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 “中国梦 ”,他引用了三句诗 “雄关 mn( )道真如铁 ”、 “人间正道是 cng( )桑 ”、 “长风破浪会有时 ”,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 ki( ),cu( )人奋进。 答案:漫、沧、慨、催 试题分析:注意形似和同音易错字,不要把 “漫 ”写成 “慢 ”, “沧 ”写成 “苍 ”, “慨 ”写成 “概 ”, “催 ”写成 “摧 ”。 考点:汉
2、字字形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汉字,根据语境仔细辨识即可作答。这几个字考查的就是学生对汉字形似和同音字的辩识能力,要在语境中(句意、词义)了解其含义,然后再判断,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笔误。 专题研究( 7分)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 “爱鸟 ”专刊。根据这一主题,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 请你帮助设计一则护鸟广告。( 2分) 请你写出 两个有关鸟的成语或带鸟的诗句。( 2分) 近期,禽流感肆意蔓延,有人主张捕杀鸟类。有人则反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分) 答案:( 1)如: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鸟类( 2)如:鸟语花香、惊弓之鸟。几处早莺争
3、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提出看法1分,陈述理由 2分,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从爱鸟的责任来拟写广告词,语言要简洁、生动、有力;从禽感感与鸟禽的来说明,带有禽流感的鸟禽是绝少数。 考点:知识积累,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题目要求简单,易于解答。语文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 要注意积累书本以我外的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关注自然关于社会。 语文实践活动。( 5分) 学校决定创办校刊,向师生征集意见,现在请你为校刊命名,并写出拟设置的四个栏目名称。 刊物名称: 栏目名称: 、 、 、 。 答案:名称:新路、明天、起点、放飞等。栏目:校友风采,校长寄语,青春风景
4、线,春满校园等。 试题分析:名称要符合学生的喜爱和校园生活的特点,最好含有比喻,使刊名生动,有吸引力。 考点:语文知识实际运用 点评:本题不难,拟写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语文,就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锻 炼能力。 选择题 下列句中标点 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 A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B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 吗?它会笑你呢。 C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D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句第一句应该用逗号,第二句应该用感叹号,两句的情感逐惭加深,前一句基本
5、是陈述,后一句是抒情,语气后一句比前一句要强。 考点:标号符号的使用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认识比较模糊,判断不清。标点符号的用法,不能硬记,而必须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记忆,注意区别易混的标点符号。 下列句子中 有语病 的一项是( 2分) ( ) A为了防止禽流感蔓延到我市,工作人员日夜巡查。 B通过这次读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C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定响应团委 “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的号召。 D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通过 使 ” 这是常见病句,两个介词结构连用,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删去一个。 考点:病
6、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 B句病因非常明确。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因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读书与思考下文,完成小题。( 14分) 读书与思考 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 种读书法,古人叫做 “记诵之学 ”,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
7、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 “活 ”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 “化学作用 ”,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 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 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 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
8、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 “不思 ”、 “不学 ”,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 “罔 ”和 “殆 ”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 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小题 1】选文的
9、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第 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3】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 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1分 ) 【小题 4】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3分) 【小题 5】请写出你读过的一部文学作品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提示:写出作品、作者、主人公)( 6分) 答案: 【小题 1】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小题 2】比喻论证。( 1分)形象地论证了读书时动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重要性。 1分 【小题 3】此题无惟一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如: “
10、思考,才能增长学问 ”。 【小题 4】如: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题 5】写出名著、作者 、主人公各 3分,写出体会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在讲读书与思考的关系,说明读书为什么要思考,最后在总结议论时才归纳出论点:读书中,思考很重要。 考点:论点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读完文章即可发现论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发表的主要观点,可从标题或开头段或结尾段的文字中寻找,如果作者没有明确的提出论点,那就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把读书比作人的胃对营养的吸收,是比喻论证,说明读书也要胃一样选择有
