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0.63KB ,
资源ID:28881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888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2012学年浙江平阳县水头一中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2012学年浙江平阳县水头一中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浙江平阳县水头一中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 _ 运的 b_斗中 hu_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shng_。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答案:厄 博 毁 尚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讲的是 “在与厄运搏斗的过程中,虽然毁灭了自己,却高尚了自己 ”。文段中涉及的几个词语 “厄运、搏斗、毁灭、高尚 ”。在书写汉字时,可能会因为一音多字的现象,很难区分,其实只要根据语境,是很好区分的,比如: “搏斗 ”中的 “搏 ”就不能写成 “博、薄 ”等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以

2、及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懂这段文字,体会文段中的情感,然后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并注意一些同音字的写法即可。 选择题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4分 ) 如果说 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1) ;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2) ;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3) ;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4) ; A沃壤千里 B繁花似锦 C星光灿烂 D碧波荡漾 答案: B D C A 试题分析:根据 “花架 -繁花似锦,污流 -碧波荡漾

3、,漆黑的夜空 -星光灿烂,贫瘠的土地 -沃壤千里 ”,选择的顺序应该为 “B、 D、 C、 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 点评: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明确相对应的词语即可。比如:花架 -繁花似锦,污流 -碧波荡漾,漆黑的夜空 -星光灿烂,贫瘠的土地 -沃壤千里。 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 锐不可当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B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 生意葱茏 。 C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 天伦之乐 。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

4、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 鲜为人知 的故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B、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C、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经过语境及成语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 D项的使用是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 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现代文阅读 我长大了 (9分 ) 小的时候

5、 想长大 ,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 “长大 ”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 “长大 ”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

6、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 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 “乖宝宝 ”,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

7、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 “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 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小题 1】第一段 “想长大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小题 2】文中说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 我 ”为

8、什么会“有些惭愧 ”?( 2分) 【小题 3】为什么文中 “撞人 ”和 “吃晚饭 ”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 2分) 答案: 【小题 1】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小题 1】为自己撞到了老奶奶,又想 逃走的行为,感到羞愧。 【小题 1】 “撞人 ”和 “吃晚饭 ”详写,是交代我如何面对闯人事件,认识到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突出文章中心。而 “照顾老奶奶 ”与中心有关,但未能突出文章中心,所以略写。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概括出 “想长大 ”的具体内容为 “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 考点:本题考

9、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要浏览文章的内容,了解了大意之后,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7段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分析出羞愧的原因为 “撞了老奶奶,又想逃跑的行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情节出现的原因,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根据前后文的描述来捕捉原因。如本道题目,联系我在撞车的那一刻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详细的写 “撞人 ”和 “吃晚饭 ”这两个情节,因为这

10、两个情节让我明白了长大就是意味着承担责任,紧扣住文章的中心。而 “老奶奶 ”只是文章的一个 有关事件的人物,与文章的中心,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略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详略的能力。 点评:文章情节的详与略,主要是根据文章的主题表达的需要。这与我们平常写作文时,要求对表现中心的情节要详细描写是一个道理。 【小题 1】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文中的 “我 ”总是盼望长大,随着他上中学、长青春痘等,父亲认为他并没有长大,当他担当起撞人的责任时,父亲说他长大了。所以,真正

11、的长大,并不是年龄 的升高,身体外形的变化等,而是心智的变化、成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的语句,首先浏览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回过头来再去理解语句包含的含义。如本文主要讲的是 “什么是真正的长大 ”,根据这一主旨,语句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社戏安塞腰鼓节选( 11分)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 “小心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

12、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就朦胧在这水气里。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 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 依稀 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13、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B)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小题 1】结合(甲)语境,说说 “依稀 ”的意思。( 2分) 【小题 2】(乙)段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文中的词来说,安塞腰鼓是

14、_的, _的, _的( 3分) 【小题 3】甲乙两文有许多句 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 A、 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3分) 【小题 4】上面的两篇文章,写作风格迥异,你更喜欢哪篇文章,说说理由。 答案: 【小题 1】隐隐约约 (或模模糊糊)等 【小题 1】壮阔、豪迈,火烈 【小题 1】 A、采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我急切的想要看戏的心情。B、 “呆呆地 ”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特定的时间 “夜晚 ”以及我看戏的心情 “迫切 ”, “依稀 ”一词的意思为 “含糊不清地 ,不明确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5、”。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关键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不能仅从词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意思,一定要联系前后文,具体的理解出词语的意思 -语境义。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这句话分析出 “安塞腰鼓 ”具有 “壮阔、豪迈、火热 ”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要浏览文章的内容,了解了大意之后,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A、把 “起伏的连山 ”比作 “踊跃的铁的兽脊 ”,形象的表现出

