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 11月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A要 塞 ( si) 歼 灭( qin) 滞 笨( zh)取 缔 ( d) B 督 战( d)瓦 砾 ( l)逃 窜 ( chun) 横 渡( hng) C肃 穆 ( m)阻 遏 ( ji)躲 避 ( b)寒 噤 ( jn) D狼 藉 ( j) 提 防( d) 仄 歪( z)绥 靖 ( jng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歼 ”读 jin,“缔 ”读 d, B项中 “窜 ”读 cun, C项中 “遏 ”读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错
2、误的拼音容易辨识。掌握拼音知识,非一日之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点滴积累,注意识记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汉字拼音,在阅读中做到随时查对。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 “三吏 ”“三别 ”,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干校六记。 答案: B 试题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写作者儿时生活,选自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考点:
3、文学知识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学生熟悉的文学知识,易于判断。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相关信息要注意记忆,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方面积累写作的材料。 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A “国破 ”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 “国破 ”与 “山河在 ”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 ”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可以让我们看
4、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 B句杜甫写 “城春草木深 ”, “草木深 ”应该是杂草丛生破败之景,此情景与前句 “国破 ”是一样的,用自然破败之景来写城池的荒废,暗示国将灭亡。而并非是希望 “生机勃勃 ”。 考点:诗句品析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所写情景容易理解。品味诗句,不仅要大致地了解诗意诗情,还要从细节上即精巧的文字运用上体会诗的精彩处,读得细致,才读得有味道。 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花
5、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 B骆驼祥子的主人公, 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 “三起三落 ”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 “好人自有好报 ”的道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 1915到 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6、: B句判断是错误的,骆驼祥子中主人翁祥子最后的命运是凄惨的,并非是 “好人好有报 ”。 考点:名著内容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学生熟悉的作品。阅读名篇名著,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从名篇名著中了解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 “垃圾场 ”,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 物种类急剧减少。 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 2 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 ,这 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
7、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句是总述,提出 “海洋资源 ”这个话题, 句中 “又有 资源 ”一说,显然是承接 句而说,进一步说明海洋资源的丰富, 句是从 “海洋资源丰富 ”的话题转向另一个相关话题:海洋资源的破坏, 句承接 句具体说明海洋资源破坏的程度。 考点:语句连贯了解 点评:此类考题,都学生来说都比较难,学生掌握不好判断的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 确判断例句的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前后句的关系,并利用句式特点,从选句里选择,采用排除法。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8、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A 对偶 排比 拟人 反语 B 排比 夸张 拟人 比喻 C 排比 对偶 反问 反语 D 夸张 对偶 反问 排比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是排比,排比必须三句以上,也不是夸张,此句没有夸大说明,是实写,所以先排除 CD两项。 句是三个并列的分句,所以是排比,不是对偶,对偶是两句。 句 “狠狠地 ”是拟人的写法, 句 “文明人 ”是反语。 “答案:是 A。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修辞手法显而易见。文字作品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9、、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这类修辞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状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写作时要多使用修辞手法。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 A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 键。 B我无时无刻都在考虑如何搞好学习的问题。 C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方法的改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主语的含义是确定的,而谓语部分中 “成败 ”是不确定的,前后搭配不当,应当改成 “成功 ”。 B句句式错误, “无时无刻 ”单重否定改变了句子要表达的含
10、义,应该改成双重否定 “无时无刻不在 ” ,或改成肯定句,把 “无时无刻 ”改成 “时时刻刻 ”。 D句 “提供 ” 后面少中心语,搭配不当,应该是 “提供 有关信息 ”。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都要细心,方可正确判断。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因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 错误 的一项 ( ) A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 锐不可当 之势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B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后门,正在嬉笑的同学立即显出一副 惊慌失措 的表情。 C华尔街金融风暴使一些人的财产 荡然无存 。 D
