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G8/T 15182-94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resin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乙烯和1烯经为单体经催化聚合制得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及含有添加剂的聚合物。本标准不适用于着色、填充、增强、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及母粒料。2 引用标准GB/T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 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C; I/T 1845 聚乙烯和乙烯共聚物材料命名GB/T 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
2、验方法GB/T 254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方法GB/T 9352 热塑性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GB/T 9639 塑料薄膜和薄片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自由落镖法GB 9691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SH/T 1541 热塑性塑料颗粒外观试验方法3命名本标准规定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命名采用GB/T1845,在特征单元1中把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缩写代号规定为LLDPEo4 技术要求4. 1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本色、圆柱状或扁困状颗粒,粒子的尺寸任意方向上应为25mm,不夹带金属、机械杂质。4.2 对于有
3、卫生要求的树脂,应符合GB9691的规定。4.3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8-23批准l6 1995-06-01实施。因叫二二M-z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质量指标吹塑薄膜序号测试项目单f)i LLDDE-FB-18DOI2 LLDPE-FB-18D022 LLDPE-FB-18D022-1 LLDPE-FB-23DOI2 优级一级合格优级一级合格优级一级告格优级一级合格污染粒子个/kg运二10 20 40 10 20 40 10 20 40 10 20 40 颗1 ;需个/kgg二20 40 20 40 20 40 20 40 外g/kg 运二10 10
4、 10 10 树熔体流标称值g/lOmin .0 , 0 2. 0 2. 0 2.0 2.0 1. 0 .0 2 脂动速率偏差g/lOmin 士O.2 :t 0.3 :t0.3 士o.5 士O.3 士O.5 +O. 2 士O.3 性标称值g/cm3 0.920 0.920 0.920 0.920 o. 918 0.918 0.925 0.925 能3 密度偏差g/cm3 :t o. 002 士0.003士0.002:t o. 0日:t o. 002 士0.003+0.002 士0.0034 拉伸屈服应力MPa 8.3 8.3 8.3 9. 2 5 拉伸断裂应力MPa 二三17目。12.0 12
5、. 0 12. 0 6 断裂伸长率% 飞 500 500 500 500 O.8mm 个/152Ocm运二2 4 8 2 4 8 2 4 8 2 4 8 薄7 鱼眼O.4mm 个/152Ocm2三豆15 25 40 15 25 40 15 25 40 15 25 40 膜雾度% 运8 13 14 14 14 性能9 开口性易于揭开易于揭开易于揭开易于揭开10 落镖冲击破损质量g 二三80 55 60 70 A_ _ 表1队吨G/T 1 51 82-94 5 试验方法5. 1 压想试样的制备11:塑试样的制备按GB/T9352规定进行,采用溢料式模具,压片时应将粒料堆放在模胶中间,冷压时平均冷却
6、速率为15士5C/min,脱模温度不高于40C,其他模塑条件如表2规定。表2模塑条件压制过程温度.C压力.MPa预热160士5接触压力热压160士510 冷压10 5. 2 薄膜样品的制备5. 2. 1 设备基本条件如表3规定。表3设备基本条件条件口模间隙,mm螺杆t主径比温控点口模宽度,mm冷却型式 5. 2. 2 吹塑薄膜n的工艺条件za. 牵引速度,1O15m/min; b 吹胀比,2 1; C. 冷却线高度z口模直径的1.52.5倍gd. 温度z根据树脂熔体流动速率选定;e. 薄膜厚度,30土3m,要求测量仪精度为1m,f. 薄膜折径,200320mm。注1)挤出设备不得加过滤网。5.