16、船行之快,同时也表现出我想看戏的迫切心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 “安塞腰鼓 ”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其安静时的情态,为下文写后生敲打安塞腰鼓这一情节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鉴赏文中精彩的语句,一般都是先分析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最后谈作者融入该句的情感 。即:方法 +效果 +情感。 【小题 1】试题分析:一篇经典的作品,有他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从写作手法 、优美语言、思想内容等角度来谈写作风格。示例: 我更喜欢甲篇文章,因为此文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童真童趣。不惟景色优美,这里的人

17、情更是淳厚,是一曲自然美的颂歌。 我更喜欢乙篇文章,因为乙文多用短句,大量运用排比,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这种形式与文中那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内容取得完美的统一。读来真是享受至极。 考点:本题考查评论文章的能力。 点评:评论文章,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主题等角度进行评论。如本道题,我们主要是从语言这个角度来评论的。 文言文阅读 口技(节选) ( 11分) 未几,夫 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 舒 ,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18、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 1】解释划线的字。 (4分 ) : 宾客意少 舒 : 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 曳 屋许许声 几欲先 走 : 【小题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9、2分) 【小题 4】文章结尾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作用?(3分 ) 答案: 【小题 1】( 1)松弛或伸展 ( 2)夹杂 ( 3)拉 ( 4)跑、逃跑 【小题 1】 D 【小题 1】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小题 1】不能删。 突出了表演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小题 1】试题分析:( 1)舒:今义,舒服;古义,舒展、松弛等。( 2)间:今义,中间;古义,夹杂。 (3)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 ”曳 “的意思为 ”拉 “。( 4)走:今义,一种动作;古义,跑、逃跑。 考

20、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1】试题分析: A、扳,通 “攀 ”。 B、火,同 “伙 ”。 C、坐,同 “座 ”。 D、无通假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别通假字的能力。 点评:辨别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意思,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在认读时,也要加以区别,必须要读所通的那个字的音。如:扳,读 “pn”。 【

21、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 “虽是即使的意思,指是指出的意思 ”等重点字的意思 。有时在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语序、省略成份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作用的能

22、力。 点 评: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如: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北人啖菱( 6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即菱角,水生草本植物,壳内果肉可供食用及制淀粉。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2分 ) 席上 啖 菱 _ 或 曰

23、:“食菱须去壳。 ”_ 【小题 2】翻译句子: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2分 ) 【小题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 答案: 【小题 1】吃 有的人 【小题 1】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连壳一起吃进去,是想要用来清热解毒。 【小题 1】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或固执己见;或自护其短,不仅学不到什么知识,还会闹出笑话,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小题 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除了根据语境, 还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1)根据语境, “啖 ”为 “吃 ”的意思。( 2)或,有多个意思,有 “或者、有、有的人 ”等意思,根据语境,此处的

24、“或 ”为 “有的人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 “非是不是的意思,并是一起的 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 ”等重点字的意思。有时在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语序、省略成份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

25、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北人生来不识菱,可他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的无知,却说自己家乡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都有 ”,结果闹出笑话。这就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 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体现道理的能力。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意图的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故事,然后对故事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诗歌鉴赏 客中夜坐 明 袁凯( 4分)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

26、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小题 1】诗人因看到那 “落叶萧萧江水长 ”之景而生哀思,更因听到 _(填诗句 )而添悲愁。( 2分) 【小题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小题 1】一声新雁三更雨 【小 题 1】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或不能回故乡的悲伤。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听到的 “大雁声、雨声 ”来分析诗人听到的什么,大雁历来就是思乡之物,夜雨渲染一种凄冷的氛围。从而使他增添悲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要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对题目进行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诗句中 “落叶萧萧、一声新雁

27、三更雨 ”等景物渲染的凄清氛围以及 “故园归路更茫、何处行人不断肠 ”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十个情感的能力。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 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处境,( 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特别是景物的渲染,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语言表达 语文综合性学习。 (4分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戏曲大舞台 ”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戏曲世界。 【小题 1】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享有 “东方歌剧 ”盛誉的剧种是 _;我们浙江温州地区的 _(剧种)舞姿轻柔、动人,唱腔婉转、悠扬,洋溢着

28、浓浓的浪漫气息。( 2分) 【小题 2】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电影、电视剧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可以说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戏曲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面对这种种困难,你认为我们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传承下去?(至少写两条建议)( 2分) 答案: 【小题 1】京剧、越剧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京剧:又称 “皮黄 ”,由 “西皮 ”和 “二黄 ”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

29、行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 “国剧 ”之称。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 ”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能力。 点评:戏曲是 “戏中之曲 ”,是在戏中 演唱唱词,用以与 “散曲 ”有所区隔,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起源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戏曲艺术体系。戏曲成为中国传统具有各种舞台元素的戏剧

