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1.15KB ,
资源ID:28960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896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2分)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 近期,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说 :“ 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成世界的文学。 ” 莫言的此次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译作家们真是功不可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劳将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翻译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

2、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 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 6种,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 莫言的获奖感言,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文化事业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翻译工作。因此 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 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 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

3、可想象的。因此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当深远。 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国内外译中有大量 翻译人才, 但中译外的人才严重溃乏,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存在 。健在的老一辈翻译家,许多人已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同时,翻译工作的商业化和金钱化,也对文学作品中译外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人才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文学作品的中译外工作。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 1949 2009)指出,截止到 2011年年底,在 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

4、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 43%、 34%、 10% 、 5%和 4%。 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最近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出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译外事业的国际化;三是要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四是要释放翻译服务业的产业潜能,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外译产业的市场效应和 产业规模。相信这些建议

5、一旦成为实施的举措,那么中国文学进一步变成世界文学将会大大提速。 一个莫言,现在代表中国,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 “藏在深闺人未识 ”。让更多莫言式的作家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翻译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 ( 2012年 12月 13日东方时评,有修改) 【小题 1】第 段画浪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2分) 【小题 2】第 段中 “藏在深闺人未识 ”在文中的含义是 ( 3分) 【小题 3】第 段画直线句主要 运用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 4分) 【小题 4】上文第 至第 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 )(

6、 3分)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小题 5】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 的问题,进而提出 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 ;( 2) ;( 3) (10分 ) 答案: 【小题 1】溃 匮 【小题 2】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不为他人所知。 【小题 3】举例论证( 2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翻译人才的缺失, 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小题 4】 C 【小题 5】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 走向世界 ( 2分)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 2分)( 1)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分)( 2)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 2分)( 3)

7、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 【小题 1】试题分析: “溃 ”是 “冲垮、垮塌、溃烂 ”的意思, “匮 ”是 “缺乏 ”的意思。这里我们是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 “溃 ”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

8、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小题 2】试题分析: “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 藏在深闺人未识 ”,就是说,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因而不为他人所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

9、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3】试题分析: “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 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 1949 2009)指出,截止到 2011年年底,在 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 43%、 34%、10% 、 5%和 4%”这句话列举了具体的几个数据,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是最少的,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这一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10、、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 4】试题分析:第 至第 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第 4段论证了“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莫言小说的获奖就是得益于翻译。第 5段接着论述了中国翻译行业的局面: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 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第 6段接着论述了

11、 “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 ”的重要性及目前所做得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结构的分析。 点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 “引论、本论、结论 ”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层进式: “层层深入 ”式;对照 式;并列式;总分式: “总论 分论 总论 ”式、 “总论 分论 ”式、 “分论 总论 ”式。 【小题 5】试题分析: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

12、到了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问题,进而提出 “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翻译工作由其是中译外的工作 ”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第 4段 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第 5段 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第 6段 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首先要找到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然 后再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分析议论文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就要考虑作者的论点,考虑他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6分) 蝈蝈

13、的叫声 “唧唧,唧唧 ” 窗外,若隐若现地传来一阵叫声。 我警觉地竖起耳朵。是什么声音?从哪里传来的?怎么这么刺耳? 自从儿子进入中考倒计时以来,我对声音就特别敏感。有一次,六楼一户人家搞装修,虽然与我家隔了四层,但是,我还是感觉电钻和电锯的声音,非常刺耳、吵人。我跑上楼,与那户人家商量,我 家孩子正在迎接中考,孩子每天下午五点半放学回家,能不能请你们在五点半前停工?户主一听我的来意,二话没说,当即吩咐工人,每天五点二十准时停工。后来才获知,去年他的小孩刚刚参加过高考,深有体会。父同此心啊。 “唧唧,唧唧 ” 声音越来越响,似乎正由远而近。 这是多么单调、直接、枯燥的声音啊,简直让人抓狂。我们