11、她已经 精疲力竭 了,又坐 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句中 “锐不可当 ”使用错误,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不符合句意。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成语具体的含义不一定清楚。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华,用好成语,就要清楚的了解成语的具体含义以及情感色彩,平时学习要多积累。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 ) A毛骨悚然转弯抹角走头无路谈笑风生 B永垂不朽栩栩如生言简意该豁然开朗 C鬼鬼祟祟众志成城眼花缭乱意想天开 D杯盘狼藉得意洋洋锲而不舍踌躇满志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 “走头无路 ”应为 “走投无路 ”,投:投奔; B项中
12、 “言简意该 ”就为 “言简意赅 ”,赅:完整; C项中 “意想天开 ”应为 “异想天开 ”,异:奇异。 考点:错别字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错字比较明显。错别字就是形似和音同易错,学习时要注意汉字的结构和读音特点,注意汉字间的区别。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一包花生 陈亦权 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 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
13、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 “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 ”镇长说。 “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 ”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 特叫住了他: “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 ”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 “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 ”“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 ”校长带着愧意
14、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 “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 ”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 ”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 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 这番景象 ,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
15、沉思。 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 生地看了看,问: “这是? ”“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 ”镇长说。 “哦! ”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 “那又是什么呢? ”“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 ”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 “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
16、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 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 艾莱特。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 4 个字)( 3 分) 筹款遭拒 富翁来访 得到善款 【小题 2】阅读第 段,按要求答题。 ( 1)划线词语 “这番景象 ”指什么?( 2分) ( 2)请结合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出镇长的心理活动
17、。 ( 30字左右)( 2分) 【小题 3】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 2分 ) 答案: 【小题 1】 学校被毁 种植花生 准备材料 【小题 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 【小题 3】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一段是故事的起因,写学校被毁;第四写镇长找富翁要求资助被拒绝,第四段写镇长带着孩子们种花生; 第六段镇长带孩子准备建学校的材料;第八段写镇长收到富翁的捐款。 考点:情节概括 点
18、评:本题不难,文章以时间为序讲故事,情节清楚,易于概括。概括情节,要抓住人物和事件。概述情节,要依据叙事线索,找到情节点,简单叙述。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上文即可理解 “这番景象 ”指 “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镇长的心理活动也与这有关系,镇长在种花生的启发下想到与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自己建学校,拟写出人物这一心理活动。 考点:人物心理活动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思考点第五 段结尾处,阅读范围小,便于思考作答。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与故事情节有关,特定的情节中,人物有特点的心理活动,阅读注意体会。 【小题 3】 试题分析:说哪一个人物
19、都行,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他们的思想、性格特点,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考点:评价人物,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形象突出,易于感想。阅读,是了解社会的一种途径,所以读到什么,要善于发表感想。感想可以是评价性的(评价事件的影响,评价人物思想品质),可以是引申式的(由此事想到其它问题),可以是倡导式的(由此事件提出倡导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阅读下面 芦花荡(共 10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
20、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 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 老头子说: “不怕, 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 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
21、话,要过封锁线了! ”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 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 “趴下 ”,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 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