11、营养的东西吸收,怎么选择?落点还是在 “思考 ”上。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非常明确,容易判断。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意例句的特点,句式是条件关系的句子: “ 才能 ” ,修辞上是比喻句; “糟粕 ”“营关养 ”,选一个与思考有关的喻体拟,组成条件关系的句子。如:思考,才能在知识的路途上柳暗花明。 考点:仿写句子 点评:本题有难度,例句内容简单但暗含特点,这些特点容易被学生忽略。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 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12、,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小题 4】 试题分析:读书的名言很多。名人说的话,格言,俗语,只要是与读书有关的,固定格式的句子即可算为 “名言 ”,名,即著名的,大家知晓的。 考点:知识积累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易选。记忆名言大有好处,一方面从名言中汲取明白道理,汲取思想的营养,一方面积累写作的材料,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提示,要点明作品名、作者。 “体会 ”可以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选一个角度说,说明自己读书的收获。 考点:观点 发表,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要求宽泛,学生可自选材料发表观点。发表观点,首先要有针对性,把所
13、问的问题看清楚,抓住问题的核心,要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要阐述理由,理由要能说明观点,三不能极端,力求辩证地分析看问题。 阅读郑成南父爱陷阱一文,完成小题。 ( 15分)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 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
14、,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用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 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 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
15、,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 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 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
16、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 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 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 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
17、,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 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小题 1】从 “不慎掉进陷阱 ”
18、到 “爬到井口 ”, “他 ”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4分) 警觉地应对危险 【小题 2】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 “满脸憔悴 ”,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 ”有哪些原因。( 3分) 【小题 3】父亲说, “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 ”,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 4分) 【小题 4】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中父亲的形象。并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位父亲教育方式的看法。( 4分) 答案 : 【小题 1】消极地等待救援 (被动地等待救助 )积极地设法自救 (主动地设法自救 ) 【小题 2】答案:要点 : 父亲在
19、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 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意思对即可) 【小题 3】埋下了四处伏笔 :(1)忽然,他听到一一阵 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小题 4】父亲是一个懂得磨炼孩子、教给孩子方法,是一个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 2分)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增强孩子的自救能力,值得提倡。(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一二段中 “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 ”“ 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 ”是写
20、第一阶段,孩子寻求依靠消极地等待;第八段中 “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 ”是写第三阶段:自己努力自救。 考点:文意理解,概括情节。 点评:本题不难,根据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即可概括第段情节。分层概括情节,要找到一个分层的标准,即以什么来划分情节,或时间的变化,或空间的变化 ,或人物行为的变化,然后再概括情节中主要信息。 【小题 2】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中的细节来分析理解,森林,有野兽出没,父亲一定 “一直守在井口 ”,父亲一夜没有休息,虽然相信儿子能自救,但也焦急得彻夜无眠。 考点:人物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情节有所提示。人物内心的感受与人物所经过的事件有关,所以,可以要理清人物
21、与事件的关系,从文章故事的叙述中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中有如几外写到 “草 ”和 “声音 ”,在文中找到,并将这些细节与父亲最后说的话联系起来,理解文章中这种细节照应的写作。 考点: 写作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字信息易寻。阅读文章,不仅要从思想、情感上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学习,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中 “父亲 ”故意不救助儿子让儿子自救这一重要信息点是理解 “父亲 ”对儿子特殊的 “爱 ”,理解 “父亲 ”的形象。对自己的父亲,简要说明其教育的方法以及自己对这种教育方法的评价即可。 考点:理解文意