14、家,早就草木皆兵。平时在家里,我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哼个小曲,有时兴致来了,还会和妻子对唱一曲家乡的黄梅戏,来段天仙配什么的。夫唱妇随,甭提有多美了。这个嗜好,早已被我像掐灭一根香烟一样,灭了。为了给儿子 打造一个静谧、祥和的学习环境,我和妻子在家里尽量不发出一丁点声音:电视,不看了;音响,不听了;手机,调到振动;做饭的时候,将厨房的门关牢, 不让任何锅碗瓢勺的声音透出来 。最绝的,是妻子将拖鞋底都缝了层厚布,这样,走起路来,就能跟猫一样,无声无息了。有几天我感冒,老是打喷嚏,声如轰雷,为了将喷嚏的声音遏制住,我肩膀上搭了条厚实的毛巾,一旦要打喷嚏,赶紧用毛巾将嘴死死捂住。喷嚏,遂一次次作夭折状

15、。 “唧唧,唧唧 ” 该死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越滚越近。最后,竟然在楼前停了下来。 我打开窗户,探出头,一看,肺差点 气炸了 !原来是一个小贩,挑着一串串蝈蝈笼在叫卖。米黄色的小笼子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蝈蝈的叫声。我家楼下正好有一棵大树,卖蝈蝈的小贩和他的蝈蝈们,看来是打算在树荫下休息会儿。“唧唧 ” 一只蝈蝈的声音; “唧,唧唧 ” 又一只蝈蝈的声音; “唧唧,唧唧 ” 如果你听过几百只蝈蝈同时吼叫,你一定会像我一样愤怒、崩溃! 蝈蝈的声音,很快吸引了几个玩耍的小孩,围了过去。这些刚上小学的孩子,暂时还没有感到多少学习的压力,几只蚂蚁,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何况忽然闯进小区里来的蝈蝈们。儿子小

16、的时候,也像他们一样,无忧无虑,快 乐得像个天使。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到乡下一位亲戚家玩,亲戚家外面的树枝上,到处都是蝈蝈的叫声。儿子和亲戚家的小孩,拿着网兜,四处逮蝈蝈,一个下午下来,胳臂晒得脱了一层皮,他竟然丝毫不觉得痛。我曾经答应他,每年夏天都带他去乡下,这个承诺,已经有几年没有兑现了? “唧唧,唧唧 ” 蝈蝈的大合唱,拉回了我的思绪。不行,我不能让这个噪音影响了孩子的复习!再有一个星期,儿子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可是他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次大考,绝不能毁于一旦。 我怒气冲冲地打开卧室的大门。 刚走到客厅,儿子房间的门,突然也打开了。 “儿子,是外面的声音吵了你吧?我马上去赶走他们! ”我心疼

17、而有点愧疚地看着儿子。 “老爸,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 ”儿子伸了个懒腰 “我从窗户看到了,是蝈蝈的声音,真好听啊! ” 好听?我以为儿子会像我一样被聒噪的蝈蝈声弄得心烦意乱,没想到,他竟然觉得好听。他真的觉得蝈蝈的声音好听?他没有被影响到吗? “老爸,我有个小请求。 ” “你说,老爸答应你。 ” “去帮我买一只蝈蝈回来,好吗? ” 【小题 1】( 1)在第 段方框的位置,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分) “老爸,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 ”儿子伸了个懒腰 “我从 窗户看到了,是蝈蝈的声音,真好听啊! ” ( 2)第 段画线句中 “透 ”不能改成 “传 ”的理由是 _ ( 2分) 【小题 2】请用简洁

18、的语言分别概括第 和 段父母为儿子所做的努力:( 4 分) ( 1) _ ( 2) _ 【小题 3】第 段画线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_ ( 3分) 【小题 4】文中反复写到蝈蝈的叫声,其作用是:_ ( 4分) 【小题 5】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本文表现了父母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呵护。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有个安静的环境。 C本文表现了父与子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D本文告诉我们爱孩子要真正了解他的需求。 【小题 6】联系上文,适当运用描写方法,给本文续个结尾。( 80字左右)( 8分) 答案: 【小题 1】( 1)? , ( 2) “透 ”与前面

