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四川成都树德中学八年级上学期 9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天空的星星也像浸( qn)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B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 pi)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 mi)的画面。 D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b),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形近字的读音,这四个字被学生读错的几率很高,因此在学习中对经常错读的音要多记忆,甚至归结到小本子上,不断强化。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2、 A。 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部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窑里去了。 B世世代代 “人 ”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 C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脏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 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出来展出。 D小船离鬼子还有一剑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蒿,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是中考字音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1、音义结合法。多音多义字的复习应该把读音与字义
3、结合起来。 2、联想法。对于具有相同声符的形近字可以运用 “联想法 ”把它们组合起来记忆。 3、推断法。所谓 “推断 ”法,就是根据已知的词语读音来推断未知词语的读音,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并列结构的词语。 4、记少不记多法。一些字的读音记住少数,可以推断多数。 5、对于易错字,那就要善于归结,经常重复性的记忆。这几个字都是常用字,难度不大。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学校第 4届秋季运动会上,刘一然同学一人独得三枚金牌,并且还打破了校跳高纪录,为班级团体第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他而言,真可谓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大家磕磕
4、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C娱乐圈是个万花筒,随便转一转,都让人眼花缭乱。眼花缭乱也罢 ,可它偏又生出许多闻所未闻的怪现象。仔细想来仔细看, 2014年怪事有八桩。 D毛泽东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这个词用在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片面夸大了成绩,显而适用范围不合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食品是
5、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 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今年 8月 3日 16时 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大约里氏 6.5级左右的地震。成都、乐山,重庆等多地有震感。 C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 “大衣哥 ”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项成分赘余, “大约 ”与 “左右 ”重复,因此将两者删除其一即可。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
6、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课外现代文阅读。( 20分) 父亲的大学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 “收好,不要弄丢了。 ” 第二天,父亲特地到镇上请来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庆祝我考上大
7、学。然后,他又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祖先的保佑。 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 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 “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
8、比。 ”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 去,不去看父亲。 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急着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
9、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 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 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
10、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 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
11、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 亲? (摘自米立的亲爱的,我一直都在) 【小题 1】文章主要写了关于父亲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小题 2】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至少分析两点) 【小题 3】品味下列
12、句中的加点词语,赏析其表达效果。 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 【小题 4】父亲因为家境贫困从小就没有上学,但作者为什么说 “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 答案:【小题 1】我拿 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因狂喜彻夜难眠并于第二天放电影庆祝以及上坟祭祖;我开学时,父亲送我去车站,并叮嘱我不要与人攀比;每逢我寒假回家时,父亲便在寒夜的街头等候,接我涉水乘船回家。 【小题 2】( 1)勤俭,如:第四段的外貌描写: “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
13、,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 ”( 2)注重教育,善于教育,父亲把五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送 “我 ”去读大学的路上告诉我: “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 ”( 3)疼爱孩子,每逢 “我 ”寒假回家时,父亲便在寒夜的街头等候,接 “我 ”涉 水乘船回家。送 “我 ”去读大学时,在火车站时不舍,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能看得到 “我 ”。( 4)淳朴, “我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以为 “我 ”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小题 3】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突出了天气的寒冷,表现了
14、父亲在街头等候 “我 ”的急切,看得非常仔细,深怕错过了我,表达出了父亲对 “我 ”的期盼之切,爱子情深。 【小题 4】因为父亲给我们一切,他把自己上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而我们就是他的一部分;父亲 不但给了我们梦想,还一直默默地关注、鼓励我们健康成长,陪伴我们奋进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作答时,能答出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怎样做的;我开学时,父亲怎样做的;每逢我寒假回家时,父亲怎样做的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
15、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如:从 “第四小节的外貌描写 ”看出 “勤俭 ”;从 “父亲的语言 ”看出 “注重教育、善于教育 ”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小说中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人物描写手法,再具体答出这种人物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
16、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里考查在 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确即可。这里能答出 “我们的大学就是完成父亲多年的愿望 ”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后面的题。(共 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
17、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