7、 3 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标准环境吹塑薄膜1. 2 不小于18三个以上环形风冷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2918规定进行,并采用如下条件za 温度,23土2C;b. 相对湿度,45%55%; C. 试样的状态调节时间z模塑试样不少于24h,薄膜试样不少于12ho5. 4 颗粒外观测试46 时间.mln5 3 GB/T 15182-94 按SH/T1541规定进行。5. 5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按GB/T3682规定进行,采用标准试验条件3(温度,90 C ,负荷2160g)。5. 6 密度测试5. 6. 1 试样制备采用测熔体流动速率时挤出的料条作为密度测试试样,在常压下经400ml蒸馅
8、水煮沸30min,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测试。5. 6. 2测试按GB/T1033中Dit规定进行。5. 7 拉伸性能测试5. 7. 1 试样制备按5.1条规定制备压塑试片,制备成至少150mmX150mm,厚度为2.0士0.2mm试片,然后用刀具冲切成测试试样,试样采用GB/T1040中的E型试样。5.7.2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标准环境按5.3条规定进行。5.7.3 测试按GB/T1040规定进行,拉伸速度采用200mm/min土10%。5.8 鱼眼测试本项测试采用目测方法检验薄膜鱼眼气并分类统计。鱼眼是指薄膜中明显可见的鱼眼状缺陷,即树脂在成型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塑化的粒点。5. 8. 1
9、仪器a 读数显微镜或刻度放大镜,精度为O.lmm;b. 直尺:精度为lmm;c. 40W日光灯。5.8.2 试样取投5.2条规定制备的薄膜,在距膜卷端点1m处开始裁取试样,每隔5m取两片试样,试样尺寸大于19.OcmX20. Ocm,共取四片试样,试样应平整、无皱折d5.8.3 测试步骤a 取一片试样,用圆珠笔画出19.Ocm X 20. Ocm的长方形,对着太阳光或40W目光灯用肉眼观察可见鱼眼,并用圆珠笔圈出,共测量四片试样:b 用读数显微镜或刻度放大镜检验鱼眼尺寸,大于或等于0.8mm的,记为0.8mm的鱼眼川、于O. 8mm,大于或等于O.4mm的,记为O.4mm的鱼眼;C. 分别累计
10、测量过的四片薄膜试样中0.4mm和0.8mm鱼眼总数。5.8.4报告分别报告每1520cm2薄膜中0.4mm和0.8mm的鱼眼个数。5.9 雾度测试取按5.2条规定制备的薄膜,在距膜卷端点1m处开始裁取试样,每隔5m取一片试样,至少取三片。测试按GB/T2410规定进行。报告雾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5.10 薄膜抗冲击性能测试取接5.2条规定制备的薄膜做试样,测试按GB/T9639中A法规定进行。5. 11 结果表示各项测试结果要与表1中对应项目的数字位数和单位致。49 6检验规则6. 1 组批GB/T 15182 - 9 4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组批在树脂生产厂进行,树脂生产厂可以以一
11、定生产周期或储仔料仓为一批对产品进行组批。6. 2 抽样按GB/T2547规定进行。6. 3 检验及判级出厂产品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规定试验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每批产品检验结果,对照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作出质量等级判定。6.4 复验检验结果若有某个项目不符合产品标准技术要求时,应重新抽样,对该项目进行复验,抽样数应为原抽样数的两倍,以复验结果作为该批产品的质量判定依据。6.5 交货及验收检验6. 5. 1 树脂生产厂在交货时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合格证t应注明产品名称、牌号、批号、等级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盖有质检专用章和检验员章。6. 5. 2 使用单位按树脂牌号与产品标准规定的技
12、术要求进行抽样检查,如有异议,除在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外,均应在收到产品6个月内向树脂生产厂提出,并商请仲裁单位裁决,以仲裁检验的结果作为产品质量判定的依据。7标志、包援、运输和贮存7.1 标志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包装袋上应印有该产品的标志。标志中包括:商标、产品名称、生产厂名称、产品标准号、产品牌号、批号及净重。7.2 包装包装应使用聚乙烯重包装薄膜袋、内衬薄膜的塑料编织袋或其他聚乙烯复合纸袋。包装材料应保证产品在多次运输、码放、贮存时不污染和泄漏,并能防潮、防尘,袋装产品每袋净重25kg,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使用其他重量级的包装。7.3 运输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非危险品。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严
13、禁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切忌抛掷以免损坏包装袋。运输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或雨淋,不得与沙土、金属、煤等污染物混合装运,更不可与易燃品或有腐蚀性的物品混装。敞车运输必须盖上篷布,车厢内要清洁、干燥。7.4 贮存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清洁并有良好消防设施的仓库内,贮存时,应远离热源,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禁止在露天堆放。 S(丁GB/T 1 51 82-94 附录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国标命名与原牌号对照表(参考件)国标命名LLDPE-FB-18D012 LLDPE-FB-18D022 LLDPE-FB-18D022-1 LLDPE-FB-23D012 附加说明z原牌号DFDA 7047 , LL0209AA DFDA-7042(密度标称值为O.920g/cm3)DFDA-7042(密度标称值为O.918g/cm3)LLl03AA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塑料树脂产品分会归口。本标准由齐鲁石化公司树脂加王与应用研究所、齐鲁石化公司塑料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建玲、赵淑风、张英。5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