22、,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形象突出,易于评价。阅读文章,联系生活,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向训练,平时要善于将所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 联系,会学思想,善于表达。 阅读 “能吞能吐 ”的森林一文,完成小题。( 11分)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 ,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 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 吞吐 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 吞水吐雨器 。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
23、 能吞能吐 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 4 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 吞碳吐氧机 。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 能吞能吐 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 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
24、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 能吞能吐 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小题 1】( 1)造成 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 2分) 【小
25、题 2】文章第三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3】文章第一段中的 “据专家测算 ,一片 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 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中的 “据专家测算 ”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分) 【小题 4】假如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阅读本文后,你对我市的 “双创 ”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 2分) 答案: 【小题 1】( 1)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1分)由于地球上 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1分) ( 2)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1分)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
26、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1分) 【小题 2】列数字( 1分)说明在短时间内地球上森林被破坏的程度之严重。( 2分) 【小题 3】不能删去( 1分)这样增强了测算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去掉就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分) 【小题 4】如: 加大 “双创 ”活动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快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严格控制 “三废 ”排放,还我市碧水 蓝天。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所提问题的两个关键词 “原因 ”“影响 ”,从文章中搜索与此两个词有关的信息,理解概括作答。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相关文字论处。阅读考试
27、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概括要点,语方要简练,点明即可,要点不能遗漏。 【小题 2】 试题分析: “200年间 ”“三分之一 ”是列数字,说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森林减少的速度很快,保护森林迫在眉睫。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非常明确,容易判断。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 【小题 3】 试题分析: “据专家推测 ”,三个词第三个词都有作用, “据 ”,说明不是作者自己的估计,是此用的,表现作者说明的
28、客观性, “专家 ”,说明结论的权威可靠性, “推测 ”,并不是现实,指是一种认识,表现专家所说的客观性。这一些都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是常说常考的问题,易于理解。在说明文阅读中,提问 到一个词的作用,尤其是限制修饰性的词语,基本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考虑,要解释怎么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小题 4】 试题分析:可从宣传、教育、规划、措施、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要围题干中所说的 “卫生 ”“环境 ”两个信息点上去拟写。 考点:发表感想,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文意的中心话题突出,易于发表感想。本题拟题很好,在
29、考查学生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14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 也日益 ,赐也日损 。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 处,赐好说 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 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
30、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 其所与处者焉。 ”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 “商 ”和下文的 “赐 ”皆为孔子弟子。 益:长进。 损:减损。 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说:谈论。 视:看,比照。 化:融合。 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子划线字意思。 (4分 ) ( 1)有龙则 灵 ( 2)可以 调 素琴 ( 3)则商也 日 益 ( 4) 是以 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小题 2】翻译句子。( 4分) (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小题 3】甲文作者给
31、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生 活情趣?( 2分) 【小题 4】乙段中的 “芝兰之室 ”,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刘禹锡所提到古贤的 “ ”和 “ ”都称得上是 “芝兰之室 ”。( 4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1)灵验,神奇 (2)调琴,这里指弹奏 (3)每天,一天天地 (4)因此 【小题 2】 (4分 )(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小题 3】 (3分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2分 )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分 ) 【小题 4】