18、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顺着,沿着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延:请,邀请 C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D问所从来,具答之具:全,都 【小题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便扶向路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复前行,欲穷其林 【小题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和判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19、 B选文在写法上以 “桃花 ”为线索,以空间地点的变化为顺序先写渔人发现桃花林,接着写渔人进入、停留、离开桃花源,最后写渔人再寻桃花源,层次结构非常清楚,可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C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 虚,以 “不复得路 ”“未果 ”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如梦如幻,这其实是作者一种不满现实的精神寄托。 D选文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字元亮,一说名潜,自号 “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选文本是陶渊明 前面的 “序 ”,后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20、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问所从来,具答之 ”根据文 意判断,应该是 “详细地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中前一个 “为 ”动词,作为;后一个 “为 ”介词,对、向。 B项中前一个 “之 ”是助词,的;后一个 “之 ” 作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中前一个 “其 ”是代指桃源人,后一个 “之 ”是代指桃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
21、对文章内容考查,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本文的线索是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 ”为线索,不是以 “桃花 ”为线索,因此此题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课外文言阅读。( 13分) 鸣机夜课图记 清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 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 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 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 相间。儿怠,则少加 楚 ,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
22、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 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波、磔( zh):汉字书写笔画。 组绣纺绩:刺绣、纺织。 轧轧:纺织机的声音。 ( ji)楚:用于责打的大 条等。 【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 ) 无误,乃已 ( ) 既识,即拆去 ( ) 【小题 2】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解衣以胸温儿背 蒙辞以军中多务 铨张目视母面
23、,泪方纵横落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A两个 “以 ”字的意思相同,两个 “方 ”字的意思不同。 B两个 “以 ”字的意思相同,两个 “方 ”字的意思也相同。 C两个 “以 ”字的意思不同,两个 “方 ”字的意思相同。 D两个 “以 ”字的意思不同,两个 “方 ”字的意 思也不同。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 【小题 4】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小题 1】 每天 全部 停止 已经 【小题 2】 B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到了六岁,母亲才让我拿笔学写字。 到半
24、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 【小题 4】认同。母亲教读,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儿子不负母望,深夜苦读,鸡鸣才卧。后来,蒋士栓学有所成,蜚声文坛,这是与他从小得益于严格的母教分不开的。 不认同。在快乐教育普及的今天,母亲这种望子成龙深夜陪读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体现了封建教育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所以不赞同。(需言之有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或虚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
25、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两个 “以 ”意思相同同,意思是 “用 ”;两个 “方 ”的意思,前一个 “正 ”:副词, “正 ”, “正在 ”;后一个 “方 ”:正。因此此题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为
26、 “书 ”,写字。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看法,但不管同不同意文中母亲的做法,都要讲出正确的理由。一般做这样的题,可以直接同意文章中的做法,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组织语言的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为 “意
27、”,情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语言表达 语言运用。( 8分) 【小题 1】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 16个字 )。( 4分) 瑞典文学院刚刚宣布: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全球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中国人的热烈关注。在早前的两家著名 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
28、两名。 【小题 2】阅读下面材料,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请给 “微博 ”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充实,不超过 40字。( 4分) 微博是一种新型社交网络平台。它通过一种关注机制来分享信息,可单向关注,也可双向关注。微博的内容一般限定为 140字,短小精悍,不需长篇大论,门槛较低。微博上的信息是最新实时信息,并且是广播式的,即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常州溧阳某局长因不了解微博广播式的特征,发微博与情人约会开房而自曝隐私,已经被停职接受调查。 答案:【小题 1】中国作家莫言获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题 2】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来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新型社交网络平台 【小题 1】
29、 试题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根据新闻标题简洁、新颖、醒目的要求,我们要筛选出主要信息,采用 “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 ”的形式。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应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它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下定义就是用简短 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特征,从而明确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的概念 +概念本质特征的描述 +属概念。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默写。( 8
30、分) 【小题 1】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小题 2】请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4分) ,北风江上寒。 东皋薄暮望, 。 树树皆秋色, 。 少壮不努力, 。 答案:【小题 1】 桃花林在溪流的发源地就消失了,(此时,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小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 ” 【小题 2】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小
31、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为 “仿佛 ”, “语 ”。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 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32、趣。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本小题属于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 “机械型默写题 ”,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但要注意背诵时将字记忆清楚,如 “渡 ”“徙 ”“晖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你写一段 “我丢了 ” 的文字。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一定需要明确的开头和结尾,围绕一定主题进行片段式写作。打开思路,抒 写自己独特的经历或体验;打开记忆,运用修辞,捕捉细节,抒写感悟与思考。不少于 3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我丢了快乐
33、 之前的我是个不快乐的人,但现在,不快乐就像我指间的水滴不经意间就被丢了。我会站在人山人海的商业区大唱跑调十万八千里的情非得已;会手捧朱德庸的醋溜族从沙发笑到地面 记得那阵一颗颗红艳艳、圆滚滚的青春痘悄然爬到了我的脸上,真是 “才下眉头,却上鼻梁 ”。怎么办?怎么办?我赶紧用长长的刘海遮住了一脸的不悦。后来,发现班上的同学也在长青春痘。可他们和我不一样,即使脸上绽放红灿灿的 “痘花 ”也依旧开心。 “青春痘,顾名思义,因为青春才有资格长啊! ”一位高人用他富有哲理的话令我茅塞顿开。于是,丢弃了连日来的不快乐,我迅速夹起刘海,并在皮肤平滑的同学面前指着一颗青春痘说: “瞧,我比你青春哦! ”快乐是我背后的一对翅膀,悄无声息地萌芽、生长,带我一路飞翔。 试题分析:本文由于是一个片段描写,因为题干中要求无需明确的开头和结尾,因此只要按照题干的要求将主体部分写好即可。 “我丢了 无非就是写自己丢了宝贵的品质、习惯、心情,然后重拾的一个过程,只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就可以将其写好。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 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