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白杨礼赞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打 “”或 “”。 【小题 1】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 ) 【小题 2】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
2、 ) 【小题 3】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的。 ( ) 【小题 4】白杨礼赞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 )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小题 1】试题 分析:在文中 ,作者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联想到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显然,运用了托物抒情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运用的掌握。 点评:托物抒情,即借赞美某一事物,来抒发对另一种人、事、物的赞美。 【小题 2】试题分析:象征手法是
3、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比喻是 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象征、比喻、拟人的理解。 点评:解答此题,弄清什么是象征、比喻、拟人的概念是关键。 【小题 3】试题分析: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依次写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白杨树内在品格的不平凡,以及白杨树象征意义的不平凡。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线索的把握。 点评:解答此题,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即可
4、明确贯穿其中的线索。 【小题 4】试题分析: 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点评: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记忆是关键。 解释词语。 【小题 1】妙手偶得 【小题 2】坦荡如砥 【小题 3】伟岸 【小题 4】纵横决荡 【小题 5】秀颀 答案: 【小题 1】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小题 2】坦荡如砥 平坦得像磨刀石。 【小题 3】伟岸 魁伟、高直。 【小题 4】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小题 5】秀颀 美而高。 【小题 1】试题分析: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 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出自陆游文章诗:
5、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砥,磨刀石。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伟岸: “伟 ”是指 “雄伟 ”的意思 ,“岸 ”是指 “高大 ”的意思 ,“伟岸 ”就是 “雄伟高大 ”的意思了。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
6、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纵横:奔放,不受拘束;荡:冲杀。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5】试题分析:秀颀:美而高。颀,高。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选择题 选出划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 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婆 娑 ( ) 潜 滋暗长( ) 主 宰 ( ) 倔 强挺立( ) B开 垦 ( )无边无 垠 ( ) 倦 怠 ( ) 虬 枝( ) C 锤 炼( ) 秀 颀 (
7、) 外 壳 ( ) 恹 恹欲睡( ) D 毡 子( ) 旁 逸 斜出( ) 泛 出( ) 出坦荡如 砥 (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 “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因此,我们可采用排除法。 A项中 “倔 ”应读 “ju”; B项中 “垠 ”无后鼻音,应读 “yn”; C项中“壳 ”是多音字,应读 “k”。故 ABC 都不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正确读出汉字的读音 ,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识记、积累,还要特别注意有无后鼻音的区别 ,以及多音字的归类。 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1.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
8、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3.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4.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 2、 3、 4、 1 B 2、 1、 3、 4 C 2、 4、 3、 1 D 2、 1、 4、 3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 2句提醒人们白杨树不仅仅是树,暗示了读者应该联想到人。那么,应该联想到什么人呢
9、?接下来,第 4 句中 “至少 ”提醒人们联想到北方农民。第 3句中 “竟一点 ”进一步提醒人们联想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 1句中 “更远一点想到 ”提醒人们联想得更远一 点。四句之间由远到近、由浅入深,层次非常清楚。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语句顺序的排列能力。 点评:语句顺序的排列,结合关键文字把握内在联系是关键。 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3.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
10、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 1小题是比喻,是把黄土高原比喻成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第 2小题是比喻,把白杨树比喻成 “伟丈夫 ”;第 3小题是拟人,将白杨树人格化,赋予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的性格特征;第 4小题是对比,把“贵族化的楠木 ”与 “白杨树 ”进行对比,特出其淳朴、顽强的性格特征。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掌握。 点评:修辞手法是常见、常考的知识点,需要加强辨析。 指出下边的陈述句哪些是肯定,哪些
11、是否定。 【小题 1】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 ) 【小题 2】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世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 ) 【小题 3】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 ) 【小题 4】海水冶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 ( ) 【小题 5】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 ( ) 【小题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 ) 答案: 【小题 1】肯定 【小题 2】否定 【小题 3】肯定 【小题 4】否定 【小题 5】否定 【小题 6】肯定 【小题 1】试题分析: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肯定句、否定句的
12、重要的区别便是有无否定词。第 1小题中无否定词,属于肯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2】试题分析:否定句则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第 2小题中无否定词 “不 ”,属于否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3】试题分析: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肯定句、否定句的重要的区别便是有无否定词。第 3小题中无否定词,属于肯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4】试题分析:
13、否定句则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第 4小题中无否定词 “不 ”,属于否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5】试题分析:否定句则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第 5小题中无否定词 “不 ”,属于否定 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6】试题分析: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肯定句、否定句的重要的区别便是有无否定词。第 6小题中无否定词,属于肯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
14、具有否定词。 画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有同义词的一项是( )。 A它没有 婆娑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B但是它伟岸, 正直 ,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让那些看 不起民众、 贱视 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D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 坚强不屈 ,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中哨兵? 答案: C 试题分析: “贱视 ”为轻视、藐视的意思。 C项中的 “鄙视 ”也是这个意思。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15、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辨析同一语句中是否有同义的词语。 句子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 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 ),像消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淡青色。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着西北风。 A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 B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闯入 直立 现出 抗
16、拒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寻找突破口。就第 1小题而言,显然应该选 “扑入 ”,因为根据语言环境,汽车在奔驰,按照我们的生活常识,车外的景象似乎也是迎面向后奔驰,给人 “扑入 ”之感。因此,可以迅速排除 A、 C、 D。再看第 4小题, “对抗 ”一词也更能突出白杨树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应用能力。 点评:正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联系语境选择最佳词语。 选出划线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旁 逸 斜出 以 逸 待劳 名人 逸 事 B视 野 旷 野野 蛮 C 参 天 参 考 参 拜 D潜 滋 暗长 滋 蔓 滋 芽 答案: D
17、 试题分析: A项中的 “逸 ”的义项依次为逃跑(引申为伸出)、安闲、散失; B项中 “野 ”的义项依次为范围、郊外、不讲情理; C项中的 “参 ”的义项依次为插入、检验、旧指下级进见上级。 D项中的 “滋 ”的义项都为生长。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词意思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识记,都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正确地掌握字义,需要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辨别、整理、归类。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视野 贱视 挺拔 积雪初溶 C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
18、要求 “有错别字的一项 ”。 B项中 “积雪初溶 ”中的 “溶 ”应写作 “融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的辨别、书写能力。 点评:正确书写 ,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融化 ”与 “溶化 ”之意也有区别,“融化 ”是固体 (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 “溶化 ”是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所以,搞清楚汉字的意思,也是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 现代文阅读 指出下边的疑问句表达疑问有什么不同。 【小题 1】哪一种办 法省时间? 【小题 2】巴黎这座世界闻名的繁华之都的出现又何尝是一日之功呢? 【小题 3】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小题 4】你要买这本书? 【小题 5】路只有一
19、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小题 6】 “是偷你家的还是偷老六一家? ”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答案: 【小题 1】特指问。用疑问代词 “哪 ”来提出疑问,要针对这个疑问代词来回答,说明某一种办法省时间。 【小题 2】反问。用肯定的反问句式加强否定语气,强调 “巴黎这座世界闻名的繁华之都的出现不是一日之功 ”。 【小题 3】正反问。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说明 “有一块钱 ”或 “没有一块钱 ”。 【小题 4】是非问。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说明是或者不是。 【小题 5】反问。用否定的反问句式,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 “一翻身就会骨
20、碌下去 ”。 【小题 6】选择问。提出并列的两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作出肯定的回答,说明是 “偷我家的 ”或者是 “偷老六一家的 ”。 【小题 1】试题分析:特指问是有所指而问,句中常用 谁、什么、怎么、怎样、哪、几、多少 等疑问词作疑问点,句末有时可加语气词 呢 以示强调。特指问要求针对疑问词所提的问题作具体的回答,不能单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问句结构形式的辨析能力。 点评:问句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分为 :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问、正反问等。把握各自特征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
21、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问句结构形式的辨析能力。 点评:问句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分为 :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问、正反问等 。把握各自特征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问句结构形式的辨析能力。 点评:问句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分为 :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问、正反问等。把握各自特征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 “吗 ”、 “吧 ”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
22、你明天会来吗? 这件事你知道吧?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问句结构形式的辨析能力。 点评:问句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分为 :是 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问、正反问等。把握各自特征即可。 【小题 5】试题分析: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问句结构形式的辨析能力。 点评:问句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分为 :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问、正反问等。把握各自特征即可。 【小题 6】试题分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 “是、还是 ”连