32、(4分 )“诸葛庐 ”或 “南阳诸葛庐 ”(2分 )“子云亭 ”或 “西蜀子云亭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的 “日 ”的活用, “日 ”是句词,在句中做状语,译为 “一天比一天 ”; “是以 ”是倒装,本为 “以是 ”,意为 “因此 ”。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字词简单,易于解释。解释古文字词,学生总是习惯地用现代义替代古义,这是习惯问题,所以要加强古文方面的学习,培养学习古文的好的思维,好的习惯。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注意字词的借代义, “丝竹 ”指乐器,借代 “音乐 ”, “之 ”主谓之间不译, “乱 ”:形容词动用:扰乱 , “案牍 ”,
33、主公文的案桌,借指 “公务 ”,“劳 ”,意动用法: “使 劳累 ”,形:身体。第二句, “好 ”:喜欢; “贤 ”:比 贤良, “处 ”:相处、交往; “说 ”:评价; “若 ”:比。 考点:文言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翻译文言句子,一要解释清楚字词义,二要注意句式与现代语言习惯的差异,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作者对 “陋室 ”环境、人际交往、生活情趣的描写和用诸隐士自比来看,作者喜欢清静无扰的生活,远离官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考点:作者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全诗所表现的情感还是 很明显的。理解诗人的情感,要从诗人所描写的事物上去理解,分析作者所
34、写事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寄托其上思想与情感。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一中找出即可,诸葛亮曾隐居于隆中草庐;西汉文人杨雄,子子云,身居陋室而志向远大,最终青史留名,后人在他少年潜居之处建亭纪念,是为 “子云亭 ”。 考点:知识积累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学习古文,所涉及的典故要了解清楚,一方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文化素养。 诗歌鉴赏 阅读杜荀鹤的小松 一诗,完成小题。( 6 分)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 不识凌云 木, 直待凌云始道 高。 注释: 时人:指普通的人。 凌云:直冲云霄。 始道:才说。 【
35、小题 1】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 2 分) 【小题 2】诗人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 “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你觉得作者借这首诗讽刺了什么?( 2分) 【小题 3】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意思相近,请你默写出来。( 2分) 答案: 【小题 1】矮或小、刺头 【小题 2】讽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浅陋 【小题 3】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一句是写小松刚刚从草丛是露出 “刺头 ”,小松才刚刚露出 “蓬蒿 ”的一点点,这是要描写小松的矮小,且梢叶为刺状。 考点:诗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诗的内容浅显易懂。
36、此类题首先要对诗歌的信息点作一梳理,抓住重点的 “信息点 ”,看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是如何突出特点的。 【小题 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题干介绍的作者身世,再理解 “时人不识凌云木 ”一句的含义,这里的 “凌云木 ”指的是诗人自己,讽刺了世人不识才,见识浅陋以及以地位识人的世俗风气。 考点:诗歌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短小,意义明确。分析某些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品析诗歌的方法之一,学习古诗要注意诗歌中一些词语在表达诗意诗情方面的作用。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解答第二题的基本义,理解诗歌的含义,再联想到韩愈在马说里所写到的埋没人才的的句子。 考点: 点评:本题不难,韩愈的马说学生很
37、熟悉,易于作答。此题拟题很好,让学生进行知识联想,提醒学生学习时要融会贯通,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0分,每题 1 分) 【小题 1】管中窥豹, 。 【小题 2】抽刀断水水更流, 。 【小题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小题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 5】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小题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小题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小题 8】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 _ , _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答案: 【小题 1】只见一斑 【小题 2】举杯销愁愁更愁 【小题 3】燕然未勒归无计 【小
38、题 4】无边落木萧萧下 【小题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小题 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 7】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小题 8】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 “斑 ”不为 “班 ”, “销 ”不为 “消 ”, “愁 ”不为 “惆 ”, “燕 ”不为 “雁 ”, “勒 ”不为 “勤 ”, “计 ”不为 “机 ”, “萧 ”不为 “潇 ”, “意 ”不为 “义 ”, “粹 ”不为 “碎 ”。 考点:诗文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所学生熟悉的诗文。背诵诗文,不要死记硬背,要选理解其意,了解诗文中重点的精彩的句子,弄懂其含义,看清每个一字,关注易错字,准
39、确地记忆。 作文 作文( 60分) 请以 “ ,就在我身边 ”为题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什么 “就在我身边 ”,学生会想到 “人 ”,亲人、老师、同学,这当然可以,但这样的文题不生动, “生硬平谈 ”从文题就开始了,文章很难出彩。所以要想好这个在 “身边 ”的东西,最后填一种表达情感的词,比如温暖、友情、爱等,其中 “爱在身边 ”比较好起笔。 “身边 ”,选材上有要求,必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所见所闻应该是 “身边 ”发生的,选 “感动中国 ”中的事例就不适合了。可选一个身边一个人,写爱的故事,当然不一定是爱自己,自己爱他人也可以,只要是自己 “身 边 ”的人和事就可以。所要注意的是,爱在身边与爱在我心里又不一样,爱在我心里是写自己,爱在我身边是写他人。也可以选择诸多的生活片断,写不同人物的爱的表现,突出我身边是爱的海洋这一主题。 考点:写作 点评:此作文还是很好写的,对于孩子来说,受到的关爱很多,但写好一篇文章,写得精彩,立意和选材是关键,要把文章的主旨意义立在社会的角度上,超出于个人的情感,善于以小见大;选择材料要选生动的典型的材料,可以挖掘出丰富意义的材料;写作时要注意运用细节,善于抒发情感,细节能使文章内容感人,抒情能使文章产生共 鸣。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