30、形式,以代言体方式呈现表演艺术。戏曲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歌剧、舞剧、话剧。 【小题 1】试题分析:针对传统戏曲的困境,主要是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太大,但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历程并发展那么怎样传承下去呢 ?比如: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青少年热爱学习传统戏曲的意识;政府扶持;比赛推动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建议的能力。 点评:让中国传统的戏曲走出困境,关键在于出新,研究戏曲在现在为什么不如影视剧和歌曲那么的让人喜爱,这是一定有原因。如果我们知道了戏曲吸引人的地方的话,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是可以找到突破口的,比如戏曲的舞台布景是

31、否可以使用现代的场景去布置,古代戏的话可以参考电影的布置,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就是关于戏的选择上是否能够退出新的形式,比如和歌剧话剧融合,要知道,京剧就是清朝时代入京的几大戏中 融合在一起慢慢演变的。 名著导读 阅读名著,品味五味人生。你阅读的名著中有许多或足智多谋或敢于斗争或勇于冒险或坚强刚毅的人物形象,任选以下一部名著,写出其中一位具有以上某种性格特点的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要求:情节介绍不少于 30字)( 2分) 推荐名著:童年 三国演义 鲁滨逊漂流记 答案:略 试题分析:名著中有许多或足智多谋或敢于斗争或勇于冒险或坚强刚毅的人物形象。比如:鲁滨逊,勇于冒险,他虽出身体面家庭

32、,但厌恶平庸的生活,不顾父母的劝告,数次私逃出海,过冒险的生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 著的能力。 点评:阅读文学名著,在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精彩情节以及性格鲜明的人物要详细分析。比如三国演义中的 “张飞、刘备、曹操 ”等人物,都是值得同学们去细细品味的。 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 ) 【小题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小题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小题 3】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小题 4】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小题 5】 _ 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小题 6】岑参在逢入京使 一诗中希望入京使将

33、自己平安的消息捎给远在长安亲人的句子是 “ , ”。 答案: 【小题 1】弹琴复长啸。 【小题 1】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 1】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题 1】此夜曲中闻折柳 【小题 1】朔气传金柝 【小题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长啸 ”的写法。默写( 2)句时,注意 “渝州 ”的写法。默写( 3)句时,注意 “渡 ”这个字的写法。默写( 4)句时,注意 “折柳 ”的写法。默写( 5)句时,注意 “朔气、金柝 ”的写法。默写( 6)句时,除了注意 “凭、逢 ”两字的写法,还要注意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这一理想的诗句 ”这一提示语。默写( 8)句

34、时,除了注意 “蚱蜢 ”的写法,还要注意 “希望入京使将自己平安的消息捎给远在长安亲人的句子 ”这一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书写 写好一手字是对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把下面 一行字抄写在格子里,要求写得工整、美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略 试题分析:书写的汉字只要工整、美观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汉字是

35、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中学生,理应写好汉字,继承并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 作文 练练你的文笔 (30分 ) 十三四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 请以 “在我们这个年龄 ”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500字,要有真情实感。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篇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篇人人有话可说的习作。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仔细审题。那么,如何审题呢?就 “在我们这个年龄 ”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审题:这里隐含了这样几个

36、信息:一是解释了文题中的 “我们 ”“ 十五六岁 ”,显然指的是初中生, “正值花季 ”,指的是初中生活的时代。二是阐明了这个时代初中生的特征,那就是率真,自信,积极进取,充满希望。三是指出了初中生的生活经历,即 “ 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 ” 这些显然也是作文的题材。在写这篇习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小标题法。示例一:开头:写十五六岁的美好。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有文采的开头。中间:三个小标题:( 1)、我们率真。写我们与同学交往的经历,如误会 理解 道歉;( 2)、我们自信。 写我们参加活动,如演讲、竞赛的曲折,成功,感悟

37、;( 3)、我们积极进取。写我们面对学习的失败,振作,取得成绩。结尾:写因为我们率真、自信、积极进取,所以我们充满希望。照应开头的美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在写这篇习作的时候,运用小标题法我认为表较好。一是可以让我们在具体写每一个小段落的时候,不容易跑题。一段一个小标题,围绕一个小标题,单独写一件事情。或单独写一个片段,事情单一,便于我们操作。二是构思的时候,看到小标题,就能够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没有写到哪些地方是不是重复了,便于构思时充分地 想好作文的方方面面。使用此法构思文章,应着意于小标题的琢磨雕饰,应做到一要 “小 ”,其外延必须和本节内容一致;二要“短 ”,短了则凝练则含蓄;三要 “巧 ”,或欲擒故纵,或悬念迭起或幽默风趣。或层层递进;四要 “新 ”,新了就避免雷同,有独特的吸引人的力量;还要有文采,可以引用诗词、名人名言,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可以用特殊句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