22、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 ” “她挂了花! ” “谁? ”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小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选文的内容。( 2分) 【小题 2】文中 “不怕 ”这个词语出现了三次,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说它们包含了老人怎样的情感和性格?( 4分) 【小题 3】文中加曲线的内容是对两个小女孩的两处描写,从这
23、些描写中你可以看出她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2分) 【小题 4】选文最后两段的描写刻画了当时老人怎样内心?( 2分) 答案: 【小题 1】护送途中,大女孩受伤。 【小题 2】第一个 “不怕 ”与后两个不一样,前者是 “可以,没关系 ”意,( 1分)后者是 “不用害怕 ”意。( 1分)前者写出了老人对女孩的喜爱之情。( 1分)后者写出了老人的自尊、自信和自负。( 1 分) 【小题 3】第一处曲线处写出了女孩的天真可爱,纯洁活泼,后者写出了女孩的坚强勇敢。 【小题 4】为自己的大意使女孩 受伤的懊悔、难过和自责。 【小题 1】 试题分析:了解文中主要人物,分析他们主要的行为,依据人物的行为,梳理故事
24、情节,分析情节主干进行概括。 考点: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度,细节过多,学生抓不住要点。概括内容,要了解文章或文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时语言在简练,修饰性词语可以不用,直接陈述交代。 【小题 2】 试题分析:找到三个 “不怕 ”的句子,仔细阅读前后内容,理解语境,从表现人物的角度来分析其含义。 考点:词语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词语含义不复杂,根据语境易于理解。汉语是很丰富的,词语的含义,要在语境中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理解词语特殊的意义。 【小题 3】 试题分析: “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 ”“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 ”“痛痛快快地洗起来 ”是动作描写,写出女孩天真可
25、爱的形象; “负了伤,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 ”,表现了女孩子的坚强。 考点:人物形象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有故事情节的铺垫,人物形象容易分析理解。人物的表情、行为、语言,在作品中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写的,作者用这些描写多方面地突出人物形象的特征, 要学习多角度描写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题 4】 试题分析: “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 ”是写老头子在发现由于自己的大意让女孩受伤内心的痛苦。 考点:人物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章结尾没有直接描写老头子的感受,必须结构前文有关情节才能体会。在一些作品的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
26、以理解人物的情感,要抓住情节发展的脉络,仔细体会理解。 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 (9分 )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 ”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 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吾不能知子,而缪 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 踵:到,走到。 缪: “谬 ”,错误,荒谬。 【小题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4分) 友人来 过 ( ) A、
27、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逾年而 事暴 ( ) A、暴露,显露 B、凶 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小题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3分) 答案: 【小题 1】 D; A。 【小题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小题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一句,不要望文生义,
28、“来过 ”并非是现在说的 “来过 ”, “过 ”,在古文中有 “探望、拜访 ”的意思,如过故人庄也是如此。 考点:文言字词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课外古文不熟悉,且本题中大多为古今异义字词,容易混淆。学习古文,要注意多积累字词,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变化,加强识记。 【小题 2】 试题分析: “固 ”,通 “故 ”,意为 “本来 ”; “之 ”,代词,译为 “你 ”; “窃 ”:偷;“履 ”:鞋子。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懂。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文中友人 “悔谢 ”来看
29、,友人是一个诚恳的人,结合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诚实相待来谈。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短文内容易懂,易于抒发感想。学习古文,不仅是了解掌握古文的字词和一些写作方法,更要从古文中的汲取思想精神方面的营养,从作者或文中人物形象上 “尝求古仁人之心 ”,这才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意义。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30、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 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 1】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
31、仿佛 若有光 B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D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小题 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 “异 ”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 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小题 3】加横线字与 “皆叹惋 ”中的 “皆 ”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男女衣
32、着, 悉 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 咸 来问讯 C 具 答之 D黄发垂髫, 并 怡然自乐 【小题 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小题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 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1分)。 【小题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用反选法, “交通 ”“妻子 ”“无论 ”都是古今异义字词, A项 “仿佛 ”意为“好