23、接分句。常用语气词 “呢、啊 ”,不用 “吗 ”。例如 :是早上锻炼 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问句结构形式的辨析能力。 点评:问句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分为 :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问、正反问等。把握各自特征即可。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 “麦浪 ”,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24、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 “雄壮 ”,也许 是 “伟大 ”,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 “雄壮 ”或 “伟大 ”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 单调 ”。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小题 1】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在文中用 “”标出来。 【小题 2】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句。 【小题 3】作者由所见而产生的所感有两点,这两点是: “”、 “”和 “”、 “”(用文中词语填空)。 【小题
25、4】本段第 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的特点。第 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的特点。 【小题 5】作者所感的两点中,哪一点 是主要的?哪一点是次要的?从文中找出准确表现其主、次的动词。 【小题 6】本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雄壮、伟大和倦怠、单调。 【小题 4】黄绿错综、辽阔平坦 【小题 5】 “雄壮 ”、 “伟大 ”是主要的,动词是 “涌起来 ”; “倦怠 ”、 “单调 ”是次要的,动词是 “潜滋暗长 ”。 【小题 6】本段写黄土高原,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在 “雄壮 ”“伟大 ”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而驱赶了
26、“倦怠 ”“单调 ”的情绪,令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正是白杨树 。这样写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很好地衬托了白杨树。 【小题 1】试题分析: 讲的是所见, 讲的是所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层次划分的能力。 点评:划分层次,认真读文段是关键。 【小题 2】试题分析:第 句指出 “黄绿错综 ”,第 句对 “黄 ”、 “绿 ”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揭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心句的把握。 点评:找出中心句是常考题型,要弄清句子内部的关系。 【小题 3】试题分析:第 句中间是分号,分号前提及 “雄壮 ”、 “伟大 ”;分号后,“然而 ”一词话锋一转,提及 “倦怠 ”、 “单调 ”。 考点:此题考查的
27、是对句子内部层次的把握。 点评:把握 “然而 ”,即可明确语句讲了两层意思。 【小题 4】试题分析:第 句具体描述了黄土与麦苗相间的景象 ,可谓 “黄绿错综 ”。第 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的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语句内容的把握。 点评:分清语句描述的不同内容,要认真阅读语句,并能扣住关键字词概括其内容。 【小题 5】试题分析:文章标题是 “白杨礼赞 ”,黄土高原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属于环境描写,也是为了写白杨树服务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评:环境描写展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 境的不平凡,对白杨树的不平凡起着衬托作用。 【小题 6】试题分析: “雄壮 ”、 “伟
28、大 ”是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 说 “倦怠 ”、 “单调 ”,其实并非真意,只实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白杨树。 “雄壮 ”、 “伟大 ”显然是主要的感想。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点评:主要的感想是什么,把握写作意图是关键。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 “婆娑 ”或 “旁逸斜出 ”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
29、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小题 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小题 2】为什么说白杨树 “是树中的伟 丈夫 ”?(用原文回答) 【小题 3】和 “伟丈夫 ”形成对比的词语是 “”,这样对比的作用是:欲扬先抑,否定了 “”,肯定了 “”,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小题 4】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
30、象征意义的? 答案: 【小题 1】 “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作者对白杨树的评价。 “当你在 精神和意志?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小题 2】因为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而且 “坚强不屈与挺拔 ”。【小题 3】好女子,好女子,伟丈夫。 【小题 4】第一句是说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 由树联想到人。第二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由白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第三句是说守卫家乡的哨兵就像白杨树一样,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是说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
31、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小题 1】试题分析: “当你在 精神和意志? ”是在提醒读者有白杨树联想人及人的可贵精神,显然属于一层,是在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前一层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是对白杨树的高贵品质的揭示,是对白杨树的评价。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层次的划分及层意的概括。 点评: “当你在 精神和意志? ”是一个突破口,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单位,讲的是一层意思。明白了这一点,层次划分及概括层意便简单了。 【小题 2】试题分析:白杨树 “是树中的伟丈夫 ”,显然是因为白杨
32、树具备 “伟丈夫 ”的品质。由此,从本段中很容易找到答案:。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分析理解能力。 点评: “伟丈夫 ”应该具备伟丈夫的品格;伟丈夫的品格文中定然有揭示。 【小题 3】试题分析: “伟丈夫 ”相对的是 “好女子 ”,而这形成对比。作者实际上是要颂扬白杨树是 “伟丈夫 ”,却先否认它是 “好女子 ”,这便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及欲扬先抑的手法的理解、把握。 点评:对比是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欲扬先抑,是指行文中根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辩证法,使情节的安排、事物的发展等呈起伏变化的写作方法。 “抑 ”就是抑制、下压,指对人、事、物的贬低,情调的低沉; “
33、扬 ”就是褒奖、抬高,指对人、事、物的褒赏,情调的高昂。 【小题 4】试题分析:第一个反问句提醒人们白杨树 不仅仅是树,暗示了读者应该联想到人。那么,应该联想到什么人呢?接下来,第二个反问句提醒人们联想到北方农民。第三个反问句进一步提醒人们联想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三个反问句 “更远一点想到 ”提醒人们联想得更远一点,联想到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四句之间由远到近、由浅到深,层次非常清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之间层层深入的关系的理解、把握。 点评:应把握住文中的语言标志, “至少 ”、 “竟一点 ”、 “更远一点 ”三个词语标志着四个反问句之间层层深入的关系。善于把握语言标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