19、的 “关牢 ”一词相照应,更贴切地表达出“我 ”为了让儿子有安静环境而让声音降到最低所做的努力;而 “传 ”不能达到此表达效果。 【小题 2】( 1)父亲解决了来自六楼的装修噪音。( 2)父母在家里杜绝了家里的噪音源。 【小题 3】夸张 形象地写出了我听到像炸雷一样的蝈蝈声时极度气愤的情形。 【小题 4】作为文章线索,贯穿了全文;蝈蝈叫声的由远到近、由小变大的变化,形象刻画了怕蝈蝈声影响儿子的怀有焦虑心情的家有考生家长,表现了社会上有些望子成龙家长对孩子过度呵护而缺乏对孩子内心的真正了解的现实。 【小题 5】 D 【 小题 6】略 【小题 1】试题分析:( 1) “老爸,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

20、”儿子伸了个懒腰 “我从窗户看到了,是蝈蝈的声音,真好听啊! ”这段话中,联系当时的语言环境来看, “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 ”表示疑问,后面应该用问号; “儿子伸了个懒腰 ”,做完这个动作后,继续接着前面的话题说下去,所以应该用逗号将后面的内容连接起来。( 2) “为了给儿子打造一个静谧、祥和的学习环境,我和妻子在家里尽量不发出一丁点声音:电视,不看了;音响,不听了;手机,调到振动;做饭的时候,将厨房的门关牢, 不让任何锅碗瓢勺的声音透出来 ”,划线句中的 “透 ”字,与前面的 “关牢 ”一词相照应,说明我们很小心地不制造任何噪声,更贴切地表达出 “我 ”为了让儿子有安静环境而让声音降到最低所

21、做的努力;而“传 ”字则显得很随意,不能达到此表达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结合具体语境,比较原词和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再判断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并具体说明理由。 【小题 2】试题分析:因为楼上在装修,会吵到儿子,父亲解决了来自六楼的装修噪音;为了给儿子打造一个静谧、祥和的学习环境,我和妻子在家里尽量不发出一丁点声音:电视,不看了;音响, 不听了;手机,调到振动;做饭的时候,将厨房的门关牢,不让任何锅碗瓢勺的声音透出来。最绝的,是妻子将拖鞋底都缝了层厚布,这样,走起路来,就能跟猫一样,无声无息了。有几天我感冒,老是打喷嚏,声如轰雷,为了将喷嚏的声

22、音遏制住,我肩膀上搭了条厚实的毛巾,一旦要打喷嚏,赶紧用毛巾将嘴死死捂住 父母在家里杜绝了家里的噪音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3】试题分析: “我打开窗户,探出头,一看,肺差点气炸了 ”这句

23、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当 “我 ”知道这像炸雷一样的蝈蝈声是一个小贩制造出时极度气愤的情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 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现了什么 /表达了某种感情 /突出了什么 /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小题 4】试题分析:本文的题目是 “蝈蝈的叫声 ”,作为文章线索,贯穿了全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写到,蝈

24、蝈的叫声是由远到近、由小到大变化的,这一变化过程形象刻画了怕蝈蝈声影响儿子学习的怀有焦虑心情的考生家长,表现了社会上有些望子成龙家长对孩子过度呵护而 缺乏对孩子内心的真正了解的现实,就连自然界的生物发出的声音都不允许,而这声音在孩子看来,却是那样好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点评: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通常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抄照搬,需要根据文章实际灵活运用) 【小题 5】试题分析: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让他考上好的学校,父母的确做

25、了很多努力,给他制造了一个非常安静的学习环境,结果,想要一只唧唧吵闹的蝈 蝈却是孩子的请求,可见,家长只是望子成龙,却很少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 考生选出正确

26、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 6】试题分析: “去帮我买一只蝈蝈回来,好吗? ”当父亲听到儿子这句话时会怎么想呢?他肯定会很吃惊,很诧异,儿子为什么想要一只蝈蝈?父亲肯定也会反思自己的作为。故事的基调已经定好,所以续写后面的故事情节不能完全脱离这基调,虽然续写过程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前后必须连贯,思路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续写故事结尾的能力。 点评:续写,就是根据所提供的故事,从已有的条件出发,去推想故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展开想象,适当构 思情节,注意自己接续的部分和先前的故事一定要衔接紧密,浑然一体,重视过度,做到自然贴切,合乎