33、像 ”,古今义基本相同。 考点:文言字词古今异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比较熟悉。解释文言字词,要注意字词的活用,要了解本义,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把四个选项看一遍,选凭语感判断,再概括所学知识判断。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不是 “现实社会 ”的景象,而是他心中理想的社会。 C错。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 C句错误明显,学生一看便知。理解文意,可从具体文字的含义入手,也可以文章整体内容上把握,多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 【小题 3】 试题分析: “悉 ”“咸 ”“并 ”与 “皆 ”意思 相同,意为
34、“都 ”,而 “具 ”的意思是 “详细 ”。所以选 C。 考点:文言字词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关键词语: “为 ”:给、替; “具 ”:详细; “闻 ”:听说到的,“叹惋 ”:感叹惋惜。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基本能看出来,把关键词译准确即可。翻译文言句子,最大的障碍,是字词含义的变化莫测,要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差异,这需要在学习中对古文字 词有一定的积累,对古汉语的语言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小题 5】 试题
35、分析:根据老师对本文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从 “理想 ”和 “现实 ”两个角度思考。 考点:文章主旨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此问题是本课学习中重点问题,老师着重讲解过,有所记忆即可作答。理解文章主旨,在了解文章所写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取向,分析作者描述的方式,关注结尾文字,思考其含义。 语言表达 综合学习 (4分 ) 【小题 1】下边这个雕塑是在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年的 “铸剑为犁 ”主题雕塑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雕塑。( 2 分) 【 小题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主题雕塑的含义。( 2 分) 答案: 【小题 1】雕塑是一个体魄健壮的青年,他一手拿着一把锤子,另一只手
36、拿着一把宝剑,他正在用锤子把这把战争的武器改造成农具 犁。 【小题 2】这个雕塑反应了全人类的愿望: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把战争的武器变成生活的工具,造福人类。 【小题 1】 试题分析:用简洁的文字介绍图的内容,注意语言的生动性:高高的平台,健壮的勇士,高举的锤头,挥动的手臂,弯折的剑。 考点:梳理信息,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选不好主要的 “信息点 ”,平时这方面的训练较少。 了解材料的信息,首先要对材料的信息点作一梳理,将材料的内容分几个方面,找到主体事物加以说明。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 “铸剑为犁 ”一词的含义, “剑 ”指代战争, “犁 ”指代 “和平 ”,根据图中的造
37、型,即可理解图的主题。 考点:理解材料,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图中表达的思想比较明确。理解与材料(文字、图画)主旨,要仔细观察内容,思考作品表达的思想,领会其深义。 默写 古诗文默写( 10分)。 【小题 1】 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小题 2】石壕吏中 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小题 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小题 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 5】长歌行一诗中所要阐明的人生哲理是: , 。 【小题 6】 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小题 7】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灏黄
38、鹤楼) 【小题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答案: 【小题 1】会当凌绝顶 【小题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小题 3】感时花溅泪 【小题 4】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题 6】波撼岳阳城。 【小题 7】芳草萋萋鹦鹉洲 【小题 8】濯清涟而不妖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 “凌 ”不为 “临 ”, “吏 ”不为 “史 ”, “溅 ”不为 “贱 ”, “牍 ”不为 “犊 ”, “徒 ”不为 “陡 ”, “撼 ”不为 “憾 ”, “萋 ”不为 “凄 ”, “洲 ”不为 “州 ”, “濯 ”不为 “淖 ”, “涟 ”不为 “莲 ”, “妖 ”不
39、为 “娇 ”。 考点:古诗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 ,皆是学生熟记熟背的诗句。古诗背诵,先要大致的读熟全诗,然后对诗中的名句与描写精彩或富有含义的重点诗句重点加以记忆。 作文 作文( 50分) 请以 “那一份温暖不能忘怀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 请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一篇叙述性的文章,不少于 600字。 (2) 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眼是 “温暖 ”, “温暖 ”,即美好的人物美好的事情美好的情愫带给自己美好的感受美好的享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一个
40、让自己感到 “温暖 ”的人或一件事,要以丰富的细节描写表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感人之处,才能突出自己内心 “温暖 ”的感受,突出 “不能忘怀 ”的意义。重大挫折时,老师的鼓励,父母的理解,同学的安慰,足以使自己感受到有师情亲情友情的 “温暖 ”;孤独时,一本书一首歌足以使自己如获至友般感到 “温暖 ”;无助时,很多陌生人无私的帮助,让自己深深感受到世人好人多社会人情的温暖。 “不能忘怀 ”,有两层含义, 一是这份温暖产生于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环境中给自己别一番滋味感受深刻,另一层含义是 “不要忘怀 ”别人给自己的那一份温暖,永怀一颗感恩的心。能够写出第二层含义,文章就有亮点了。第二种写法,不拘泥于写一人一事,生活中让自己感受 “温暖 ”的人和事很多,家里、学校时、社会上,只要你善于观察,学会感受,总有一份份温暖像一束束阳光照进心里。选取一些生活的片断和社会见闻,叙说一份份温暖的人情,告诉人们 “那一份温暖不能忘怀 ”。 考点:写作 点评:本作文不难写,关键是角度,角度选得好,文章就能出彩。学生写作文选材大多关注家里的事和学 校的事,都写就难于写出新东西。要学会观察社会,除了自己亲历外,看电视,在车上听别人聊天,听父母说单位的事,都是了解观察社会的方式,不经意间这些听来的东西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从社会见闻的角度写作,文章易写得丰富而深刻,易受到审卷老师的关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