底板后缘满载离地高度 H11后悬 L5车门宽度 B8最小离地间隙 H1内部宽度 B9离去角 车门框最大高度 H18通过角 rjk座垫有效面积长度 L6车轮静力半径rjm车轮动力半径 rD驾驶室参数座垫前缘至方向把工作中心距离 L7测 量 项 目数 值座垫表面至顶棚高(在靠背前100mm处测量)座垫上表面至底板距离手把至靠背距离手把至座垫上表面距离制动、离合踏板中心至靠背水平距离制动与油门踏板中心间的
42、前后距离制动、离合踏板行程离合踏板中心至车架对称中心面距离制动踏板中心至车架对称中心面距离制动与油门踏板间的横向距离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制动踏板中心至飞轮罩距离JB/T 7237199417表A3 整车质量参数测定汇总表三轮车型号 编号 制 造 厂测量地点 测量日期 试验编号称重装置 量程 kg 最小感量 kg载货名称参数项 目空 车满 载前轴载质量m1k= m1z=后轴载质量m2k= m2z=质量kg总质量前轴载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距前轮轴线Lgk= Lgz=质心坐标mm质心高度Hgk= Hgz=燃油箱柴油机润滑油冷却液变速箱润滑油灌注量L后桥润滑油表A4 起动性能试验记录表三轮车型号 试
43、验车编号 制 造 厂柴油机型号 编 号 制 造 厂气 温 气 压 mmHg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 试验编号试验序号起动方式(手摇或电起动)起动时间s起动状况(成功或未起动)停机时间min123JB/T 7237199418表A5 操纵性能试验记录三轮车型号 转向器型式 制 造 厂试验车编号 乘员人数 人 试验地点空车质量 kg 轴荷分配:前 kg 后 kg转向力角仪型号 力角仪转盘直径 mm试验日期 试验编号a最小转向圆直径和转向轴转角记录转向圆直径测值 m试验序号转弯方向力角仪转角f()123转向圆直径平均值m最小转向圆直径m转向轴转角换算值z:方向把式转向轴转角z=f =方向盘式转向轴转角z=zfrrf=式中:rz转向摇臂半径,mm;f转向器摇臂(或齿轮节圆)半径,mm。b直线行驶操纵力记录表测区长 m通 过 测 区 状 况试验序号行驶方向力角仪最大操纵力 N五轮仪监控车速 km/h平 均 值c转向操纵力记录表通 过 测 区 状 况试验序号行驶方向力角仪最大操纵力 N五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