27、逻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原有故事接续下去,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8分)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小题 1】本文作者孟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初中阶段教材里还

28、学过他的作品有 。( 2分)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3分) 委而去 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小题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 段中作者指明 “人和 ”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 和 段在论证观点时都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第 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 “得道 ”的重要。 D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战胜强者的治国方针和策略。 答案: 【小题 1】( 1)儒家 王顾左右而言他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 2】(守城的士兵)抛弃了并离开了城池,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关键字:委 去 之 ) 【小题 3】 【小题 1】

29、试题分析: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 “亚圣 ”之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 ,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

30、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 “委 ”(抛弃)、 “去 ”(离开)、 “之 ”(城池)、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 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文章首先在开头提

31、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接着以 “三里之城,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论证了 “不胜 ”的原因是: “天时不如地利 ” ,然后以 “城非不高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论证了 “去之 ”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战必胜矣 ”。通过对 “天时 ”、 “地利 ”、 “人和 ”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 “人和 ”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 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

32、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2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 之曰: “孔子云, 学而不思则罔 ,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

33、,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 【注释】 说: shu劝说。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4分) 其友李生谓之不 善 学( ) 居 五日 ( ) 【小题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王生十分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走了。 B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跑了。 C王生十分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跑掉了。 D王生更加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走掉了。 【小题 3】王生的可贵之处在于 (2分 ) 【

34、小题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 法也为时已晚。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答案: 【小题 1】( 1)善于,擅长 停留,过了 【小题 2】 B 【小题 3】( 1)好学 勇于反省 【小题 4】 C 【小题 1】试题分析: “善 ”,一词多义,善于,擅长。 “居 ”,一词多义,停留,过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

35、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 译准确、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这句话中, “益 ”是 “越发、更加 ”的意思。 “愠 ”是 “生气 ”的意思, “不应 ”是 “不说话 ”的意思, “旋 ”是 “转身 ”的意思,“走 ”是 “跑 ”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跑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6、。 【小题 3】试题分析:从文章第 1句话 “王生好学而不得 法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学的人,从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看出,他是一个勇于反思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小题 4】试题分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这是李生对王生说的话,意思就是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 说完,你就变了

37、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李生只是说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并不是说现在改正已经来不及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 ,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

38、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 1】诗题中 “乐天 ”指的是 ( 2分) 【小题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

39、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 “沉舟、病树 ”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答案: 【小题 1】白居易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题目中关键信息含义的理解。 点评:分析诗句题目含义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

40、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小题 2】试题分析: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人把自己比作 “沉舟 ”和 “病树 ”,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 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

41、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默写 默写( 18分) 【小题 1】终日不成章, 。 (迢迢牵牛星) 【小题 2】 ,雪尽马蹄轻。 (观猎) 【小题 3】僵卧孤村不自哀,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小题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 (钱塘湖春行) 【小题 5】骨已尽矣, 。 (狼) 【小题 6】殚其地之出, 。 (捕蛇者说) 答案: 【小题 1】泣涕零如雨 【小题 2】草枯鹰眼疾 【小题 3】尚思为国戍轮台 【小题 4】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题 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小题 6】竭其庐之入 试

42、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 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泣涕 ”的写法;( 2)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鹰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戍 ”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欲 ”的写法;( 5)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驱 ”的写法;( 6)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竭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 的过程中要注意背

43、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作文 写作( 60分) 题目: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要求: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的题目是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 “幸福 ”、 “那一刻 ”、 “绽放 ”, “幸福 ”的本义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写作时,要写清楚这幸福是什么,是跟就别的爸爸妈妈团聚,是得到了父母(老师、同学)的肯定,还是 “ 那一刻 ”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词, “那一刻 ”是指 “哪一刻 ”?这个要跟所写的幸福紧密关联。先要审清题意,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然后再开始构思。这道题目写记叙文会更好把握一些,在写的过程中, 要注意写清楚幸福为什么在那一刻绽放,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